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金牛黃湯-千金卷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1.gif)
![生金牛黃湯-千金卷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2.gif)
![生金牛黃湯-千金卷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3.gif)
![生金牛黃湯-千金卷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4.gif)
![生金牛黃湯-千金卷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856678b9697a88092846ca26cca1824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5生金牛黃湯_千金卷十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生金牛黃湯_千金卷十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231.1. 組成: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31.2. 功效:小兒積,下不止,因發(fā)癇。 231.3. 來源:《千金》卷十五。 23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232. 相似度62%:麻附細辛湯 232.1. 組成:麻黃2錢,附子3錢,細辛1錢5分,甘草5分,人參2錢,黃連1錢,芍藥1錢5分。 232.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32.3. 加:附子、芍藥 232.4. 減:生金、牛黃、干姜 232.5. 功效:少陰傷寒,身發(fā)熱,四肢冷,指甲青,腹痛脈沉。 232.6. 來源:《玉案》卷二。 233. 相似度62%:木香理中湯 233.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木香、甘草、干姜。 233.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33.3. 加:白術、木香 233.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黃連 243.5. 功效:小兒瘡疹。 243.6. 來源:《直指小兒》卷五。 244. 相似度56%:參附散 244.1. 組成:人參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麻黃(去節(jié),先煮,掠去沫,焙)1兩,干姜(炮)1兩,細辛(去苗葉)1兩,防己1兩,甘草(炙)1兩,五味子1兩半,獨活(去蘆頭)1兩半。 244.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44.3. 加:附子、防己、五味子、獨活 244.4. 減:生金、牛黃、黃連 244.5. 功效:肺氣虛弱,中風寒,咳唾不止。 244.6. 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八。 245. 相似度56%:增減水藥皇子湯 245.1. 組成:龍骨1兩,牡蠣(煅赤)1兩,人參3分,干姜3分,甘草(炙)3分,赤石脂3分,細辛2分,附子(炮)2分,黃連5分。 245.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45.3. 加:赤石脂、附子、龍骨、牡蠣 245.4. 減:生金、牛黃、麻黃 245.5. 功效:小兒注下3-4日者。 255.6. 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256. 相似度56%:除病銀屑丸 256.1. 組成:銀屑1針,紫菀1分,細辛1分,麻黃(去節(jié))1分,黃芩1分,人參3分,大黃3分,甘草(炙)3分,牛黃4銖。 256.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56.3. 加:銀屑、紫菀、黃芩、大黃 256.4. 減:生金、干姜、黃連 256.5. 功效:發(fā)癇,雖已愈,而根源不斷,至長不除。 256.6. 來源:《普濟方》卷三七八。 257. 相似度50%:厚樸丸 257.1. 組成:當歸半兩,厚樸半兩,甘草半兩,丁香枝半兩,干姜半兩,細辛1分,人參3分。 257.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57.3. 加:當歸、厚樸、丁香枝 257.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257.5. 功效:傷寒陰氣盛,兩手脈沉細無力,或胃膈痛,身體拘急疼痛,手足逆冷,發(fā)病在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 257.6. 來源:《傷寒微旨論》卷下。 268. 相似度50%:黃連安蛔湯 268.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黃連(姜炒)1錢,烏梅5分,川椒5分(黑炒),鷓鴣菜5分。 268.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68.3. 加:白術、烏梅、川椒、鷓鴣菜 268.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268.5. 功效:蛔蟲有熱證。 268.6. 來源:《痘科辨要》卷八。 269. 相似度50%:黃連湯 269.1. 組成:黃連3兩,甘草3兩(炙),干姜3兩,桂枝3兩(去皮),人參2兩,半夏半升(洗)大棗12枚(擘)。 269.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69.3. 加:桂枝、半夏、大棗 269.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269.5. 功效:胸中有熱,胃中有寒,陰陽痞塞,升降失常,心下痞滿,腹痛欲吐。 269.6. 來源:《傷寒論》。 2610. 相似度50%:黃連湯 2610.1. 組成:甘草7錢半,黃連7錢半,干姜7錢半,人參7錢半,大棗3枚。 2710.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710.3. 加:大棗 2710.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2710.5. 功效:太陽經傷寒傳里,胸中有熱,胃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 2710.6. 來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上。 2711. 相似度50%:桂術湯 2711.1. 組成:辣桂3兩,白術2兩,麻黃(去節(jié))2兩,細辛(去苗)2兩,甘草(炒)2兩,枳殼(制)1兩半,干姜(炮)1兩半。 2711.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711.3. 加:辣桂、白術、枳殼 2711.4. 減:生金、牛黃、人參、黃連 2711.5. 功效:水飲氣分證。氣為飲隔,痞滿腹鳴,骨痛冷痹。 2711.6. 來源:《直指》卷七。 2712. 相似度50%:黃連湯 2712.1. 組成:黃連(去須)1兩,甘草(炙,銼)1兩,熟艾(炙)1兩,芍藥1兩,干姜(炮)1兩,當歸(銼1兩,炒)1兩,人參1兩。 2712.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812.3. 加:熟艾、芍藥、當歸 2812.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2812.5. 功效:產后下痢赤白,日久羸瘦。 281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五。 2813. 相似度50%:冬疫五仙膏 2813.1. 組成:干姜2兩,大黃4兩,麻黃3兩,白芷3兩,細辛3兩,甘草3兩。 2813.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813.3. 加:大黃、白芷 2813.4. 減:生金、牛黃、人參、黃連 2813.5. 功效:冬疫。 2813.6. 來源:《理瀹》。 2814. 相似度50%:黃連瀉心湯 2814.1. 組成:黃連5分,厚樸5分,干姜5分,甘草3分,人參1錢,半夏1錢,生姜1錢。 2814.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814.3. 加:厚樸、半夏、生姜 2814.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2914.5. 功效:痞滿。 2914.6. 來源:《證治匯補》卷五。 2915. 相似度50%:黃連瀉心湯 2915.1. 組成:黃連1錢2分,厚樸1錢(制),干姜8分,甘草5分,人參8分,白芍藥8分。 2915.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915.3. 加:厚樸、白芍藥 2915.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2915.5. 功效:心下虛痞,按之痛。痞滿,脈弦數者。 2915.6. 來源:《明醫(yī)指掌》卷五。 2916. 相似度50%:加味附子理中湯 2916.1. 組成:人參2錢,干姜1錢,白術1錢,細辛5分,甘草1錢,蔥白1寸,大棗1枚。 2916.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2916.3. 加:白術、蔥白、大棗 2916.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2916.5. 功效:瞑目癥。二目不疼不腫,緊閉難睜,頭暈神昏。 2916.6. 來源:《眼科臨癥筆記》。 3017. 相似度50%:加味連理湯 3017.1. 組成:白術(土炒)2錢,人參1錢,白茯苓1錢,黃連1錢,干姜1錢,甘草(炙)5分。 3017.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017.3. 加:白術、白茯苓 3017.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017.5. 功效:口糜,口臭,泄瀉。 3017.6. 來源:《金鑒》卷六十五。 3018. 相似度50%:解風散 3018.1. 組成:人參1兩,川芎1兩,獨活1兩,麻黃(去節(jié),湯洗,焙)1兩,甘草1兩,細辛(去苗)半兩。 3018.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018.3. 加:川芎、獨活 3018.4. 減:生金、牛黃、干姜、黃連 3018.5. 功效:風成寒熱,頭目昏眩,肢體疼痛,手足麻痹,上膈壅滯。 3018.6. 來源:《宣明論》卷二。 3019. 相似度50%:黃連湯 3019.1. 組成:黃連、甘草、干姜、桔梗、半夏、人參。 3119.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119.3. 加:桔梗、半夏 3119.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119.5. 功效:痘瘡,熱攻腹痛,欲嘔吐者。 3119.6. 來源:《治痘全書》卷十四。 3120. 相似度50%:參術丸 3120.1. 組成:人參、白術、干姜、甘草、黃連、烏梅肉、川椒。 3120.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120.3. 加:白術、烏梅肉、川椒 3120.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120.5. 功效:痘瘡。脾胃傷冷,外熱內寒,若不吐利,但聞食即吐蛔者。 3120.6. 來源:《治痘全書》卷十三。 3121. 相似度50%:半夏散 3121.1.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黃連半兩(去須),黃芩1分,干姜半兩(炮裂,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3121.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221.3. 加:半夏、黃芩、陳橘皮、當歸 3221.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221.5. 功效:小兒霍亂后,吐瀉不止,煩悶。 3221.6. 來源:《圣惠》卷八十四。 3222. 相似度50%:半夏散 3222.1. 組成: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黃芩3分,人參3分(去蘆頭),干姜3分(炮裂,銼),黃連3分(去須,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3222.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222.3. 加:半夏、黃芩 3222.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222.5. 功效:傷寒不經發(fā)汗后成狐惑,下利,腹中愊堅,干嘔腸鳴。 3222.6. 來源:《圣惠》卷十三。 3223. 相似度50%:半夏散 3223.1. 組成: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黃芩1兩,百合3兩,干姜半兩(炮裂,銼),黃連1兩(去須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 3223.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223.3. 加:半夏、黃芩、百合 3323.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323.5. 功效:傷寒百合病,下利不止,心中愊堅而嘔。 3323.6. 來源:《圣惠》卷十三。 3324. 相似度50%:半夏湯 3324.1. 組成:半夏1升,桂心8兩,干姜5兩,甘草2兩,人參2兩,細辛2兩,附子2兩,蜀椒2合。 3324.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324.3. 加:半夏、桂心、附子、蜀椒 3324.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3324.5. 功效:腳氣上入腹胸,急上沖胸,氣急欲絕。 3324.6. 來源:《千金》卷七。 3325. 相似度50%:半夏湯 3325.1. 組成:半夏3兩(湯洗7遍,焙令干),黃芩(去黑心)1兩半,百合1兩半,干姜(炮裂)1兩,黃連(去須銼,微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令赤,銼)半兩。 3325.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325.3. 加:半夏、黃芩、百合 3325.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425.5. 功效:傷寒百合,兼下利不止,心中愊愊,堅而煩嘔。 342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九。 3426. 相似度50%:附子散 3426.1.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升麻1分,桂(去粗皮)1分,細辛(去苗葉)1分,麻黃(去根節(jié))1分,人參1分,干姜(炮)1分,黃芩(去黑心)1分,甘草(炙,銼)1分,當歸(切,焙)1分。 3426.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426.3. 加:附子、升麻、桂、黃芩、當歸 3426.4. 減:生金、牛黃、黃連 3426.5. 功效:(匿蟲)齒,齒齦紫黑,皴癢臭爛。 342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3427. 相似度50%:半夏瀉心湯 3427.1. 組成:半夏半升(洗),黃芩3兩,干姜3兩,人參3兩,甘草(炙)3兩,黃連1兩,大棗12個(擘)。 3427.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427.3. 加:半夏、黃芩、大棗 3427.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427.5. 功效:傷寒痞證,胃氣素虛,或吐下傷正,腸胃不和,升降失序,心下痞滿,按之柔軟而不痛,干嘔,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數?,F用于急慢性胃炎、腸炎,消化道潰瘍,胃功能失調等屬腸胃不和,升降失調者;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心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嘔而腸鳴,心下痞者;上焦虛寒,腸鳴下利,心下痞堅;老小下利,水谷不化,腸中雷鳴,心下痞滿,干嘔不安;心實熱,心下痞滿,身黃發(fā)熱,干嘔不安,溺溲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出,煩悶喘息;痢疾腹痛,嘔而心下痞硬;或便膿血,及飲湯藥后,下腹部每漉漉有聲而轉泄者;癥瘕積聚,痛浸心胸,心下痞硬,惡心嘔吐,腸鳴下利者。 3527.6. 來源:《傷寒論》。 3528. 相似度50%:解風散 3528.1. 組成:荊芥1兩,麻黃1兩,石膏1兩,細辛1兩,羌活1兩,人參1兩,川芎1兩,甘草半兩。 3528.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528.3. 加:荊芥、石膏、羌活、川芎 3528.4. 減:生金、牛黃、干姜、黃連 3528.5. 功效:風寒頭昏,拘急,體倦。 3528.6. 來源:《雞峰》卷五。 3529. 相似度50%:車前子丸 3529.1. 組成:車前子1兩,人參1兩,決明子(微炒)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1兩,細辛(去苗葉)1兩,甘草(炙,銼)半兩。 3629.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629.3. 加:車前子、決明子、黃芩、大黃 3629.4. 減:生金、牛黃、干姜、麻黃 3629.5. 功效:肝腎風熱,目赤腫磣痛,生努肉。 3629.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三。 3630. 相似度50%:當歸干姜湯 3630.1. 組成:當歸(切,焙)1兩,干姜(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人參1兩,甘草(炙,銼)1兩,細辛(去苗葉)1兩,芍藥1兩。 3630.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630.3. 加:當歸、附子、芍藥 3630.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3630.5. 功效:厥疝,腹中冷痛。 3630.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3631. 相似度50%:當歸湯 3631.1. 組成:當歸1分,黃芩1分,甘草1分,芎?1分,黃連1分,細辛2分半,干姜2分半。 3731.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731.3. 加:當歸、黃芩、芎? 3731.4. 減:生金、牛黃、人參、麻黃 3731.5. 功效:小兒吐(口見??)。 3731.6. 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嬰孺方》。 3732. 相似度50%:當歸丸 3732.1. 組成:當歸(銼,炒)1兩半,白術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桂(去粗皮)3分,人參3分,桑根白皮(銼)1兩,干姜(炮)1兩,細辛(去苗葉)1兩。 3732.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732.3. 加:當歸、白術、桂、桑根白皮 3732.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3732.5. 功效:產后血痢,結澀(??)痛;利后諸疾不減。 373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五。 3733. 相似度50%:六味湯 3733.1. 組成:附子(炮)2兩,細辛2兩,甘草(炙)2兩,人參2兩,干姜3兩,大黃5兩。 3833.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833.3. 加:附子、大黃 3833.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3833.5. 功效:痢疾,腸胃中冷熱不調,病根固結者。 3833.6. 來源:《外臺》卷二十五引《許仁則方》。 3834. 相似度50%:附子麻黃湯 3834.1.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節(jié))、白術、干姜、甘草(炙)、人參各等分。 3834.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834.3. 加:附子、白術 3834.4. 減:生金、牛黃、細辛、黃連 3834.5. 功效:寒濕所中,昏暈緩弱,或腰背強急,口?,語聲混濁,心腹(月真)脹,氣上喘,不能轉動。 3834.6. 來源:《三因》卷二。 3835. 相似度50%:半夏湯 3835.1. 組成: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黃芩3分,干姜半兩(炮裂,銼),赤茯苓3分,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1分(去須)。 3935.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935.3. 加:半夏、黃芩、赤茯苓 3935.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3935.5. 功效:傷寒3-4日,不能臥,但欲起,胸中結熱煩悶,脈洪大者。 3935.6. 來源:《圣惠》卷十三。 3936. 相似度50%:人參湯 3936.1. 組成:人參1兩,白術1兩,細辛(去苗葉)3分,干姜(炮裂)3分,甘草(炙)半兩。 3936.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3936.3. 加:白術 3936.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3936.5. 功效:傷寒,里寒外熱,手足多厥。 393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3937. 相似度50%:增損四順湯 3937.1. 組成:甘草2兩(炙),人參2兩,龍骨2兩,黃連2兩,干姜2兩,附子(中型者,炮,去黑皮)1枚。 3937.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4037.3. 加:龍骨、附子 4037.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4037.5. 功效:少陰病,寒多,表無熱,但苦煩憒,默默而極,不欲見光,有時腹痛,其脈沉細而不喜渴,已十余日而下利不止,手足微冷,及無熱候者。 4037.6. 來源:《外臺》卷一引崔氏方。 4038. 相似度50%:益中湯 4038.1. 組成:人參、白術、黃連、黃芩、枳殼、干姜、甘草。 4038.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4038.3. 加:白術、黃芩、枳殼 4038.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4038.5. 功效:腸鳴下氣,暫止復響。 4038.6.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三。 4039. 相似度50%:養(yǎng)肺丸 4039.1. 組成:人參(去蘆頭,取凈)1兩,官桂(去粗皮)1兩,甘草(炒)1兩,五味子1兩,干姜(炒)1兩,紫苑(去土取凈)1兩,細辛(去苗葉土)1兩。 4039.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4039.3. 加:官桂、五味子、紫苑 4139.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4139.5. 功效:風冷咳嗽,上氣喘急,語聲不出,喉中似噎。 4139.6. 來源:《御藥院方》卷五。 4140. 相似度50%:宣肺散 4140.1. 組成:白茯苓4兩,干姜1兩半(泡),五味子2兩半,細辛2兩半,甘草(炙)2兩半,人參1兩(去蘆)。 4140.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4140.3. 加:白茯苓、五味子 4140.4. 減:生金、牛黃、麻黃、黃連 4140.5. 功效:痰飲。胸膈不利,痰嗽喘促,脾胃壅滯。 4140.6. 來源:《百一》卷五。 4141. 相似度50%:行軍散 4141.1. 組成:麻黃5兩,干姜2兩,白芷5兩,甘草5兩,細辛5兩。 4141.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4141.3. 加:白芷 4141.4. 減:生金、牛黃、人參、黃連 4141.5. 功效:瘟氣纏身。 4241.6. 來源:《集驗良方》卷二。 4242. 相似度50%:瀉心湯 4242.1. 組成:人參1兩,甘草1兩,黃芩1兩,橘皮1兩,栝樓根1兩,黃連2兩,半夏3兩,干姜1兩半。 4242.2. 原方對照:生金2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今方用成器者),牛黃3銖,干姜1分,細辛半分,人參1分,麻黃2分,黃連1分,甘草1分。 4242.3. 加:黃芩、橘皮、栝樓根、半夏 4242.4. 減:生金、牛黃、細辛、麻黃 4242.5. 功效:卒大下痢熱,唇干口燥,嘔逆引飲。 4242.6. 來源:《千金》卷十五。 4243. 相似度50%:瀉心湯 PAGEREF_T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能力自測試題
- 四年級數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能力作業(yè)題大全附答案
- 二年級數學100以內加減法豎式計算題質量檢測試題大全附答案
- 三年級數學萬以內加減混合兩步運算題能力測驗練習題大全附答案
- 2025年書店營業(yè)員個人年終總結及計劃參考(三篇)
- 2025年二手車輛過戶合同協議范文(2篇)
- 2025年中班下學期工作總結模版(二篇)
- 2025年中小學教育教師心得(2篇)
- 2025年儀器分析總結參考(四篇)
- 2025年個人簡單購房合同常用版(2篇)
- 數據中心基礎知識培訓-2024鮮版
- 供電企業(yè)輿情的預防及處置
- 【高中語文】《氓》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T-WAPIA 052.3-2023 無線局域網設備技術規(guī)范 第3部分:接入點和控制器
-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教學設計)-【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金點子活動總結匯報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完整
- 原料驗收標準知識培訓課件
- Unit4MyfamilyStorytime(課件)人教新起點英語三年級下冊
- 物流運作管理-需求預測
- 《電機與電氣控制(第三版)習題冊》 習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