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教案(二)_第1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教案(二)_第2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教案(二)_第3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教案(二)_第4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教案(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教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優(yōu)秀教案大全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夏商時期王位世襲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客觀和公正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過程與方法,則通過歷史資料和圖表,設置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學會運用閱讀法、觀察法、討論法等來學習相關疑難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認識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了解我國古代文明源遠流長,進一步確立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的理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加深對國情的認識。三、重難點分析本課重點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內容;難點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關系以及嫡長子繼承制度和大小宗這兩個概念。具體突破方法我將在教學過程中詳細闡述。四、學情分析本課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有一定的歷史基礎,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但是由于這一部分內容在初中沒有涉及,對高一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所以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這一點,加強學生對這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在準確把握教材以及學情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圖片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學方法,以及相對應的學生的分組討論法和自主學習法,這樣的學法。五、教學過程設計、導入: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早在遠古時代,活躍在黃河流域的部落聯(lián)盟就已初具國家規(guī)模。隨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我國出現(xiàn)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歷代古人用卓越的政治智慧,不僅使得奴隸社會延續(xù)兩千年之久,而且遺留的思想文化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思想凝聚力。那么,這一切是如何發(fā)生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去追尋。展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速讀課文,了解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構成。2.用圈點勾畫的方式理解和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3.合作探究,討論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4.感受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問題;何為古代?何為政治制度?學生回答:一、從禪讓到王位世襲閱讀課本引言和第一目第一段,搶答:1.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什么?建立者是誰?2.選賢任能的傳位模式叫什么?3.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的模式叫什么?4.王位世襲制的開創(chuàng)者是誰?5.商朝建立后,王位除了父死子繼的方式外,還有哪種?6.附加題:王位世襲結束的時間是?教師總結: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從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是歷史進步的必然產物,它以其鮮明的私有化特征體現(xiàn)出時代巨大的進步。教師提問:夏商確立了王位世襲制后,是如何管理國家的?閱讀課本第一目第二段和第三段,歸納夏商是如何進行統(tǒng)治的(政體)1、管理制度2、神化王權把自己的意志說成是天的意志總結:商朝對神靈的崇拜和對祖先的崇拜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以致每事必卜,王權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在百姓眼中商王就是神的代表。過渡:最后一位商王是誰?商被哪個王朝取代了?重要的事件有哪些?BC1046年,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兩年后,武王崩,成王繼位,周公輔政,繼行分封。歷史情景劇:背景: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周公旦: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分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還有異姓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既可以藩屏周,又可監(jiān)視殷商遺民,以防叛亂,今我要繼承武王之法,大行分封,保我周朝長治久安。卿士:周公,把王畿以外這么多地方和人民都分封出去,而且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擁有再分封,設置官員,征派賦稅,建立軍隊的權力,他們會不會有反叛之心呢?周公:諸侯眾多,必不能萬眾一心對抗我朝,且我朝實力強大,若有反心,我必誅伐之,亦可分封他人。卿士:周公,諸侯應盡哪些義務?周公:普天之下,皆為王土,做為諸侯,他們必須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還要定期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看他們是否勵精圖治,臣服我周朝。如有僭越,必懲之。卿士:周公說的是。提問結合課本總結歸納:分封制的內容,含義,對象,主要的諸侯國,特點,諸侯國的權力和義務,影響以及破壞的原因。學生逐條回答,教師逐條歸納深化,完成本版塊的學習,重點歸納出分封制的血緣色彩十分濃厚。過渡:政治領域的分封制,使得西周對地方的管理日趨嚴密,那么當老一輩的管理者死后,繼任者由誰來擔任呢?給出實例: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個子女,大兒子(二夫人所生);二兒子(大夫人所生);老三(大夫人所生的女兒);小兒子(大夫人之子),幾個子女都想爭奪王位和家業(yè),他的遺產該如何分配?權力和義務有誰來繼承?和現(xiàn)實進行比較:歸納分析宗法制的內容及對后世的影響:1.定義: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2.目的: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3.核心:嫡長子繼承制原則:“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內容:以嫡長子繼承為核心,規(guī)定嫡庶系統(tǒng),區(qū)分大小宗,明確宗族內的等級關系和政治上的隸屬關系通過宗法制關系圖:由學生講述如何具體繼承。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優(yōu)秀教案大全二教學目標㈠知識目標?.知道西周政權的建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㈡能力目標1鼓勵學生自己根據(jù)教材內容,用圖形表示宗法制的特點,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2通過分析史料,是學生學會分析材料,自己歸納總結。㈢情感價值目標1.明白中國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體現(xiàn),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增強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2.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培養(yǎng)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三、知識重難點重點: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難點: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四、教學方法史料分析法、圖示法、提問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本節(jié)課圖片較多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圖來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五、教學資源教材、網(wǎng)絡媒體六、課型復合課七、課時1-2課時八、教學設計㈠導入新課《三字經》:禹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這首三字經表現(xiàn)了夏、商、西周的歷史。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政治制度,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習本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㈡講授新課一、從禪讓到王位世襲1.禹建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王朝 夏。因此,后人也稱他為夏禹。設問:此時的夏朝已經不是一個部落而是一個國家,為什么??部落是按血緣結合在一起的,國家按地區(qū)來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這表明夏已具有國家的職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緣關系來維系。2、啟確立王位世襲制。⑴啟確立王位世襲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fā)展由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解決溫飽之余,勞動產品有了富余,這樣就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禹在治水的過程中,逐漸的壯大自己部落的實力。其他部落無法與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時候,禹雖然按照傳統(tǒng)的禪讓制推舉伯益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繼承人?卻不給實權。相反,禹把實權給了自己的兒子啟。禹自己也轉化為夏國王。請同學們觀看教科書第4頁的插圖“戴冠冕的夏禹”,這是已經做了夏國王的大禹。觀察一下他的裝束、神態(tài),冕是古代帝王專戴的禮帽,此時這衣著華麗,頭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個破衣爛衫,粗茶淡飯,兢兢業(yè)業(yè)為民造福的大禹了,儼然一副帝王模樣。禹死之后?由他的兒子啟以世襲制而不是“禪讓制”的形式繼承了王位。⑵大禹死后,王位傳給了誰?大禹死了以后,雖推舉伯益為首領,但啟憑借實力奪取了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從而結束了禪讓制,確立了王位世襲制。它通過“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形式世襲,保持著王位在家族內部的承繼,“家天下”的局面從此確立,國家便成了君主、國王一家一姓的私產。⑶王位世襲制的實質是什么?傳賢到傳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⑷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①王位世襲制具有怎樣的神秘色彩?為什么?占卜。那時候生產力落后,人們敬自然鬼神,國家大事通過占卜的方式來決定,統(tǒng)治者利用天的意志欺騙人們,這樣可以為統(tǒng)治者提供統(tǒng)治的理論依據(jù)。指導讀圖《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辭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②這是一種退步呢,還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呢?為什么?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因為世襲制取代禪讓制標志著我國階級社會出現(xiàn),社會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請同學們歸納一下教材,夏商時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樣的,設置了哪些職官?最高統(tǒng)治者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課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為“西伯”的周文王。指導學生看第五頁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權有多大?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權很大,包括參訂政制、主持政務、輔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廢立商王。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等級森嚴的分封制的內容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西周的建立我們知道商紂王成天歌舞宴樂、成謎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殘殺人民,從而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開始伐紂,于公元前1046年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分封制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歷史優(yōu)秀教案大全三【教學目標】【教材結構及重點難點】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取代禪讓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內容及特點.作用及發(fā)展演變三、西周的宗法制.含義.特點及基本原則.實質及作用重點:分封制、宗法制難點: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導入新課】關于大禹治水的傳說,同學們卻是耳熟能詳?shù)?。而中國國家的形成,與傳說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聯(lián)系。大禹治水需要統(tǒng)一指揮和動員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強對人民的組織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發(fā)展農業(yè)的過程就成為打破氏族部落組織,由地域關系代替血緣關系,王權專制代替氏族民主,國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長的過程。伴隨著私有制和階級對立的發(fā)展,由于戰(zhàn)爭的頻繁,禹的權力越來越大,以致發(fā)展成個人專斷。據(jù)說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領開會,一個首領因遲到而被禹殺了??梢?,禹似乎已不是群眾的首領,而是至高無上的國王了。這反映了中國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開始具備雛形,由此導入新課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變【講述內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約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王朝 夏。設問:此時的夏朝已經不是一個部落而是一個國家。為什么?(讓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總結:部落是按血緣結合在一起的;國家按地區(qū)來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這表明夏已具有國家的職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緣關系來維系。還有一點值得同學們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兒子啟以世襲制而不是“禪讓制”的形式繼承了王位。1.王位世襲取代禪讓制設問:王位世襲取代禪讓制,這是一種退步呢,還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呢?為什么原因何在?傳說中,禹一方面奉行“禪讓”同時也積極培植兒子啟的勢力,禹死后,雖推舉伯益為首領,但啟憑借實力奪取了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位置,從而結束了這種軍事民主制的歷史,此后王位世襲制確立,它通過“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形式,保持著王位在家族內部的承繼,“家天下”的局面從此確立。奴隸社會是階級社會的開始,它用“天下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會的平等和無剝削壓迫的“天下為公”的局面,但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因為奴隸社會形態(tài)的出現(xiàn)是建立在生產力高于原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從夏朝開始就已經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對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導學生課下去搜集有關夏商的官位及其職能的文獻和考古資料來進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點。最后教師給學生概括指出:夏商時從中央到地方就已經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時國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屬的方國。奴隸制的等級關系已初步確立。對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響。二、西周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武王發(fā)動了滅商的總攻擊,紂王逃回王宮,自焚而亡,商朝滅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鎬京,歷史上稱為西周。設問:西周建立后,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西周政權剛剛建立不久,武王姬發(fā)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誦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攝政。當時,管叔、蔡叔、霍叔作為宗親諸侯,被封于殷都周圍監(jiān)視殷商遺民,謂之“三監(jiān)”。他們不滿周公攝政,勾結紂王之子武庚及東夷部族發(fā)動叛亂。周公毅然平定內亂、率部出師東征,西周政權才得以穩(wěn)定。面對周初出現(xiàn)的內外叛亂,周公敏銳地意識到,沒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禮儀制度和宗法等級秩序,單靠武力征服或刑罰鎮(zhèn)壓是不能實現(xiàn)社會安定和國家大治的。為此,他主持進行大規(guī)模的立法活動,建立起一套典章禮儀制度與宗法等級秩序。設問: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項什么樣的政治制度?.主要內容及特點講解分封制時,可以先給出學生以下兩段材料:材料一據(jù)史料記載,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誦繼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輔政,而帶兵駐守在殷都周圍的管叔、蔡叔等貴族懷疑周公有奪取王位的意圖,對周公極為不滿,致使紂子武庚有機可乘,拉攏二叔,又聯(lián)合東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經過三年苦戰(zhàn),才被平定。戰(zhàn)后,周公意識到分封勢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材料二據(jù)史料記載,周初封建的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說: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薄蹲髠?昭公二十八年》也說:“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痹O問:從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特點哪?通過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習慣。最后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課本提供《西周分封形勢圖》,得出以下認識:周朝對建國的元老、功臣、親屬和先世的后代等進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鞏固西周的統(tǒng)治,“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封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辦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區(qū))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親屬、功臣、元老,建立起諸侯國,以鎮(zhèn)守疆土,保衛(wèi)王室。在“分封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諸侯與周王室的關系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統(tǒng)治者,諸侯是天子的臣屬,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見天子,并向天子納貢,帶兵隨天子作戰(zhàn)。諸侯國像屏障一樣拱守在周王室周圍,和睦四方,安天下。周初,從武王到成王共分封大小71個諸侯國。其中主要有(教師掛圖,并指出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在東方分封了魯、齊等國;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國;在南方分封了吳、楚等國;在中原分封了鄭、晉、衛(wèi)、宋等國。西周成為一個疆域廣大的奴隸制國家。最后通過學習讓學生研討一下分封制的作用。(可讓學生課前準備,事先查找資料).作用及發(fā)展演變教師在上課時做一下指導。然后根據(jù)教師自己查找的資料和有關文獻做以下概述: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讓他們在自己的諸侯國內享有一定的特權,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設,這就避免了類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發(fā)生,暫時地滿足了西周奴隸主貴族的欲望及要求,緩和了奴隸主貴族之間的矛盾,起到了“穩(wěn)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過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諸侯在治理諸侯國過程中要“啟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啟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實行文王“德明慎罰”的方針,廣求“殷先哲王”的“保民”辦法。通過這些措施,極大地緩和了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緒,起到了“鎮(zhèn)撫各族”的作用。周王室的統(tǒng)治范圍擴大。其次,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著肅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數(shù)民族。這些少數(shù)民族經常性地侵擾西周的邊界,掠奪財富,而西周在這些邊界建立諸侯國,派王室貴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強了周王室的統(tǒng)治力量,對一些少數(shù)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該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邊疆地區(qū)與王畿之間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進文化及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從而為抵御外侮,鞏固邊防提供堅強的物質后盾,起到其應該起的作用。像太王長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吳國。他們與當?shù)厝嗣窠Y合,不但對開發(fā)吳越作出了貢獻,而且還加強了對巴、濮、越、鄧等部的控制。最終使周王確立天下共主的地位。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一些諸侯國的勢力日益強大。春秋時期,隨著井田制的瓦解和爭霸戰(zhàn)爭的發(fā)展,周朝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喪失,“分封制”開始破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國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在實行分封制的同時,西周實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三、西周的宗法制設問:什么是宗法制?.含義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淵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產生的父權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國古代宗族國家制度的形成過程中,為調整人們之間的血緣親屬關系,維護其倫理道德秩序和社會等級制度,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家族和宗族集團的法律規(guī)范。設問:宗法制基本原則及特點是什么呢?.特點及基本原則可先讓學生看以下圖表,然后讓學生回答。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點和基本原則;明確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間的關系。最后教師結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圖》和《西周分封和等級制度示意圖》講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宗法關系,建立了一套族權與政權相結合的統(tǒng)治制度。這是一種從嫡長子繼承制為基本特征的權力分配制。宗法制的基本規(guī)則,是將每個宗族中的嫡長子一支確立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導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為小宗,處于大宗的從屬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擔任,并且世襲繼承。因此,宗法制從一產生時起,就是基于確定繼承順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等級制度,以鞏固奴隸主的統(tǒng)治。(教師講解圖后,講一步歸納要點如下)①嫡長子繼承,其余子分封。②構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級制度。③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構成統(tǒng)治階級,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隸是被統(tǒng)治階級。.實質及作用設問: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關系如何?宗法制度實質是什么?西周實行宗法制原則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號稱“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各地諸侯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庶子則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在自己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jù)宗法制與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主貴族構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級制結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既是大小宗關系,也是上下級關系。每一個等級都必須服從上一個等級,并有義務盡其納貢、服役等責任。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頂端,不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過“同姓不婚”、“娶于異姓”的聯(lián)姻原則,又成為有甥舅關系的異姓宗族的共主。于是,宗法等級制度遂成為確立社會等級秩序、維護宗主貴族統(tǒng)治的政治法律工具。關于宗法制的作用和對后世的影響,可留課下上網(wǎng)或去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自己獲取和了解。最后給學生留一個討論題,供課下研討及對本課知識的鞏固?!菊n后研討】《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衛(wèi)侯,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大思想家孔子認為“克己復禮曰仁”,而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設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習“禮”。由此可見“禮”在中國古代的重要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