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泰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第一輪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泰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第一輪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泰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第一輪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泰州市成考專升本大學語文第一輪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15題)1.

8

杜甫《蜀相》“兩朝開濟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2.下列作家屬于"文學研究會"成員的是()

A.郭沫若B.冰心C.魯迅D.巴金

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于()

A.山水詩B.樂府詩C.田園詩D.邊塞詩

4.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著名歷史著作是

A.《戰(zhàn)國策》B.《左傳》C.《國語》D.《史記》5.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A.A.舊題樂府B.新題樂府C.絕句D.律詩

6.《紅樓夢》所寫的四大家族是()

A.賈、王、林、曹B.賈、王、史、薛C.賈、史、榮、寧D.賈、薛、甄、林7.王維山水詩突出的藝術特點是()A.A.曠達飄逸B.慷慨雄壯C.沉郁頓挫D.“詩中有畫”

8.

9.《菜竹山房》主要的描寫對象是()

A.“我”B.阿圓C.二姑姑D.蘭花10.文章風格雄渾悲壯的作家是()A.A.曹操B.蘇軾C.杜甫D.屈原

11.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宗璞,原名馮鐘璞,南京人,當代著名女作家。

B.高士其的《我們肚子里的食客》既是實體事物的記敘文,又屬于科學小品。

C.葉圣陶的《蘇州園林》和余秋雨的《都江堰》均屬于說明文。

D.秦牧是當代著名的散文家,其代表作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等。

12.絕句屬于()A.古體詩B.楚辭體C.樂府詩D.格律詩

13.魯迅《燈下漫筆》中“假使真有誰能夠替他們決定,定下什么奴隸規(guī)則來,自然就‘皇恩浩蕩’了”一句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比喻B.夸張C.反語D.借代

14.提出"惟陳言之務去"的寫作主張的是()

A.韓愈B.柳宗元C.歐陽修D.梁啟超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①阿Q這個藝術形象,____了魯迅先生對國民靈魂弱點的認識深度。

②我國政府制定了保障殘疾人____的相應政策、條例和規(guī)定。

③因學業(yè)成績不及格或因病退學的學生,入學前凡是國家或集體事業(yè)單位在職職工的,由原單位____。

A.表現權益接受B.體現權力接收C.體現權益接收D.表現權力接受二、填空題(10題)16.雜劇《西廂記.長亭送別》中的"末"指的是_________。

17.《駁復仇議》選自《__》。

18._________渺滄海之一粟。蘇軾《前赤壁賦》

19.《馬伶?zhèn)鳌肥且黄猒_________。

20.李煜,字__________,世稱__________。

2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___體的歷史著作。

22.李商隱詩歌的風格是__________。

23.培根在本文中說:“史鑒使人__________;詩歌使人__________;數學使人__________;博物使人__________;倫理之學使人__________;邏輯與修辭使人__________?!?/p>

24.本文選自__________,屬__________。

25.

三、判斷題(5題)26.作為論據的理論材料,可以是前賢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論斷,也可以是科學公理、規(guī)律等。()

27.在《報劉一丈書》中,作者以略帶夸張的漫畫手法描繪了反面人物的言行舉止。()

28.在《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通過“殺霸陵尉”等情節(jié)表現了李廣的性格弱點。()

29.《風波》是以七斤與趙七爺的矛盾沖突為中心線索描述事件的。()

30.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有《駱駝祥子》《月牙兒》等。()

四、文言文閱讀(3題)31.閱讀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題: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段唱詞表現了鶯鶯怎樣的心情?

32.在駁論中作者又揭露了什么問題?

33.找出詩中的夸張句和比喻句,并說明其表達作用。五、現代文閱讀(3題)34.閱讀《再別康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題: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在這段文字中,詩人選取了幾個意象來渲染和表現對康橋的眷戀?35.在作品中,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36.閱讀《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題:

她住在燈塔的島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鳥是她的侍從;夜晚她曳著白衣藍裳,頭上插著新月的梳子,胸前掛著明星的瓔珞;翩翩地飛行于海波之上……大風的時候,她駕著風車,狂飆疾轉的在怒濤上驅走……下雨的時候,……她落淚了……黃昏的時候,霞光燦然,便是她回波電笑,云發(fā)飄揚……

從這段文字看,作者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六、作文(1題)37.請談談對“模仿,借鑒,創(chuàng)造”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參考答案

1.C

2.B

3.D

4.D解析: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此選擇D項。

5.A曹操《短歌行》是一首樂府舊題詩,屬于漢樂府《相和歌·平調曲》。

【錯誤分析與防范】此題要求考生了解新、舊樂府詩的概念。如果只對樂府詩有一個大致模糊的印象,往往會對此類細節(jié)問題作不出正確的回答。

6.B

7.D

8.C

9.C

10.A

11.D

12.D本題考查了詩詞曲賦常識。詩歌按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格律詩、自由詩和民歌。格律詩有嚴格的格式和韻律要求,中國古代的律詩、絕句、詞、散曲及外國的十四行詩等都屬于格律詩。

13.C

14.A

15.C

16.張生(或張珙、張君端)

17.柳河東集柳河東集

18.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19.人物傳記

20.重光;李后主(南唐后主)

21.編年

22.深情綿邈,綺麗精工

23.明智;巧慧;精細;深沉;莊重;善辯

24.《臨川先生文集》__________書信體駁論文

25.

26.Y

27.Y

28.Y

29.N

30.N31.表現了鶯鶯為即將離別而無限傷感的心情。

32.揭露了保守派不關心國事,只知茍安媚俗,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腐敗現象。33.這首詩中夸張的句子有“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幾句。這種夸張的手法把突如其來的寒冷生動地描繪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詩中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二句。這種比喻帶著奇妙的想象,把艱苦的西域從軍生活,染上了一層浪漫的色彩,表現了為了保衛(wèi)國家、甘于奉獻的樂觀豪邁的情懷。34.金柳新娘艷影蕩漾青荇招搖柔波水草一潭清泉虹浮藻沉淀35.描繪與贊美了海的女神,表達作者對海的深情。

作者寫大海的風姿和情感,性格與品性,其實是對作者心目沖理想人格的一種象征。

36.海的女神形象這是一個嫵媚、飄逸、威嚴的女神形象。海的女神形象,這是一個嫵媚、飄逸、威嚴的女神形象。

37.模仿,借鑒,創(chuàng)造學習繪畫的人都知道,素描臨摹是基礎,學會了模仿才能構成對物體的清晰認識,從中借鑒,繼而用自己的畫筆創(chuàng)造。學習樂器的人都知道,指法練習是基礎,熟練前人譜寫的曲目才能尋找到樂曲的真諦,

從中借鑒,繼而用自己的領悟譜寫新的曲目。不止繪畫與樂器,任何學習都是模仿,借鑒,創(chuàng)造的過程,前兩者是基礎,創(chuàng)造則是整個過程的目的與精華所在,

是高樓光彩熠熠的穹頂,是人們所到達的成功的彼岸。然而,所有的成功創(chuàng)造都是個人的輝煌嗎?不,

我認為只有建立在社會利益與道德的基礎上發(fā)揮的創(chuàng)造力才值得肯定。中國人在食品安全中完成了化學掃盲:

從大米里我們認識了石蠟;從銀耳里我們認識了硫磺;從豬肉里我們認識了瘦肉精;

從海鮮里我們認識了孔雀石綠;

從咸鴨蛋,辣椒醬里我們認識了蘇丹紅;今天的三鹿又讓同胞們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將蘇丹紅運用到食品之中何嘗不是一種創(chuàng)造?但這種創(chuàng)造卻是消極的,著色后的食品雖然看上去顏色鮮艷,秀色可餐,但卻威脅著人體的健康。將三聚氰胺運用到牛奶中增加產量何嘗不是一種創(chuàng)造?而這種有毒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只增加片面的利益,對人們的不利影響卻長遠存在。此類的模仿,借鑒,創(chuàng)造,在上依靠著科學技術,在下卻狠狠將道德踩踏于腳下,危害著人們的健康。我們不能認可這些與社會利益與道德背道而馳的創(chuàng)造,

因為它們對社會的發(fā)展與提升只有負面消極的影響。然而,在中外的歷史上也有著許許多多依靠模仿,借鑒,創(chuàng)造出的優(yōu)秀成果。在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中,活字印刷術就是對雕版印刷術的模仿與借鑒,

火藥則是從煉丹術中吸取爆破原理進行的創(chuàng)造,

造紙術的發(fā)明更是經歷了許多歲月,

由把文字寫在甲骨上到竹簡,再由綢布到紙張,沉淀著前人無數的智慧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