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信息系統(tǒng)實驗指導書安放舟編著新疆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二零一五年六月目錄課程實驗大綱 1實驗一MapInfo概述及使用方法 6實驗二地圖的配準、矢量化及建立屬性數據庫 13實驗三地理分析 20實驗四專題地圖和地圖的整飾 28實驗五選擇與查詢、重新分區(qū)、布局窗口與地圖的輸出 37課程實驗大綱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實驗是與理論課同步進行的課程實驗,是非獨立開設的實驗。本實驗中,有許多內容仍屬于理論課內容的延伸。1實驗簡介及基本要求上機實驗是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貫穿于整個《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教學過程中。本課程的實驗分為前期準備階段、基本操作階段和技術提高階段三個階段,其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為:(1)前期準備階段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實驗的第一階段為前期準備階段。前期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應用軟件的大致情況,地圖投影、理解計算機制圖、數據庫、圖層和表的基本概念,數據采集;根據要求熟悉Mapinfo7.0工作環(huán)境。(2)基本操作階段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實驗的第二階段為基本操作階段?;静僮麟A段的主要任務是掌握地圖配準、裝飾層的應用、圖層和表的關系,圖層的基本操作,并能夠針對簡單的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得到需要的結果。(3)技術提高階段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實驗的第三個階段為技術提高階段。技術提高階段的實驗,要求學生不僅要把課本上的內容掌握好,同時還需要自學一些相關的知識,包括表的屬性、函數的應用、重新分區(qū)、查詢、數據更新、統(tǒng)計圖形的輸出、輸出設計。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2課程實驗目的要求實驗的主要目標是:(1)通過上機操作,加深對地理信息系統(tǒng)實踐知識的理解。(2)通過使用Mapinfo7.0,了解一種實際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并掌握其操作技術。(3)通過實際題目的上機實驗,提高動手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適用專業(yè)適用于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地理科學、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生態(tài)學等專業(yè)。4主要實驗環(huán)境軟件:操作系統(tǒng)為MicrosoftWindowsXP。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為Mapinfo7.0硬件:臺式計算機、大幅面掃描儀、A3掃描儀、激光打字機、繪圖儀筆記本計算機、GPS、數碼照相機、移動硬盤5實驗方式與基本要求(1)第一次實驗前,任課教師需要向學生講清實驗的整體要求及實驗的目標任務;講清實驗安排和進度、平時考核內容、期末考試辦法、實驗守則及實驗室安全制度;講清上機操作的基本方法。(2)《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是以理論課為主、實驗為輔的課程。每次實驗前:教師需要向學生講清實驗目的和基本要求,講清實驗對應的理論內容;學生應當先弄清相關的理論知識,再預習實驗內容、方法和步驟,避免出現盲目上機的行為。(3)實驗1人1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由學生獨立完成,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分析、解決,不得包辦代替。(4)該課程實驗是連續(xù)的整體,需要有延續(xù)性。機房應有安全措施或學生自己配備一些常用的存儲設備。避免前面的實驗數據、程序被清除、改動影響后面的實驗操作。(5)任課教師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實驗前清點學生人數,實驗中按要求做好學生實驗情況及結果記錄,實驗后認真填寫實驗記錄。(6)學生最好能自備計算機,課下能多做操作練習,以便能夠熟悉和精通實驗方法。如果能結合實際課題進行訓練,會達到更好的效果。6考核與報告《地理信息系》課程采用理論課和上機實驗課綜合評定成績的方法計分,其中理論課占70%,實驗占20%,平時成績10%。上機實驗采用平時實驗和最后考核結合的方法評定成績。實驗中所用數據環(huán)境和實驗結果需要保存在作業(yè)盤上,并用電子文檔制作實驗報告,一并提交。任課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上機實驗結果和報告要批改。
7實驗項目設置與內容序號實驗名稱內容要求實驗學時實驗學時要求1Mapinfo概述及使用方法主要介紹1、使用主工具條、繪圖工具條;2、了解表的打開方式;3、表的緊縮和保存;4、設置工作目錄;5、圖層控制對話框的使用;6、瀏覽地圖、瀏覽表格數據。要求:認識MapInfo工具條及其作用;知道MapInfo表和圖層的概念,理解表和圖層的關系,會建立MapInfo基本表,會控制圖層顯示、編輯和可選擇等操作。用繪圖工具繪制圖形。42必做2地圖的配準及矢量化,建立屬性數據庫主要介紹:柵格圖像的打開和配準方法及步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地圖的矢量化。工作空間的使用。上機操作:柵格圖像的配準與表的維護、地圖的矢量化及屬性數據的錄入。編輯地圖及其整形。(地圖的矢量化需要時間較長)146必做3地理分析主要介紹:對象的合并、分割、擦除、疊壓節(jié)點及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等內容。上機操作:掌握對象分析的幾種方法。地圖的矢量化(**)。62必做4專題地圖和地圖的整飾主要介紹:專題地圖的類型及其創(chuàng)建,地圖的圖例系統(tǒng)和符號、色彩系統(tǒng)。要求:掌握創(chuàng)建各種專題地圖和圖例的方法。上機操作:創(chuàng)建各種專題地圖、為地圖添加圖例。42必做5選擇與查詢、重新分區(qū)、布局窗口、地圖的輸出主要介紹:選擇、查詢的概念;創(chuàng)建重新分區(qū)、創(chuàng)建布局窗口。要求:理解選擇的定義,選擇的特點,掌握重新分區(qū)和布局窗口的用途和操作步驟。地圖的輸出方法。上機操作:選擇、查詢;創(chuàng)建和使用重新分區(qū)、創(chuàng)建布局窗口。44必做**32=SUM(ABOVE)16Mapinfo概述及使用方法知識內容:主要介紹1、使用主工具條、繪圖工具條;2、了解表的打開方式;3、表的緊縮和保存;4、設置工作目錄;5、圖層控制對話框的使用;6、瀏覽地圖、瀏覽表格數據。目標要求:認識MapInfo工具條及其作用;知道MapInfo表和圖層的概念,理解表和圖層的關系,會建立MapInfo基本表,會控制圖層顯示、編輯和可選擇等操作。用繪圖工具繪制圖形。上機操作:表的建立、瀏覽與操作,與圖層操作;MapInfo的基本操作與繪圖工具的使用。(2)地圖的配準及矢量化,建立屬性數據庫知識內容:主要介紹柵格圖像的打開和配準方法及步驟,地圖矢量化的方法。工作空間的使用。目標要求:掌握柵格圖像配準的方法及步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地圖的矢量化。會使用工作空間簡化操作步驟。上機操作:柵格圖像的配準與表維護、地圖的矢量化及屬性數據的錄入。繪圖和編輯地圖、整形操作。**地圖的矢量化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可能在以后的實驗中還要繼續(xù)進行。(3)地理分析知識內容:主要介紹1、對象的合并、分割、擦除、疊壓節(jié)點;2、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目標要求:掌握對象分析的幾種方法和緩沖區(qū)的建立方法。上機操作:地理分析的實例操作,緩沖區(qū)的創(chuàng)建。地圖的矢量化。(4)專題地圖和地圖的整飾知識內容:主要介紹:專題地圖的類型及其創(chuàng)建,地圖的圖例系統(tǒng)和符號、色彩系統(tǒng)。目標要求:掌握創(chuàng)建各種專題地圖和圖例的方法;了解地圖的符號和色彩系統(tǒng)。上機操作:創(chuàng)建各種專題地圖、為地圖添加圖例;地物的符號和色彩表示。(5)選擇與查詢、重新分區(qū)、布局窗口、地圖的輸出知識內容:主要介紹1、選擇、查詢的概念;2、創(chuàng)建重新分區(qū);3、創(chuàng)建布局窗口。目標要求:理解選擇與查詢的定義及其特點,掌握選擇查詢的方法;掌握重新分區(qū)和布局窗口的用途和操作步驟。地圖的輸出方法。上機操作:選擇、查詢的實際操作;創(chuàng)建和使用重新分區(qū)、創(chuàng)建布局窗口。實驗一MapInfo概述及使用方法1實驗目的認識MapInfo工具條及其作用;知道MapInfo表和圖層的概念,理解表和圖層的關系,會建立MapInfo的基本表,會控制圖層的顯示、編輯和可選擇等操作,會用繪圖工具繪制圖形。2實驗內容2.1認識mapinfo軟件界面菜單欄、狀態(tài)欄、工具條、繪圖區(qū)、各個窗口類型介紹包括瀏覽窗口、地圖窗口、統(tǒng)計圖窗口、布局窗口等MapInfo為便于從不同的需要來觀察表,提供了查看地理信息的不同格式。窗口類型:地圖窗口:以常規(guī)地圖的方式表達信息,使數據的地理模式直觀化??梢允褂玫貓D窗口顯示表中的地理對象,而且可以同時顯示多張表的信息,每一張表對應一個獨立的圖層,多張圖層共同組成了一幅所需的計算機地圖??梢詣?chuàng)建自己的地圖或編輯己存在的地圖。瀏覽窗口:以列表的方式(如常規(guī)的數據庫那樣)表達信息,可以全面地查看表示數據。在瀏覽窗口中,數據記錄是以傳統(tǒng)的行列方式來顯示的,行列方式一般用于電子表格和數據庫,每一列包含特定的字段信息,每一行包含與一條記錄相關的所有信息。同樣可以編輯表中記錄、復制記錄、增加新記錄或刪除現有記錄。統(tǒng)計圖窗口:以統(tǒng)計圖方式表達信息,使得純數字模式的信息直觀化,并可相互進行比較??梢詣?chuàng)建線圖、水平或垂直直方圖、餅圖以及散點圖等。布局窗口:允許在一個布局中結合地圖窗口、瀏覽窗口、統(tǒng)計圖窗口以及其他地圖對象,如標題、標注等??梢宰远x專業(yè)美觀的布局窗口,并將其送至打印機或繪圖儀。2.2Mapinfo文件類型表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統(tǒng)工具必然跟數據庫聯系在一起,數據庫是一種有組織的數據集合,在MapInfo中,數據庫是按表組織的,其中表又可以分為數據表和柵格表兩大類。與MapInfo相關的數據文件的擴展名及其相應的簡要說明(按字母順序):●DAT:以MapInfo格式保存的表格數據文件;●ID:MapInfo圖形對象文件(*.MAP)的索引文件;●IND:MapInfo表格文件(*.DAT)的索引文件;●MAP:包含描述地理對象的地理數據;●TAB:MapInfo表的主文件,與*.DAT(或者*.DBF、*.XLS、*.WKS、*.TXT文件)、*.MAP、*.ID、*.IND等文件關聯;●WOR:MapInfo的工作空間文件,用于保存有關在某次MapInfo交互中所使用的表和窗口的信息。2.3表的基本操作(1)設置工作目錄,指向自己的工作目錄。(2)表的基本操作操作(新建表、打開表、修改表結構)。新建表:MapInfo表包含數據組成部分(可瀏覽)和可選的可圖形化(可地圖化)組成部分。新建表命令允許用戶建立這些組成部分。在主菜單中選擇File(文件),在其的下拉菜單中選擇NewTable(新建表)命令。在常用工具條中,直接選取‘新建表按鈕’來創(chuàng)建新表。打開表修改表結構:要改變表的結構可以通過以下路徑訪問:選擇主菜單“Table”(表)下拉菜單中“Maintenance”(維護),然后再在其下拉菜單中選擇“TableStructure”(表結構),修改表結構對話框出現①工作空間workspace②工具條使用a.常用工具條常用工具條包含文件、編輯和窗口菜單中常用的菜單功能工具。此外,還包含快速訪問新建窗口和聯機幫助的工具。1、新建表2、打開表3、保存表4、打印5、剪切6、復制7、粘貼8、撤消9、新建瀏覽窗口10、新建地圖窗口11、新建統(tǒng)計圖窗口12、新建布局窗口13、新建重新分區(qū)窗口14幫助b.主工具條主工具條中包括選擇對象、改變地圖窗口的視圖、取得對象的信息和顯示對象間距的工具。它還包括一條命令按鈕,用于改變圖層的屬性和打開圖例或統(tǒng)計窗口。1、選擇工具2、矩形選擇工具3、半徑選擇工具4、多邊形選擇工具5、邊界選擇工具6、撤消選擇工具7、圖形選擇工具8、放大按鈕9、縮小按鈕10、改變視圖按鈕11、漫游器按鈕12、信息按鈕13、熱連接按鈕14、標注按鈕15、拖動地圖窗口按鈕16、圖層控制按鈕17、標尺按鈕18、顯示/隱藏圖例按鈕19、顯示/隱藏統(tǒng)計窗口按鈕20、設置目標分區(qū)按鈕21、分配選定對象按鈕22、開啟/關閉區(qū)域剪裁按鈕23、設置剪裁區(qū)域c.繪圖工具條繪圖工具條包含用于創(chuàng)建和編輯地圖對象的工具和命令。1、符號按鈕2、直線按鈕3、折線按鈕4、圓弧按鈕5、多邊形按鈕6、圓形按鈕7、矩形按鈕8、圓角矩形按鈕9、文本按鈕10、框架按鈕11、整形按鈕12、加節(jié)點按鈕13、符號樣式按鈕14、直線樣式按鈕15、區(qū)域樣式按鈕16、文本樣式按鈕d.工具工具條工具工具條包括用于MapBasic的兩個工具。一個是運行MapBasic程序按鈕,訪問運行MapBasic程序對話框,在其中可以選擇一個應用程序在MapInfo下運行。另一個是顯示/隱藏MapBasic窗口按鈕,允許顯示或隱藏MapBasic窗口。重命名表、關閉表2.4地圖圖層MapInfo是以表的形式來組織信息的,而與MapInfo交互時直觀面對的是一幅或多幅計算機地圖。表與地圖之間是如何建立聯系的呢?這就需要介紹另一個重要的概念一地圖圖層。在MapInfo中,圖層是計算機地圖的構筑塊,計算機地圖實際是多個圖層的集合。我們可以把計算機地圖看成是由層層疊加的透明層組成的,而該透明層就稱為圖層,每個圖層包含了整個地圖的一個不同方面。(1)圖層控制控制地圖圖層的關鍵是圖層控制對話框,它是用來控制如何顯示地圖的。其中一些重要的信息包括:圖層可視:通過圖層控制中的可視屬性控制一個圖層在地圖窗口中是否可見。選中該圖標下對應于要顯示圖層的復選框。復選框總是被激活的,而且,除去裝飾圖層外的所有圖層都能打開或是關閉它們的顯示。裝飾圖層的顯示總是打開的??删庉嫞和ㄟ^圖層控制中的可選擇屬性控制一個圖層在地圖窗口中是否可選擇。選中該圖標下對應于要使其可編輯的圖層的復選框。每一個地圖窗口一次只能有一個圖層處于可編輯的狀態(tài)??删庉媹D層的對象可以被編輯(移動、著色、刪除或整形等等)??蛇x擇:通過圖層控制中的可選擇屬性控制一個圖層在地圖窗口中是否可選擇。選中該圖標下對應于要使其成為可選擇的圖層的復選框。自動標注:通過圖層控制中的自動標注屬性控制一個圖層在地圖窗口中是否可自動標注,它用標注選項對話框的標注項部分指定的表列來進行標注。Display…(顯示):顯示選項對話框。用該對話框來為地圖圖層設定顯示屬性。Label…(標注):選中它來顯示標注選項對話框。當被選中的圖層為專題或刪格圖層時,這些選項不可用。用標注選項對話框來為地圖圖層設定標注屬性。Thematic…(專題):只在被選圖層是專題地圖時才可用。選擇它來顯示改變專題圖層對話框。用該對話框修改專題地圖的屬性。Add…(增加圖層):為地圖增加一個或多個圖層。在顯示的列表框給出的己打開的表中選擇。Remove(刪除圖層):從地圖中刪除一個或多個圖層。Up(圖層順序向上):上移一個或多個圖層。Down(圖層順序向下):下移一個或多個圖層。(2)裝飾圖層裝飾圖層是地圖窗口最頂層圖層。它包含圖形對象并且可用來畫圖;它總是被顯示。用圖層控制對話框來使裝飾圖層可編輯或可選擇。然后,就可以對已在該圖上創(chuàng)建的對象進行修改。要使裝飾圖層可編輯或可選擇:(1)選擇主菜單中Map(地圖)的下拉菜單中的LayerControl(圖層控制)。(2)在圖層控制對話框中選擇CosmeticLayer(裝飾圖層),并選中可編輯和(或)可選擇復選框。(3)選擇可編輯來編輯或在裝飾圖層上繪圖。如果要選擇對象,則選擇可選擇。要保存裝飾圖層上創(chuàng)建的對象:(1)選擇主菜單中的Map(地圖),在其下拉菜單中選擇SaveCosmeticobjects(保存裝飾對象)。(2)指定是要把它們保存到現有表還是新表。2.5地圖對象MapInfo中的電子地圖是由地圖圖層組成的,組成地圖圖層的地圖對象主要有以下四種基本類型:區(qū)域對象:覆蓋給定面積的封閉對象,包括多邊形、橢圓和矩形等。例如,國家邊界、郵政編碼邊界和銷售區(qū)等。點對象:表示數據的單一位置,例如客戶位置、旅店和停車計費器。線對象:覆蓋給定距離的開放對象,包括直線、折線和圓弧等。文本對象:描述地圖或其他對象的文本,如地圖標題或標注等。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獨立圖層中包含一類對象,但同一個圖層里也可以包含都中多種對象,MapInfo允許創(chuàng)建、編輯、自定義和顯示這些對象,以使地圖滿足需要。3實驗任務1.新建一個文件夾,并設置為工作目錄,修改mapinfo的參數設置修改工作路徑。2.在自己的文件夾下,分別以“point”“l(fā)ine”“polygon”“標注”來命名創(chuàng)建一個具有表屬性結構的點、線、面、注記四層空間對象3.在各個表文件中設定繪制圖形樣式,繪制若干個圖形對象。1)點對象用紅色五角星表達;2)線對象用藍色粗線表達;3)面對象的輪廓線用黑細線表達,用黃色填充。4.保存當前工作空間、命名為“test1.wor”。4思考1.地圖為何要分圖層管理?地圖分層時應考慮哪些因素?2.新建一個表文件時,屬性結構如何設計?地圖分層使復雜的地圖變成了簡單易處理的多層次的地圖層。如城市的地圖可設置行政區(qū)劃,河流,公路,建筑物,標注說明等層,給地圖的輸入,編輯、分析帶來很大的方便。分層是在數字化之前完成,首先必須認真讀圖,對整個圖形主要結構有一個了解,然后根據一定的目的和分類指標對底圖上專題要素進行分類,按類設層,每類作為一個圖層,對每一個圖層賦予一個圖層名。分類可以從性質、用途、形狀、尺寸、彩色等5個方面考慮。性質用求劃分要素的類型,說明要素是什么,如河流、公路、境界等;不同的用途決定了地圖表示內容的不同,不同的內容必須用不同的圖層表示,因而不同用途的地圖其圖層劃分極不相同。要素有屬性常常通過幾何符號表示,幾何特征不同導致形狀差異,不同類的幾何符號可劃分為不同的圖層,如境界線的符號為點劃線,而道路符號為實線,從符號特征差異明顯可劃分為兩個圖層;符號的尺度用來反映要素的規(guī)模順序,如道路的不同等級,可通過符號尺寸變化來區(qū)別,礦床按規(guī)模大水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礦點、礦化點5級,也可通過符號尺寸變化來區(qū)別,不同尺度可劃歸為不同的圖層;不同的色彩可用來表示不同要素,如地形圖,棕色表示等高線、沖溝等,鋼灰色表示居民地、道路、境界、獨立地物等,藍色表示水系、河流、湖泊等,色彩是劃分圖層的一個重要指標。實驗二地圖的配準、矢量化及建立屬性數據庫實驗目的通過上機操作掌握柵格圖像的配準與表的維護、地圖的矢量化,并初步建立屬性數據庫。2實驗內容2.1數字化前的準備工作判斷柵格圖像的比例、投影、坐標系等參數。對于中國地圖或各省地圖可以使用等角圓錐投影;但對比例尺較大的,則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若無所需投影,可在C:\ProgramFiles\MapInfo\Professional下的mapinfo.prj中添加自定義投影,若不修改MapInfo將默認選擇Longitude/Latitude地圖投影。如本實驗底圖我們選用2009年星球出版社《新疆地圖集》系列圖為底圖,設定新疆地區(qū)的雙標準緯線等角割圓錐投影參數如下:"RegionalConformalProjection(XinJiang)",3,0,1,86,20,36.5,48,0,0參數之間用“,”分割。參數1:投影描述,如"ConformalProjection(China)"參數2:投影類型3參數3:橢球體模型數據0參數4:控制默認顯示單位1參數5:中心線經度86參數6:計算直角坐標的起始點緯度20參數7:第一條標準緯線的緯度(低),Lat1+(Latmax-Latmin)/436.5參數8:第二條標準緯線的緯度(高),Lat2-(Latmax-Latmin)/448參數9:東偽偏移0參數10:北偽偏移0參數4的代號及單位代號單位代號單位代號單位1km0Mile9Seamile7M3foot31鏈6cm2inch5mm4yard2.2柵格圖像的配準選擇"文件>打開表","打開表"對話框出現。從"文件類型"下拉列表中選擇"柵格圖像",mapinfo顯示柵格圖像文件清單。選中要打開的柵格圖像文件并選擇"打開"、mapinfo顯示"圖像配準"對話框"如下圖1,想簡單地顯示未配準的圖像,或配準它使它具有地理坐標?",選擇"配準",該柵格圖像的一個預覽出現在對話框的下半段。通過選擇"投影"按鈕并完成"選擇投影"對話框來設定該圖像的地圖投影。如果通過掃描紙張地圖創(chuàng)建柵格圖像,該紙張地圖應包含所用的地圖投影信息。如果不能確定地圖投影,使用缺省地圖投影(經/緯度)。選擇“確定”。選擇“單位”按鈕設定地圖投影選擇單位為‘度’,圖1“圖像配準詢問”對話框進入圖像配準對話框,進行地圖配準。把鼠標光標移到對話框下半段的預覽圖像上,并移到一個已知地圖坐標(例如經/緯度)的點,再單擊鼠標按鈕。mapinfo顯示“增加控制點”對話框,輸入控制點的地圖坐標X,Y。注意X為經度,Y為緯度。依次均勻分布增加控制點,控制點數量及分布要滿足圖像配準精度。如圖2.圖2“圖像配準”對話框2.3要素分層根據制圖的需要以及工作底圖的圖形地類特征,進行要素分層和屬性結構設計??梢詤⒄找韵滦姓^(qū)圖分層:圖層1.縣及縣級市(面域)(1)名稱(char22)以統(tǒng)計年鑒為準;(2)第一產業(yè)產值(integer)(3)第二產業(yè)產值(integer)(4)第三業(yè)產值(integer)(5)人口(interger)(6)面積(平方公里)(integer):自動生成;(7)所屬地區(qū)(char22)注:該圖層有線狀行政界線提取造區(qū)得到圖層2.市行政中心(點狀)(1)名稱(char22)以統(tǒng)計年鑒為準;圖層3.縣級行政中心(點狀)(1)名稱(char22)以統(tǒng)計年鑒為準;圖層4.國界(線狀)(1)長度(float)可自動生成;(2)所屬地州(char22)(3)鄰國名稱(char12)圖層5.省界(線狀)(1)長度(float)(2)所屬地州(char22)(3)鄰省名稱(char10)圖層6.縣界(線狀)(1)長度(float)(2)所屬地州(char22)圖層7.鐵路(線)屬性字段名稱(char6)長度(float)可自動生成;所在縣域(char15)圖層8.公路(線)屬性字段(1)名稱(char16)(2)長度(float)可自動生成;。。。。。。。。。。。。。。。2.4根據圖形分層新建表文件創(chuàng)建新表文件并添加至當前繪圖窗口可采用以下兩種途徑:方法一、打開【文件】菜單,單擊【新建】命令;此時顯示【新建表】對話框,如下圖,在【新建表】復選框中有3個復選選項:創(chuàng)新新表并且在新的瀏覽窗口打開創(chuàng)建新表并且在新的地圖窗口打開創(chuàng)建新表并且添加到當前已打開的窗口中,我們選擇該項添加到當前繪圖窗口,且讀取當前地圖窗口的投影信息。點擊【創(chuàng)建】彈出【新表結構】對話框,在該對話框根據之前的圖形分層屬性字段設定表結構,【增加字段】可增加一條屬性結構字段?!鞠蛏稀?、【向下】可調整表結構字段順序。圖3“新建表”對話框圖4“新建表結構”對話框設定好表結構后,點擊【創(chuàng)建】,提示輸入存放位置和新建表文件名稱,點【確定】即可新建好所需文件。方法二、利用裝飾圖層創(chuàng)建裝飾圖層是地圖窗口最頂層圖層。它包含圖形對象并且可用來畫圖;它總是被顯示。(1)首先設定裝飾圖層為正在編輯圖層,可通過點擊狀態(tài)條中間的正在編輯選中裝飾圖層,或是單擊鼠標右鍵,在【圖層控制】對話框中把裝飾圖層勾選可編輯。(2)此時繪圖工具條和主工具條可用,選擇任意繪圖工具,在當前圖層畫一圖形對象,如畫一折線;在【地圖】--【保存裝飾對象】在新建圖層保存裝飾對象根據需要數字化的圖形內容命名,如“縣界.tab”并打開。(3)繼續(xù)按照步驟(1)將新建的“縣界.tab”設為正在編輯圖層,選中上一步中任意畫的圖形對象“折線”,按delete刪除。(4)修改表結構在【表】菜單下的【維護】--【修改表結構】,并在表結構對話框中建立該圖層的數據庫結構。類似方法一的建立表結構步驟。諸如此類,按照以上兩種方法,可以新建你所需要的所有表文件,例如“國界、地州界、縣界、縣級行政中心、公路、鐵路等”。2.5選擇數字化工具、采集特征點、屬性數據輸入在新建的表文件中,選擇需要的繪圖工具,繪制不同地類對象。同時利用“i”信息工具或瀏覽窗口錄入屬性。在繪圖時,為與其他節(jié)點無縫銜接可按住“shift+S”進行捕捉。例如繪制鐵路如下:(1)設定鐵路圖層為可編輯利用主工具條的放大按鈕,使得當前繪圖區(qū)域放大顯示,保證繪圖的精度即可。(2)選擇鐵路線型樣式再點擊折線工具按鈕。沿著地圖中心線數字化鐵路,遇到拐彎處鼠標單擊左鍵加點,結束時雙擊鼠標左鍵。(3)使用主工具條上的信息按鈕,將鼠標指針移到所繪對象單擊鼠標,彈出信息工具窗口,如下圖5,在字段中輸入該圖形對象的屬性內容即可。(4)在【信息工具】窗口中完成一個對象的輸入后,不關閉信息窗口,再使用繪圖工具在圖中繪制,信息工具可輸入新繪制圖形的屬性。以此類推,可完成各個圖層的數字化和屬性建庫工作。圖5信息工具對話框2.6文件保存和工作空間保存所有圖層繪制完成,且完成屬性數據的錄入后,將所有表文件保存,同時保存工作空間。保存表對話框中顯示己打開的并尚未保存所作編輯的表的清單,選擇要保存的表,單擊Save按鈕,即可將所作一切修改保存。在許多情況下,常需要在保存所作編輯的同時,還希望不改變原表內容;在另一些情況下,還可能需要以不同投影方式顯示同一幅地圖。此時需要使用”另存為”操作,用一個新文件名保存該表:(1)選擇”File”>”SaveCopyAs”,當打開不止一張表時,首先出現選擇對話框。該列表顯示了所有打開的表,選擇需要另存為的表,單擊”SaveCopyAs”,進入另存為對話框。如果只打開一張表,則不經過選擇對話框直接進入另存為對話框。(2)在”保存在”中指定新表要存入的路徑,在”文件名”中鍵入新的文件名,并為新文件選擇需要保存的文件類型。(3)當需要以與原表不同的投影方式保存新表時,單擊Projection按鈕,使投影選擇對話框出現,選擇合適的投影方式后,單擊OK按鈕。(4)單擊”保存”按鈕,完成另存為操作。保存工作空間的步驟如下:(1)選擇”File”>”SaveWorkspace”。(2)在”保存在”選擇存儲工作空間的路徑;在”文件名”鍵入工作空間文件名,并選擇文件的保存類型,工作空間的缺省類型為*.wor文件。(3)單擊”保存”確定;單擊”取消”則關閉對話框,不保存工作空間。3、實驗任務(1)根據提供的新疆行政區(qū)圖經緯網坐標,將柵格地圖在MapInfo中配準;(2)在配準好的底圖上,每人完成各自底圖內的底圖要素矢量化及屬性數據錄入。將最終繪圖成果保存在為工作空間文件。實驗三地理分析1知識內容包括對象的合并、分割、擦除、擦除對象的外部、平滑、去平滑及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疊壓節(jié)點等內容。2目標要求掌握對象分析的幾種方法。3實驗內容3.1原理通過設置目標編輯模式,實現Objects下拉菜單下的Combine”(合并)、“Erase”(擦除)、“Eraseoutside”(擦除外部)、“Split”(分割),Buffer(緩沖),Smooth(平滑),Unsmooth(去平滑)、折線分割等功能菜單。地圖對象目標編輯模式主要步驟:(1)將要編輯的對象設為目標。(可編輯)(2)選擇另一個對象或多個對象作為編輯操作的“切割器”。(可選擇)(3)進行編輯操作(合并、分割、擦除、擦除外部和疊壓節(jié)點)。設置目標命令可用在可編輯的直線、折線、圓弧、橢圓、矩形和圓角矩形上。不能用設置目標命令編輯點或文本對象。目標對象和剪切對象都必須是封閉對象(區(qū)域、矩形、圓角矩形或橢圓)或線性對象(直線、折線或圓弧)。不能將區(qū)域和折線合并在一起,但是可以將區(qū)域轉換成折線(或反之進行),然后使用設置目標過程進行對象編輯??梢栽诙鄠€圖層的地圖對象之間工作。目標對象必須在可編輯圖層中,但可以從其他圖層中選擇剪切對象…無論是合并對象還是通過分割對象或擦除對象創(chuàng)建多個對象,設置目標過程本質上是—樣的。在本節(jié)中我們將對每種操作分別討論。3.2合并對象地理合并選中的對象,新對象代表原始對象的地理并集。若選中相鄰區(qū)域對象并選擇合并,MapInfo把兩個區(qū)域合并為一個單獨對象,兩區(qū)域間的邊界消失。也可把分離的地圖對象合并為一個單獨對象。合并命令還執(zhí)行數據聚合,它允許新對象的數據列包含原始數據的合計值或平均值。方法1、合并選中的地圖對象(1)在活動窗口的可編輯圖層中,選中兩個或多個地圖對象。(2)選擇“Objects對象”>“Combine合并”。數據聚合對話框出現。(3)完成數據聚合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指定如何為新對象的數據列求值。根據數據,你或許希望新對象的列包含選中對象的合計值或平均值。(4)選擇確定。MapInfo把選中的對象合并為一個新的區(qū)域對象或折線對象,原來的對象被刪除。新的合并對象代替在步驟(1)中選中的對象。方法2、用列合并-若要對整張表執(zhí)行合并操作,選擇“Table>CombineObjectsusingColumn”。方法3、用地圖編輯目標合并地圖對象(2)也可以按住shift分別選中選中要編輯的對象點擊右鍵合并。但此種方法不能將不同表的對象合并操作。合并不同類型的對象:合并命令可以合并不同類型的封閉對象如區(qū)域、矩形、圓角矩形和橢圓。封閉對象產生—個區(qū)域對象。合并命令還可以合并不同類型的線性對象:直線、折線和圓弧。線性對象合并產生一個折線對象。然而,單獨一個合并操作不能同時涉及線性和封閉對象。若要合并區(qū)域和折線,必須先把其中一個對象轉換為不同的類型。例如,用轉換折線命令把區(qū)域轉換為折線,再用合并命令合并兩條折線。不要對點或文本對象使用合并。數據聚合:通過數據聚合對話框可以指定要聚合的數據所在列、聚合方法及不同數據所占的權重等等。若要選擇合計或平均方法,確保所有選中的列都是數值列。若任何選中列不是數值型,合計和平均選項將變灰,因為合計和平均不能作用于非數值列。當數據聚合對話框第—次顯示時,MapInfo自動給表中的每列賦予一個缺省聚合方法。對數值列(整數、小整數、浮點數或小數),合計被指定為缺省聚合方法。對所有其他類型的列,數據被指定為缺省方法??梢圆桓淖內魏稳笔【酆戏椒ň瓦x擇確定。然而,缺省聚合方法或許會產生無意義的結果。根據缺省,MapInfo對所有數值列使用合計方法;然而,根據數據,對所有列求和或許并不合適。例如,(1)一個地州有四個縣城,每個縣城表屬性包含有當地的面積和人口數,用合并命令把各個縣域合并為一個地區(qū)。同時,可以用數據聚合計算整個地州的面積、人口總數、人口密度。(2)假定表中包含人口信息,如平均收入統(tǒng)計。若兩個相鄰區(qū)域有不同的平均收入值(¥20,000和¥50,000),要合并這兩個區(qū)域,用兩個數值的總和并不恰當;而應當選擇平均或加權平均作為聚合方法。和合并對象一樣分割對象或擦除對象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等操作,設置目標編輯操作過程本質上是—樣的。3.3分割對象分割對象的條件及作用(其后類似)要對對象進行分割,必須具備以下3個條件:●帶有可編輯圖層的地圖窗口被激活?!裰辽儆幸粋€對象已被設成目標?!褡鳛榧羟衅鞯膶ο笠驯贿x中。分割對象允許以當前選中對象為剪切器,把地圖對象分割成幾個較小的部分??梢杂谩癝plit”來分割封閉的對象(區(qū)域、橢圓、矩形或圓角矩形)或者開放的對象(折線、直線和圓弧)。但不能對點、文本對象或不在可編輯圖層中的對象使用“Split”。要用“SetTarget”分割地圖對象:(1)在一個可編輯的圖層中選中對象作為目標。(2)選擇“objects”>“SetTarget”。所選對象以不同的樣式顯示以表明它是目標對象。(3)在地圖窗口的任一圖層中選擇(或創(chuàng)建并選擇)一個或多個地圖對象作為剪切對象。這些對象必須是封閉對象。(4)選擇“objects”>“Split”,“DataDisaggregation”(數據分割)對話框出現。可分解方法可以按照(空白、值或面積比率)(5)選擇合適的數據分解函數以便分割數據。單擊確定后,目標對象就被分割成較小的地圖對象。數據分解把與地圖對象關聯的數據分割成較小的部分,以便和新的對象相匹配。比如,要把一個省分成幾個區(qū)域,則應把原先與該省相關的數據按比例分給各個新區(qū)域。例如,把烏魯木齊分成5個區(qū)域,并選擇按面積比率分配人口,則各區(qū)擁有的人口與其面積成比例。數據分解時選擇AreaProportion:面積比率3.4擦除對象通過擦除命令,可以使用當前選中對象作為擦除器來刪除地圖對象的一部分。目標對象被擦除對象覆蓋的部分被刪除。使用擦除命令可擦除封閉對象或開放對象,但不能對點或文本對象使用擦除。要擦除一個對象或對象的一部分:(1)選擇“Map”>“LayerControl”。使圖層可編輯。(2)選擇“Objects”>“SetTarget”。將對象設為目標以便進行編輯。(3)創(chuàng)建并選中擦除對象(或使用相同或不同圖層中的對象)。被擦除對象必須是閉合的。(4)選擇“objects”>“Erase”。(5)在數據分解對話框中,將域函數設為空、數值或面積比率。(6)單擊確定。目標對象被擦除對象覆蓋的部分被擦除。3.5疊壓節(jié)點條件:要進行疊壓節(jié)點,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活動的編輯窗口中的地圖編輯目標被選中;而且在活動窗口的任意圖層中選中一個或多個對象。進行疊壓節(jié)點操作,可以將目標對象和當前選中對象的所有交點作為節(jié)點增加到該目標對象中。當選擇疊壓節(jié)點后,MapInfo向當前目標對象增加節(jié)點。MapInfo計算目標對象和當前被選中的所有交點,然后MapInfo在這些交點處向目標對象增加節(jié)點,除非目標對象在那些位置已經有節(jié)點了。如果目標對象和被選中對象不相交,MapInfo不會增加任何節(jié)點。若用OverlayNodes來向直線增加節(jié)點,MapInfo將該直線轉化為折線。若用“OverlayNodes”來向橢圓、矩形或圓角矩形對象增加節(jié)點,MapInfo將該對象轉換為區(qū)域?!癘verlayNodes”不影響點或文本對象,也不能使用點或文本對象來向其他對象增加節(jié)點。要向—個現有的對象增加節(jié)點:(1)在活動地圖窗口的可編輯地圖圖層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對象。這些對象是想增加節(jié)點到其上的對象。(2)選擇“Objects”>“SetTarget”。在第(1)步選中的目標現在以另一種樣式顯示,表明它們是正在被編輯的目標。(3)從活動的地圖窗口的任何圖層中選擇—個或多個對象。它們是用來和目標對象相交的對象。(4)選擇“objects”>“OverlayNodes”。如果合適的話,MapInfo向目標對象增加節(jié)點。(可以用整形工具查看)例如:當向—幅地圖增加一個街道對象時,它可能穿過某些已經存在的街道。通常,這表明它們相交(除非在它從空中跨越某些街道因而沒有交點時)??梢酝ㄟ^執(zhí)行“overlayNodes”來讓MapInfo向每個街道對象在交點處增加節(jié)點。一旦某些街道對象共享同一節(jié)點,MapInfo的查找命令就可以為這樣的兩條街道定位它們的交點。要查找一個交點,在查找對話框中輸入用—對“&”符分割的兩條街名(例如“Broadway&RiverSt”)。3.6緩沖區(qū)要尋找所有在州際公路兩邊100m范圍內的地下電纜,或者要與所有居住在某校區(qū)5km范圍內的有學前兒童的家庭取得聯系??梢栽趨^(qū)域內搜尋每個對象,但是怎樣才能創(chuàng)建滿足上述要求的區(qū)域呢?此時可以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緩沖區(qū)是地理空間目標的一種影響范圍或服務范圍。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需要滿足下列條件:(1)地圖窗口被激活。(2)該地圖具有可編輯的圖層。(3)地圖的任意圖層有—個或多個對象被選中。3.6.1.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緩沖區(qū)是地圖窗口中包圍一個線對象、區(qū)域對象、符號對象或其他任何對象的區(qū)域。要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應先使當前圖層可編輯,在其中選中將作為緩沖區(qū)基礎的一個或多個對象。然后選擇“Objects”菜單中的“Buffer”。用緩沖區(qū)對話框指定緩沖區(qū)的半徑,有兩種確定緩沖區(qū)半徑的方式:數值和計算。計算用于給每個對象創(chuàng)建不同半徑的緩沖區(qū)。例如,若有一個城市(點)圖層,可以根據人口分別創(chuàng)建每個對象的緩沖區(qū)。可以單獨創(chuàng)建每個緩沖區(qū),也可以把所有緩沖區(qū)合并為一個對象。要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1)選擇要在其周圍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的一個或多個對象。(2)選擇“Objects”>“Buffer”。緩沖區(qū)對象對話框出現,如圖13—5所示。在緩沖區(qū)對象對話框中有不同的功能模塊,通過該對話框可以設定緩沖區(qū)的半徑及平滑度、緩沖區(qū)的類型和計算緩沖區(qū)半徑的方法。Radius模塊可以指定緩沖區(qū)半徑,即對象和緩沖區(qū)多邊形邊界間的距離。Value:按合適的單位輸入一個數作為緩沖區(qū)半徑。FromColumn:指定一列或顯示表達式對話框。緩沖區(qū)半徑可由表中數值或表達式對話框中指定的表達式確定。Units:指定單位。下列單位可用:inches(英寸)、links(令)、feet(英尺)、USSurvey,yards(碼)、rods(竿)、chains(鏈)、miles(英里)、nauticalmiles(海里)、millimeters(毫米)、centimeters(厘米)、meters(米)和kilometers(千米)。缺省單位是地圖的距離單位。Smoothness:平滑度。指定一圓周的弧段數以確定緩沖區(qū)多邊形的彎曲程度,輸入2—100之間的數。缺省值是每圓周12段。段數越多曲線越平滑,段數越少曲線越粗糙。平滑度越高(段數越多),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花費的時間越長。onebufferofallObjects:為所有對象創(chuàng)建一個緩沖區(qū)。例如,若為四川、云南和貴州省建立緩沖區(qū),則為所有這3個對象創(chuàng)建一個緩沖區(qū)。onebufferforeachobject:為每個對象各創(chuàng)建一個緩沖區(qū)。例如,若為四川、云南和貴州省建立緩沖區(qū),每個對象將有一個單獨的緩沖區(qū)。BufferWidthDistanceusing模塊可以指定計算緩沖區(qū)寬度的方法。Spherical:用球形計算模式來計算緩沖區(qū)寬度距離,這種方法用于試圖在地球表面保持精確的變形。數據被第一次轉換成經度/緯度,得到計算結果。注意,非地球坐標數據不能應用球形計算模式,因為數據不能被轉換成經度/緯度。Cartesian:笛卡兒方法用于執(zhí)行非地球坐標數據的計算。笛卡兒坐標是一對數值,(x,y),用于定義一個點在兩維空間的位置。注意笛卡兒計算方法不能用于經度/緯度數據,因為它們不是平面投影。3.6.2.緩沖區(qū)半徑緩沖區(qū)半徑確定了緩沖區(qū)的大小。例如,要創(chuàng)建一個覆蓋某高速公路兩邊各1mi范圍的緩沖區(qū),應將緩沖區(qū)半徑設為1mi可以將半徑設為常數,也可在表中選擇一個數據值作為半徑。例如,要創(chuàng)建包圍主要城市的緩沖區(qū)并以緩沖區(qū)大小來反映城市人口的多少,可以用人口字段來確定半徑大小。也可以用一個表達式來計算緩沖區(qū)半徑。例如,或許希望創(chuàng)建用以顯示人口密度的城市緩沖區(qū)。如果沒有一個字段包含人口密度,可以寫一個用人口和面積計算人口密度的表達式。這和為專題地圖或查詢選擇寫一個表達式。3.6.3.緩沖區(qū)類型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緩沖區(qū)來包含所有選中的對象,也可以為每個選中對象各創(chuàng)建一個緩沖區(qū)。為多個對象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是為所有對象創(chuàng)建一個緩沖區(qū)。如果用這種方法創(chuàng)建多重緩沖區(qū),應記住MapInfo把所得的各個多邊形當成一個多邊形。當選中一個緩沖多邊形時,所有的緩沖多邊形都被選中。另一種更有效的辦法是為每個對象各創(chuàng)建一個緩沖區(qū)。例如,有一個衛(wèi)星接收站圖層,希望為其上每個衛(wèi)星接收站創(chuàng)建—個5mi半徑的緩沖區(qū)??梢赃x中所有接收站符號(使用全選命令或選擇工具),然后選擇“Objects”>“Buffer”,設定選項為“onebufferforeachobject”。MapInfo就會在每個點周圍創(chuàng)建一個5mi半徑的多邊形緩沖區(qū)。此時如果選中其中一個多邊形緩沖區(qū),其他多邊形緩沖區(qū)不會被選中。4、實驗任務(1)將實驗二完成的線狀地物如公路、鐵路、界線等,自動更新長度屬性,并用合并命令將本該連續(xù)的線狀地物合并,并查看合并后的屬性長;(2)將實驗二所繪“縣級行政區(qū)域”,利用合并功能創(chuàng)建地州行政區(qū)域。(3)利用分割、擦除、疊壓節(jié)點等功能檢查修改所繪地圖的錯誤。(4)利用緩沖區(qū)功能,完成一條具有雙側綠化帶、人行道的路面設計實驗四專題地圖和地圖的整飾1知識內容了解專題地圖的類型及其創(chuàng)建,地圖的圖例系統(tǒng)和符號、色彩系統(tǒng),掌握創(chuàng)建各種專題地圖和圖例的方法;掌握如何將EXCEL表屬性數據追加到關聯MapInfo表中。2目標要求掌握創(chuàng)建各種專題地圖的方法。3實驗內容3.1、外部數據導入mapinfo表屬性將EXCEL表屬性數據追加到關聯mapInfo表中,此任務旨在為專題地圖提供基礎數據Mapinfo文件菜單下,打開>文件類型選擇xls,選定要打開的excel表,設定表格數據范圍及各列數值類型,點擊確定即可以瀏覽窗口打開,并生成與excel同名的tab文件。然后在要追加屬性的行政區(qū)域.tab修改屬性結構,增加GDP、人口、一產、二產、三產等字段;最后在表>更新列中,依次將以上字段更新。3.2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就是根據某個特定專題對地圖進行渲染的過程。這里所指的渲染是一個非常綜合的術語,它不僅是指色彩的渲染,而且還包括所用的填充圖案、符號以及用于顯示地圖數據的專題方法,如餅圖和直方圖等。Mapinfo7.0提供了7種不同類型的專題地圖,即范圍圖、直方圖、餅圖、等級圖、點密度圖、獨立值圖以及格網圖。每種專題地圖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屬性。由于專題地圖有7種不同的類型,而每一種類型都有不同的創(chuàng)建方法,因此我們只闡述制作專題地圖的一般過程。一般說來,制作專題地圖可以分為3個步驟:(1)選擇專題地圖類型及其模板。(2)選擇地圖的專題變量。(3)自定義專題地圖。選擇專題地圖及其模板要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首先應保證要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的窗口是活動的。選擇”Map”>”CreateThematicMap”,使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步驟1對話框出現。對話框包括3大部分:Type顯示了MapInfo顯示了7種專題地圖類型,用戶可根據需要單擊選擇該類型,同時使該類型的模板顯示在Template欄中:Template欄顯示了所選擇類型的各種模板,可選擇使用不同順序排列可用的模板。若要以字母順序顯示可用模板,選擇SortbyName;若要模板創(chuàng)建時間順序顯示可用模板,選擇SortbyTime。最后,在Preview欄中顯示了所選擇模板類型的樣本圖例。當用戶第一次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時,首先應選擇一個可以修改以滿足需求的模板,不利用現有的專題模板是無法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的。以下是7種專題地圖類型的簡要說明:●Ranges:范圍專題地圖,它根據設置的范圍顯示數據,以顏色、圖案或者同時使用顏色和圖案對地圖進行渲染?!馚arCharts:直方圖專題地圖,它將表中的每—個記錄的專題變量顯示為一個直方圖,使用直方圖可以分析地圖中每條記錄的多個變量?!馪ieCharts:餅圖專題地圖,以餅圖顯示表中各記錄的專題變量,使用餅圖同樣可以分析多個變量?!馟raduated:等級專題地圖,用符號顯示表中的每—個記錄,符號的大小與數據值成比例?!馜otDensity:點密度專題地圖,在地圖上用點來顯示數據,每—點都代表一定數量,某區(qū)域中點的數目與該區(qū)域數值成比例?!馡ndividual:獨立值專題地圖,根據單—數據值來渲染地圖?!馟rid:格網專題地圖,由數據點內插而生成連續(xù)變化的柵格格網,數據以不同顏色或灰階顯示。選擇好專題地圖及其類型后,單擊Next按鈕進入步驟2——選擇專題變量。選擇地圖的專題變量選擇專題變量步驟中首先要明確是為哪個圖層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即選擇要作為底圖的地圖圖層,然后再選擇要從中獲取數據值的字段或表達式,即專題變量。專題變量是專題地圖上要顯示的數據,它可以是打開表的某個字段,也可以是表達式。當根據所執(zhí)行的專題分析類型,地圖可以顯示一個或多個專題變量。范圍、等級、點密度、獨立值和格網圖僅能使用一個專題變量,而直方圖和餅圖可以對多個變量進行分析,因此兩者在第二步中具有不同的對話框。變量專題的選擇表和字段對話框,它只涉及一個字段或表達式。對話框的Table下拉列表顯示了已打開的各張表,它用于選擇作為專題地圖底圖的圖層;”Field”下拉列表用于選擇在專題圖上選擇的字段。專題地圖除了可以直接顯示表中的字段,還可以使用表達式。此時在下拉列表中單擊expression選項,使表達式對話框出現,在文本框中鍵入表達式后單擊OK按鈕即可使用鍵入的表達式作為專題變量。專題變量可以是作為底圖表中的數據,還可以是另一張表的數據。要使用別的一張表的數據,在選擇表和字段對話框的Field下拉列表中選擇join,顯示更新列對話框。更新列對話框可以為基礎表創(chuàng)建一個臨時列,該臨時列可以包含直接從其他表中取來的數據,也可以對數據進行聚合,以便為臨時列創(chuàng)建派生信息。為創(chuàng)建該列,必須連接基礎表和信息表,以便使MapInfo能夠訪問進入臨時列的數據,創(chuàng)建該連接可以通過一個匹配字段(如州名),也可以通過地理上的連接(城市包含在州里)。與單變量專題地圖不同,多變量專題地圖的選擇專題變量對話框。同單變量專題地圖一樣,Table下拉列表用于選擇基礎表,即用做底圖的表;但可在Field選項指定多個字段作為專題變量。要選擇作為專題變量的字段,在FieldfromTable下拉列表中單擊選擇需加入的字段名,使其增亮顯示,然后單擊Add按鈕即可使該字段進入專題變量列表。同理,要減少專題變量數可以使用Remove按鈕。與單變量地圖類似,多變量地圖也可以使用表達式或者其他表中的數據,此時在FieldfromTable下拉列表中分別選擇expression和join選項。擇好專題變量后,單擊選擇專題變量對話框中的Next按鈕,進入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的最后一個步驟——自定義專題地圖。自定義專題地圖這是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的最后一個步驟,它允許用戶自定義專題地圖或生成基于缺省設置的專題地圖,可在顯示地圖前預覽地圖圖例和改變圖例州順序。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步驟:對話框中的”Preview”欄顯示了所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的樣本圖例;LegendLabelorder用于確定范圍標注和數值標注(對范圍地圖和獨立值地圖而言)以及字段標注(對其他專題地圖而言)在圖例中的顯示順序,要從最低值到最高值顯示范圍,選擇Ascending,反之選擇Descending。在創(chuàng)建范圍地圖時,所指定的順序也顯示在自定義范圍樣式對話框中。對話框中的自定義模塊為用戶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提供了極大的自由度,使用它可以改變專題地圖某部分的缺省設置。具體而言,Settings按鈕可以自定義點密度圖中點的大小、數值設置和顏色,以及自定義等級地圖中的符號和其他設置:Legend按鈕用于自定義圖例,該選項對所有類型的專題圖都有效,即可在任何專題圖中使用自定義的圖例;Styles按鈕用于自定義顏色、大小等樣式屬性,該選項只對范圍圖、餅圖、直方圖和獨立值圖有效。單擊以上3個按鈕中的任何一個都將進入一個新的對話框,以便用戶改變專題地圖某部分的缺省設置,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對話框還提供了對模板操作的功能,若用戶要保存自定義的專題地圖模板對話框,單擊SaveAs按鈕顯示保存專題地圖模板對話框,鍵入模板名稱即可保存該自定義模板。模板功能塊中的Merge按鈕用于合并現有模板,但它只有在修改專題地圖時才有效,而不是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時有效。當用戶完成對專題地圖所有選項的設置時,單擊OK按鈕完成對專題地圖的創(chuàng)建,若想修改專題地圖的設置,單擊Back按鈕回到以前窗口進行重新設置。圖8—7是一個關于美國人口的典型的等級專題地圖。3.3修改專題地圖用戶創(chuàng)建好專題地圖后,可以對專題地圖進行修改,以獲得最滿意的效果。要修改專題地圖,必須有—個地圖窗口是激活的,而且該地圖窗口至少有一個專題圖層。可以采取以下3種方式修改專題地圖:●使用地圖菜單:選擇”Map”>”ModifyThematicMap”。●使用圖例窗口來修改專題地圖:雙擊希望修改的專題圖層的圖例?!袷褂脠D層控制對話框:選擇”Map”>”LayerControl”或單擊主工具條上的圖層控制按鈕,使圖層控制對話框出現。在圖層控制對話框選擇需要修改的專題圖層,然后單擊Thematic按鈕。以上任意操作都將使修改專題地圖對話框出現。修改專題地圖即是重新自定義專題地圖,所以修改對話框與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第三步的自定義對話框是一樣的,其具體功能見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一節(jié)。3.4地圖圖例在本節(jié)將介紹的是制圖圖例的創(chuàng)建與修改,它可以顯示任何地圖圖層的圖例,而不僅僅是專題地圖圖例。專題圖圖例可以說是制圖圖例的一個特例,它是制作專題圖時自動創(chuàng)建的,用于描述專題地圖上的顏色、符號和樣式的含義。MapInfo的所有圖例框架可以顯示在同一個窗口,而同一個地圖的圖例框架也可以被分割成幾個圖例窗口,因此,每個地圖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由所選框架組成的圖例窗口。同樣,可以自定義圖例的文本和樣式。3.4.1.創(chuàng)建圖例要創(chuàng)建圖例,必須先使需要制作圖例的地圖位于活動窗口中,然后選擇”Map”>”CreateLegend”,顯示創(chuàng)建圖例步驟1對話框。FromMap顯示了將為其創(chuàng)建圖例的地圖窗口的標題。LegendFrames列表框中列出了每個圖層在圖例窗口中都將有一個圖例框架,這些圖目必須包含樣式屬性或專題信息,因此柵格圖層不會包含在該列表框中。在創(chuàng)建圖例時,每個圖層對應的信息顯示在一個框架內,可以選擇在每個圖例框架周圍放置邊框以使它更清晰。缺省時,所有合格圖層(含樣式屬性或專題信息)都被選中并出現在列表框中。如果只想為幾個特定圖層創(chuàng)建制圖圖例,選擇不想包含在圖例中的圖層,然后單擊Remove按鈕使該圖層移入”Layers”列表框。Layers列表框顯示了所有不包含在圖例窗口中的圖層,若要往制圖圖例增加圖層,選擇欲增加的圖層,單擊Add按鈕使該圖層加入LegendFrames列表框。選擇完欲創(chuàng)建圖例的圖層后,此時若單擊Finish按鈕,MapInfo將創(chuàng)建框架,在LegendFrames列表框中列出的每個圖層對應一個框架;若單擊Next將顯示創(chuàng)建圖例的步驟2對話框。WindowTitle文本框用于輸入圖例標題,如果接受(Default>,MapInfo將根據FromMap顯示的地圖窗口的標題生成一個標題。若選擇ScrollBars復選框,圖例窗口中將包含滾動條。Portrait和Landscape選擇項決定圖例窗口內框架的分方向,選擇Portrait框架成縱向排列,而選擇Landscape框架成橫向排列。LegendFrameDefaults模塊決定圖例框架的缺省模式,具體說來:TitlePattern:指定在每個框架頂端顯示的文本。出現的每個#都將被框架所基于產生的地圖圖層名稱所代替。例如圖層States中的6ELegend將產生標題StatesLegend。若要創(chuàng)建一個包含#字符的標題,在#之前應使用\字符。例如在圖層States中要產生#ofStates的標題,必須在TitlePattern文本框中鍵入\#of#。SubtitlePattern:用于指定子標題的模式,#字符的使用同TitlePattern。StyleNamePattern:指定顯示在框架中的每個符號旁邊的文本,在樣式名稱文本中使用%來包含符號類型(點、線或區(qū)域)。例如,States圖層的%of#將擴展為RegionofStates:同樣,要創(chuàng)建包含%字符的樣式名稱,在%之前需使用\字符。注意:符號%只能使用在StyleNamePattern中,而符號#可以使用在TitlePattern、SubtitlePattern和StyleNamePattern中。BorderStyle被選中時將在圖例周圍放置邊框,單擊旁邊的樣式按鈕可以選擇一個樣式對話框。完成以上選項后,如果單擊Finish按鈕將顯示圖例窗口。如果圖例窗口是活動窗口,圖例將顯示為一個菜單選項;如果單擊Next按鈕將顯示步驟3對話框。步驟3對話框進一步為每一個圖例框架選擇和設置屬性:Title和Subtitle文本框設置并顯示圖例的標題和子標題,此時文本框中顯示的是完全的標題而不再使用#符號??梢栽谖谋究蛑袨槊恳粋€圖層設置一個風格不同的標題和子標題而不影響其他圖層的標題屬性。Stylefrom模塊用于定義不同圖層的樣式,若選擇uniquemapstyles,不同圖層將使用步驟所定義的相同的樣式;若選擇uniquevaluesinc01umn,選項下面的下拉列表框將被激活,可以從中選擇表中的不同字段作為圖例框架中每個符號的文本。Labelstyleswith下拉列表用于選擇標簽的樣式,它可以使用與圖例符號文本相同的樣式,也可以另選別的字段,甚至可以使用表達式或其他表的數據。單擊Finish按鈕創(chuàng)建地圖圖例的所有定義或設置,MapInfo將按用戶要求在圖例窗口中顯示各個圖層的圖例。3.4.2.修改圖例窗口圖例窗口創(chuàng)建好后,MapInfo將出現Legend菜單條,用戶可使用圖例菜單增加圖層、更新數據或修改圖例窗口的屬性。若要增加創(chuàng)建地圖圖例的圖層,選擇”Legend”>”AddFrame”創(chuàng)建圖例的步驟1窗口將重新出現,可以使用Add按鈕從Layer列表框中往LegendFrames列表框中增加圖層。重畫圖例窗口,此時選擇”Legend”>”Refresh”顯示更新圖例對話框,可以選擇更新圖例的樣式、排列方式等。修改圖例最常用的是修改圖例窗口的屬性,此時,選擇”Legend”>”WindowProperties”,顯示修改圖例窗口屬性對話框。WindowTitle文本框用于輸入新的窗口標題。選擇ScrollBars可在窗口中顯示滾動條。選擇Autoscroll可以激活自動滾動功能。選擇SmartPan,當移動圖例時,漫游器工具自動重畫暴露的區(qū)域,否則只有在漫游結束時才重畫。除了以上操作外,用戶還可以直接在圖例窗口中移動圖例框架或者刪除圖例框架,要移動圖例框架:(1)單擊選擇要移動的圖例框架。(2)按住鼠標左鍵拖動圖例框架到窗口中的某個新的位置。(3)釋放鼠標,圖例框架被定位到新的位置。若要刪除某個圖例框架,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用鼠標單擊選擇要刪除的框架,然后按Delete鍵刪除該框架。●用鼠標右鍵單擊要刪除的框架,此時該框架被選擇,同時快捷菜單出現,從菜單中選擇Delete刪除該框架。3.4.3.專題圖圖例的有關操作專題圖圖例是制圖圖例的一個特例,因此修改制圖圖例的各種操作同樣適用于專題圖,所不同的是專題圖圖例是創(chuàng)建專題圖時自動生成的,用戶不必自己創(chuàng)建,但用戶同樣可以自定義專題圖圖例。要自定義專題圖圖例,在創(chuàng)建專題圖的步驟3對話框中單擊Legend按鈕,顯示自定義圖例對話框。Title文本框顯示圖例窗口的標題,可以自己重新鍵入新的標題名。若要改變標題的字體,單擊文本框下面的字體按鈕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字體。Subtitle文本框顯示子標題名稱,用戶同樣可以自定義子標題名稱及其字體。ShowLegendforthisLayer選項決定是否顯示所選擇圖層的圖例,清除該選項時,專題圖層的圖例不顯示在圖例窗口上。RangeLabels模塊決定各個餅扇標注的名稱、字體及顯示與否:要編輯某一餅扇,光在列表框中選探代表該餅扇的字段,在Editselectedrangehere下的文本框可以改變餅扇的顯示名稱,缺省時為該餅扇的來源字段的名稱;單擊字體按鈕可以改變餅扇標簽的字體;ShowthisRange選項決定是否顯示該字段所代表餅扇的標注,清除時不顯示該餅扇的標注。例如在美國人口的餅圖專題地圖中選擇Pop_1990并清除ShowThisRange選項,清除前后的圖例。3.5保存專題設置專題圖創(chuàng)建后,專題圖層數據是進行專題分析的依據,因此用戶需要保存專題圖的各種專題設置。除了格網專題圖是獨立于基礎表建立一個新的格網文件以外,其他各種類型的專題圖都是依附于基礎表的。在關閉基礎表時,系統(tǒng)將顯示一個保存對象對話框,用戶必須選擇保存、放棄或取消才能離開對話框。專題設置的保存應使用保存工作空間命令。單擊Save按鈕將進入保存工作空間對話框。工作空間是地圖所有全部表和設置的列表。當打開工作空間時,MapInfo打開這些表并重新創(chuàng)建專題地圖。4實驗任務1.將EXCEL統(tǒng)計年鑒數據追加到MapInfo表文件中,在此基礎上完成2-4任務。2.根據各自繪制的地圖,完成各個轄區(qū)第一、第二、第三產業(yè)產值生成帶餅形專題圖、其圖例和必要說明。3.根據人口數,生成各縣等級專題圖、其圖例和必要說明。4.根據各縣人均生產總值生成獨立值專題圖;然后將以上三個專題圖進行輸出(要求成果打印成圖,可用彩色輸出)實驗五選擇與查詢、重新分區(qū)、布局窗口與地圖的輸出1實驗目的理解選擇的定義,Selection的特點,理解選擇查詢的概述及選擇的操作步驟,掌握SQL選擇的操作;學會創(chuàng)建和使用重新分區(qū);掌握創(chuàng)建和使用創(chuàng)建布局窗口的方法。2實驗內容2.1選擇與查詢“查詢表”根據一個或多個變量而分組形成的數據子集;創(chuàng)建查詢表的過程稱為“選擇(Selection)”屏幕選擇查詢,屏幕選擇工具。選中的對象突出顯示,如果希望從非最頂層的表中選擇對象,可以在選擇對象時按住Ctrl鍵”選擇查詢:“查詢”菜單“選擇”命令SQL查詢:“查詢”菜單“SQL選擇”命令.由選擇命令生成的查詢表中的記錄不會擁有基礎表中的記錄并不包含的信息,而使用SQL命令則可以創(chuàng)建含有隱含在基礎表中的信息的查詢表?!咀⒁狻俊安樵儽怼?選擇的結果,實際上是一個臨時表,當進行選擇時,MapInfo創(chuàng)建一個臨時表來存儲被選中的記錄,它完全依賴于創(chuàng)建它的基礎表。一旦關閉基礎表,則所有與基礎表相關的“查詢表”均被刪除。因此,若想保存“查詢表”中的信息,必須使用[文件]〉[另存為]命令,將臨時的“查詢表”保存為永久表。(1)屏幕選擇(圖層可選擇)1)選擇、半徑選擇、邊界選擇、矩形選擇、全部選中2)有多個可選對象時從最頂層的圖層中選擇;按“Ctrl”選擇非最頂層。3)撤銷:按“shift”,再單擊對象,或者單擊無對象處4)查看記錄:“窗口”—“新建瀏覽窗口—”“Selection”(2)選擇查詢屏幕選擇無法實現根據記錄和對象的屬性對表進行選擇。選擇查詢:通過構造圍繞數據的問題或查詢來創(chuàng)建Selection查詢表選擇操作步驟:“查詢”菜單“選擇”命令,選擇列,創(chuàng)建表達式,“檢驗”.創(chuàng)建表達式表達式是一個用于提出問題的邏輯語句。執(zhí)行查詢時,必須創(chuàng)建一個表達式。第一種是直接鍵入表達式。當創(chuàng)建非常簡單的表達式時,這種方法比較直接和快捷。第二中方法是按下選擇對話框中的輔助按鈕(“Assist…”),然后使用表達式(“Expression”)對話框中的彈出信息來建立表達式。當需要建立復雜的表達式時,這種方法特別有用。表達式對話框提供3種用于建立表達式的彈出信息:列(Columns)、運算符(Operators)和函數(Functions)。●列(Columns)這個彈出信息列出了正在進行選擇的表的每個列。如果該表含有以前查詢的派生列,那些列也會列出?!襁\算符(Operators)這個彈出信息包含數學和邏輯運算符號。該彈出信息中的運算符包含加、減、乘、除、大于、小于和等于號??梢杂眠@些符號來創(chuàng)建數學公式。此外,運算符彈出信息還包括邏輯運算符連接詞AND、Not、or和LIKE?!窈瘮?Functions)該彈出信息包含帶一個或多個參數并返回一個值的數學函數??梢允褂煤瘮祵α兄械臄祿?zhí)行基本的數學函數運算。函數彈出信息中包括面積、周長、求絕對值、正弦、余弦以及與日期有關的函數。有關函數和表達式的詳細情況,可以參見第10章。(3)SQL選擇可以創(chuàng)建含有只是隱含在基礎表中的信息的查詢表,為創(chuàng)建該表,來自一張或者多張表的數據被合并、聚合,并對記錄進行排序。派生信息--是—種可以從表中信息計算得到的信息,但并不在表中直接表現出來。2.2重新分區(qū)重新分區(qū)是指將地圖對象按照一個共同字段組織成分區(qū)或區(qū)域,以便對數據進行聚合計算,并給出各個分區(qū)統(tǒng)計值的過程。利用MapInfo的重新分區(qū)功能,可以創(chuàng)建新的分區(qū),也可以重新組織已經存在的分區(qū)。同時,MapInfo對屬性數據不斷進行快速地計算,以便用戶及時做出分析和決策。(1)創(chuàng)建重新分區(qū)MapInfo可以對任何包含區(qū)域、線、點等對象的可地圖化的表進行重新分區(qū)。每個分區(qū)有它自己的填充樣式、線樣式或符號樣式設置。當把地圖對象分配給分區(qū)時,該對象隨后就以該分區(qū)的樣式出現。更新分區(qū)限制一張表內的分區(qū)數不超過300個。①分區(qū)瀏覽窗口分區(qū)瀏覽窗口是創(chuàng)建和改變分區(qū)過程中的關鍵部分,從表面看,分區(qū)瀏覽窗口與其他MapInfo瀏覽窗口很相似,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動態(tài)窗口。在改變分組時,分區(qū)瀏覽窗口立刻重新計算統(tǒng)計值,用戶馬上可以看到改動過的結果,而且還可以選擇是將所做的改變永久化還是繼續(xù)嘗試新的分區(qū)分配方案。具體來說,分區(qū)瀏覽窗口與其他瀏覽窗口有幾方面的不同:●用戶從分區(qū)瀏覽窗口一次只能選擇一行,而不能用按住Ctrl或Shift鍵并單擊選擇多行?!穹謪^(qū)瀏覽窗口總有—行被選中,并且不能通過選擇”Query”>”UnselectAll”來撤銷對改行的選擇。●當從分區(qū)瀏覽窗口選擇了一行時,該行就成為目標分區(qū)。目標分區(qū)就是后續(xù)的重新分區(qū)操作所影響的分區(qū),其具體概念將在下一小節(jié)介紹。從上面的分區(qū)瀏覽窗口我們可以看出,分區(qū)瀏覽窗口列出了表中指定的所有分區(qū)、各分區(qū)的記錄數以及含有數據統(tǒng)計值的聚合表達式列,這些聚合表達式列是在重新分區(qū)會話時在重新分區(qū)對話框中指定的。②目標分區(qū)目標分區(qū)是指在分區(qū)瀏覽窗口中被選中的分區(qū),并受后續(xù)重新分區(qū)操作的影響。分區(qū)瀏覽窗口中總有—條分區(qū)會被選為目標的。在重新分區(qū)過程中,目標分區(qū)接受其他分區(qū)中指定的對象。MapInfo自動將設置為分區(qū)瀏覽窗口中的第一個分區(qū),但可以根據需要改變目標分區(qū)。具體說來,設置目標分區(qū)可以有3種方法:●單擊位于分區(qū)瀏覽窗口第一列的分區(qū)記錄選擇框選擇一條記錄為目標分區(qū)。●從地圖窗口中選擇一個地圖對象,然后激活瀏覽窗口,選擇”Redistrict”>“SetTargetDistrictfromMap”,此時擁有被選中地圖對象的分區(qū)成為目標分區(qū)。●從地圖窗口中選擇一個地圖對象,激活分區(qū)瀏覽窗口,然后單擊主工具條的設置目標分區(qū)按鈕。目標分區(qū)在分區(qū)瀏覽窗口中被標記為選中對象,它同時也被顯示在屏幕左下角的狀態(tài)條上。要改變目標分區(qū),只需在分區(qū)瀏覽窗口中選中另一個分區(qū),或者選中位于另一個分區(qū)中的地圖對象,并選擇設置目標分區(qū)菜單或工具按鈕。當選中地圖對象時,MapInfo將它們臨時分配給目標分區(qū)并重新計算每個分區(qū)的統(tǒng)計值,所做變化立即被顯示在分區(qū)瀏覽窗口中。由于加入了被選中對象,目標分區(qū)的對象數目和數據列統(tǒng)計值相應增加;同時,由于移出了被選中對象,原先包含這些對象的分區(qū)的對象數目和數據統(tǒng)計值也響應減少了。③創(chuàng)建重新分區(qū)要對地圖進行重新分區(qū),首先保證需要重新分區(qū)的表已經打開,然后選擇”Window”>”NewRedistrictWindow”,顯示新建重新分區(qū)對話框,在能夠開始重新分區(qū)會話之前必須完成該對話框。(2)使用重新分區(qū)創(chuàng)建完重新分區(qū)后,可以對重新分區(qū)進行各種操作,如增加分區(qū)、刪除分區(qū)、重命名分區(qū)和重新分配已存在的分區(qū)等。下面分別闡述重新分區(qū)的各種操作。①重新分配已存在分區(qū)重新分區(qū)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當選擇一個地圖對象并將其分配給另一個分區(qū)時,可以立即在分區(qū)瀏覽窗口內看到各分區(qū)的記錄數和數據統(tǒng)計值的更新,這樣可以直觀地進行”如果…那么”式的分析以實現分區(qū)的重新平衡,這一過程成為負載平衡。要進行負載平衡:(1)在分區(qū)瀏覽窗口中將希望加入對象的分區(qū)設置為目標分區(qū)。(2)在地圖窗口中用鼠標單擊希望加入目標分區(qū)的地圖對象,則該地圖對象成為該目標分區(qū)的一員,此時可以在分區(qū)瀏覽窗口中查看數據的變化。(3)如果需要從多個分區(qū)中選擇對象并將它們分配給目標分區(qū),只需在選中第一個對象后,按住Shift鍵并單擊每個需加入的地圖對象。(4)重復以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分析倉庫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計劃
- 秋季文史課程教學計劃
- 提升教學質量計劃
- 安全生產與健康管理方案計劃
- 樹立良好的生活部形象方針計劃
- 2025年陶瓷生產加工機械項目合作計劃書
- 美術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計劃
- 從數據中尋找倉儲優(yōu)化機會的總結計劃
- 財務合規(guī)性的強化措施計劃
- 可行性研究與市場定位計劃
- 綠色工廠評價指標及評分標準
- 高一必修二英語測試題
- 甲型流感患者的護理查房
- 禮儀概述和原則
- 裝飾施工圖設計深度
- 10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1000題(可直接打印)
- 技術人員能力評價表
- 體育賽事招商方案
- 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課時旋轉與平移市公共課一等獎市賽課金獎課件
- 我是家務小能手(課堂PPT)
- 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引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