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5頁共15頁《晚泊潯陽望廬山》閱讀答案〔共8篇〕篇1:晚泊潯陽望廬山閱讀答案孟浩然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注:解題:作者在千里舟行途中,泊船潯陽城下,看到了有名的香爐峰,進而思念古代高僧,隨筆寫下了這首被后人嘆為“天籟”的唐詩。掛席:與“揚帆”同義。郭:外城(古代城市建筑分內(nèi)、外城)。香爐峰:廬山最有名的一峰。遠公:東晉高僧慧遠,曾在廬山隱居修行。塵外蹤:遠離塵俗的蹤跡。(1)一、二兩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三、四兩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析。(3分)(3)通讀全詩,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3分)(4)前人評價這首詩“一片空靈”,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p。(4分)【參考答案】(1)比照(或“襯托”)手法。(1分)詩人航行江中未逢名山,泊舟潯陽才見到廬山香爐峰,突出了香爐峰的挺拔秀麗、不同凡響,(1分)表達了詩人驚喜神往的感情(1分)。(2)詩人讀遠公傳,仰慕遠公,而如今泊舟潯陽,卻只聞鐘聲,雖靠近東林禪寺,卻難覓高人蹤影(1分)。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1分),以及不見高人的`悵惘(或“惆悵”、“失落”、“寂寞”等)之情(1分)。(3)【答案】①詩人初見香爐峰的愉悅欣喜之情②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傾羨③不見高人,只聞晚鐘的悵然?!窘馕觥孔⒁夥治鯺p“始見”“懷”“空”三字的內(nèi)涵。每點1分,答對兩點給3分。(4)【答案】①景物的選取不刻意著筆奇景,描寫用淡筆,不著濃墨,色彩淡素,渾成無跡。②詩歌情韻上,內(nèi)心空靈,與物同化,展現(xiàn)了詩人淡泊致遠的人生追求。③詩歌意境上,以日暮晚鐘作結(jié),言盡而意遠,空渺飄逸,給人留下無盡之遐想空白?!窘馕觥繉Α翱侦`”一詞的分析^p不僅要從景物的特點和描寫上入手,也應(yīng)該從詩歌的情感和詩歌的意境上入手。答案每點2分,答對2點即可得4分。賞析:《晚泊潯陽望廬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上半首敘事,略微見景,稍帶述情,落筆空靈;下半首以情帶景,以空靈之筆來寫內(nèi)在的情。此詩簡淡自然、空靈無跡,頗有隨筆的味道。而在隨意揮寫間,不但勾畫了風(fēng)景,而且抒發(fā)了愛慕高僧慧遠、向往隱居勝地的隱逸情懷。這首《晚泊潯陽望廬山》,一開篇便是“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筆輕輕揮灑,勾勒出一片寬廣的大自然,不精雕細刻個別景物,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我們仿佛看到詩人的輕舟,掠過千里煙波江上的無數(shù)青山。詩的起勢高遠。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將詩人對于名山的熱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寫出來了。接著,“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只以“始見”二字輕輕點染,就描摹出詩人舉頭見到廬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驚喜神態(tài)。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氣直下,以空靈之筆敘事;感情卻從“都未逢”、“始見”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上半首是從眼中所見直寫“望”廬山之意,下半首那么是從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對著香爐峰上煙云繚繞,詩人的思緒也隨之飄忽。他想起了曾經(jīng)在香爐峰麓建造“東林精舍”,帶著徒眾“同修凈業(yè)”的高僧慧遠。他讀過慧遠的傳記,深深地愛慕與思念這位高僧棄絕塵俗的幽蹤。此刻,東林精舍就在眼前,而遠公早作了古人,詩人因此而感到惆悵和感傷。詩的末尾,寫夕照中從東林寺傳來一陣悠揚的鐘聲。把詩人惆悵、思念的感情抒寫得更為深遠。山寺都是朝暮鳴鐘,“日暮”是“聞鐘”的時間,“聞鐘”又渲染了“日暮”的氣氛。日暮聞鐘,帶給人憂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說明高僧已逝,鐘聲空聞,從而傳達出詩人的思念、惆悵等復(fù)雜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沒有出現(xiàn)“望”字,但詩人遐想高僧和聆聽暮鐘,卻透露出了“望”意。其實所謂“韻”和“神韻”,就是指詩人用平淡自然的語言和高度傳神的筆法寫景抒情罷了。由于筆墨疏淡,景物在假設(shè)有假設(shè)無,假設(shè)隱假設(shè)現(xiàn)之間,卻蘊藏著豐富悠遠的情思,余味無窮。篇2:《晚泊潯陽望廬山》閱讀答案孟浩然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注釋:①作者在千里行舟途中,泊船潯陽城下,看到了有名的廬山香爐峰,進而思念古代高僧,隨筆寫下了這首詩。②遠公:晉代高僧慧遠的`尊稱1.聯(lián)絡(luò)前四句詩,簡析“始見香爐峰”中“始”字的妙處?!?分〕2.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p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參考答案;1、千里江上,揚帆而下,一路上總不見名山,直到船泊潯陽城下,頭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廬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爐峰,這才見到了你。一個“始”字,寫出了舟中主人見到香爐峰的那種欣然喜悅之情?!?分〕2、表達了作者對廬山和高僧慧遠的向往之情及對隱逸生活的愛慕之情?!?分〕開篇四句,作者借“都未逢”和“始見”,表達了自己對廬山的熱切向往之情。五、六句通過思念高僧慧遠的塵外幽蹤,表達了作者對其的向往之情。結(jié)尾兩句,夕陽斜照中隱約傳來佛寺的悠揚鐘聲,余音裊裊,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余地,“空”字透出無限可惜、惆悵之情,說明“東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處,流露出其對隱逸生活的愛慕?!?分〕篇3:晚泊潯陽望廬山的閱讀答案晚泊潯陽望廬山的閱讀答案解題:作者在千里舟行途中,泊船潯陽城下,看到了有名的香爐峰,進而思念古代高僧,隨筆寫下了這首被后人嘆為天籟的唐詩。掛席:與揚帆同義。郭:外城(古代城市建筑分內(nèi)、外城)。香爐峰:廬山最有名的一峰。遠公:東晉高僧慧遠,曾在廬山隱居修行。塵外蹤:遠離塵俗的蹤跡。(1)一、二兩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三、四兩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析。(3分)(3)通讀全詩,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3分)(4)前人評價這首詩一片空靈,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p。(4分)【參考答案】(1)比照(或襯托)手法。(1分)詩人航行江中未逢名山,泊舟潯陽才見到廬山香爐峰,突出了香爐峰的挺拔秀麗、不同凡響,(1分)表達了詩人驚喜神往的感情(1分)。(2)詩人讀遠公傳,仰慕遠公,而如今泊舟潯陽,卻只聞鐘聲,雖靠近東林禪寺,卻難覓高人蹤影(1分)。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1分),以及不見高人的悵惘(或惆悵、失落、寂寞等)之情(1分)。(3)【答案】①詩人初見香爐峰的愉悅欣喜之情②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傾羨③不見高人,只聞晚鐘的悵然。【解析】注意分析^p始見懷空三字的內(nèi)涵。每點1分,答對兩點給3分。(4)【答案】①景物的選取不刻意著筆奇景,描寫用淡筆,不著濃墨,色彩淡素,渾成無跡。②詩歌情韻上,內(nèi)心空靈,與物同化,展現(xiàn)了詩人淡泊致遠的人生追求。③詩歌意境上,以日暮晚鐘作結(jié),言盡而意遠,空渺飄逸,給人留下無盡之遐想空白?!窘馕觥繉侦`一詞的分析^p不僅要從景物的特點和描寫上入手,也應(yīng)該從詩歌的情感和詩歌的意境上入手。答案每點2分,答對2點即可得4分。賞析:《晚泊潯陽望廬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上半首敘事,略微見景,稍帶述情,落筆空靈;下半首以情帶景,以空靈之筆來寫內(nèi)在的情。此詩簡淡自然、空靈無跡,頗有隨筆的味道。而在隨意揮寫間,不但勾畫了風(fēng)景,而且抒發(fā)了愛慕高僧慧遠、向往隱居勝地的隱逸情懷。這首《晚泊潯陽望廬山》,一開篇便是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筆輕輕揮灑,勾勒出一片寬廣的大自然,不精雕細刻個別景物,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我們仿佛看到詩人的輕舟,掠過千里煙波江上的無數(shù)青山。詩的起勢高遠。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將詩人對于名山的熱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寫出來了。接著,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只以始見二字輕輕點染,就描摹出詩人舉頭見到廬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驚喜神態(tài)。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氣直下,以空靈之筆敘事;感情卻從都未逢、始見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上半首是從眼中所見直寫望廬山之意,下半首那么是從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對著香爐峰上煙云繚繞,詩人的思緒也隨之飄忽。他想起了曾經(jīng)在香爐峰麓建造東林精舍,帶著徒眾同修凈業(yè)的高僧慧遠。他讀過慧遠的傳記,深深地愛慕與思念這位高僧棄絕塵俗的`幽蹤。此刻,東林精舍就在眼前,而遠公早作了古人,詩人因此而感到惆悵和感傷。詩的末尾,寫夕照中從東林寺傳來一陣悠揚的鐘聲。把詩人惆悵、思念的感情抒寫得更為深遠。山寺都是朝暮鳴鐘,日暮是聞鐘的時間,聞鐘又渲染了日暮的氣氛。日暮聞鐘,帶給人憂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說明高僧已逝,鐘聲空聞,從而傳達出詩人的思念、惆悵等復(fù)雜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沒有出現(xiàn)望字,但詩人遐想高僧和聆聽暮鐘,卻透露出了望意。其實所謂韻和神韻,就是指詩人用平淡自然的語言和高度傳神的筆法寫景抒情罷了。由于筆墨疏淡,景物在假設(shè)有假設(shè)無,假設(shè)隱假設(shè)現(xiàn)之間,卻蘊藏著豐富悠遠的情思,余味無窮。篇4:山水詩——《晚泊潯陽望廬山》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篇5:山水詩——《晚泊潯陽望廬山》這首《晚泊潯陽望廬山》,一開篇便是“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筆輕輕揮灑,勾勒出一片寬廣的大自然,不精雕細刻個別景物,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我們仿佛看到詩人的輕舟,掠過千里煙波江上的無數(shù)青山。詩的起勢高遠。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將詩人對于名山的熱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寫出來了。接著,“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只以“始見”二字輕輕點染,就描摹出詩人舉頭見到廬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驚喜神態(tài)。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氣直下,以空靈之筆敘事;感情卻從“都未逢”、“始見”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上半首是從眼中所見直寫“望”廬山之意,下半首那么是從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對著香爐峰上煙云繚繞,詩人的思緒也隨之飄忽。他想起了曾經(jīng)在香爐峰麓建造“東林精舍”,帶著徒眾“同修凈業(yè)”的高僧慧遠。他讀過慧遠的傳記,深深地愛慕與思念這位高僧棄絕塵俗的幽蹤。此刻,東林精舍就在眼前,而遠公早作了古人,詩人因此而感到惆悵和感傷。詩的末尾,寫夕照中從東林寺傳來一陣悠揚的鐘聲。把詩人惆悵、思念的感情抒寫得更為深遠。山寺都是朝暮鳴鐘,“日暮”是“聞鐘”的時間,“聞鐘”又渲染了“日暮”的氣氛。日暮聞鐘,帶給人憂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說明高僧已逝,鐘聲空聞,從而傳達出詩人的思念、惆悵等復(fù)雜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沒有出現(xiàn)“望”字,但詩人遐想高僧和聆聽暮鐘,卻透露出了“望”意。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傾羨,企圖超脫塵世的思想;在藝術(shù)上,詩人以簡淡的文字傳出景物和人物的風(fēng)神,表現(xiàn)豐富的情意,給人以言簡意賅、語淡味醇、意境清遠、韻致流溢的感受。縱觀全詩,氣勢非凡,色彩清幽素凈,神韻自然貫穿,詩人用“晚泊潯陽”的所見、所聞、所思,表露了對隱逸生活的追慕?!锻聿礉£柾麖]山》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絕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yīng)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xué)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一生經(jīng)歷比擬簡單,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不寬。孟詩絕大局部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王孟”,同為山水田園詩派,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shù)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篇6:山水詩——《晚泊潯陽望廬山》經(jīng)過了幾千里江上揚帆,竟然都沒遇到一座名山。當我在潯陽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爐峰非同一般。我曾讀過慧遠公的小傳,其塵外之蹤永使我思念。東林精舍雖然近在眼前,黃昏的鐘聲聽到也徒然。篇7:山水詩——《晚泊潯陽望廬山》這首詩色彩淡素,渾成無跡,后人嘆為“天籟”之作。上來四句,頗有氣勢,尺幅千里,一氣直下。詩人用淡筆隨意一揮,便把這勝處的風(fēng)貌勾勒出來了,而且還傳遞了神情。在那千里煙波江上,詩人揚帆而下,心境非常悠然。一路上也未始無山,但總不見名山,直到船泊潯陽城下,頭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廬山就在他眼前突兀而起。四句詩,一氣呵成,到“始”字輕輕一點,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悅之情就顯示出來了。香爐峰是廬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詩人的歌詠中常見它美妙的身影?!叭照障銧t生紫煙”(李白《望廬山瀑布》),在李白筆下,香爐峰青銅般的顏色,被紅日映照,從云環(huán)霧繞中透射出紫色的煙霞,這色彩非常濃麗。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輝的濃筆,表現(xiàn)出他熱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瑋絢爛的詩風(fēng)。而此時的孟浩然只是怡悅而安詳?shù)匦蕾p,領(lǐng)略這山色之美。因此他用的純乎是水墨的淡筆,那么含蓄、空靈。從悠然遙望廬山的神情中,隱隱透出一種悠遠的情思。詩人以上半首敘事,略微見景,稍帶述情,落筆空靈;下半首以情帶景,情是內(nèi)在的,他又以空靈之筆來寫,正如前人評價的那樣:“一片空靈”。香爐峰煙云飄逸,遠“望”著的詩人,神思也隨之悠然飄忽,引起種種遐想。詩人想起了東晉高僧慧遠,他愛廬山,刺史桓伊為他在這里建造了一座禪舍名“東林精舍”。據(jù)說那個地方是:“洞盡山美,卻負香爐之峰,傍帶瀑布之壑,……清泉環(huán)階,白云滿室?!钡竭@兒來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氣肅”。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絕棄塵俗,也是為那些山林隱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李白《贈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懷塵外蹤”的情懷,讀者是不難理解的。詩人在遐想,深深思念這位高僧的塵外幽蹤,這時,夕陽斜照,突然隱隱約約聽到從遠公安禪之地的東林寺里傳來陣陣鐘聲,東林精舍近在眼前,而遠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見,空聞鐘聲,心中不禁興起一種無端的悵惘?!翱铡弊智轫崢O為豐富。這兒是倒裝句法,應(yīng)該是先聞東林之鐘然后得知精舍已“近”。這一結(jié)余音裊裊,含有不盡之意。且點出東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處?!叭漳骸倍终f明聞鐘的時刻,“聞鐘”又渲染了“日暮”的氣氛,加深了深遠的意境;同時,也是點題。這首詩,詩人寫來毫不費力,真有“揮毫落紙如云煙”之妙。詩人寫出了“晚泊潯陽”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流露出對隱逸生活的傾羨。然而盡管“精舍”很“近”,詩人卻不寫登臨拜謁,筆墨下到“空聞”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遠。主張“神韻”說的清代人王士禛極為贊賞此詩,把它與李白詩“牛渚西江夜”并舉,用以說明司空圖《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作協(xié)議合同范本
- 關(guān)于管道疏通合同范本
- 別墅弱電智能合同范本
- 產(chǎn)品合同范本模板寫
- 農(nóng)資代理合同范本
- 上?;檠缪悠诤贤侗?/a>
- 上海小時工外包合同范本
- 個人續(xù)簽合同范本
- 農(nóng)村開發(fā)項目合同范本
- 寫電子產(chǎn)品合同范本
- 移動欠費催繳業(yè)務(wù)方案
- 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療放射防護要求
- 大學(xué)計算機基礎(chǔ)教程第二版(Windows10)全套教學(xué)課件
- 新聞選題申報單
- 醫(yī)學(xué)倫理審查申請表
- 《計算機安全基礎(chǔ)》課件
- 養(yǎng)老院行業(yè)現(xiàn)狀分析-2023年中國養(yǎng)老院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
- 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書
- 多物理場耦合與協(xié)同仿真技術(shù)
- 監(jiān)理人員的節(jié)后復(fù)工安全培訓(xùn)考試試題
- 胸腔穿刺知情同意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