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沖刷布拉格_第1頁
“多瑙河”沖刷布拉格_第2頁
“多瑙河”沖刷布拉格_第3頁
“多瑙河”沖刷布拉格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多瑙河”沖刷“布拉格之春”——1968年蘇聯(lián)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下)作者:羅山愛來源:《坦克裝甲車輛》2019年第6期各方損失情況講到蘇聯(lián)軍隊在“多瑙河”行動中的損失時,需先提一下西方記者的報道,他們更愿意相信捷克斯洛伐克人的話,而這種話肯定是抹黑蘇軍的。比如:喝得醉醺醺的蘇聯(lián)士兵不光對捷克斯洛伐克人開槍亂射、坦克碾壓、大量抓捕,還經(jīng)常把自己的坦克和裝甲車開到溝里而折斷脖子,甚至戰(zhàn)友之間也會因一言不合就拔槍互射。從蘇聯(lián)叛逃到西方的總參謀部軍官維克多?蘇沃洛夫在《解放者》一書中也對參加“多瑙河”行動的蘇聯(lián)官兵進行惡意詆毀。顯然,這些報道都帶有特定的政治目的,他們都拿不出任何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說法。實際上,從“布拉格之春”爆發(fā)的那一刻起,事情就沒那么簡單。雖然北約國家刻意給人一種沒有介入的印象,還是秘密出動了一批顛覆分子。華約軍隊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后,克格勃人員就在布拉格政府大樓內發(fā)現(xiàn)大量庫存的北約制式輕武器,主要是手槍和沖鋒槍,約有上千支,而它們都不是政府工作人員配槍。直到今天,無論捷克還是斯洛伐克政府也沒有資料能夠解釋這一問題,不知道這批槍支彈藥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當然,曾有過一個“新穎”的說法,稱它們是蘇軍自己放在那里的。還有一件奇怪的事情。華約軍隊剛進入捷克斯洛伐克,那里就出現(xiàn)大量拍發(fā)密碼電報的無線電臺,蘇軍、克格勃、捷克斯洛伐克內務部和安全部共取締了數(shù)十部這樣的電臺,其中包括一些當時最先進的美制電臺,同時繳獲的還有發(fā)電機和密碼表等。有人稱,這只是一些無線電愛好者的行為,目的是“向全世界播發(fā)蘇聯(lián)入侵造成的慘狀”。后來,蘇聯(lián)情報部門加大對這些電臺的清剿力度。最終發(fā)現(xiàn)這些秘密行動組織與蘇聯(lián)的情報網(wǎng)規(guī)模相當,而后者顯然沒有為華約進入行動作好準備,讓西方間諜得以施展才能。盡管華約軍隊在捷境內沒有發(fā)生任何形式的武裝沖突,但不可否認的是,蘇軍使用輕武器射擊了,不僅在布拉格,其他城市也有發(fā)生。通常是一些不明人員站在屋頂、樓頂或高樓層上,使用手槍、沖鋒槍或獵槍向蘇軍開槍,目的是引誘蘇軍還擊從而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結果,確實有蘇軍士兵開槍還擊了,但沒有造成人員遇難,對此捷克斯洛伐克人認為“蘇聯(lián)入侵者在撒謊”。西方調查人員擬訂了一份捷克斯洛伐克遇難人員名單,但極其不可信。例如,大多數(shù)西方作者都宣稱,華約軍隊在進入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天就槍殺58名當?shù)仄矫?,其中包?名婦女和1名8歲的兒童。但在遇難人員名單中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的名字,而捷克斯洛伐克內務部、安全局和衛(wèi)生部的資料都沒有確認他們遇難。另外,西方還認為從8月21日至10月中旬因華約軍隊入侵而造成的平民遇難人數(shù)為108人,受傷人數(shù)超過150人,而他們“大部分被證實為和平居民”。這就是說,西方也承認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武裝分子,并且發(fā)起反抗了。但這份名單至今都未公開發(fā)布,也許這只是一份捷克斯洛伐克在當時那段時間內所有去世人員的名單吧,包括自殺的、遭遇車禍的、受刑事犯罪傷害的和中毒的等。捷克斯洛伐克與西方調查者無法具體地統(tǒng)計出平民的傷亡人數(shù),1968年8月21日至22日,主要的傷亡集中在布拉格,特別是廣播大樓附近,蘇軍似乎在那里開槍了,造成流血沖突。實際上,這些天內,蘇軍數(shù)輛坦克在布拉格市中心被點燃,并且干得非常專業(yè):首先選擇在狹窄的街道上用汽車、公交等前后堵住坦克;然后將大量汽油灑滿坦克全身(通常都是由婦女、兒童和少年來做);接下來,立即有人用汽油瓶點燃坦克,還有人會用利器刺穿坦克的外掛油箱。坦克兵與搭乘的步兵只能使用手頭的工具滅火,如果火勢猛烈的話,他們則束手無策。不管怎么說,西方只有一組反映遇難平民的照片,并拿它反復說事。但實際上,這些人可能是被流彈所傷,也有可能是遭遇車禍。類似的事情不僅發(fā)生在布拉格。近衛(wèi)第38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司令部在報告中稱,進入斯洛伐克和北摩拉維亞的前三天,蘇軍被燒毀7輛坦克和裝甲輸送車,但捷克斯洛伐克人并沒有對華約部隊發(fā)起嚴重的攻擊行為。那些反映“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抗擊蘇聯(lián)入侵”的照片大部分是擺拍的。西方媒體關于“入侵者”傷亡的報道也不可信。援引捷克斯洛伐克方面的消息,他們認為:從8月21日到11月12日,蘇軍共有12人被擊斃,還有84人是非戰(zhàn)斗死亡(包括車禍、武器使用不當、重傷身亡或疾病等),也就是說,共有96人遇難(還有消息稱上述統(tǒng)計為11+87,則共有98人遇難)。另外,受傷人數(shù)也從62~87不等。直到今天,他們也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數(shù)字。在后來蘇聯(lián)公布的名單中,共有97人遇難,其中19名軍官,包括1名中校、3名少校、2名大尉、5名上尉、6名中尉和2名少尉。按照名單中給出的原因,死于非戰(zhàn)斗環(huán)境下的只有24人,從中可以看出,蘇軍傷亡原因也大多來自于“當?shù)仄矫竦臄硨π袆印?。另外?3人的遇難原因明確地標注為“犧牲”,也就是說他們死于戰(zhàn)斗或“接近于戰(zhàn)斗”的環(huán)境下。為什么捷克斯洛伐克方面一直稱許多蘇軍官兵死于車禍呢?舉個例子:1968年8月21日,在捷克利帕市一個名叫讓多夫的村鎮(zhèn)附近,大量當?shù)鼐用裾驹跇蛏?,不讓蘇軍第35摩步師第64坦克團的一輛T-55坦克通過,使其脫離大部隊。為了不傷害和平居民(一些孩子就站在履帶前面),車長命令駕駛員立即轉向,結果導致坦克沖入河中沉沒,超期服役的車長U.V?安德烈耶夫準尉、駕駛員P.D?卡扎雷克(列兵)、裝填手E.N?馬霍金下士全部遇難,唯一生還的是炮長,因為他的名字沒有出現(xiàn)在陣亡名單中。1968年8月26日發(fā)生一起廣為人知的空難,蘇軍一架安-12運輸機墜毀。西方媒體稱,當天,第12運輸航空兵師第347運航大隊的一架安-12運輸機準備在茲沃倫機場(位于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以南20千米)降落時,由于飛行員操作失誤撞山起火,僅無線電報務員一人生還。但據(jù)蘇聯(lián)方面稱,當這架運輸機準備降落時,突遭地面輕武器射擊,導致一臺發(fā)動機中彈起火,因此飛機未能堅持到跑道上空就墜毀了,機上7人(實際上是兩個機組)除無線電報務員外全部遇難,因為他的工位在機尾航炮處。蘇聯(lián)史學家稱這樣的損失為戰(zhàn)斗犧牲,而西方稱其為非戰(zhàn)斗減員。同時西方還堅稱所謂的地面射擊是由蘇聯(lián)人自己杜撰出來的。類似的事件還有一起。在“多瑙河”行動之初,有一架米-4直升機墜落,蘇聯(lián)記者K?涅波姆尼亞希和A?茲沃雷金遇難,機組人員無傷亡,蘇方稱直升機是被地面火力擊落的,而捷方一開始堅稱直升機是因為技術故障或操作不當墜毀的,事后機組人員拿手槍多次向直升機射擊,造成其戰(zhàn)斗損失的假象。講到戰(zhàn)斗損失不能不提起一個現(xiàn)象,即蘇軍遭到襲擊的總是單個戰(zhàn)車和單個軍人,甚至是哨兵和通信兵,并且他們遭遇的都是致命傷。據(jù)蘇軍參與行動的人員回憶,類似的情況在1968年11月之后還屢有發(fā)生。關于波蘭與東德軍隊在“多瑙河”行動中的損失情況尚無可靠數(shù)據(jù)。從目前這些國家對待那段歷史的消極態(tài)度看,在以后一段時期內,也不會有人去研究這一問題了。許多調查者認為,東德人民軍損失的人員數(shù)量應該是個位數(shù),波蘭軍隊應該超過20人,還有一部分傷員,但都是非戰(zhàn)斗性減員,原因還是車禍、疾病、使用武器不當?shù)?。匈軍?摩步師在此次行動中損失4人,也都是非戰(zhàn)斗性損失,原因為疾病和事故。保加利亞軍隊損失2人,1名哨兵因為槍支被搶而遇難,1人因受傷或生病而離世。另外還有29名官兵遭受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盡管“多瑙河”行動中沒有發(fā)生任何軍事對抗,但稱其為“沒有流血的武裝行動”還是不妥的,畢竟還是有人員和戰(zhàn)備的損失。北約擔心的是什么“多瑙河”行動的突然爆發(fā),讓北約大為震驚。有一種推測立即占據(jù)北約政客的頭腦,即:華約軍隊進入捷克斯洛伐克的背后一定掩蓋著大陰謀。北約分析家認為,接下來可能要發(fā)生的是:華約50萬官兵和5000多輛坦克裝甲車輛最短在兩三周內就將全部集結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此前這里尚無一名蘇軍駐扎),隨后將進攻中立國奧地利。應該說,奧地利是北約戰(zhàn)略防御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該國的中立地位與領土完整全部依賴于50年代蘇美簽定的條約。這樣的一個國家用什么來抵擋強大的華約軍隊呢?奧軍總兵力不足5萬,其中半數(shù)是預備役,正規(guī)軍只有3個機械化步兵旅,空軍只有30架瑞典薩伯J-29“圓桶”戰(zhàn)斗機、27架噴氣教練機和幾十架活塞式飛機(包括教練機、通信飛機和運輸機)。火炮與反坦克裝備也慘不忍睹,奧軍最先進的坦克是153輛美制M47坦克(1957年之后列裝),剩下的幾百輛幾乎無法計入戰(zhàn)斗序列,主要是M41“沃克猛犬”輕型坦克、M42“除塵器”自行高炮和老舊的英制“彗星”坦克。北約認為,面對華約的進攻,奧地利最多能抵抗幾個小時。西方分析家認為,在缺乏有組織抵抗的情況下,蘇軍坦克以平均40千米的時速前進,將用6~8個小時跨過奧地利,隨后抵達意大利邊境(博爾扎諾附近)和南斯拉夫邊境。此時,如果捷境內華約軍隊再向西德南部慕尼黑方向突擊、蘇軍駐東德部隊集群與東德人民軍向漢堡-不萊梅及卡塞爾-波恩-科隆等方向攻擊的話,局勢就非??膳铝恕2徽撊藛T還是裝備數(shù)量,華約都強于北約,雙方航空兵的戰(zhàn)斗水平相差不多,但北約在坦克方面還要弱于華約:英國新型“酋長”坦克(裝備120毫米火炮)在1966年才開始量產,而“百人隊長”、M60、"豹”1等裝備105毫米線膛炮的坦克并沒有裝備給北約大部分機械化部隊。所以,蘇軍駐東德部隊集群只需一定數(shù)量的T-62和T-10M坦克就可以占據(jù)優(yōu)勢,更何況他們已裝備更先進的T-64和T-64A主戰(zhàn)坦克了。1968年,北約主戰(zhàn)坦克只有裝備90毫米火炮的M47和M48坦克。當時美國所有備用裝備(涉及機械化部隊和航空兵部隊)全部投入在越南戰(zhàn)場,短時間根本無法調遣到西歐。按照這樣的邏輯,蘇軍只需幾個晝夜就可以挺進到英吉利海峽岸邊,北約如果不大規(guī)模使用核武器的話,是無法抵抗蘇軍進攻的。不過,華約根本不是這樣想的,指揮部沒有任何繼續(xù)進攻的打算,連帶有侵略性的計劃都沒有。否則,駐扎捷克兩個月的蘇軍駐東德部隊集群不會什么事情都不做,在此期間,蘇聯(lián)國內的戰(zhàn)略火箭軍和遠程航空兵也沒有任何戰(zhàn)備行動。相反,蘇聯(lián)卻準備采取一系列措施來緩和國際緊張局勢。1973年,華約與北約開始進行裁軍談判,兩年后,雙方簽署了關于歐洲安全與合作的《赫爾辛基條約》。然而,北約卻從1969年開始每年進行一次代號為“返回德國”(REFORGER)的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并假想在使用核武器與化學武器的條件下如何展開軍事行動。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北約的戰(zhàn)略指導思想是:中子彈是反擊蘇聯(lián)坦克大規(guī)模進攻的最佳武器?!岸噼Ш印毙袆舆€讓其他“中立國”感到恐慌。南斯拉夫總統(tǒng)鐵托就認為,蘇聯(lián)人的行動不僅僅局限于捷克斯洛伐克,還會順便教訓一下南斯拉夫,使其記住自己當年犯下的“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錯誤。因此,南人民軍在“多瑙河”行動期間一直處于完全戰(zhàn)備狀態(tài),整整持續(xù)了兩個月。奧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