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鋼結構課程課件之第七章 門式剛架結構設計_第1頁
同濟鋼結構課程課件之第七章 門式剛架結構設計_第2頁
同濟鋼結構課程課件之第七章 門式剛架結構設計_第3頁
同濟鋼結構課程課件之第七章 門式剛架結構設計_第4頁
同濟鋼結構課程課件之第七章 門式剛架結構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輕型門式剛架結構設計第1頁,共120頁。本章內容第一節(jié)結構形式和布置第二節(jié)檁條設計第三節(jié)結構設計第四節(jié)圍護結構第五節(jié)設計實例第2頁,共120頁。了解輕型門式剛架的特點、應用現(xiàn)狀和發(fā)展前景,熟悉門式剛架的結構體系、維護結構及設計方法。學習目標學習難點理解輕型鋼結構和普通鋼結構的區(qū)別。第3頁,共120頁。第一節(jié)結構形式和布置一、門式剛架特點及適用范圍(一)結構特點(1)剛架梁、柱采用輕型H型鋼(等截面或變截面)組成;(2)剛架梁與柱剛接,柱腳與基礎宜采用鉸接;當設有橋式吊車、檐口標高較高或對剛度要求較高時,柱腳和基礎可采用剛接;(3)構件單元可根據(jù)運輸條件劃分,單元之間在現(xiàn)場用螺栓連接,安裝方便快捷,土建工作量小。(4)在非地震區(qū)可采用張緊的圓鋼作為支撐;(5)用C形、Z形薄壁型鋼做檁條、墻梁,以彩鋼板或夾芯板做屋面、墻面。第4頁,共120頁。門式剛架結構示意第5頁,共120頁。廠房內部廠房外立面第6頁,共120頁。(二)適用范圍跨度9~36m、柱距6m~9m、柱高4.5~12m、設有吊車起重量較小的單層工業(yè)房屋或公共建筑(潮濕、車站候車室、碼頭建筑等)。目前國內單跨剛架的跨度已達到72m。(三)優(yōu)點和屋架結構相比,整個構件的橫截面尺寸較小,可以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間,降低房屋的高度,減小建筑體積,在建筑造型上也較簡潔美觀。第7頁,共120頁。屋架結構第8頁,共120頁。(一)結構形式與布置1結構形式:分為單跨、雙跨、多跨剛架以及帶挑檐的和帶毗屋的剛架等形式。二、結構形式與布置(a)單跨剛架(b)雙跨剛架(c)多跨剛架(d)帶挑檐剛架(e)帶毗屋剛架(f)單坡剛架第9頁,共120頁??缍龋簷M向剛架柱軸線間的距離;高度:地坪至柱軸線與橫梁軸線交點的高度,根據(jù)使用要求的室內凈高確定。無吊車時,高度一般為4.5~9m;有吊車時應根據(jù)軌頂標高和吊車凈空要求確定,一般為9~12m。柱距:宜為6m,通常介于4.5~9m之間。檐口高度:地坪至房屋外側檁條上緣的高度;最大高度:地坪至房屋頂部檁條上緣的高度;房屋寬度:房屋側墻墻梁外皮之間的距離;房屋長度:房屋兩端山墻墻梁外皮之間的距離;屋面坡度:宜取1/8~1/20,在雨水較多地區(qū)可取較大值。2.門式剛架的尺寸第10頁,共120頁。(1)溫度區(qū)段布置(2)伸縮縫設置可通過設置雙柱,或搭接檁條及吊車梁的螺拴連接處采用長圓孔進行調節(jié)。3.結構布置溫度區(qū)段長度結構情況縱向溫度區(qū)段橫向溫度區(qū)段柱頂為剛接柱頂為鉸接采暖和非采暖地區(qū)房屋220120150熱車間和采暖地區(qū)非采暖房屋180120125露天結構120--第11頁,共120頁。4.實腹屋面梁和托梁(1)實腹屋面梁實腹屋面梁結構體系是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上用鋼梁、檁條、屋面支撐和屋面板搭建而成。屋面鋼梁采用人字鋼梁,按簡支梁設計,可根據(jù)受力情況分段采用變截面,鋼梁對混凝土柱有推力。實腹梁鋼屋架形式第12頁,共120頁。(2)托梁當因建筑或工藝要求門式剛架柱被抽除時,應沿縱向柱列布置托梁以支承已抽位置上的中間榀剛架上的斜梁。托梁一般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當屋面荷載偏心產生較大扭矩時,可采用箱型截面。托梁的形式和尺寸第13頁,共120頁。1.柱間支撐(1)無吊車時柱間支撐的間距宜取30~45m;當有吊車時宜設設在溫度區(qū)段中部,或當溫度區(qū)段較長時宜設在三分點處,且間距不宜大于60m;(2)當建筑物寬度大于60m時,內柱列宜適當增加柱間支撐;(3)支撐與構件的夾角應在30°~60°范圍內,宜接近45°;(4)柱間支撐可采用帶張緊裝置的十字交叉圓鋼支撐,當橋式吊車起重量大于5t時,宜采用型鋼支撐;(5)柱間支撐的內力,應根據(jù)該柱列所受縱向荷載(如風、吊車制動力)按支承于柱腳基礎上的豎向懸臂桁架計算;三、支撐體系布置第14頁,共120頁。柱間支撐布置(6)對于交叉支撐可不計壓桿的受力。當同一柱列設有多道柱間支撐時,縱向力在支撐間可按均勻分布考慮;(7)在每一伸縮縫區(qū)段,沿每一縱向柱列均應設置柱間垂直支撐。第15頁,共120頁。2.屋面水平支撐

(1)屋蓋橫向支撐宜設在溫度區(qū)間端部的第一個或第二個開間;(2)在剛架轉折處(柱頂和屋脊)應沿房屋全長設置剛性系桿;(a)(b)屋面水平支撐布置第16頁,共120頁。(3)柱間支撐和屋面支撐必須布置在同一開間內,形成抵抗縱向荷載的支撐桁架;(4)屋面交叉支撐和柔性系桿可按拉桿設計,非交叉支撐中的受壓桿件及剛性系桿應按壓桿設計;(5)剛性系桿可由檁條兼作,此時檁條應滿足對壓彎構件的剛度和承載力要求;(6)屋蓋橫向水平支撐可僅設在靠近上翼緣處;(7)交叉支撐可采用圓鋼,按拉桿設計;(8)屋面橫向水平支撐內力,應根據(jù)縱向風荷載按支承于柱頂?shù)乃借旒苡嬎?,對于交叉支撐可不計壓桿的受力。第17頁,共120頁。為保證剛架梁下翼緣和柱內翼緣的平面外穩(wěn)定性,可在梁與檁條或柱與墻梁之間增設隅撐。隅撐應按軸心受壓構件設計,軸壓力按下式計算3隅撐布置隅撐構造第18頁,共120頁。A——

實腹式橫梁被支承翼緣的截面面積;f——

實腹式橫梁鋼材的強度設計值;fy——

實腹式橫梁鋼材的屈服強度;

——

隅撐與檁條軸線間的夾角。第19頁,共120頁。第二節(jié)檁條設計第20頁,共120頁。(a)(b)(c)(d)(e)(f)實腹式檁條(一)截面形式

檁條一般設計成單跨簡支構件,有實腹式和桁架式兩大類,實腹式檁條也可以設計成連續(xù)構件。一、檁條布置和連接第21頁,共120頁。桁架式檁條第22頁,共120頁。(1)檁條承受彎曲和扭轉的共同作用;(2)C形和Z形檁條,宜將上翼緣肢尖(或卷邊)朝向屋脊方向;(3)屋脊檁條應采用雙檁條方案,并應在高度1/3處用圓鋼或鋼管相互拉結;(4)檁條跨度由主剛架柱距決定;(5)檁條間距應綜合考慮天窗、通風屋脊、采光帶、天溝、屋面材料、檁條規(guī)格等因素,一般應等間距布置,但在屋脊和檐口處,為便于屋脊蓋板和天溝收邊,檁條布置應做局部調整。(二)布置和連接第23頁,共120頁。(三)連接(1)檁條可設計為單跨簡支構件或連續(xù)構件;(2)簡支檁條和連續(xù)檁條一般通過搭接方式不同實現(xiàn)。連續(xù)C形檁條可通過采用稍大一點足夠長的C形槽鋼套在屋面檁條外后用螺栓鎖緊實現(xiàn),直卷邊或帶斜卷邊的Z形連續(xù)檁條可采用疊置搭接來實現(xiàn)。(a)鋼板檁托(b)角鋼檁托檁條連接構造第24頁,共120頁。拉條(圖(a)~(c))和撐桿(圖(d))是提高檁條側向穩(wěn)定性的重要構造措施,拉條僅傳遞拉力,撐桿主要承受壓力,和拉條共同作用,將檁條沿屋面坡度方向的分力傳給梁或柱。

拉條和撐桿的截面應按計算確定,拉條一般采用直徑8~16mm的圓鋼,撐桿可采用鋼管、方管或角鋼做成,也可采用鋼管內設拉條的做法,其長細比按壓桿要求不能大于200。(四)拉條與撐桿第25頁,共120頁。(a)直拉條

(b)斜拉條(c)剪刀拉條

(d)撐桿第26頁,共120頁。拉條和撐桿的布置原則:(1)當檁條跨度l≤4m時,可按計算要求確定是否需要設置拉條;(2)當屋面坡度i≥1/10或檁條跨度l>4m時,應在檁條跨中受壓翼緣設置一道拉條;當跨度大于6m時,宜在檁條三分點處各設一道拉條(圖3-13);第27頁,共120頁。(3)當屋蓋有天窗時,應在天窗兩側檁條之間設置斜拉條和直撐桿;撐桿處應同時設置斜拉條,將檁條沿屋面坡度方向的分力傳到鋼梁或鋼柱上。(4)拉條一般設置在離檁條上翼緣1/3高度處,當檁條在風吸力作用下,受力反號且平面外穩(wěn)定不滿足要求時,宜在檁條的上下翼緣1/3腹板高度處設剪刀式拉條。第28頁,共120頁。(一)荷載1.永久荷載屋面材料重量(包括防水、保溫、隔熱層等)、支撐和檁條自重;2.可變荷載屋面均布活荷載、屋面雪荷載、積灰荷載和風荷載、施工及檢修荷載。對輕型屋面,檁條設計的風荷載要考慮向上的吸力和向下的風壓力兩種情況。采用雙檁條兼做剛性系桿時,應考慮檁條作為縱向支撐體系的一部分而產生的軸向附加內力;對設有隅撐的檁條,尚應考慮作為剛架梁受壓翼緣側向支承產生的附加軸力和彎矩。二、檁條計算第29頁,共120頁。3.荷載組合原則(1)屋面均布活荷載不與雪荷載同時考慮,應取兩者中較大值;(2)積灰荷載應與雪荷載或屋面均布活荷載中的較大值同時考慮;(3)施工或檢修集中荷載不與屋面材料或檁條自重以外的其他荷載同時考慮;(4)當需要考慮地震作用時,風荷載不與地震作用同時考慮。第30頁,共120頁。(二)計算(a)C型截面(b)Z型截面檁條計算示意圖第31頁,共120頁。1.內力分析垂直于主軸x和y的分荷載按下式計算:式中p——檁條豎向荷載設計值;0

——p與主軸y的夾角:對C形、槽形和工字型截面

0=,為屋面坡角;

對Z形截面,

為主軸x與平行于屋面軸x1的夾角。第32頁,共120頁。2.強度計算Mx、My——剛度最大主平面(由py引起)的彎矩和剛度

最小主平面(由px引起)的彎矩;Wenx、Weny——對主軸x、y的有效凈截面模量;x、y——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shù);f——鋼材的強度設計值。第33頁,共120頁。(1)當屋面能阻止檁條側向失穩(wěn)和扭轉時,可不計算檁條的整體穩(wěn)定性。(2)當屋面不能阻止檁條側向失穩(wěn)和扭轉時,可按下式計算檁條的穩(wěn)定性3.穩(wěn)定計算Wex、Wey——對主軸x、y的毛截面模量;bx——受彎構件繞強軸的整體穩(wěn)定性;f——鋼材的強度設計值。第34頁,共120頁。兩端簡支檁條的撓度驗算公式為Ix─截面對主軸x-x的毛截面慣性矩;[v]—容許撓度,對無積灰的瓦楞鐵、石棉瓦等屋面為1/150;對壓型鋼板、積灰的瓦楞鐵、石棉瓦等屋

面為1/200;其他屋面為1/200;Pky—沿y軸荷載的標準值。4.變形計算第35頁,共120頁。一、荷載及荷載組合(一)荷載1.永久荷載結構自重,一般為0.25~0.35kN/m2,屋面懸掛荷重按實際取值。2.可變荷載包括屋面均布活荷載、雪荷載、積灰荷載、風荷載、懸掛或橋式吊車荷載。第三節(jié)剛架設計3.地震作用一般采用基底剪力法,對無吊車且高度不大的剛架可采用單質點簡圖;當有吊車荷載時,可采用2質點簡圖。(a)單質點(b)兩質點第36頁,共120頁。豎向荷載的傳力過程示意圖第37頁,共120頁。

水平荷載的傳力過程示意圖第38頁,共120頁。恒載(柱距6m)第39頁,共120頁?;钶d(柱距6m)第40頁,共120頁。左風(柱距6m,基本風壓0.55)第41頁,共120頁。右風(柱距6m,基本風壓0.55)第42頁,共120頁。1.不考慮地震作用時荷載組合①永久荷載×1.2+0.9(豎向可變荷載×1.4+風荷載×1.4+吊車豎向可變荷載×1.4+吊車水平可變荷載×1.4);②永久荷載×1.0+0.9(風荷載×1.4+鄰跨吊車水平可變荷載×1.4);③永久荷載×1.0+風荷載(吸力)×1.4;④永久荷載×1.2+豎向可變荷載×1.4。

上述1、4項組合用于計算最大彎矩及最大軸力的內力組合以進行剛架截面強度的計算;2、3項組合主要用于計算軸力最小而相應彎矩最大內力組合進行柱腳及錨栓的計算。(二)荷載組合第43頁,共120頁。2.考慮地震作用時荷載組合①計算剛架地震作用及自振特性時,永久荷載+豎向可變荷載×0.5+懸掛吊車或橋式吊車自重。②計算剛架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內力時,(永久荷載+豎

向可變荷載×0.5+懸掛吊車或橋式吊車豎向輪壓)

×1.2+地震作用×1.3。實際經(jīng)驗表明,當?shù)卣鹪O防烈度為7度而相應風荷載大于0.35kN/m2(標準值)或為8度(Ⅰ、Ⅱ類場地上)而風荷載大于0.45kN/m2時,地震作用組合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可只進行基本的內力計算。第44頁,共120頁。二、構件截面設計門式剛架計算簡圖第45頁,共120頁。變截面門式剛架應采用彈性分析方法,按平面結構確定各種內力,僅當構件全部為等截面時才允許采用塑性分析方法。計算控制性截面的內力組合時一般應計算以下四種組合:①

Nmax情況下Mmax及相應V;②Nmax情況下Mmin(即負彎矩最大)及相應V;③Nmin情況下Mmax及相應V;④Nmin情況下Mmin及相應V。內力計算原則:根據(jù)不同荷載組合下內力分析結果,找出控制截面的內力組合,控制截面位置一般在柱底、柱頂、柱牛腿連接處及梁端、梁跨中等截面。(一)剛架的內力計算第46頁,共120頁。邊柱和梁以受彎為主,中柱以受壓為主。梁柱截面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并利用腹板的屈曲后強度,截面繞弱軸抗彎性能較差,構件的平面外穩(wěn)定為結構設計的控制性因素。1.變截面柱(1)平面內穩(wěn)定計算(二)構件的穩(wěn)定設計

(3-13)(2)平面外穩(wěn)定計算第47頁,共120頁。N0——為小頭的軸向壓力設計值M1——為大頭的彎矩設計值;Ae0——為小頭的有效截面面積;We1——為大頭的有效面積最大受壓纖維截面模量;xy——桿件軸心受壓穩(wěn)定系數(shù),楔形柱軸心受壓穩(wěn)定系數(shù),計算長細比時取小頭的回轉半徑;y——為軸心受壓構件彎矩作用平面外的穩(wěn)定系數(shù),以小頭

為準;by——為均勻彎曲楔形受彎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系數(shù);mx、t——為等效彎矩系數(shù);——計算時回轉半徑i0以小頭為準。第48頁,共120頁。對雙軸對稱、均勻彎曲的工字形楔形截面桿件第49頁,共120頁。式中A0、h0、Wx0、t0——

分別為構件小頭的截面面積、截面高度、截面模量、受壓翼緣截面厚度;Af——

受壓翼緣截面面積;iy0——

受壓翼緣與受壓區(qū)腹板高度組成的截面繞軸的回轉半徑;l——

楔形構件計算區(qū)段的平面外計算長度,取支撐點間的距離。第50頁,共120頁。(1)水平橫梁可不考慮軸力的影響,只需按截面受彎構件進行驗算,一般應驗算強度、整體穩(wěn)定、局部穩(wěn)定和撓度。(2)等截面折線型橫梁,坡度不大于1/3時,可不考慮橫梁內軸力的影響,僅需按受壓、受彎構件進行驗算;當坡度大于1/3時,應按壓彎構件進行驗算。(3)橫梁不需計算整體穩(wěn)定的側向支承點間最大長度,可取橫梁上下翼緣寬度的倍。當橫梁上翼緣承受集中荷載處不設橫向加勁肋時,除按下式驗算該處的折算應力外2.水平橫梁——腹板計算邊緣同一點上同時產生的正應力、剪應力和局部壓應力。第51頁,共120頁。尚應滿足下列要求式中F——

上翼緣所受的集中荷載;tf、tw——

橫梁翼緣和腹板的厚度;m——

參數(shù),m≤1.0,在橫梁負彎矩區(qū)取零;M——

集中荷載作用處的彎矩;We——

有效截面最大受壓纖維的截面模量。第52頁,共120頁。3.變截面剛架斜梁(1)實腹式斜梁在平面內按壓彎構件計算強度,在平面外按壓彎構件計算穩(wěn)定;(2)實腹式剛架橫梁的平面外計算長度,應取側向支承點間的距離;(3)當橫梁兩翼緣側向支承點間的距離不等時,應取最大受壓翼緣側向支承點間的距離。(4)當實腹式剛架橫梁的下翼緣受壓時,必須在受壓翼緣的兩側布置隅撐作為橫梁的側向支承,隅撐的另一端連接在檁條上。第53頁,共120頁。(三)局部穩(wěn)定1.板件最大寬厚比和利用屈曲后強度:工字形截面(采用三塊板焊成)受彎構件中腹板以受剪為主,翼緣以抗彎為主;增大腹板的高度,可使翼緣的抗彎能力發(fā)揮更為充分;增大腹板厚度,可利用板件屈曲后的強度。第54頁,共120頁。2.工字形截面構件受壓翼緣自由外伸寬度b與其厚度t之比,應符合下式要求3.工字形截面梁、柱構件腹板的計算高度hw與其厚度tw之比,不應大于。第55頁,共120頁。當單跨變截面剛架橫梁上緣坡度不大于1:5時,在柱頂水平力作用下的側移u,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柱腳鉸接剛架柱腳剛接剛架h、L—剛架柱高度和剛架跨度,當坡度大于1:10時,L

應取橫梁沿破折線的總長度L=2s;Ic、Ib—柱和橫梁的平均慣性矩;H—剛架柱頂?shù)刃搅?。三、單跨剛架側移計算?6頁,共120頁。變截面柱和橫梁的平均慣性矩,可按下式計算:對于楔形柱對于雙楔形橫梁第57頁,共120頁。剛架柱頂?shù)刃搅砂聪铝泄接嬎悖寒敼浪銊偧茉谘刂叨染嫉乃斤L荷載作用下的側移時柱腳鉸接剛架第58頁,共120頁。柱腳剛接剛架其中當估算剛架在吊車水平荷載Pc作用下的側移時,柱腳鉸接剛架柱腳剛接剛架第59頁,共120頁。式中W——

均布風荷載的總值;——

吊車水平荷載Pc作用高度與柱高度之比;Pc——

吊車水平荷載;w1、w2——

風荷載的均值。第60頁,共120頁。兩跨剛架:中間柱為搖擺柱的兩跨剛架,柱頂側移計算同單跨剛架,但L的應以2s代替,s為單坡面長度。中間柱與橫梁剛接時:可將多跨剛架視為多個單跨剛架的組合體(每個中柱分為兩半,慣性矩各為I/2),按下列公式計算整個剛架在柱頂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側移:第61頁,共120頁。第62頁,共120頁。式中∑Ki——

柱腳鉸接時各跨剛架的側向剛度之和;

hi——

所計算跨兩柱的平均高度;

li——

與所計算柱相連接的單跨剛架梁的長度;

Iei——

兩柱慣性矩不同時的等效慣性矩;Il

、Ir——

左、右兩柱的慣性矩。第63頁,共120頁。當剛架側移不滿足要求,需要采用下列措施之一進行調整:放大柱或梁的截面尺寸;改鉸接柱腳為剛接柱腳;把多跨框架中的搖擺柱改為上端和梁剛接的節(jié)點連接形式。第64頁,共120頁。(一)梁柱連接及梁拼接節(jié)點(1)門式剛架橫梁與柱的連接,可采用端板豎放、平放和斜放三種形式。(2)主剛架構件的連接可采用承壓型或摩擦型高強螺栓連接。高強度螺栓直徑通常采用M16~M24。(3)斜梁拼接處,應采用外伸式連接,并使得翼緣內外的螺栓中心與翼緣的中心重合或接近。與斜梁端板連接的柱翼緣部分應與端板等厚度。四、節(jié)點設計第65頁,共120頁。(a)端板豎放b)端板橫放(c)端板斜放(d)斜梁拼接梁柱連接節(jié)點第66頁,共120頁。端板支承條件端板的厚度應根據(jù)支承條件確定,但不應小于16mm。(1)伸臂類端板(2)無加勁肋類端板(3)兩邊支承類端板當端板外伸時1.端板厚度確定當端板平齊時第67頁,共120頁。(4)三邊支承類端板Nt——一個高強螺栓的受拉承載力設計值;ew、ef——分別為螺栓中心至腹板和翼緣板表面的距離;b、bs——螺栓的間距;a——分別為端板和加勁肋板的寬度;f——端板鋼材的抗拉強度設計值。第68頁,共120頁。2.節(jié)點域剪應力驗算門式剛架斜梁與柱相交的節(jié)點域,應驗算剪應力。dc、tc——分別為節(jié)點域的寬度和厚度;db——斜梁端部高度或節(jié)點域高度;M——節(jié)點承受的彎矩,對多跨剛架中間柱處,應取兩側斜

梁端彎矩的代數(shù)和或柱端彎矩;fv——節(jié)點域鋼材的抗剪強度設計值。第69頁,共120頁。3.端板螺栓處構件腹板強度驗算Nt2——翼緣內第二排一個螺栓的軸向拉力設計值;P——高強度螺栓的預拉力;ew——螺栓中心至腹板表面的距離;tw——腹板厚度;f——腹板鋼材的抗拉強度設計值。第70頁,共120頁。(二)柱腳(1)多用平板式鉸接柱腳或剛接柱腳;(2)水平剪力由底板與混凝土基礎間的

摩擦力(摩擦系數(shù)取或設置抗剪鍵

承受;(3)計算帶有柱間支撐的柱腳錨栓在風荷載作用下的上拔力時,應計入柱

間支撐產生的最大豎向分力。地腳螺栓加勁板第71頁,共120頁。a)錨栓錨栓底板雙螺母及墊板柱b)底板雙螺母及墊板柱鉸接柱腳第72頁,共120頁。a)b)錨栓錨栓底板柱加勁板加勁板底板錨栓支承托座柱露出式剛接柱腳第73頁,共120頁。一、屋面和墻面板屋面常見作法:一種采用夾芯鋼板作為屋面的保溫防水層;一種采用壓型鋼板防水并承受屋面荷載,鋼板下鋪設超細玻璃纖維棉保溫。墻面系統(tǒng)也分為兩種:一種為壓型鋼板內加玻璃纖維棉保溫,如對外觀要求較高,可在玻璃棉內側增設彩鋼平板;一種情況為采用具有保溫功能的夾芯板。按構造作法屋面和墻面板可分為三大類即螺釘外露式、暗扣式和鎖縫式。第四節(jié)圍護結構第74頁,共120頁。屋面構造作法(a)壓型鋼板(b)夾芯板屋面板作法第75頁,共120頁。

墻梁一般采用C型和Z型冷彎薄壁型鋼,最大剛度平面在水平方向。(一)縱墻結構布置(1)墻梁的間距取決于墻板的材料強度、尺寸、所受荷載的大小、門窗洞口等(一般不大于2.5m);(2)墻梁跨度為4~6m時,宜在跨中設一道拉條;當墻梁跨度大于6m時,宜在跨間三分點處各設一道拉條。

當墻粱單側掛墻板時,拉條應連接在墻梁掛墻板的一側1/3處;當墻梁兩側均掛有墻板時,拉條宜連接在墻梁重心點處。(3)在最上層墻梁處宜設拉條將拉力傳至承重柱或墻架柱。二、墻面布置和連接第76頁,共120頁??v墻結構布置第77頁,共120頁。(二)山墻結構布置山墻結構布置第78頁,共120頁。1.荷載墻梁主要承受墻面板傳來的風壓力、風吸力和豎向自重荷載。計算墻梁的荷載組合有兩種:豎向荷載+水平荷載(風壓);豎向荷載+水平荷載(風吸)。2.計算單側掛墻板的墻梁,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其強度和穩(wěn)定:(1)在承受朝向面板的風壓時,墻梁的強度可按下式計(三)墻梁計算第79頁,共120頁。Mx、My——分別為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產生的彎矩;Vx、Vy——分別為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產生的剪力;Wenx、Weny——分別為繞主軸x和主軸y的有效凈截面模量;b0、h0——分別為墻梁在豎向和水平向的計算高度,取型

鋼板件連接處兩圓弧起點之間的距離;t——墻梁壁厚。(2)外側設有壓型鋼板的墻梁在風吸力作用下的穩(wěn)定性

可按輕鋼規(guī)程附錄E的規(guī)定計算。(3)當外側設有壓型鋼板的實腹式剛架柱的內側翼緣受壓時,可沿內側翼緣設置成對的隅撐,作為柱的側向支承。隅撐的另一端連接在墻梁上。第80頁,共120頁。第五節(jié)設計實例第81頁,共120頁。(一)設計參數(shù):(1)單層房屋采用單跨雙坡門式剛架,剛架跨度24m,長度60m,柱距6m,檐口標高7m,屋面坡度1/10。(2)屋面和墻面均采用夾芯板,天溝為彩鋼板天溝。(3)鋼材材質為Q345,f=310N/mm2,fv=180N/mm2。(二)設計荷載屋面恒載為0.25kN/m2,活載為0.5kN/m2;雪載為0.2kN/m2,基本風壓為0.55kN/m2,地面粗糙度為B類。一、設計資料第82頁,共120頁。計算模型及風載體型系數(shù)第83頁,共120頁。①1.2恒載+1.4活載;②1.2恒載+1.4風載;③1.2恒載+1.4活載+1.4×0.6風載;④1.2恒載+1.4×0.7活載+1.4風載;(三)荷載組合第84頁,共120頁。(四)設計要求1.確定屋面結構布置(包括支撐體系布置)2.計算門式剛架內力和變形(1)確定梁、柱截面形式,并初步估截面尺寸(2)梁、柱線剛度計算及梁、柱計算長度確定(3)荷載計算(4)計算各工況下的內力、柱頂水平位移及橫梁撓度(5)荷載組合和內力組合(不考慮抗震情況)第85頁,共120頁。(四)控制指標柱頂水平位移:橫梁撓度:無吊頂有吊頂(五)構件及連接節(jié)點設計1.柱腳設計2.梁、柱連接節(jié)點設計3.屋面梁拼接節(jié)點設計第86頁,共120頁。節(jié)點及單元編號圖二、計算模型第87頁,共120頁。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剛架拼接點的設置(受運輸長度限制)拼接處截面(兩側截面高度相等)梁柱截面寬度(柱寬度>梁寬度)梁柱翼緣與腹板厚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