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模板人教合集_第1頁
2022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模板人教合集_第2頁
2022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模板人教合集_第3頁
2022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模板人教合集_第4頁
2022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模板人教合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模板人教合集通過教學設計,可以把已有的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中,指導教學工作的進行。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人教版,歡迎閱讀,供大家參考和借鑒!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人教版第一篇: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元謀人的生存年代、發(fā)現地點和發(fā)現的歷史意義。(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發(fā)現地點、體質特征、發(fā)現的意義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和了解我國境內其他古人類遺址。2.過程與方法(1)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等圖,掌握識圖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從圖片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培養(yǎng)查閱歷史資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fā)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yǎng)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北京人。難點:理解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教學設計思路]1.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京人的發(fā)現、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是包含關系,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遞進關系,先介紹北京人的發(fā)現,再闡述北京人的特征和發(fā)現北京人的意義。我國目前已發(fā)現舊石器古人類遺跡三四百處,遍布全國大多數省市。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左右。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遺址。北京人的發(fā)現內容豐富,大量的遺骨、石器和用火遺跡,證明遠古確有直立人存在,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證據。2.學情分析(請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3.教學方法閱讀講解法、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lián)系對比法。[教學準備]1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圖片等。學生:自學教材。[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S教師活動E學生活動6設計意圖b導入新課H展示女媧摶土造人、亞當與上帝、古猿人的圖片,問題:1.人類是怎么產生的?2.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誰?x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回答問題。r通過設問,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求知欲,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探究新知(授新課)g1.我國最早的人類g展示《元謀人復原圖》《元謀人使用石器圖》《元謀人勞動復原圖》”,提出問題。(1)元謀人生活在哪里?(2)元謀人的體質有哪些特征?(3)元謀人懂得哪些技術?(4)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觀察并搶答:(1)云南元謀縣。(2)牙齒碩大、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復雜。(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4)會不會制造工具。培養(yǎng)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2.北京人(1)北京人的發(fā)現活動與探究假如你是導游,你將如何向游客介紹北京人的發(fā)現?動腦筋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圖片)(2)北京人的特征展示《北京人復原頭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分組并讓學生討論回答問題:①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你們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有什么不同?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提出問題: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③根據《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講述北京人勞動的情景。④討論北京人過群居生活的原因。⑤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饘Ρ本┤松钣惺裁醋饔?⑥北京人的發(fā)現有什么歷史意義?3.動動手:今天我們學習元謀人、北京人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把元謀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標識在《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播放《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的動畫。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人教版第二篇:原始農耕生活一、課程目標(一)內容標準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遺址距今年代、所處的地區(qū)、自然條件、主要種植物和飼養(yǎng)物、生產工具、房屋特點、陶器的使用以及紡織、漁獵等其他生產生活情況。通過實物圖片或考古紀錄片,讓學生觀察、復述原始農耕文化產生、發(fā)展的概況。2.過程方法與能力通過對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與前人在衣食住等生產生活方面的比較,概括出中國遠古農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認識人類進步的規(guī)律,初步培養(yǎng)比較、分析、歸納和概括問題的方法與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祖國境內河姆渡、半坡居民為代表的原始人類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們先民的生存智慧和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人類由采集到農耕生活的轉變過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狀況,說明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探索和艱苦的勞動實踐取得的。通過學習感受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艱辛與價值,培養(yǎng)百折不撓的奮進精神與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品質。二、教學要點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產與生活狀況所反映出的原始農耕生活的狀況。這是屬于知道和了解層次的知識。難點: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對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這是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教學過程:課前導入:我們已經學過中國遠古人類,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遠古人類(稍稍停頓,讓學生來回答。)一元謀人,他們生活的年代距今—170萬年。遺留人類化石殘骸最多的一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來源—采集和狩獵,他們使用的石器—舊石器,打制石器,他們已經會用――火。講授新課:在距今約八千年前后至約四五千年前,中華文明又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農耕時代,為了大家學習這一時代的歷史,教材精心挑選了兩個文化遺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遺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他們分別代表中國的北方(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和南方(長江流域)。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8頁看圖“我國原始農耕時期的文化遺址分布圖”,在圖中找到這兩個文化遺址。這兩個遺址展現了南北不同的原始農耕風貌,接下來我們再通過學習比較來認識兩個時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區(qū)、原始農耕工具、原始家畜飼養(yǎng)業(yè)、原始手工業(yè)等方面的不同。我國的北方和南方氣候差異很大,這種氣候的差異對原始人類的影響很大。由于人們的生產力水平很低,科學技術有限,人們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水稻的國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別在北方和南方的種植,一方面說明人們對自然的依賴。一方面也說明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我們的祖先們都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原始農耕文化。小結: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大概了解了我國原始農耕生活的兩個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農耕生活特征,現在請同學們說說從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農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來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人教版第三篇: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掌握西周分封制;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去感悟歷史;通過制作表格、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二、教學重難點。夏商西周的興亡和西周的分封制。三、導學過程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情景導入】師: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嗎?我國神話傳說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從王母那里求來的長生不死藥,奔向了月宮。據說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時的著名人物。夏朝經歷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緊接著哪個朝代?下面你就學這些內容。【自主預習】結合課文學習以下內容(一)夏朝1、禹死后,誰繼承了王位?這標志著什么?2、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什么?它的統(tǒng)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處?3、夏朝有哪些國家機構?實質是什么?4、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二)商朝1、夏朝什么時候滅亡?被誰滅亡?2、商湯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他重用哪個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強大起來?3、商朝又叫什么名稱?“盤庚遷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4、商朝最后一個國王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使用什么酷刑?(三)西周1、周國位于什么流域?國君是誰?任用什么人使國力強盛?2、“牧野大戰(zhàn)”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對陣的雙方是誰?結果是什么?3、西周什么時候由誰建立?都城何處?(四)分封制1、分封制是哪個朝代實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對象是誰?2、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實行起到了什么作用?【合作探究】1、奴隸制國家的出現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拘〗Y提升】學生合作掌握課文內容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約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約前1600年湯滅夏,商朝建立商王湯約前1300年盤庚遷殷商王盤庚前1046年牧野之戰(zhàn),西周建立周武王前771年西周滅亡周幽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人教版第四篇:青銅器與甲骨文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史實;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生活。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體會夏、商、周青銅文明的輝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篩選資料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學生學習歷史和考古知識的興趣。樹立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二、教學重難點1、青銅器的高超工藝。2、青銅文明的概念四、導學過程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情景導入】老師(出示幻燈片一司母戊鼎)(提前讓學生收集有關司母戊大方鼎的資料)(先對“青銅時代”進行簡單介紹:)青銅時代就是人類使用青銅制作生產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質文化發(fā)展階段。它介于“銅石并用時代”和鐵器時代之間。而在這個時代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中國青銅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而其真正的發(fā)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為著名。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后來發(fā)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籠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的。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自主預習】快速瀏覽教材,獨立完成下列問題,完不成的作好標志。(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在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2、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和四羊方尊。3、與商周同期,我國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等,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文化。4、夏商周的陶瓷業(yè)也很發(fā)達,最早在朝就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窯。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的國家。(二)、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1、農業(yè):后代成為“五谷”的農作物,時期已經齊備。農業(yè)上已知道、和。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種,朝時都已經有了,還建有。(三)、奴隸的悲慘生活1、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階級和階級的矛盾。2、最能體現奴隸生活悲慘的是奴隸主用奴隸做和活動?!竞献魈骄俊?、有位著名考古學家說:商代文化實在是一個燦爛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2、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青銅文明確實很燦爛,但是奴隸們的生活卻是十分的悲慘,那么你覺得奴隸社會與原始社會相比,是進步呢還是倒退?3、夏、商、西周青銅文化繁榮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拘〗Y提升】原始社會到末期,我國已有青銅器。夏朝種類漸增多,商朝青銅燦爛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藝精。舉世聞名三星堆,青銅立人有新意。奴隸生活多悲慘,沒有自由和權利。生命不如牛與馬,人祭人殉任屠殺。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人教版第五篇: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春秋和戰(zhàn)國的歷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國爭霸和戰(zhàn)國七雄兼并戰(zhàn)爭的情況及其作用。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yǎng)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觀察分析爭霸戰(zhàn)爭這種歷史現象,比較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確立霸主地位的過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分析爭霸戰(zhàn)爭對中國的深遠影響。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興人是興國的關鍵,做人做事要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養(yǎng)他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齊桓公稱霸和諸侯爭霸的實質及其歷史作用。【導學過程】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情景導入】師:同學們聽說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沒有?(學生看課件講故事)。師:周幽王導致了西周的滅亡。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東遷,史稱東周。東周又可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這是一個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是一個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動蕩的春秋時期?!咀灾黝A習】學生結合課文和學習春秋爭霸,戰(zhàn)國七雄的有關知識一、春秋爭霸(一)、齊桓公稱霸1、春秋時期為什么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2、春秋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yè)?請同學們充當謀士,為齊桓公獻計獻策。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fā)言。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然后概括總結。1、齊國東方,盛產魚鹽。出示春秋形式圖,顯示齊國的位置。2、任用管仲,改革內政。3、“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白鹜跞烈摹钡暮x是什么?過渡:齊桓公以后即起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次聯(lián)合盟國在中原地區(qū)的對決,先后持續(xù)百余年,是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二)、晉楚爭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