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tǒng)藥學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1.gif)
![神經系統(tǒng)藥學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2.gif)
![神經系統(tǒng)藥學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3.gif)
![神經系統(tǒng)藥學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4.gif)
![神經系統(tǒng)藥學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6c3362efd214aa7feb32a2ee7a729c5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組成與結構組成:腦、脊髓(CNS),腦、脊N和內臟神經(PCS)
神經系統(tǒng)2022/12/151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組成與結構神經系統(tǒng)2022/12/14一、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脊髓方向/功能來源脊N腦N分布軀體N內臟N傳入N/感覺N傳出N/運動N二、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神經元神經膠質胞體突起中樞突周圍突神經纖維一、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方向/功能來源脊三、常用術語灰質皮質神經核神經節(jié)白質髓質纖維束神經總論三、常用術語灰質白質總論4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暗灰色。腦表面灰質成層分布,稱為皮質。白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神經纖維集聚而成。大、小腦皮質深面的白質稱為髓質。4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神經核:腦、脊髓內,形態(tài)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集聚成的灰質團塊。神經節(jié):周圍神經中,神經元胞體聚集而成的灰質團塊。
脊神經節(jié)、腦神經節(jié)和植物性神經節(jié)。神經核:腦、脊髓內,形態(tài)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集聚成的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髓鞘+神經膜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積聚而成。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7脊髓(spinalcord)
位置和外形:椎管內,呈前、后稍扁的圓柱狀上:與延髓相連。下:延伸至椎管內。一、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7脊髓(spinalcord)一、中樞神經系統(tǒng)枕骨大孔位置和外形→L1下緣(成人)→L3下緣(新生兒)頸髓(C1-8)、胸髓(T1-12)、腰髓(L1-5)、骶髓(S1-5)、尾髓(Co1)節(jié)段:脊髓的內部結構灰質:
前角、后角、側角白質:
前索、后索、外側索中央管脊髓的功能:
反射、傳導枕骨大孔位置和外形→L1下緣(成人)頸髓(C1-8)、胸髓脊神經概述1.構成2.分部:31對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前根(運動性)后根(感覺性)--脊神經節(jié)椎間孔脊神經(混合性)3.主要分支:
后支、前支頸叢、臂叢、腰叢、骶叢胸神經前支脊神經概述1.構成2.分部:31對頸神經:8對脊神經概述4.纖維成分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內臟感覺纖維:傳導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的感覺軀體運動纖維:支配骨骼肌運動內臟運動纖維:支配平滑肌、心肌運動和腺體分泌①痛覺②④③①觸覺①本體感覺肌梭脊神經脊神經概述4.纖維成分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胸神經前支(共12對)肋間神經(11對)位于肋間隙肋下神經(1對)位于第12肋下肌支:支配肋間肌、腹肌前外側群皮支:胸腹部皮膚、胸腹膜壁層T2--胸骨角平面T4--乳頭平面T6--劍突平面T8--肋弓平面T10--臍平面T12--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平面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脊神經胸神經前支(共12對)肋間神經(11對)位于肋間隙肌支:支配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攀附動脈形成神經叢,再隨動脈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暗灰色。間腦中腦脊髓(spinalcord)側腦室→→第三腦室→→中腦水管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七)胸腺thymus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睪丸(testis)、卵巢(ovary)內臟神經分布于內臟、心血管、平滑肌和腺體。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頸髓(C1-8)、胸髓(T1-12)、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腰髓(L1-5)、骶髓(S1-5)、腦端腦間腦中腦腦干腦橋小腦延髓組成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腦端腦組成一、腦干---外形延髓:錐體、橄欖、舌下神經腦橋:基底部、小腦中腳、展神經、面神經、前庭蝸神經中腦:大腦腳、動眼神經、上丘、下丘、滑車神經、中腦水管腦菱形窩-第四腦室底一、腦干---外形延髓:腦菱形窩-第四腦室底一、腦干----內部結構(一)灰質軀體運動核內臟運動核內臟感覺核軀體感覺核腦神經核非腦神經核:薄束核、楔束核腦一、腦干----內部結構(一)灰質軀體運動核腦神經核非腦(二)白質內側丘系脊髓丘腦束一、腦干----內部結構上行纖維束③②①腦(二)白質內側丘系一、腦干----內部結構上行纖維束③②(二)白質一、腦干----內部結構下行纖維束皮質脊髓束腦網狀結構(二)白質一、腦干----內部結構下行纖維束皮質脊髓束腦二、間腦背側丘腦-皮質下感覺中樞腹后核-淺深感覺內側膝狀體-聽覺外側膝狀體-視覺下丘腦-皮質下自主神經的高級中樞,與內臟活動密切相關視交叉,灰結節(jié),漏斗,乳頭體腦第三腦室二、間腦背側丘腦-皮質下感覺中樞腹后核-淺深感覺下丘腦-皮三、小腦外形:小腦蚓、小腦半球位置:延髓與腦橋背面分葉絨球小結葉(古小腦)前葉(舊小腦)后葉(新小腦)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張力和協調肌肉運動。腦三、小腦外形:小腦蚓、小腦半球位置:延髓與腦橋背面分葉絨球四、端腦主要溝裂:中央溝、外側溝、頂枕溝分葉: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重要腦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腦外形、分葉島葉四、端腦主要溝裂:腦外形、分葉島葉內部結構側腦室腦四、端腦基底核
尾狀核新紋狀體殼舊紋狀體--蒼白球豆狀核聯系纖維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胼胝體殼蒼白球尾狀核內部結構側腦室腦四、端腦基底核腦神經概述腦神經共12對,與腦相連;主要分布于頭面部,迷走神經分布于胸腹腔臟器;性質依纖維成分可分為感覺性、運動性和混合性三種。順序名稱性質順序名稱性質Ⅰ嗅N感覺性Ⅶ面N混合性Ⅱ視N感覺性Ⅷ前庭蝸N感覺性Ⅲ動眼N運動性Ⅸ舌咽N混合性Ⅳ滑車N運動性Ⅹ迷走N混合性Ⅴ三叉N混合性Ⅺ副N運動性Ⅵ展N運動性Ⅻ舌下N運動性腦神經概述腦神經共12對,與腦相連;順序名稱性質順序名稱性質腦和脊髓的被膜名稱特點
硬膜致密,無彈性蛛網膜
薄軟,缺乏血管軟膜薄軟,富含血管蛛網膜下隙:
在蛛網膜與軟膜之間的腔隙,內含腦脊液。功能:保護、支持腦和脊髓腦和脊髓的被膜名稱特點硬膜致密,無彈性蛛網膜薄軟,缺乏血(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腦室/腦脊液循環(huán)/腦屏障穿過椎旁節(jié),至椎前節(jié)換元。大、小腦皮質深面的白質稱為髓質。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脊髓胸腰部、中間帶外側核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殼低級中樞(節(jié)前N元):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上一對:上、中1/3交界處視覺傳導通路和瞳孔對光反射通路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暗灰色。(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e→→第四腦室→→蛛網膜下腔→→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頭、頸、胸、腹腔臟器(大部分血管、汗腺、豎毛肌未分布)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位置:頸前部,緊貼喉與氣管上部腦室/腦脊液循環(huán)/腦屏障側腦室→→第三腦室→→中腦水管→→第四腦室→→蛛網膜下腔→→蛛網膜粒→→硬腦膜竇→→頸內靜脈腦脊液是脈絡叢產生的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于腦室、脊髓中央管及蛛網膜下隙;功能:①緩沖保護②營養(yǎng)及運走代謝產物③維持顱內壓(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腦室/腦脊——血-腦之間選擇性阻止各種物質由血入腦的“屏障”。血腦屏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基膜星形膠質突起形成的血管鞘(1)結構血腦屏障.軟腦膜+脈絡膜+腦毛細血管+星狀膠質細胞.
——血-腦之間選擇性阻止各種物質由血入腦的“屏障”。血腦屏障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概述visceralnervoussystem內臟神經系統(tǒng)中樞部周圍部(內臟神經)內臟感覺神經內臟運動神經(自主神經)(植物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內臟神經分布于內臟、心血管、平滑肌和腺體。脊髓腦干間腦端腦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概述viscer(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低級中樞(節(jié)前N元):
脊髓T1~L3節(jié)段灰質側角細胞。節(jié)后N元:椎旁N節(jié)→交感干脊N椎前N節(jié)腹腔N節(jié)主動脈腎N節(jié)白/灰交通支自主神經系統(tǒng)c.腸系膜上N節(jié)d.腸系膜下N節(jié)(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低級中樞(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在交感干內上、下行后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穿過椎旁節(jié),至椎前節(jié)換元。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經灰交通支返回脊N隨脊N分布。攀附動脈形成神經叢,再隨動脈分支到所支配的臟器。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節(jié)后纖維的3種去向:(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節(jié)前纖維入交感干后的3種去向: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經灰交通(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e低級中樞周圍部腦干的副交感腦神經核脊髓S2-4節(jié)段的骶副交感核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1.骶部副交感神經S2~4骶副交感核節(jié)前纖維→盆內臟N→盆叢節(jié)后纖維骶前孔結腸左曲以下消化管道和盆腔臟器(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Ⅸ、Ⅹ對腦神經走行和分布動眼N副核睫狀N節(jié)瞳孔括約肌睫狀肌Ⅲ動眼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上泌涎核翼腭N節(jié)淚腺口腔鼻腔腺體Ⅶ面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下頜下腺舌下腺節(jié)后纖維下頜下N節(jié)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Ⅸ、Ⅹ對腦神經走行和分布下泌涎核耳N節(jié)腮腺Ⅸ舌咽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迷走N背核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頸、胸、腹器官(結腸左曲以上)Ⅹ迷走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qū)別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e區(qū)別方面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部位脊髓胸腰部、中間帶外側核腦干副交感N核、脊髓骶副交感核神經節(jié)的位置椎旁節(jié)、椎前節(jié)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節(jié)前N元、節(jié)后N元比例一個交感節(jié)前神經元可與多個節(jié)后神經元突觸,作用范圍廣泛一個副交感節(jié)前神經元僅與較少個節(jié)后神經元突觸,作用局限分布范圍頭、頸、胸、腹腔臟器、全身血管、汗腺、豎毛肌頭、頸、胸、腹腔臟器(大部分血管、汗腺、豎毛肌未分布)對同一器官的作用:互相拮抗又互相統(tǒng)一機體運動時,興奮增強機體運動時,興奮減弱機體安靜或睡眠時,相對抑制機體安靜或睡眠時,興奮增強節(jié)前N元節(jié)后N元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平滑肌、心肌、腺體副交感腦N核、骶副交感核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總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qū)別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傳導通路概述感受器環(huán)境刺激→神經沖動傳入N元中樞大腦皮質傳出N元效應器軀體內臟效應運動感覺感覺(上行)傳導通路運動(下行)傳導通路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痛溫覺和粗觸覺壓覺傳導通路視覺傳導通路和瞳孔對光反射通路聽覺傳導通路平衡覺傳導通路(中樞部不清)內臟感覺傳導通路(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錐體系錐體外系傳導通路概述感受器傳入N元中樞傳出N元效應器感覺感覺(本體感受器精細觸覺感受器楔束薄束內側丘系內囊后肢脊髓后索周圍突脊N節(jié)中樞突薄束核、楔束核交叉至對側上行丘腦腹后核皮質下感覺中樞丘腦中央輻射軀干和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傳導通路大腦皮質軀干、四肢感覺中樞傳導深感覺:肌、腱、關節(jié)等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tài)時產生的位置覺、運動覺、震動覺精細觸覺:辨別兩點距離、物體的紋理粗細本體感受器楔束內側丘系內囊脊髓后索周圍突脊N節(jié)中樞突薄束核、淺感覺傳導通路傳導通路軀干、四肢皮膚感受器脊髓灰質后角細胞脊髓丘腦側束(痛、溫覺)脊髓丘腦前束(觸、壓覺)脊髓周圍突脊N節(jié)中樞突(脊髓丘腦束)軀干和四肢的痛溫覺粗觸覺壓覺傳導通路交叉至對側上行內囊后肢丘腦腹后核皮質下感覺中樞丘腦中央輻射大腦皮質軀干、四肢感覺中樞傳導皮膚和粘膜的痛覺、溫覺和粗觸覺、壓覺等。淺感覺傳導通路傳導通路軀干、四肢皮膚感受器脊髓灰質脊髓丘腦側頭面部皮膚口鼻腔粘膜相關感受器周圍突中樞突三叉N節(jié)三叉丘系三叉N腦橋核(觸壓覺)三叉N脊束核(痛溫覺)頭面部的痛溫覺和觸壓覺傳導通路傳導通路大腦皮質頭面部感覺中樞丘腦腹后核皮質下感覺中樞丘腦中央輻射內囊后肢交叉至對側上行頭面部皮膚口鼻腔粘膜相關感受器周圍突中樞突三叉N節(jié)三叉丘系三中央前回、中央旁小葉錐體細胞內囊軸突經中腦腦橋延髓大部分交叉至對側下行軀干、四肢骨骼肌脊髓前角細胞傳導通路脊髓皮質核束腦干腦神經運動核眼外肌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斜方肌胸鎖乳突肌舌肌
錐體系上運動神經元→中間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皮質脊髓束中央前回、中央旁小葉內囊軸突經中腦大部分交叉軀干、四肢骨骼肌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皮質白質灰質神經節(jié)神經核網狀結構內囊血腦屏障功能:髓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分支到所支配的臟器。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上一對:上、中1/3交界處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二)甲狀旁腺parathyroidgland一、腦干----內部結構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第四腦室→→蛛網膜下腔→→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深感覺:肌、腱、關節(jié)等運動器官本身在(六)胰島pancreaticislets(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二)甲狀旁腺parathyroidgland星形膠質突起形成的血管鞘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張力和協調肌肉運動。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軀體運動的一切傳導路徑。包括大腦皮質(軀體運動區(qū)、軀體感覺區(qū))、紋狀體、背側丘腦、底丘腦、中腦頂蓋、紅核、黑質、腦橋核、前庭核、小腦和腦干網狀結構等以及它們的纖維聯系。錐體外系的纖維最后經紅核脊髓束、網狀脊髓束止于腦N運動核和脊髓前角細胞。
在人類主要是協調錐體系運動功能,調節(jié)肌張力、協調肌群運動、維持體態(tài)姿勢。錐體系發(fā)起運動,錐體外系維持習慣性運動。(二)錐體外系傳導通路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神經組織(微觀)神經元(神經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及間質總結神經組織神經元(神經細胞)總結神經元的結構神經元的結構神經遞質的生物化學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神經元間或神經元與靶細胞(肌肉、腺細胞)間起作用的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的生物化學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內分泌系統(tǒng)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松果體胸腺總論內分泌腺
2.內分泌組織垂體甲狀腺松果體胰島胸腺睪丸卵巢下丘腦腎上腺胰島睪丸間質細胞卵巢卵泡、黃體內分泌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神經--體液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垂體總論內分泌腺
2.內分泌組織垂(一)甲狀腺thyroidgland位置:頸前部,緊貼喉與氣管上部形態(tài):左右側葉+峽部;甲狀腺峽位于
2~4氣管軟骨環(huán)前方,半數人有錐狀葉伸向上方功能:分泌甲狀腺素內分泌系統(tǒng)(二)甲狀旁腺parathyroidgland位置:甲狀腺側葉后面。上一對:上、中1/3交界處下一對:下端近甲狀腺下動脈處形態(tài):大小如黃豆,扁橢圓形功能:分泌甲狀旁腺素(三)腎上腺suprarenalgland位置:腎的上內方形態(tài):左側近似半月形,右側呈三角形功能:髓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皮質→分泌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性激素(一)甲狀腺thyroidgland位置:頸前部,緊貼(四)垂體cerebralhypophysis位置:蝶鞍垂體窩內,上端借漏斗連下丘腦形態(tài):橫橢圓形,灰紅色分部:腺垂體、神經垂體功能:腺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激素等內分泌系統(tǒng)(五)松果體pinealbody位置:上丘腦的韁連合后上方形態(tài):橢圓形,灰紅色功能:分泌褪黑素、吲哚胺和肽等(六)胰島pancreaticislets(七)胸腺thymus位置:胸骨柄后方,上縱隔前部形態(tài):左、右葉,不對稱功能:分泌胸腺素、促胸腺生成素(八)生殖腺睪丸(testis)、卵巢(ovary)(四)垂體cerebralhypophysis位置:蝶鞍神經系要點皮質白質灰質神經節(jié)神經核網狀結構內囊血腦屏障重要內容重要概念1.神經系組成2.腦神經名稱及功能3.脊髓分段4腦脊液循環(huán)途徑循環(huán)系部分實習報告神經系要點皮質白質灰質神經節(jié)神經核網狀結三、常用術語灰質皮質神經核神經節(jié)白質髓質纖維束神經總論三、常用術語灰質白質總論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髓鞘+神經膜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積聚而成。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功能:保護、支持腦和脊髓上運動神經元→中間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張力和協調肌肉運動。皮支:胸腹部皮膚、胸腹膜壁層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外形:小腦蚓、小腦半球展神經、面神經、前庭蝸神經側腦室→→第三腦室→→中腦水管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四)垂體cerebralhypophysis殼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上丘、下丘、滑車神經、上運動神經元→中間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暗灰色。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脊髓(spinalcord)(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二)白質一、腦干----內部結構下行纖維束皮質脊髓束腦網狀結構功能:保護、支持腦和脊髓(二)白質一、腦干----內部結三、小腦外形:小腦蚓、小腦半球位置:延髓與腦橋背面分葉絨球小結葉(古小腦)前葉(舊小腦)后葉(新小腦)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張力和協調肌肉運動。腦三、小腦外形:小腦蚓、小腦半球位置:延髓與腦橋背面分葉絨球內部結構側腦室腦四、端腦基底核
尾狀核新紋狀體殼舊紋狀體--蒼白球豆狀核聯系纖維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胼胝體殼蒼白球尾狀核內部結構側腦室腦四、端腦基底核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在交感干內上、下行后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穿過椎旁節(jié),至椎前節(jié)換元。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經灰交通支返回脊N隨脊N分布。攀附動脈形成神經叢,再隨動脈分支到所支配的臟器。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節(jié)后纖維的3種去向:(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節(jié)前纖維入交感干后的3種去向: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經灰交通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Ⅸ、Ⅹ對腦神經走行和分布下泌涎核耳N節(jié)腮腺Ⅸ舌咽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迷走N背核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頸、胸、腹器官(結腸左曲以上)Ⅹ迷走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脊髓丘腦側束(痛、溫覺)前角、后角、側角頭、頸、胸、腹腔臟器、全身血管、汗腺、豎毛肌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二)甲狀旁腺parathyroidgland經灰交通支返回脊N隨脊N分布。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展神經、面神經、前庭蝸神經脊髓丘腦前束(觸、壓覺)腦、中腦頂蓋、紅核、黑質、腦橋核、前庭核、小腦和腦干網狀結構等有錐狀葉伸向上方形態(tài):左右側葉+峽部;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qū)別位置:胸骨柄后方,上縱隔前部組成:腦、脊髓(CNS),腦、脊N和內臟神經(PCS)對同一器官的作用:互相拮抗又互相統(tǒng)一頸髓(C1-8)、胸髓(T1-12)、位置和外形:椎管內,呈前、后稍扁的圓柱狀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頸叢、臂叢、腰叢、骶叢內臟感覺纖維:傳導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的感覺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暗灰色。內臟感覺纖維:傳導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的感覺一、腦干----內部結構、性激素頭、頸、胸、腹腔臟器、全身血管、汗腺、豎毛肌脊髓丘腦前束(觸、壓覺)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張力和協調肌肉運動。脊髓S2-4節(jié)段的骶副交感核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行程和功能基動性和混合性三種。(三)腎上腺suprarenalgland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展神經、面神經、前庭蝸神經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節(jié)前纖維→盆內臟N→盆叢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功能:分泌胸腺素、促胸腺生成素內臟感覺纖維:傳導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的感覺一個副交感節(jié)前神經元僅與較少個節(jié)后神經元突觸,作用局限皮支:胸腹部皮膚、胸腹膜壁層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分部:腺垂體、神經垂體蛛網膜?!材X膜竇→→頸內靜脈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脊髓S2-4節(jié)段的骶副交感核一、腦干----內部結構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腰髓(L1-5)、骶髓(S1-5)、本相同的神經纖維積聚而成。(七)胸腺thymus頭面部皮膚口鼻腔粘膜相關感受器機體安靜或睡眠時,相對抑制腦脊液是脈絡叢產生的無色透明的液體,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軟腦膜+脈絡膜+腦毛細血管+星狀膠質細胞.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神經遞質的生物化學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神經元間或神經元與靶細胞(肌肉、腺細胞)間起作用的化學物質。脊髓丘腦側束(痛、溫覺)頸叢、臂叢、腰叢、骶叢胸神經前支在胸53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組成與結構組成:腦、脊髓(CNS),腦、脊N和內臟神經(PCS)
神經系統(tǒng)2022/12/151第一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組成與結構神經系統(tǒng)2022/12/14一、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脊髓方向/功能來源脊N腦N分布軀體N內臟N傳入N/感覺N傳出N/運動N二、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神經元神經膠質胞體突起中樞突周圍突神經纖維一、神經系統(tǒng)的區(qū)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腦方向/功能來源脊三、常用術語灰質皮質神經核神經節(jié)白質髓質纖維束神經總論三、常用術語灰質白質總論56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暗灰色。腦表面灰質成層分布,稱為皮質。白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神經纖維集聚而成。大、小腦皮質深面的白質稱為髓質。4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神經核:腦、脊髓內,形態(tài)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集聚成的灰質團塊。神經節(jié):周圍神經中,神經元胞體聚集而成的灰質團塊。
脊神經節(jié)、腦神經節(jié)和植物性神經節(jié)。神經核:腦、脊髓內,形態(tài)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集聚成的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髓鞘+神經膜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積聚而成。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59脊髓(spinalcord)
位置和外形:椎管內,呈前、后稍扁的圓柱狀上:與延髓相連。下:延伸至椎管內。一、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7脊髓(spinalcord)一、中樞神經系統(tǒng)枕骨大孔位置和外形→L1下緣(成人)→L3下緣(新生兒)頸髓(C1-8)、胸髓(T1-12)、腰髓(L1-5)、骶髓(S1-5)、尾髓(Co1)節(jié)段:脊髓的內部結構灰質:
前角、后角、側角白質:
前索、后索、外側索中央管脊髓的功能:
反射、傳導枕骨大孔位置和外形→L1下緣(成人)頸髓(C1-8)、胸髓脊神經概述1.構成2.分部:31對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前根(運動性)后根(感覺性)--脊神經節(jié)椎間孔脊神經(混合性)3.主要分支:
后支、前支頸叢、臂叢、腰叢、骶叢胸神經前支脊神經概述1.構成2.分部:31對頸神經:8對脊神經概述4.纖維成分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內臟感覺纖維:傳導內臟、心血管和腺體的感覺軀體運動纖維:支配骨骼肌運動內臟運動纖維:支配平滑肌、心肌運動和腺體分泌①痛覺②④③①觸覺①本體感覺肌梭脊神經脊神經概述4.纖維成分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胸神經前支(共12對)肋間神經(11對)位于肋間隙肋下神經(1對)位于第12肋下肌支:支配肋間肌、腹肌前外側群皮支:胸腹部皮膚、胸腹膜壁層T2--胸骨角平面T4--乳頭平面T6--劍突平面T8--肋弓平面T10--臍平面T12--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平面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脊神經胸神經前支(共12對)肋間神經(11對)位于肋間隙肌支:支配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攀附動脈形成神經叢,再隨動脈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暗灰色。間腦中腦脊髓(spinalcord)側腦室→→第三腦室→→中腦水管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七)胸腺thymus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睪丸(testis)、卵巢(ovary)內臟神經分布于內臟、心血管、平滑肌和腺體。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頸髓(C1-8)、胸髓(T1-12)、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腰髓(L1-5)、骶髓(S1-5)、腦端腦間腦中腦腦干腦橋小腦延髓組成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腦端腦組成一、腦干---外形延髓:錐體、橄欖、舌下神經腦橋:基底部、小腦中腳、展神經、面神經、前庭蝸神經中腦:大腦腳、動眼神經、上丘、下丘、滑車神經、中腦水管腦菱形窩-第四腦室底一、腦干---外形延髓:腦菱形窩-第四腦室底一、腦干----內部結構(一)灰質軀體運動核內臟運動核內臟感覺核軀體感覺核腦神經核非腦神經核:薄束核、楔束核腦一、腦干----內部結構(一)灰質軀體運動核腦神經核非腦(二)白質內側丘系脊髓丘腦束一、腦干----內部結構上行纖維束③②①腦(二)白質內側丘系一、腦干----內部結構上行纖維束③②(二)白質一、腦干----內部結構下行纖維束皮質脊髓束腦網狀結構(二)白質一、腦干----內部結構下行纖維束皮質脊髓束腦二、間腦背側丘腦-皮質下感覺中樞腹后核-淺深感覺內側膝狀體-聽覺外側膝狀體-視覺下丘腦-皮質下自主神經的高級中樞,與內臟活動密切相關視交叉,灰結節(jié),漏斗,乳頭體腦第三腦室二、間腦背側丘腦-皮質下感覺中樞腹后核-淺深感覺下丘腦-皮三、小腦外形:小腦蚓、小腦半球位置:延髓與腦橋背面分葉絨球小結葉(古小腦)前葉(舊小腦)后葉(新小腦)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張力和協調肌肉運動。腦三、小腦外形:小腦蚓、小腦半球位置:延髓與腦橋背面分葉絨球四、端腦主要溝裂:中央溝、外側溝、頂枕溝分葉: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島葉重要腦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腦外形、分葉島葉四、端腦主要溝裂:腦外形、分葉島葉內部結構側腦室腦四、端腦基底核
尾狀核新紋狀體殼舊紋狀體--蒼白球豆狀核聯系纖維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胼胝體殼蒼白球尾狀核內部結構側腦室腦四、端腦基底核腦神經概述腦神經共12對,與腦相連;主要分布于頭面部,迷走神經分布于胸腹腔臟器;性質依纖維成分可分為感覺性、運動性和混合性三種。順序名稱性質順序名稱性質Ⅰ嗅N感覺性Ⅶ面N混合性Ⅱ視N感覺性Ⅷ前庭蝸N感覺性Ⅲ動眼N運動性Ⅸ舌咽N混合性Ⅳ滑車N運動性Ⅹ迷走N混合性Ⅴ三叉N混合性Ⅺ副N運動性Ⅵ展N運動性Ⅻ舌下N運動性腦神經概述腦神經共12對,與腦相連;順序名稱性質順序名稱性質腦和脊髓的被膜名稱特點
硬膜致密,無彈性蛛網膜
薄軟,缺乏血管軟膜薄軟,富含血管蛛網膜下隙:
在蛛網膜與軟膜之間的腔隙,內含腦脊液。功能:保護、支持腦和脊髓腦和脊髓的被膜名稱特點硬膜致密,無彈性蛛網膜薄軟,缺乏血(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腦室/腦脊液循環(huán)/腦屏障穿過椎旁節(jié),至椎前節(jié)換元。大、小腦皮質深面的白質稱為髓質。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脊髓胸腰部、中間帶外側核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殼低級中樞(節(jié)前N元):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上一對:上、中1/3交界處視覺傳導通路和瞳孔對光反射通路灰質:由位于腦、脊髓內的神經元胞體和樹突組成,因新鮮標本呈暗灰色。(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e→→第四腦室→→蛛網膜下腔→→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頭、頸、胸、腹腔臟器(大部分血管、汗腺、豎毛肌未分布)軀體感覺纖維:傳導四肢軀干淺、深感覺位置:頸前部,緊貼喉與氣管上部腦室/腦脊液循環(huán)/腦屏障側腦室→→第三腦室→→中腦水管→→第四腦室→→蛛網膜下腔→→蛛網膜?!材X膜竇→→頸內靜脈腦脊液是脈絡叢產生的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于腦室、脊髓中央管及蛛網膜下隙;功能:①緩沖保護②營養(yǎng)及運走代謝產物③維持顱內壓(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腦室/腦脊——血-腦之間選擇性阻止各種物質由血入腦的“屏障”。血腦屏障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基膜星形膠質突起形成的血管鞘(1)結構血腦屏障.軟腦膜+脈絡膜+腦毛細血管+星狀膠質細胞.
——血-腦之間選擇性阻止各種物質由血入腦的“屏障”。血腦屏障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概述visceralnervoussystem內臟神經系統(tǒng)中樞部周圍部(內臟神經)內臟感覺神經內臟運動神經(自主神經)(植物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內臟神經分布于內臟、心血管、平滑肌和腺體。脊髓腦干間腦端腦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概述viscer(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低級中樞(節(jié)前N元):
脊髓T1~L3節(jié)段灰質側角細胞。節(jié)后N元:椎旁N節(jié)→交感干脊N椎前N節(jié)腹腔N節(jié)主動脈腎N節(jié)白/灰交通支自主神經系統(tǒng)c.腸系膜上N節(jié)d.腸系膜下N節(jié)(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低級中樞(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在交感干內上、下行后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穿過椎旁節(jié),至椎前節(jié)換元。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經灰交通支返回脊N隨脊N分布。攀附動脈形成神經叢,再隨動脈分支到所支配的臟器。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節(jié)后纖維的3種去向:(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節(jié)前纖維入交感干后的3種去向:終止于相應椎旁節(jié)換元。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經灰交通(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e低級中樞周圍部腦干的副交感腦神經核脊髓S2-4節(jié)段的骶副交感核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1.骶部副交感神經S2~4骶副交感核節(jié)前纖維→盆內臟N→盆叢節(jié)后纖維骶前孔結腸左曲以下消化管道和盆腔臟器(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Ⅸ、Ⅹ對腦神經走行和分布動眼N副核睫狀N節(jié)瞳孔括約肌睫狀?、髣友跱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上泌涎核翼腭N節(jié)淚腺口腔鼻腔腺體Ⅶ面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下頜下腺舌下腺節(jié)后纖維下頜下N節(jié)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Ⅸ、Ⅹ對腦神經走行和分布下泌涎核耳N節(jié)腮腺Ⅸ舌咽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迷走N背核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頸、胸、腹器官(結腸左曲以上)Ⅹ迷走N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2.顱部副交感神經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隨Ⅲ、Ⅶ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qū)別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統(tǒng)(二)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nerve區(qū)別方面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部位脊髓胸腰部、中間帶外側核腦干副交感N核、脊髓骶副交感核神經節(jié)的位置椎旁節(jié)、椎前節(jié)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節(jié)前N元、節(jié)后N元比例一個交感節(jié)前神經元可與多個節(jié)后神經元突觸,作用范圍廣泛一個副交感節(jié)前神經元僅與較少個節(jié)后神經元突觸,作用局限分布范圍頭、頸、胸、腹腔臟器、全身血管、汗腺、豎毛肌頭、頸、胸、腹腔臟器(大部分血管、汗腺、豎毛肌未分布)對同一器官的作用:互相拮抗又互相統(tǒng)一機體運動時,興奮增強機體運動時,興奮減弱機體安靜或睡眠時,相對抑制機體安靜或睡眠時,興奮增強節(jié)前N元節(jié)后N元節(jié)前纖維節(jié)后纖維平滑肌、心肌、腺體副交感腦N核、骶副交感核器官旁節(jié)、器官內節(jié)總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qū)別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內臟神經系傳導通路概述感受器環(huán)境刺激→神經沖動傳入N元中樞大腦皮質傳出N元效應器軀體內臟效應運動感覺感覺(上行)傳導通路運動(下行)傳導通路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痛溫覺和粗觸覺壓覺傳導通路視覺傳導通路和瞳孔對光反射通路聽覺傳導通路平衡覺傳導通路(中樞部不清)內臟感覺傳導通路(至今尚不完全清楚)錐體系錐體外系傳導通路概述感受器傳入N元中樞傳出N元效應器感覺感覺(本體感受器精細觸覺感受器楔束薄束內側丘系內囊后肢脊髓后索周圍突脊N節(jié)中樞突薄束核、楔束核交叉至對側上行丘腦腹后核皮質下感覺中樞丘腦中央輻射軀干和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傳導通路傳導通路大腦皮質軀干、四肢感覺中樞傳導深感覺:肌、腱、關節(jié)等運動器官本身在不同狀態(tài)時產生的位置覺、運動覺、震動覺精細觸覺:辨別兩點距離、物體的紋理粗細本體感受器楔束內側丘系內囊脊髓后索周圍突脊N節(jié)中樞突薄束核、淺感覺傳導通路傳導通路軀干、四肢皮膚感受器脊髓灰質后角細胞脊髓丘腦側束(痛、溫覺)脊髓丘腦前束(觸、壓覺)脊髓周圍突脊N節(jié)中樞突(脊髓丘腦束)軀干和四肢的痛溫覺粗觸覺壓覺傳導通路交叉至對側上行內囊后肢丘腦腹后核皮質下感覺中樞丘腦中央輻射大腦皮質軀干、四肢感覺中樞傳導皮膚和粘膜的痛覺、溫覺和粗觸覺、壓覺等。淺感覺傳導通路傳導通路軀干、四肢皮膚感受器脊髓灰質脊髓丘腦側頭面部皮膚口鼻腔粘膜相關感受器周圍突中樞突三叉N節(jié)三叉丘系三叉N腦橋核(觸壓覺)三叉N脊束核(痛溫覺)頭面部的痛溫覺和觸壓覺傳導通路傳導通路大腦皮質頭面部感覺中樞丘腦腹后核皮質下感覺中樞丘腦中央輻射內囊后肢交叉至對側上行頭面部皮膚口鼻腔粘膜相關感受器周圍突中樞突三叉N節(jié)三叉丘系三中央前回、中央旁小葉錐體細胞內囊軸突經中腦腦橋延髓大部分交叉至對側下行軀干、四肢骨骼肌脊髓前角細胞傳導通路脊髓皮質核束腦干腦神經運動核眼外肌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斜方肌胸鎖乳突肌舌肌
錐體系上運動神經元→中間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皮質脊髓束中央前回、中央旁小葉內囊軸突經中腦大部分交叉軀干、四肢骨骼肌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皮質白質灰質神經節(jié)神經核網狀結構內囊血腦屏障功能:髓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分支到所支配的臟器。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上一對:上、中1/3交界處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二)甲狀旁腺parathyroidgland一、腦干----內部結構終于上、下方的椎旁節(jié)換元。→→第四腦室→→蛛網膜下腔→→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深感覺:肌、腱、關節(jié)等運動器官本身在(六)胰島pancreaticislets(一)交感神經sympatheticnerve(二)甲狀旁腺parathyroidgland星形膠質突起形成的血管鞘由交感節(jié)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臟器。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張力和協調肌肉運動。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軀體運動的一切傳導路徑。包括大腦皮質(軀體運動區(qū)、軀體感覺區(qū))、紋狀體、背側丘腦、底丘腦、中腦頂蓋、紅核、黑質、腦橋核、前庭核、小腦和腦干網狀結構等以及它們的纖維聯系。錐體外系的纖維最后經紅核脊髓束、網狀脊髓束止于腦N運動核和脊髓前角細胞。
在人類主要是協調錐體系運動功能,調節(jié)肌張力、協調肌群運動、維持體態(tài)姿勢。錐體系發(fā)起運動,錐體外系維持習慣性運動。(二)錐體外系傳導通路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指錐體系以外的影響和控制神經組織(微觀)神經元(神經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及間質總結神經組織神經元(神經細胞)總結神經元的結構神經元的結構神經遞質的生物化學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神經元間或神經元與靶細胞(肌肉、腺細胞)間起作用的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的生物化學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內分泌系統(tǒng)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松果體胸腺總論內分泌腺
2.內分泌組織垂體甲狀腺松果體胰島胸腺睪丸卵巢下丘腦腎上腺胰島睪丸間質細胞卵巢卵泡、黃體內分泌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神經--體液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垂體總論內分泌腺
2.內分泌組織垂(一)甲狀腺thyroidgland位置:頸前部,緊貼喉與氣管上部形態(tài):左右側葉+峽部;甲狀腺峽位于
2~4氣管軟骨環(huán)前方,半數人有錐狀葉伸向上方功能:分泌甲狀腺素內分泌系統(tǒng)(二)甲狀旁腺parathyroidgland位置:甲狀腺側葉后面。上一對:上、中1/3交界處下一對:下端近甲狀腺下動脈處形態(tài):大小如黃豆,扁橢圓形功能:分泌甲狀旁腺素(三)腎上腺suprarenalgland位置:腎的上內方形態(tài):左側近似半月形,右側呈三角形功能:髓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皮質→分泌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性激素(一)甲狀腺thyroidgland位置:頸前部,緊貼(四)垂體cerebralhypophysis位置:蝶鞍垂體窩內,上端借漏斗連下丘腦形態(tài):橫橢圓形,灰紅色分部:腺垂體、神經垂體功能:腺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激素等內分泌系統(tǒng)(五)松果體pinealbody位置:上丘腦的韁連合后上方形態(tài):橢圓形,灰紅色功能:分泌褪黑素、吲哚胺和肽等(六)胰島pancreaticislets(七)胸腺thymus位置:胸骨柄后方,上縱隔前部形態(tài):左、右葉,不對稱功能:分泌胸腺素、促胸腺生成素(八)生殖腺睪丸(testis)、卵巢(ovary)(四)垂體cerebralhypophysis位置:蝶鞍神經系要點皮質白質灰質神經節(jié)神經核網狀結構內囊血腦屏障重要內容重要概念1.神經系組成2.腦神經名稱及功能3.脊髓分段4腦脊液循環(huán)途徑循環(huán)系部分實習報告神經系要點皮質白質灰質神經節(jié)神經核網狀結三、常用術語灰質皮質神經核神經節(jié)白質髓質纖維束神經總論三、常用術語灰質白質總論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髓鞘+神經膜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積聚而成。神經:周圍神經內的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神經纖維:神經元突起(主要為軸突)神經纖維束:腦、脊髓內,功能:保護、支持腦和脊髓上運動神經元→中間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功能:維持身體平衡,調節(jié)肌張力和協調肌肉運動。皮支:胸腹部皮膚、胸腹膜壁層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半球內囊---連接皮質與皮質下結構胸神經前支在胸、腹壁皮膚
呈節(jié)段性分布外形:小腦蚓、小腦半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技助力家庭育兒智能設備與應用
- 探索學校教育與醫(yī)療保健的融合路徑
- 科技驅動的小學數學教學資源推廣策略
- 2025年海南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美白隔離滋養(yǎng)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環(huán)境教育在學校的推廣策略
- 2025年便攜式多氣體檢測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快速掌握家庭急救技巧守護家人安全
- 2025至2030年珍珠棉貼紙板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湖泊沉積物生態(tài)風險評估-第1篇-深度研究
- 2025福建新華發(fā)行(集團)限責任公司校園招聘3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山東鐵投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圖像敘事的跨學科視野-洞察分析
- 2025年中考英語總復習:閱讀理解練習題30篇(含答案解析)
- 陜西省英語中考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年)
- 基于OBE理念的世界現代史教學與學生歷史思維培養(yǎng)探究
- 施工現場揚塵污染治理巡查記錄
- 2024年列車員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中南大學《藥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無人機測繪技術》項目3任務2無人機正射影像數據處理
- 《ISO 55013-2024 資產管理-數據資產管理指南》專業(yè)解讀和應用指導材料(雷澤佳編制-2024B0)-121-240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