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地理中考試題分類匯編:等高線地形圖(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15年地理中考試題分類匯編:等高線地形圖(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15年地理中考試題分類匯編:等高線地形圖(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15年地理中考試題分類匯編:等高線地形圖(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15年地理中考試題分類匯編:等高線地形圖(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5年地理中考試題分類匯編

等高線地形圖一.選擇題(2015阜陽)讀右圖,完成1?3題.0—2kmf'**再渡一200』等高"[m)1.(2分)從辛莊登頂丙山,最適宜選擇的線路是( )A.①B.②C.③D.④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等高線的疏密表示的坡度不同.解答:解:讀圖可知,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①②③④中等高線最稀疏的地方是④,坡度較緩,最容易登山.根據(jù)題意.故選:D.點評:該題考查學(xué)生的綜合理解能力,理解解答即可.2.(2分)指出圖中流經(jīng)辛莊和城區(qū)的河流基本流向( )A.自東北流向西南B.自東南流向西北C.自西南流向東北D.自西北流向東南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是北方,與北方相對的方向是南方.解答:解:河流總是從海拔高處流向海拔低處,讀圖可得,圖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流.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3.(2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甲地為山谷B.乙地為山脊C.辛莊與城區(qū)約4千米D.圖示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讀圖可得,甲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故A錯誤;乙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故B錯誤;圖中辛莊與城區(qū)的圖上距離約2厘米,則實地距離是4千米,故C正確;圖中所示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圖示地形以丘陵為主,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015桐城市)圖為我國華北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3-5題3.(2分)圖中白水河的流向是()A.自北向南B.自東北向東南C.自西北向東南D.自東向西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1)在地圖上,把陸地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高線.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就稱之為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根據(jù)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tài),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態(tài)的一般狀況.(2)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定確定方向.解答:解: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據(jù)此結(jié)合等高線的數(shù)值可判斷,圖中白水河的流向是自東向西流.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以及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屬基礎(chǔ)題.4.(2分)圖中虎山的海拔高度應(yīng)該在( )A.800至900米B.1000米C.900米D.900至1000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讀圖可得,圖中的等高距是100米.解答:解:圖中的等高距是100米,圖中虎山的海拔高度應(yīng)該在900-1000米之間.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5.(2分)僅考慮自然條件,圖中乙村與甲村相比( )A.更適合種植甘蔗B.耕地面積較小C對外交通較發(fā)達D.水源更充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圖中所示甲村所處地區(qū)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較廣,乙村位于山谷地區(qū),耕地面積較?。獯穑航猓嚎紤]自然條件,圖中乙村與甲村相比耕地面積較小,甲村比乙村的交通便利,水運充足,圖中所示的是華北地區(qū),不適宜種植甘蔗.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A.400?450米B.450?500米C.500?550米D.550?600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讀圖可得,圖中的等高距是50米.解答:解:圖中的等高距是50米,圖中M觀景臺的海拔在550-600米之間.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分)M、N兩觀景臺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實地距離是( )A.1千米B.10千米C.100千米D.1000千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根據(jù)比例尺的公式計算即可.解答:解:根據(jù)比例尺的公式:可推出,實地距離=2X50000=100000厘米=1千米.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計算..(2分)N觀景臺的主要作用( )A..仰望飛瀑B..俯瞰奇峰C.近觀云霧D..遠眺群山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

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讀圖可得,N觀景臺處于山谷,附近有陡崖,其主要作用仰望飛瀑.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015?遵義)讀圖(2015?遵義)讀圖1,回答1-2題.1.(2分)圖中分別沿著四條虛線從山麓攀登到山頂,坡度最陡的是()A.①B.②C.③D.④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四條虛線中,③線路處等高線最密集,坡度最陡.根據(jù)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學(xué)生要讀圖理解解答.2.(2分)圖中線段式比例尺轉(zhuǎn)化為數(shù)字式,正確的是()A.1:100B.1:300C.1:10000D.1:30000考點:地圖上的比例尺應(yīng)用.分析: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比例尺的可以用以下方式來表示:數(shù)字式、文字式、線段式.解答:解:比例尺的可以用以下方式來表示:數(shù)字式、文字式、線段式.讀圖可知,圖中線段式比例尺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米(10000厘米),轉(zhuǎn)化為數(shù)字式為1::10000.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比例尺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屬基礎(chǔ)題.(2015?滄州)讀圖,完成3-5題

Ma1460gp e、Ma1460g■\;*. 海洋卦猾高融形圖(2分)圖中①表示的基本地形類型是( )A.平原B.高原 C.丘陵D.盆地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陸地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其中平原和高原的共同點是起伏?。徊煌氖瞧皆0屋^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山地和丘陵的共同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200米.解答:解:從圖中地表形態(tài)看出,①處海拔在600米以上,地形平坦開闊,應(yīng)是高原.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五種基本陸地地形的特征,學(xué)生要把握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特征解答.(2分)圖中②處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是( )A.山脊B.山谷 C.陡崖D.鞍部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②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根據(jù)題意.故選:A.點評:該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分)圖中山峰M與P點的相對高度是()A.1060米B.1260米C.1460米D.1660米考點:海拔和相對高度及其估算.分析:海拔是指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一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解答:解:讀圖可知:山峰M的海拔是1460米,圖中P點的海拔高度是200米,相對高度是指一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因此圖中山峰M與P點的相對高度是1460-200=1260米,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015?哈爾濱)讀等高線地形圖,某觀光旅游團從山腳登到山頂,選擇坡度最緩的路線是()A.①B. ②C.③D.④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解答: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四條路線中,①線等高線最稀疏,表示坡度最緩.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3.(2015?鄂州)某中學(xué)組織夏令營活動,在當(dāng)?shù)啬硞€山區(qū)(圖所示)考察,按預(yù)定計劃需搭帳篷宿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安全的角度最適合宿營的地點是D點B.測得圖中海拔最高處的氣溫為20℃,那么C處氣溫為18.8℃C.圖中①②兩處坡度較陡的是②處D.圖中①②兩處都為山脊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解答: 解:圖中所示D是陡崖,該部位不適宜宿營,故A錯誤;測得圖中海拔最高是280米,其氣溫為20℃,C處海拔是80米,其相對高度是2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那么C處氣溫為20+2X0.6=21.2℃,故B錯誤;圖中①處等高線稀疏,坡度緩,②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故C正確;圖中①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②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015荊門)讀某地區(qū)經(jīng)緯網(wǎng)及等高線地形圖,回答1?2題.1.(2分)下列關(guān)于圖中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地區(qū)位于荊門市(31°N,112°E)東北方向B.該地區(qū)位于北溫帶,有太陽直射C.甲村的經(jīng)緯度為33°22'N,118°12'WD.乙村附近的河流有西南向東北流考點: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分析:由經(jīng)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gòu)成的網(wǎng)絡(luò)叫做經(jīng)緯網(wǎng),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的度數(shù)叫做經(jīng)度,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jīng),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jīng),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shù)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經(jīng)度向東增大是東經(jīng),緯度向北增大是北緯,根據(jù)其變化規(guī)律可判斷,該地區(qū)位于荊門市(31°N,112°E)東北方向,故A正確;北溫帶的范圍是23.5°N-66.5°N,既無陽光直射也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故B不正確;圖中經(jīng)度向東增大是東經(jīng),緯度向北增大是北緯,據(jù)此可知,甲村的經(jīng)緯度為(33°22'N,118°12'E),故C不正確;在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據(jù)此判斷方向,結(jié)合等高線數(shù)值可判斷,乙村附近的河流由東北向西南流,故D不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經(jīng)緯網(wǎng)與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2.(2分)圖示四地中最適宜開展戶外攀巖運動的是()A.甲B.乙C.丙D.丁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最適合攀巖運動的地形部位是陡崖,讀圖可得,丙地是陡崖,該處是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015隨州)讀祁連山地區(qū)經(jīng)緯網(wǎng)、等高線示意圖,完成4?6題.4.(2分)嘉峪關(guān)的經(jīng)緯度大約是( )A.39.8°N,98.3°EB.39°N,99°EC.40.2°N,101.8°ED.39°N,99°W考點: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分析:由經(jīng)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gòu)成的網(wǎng)絡(luò)叫做經(jīng)緯網(wǎng),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解答:解:依據(jù)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的度數(shù)叫做經(jīng)度,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jīng),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jīng),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shù)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讀圖分析可知,嘉峪關(guān)的經(jīng)緯度大約是39.8°N,98.3°E.依據(jù)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經(jīng)緯網(wǎng)的判讀,屬于基礎(chǔ)題,理解解答即可.5.(2分)據(jù)等高線及河流分布情況分析,該地河流( )A.多外流河,水量豐富B.該地為三江源地區(qū),有“中華水塔”之稱C該地河網(wǎng)密布,水運便利D.河水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為主考點: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分析:祁連山脈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nèi)主要山脈之一.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山脈自西北至東南走向,包括大雪山、托來山、托來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土爾根達坂山、柴達木山和宗務(wù)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團結(jié)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間.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祁連山地區(qū)河流多為內(nèi)流河,故A錯誤;三江源地區(qū),有“中華水塔”之稱,位于青海省,故B錯誤;祁連山地區(qū)河網(wǎng)稀疏,水運不利,故C錯誤;祁連山地區(qū)降水稀少,河水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為主,故D正確;依據(jù)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祁連山地區(qū)概況,理解解答即可.6.(2分)有關(guān)“河西走廊”的敘述,錯誤的是()A.河西走廊位于高山與沙漠之間B.河西走廊呈東西走向,是通往西域的必經(jīng)之地C.該地農(nóng)業(yè)以灌溉農(nóng)業(yè)為主D.居民多分布于祁連山山麓地帶的綠洲上考點: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分析:河西走廊是中國內(nèi)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guān),南北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長約900公里,寬數(shù)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于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解答:解:從圖中可以看出,河西走廊位于高山與沙漠之間;故A正確;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為西北-東南走向;故B錯誤;河西走廊灌溉農(nóng)業(yè)區(qū)歷史悠久,是甘肅省最重要農(nóng)業(yè)區(qū),是我國西北內(nèi)陸著名的灌溉農(nóng)業(yè)區(qū);故C正確;祁連山山麓地帶海拔較低、地勢平坦,山麓地帶多綠洲分布,水源條件好,因而居民多分布于此;故D正確;依據(jù)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河西走廊概況,屬于基礎(chǔ)題,理解解答即可.(2015永州)讀某地區(qū)等高線示意圖,回答1-2題.1.(2分)該地區(qū)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A.高原B.平原C.山地D.盆地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該地地形崎嶇,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因此可判斷圖中所示地區(qū)的地形類型主要是山地.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2分)從湖泊到山峰的相對高度約為( )A.900米B.1000米C.1200米D.1300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解答: 解:讀圖可知,湖泊的海拔高度為0-200米之間,最高山峰的海拔高度為145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最小值1450米-200米=1250米,最大值1450-0=1450米,即從湖泊到山峰的相對高度約為1250-1450米,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屬于基礎(chǔ)題.21.(2015?連云港)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海拔:米),圖中位于山脊的是( )A.甲B.乙C.丙D.丁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圖中乙為山脊;結(jié)合選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015?泰州)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12?16題.12.(2分)圖中比例尺的類型是( )A.線段式B.文字式C.數(shù)字式D.表格式考點:地圖上的比例尺應(yīng)用.分析:比例尺的種類有:線段式、文字式、數(shù)字式.解答:解:讀圖可得,圖中所示的比例尺是數(shù)字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比例尺的類型,讀圖解答即可.13.(2分)圖中山峰有( )A.1座B.2座C.3座D.4座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圖中所示山峰有2座,圖中▲所示的是山峰.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分)甲地的海拔是(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圖中所示等高距是100米,圖中甲的海拔高度是300米.解答:解:圖中甲位于300米等高線上,其海拔高度是300米.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分)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形部位為陡崖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地圖上,把陸地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高線.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就稱之為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根據(jù)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tài),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態(tài)的一般狀況.解答:解:在地圖上,把陸地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高線.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甲地、乙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丙地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丁地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為陡崖.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分)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形成河流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讀圖可得,甲和乙處等高線都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丙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丁是陡崖,其中山谷部位有河流.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015-鹽城)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完成3-4題..(1分)圖中甲、乙、丙三地海拔高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丙>甲>乙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等高線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點理解起來的線,讀圖可得,甲的海拔高度是低于100米,乙的海拔高度是100-200米,甲的海拔高度是300-400米.解答:解:讀圖可得,甲的海拔高度是低于100米,乙的海拔高度是100-200米,甲的海拔高度是300-400米.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等高線的概念,屬于基礎(chǔ)題..(1分)圖中曹河的流向是()A.由西南流向東北B.由東南流向西北C.由西北流向東南D.由東北流向西南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是北方,與北方相對的方向是南方,讀圖可得,圖中曹河的流向是自東北流向西南.解答:解:讀圖可得,曹河流位于山谷部位,該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圖中曹河的流向是東北流向西南.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中方向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015?揚州)如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10-12題.『1000ODO 等高跑1。米(2分)關(guān)于圖中各地相對高度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大青山比甲地高65米 B.小青山比乙地高38米C.大青山比小青山高17米 D.甲地與乙地的相對高度為0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等高線是指把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起來的線,等高距是指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解答:解:圖中所示等高距是10米,甲地的海拔高度是470米,所以大青山比甲地高65米,故A敘述正確;圖中乙地的海拔高度是470米,小青山比乙地高48米,故B敘述錯誤;圖中大青山比小青山高535-518=17米,故C敘述正確;甲地與乙地的海拔高度都是470米,其相對高度是0,故D敘述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分)圖中大青河的流向為()A.從東北向西南 B.從西北向東南 C.從西南向東北 D.從東南向西北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有指向標的地圖,要依據(jù)指向標判別方向,指向標一般指向正北方.解答:解: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是北方,與北方相對的方向是南方.因為水是由高處流入低處,讀圖可得,圖中大清河的流向是自東北流向西南.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方向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分)圖中丁地的地貌類型是( )A.山坡 B.山谷 C.鞍部 D.陡崖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地圖上,把陸地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高線.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就稱之為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根據(jù)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tài),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態(tài)的一般狀況.解答: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圖中丁地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015?江西)一地理科學(xué)考察隊在我省某地區(qū)進行考察。讀考察地區(qū)等高線示意圖(圖1),完成1-3題。.圖示區(qū)域出發(fā)地與山頂間的溫差約為A.2.5℃ B.3.5℃ C.6℃ D.6.5℃.科考隊員在考察地區(qū)最有可能見到的農(nóng)業(yè)景觀是A.茶園B.坎兒井C.咖啡園D.山地牧場.下山時,氣象部門提醒將要出現(xiàn)大雨,可能誘發(fā)山洪。出于安全等考慮,合理的下山路線應(yīng)選擇A.①線路B.②線路C.③線路D.④線路解析:此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guān)知識和江西鄉(xiāng)土地理。出發(fā)地與山頂海拔相差500-600米之間,根據(jù)氣溫垂直遞減的規(guī)律(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可以計算出兩地的溫差大于在3-3.6℃之間。山洪應(yīng)該發(fā)生在山谷地帶,所以圖中②和④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①線路雖為山脊,但接近出發(fā)地時,仍要經(jīng)過②所在的山谷。③則全程都為山脊,可避開洪水,且③路徑最短,等高線較稀疏坡度更緩,故③線路下山更理想。江西為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雨熱同期,山地丘陵面積廣,適宜種植茶樹。(2015呼和浩特)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1?3題.A.①海拔低于②B.①、②海拔相同C①海拔高于②D.①、②表示盆地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可看出,圖中①、②兩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圖中等高距為100米,根據(jù)圖中等高距可判斷,山頂①的海拔在1200米-1300米之間,山頂②的海拔在1100米-1200米之間.根據(jù)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分)對于③和④兩條虛線的判斷,正確的是( )A.③表示山谷B.③表示山脊C.④表示山谷D.③、④均表示山脊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讀圖可知,④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③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2分)若①處海拔為1250米,氣溫為5℃,則⑤處(海拔取平均值)氣溫為( )A.0.8℃B.4.2℃C.9.2℃D.37℃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陸因素和洋流因素等;地勢對氣候的影響表現(xiàn)在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解答:解:讀圖可知,⑤處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間,取平均值即為550米,根據(jù)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可知,若①處氣溫為5℃,則⑤處的理論氣溫是:5℃+(1250-550):100X0.6=9.2℃.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015菏澤)如圖(a)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實習(xí)的觀測點分布圖①-④為觀測點編號,如圖(b)為該班某小組在其中一個觀測點所作的記錄卡片.讀圖,完成19-20題寰屈聲.3考E而;:&寰屈聲.3考E而;:&色亞I山送X的東定沿出:.及必雙胞內(nèi)容:河更受污案的(1分)根據(jù)如圖(b)中記錄的信息判斷,卡片中“觀察編號”應(yīng)為如圖(a)中的( )A.①B.②C.③D.④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可看出,圖中等高距為100米,據(jù)此可知,①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間,②、④兩地海拔在300-400米之間,③地海拔在500-600米之間,故A、C不符合題意;②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④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因此考查河流受污染的情況,應(yīng)該是②處,故D不符合題意;根據(jù)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確定方向,可知,圖中②地位于山峰A的東南方,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0.(1分)該班同學(xué)還使用“海拔高度測量儀”對甲、乙、丙、丁四個村莊的海拔進行了測量,驗證了如圖(a)中四個村莊的海拔高度,其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可看出,圖中等高距為100米,據(jù)此可知,甲村海拔在400-500米之間,乙村海拔是400米,丙村海拔是300米,丁村海拔是600米.根據(jù)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015濟南)2.(2分)與山體素描圖相匹配的等高線地形圖是( )

A.B.C.D.A.B.C.D.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圖中山體素描圖中有兩個山頂,并且左高右低,結(jié)合選項,D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和不同景觀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015濰坊)讀我國華北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3?4題.3.(2分)關(guān)于圖示兩村之間規(guī)劃公路的描述,正確的是()A.從牛家村到張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B.走向大致是東北-西南C從牛家村到張家村一直是上坡D.規(guī)劃公路長約40千米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解答:解:A、牛家村位于山谷,從牛家村到張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故A正確;B、根據(jù)指向標箭頭指向北向確定方向,公路走向大致是東南-西北方向,依據(jù)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可判斷,c線處為山谷,d線處為山脊,故B不正確;C、牛家村位于山谷,從牛家村到張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故C正確;D、根據(jù)比例尺計算,規(guī)劃公路長約4千米,故D不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4.(2分)圖中四個村莊,最可能形成城鎮(zhèn)的是()A.張家村B.牛家村C.劉家村D.王家村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緩.解答:解:從圖中看出,王家村位于支流與干流的交匯處,交通更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最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城市.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015?淄博)4.下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處海拔高于b處 B.a、b兩地相對高度400米C.河流自北流向南 D.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參考答案】D【命題立意】本題考查了等高線知識。難度較難,利用等高線考查山脊山谷的區(qū)別?!窘忸}思路】解答時應(yīng)掌握的關(guān)鍵點是: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突出方向相反,可快速得出為D選項。河流形成于山谷中,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所以a處海拔低于b處,b選項錯誤。a、b兩地相對高度無法確定,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

(2015?樂山)如圖為“塔斯馬尼亞島等高線及其銅礦帶分布圖”.該島山地面積廣,耕地面積狹小,常年受西風(fēng)(圖中箭頭所示)影響,氣候溫和,森林覆蓋率高,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在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不一定相同.讀圖回答7?9題.Q加市f(J等高姓?賽I.憫礦上山*〔米〕塔斯馬尼開島等商媒卷其捐獷帝分布出(1分)若該島嶼發(fā)展下列四類產(chǎn)業(yè),最受限制的產(chǎn)業(yè)可能是( )A.林業(yè) B.海島旅游業(yè) C.種植業(yè) D.采礦業(yè)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圖中所示塔斯馬尼亞島海拔較高,該地區(qū)地形以山地為主,所以該地區(qū)不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解答:解:塔斯馬尼亞島海拔較高,該地區(qū)地形以山地為主,所以該地區(qū)不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適宜發(fā)展林業(yè),由于該地區(qū)臨海,所以也適宜發(fā)展海島旅游業(yè),塔斯馬尼亞島有豐富的鐵礦,適宜發(fā)展采礦業(yè).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1分)相對于城市甲,城市乙成為港口理想建設(shè)地的主要優(yōu)勢條件是( )A.位于海灣,沿海,背風(fēng),風(fēng)浪小B.位于銅礦帶附近,便于銅礦出口C.平原廣闊,利于港口建設(shè)D.氣候更加溫和,利于人居考點:大陸島、火山島、珊瑚島.分析:海港,指沿海停泊船只的港口,有軍港、商港、漁港等.解答:解:從圖中可以看出:乙地市的位置海岸線曲折,形成海灣,同時位于山地的背風(fēng)坡,風(fēng)浪小,是天然良港.故選:A.點評:考查海港的形成條件,要理解記憶.(1分)城市甲與最高峰丙地的相對高度可能為( )A.1224米 B.978米 C.1525米 D.1378米考點:海拔和相對高度及其估算.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讀圖可知,最高峰丙地的海拔是1525米,該圖等高距一般是200米,城市甲的海拔是100-300米,因此二者的相對高度:最大值是1525-100=1425米,最小值是1525-300米=1225米,即城市甲與最高峰丙地的相對高度可能為1225-1452米之間;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屬于基礎(chǔ)題.(2015綿陽)如圖為某學(xué)校所在山脈的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13-14題:13.(2分)圖中數(shù)字代號標注處地形部位為山谷的是()A.①B.②C.③D.④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讀圖可知,圖中④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14.(2分)老師提醒同學(xué)們周末春游時需加一件毛衣,他的理由是山頂比學(xué)校氣溫低約()A.2℃B.4℃C.9℃D.20℃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人類活動因素等;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解答:解:地勢越高,氣溫越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讀圖可知,該圖山頂?shù)暮0问?050米,學(xué)校的海拔是550米,山頂?shù)臍鉁乇葘W(xué)校氣溫低:(2050m-550m):100X0.6℃=9℃,因此老師提醒同學(xué)們周末春游時需加一件毛衣.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理解答題即可.

2.(2015?南充)讀等高線示意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緩②圖中最高山頂?shù)暮0卧?00到500米之間③a處表示山谷④b處表示鞍部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解答:解: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故①錯誤;該圖的等高距是100米,最高山頂?shù)暮0卧?00到500米之間,故②正確;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a處是山脊,故③錯誤;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b處是鞍部,故④正確;依據(jù)題意.故選:C.點評:該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015?內(nèi)江)如圖為等高線地形圖,據(jù)圖回答1-4題.(3分)若該圖比例尺為1:200000,則a、c間的水平距離約為( )A.3千米B.6千米C.9千米D.12千米考點:地圖上的比例尺應(yīng)用.分析: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解答: 解:從圖中量得a、c間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根據(jù)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因此a、c間的水平距離一圖上距離比例尺=3厘米X200000=600000厘米=6千米.故選:B.點評:解答該題時,注意厘米和千米的單位換算.(3分)計劃從M處修一條公路到c地,p、q線路比較( )A.p線較優(yōu),線路坡度緩B.p線較優(yōu),線路距離近C.q線較優(yōu),線路坡度緩D.q線較優(yōu),線路距離近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和緩,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較陡.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看出,圖中有兩條線路中,p線較優(yōu),經(jīng)過等高線較少,線路坡度緩較為合理.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3分)若d地氣溫為21℃,則圖中山峰的氣溫最可能是( )A.14℃ B.18.5℃C.24.5℃D.28℃考點: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各地的氣候為什么會千差萬別?簡單地說,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洋流因素及人類活動等.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解答:解: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c.圖中d地海拔約0米,山峰海拔約500米以上,則山峰的氣溫大約:21-500:100X0.6=18℃.所以山峰氣溫在18℃左右.故選:B.點評:考查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要理解記憶.(3分)a、b、c、d四地,可開發(fā)攀巖、蹦極、觀賞海上日出等旅游項目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結(jié)合圖示得知:C為陡崖;最適合攀巖、蹦極體驗的是C點的陡崖,距海洋較近適合觀賞海上日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讀某地區(qū)簡略圖,按要求回答8—9題。(2015?云陽縣)該地區(qū)位于A.東半球、北半球 B.東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考點: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分析: 赤道(0°緯線)是最大的緯線圈,把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國際上習(xí)慣用西經(jīng)20°(寫作20°W)和東經(jīng)160°(寫作160°E)這兩條經(jīng)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因為這個經(jīng)線圈基本上是從海洋通過,避免了以0°和180°經(jīng)線劃界,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隔在兩個半球上.解答:解: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根據(jù)圖中的經(jīng)緯度(35°N,139°E)可判斷,該地區(qū)位于東半球、北半球.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半球的劃分,屬基礎(chǔ)題.(2015?云陽縣)圖中河流N的主要流向是A.由東向西B.由西向東 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圖中所示的是山地,其地勢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圖中河流N的主要流向是由南向北.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二.非選擇題27.(2015?昆明)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小明家住張村,每天從學(xué)校騎車回家.有A、B兩條線路.小明選擇 (填字母)線路更省力.張村到學(xué)校的圖上距離約為6厘米,實際距離是千米.(3)若小明選擇B線路回家,途經(jīng)n處的地形部位是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解答:解:(1)圖中A路線等高線較稀疏,坡度緩,該路線較省力;張村到學(xué)校的圖上距離約為6厘米,實際距離是6X100000=600000厘米=6千米.(3)圖中n處位于兩個山頂之間,是鞍部.故答案為:(1)A;6;(2)鞍部.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1.(2015?宜賓)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海拔最高的是 ,該山峰與C地的相對高度為米.(2)小馬河的流向是.(3)若CD兩點之間的圖上距離約為4.5厘米,實際距離約為千米.(4)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5)①②③為三條登山路線,最省力的是 ,理由是.(6)該地區(qū)地形以為主,地勢特征是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解答: 解:(1)結(jié)合圖示得知:海拔最高的是乙處,海拔高度為978米,該山峰與C地的相對高度,978-100=878米;(2)結(jié)合指向標得知:小馬河的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3)根據(jù)比例尺=得出,兩山峰的實際距離=4.5X100000=4500000厘米=4.5千米;(4)A點是陡崖(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B點為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5)①②③為三條登山路線,最省力的是②,理由是:坡度緩,省力氣;(6)結(jié)合圖示得知:該地區(qū)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是西南高東北低;故答案為:(1)乙;878;(2)自西南向東北;(3)4.5;(4)陡崖;山谷;(5)②;坡度緩,省力氣;(6)山地;西南高,東北低.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的判讀,屬于常見的題型.13.(2015瀘州)如圖是我國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問題(1)華華同學(xué)量的圖中周王兩村莊直線距離為5.6厘米,請你幫他算算兩村莊間實際直線距離約為千米,假如圖中AB兩山峰的相對高度為120米,則B山峰的實際海拔高度是 米.(2)圖中C部位地形名稱是 ,張明同學(xué)想攀登B山峰,圖中①②兩條線路中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是 線路.(3)豆豆同學(xué)想要考查圖示區(qū)域河流水文特征,甲乙兩處中他最應(yīng)選擇的是 處,這樣才有可能找到河流,并推斷該河流可能的流向大致是 .(4)假如你是王村的村主任,談?wù)勀闳绾螏ьI(lǐng)村民發(fā)家致富?請你根據(jù)圖示信息提出三條可行的建設(shè)性建議.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1)根據(jù)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知,周王兩村莊實際直線距離=5.6X250000=1400000=14千米.相對高度是指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高度差,用減法計算.由此可知,B山峰的海拔=840+120=960米.(2)圖中,C部位等高線重合,應(yīng)為陡崖.圖中①線路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②線路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因此,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是①線路.(3)甲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乙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山谷可以形成河流,故應(yīng)為選擇乙處.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河流可能的流向大致是由北向南.(4)根據(jù)因地制宜的原則,結(jié)合王莊的地理位置及銅礦資源和溫泉,所以可以發(fā)展果樹種植、銅礦工業(yè)及旅游等.故答案為:(1)14;960;(2)陡崖;①;(3)乙;由北向南;(4)發(fā)展果樹種植、銅礦工業(yè)及旅游等.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屬于基礎(chǔ)題,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3.(2015廣元)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將圖中的數(shù)字比例尺寫成文字比例尺 ,若AB間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實際距離為千米;(2)如圖呈現(xiàn)的地形是 ,若海拔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則B地比A地氣溫 (高或低)℃;(3)若在圖示地區(qū)開墾梯田,C,D兩坡地中,最適宜的是坡,E,F兩處可能發(fā)育成河流的是 處,D點在E點的方向;

(4)如圖所示地圖適用于(下列選項中選擇字母填空)A.尋找旅游景點B.指導(dǎo)交通C.觀察地形D.分析氣候(5)完成圖中沿AB剖面線的地形剖面圖.考點:地圖上的比例尺應(yīng)用;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二圖上距離.分析: (1二圖上距離.(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1)讀圖可知,圖中比例尺為數(shù)字式,為1:10000,用文字式表示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若AB間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實際距離為3千米.(2)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該地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崎嶇,因此可判斷,圖中呈現(xiàn)的地形是丘陵;圖中A地的海拔是250米,B地的海拔是50米,根據(jù)海拔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可知,B地比A地氣溫高,氣溫高約:(250米-50米):100米*0.6℃=1.2℃.(3)從等高線地形圖看出,C坡等高線密集,坡度大,D坡等高線稀疏,坡度小,所以應(yīng)選擇在D坡開墾梯田;E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是山谷,山谷中往往出現(xiàn)河流;根據(jù)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確定方向可判斷,D點在E點的西南方向.(4)圖中為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根據(jù)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tài),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態(tài)的一般狀況,適用于觀察地形.(5)繪制地形剖面圖的主要步驟有以下幾點:確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并畫出剖面基線;找出剖面線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剖面線與河流的交點、剖面線與山頂或山谷的交點,這些點均為控制剖面圖上相應(yīng)地點高程的控制點;用平滑曲線連接各點,即得AB剖面線的地形剖面圖.故答案為:(1)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3;(2)丘陵;高;1.2;(3)D;E;西南;(4)C;(5).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有一定的難度.21.(6分)(2015邵陽)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100米.C處如果有山溪淌過,有可能形成瀑布景觀,C處地形部位的名稱是陡崖.(3)圖中兩條虛線所示地形部位,可能有小河流淌的是② (①或②),因為此線為山谷.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A地海拔是150米,B地海拔是250米,二者的相對高度是100米.C處如果有山溪淌過,有可能形成瀑布景觀,C處是等高線重合的地方,地形部位的名稱是陡崖.(3)圖中兩條虛線所示地形部位,可能有小河流淌的是②,因為此線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山谷處是孕育河流的地方.故答案為:(1)100;(2)陡崖;(3)②.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屬于基礎(chǔ)題.39.(2015?襄陽)讀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和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張村坐落于(平原、盆地、高原)中;(2)當(dāng)?shù)厍蛟贐段軌道運行時,張村的人們開始忙于播種小麥、玉米、大豆等,你認為張村是我國 地區(qū)的村莊(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海南);(3)據(jù)測量,張村的E點地區(qū)比F點地區(qū)的年降水量要多,其原因是 ;(4)當(dāng)我們中考結(jié)束的當(dāng)天(6月22日),地球運行到公轉(zhuǎn)軌道的處,此時我國正午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的省區(qū)有.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時,地軸與地球公轉(zhuǎn)軌道的平面約成66.5°的固定夾角.這就使得一年內(nèi),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guī)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各地正午的太陽高度也隨之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在南北極圈以內(nèi),甚至?xí)霈F(xiàn)“極晝”和“極夜”現(xiàn)象.地球在公轉(zhuǎn)軌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陽照射的情況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緯度地區(qū),四季更替表現(xiàn)明顯.解答:解:(1)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張村所在位置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2)小麥、玉米、大豆是我國北方地區(qū)的主要農(nóng)作物,從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可以看出,當(dāng)?shù)厍蛟贐段軌道運行時,位于冬至日與春分日之間,由此時張村的人們開始忙于播種小麥、玉米、大豆等可知,張村的熟制是一年一熟,位于我國的東北地區(qū).(3)我國北方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fēng)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盛行東南季風(fēng),因此可知,圖中E點位于迎風(fēng)坡,F(xiàn)點位于背風(fēng)坡,因此E點降水量大.(4)6月22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北回歸線,地球運行到圖中的甲處;此時我國正午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的是被北回歸線穿過的臺灣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云南省.故答案為:(1)盆地;(2)東北;(3)E點位于迎風(fēng)坡,F(xiàn)點位于背風(fēng)坡;(4)甲;臺灣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云南省.點評:本題考查了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與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31.(2015煙臺)暑假期間,小玲到王村看望姥姥,并在當(dāng)?shù)亻_展了一些活動,如圖是姥姥家周圍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據(jù)圖回答問題.(1)小玲姥姥家可能位于我國四大地區(qū)中的 地區(qū).(2)小玲估算得出圖中靈山和王村的溫差一般不會超過4℃,請說出估算理由.(3)小玲在張村活動時,覺得張村幾十戶人家在此建村有它的優(yōu)越性,這種優(yōu)越性體現(xiàn)在(雙向選擇).A.位于陽坡,山清水秀B.臨近水庫,航運便利C.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大D.依山傍水,空氣清新(4)張村近幾年利用水庫發(fā)展了不少產(chǎn)業(yè),增加了村民收入,請說出張村利用水庫發(fā)展的產(chǎn)業(yè).(寫出一種即可)(5)盡管王村有優(yōu)越的糧食生產(chǎn)條件,但隨著城鎮(zhèn)的發(fā)展,王村在城郊農(nóng)田發(fā)展了蔬菜和肉禽蛋奶等產(chǎn)業(yè),指出王村在城郊發(fā)展蔬菜和肉禽蛋奶等產(chǎn)業(yè)的有利條件.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既受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又受市場需求量、與城市和工礦區(qū)的距離、農(nóng)民文化技術(shù)水平等社會條件的影響.利用當(dāng)?shù)刈匀粭l件的優(yōu)勢,把要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部門或農(nóng)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fā)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qū),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解答:解:(1)根據(jù)圖中農(nóng)作物的名稱可判斷,小玲姥姥家位于南方地區(qū);(2)靈山的海拔為500-600米,王村海拔低于100米,相對高度為400-600米,根據(jù)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得出,兩地溫差為2.4℃-3.6℃;(3)張村在此建村的優(yōu)越性為:位于陽坡,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空氣清新;我國江南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發(fā)展糧食生產(chǎn)的有利自然條件有地形平坦、水熱資源充足,氣候溫和濕潤.(4)利用水庫可以發(fā)展水產(chǎn)養(yǎng)殖、漁業(yè)等產(chǎn)業(yè);(5)王村在城郊發(fā)展蔬菜和肉禽蛋奶等產(chǎn)業(yè),有廣闊的消費市場,蔬菜應(yīng)種植在地形平坦、靠近居民區(qū)的地區(qū).故答案為:(1)南方;(2)兩地相對高度為400-600米,溫差為2.4-3.6℃;AD;(4)漁業(yè);(5)地形平坦,消費市場大.點評:本題考查聚落的形成條件,理解即可.36.(2015青島)讀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下列問題.(8分)(1)①處所在的山體部位名稱是 .(2)圖中A山頂位于B山頂?shù)姆较?(3)②處的海拔可能是 .(填字母)A.360米B.50米C.140米D.260米(4)③處會形成瀑布,說明理由.(5)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較快的是 .(填序號)(6)⑥處登山者能否看到⑦處的登山者,說明判斷依據(jù).

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解答:解:(1)讀圖可知,①處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2)依據(jù)指向標,可判斷山頂A位于山頂B的西南方向;(3)②處的地形為盆地,海拔可能是100米-200米,故選C;(4)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有河流流經(jīng)有可能出現(xiàn)瀑布.圖中③為陡崖.小河流速較快慢與坡度陡緩有關(guān),①河所經(jīng)地區(qū)等高線密集流速較快;(6)⑥⑦之間為山脊會阻擋視線,所以⑥處登山者不能看到⑦處的登山者.故答案為:(1)鞍部;(2)西南;(3)C;(4)③為陡崖,有河流流經(jīng);(5)⑤;(6)⑥⑦之間為山脊會阻擋視線,⑥處登山者不能看到⑦處的登山者.點評:本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屬中檔題.分)(2015呼和浩特)如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內(nèi)容.九特大蠟市門中耳城市■小城市17.(1)從等高線地形圖中可以得出,如圖中①位于 (地形名稱)內(nèi),其所在省九特大蠟市門中耳城市■小城市17.(自治區(qū))的簡稱是.(2)圖中②為(河流),從河流開發(fā)利用角度考慮,該河流上游資源豐富.(3)中部地區(qū)冬季氣溫比緯度相近的東部沿海地區(qū)冬季氣溫 ,形成這一現(xiàn)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選擇填空).A.緯度不同B.海陸位置不同 C.地形結(jié)構(gòu)不同D.海拔高低不同.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圖中①地形為盆地;根據(jù)其經(jīng)緯度位置可知,該盆地是位于我國南方地區(qū)的四川盆地,四川省的簡稱是川或蜀.(2)圖中②為嘉陵江,與長江干流交匯處的城市是重慶;長江上游流經(jīng)中國地勢第一、二三級階梯,支流眾多,水量豐富,落差很大,多峽谷急流,蘊藏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從河流開發(fā)利用角度考慮,該河流上游應(yīng)大力開發(fā)水能資源,建立水電站.(3)四川盆地的邊緣,是由巫山、大婁山、大涼山、邛萊山、岷山、米倉山兜圈子組結(jié)起來的,大巴山和秦嶺山脈在其北部,西部為川西高原,冬季我國季風(fēng)為西北風(fēng),四川盆地地處秦嶺的背風(fēng)坡,阻擋了冬季風(fēng)入侵,冬季氣溫較高;而緯度相近的東部沿海地區(qū)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因缺少高大山脈對寒冷氣流的阻擋,冬季氣溫較低,形成這一現(xiàn)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結(jié)構(gòu)不同.故答案為:(1)四川盆地;川或蜀;(2)嘉陵江;水能;(3)高;C.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34.(10分)(2015株洲)梯田是在丘陵山坡上沿等高線方向修筑的條狀臺階式田地.現(xiàn)在梯田逐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如圖是一位旅游者拍攝的梯田景觀.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修建梯田是一項艱巨的工程.為什么在一些丘陵山區(qū)人們要開辟梯田來發(fā)展種植業(yè)?(2)梯田對丘陵山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何積極意義?(3)請根據(jù)圖中梯田的形狀想象梯田所在山頭的等高線形態(tài),把這些等高線繪在答題卡中規(guī)定位置(不必標注等高線的海拔數(shù)據(jù)),并在圖中正確標注出山谷、山脊.

考點:各類地形對經(jīng)濟和生活的主要影響.分析:梯田適宜修建在坡度和緩的丘陵地區(qū).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既受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又受市場需求量、與城市和工礦區(qū)的距離、農(nóng)民文化技術(shù)水平等社會條件的影響.利用當(dāng)?shù)刈匀粭l件的優(yōu)勢,把要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部門或農(nóng)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fā)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qū),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解答:解:(1)在陡坡上適宜植樹,不適宜修梯田種糧,在緩坡地帶可以修建梯田;(2)在坡度和緩的丘陵地區(qū)山坡上修建梯田,能提高農(nóng)民收入,又能改善當(dāng)?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保持水土;(3)等高線的條數(shù)不必與梯田階數(shù)一致,但應(yīng)體現(xiàn)從照片中梯田側(cè)視圖到等高線俯視圖的正確轉(zhuǎn)換.故答案為:(1)人多地少,增加耕地面積;(2)保持水土;點評: 本題考查地形對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理解解答即可.21.(2015長沙)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點與該到最高峰(3952米)的相對高度為米.(2)根據(jù)圖中信息,判斷該島嶼主要地形類型是 (山地或平原).(3)請判斷①河流流向.考點:臺灣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組成.分析: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200多個島嶼,其中臺灣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臨東海和南海,而且臺灣島東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省西部地區(qū)以平原為主.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1)相對高度指的是兩地海拔的高度差,結(jié)合圖示,A點的海拔為1000米,最高峰玉山海拔為3952米,二者的相對高度為3952-1000=2952米.(2)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省西部地區(qū)以平原為主.(3)臺灣地勢特征是東高西低,由此可知,圖中①河流濁水溪的流向為自東向西.故答案為:(1)2952;(2)山地;(3)自東向西.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臺灣省概況,理解解答即可.26.(8分)(2015?益陽)今年“六?一”,小明同學(xué)外出旅游,登山到甲處,通過GPS定位確定了自己的經(jīng)緯度位置(如圖).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1)甲地在城鎮(zhèn)的東北方向,運用所學(xué)地理知識小明不能(能、不能)用此圖量算出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理由是圖上缺少比例尺.(2)“六?一”這天,圖中城鎮(zhèn)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長夜短.(3)“六?一”這天,測得乙地的氣溫為20℃,那么山頂?shù)臍鉁厥?6.7℃.(4)甲地到乙地與甲地到山頂比較,甲地到乙地的坡度緩(陡、緩).(5)圖示地區(qū)位于東、西半球的東半球.(6)A、B兩條線,表示山脊的是A線.E

考點:晝夜長短變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方向和任意地點的位置.分析:(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2)由經(jīng)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gòu)成的網(wǎng)絡(luò)叫做經(jīng)緯網(wǎng),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3)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c(海拔每增加1000米,氣溫下降約6?C).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的主要原因.解答:解:(1)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由此可推斷出王先生由甲地前往乙地行走的方向是東北.小明不能用此圖量算出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理由是圖上缺少比例尺.(2)30°N可以判定位于北半球,“六?一”這天北半球晝長夜短,(3)海拔每增加1000米,氣溫下降約6-C,測得乙地的氣溫為20℃,那么山頂?shù)臍鉁厥?6.7℃;(4)甲地到乙地與甲地到山頂比較,甲地到乙地的等高線稀疏,坡度緩;(5)甲地的地理坐標為35°N,60°E,據(jù)此可知它小于160°E,位于東半球.(6)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故答案為:(1)東北,;不能;圖上缺少比例尺;(2)晝長夜短;(3)16.7;(4)緩;(5)東;(6)A.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以及根據(jù)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點的位置,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2.(2015?常德)閱讀如圖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題目.(1(1)從東西半球的劃分來看,甲村位于帶.半球,從五帶劃分來看,丙村屬于—(2)某考察小組沿著圖中的路線進行野外考察,沿途不可能看到的是A.兩條河流相交 B.瀑布景觀C.東經(jīng)116°經(jīng)線 D.小河緩緩流淌(3)量算圖中①②兩座山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為米,①②兩座山峰的相對高度范圍為(3)量算圖中①②兩座山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為米,①②兩座山峰的相對高度范圍為米之間.考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即從20°W向東到160°E為東半球,從160°E向東至為20°W為西半球).人們根據(jù)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