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韋散-千金卷二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石韋散-千金卷二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石韋散-千金卷二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石韋散-千金卷二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石韋散-千金卷二十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39石韋散_千金卷二十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石韋散_千金卷二十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51.1. 組成: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51.2. 功效:血淋心煩,水道中澀痛。 151.3. 來源:《千金》卷二十一。 15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52. 相似度75%:蒲黃散 152.1. 組成:蒲黃1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銼)1兩,桂(去粗皮)1兩。 152.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52.3. 加:桂 152.4. 減:石韋 152.5. 功效:墜墮內(nèi)損,血結(jié)不行。 15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153. 相似度60%:車前葉散 153.1. 組成:車前葉1兩,石韋3分(去苗),當歸3分,白芍藥3分,蒲黃3分。 153.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53.3. 加:車前葉、白芍藥 153.4. 減:芍藥 153.5. 功效:虛勞內(nèi)傷,小便出血,下焦客熱。 153.6. 來源:《圣惠》卷二十九。 164. 相似度60%:薄荷散 164.1. 組成:芍藥8分,蒲黃4分,延胡索4分,當歸6分,荷葉蒂3個(炙)。 164.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64.3. 加:延胡索、荷葉蒂 164.4. 減:石韋 164.5. 功效:血氣煩悶,脅肋脹滿及痛。 164.6. 來源:《普濟方》卷三四七。 165. 相似度50%:當歸湯 165.1. 組成:當歸(切,焙)1兩半,芍藥1兩半,桂(去粗皮)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49個。 165.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65.3. 加:桂、桃仁 165.4. 減:石韋、蒲黃 165.5. 功效:產(chǎn)后惡血不盡,腹內(nèi)堅痛,不可忍。 16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 166. 相似度50%:當歸湯 166.1. 組成: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木通(銼)1兩。 166.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66.3. 加:木通 176.4. 減:石韋、蒲黃 176.5. 功效:產(chǎn)后虛煩腹痛。 17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177. 相似度50%:當歸湯 177.1. 組成:當歸2兩,生姜5兩,芍藥2兩,羊肉1斤。 177.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77.3. 加:生姜、羊肉 177.4. 減:石韋、蒲黃 177.5. 功效:婦人寒疝,虛勞不足,產(chǎn)后腹中絞痛;卒疝,腹痛里急。 177.6. 來源:《千金》卷三。 178. 相似度50%:當歸丸 178.1. 組成:當歸、芍藥(炒)、白雞冠花(炒)、陳槐花(炒)各等分。 178.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78.3. 加:白雞冠花、陳槐花 178.4. 減:石韋、蒲黃 178.5. 功效:酒毒下血。 178.6.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六。 179. 相似度50%:當歸湯 189.1. 組成:當歸(切,焙)1兩,芍藥(銼)1兩,桂(去粗皮)1兩。 189.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89.3. 加:桂 189.4. 減:石韋、蒲黃 189.5. 功效:產(chǎn)后胞衣不下;婦人有孕傷寒,脈浮頭重、自利,腹中切痛。 189.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1810. 相似度50%:當歸丸 1810.1. 組成:當歸、香附子(炒)、杜蒺藜、芍藥各等分。 1810.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810.3. 加:香附子、杜蒺藜 1810.4. 減:石韋、蒲黃 1810.5. 功效:濕痹,腰腳大不伸,傴僂蹩躄而行。 1810.6.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1811. 相似度50%:當歸散 1811.1. 組成:當歸(去蘆并土)1分(焙),芍藥1分(炒),黃連(去須)1分(炒),枳殼1分(去瓤,麩炒黃)。 1811.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811.3. 加:黃連、枳殼 1811.4. 減:石韋、蒲黃 1911.5. 功效:熱痢下血。 1911.6. 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1912. 相似度50%:地黃丸 1912.1. 組成:生地黃(研取汁,留滓)2斤,生姜(研取汁,留滓)2斤,蒲黃4兩,當歸4兩。 1912.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912.3. 加:生地黃、生姜 1912.4. 減:石韋、芍藥 1912.5. 功效:產(chǎn)后腹痛,眼見黑花,或發(fā)狂如見鬼狀,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胸脹滿,水谷不化,口干煩渴,寒熱往來,口內(nèi)生瘡,咽喉腫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產(chǎn)后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guān)緊急,或崩中如豚肝,臍腹(疒丂)痛,煩躁悸惚,四肢腫滿,及受胎不穩(wěn),唇口指甲青黑。 1912.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頁)傳授濟急方論》。 1913. 相似度50%:地榆飲 1913.1. 組成:地榆3分,甘草2分,芍藥1錢,當歸1錢。 1913.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1913.3. 加:地榆、甘草 1913.4. 減:石韋、蒲黃 1913.5. 功效:小兒冷熱痢,腹痛,赤白頻并。 1913.6. 來源:《普濟方》卷三九七。 2014. 相似度50%:定痛散 2014.1. 組成:當歸(切,焙)2兩,芍藥2兩,桂心1兩。 2014.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014.3. 加:桂心 2014.4. 減:石韋、蒲黃 2014.5. 功效:產(chǎn)后惡血不止,腹內(nèi)熱痛不可忍,及兒枕未定。 2014.6. 來源:《產(chǎn)乳備要》 2015. 相似度50%:附子當歸丸 2015.1. 組成:當歸3兩,芍藥2兩,附子1兩,白術(shù)1兩。 2015.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015.3. 加:附子、白術(shù) 2015.4. 減:石韋、蒲黃 2015.5. 功效:風冷在腸胃,下血,手足冷而脈微小。 2015.6. 來源:《雞峰》卷十六。 2016. 相似度50%:桂心湯 2016.1. 組成:桂(去粗皮)2兩,當歸(切,焙)2兩,蒲黃2兩,大黃(蒸,焙)1兩半。 2016.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016.3. 加:桂、大黃 2116.4. 減:石韋、芍藥 2116.5. 功效:傷損滯血在腹中,墜墮內(nèi)損,吐唾出血。 211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2117. 相似度50%:當歸丸 2117.1. 組成:當歸(去蘆)、芍藥各等分。 2117.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117.3. 減:石韋、蒲黃 2117.4. 功效:小兒腸胃冷襲而痛,啼哭不休。 2117.5. 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2118. 相似度50%:阿膠散 2118.1. 組成:阿膠8兩(炙),烏賊魚骨2兩,芍藥4兩,當歸1兩(1方有桑耳1兩)。 2118.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118.3. 加:阿膠、烏賊魚骨 2118.4. 減:石韋、蒲黃 2118.5. 功效:婦人下血。 2118.6. 來源:《千金翼》卷八。 2119. 相似度50%:當歸散 2119.1. 組成:當歸、白芷、川芎、蒲黃各等分。 2219.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219.3. 加:白芷、川芎 2219.4. 減:石韋、芍藥 2219.5. 功效:小便下血不止。 2219.6. 來源:《普濟方》卷二一五引《余居士選奇方》。 2220. 相似度50%:加味芎藭湯 2220.1. 組成:芎藭、當歸、芍藥各等分。 2220.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220.3. 加:芎藭 2220.4. 減:石韋、蒲黃 2220.5. 功效:產(chǎn)后崩中漏下。 2220.6. 來源:《普濟方》卷三五二引《醫(yī)學類證》。 2221. 相似度50%:當歸蒲延散 2221.1. 組成:當歸8分,桂心6分,芍藥(炒)6分,血竭6分,蒲黃(炒)6分,延胡素(炒)4分。 2221.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221.3. 加:桂心、血竭、延胡素 2221.4. 減:石韋 2221.5. 功效:產(chǎn)后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jīng)不行,發(fā)熱體倦。 2321.6. 來源:《濟陰綱目》卷十一。 2322. 相似度50%:當歸酒 2322.1. 組成:當歸(炙令香,銼)2兩,芍藥(銼,炒)2兩。 2322.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322.3. 減:石韋、蒲黃 2322.4. 功效:妊娠墮胎后,血不出。 2322.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八。 2323. 相似度50%:當歸黃耆湯 2323.1. 組成:當歸(銼,焙)2兩,黃耆(銼細)2兩,芍藥2兩,生姜(切,焙)5兩。 2323.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323.3. 加:黃耆、生姜 2323.4. 減:石韋、蒲黃 2323.5. 功效:產(chǎn)后腰腳痠疼,轉(zhuǎn)側(cè)不得,壯熱汗出,氣短心怔。 232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2324. 相似度50%:當歸黃連丸 2324.1. 組成:芍藥、當歸、黃連、黃柏各等分。 2324.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324.3. 加:黃連、黃柏 2424.4. 減:石韋、蒲黃 2424.5. 功效:壯熱煩渴,赤白痢,腹痛后重,晝夜無度,小便澀。 2424.6. 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王氏方。 2425. 相似度50%:當歸失笑散 2425.1. 組成:當歸5錢,蒲黃(炒黑)5錢,五靈脂5錢。 2425.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425.3. 加:五靈脂 2425.4. 減:石韋、芍藥 2425.5. 功效:產(chǎn)后心腹絞痛欲死,及兒枕作痛。 2425.6. 來源:《明醫(yī)指掌》卷九。 2426. 相似度50%:大黃甘草飲 2426.1. 組成:大黃(銼,鈔)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芍藥半兩,當歸(切,焙)1兩。 2426.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426.3. 加:大黃、甘草 2426.4. 減:石韋、蒲黃 2426.5. 功效:小兒驚熱。 242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2427. 相似度50%:參歸芍藥湯 2527.1. 組成:人參1錢,甘草2錢,當歸3錢,芍藥(醋炒)2錢。 2527.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527.3. 加:人參、甘草 2527.4. 減:石韋、蒲黃 2527.5. 功效:小兒痘瘡根散者。 2527.6. 來源:《四圣懸樞》卷三。 2528. 相似度50%:蓽茇散 2528.1. 組成:蓽茇3錢,芍藥5錢,當歸5錢,牛乳半斤。 2528.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528.3. 加:蓽茇、牛乳 2528.4. 減:石韋、蒲黃 2528.5. 功效:痢疾。濕熱更兼氣滯,中氣不順,口中作噯,下痢不止。 2528.6. 來源:《辨證錄》卷七。 2529. 相似度50%:白術(shù)丸 2529.1. 組成:白術(shù)、當歸、芍藥各等分,木香減半。 2529.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529.3. 加:白術(shù)、木香 2529.4. 減:石韋、蒲黃 2629.5. 功效:小兒白瀉。 2629.6. 來源:《中藏經(jīng)_附錄》。 2630. 相似度50%:白芍藥丸 2630.1. 組成:當歸1兩,芍藥(白者)1兩,鹿茸1兩,熟地黃1兩。 2630.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630.3. 加:鹿茸、熟地黃 2630.4. 減:石韋、蒲黃 2630.5. 功效:勞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 2630.6. 來源:《雞峰》卷十八。 2631. 相似度50%:菴 2631.1. 組成:菴(艸閭)子(微炒)2兩,熟干地黃(焙)2兩,蒲黃(微炒)2兩,當歸(切,焙)2兩。 2631.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631.3. 加:菴(艸閭)子、熟干地黃 2631.4. 減:石韋、芍藥 2631.5. 功效:婦人卒漏下,先多后少,日久不斷。 2631.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二。 2632. 相似度50%:當歸芍藥湯 2632.1. 組成:當歸2錢,芍藥2錢。 2732.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732.3. 減:石韋、蒲黃 2732.4. 功效:中暑下血,血痢腹痛。 2732.5. 來源:《扁鵲心書_神方》 2733. 相似度50%:芍藥梔豉湯 2733.1. 組成:芍藥5錢,當歸5錢,梔子5錢,香豉半合。 2733.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733.3. 加:梔子、香豉 2733.4. 減:石韋、蒲黃 2733.5. 功效:產(chǎn)后虛煩不得服。 2733.6. 來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2734. 相似度50%:血竭散 2734.1. 組成:當歸8分,桂心6分,芍藥6分,蒲黃6分,麒麟竭各6分,延胡索4分。 2734.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734.3. 加:桂心、麒麟竭、延胡索 2734.4. 減:石韋 2734.5. 功效:產(chǎn)后血瘕痛,臍下脹,不下食。 2734.6. 來源:方出《經(jīng)效產(chǎn)寶》卷中,名見《古今醫(yī)鑒》卷十一。 2835. 相似度50%:芎?當歸加芍藥湯 2835.1. 組成:川芎、當歸、芍藥各等分。 2835.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835.3. 加:川芎 2835.4. 減:石韋、蒲黃 2835.5. 功效:產(chǎn)后憂驚恚怒,臟氣不平,或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郁滿作堅,而成崩中;產(chǎn)后血崩眩暈。 2835.6. 來源:《三因》卷十七。 2836. 相似度50%:洗眼湯 2836.1. 組成:當歸、芍藥、黃連各等分。 2836.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836.3. 加:黃連 2836.4. 減:石韋、蒲黃 2836.5. 功效:風毒赤目、花翳等。 2836.6. 來源:《證類本草》卷七引《本草圖經(jīng)》。 2837. 相似度50%:犀角屑散 2837.1. 組成:犀角屑半兩,黃芩半兩,石韋(去毛)半兩,當歸(銼)半兩,赤芍藥半兩,蒲黃1兩。 2837.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937.3. 加:犀角屑、黃芩、赤芍藥 2937.4. 減:芍藥 2937.5. 功效:小兒血淋澀痛,心躁體熱。 2937.6. 來源:《圣惠》卷九十二。 2938. 相似度50%:土瓜根散 2938.1. 組成:土瓜根1兩,芍藥1兩,當歸1兩。 2938.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938.3. 加:土瓜根 2938.4. 減:石韋、蒲黃 2938.5. 功效:小兒氣(疒頹),小兒陰(疒頹)腫硬,時復(fù)疼痛。 2938.6. 來源: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圣惠》卷九十二。 2939. 相似度50%:桃仁散 2939.1. 組成:桃仁60枚,厚樸1兩,芍藥1兩,當歸1兩。 2939.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2939.3. 加:桃仁、厚樸 2939.4. 減:石韋、蒲黃 2939.5. 功效:婦人產(chǎn)后血下不盡,腹痛不可忍。 2939.6. 來源:《普濟方》卷三五一。 3040. 相似度50%:四味當歸湯 3040.1. 組成:當歸2兩(焙),生姜2兩,芍藥2兩,羊肉(切,去脂膜)半斤。 3040.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040.3. 加:生姜、羊肉 3040.4. 減:石韋、蒲黃 3040.5. 功效:卒疝。 3040.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3041. 相似度50%:四物湯 3041.1. 組成:當歸、人參、芍藥、川芎各等分。 3041.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041.3. 加:人參、川芎 3041.4. 減:石韋、蒲黃 3041.5. 功效:產(chǎn)母榮衛(wèi)大虛,血氣未定,或內(nèi)積虛損,外傷燥熱,飲食甘辛,令口于痞滿者。 3041.6. 來源:《普濟方》卷三五三。 3042. 相似度50%:四圣散 3042.1. 組成:當歸1兩,甘草4兩,芍藥2兩,黃連3兩。 3042.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042.3. 加:甘草、黃連 3142.4. 減:石韋、蒲黃 3142.5. 功效:赤眼。 3142.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引《施圓端效方》。 3143. 相似度50%:四神散 3143.1. 組成:當歸1兩,芍藥1兩,川芎1兩,干姜半兩(炮)。 3143.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143.3. 加:川芎、干姜 3143.4. 減:石韋、蒲黃 3143.5. 功效:婦人血虛心腹痛,產(chǎn)后瘀血腹痛;腘血,血從委中出。 3143.6. 來源:《蘇沈良方》卷五引《靈苑方》。 3144. 相似度50%:四味大黃湯 3144.1. 組成:大黃4分,芍藥2分,當歸2分,甘草(炙)2分。 3144.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144.3. 加:大黃、甘草 3144.4. 減:石韋、蒲黃 3144.5. 功效:少小眾癇,乳哺不時,發(fā)溫壯,吐利驚掣,胎寒腹痛,一十五癇。 3144.6.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一引《嬰孺方》。 3145. 相似度50%:四順散 3245.1. 組成:川黃連2錢(酒炒),當歸2錢,芍藥2錢,御米殼(去隔膜,醋炒)2錢。 3245.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245.3. 加:川黃連、御米殼 3245.4. 減:石韋、蒲黃 3245.5. 功效:中暑,冷熱不調(diào),大便下赤白膿。 3245.6. 來源:《扁鵲心書_神方》。 3246. 相似度50%:紅藍散 3246.1. 組成:川芎、當歸(洗,焙)、蒲黃各等分。 3246.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246.3. 加:川芎 3246.4. 減:石韋、芍藥 3246.5. 功效:產(chǎn)后虛煩渴躁,或乳脈欲行,頭昏寒熱。 3246.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3247. 相似度50%:四紅丸 3247.1. 組成:當歸4兩,阿膠4兩,蒲黃2兩,血余2兩。 3247.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247.3. 加:阿膠、血余 3247.4. 減:石韋、芍藥 3347.5. 功效:崩漏下血不止,血敗帶淋,面黃肌瘦,飲食不思,骨節(jié)痠痛,及諸血證。 3347.6. 來源:《飼鶴亭集方》。 3348. 相似度50%:黃連湯 3348.1. 組成:當歸半兩,大黃2錢半(熱毒加之),芍藥、桂(腹痛加之)。 3348.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348.3. 加:大黃、桂 3348.4. 減:石韋、蒲黃 3348.5. 功效:濕毒下血,大便下血,腹中不痛。 3348.6. 來源:《脈因證治》卷上。 3349. 相似度50%:芍藥丸 3349.1. 組成:芍藥1兩半,阿膠(炙令燥)1兩半,烏賊魚骨(去皮甲)1兩,當歸(切,焙)3分。 3349.2. 原方對照: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3349.3. 加:阿膠、烏賊魚骨 3349.4. 減:石韋、蒲黃 33HY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