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與途徑課件_第1頁
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與途徑課件_第2頁
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與途徑課件_第3頁
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與途徑課件_第4頁
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與途徑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佛教中國化的方式與途徑為什么要中國化?只有適應中國社會文化環(huán)境才能生存、發(fā)展與儒道的斗爭:儒家批判佛教出家修行、拋妻棄子,不盡孝道;不守君臣父子之禮。道教與佛教爭取政治支持和社會影響,斗爭尤烈。北魏太武帝廢佛,與道教有關。崔浩勸信陶弘景天師道,勸帝滅佛?;浇淘谥袊鴼v史上為什么沒有像佛教一樣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佛道儒比較佛教與儒家、道家道教有什么區(qū)別?人生價值觀的差異:(1)儒家以治國平天下為目標;(2)佛道人生價值觀比較:佛教道家以修身養(yǎng)性、精神解脫為目標(方外)。佛教以精神解脫為根本,對人生價值主要持否定態(tài)度;道家道教肯定現實人生、生命的價值。尊道貴德,調整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柔弱、不爭、知足、處下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世界觀的差異:生生的世界觀:無極生太極……一生二……;對世界觀問題并不關注;箭喻經;關注的是世界萬物的空性:無常,無我。佛教的方術靈神化佛教傳入時正值中土方術迷信盛行之時黃老神仙方術;道教開始形成。因為修道方法與佛教類似,將佛教引為同道。佛教方術靈神化的體現:(1)印度佛教對神通并不關注→傳入中土后,突出神通方面,如將佛陀描述為“輕舉能飛的神人”,將羅漢描述為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型辽鐣婚_始也是將佛教作為神仙方術的一種接納的。五眼六通:“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傲ā?,指的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盡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九》說:“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于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保?)西域僧人也往往借道術、醫(yī)方拉攏信徒。如安世高精通神仙方術,洞曉醫(yī)術,“鳥獸鳴呼,聞聲知心?!狈饒D澄、鳩摩羅什等均借術弘法。(3)佛教對道家、道教思想的容納和吸收。如一開始對老子化胡說的默認;慧思“誓愿入山學神仙,得長命力求佛道?!敝钦叽髱熤褂^對道教丹法的融攝。(4)對靈魂不死、鬼神崇拜觀念的吸收融合?;圻h:業(yè)報輪回說與中土靈魂說的融合?;圻h“神不滅論”、梁武帝“神明成佛論”。——佛教業(yè)報輪回思想對中國佛教及社會生活的影響。佛教的儒學化文化士人與佛教的儒學化儒家與佛教的沖突:君臣父子之道,仁義孝悌之理,修齊治平的政治理想。對儒家倫理名教的妥協(xié)與調和——妥協(xié)調和方式:(1)尋找相似點,比附儒家觀念:五戒比附五常。仁——不殺,義——不盜,禮——不邪,智——不酒,信——不妄。差異:(2)改變佛教自身,以與儒家觀念相適應。如翻譯經典時,以儒家觀念為標準進行增刪,去除父母子女平等的論述,增加孝養(yǎng)父母的內容。甚至編造偽經,闡揚孝道。如宗密《盂蘭盆經疏》:“儒佛皆宗之,其為孝道矣?!逼踽浴缎⒄摗罚骸胺蛐?,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夫孝,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狈鸾痰睦锨f玄學化漢譯佛經借用道家術語:安世高以“氣”譯“四大”,以“無為”譯“涅槃”;支讖將“諸法皆空”譯為“一切法悉皆自然”。六家七宗、僧肇佛學與魏晉玄學:理論主題和思維方式上的類同:有無、動靜、名言隋唐宗派佛學:老莊玄學的自然、有無和道等概念以及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