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綱要要點_第1頁
科學史綱要要點_第2頁
科學史綱要要點_第3頁
科學史綱要要點_第4頁
科學史綱要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史綱要緒論第一節(jié)學習科學史的意義拓展我們的眼界開闊我們的心胸更好地理解現代人類生活第二節(jié)科學史的方法沒有科學哲學的科學史是盲目的,而沒有科學史的科學哲學是空洞的?!ㄍ兴沟谌?jié)1.理解科學發(fā)展的脈絡人類求知的兩種取向和科學的兩大傳統(tǒng):求知的兩種取向:滿足生存需要:功利性的取向,應對實際問題。2.理解生存經驗:非功利性的取向,為求知而求知,理解自身的存在。科學的兩大傳統(tǒng)1.科學的精神傳統(tǒng)或曰理性傳統(tǒng)2.科學的技術傳統(tǒng)或曰工匠傳統(tǒng)第一篇古代科學技術1.神話原始宗教和科學的關系定義:科學是反映客觀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科學知識萌發(fā)于人類早期的社會實踐,古代文明已包含許多近代科學得以發(fā)展的因素。宗教就其本質而言就是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神靈主宰世界。關系:科學與宗教在本質上是對立的??茖W不承認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反對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證明任何自然現象及其發(fā)展過程。宗教的本質決定它否認客觀存在的必然性和規(guī)律。對超自然力量的肯定和否定,決定了宗教與科學在本質上的對立是不可調合的。在認識方法上,宗教與科學也是根本不同的。自然科學從物質的各種實在形式和運動形式出發(fā),去認識事物的各種聯(lián)系并盡可能地用經驗去證明。宗教認識其信仰對象的基本方法是信仰主義,依靠超經驗、超理性的啟示或神秘主義的直覺。在社會作用方面,宗教與科學也是大相徑庭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造成巨大的社會生產力,從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把科學看作是最高意義的革命力量。雖然宗教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也通過宗教運動對社會發(fā)展起過特殊的推動作用,但一般說來,宗教在歷史發(fā)展中是一種保守的因素。2.從神話到科學由于人類社會實踐和認識的歷史局限性,古代的科學知識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一直附屬于在思維方式上尚未擺脫想象性和猜測性的自然哲學體系,甚至寄生于宗教神話中。哥白尼:1543年,出版《天體運行論》,創(chuàng)立了近代天文學,是自然科學向宗教神學的一次挑戰(zhàn),自然科學從此由宗教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3.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科學思想奧尼亞時期的自然哲學——自然科學與哲學融合米利都學派P.021①泰勒斯(約前624-前546)科學之父:哲學:水是萬物的本原天文學:預測日全食,后被證實數學:發(fā)展初等幾何②阿那克西曼德(約前610~前546)哲學:萬物的本原是“無限者”③阿那克西美尼(約前585~前526)哲學:世界的本原是“氣”④赫拉克利特(約前540~前480)哲學:世界的本原是一團永恒的活火,“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畢達哥拉斯學派P.022畢達哥拉斯(約前580~500)哲學:數學的本原就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的本原是一,數學是萬物存在的性質和狀態(tài)的描述。數學:證明勾股弦定理;提出區(qū)分奇數、偶數和質數的方法;發(fā)現無理數天文學:用數學觀點思考宇宙的結構形狀:宇宙是球形;地球中心論;地球是球形;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德謨克里特學派(原子論學派)P.022:德謨克里特(約前500~前440):原子論P.022~023⑵雅典時期的自然哲學——自然哲學向經驗自然科學轉變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P.023~025天文學:地球是球形,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由水、氣、火、土四種元素組成。其它天體由“以太”構成生物學:“動物學之父”,獲得性遺傳思想運動學:物體上升、下降運動的原因在于自然運動和非自然運動;研究了自然落體運動的原因哲學、形式邏輯:演繹推理的“三段論”(3)亞歷山大時期的自然科學——古希臘自然科學的繁榮(意義)P.025①歐幾里德(約前330~前275)的幾何學P.025~026:《幾何原本》13卷:數學知識系統(tǒng)化的標志,演繹推理的典范。權威性的初等幾何理論:1.壯觀的體系結構2.嚴謹的邏輯結構:“公理--定理”演繹結構3.堅實的實踐基礎②阿波羅尼(約前262~前190)的《圓錐曲線論》P.026③阿基米德(前287~前212)的力學P.026~027:科學研究方法:科學史上最早把觀察、實驗同數學方法融為一體的科學家,體現了“真正的時代精神”靜力學:浮力原理——《論浮體》杠桿原理:系統(tǒng)的分析與整理,概括出一般原理,提出了兩個公理數學:球的體積及表面積都是其外切圓柱體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一④喜帕卡斯(約前190~前120)的天文學P.028:發(fā)展地心說,提出“偏心圓”概念⑤托勒密(約90~168)的天文學P.028~029:古希臘地心說集大成者,并將其發(fā)展成一個完整的宇宙理論。天文學:《天文集》13卷:古代天文學的百科全書系統(tǒng)的地心說用模型的方法成功解釋了其宇宙理論科學研究方法:第一個將模型方法應用于天文學:從觀察資料出發(fā),進行數學概括,提出抽象某型,構成明確的幾何圖形,對模型進行演繹,得出定量結果,與新的觀測相對照。⑥蓋倫(129~199)醫(yī)學【鏈接:雅典時期希波克拉底醫(yī)學P.031】P.031~032:集古代醫(yī)學知識之大成,把醫(yī)學知識系統(tǒng)化,建立了古代醫(yī)學體系“三靈氣”說(4)羅馬時期的自然科學——停滯不前P.0324.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技術:手工業(yè)造船業(yè)建筑業(yè)P.033~0345.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P.035~0536.近代前期科學技術產生的歷史背景(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2)航海探險(3)文藝復興第二篇近代科學技術A.近代前期自然科學的產生和第一次技術革命(1)哥白尼(1473~1543)太陽中心說向宗教神學的挑戰(zhàn)P.062~063《天體運行論》P.062:標志著系統(tǒng)的太陽中心說的形成意義:1.大體描繪了太陽系的真實結構,正確地說明了一些天象2.徹底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說,從而使天文學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3.是自然科學向宗教神學的一次挑戰(zhàn),自然科學從此由宗教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2)布魯諾(1548~1600)對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的捍衛(wèi)和發(fā)展P.063《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宣傳并發(fā)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提出了多太陽系和宇宙無限性思想哲學:最好的哲學是“最符合于自然的真理”(3)伽利略(1564~1642)對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的捍衛(wèi)和發(fā)展P.064自制望遠鏡觀測天象;證實了哥白尼所說的進行有盈虧;直接或間接證實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的正確性,打擊了宗教的舊宇宙觀《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簡稱《對話》):分析了托勒密體系的不合理性,論證了哥白尼體系的合理性《關于兩種新科學的對話》:對力學的基本原則作總結Ⅱ.血液循環(huán)的發(fā)現及其對宗教的沖擊(1)維薩留斯(1514~1564)對解剖學的新貢獻P.067糾正了蓋倫醫(yī)學中的二百多處錯誤;按系統(tǒng)敘述了人體結構;用事實批駁宗教人體“復活骨”以及男人的肋骨比女人少一根的說法《人體的構造》:奠定了醫(yī)學的基礎(2)塞爾維特(1511~1553)發(fā)現血液小循環(huán)P.067《基督教的復興》:描述血液小循環(huán)(心—肺血液循環(huán))批判概論“三靈氣”說(3)哈維(1578~1657)確立血液循環(huán)理論P.066~067實驗證明血液確實是做循環(huán)運動《動物的心血運動及解剖學研究》發(fā)現了血液大循環(huán),開創(chuàng)了活體解剖實驗法,奠定了生理學發(fā)展的基礎,使生理學成為一門科學;被譽為“近代生理學之父”III.經典力學體系的形成(1)伽利略(近代科學之父)對經典力學的貢獻P.067~0691.發(fā)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邏輯證明與實驗證明相結合,推翻亞里士多德重物比輕物先落地的觀點)2.發(fā)現了慣性運動(建立理想化模型,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運動必須有力連續(xù)作用的觀點)沒有系統(tǒng)總結成普遍規(guī)律3.發(fā)現了拋物體運動軌跡理論4.《關于力學和未知涌動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與數學證明》(簡稱《關于兩種新科學的對話》)標志著經典力學的誕生5.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2)開普勒(1574~1630)(“太空律師”)對天體之間作用力的研究及其影響P.069~070《宇宙的奧秘》《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概論》《新天文學》行星運行第一、第二定律《宇宙的和諧》行星運行第三定律(周期定律)通過理論思維,將觀察資料與數學結合建立起數學模型,研究行星運動(3)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P.070~0721.惠更斯(1629~1695)天文學:土星光環(huán),土衛(wèi)六;光的波動說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力學:發(fā)現向心力;得出向心加速度2.胡克(1635~1703)物理學:胡克定律生物學:自制顯微鏡發(fā)現細胞天文學:《從觀察角度證明地球周年運動的嘗試》:天體引力的三個假設P.0713.牛頓(1642~1727)P.072(4)牛頓對經典力學的綜合P.073~074《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把地面力學與天體力學相統(tǒng)一,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完成了近代自然科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把自然界的一切力學現象都囊括在經典力學體系中。絕對時空觀念總結和創(chuàng)立了運動三定律和矢量合成原理形成了行為額上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VI.數學的發(fā)展(1)解析幾何學的創(chuàng)立P.074~075笛卡爾(1596~1650)和費爾馬(1601~1665)(2)微積分的創(chuàng)立P.075~078牛頓和萊布尼茲(1646~1716)V.第一次技術革命(1)第一次技術革命的起點——紡織機的改革1.由飛梭的發(fā)明到紡織機改革P.078~079:飛梭珍妮紡紗機(哈格里夫斯機)阿克萊特機騾機2.紡紗機的改革促進織布機向機械化過渡(2)第一次技術革命的標志——蒸汽機的發(fā)明與使用P.080~0811.發(fā)明蒸汽機的前奏——巴本、塞維利、紐可門的奠基工作P.0802.瓦特的雙向通用蒸汽機P.081B.近代后期的科學成就和第二次技術革命I.天文學(1)天文觀測新發(fā)現P.082~083(2)赫歇兒的恒星天文學P.083(3)天文物理的興起P.083~084(4)天體起源和演化假說P.084~086II.地質學(1)水成論和火成論之爭P.086~087(2)災變論與漸變論之爭P.087~089III.物理學(1)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P.089~093(2)熱力學第二定律和分子物理學P.093~095(3)電磁理論P.095~099VI.化學(1)氧化燃燒理論取代燃素說P.099~100(2)原子——分子論的建立P.100~103(3)有機化學的興起P.103~107(4)化學元素周期率的發(fā)現P.107~110VII.生物學(1)細胞學說的建立P.110~112(2)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P.112~116(3)孟德爾和魏斯曼的遺傳理論P.116~118VIII.第二次技術革命P.118~122第三篇現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與新興學科的建立相對論的創(chuàng)立(1)“以太漂移”實驗和相對論的先驅P.141~143(2)狹義相對論(新時空觀)的創(chuàng)立愛因斯坦:《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提出狹義相對論思想兩個基本假設:1.相對性原理: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與選擇任何一個參照系無關2.光速不變原理:對任何一個參照系而言,光速都是相同的“同時性”問題1.物體相對靜止時,長度測量值最大,相對運動時,測量值會減小2.時鐘相對靜止時,走得快,相對運動時,走得慢以上兩點,揭示了相對論時空的基本屬性3.在慣性系中,物體的運動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4.如果物體的運動速度比光速小很多相對論就變成了牛頓力學5.質能關系式E=mc2原子能的理論基礎意義:1.從根本上拋棄了經典力學中的絕對時空觀牛頓絕對時空觀:時空與物質運動是割裂的,是絕對時空(時空是與任何其他外界事物無關的,時間是勻速流逝著的。空間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點同性的的三維空間,時間是獨立于空間的單獨一維(因而也是絕對的)愛因斯坦相對論時空觀:1.時空與物質運動密不可分且隨物質運動狀態(tài)而改變??臻g和時間并不相互獨立,而是一個統(tǒng)一的四維時空整體,并不存在絕對的空間和時間。整個時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點同性的,這是一種對應于“全局慣性系”的理想狀況。結合狹義相對性原理和上述時空的性質可以推出洛侖茲變換。2.否定了“以太”的存在,沒有把“以太”當作參考系3.揭示了時間、空間的不可分割性,證明了時空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本質的聯(lián)系,創(chuàng)立了四維空間連續(xù)區(qū)(3)廣義相對論的創(chuàng)立——《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廣義相對論的實質:在非慣性系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一種引力理論兩個基本理論:1.等效性原理:物體的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相等2.廣義協(xié)變性原理:狹義相對論的相對性原理在引力場中也適用結論:1.現實的物質空間不是平直的歐幾里得空間,而是彎曲的黎曼空間2.空間的彎曲度取決于物質在空間的分布狀況(物質的密度與引力場強度成正比,與空間曲率成正比即密度越大,引力場強度越大,空間曲率越大,時間相應變慢)意義:從新的高度否定了牛頓脫離物質的絕對時空觀,再次證明時空與物質的不可分割性簡答題一、古希臘羅馬天文學數學醫(yī)學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觀點天文學:亞里士多德托勒密數學:歐幾里德阿波羅尼醫(yī)學:希波克拉底蓋倫二、西方醫(yī)學巫醫(yī)分離,從思辨猜測醫(yī)學理論到分析和實證(題意是:從蓋倫是怎么發(fā)展到哈維(標志西方醫(yī)學開始,開始認識器官的工作)的呢?)雅典時期——希波克拉底,被譽為“醫(yī)學之父”1)將醫(yī)學從原始巫術中解放出來,以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生病、治病2)提出“體液理論”人身上有四種體液:血液、黃膽汁、黑膽汁和粘液亞歷山大時期——蓋侖,希臘醫(yī)學的集大成者1)蓋侖系統(tǒng)總結了希臘醫(yī)學自希波克拉底以來的成就,創(chuàng)立了古代醫(yī)學體系。2)他的理論是基于自己大量的解剖(動物)實踐和臨床實踐,對人體結構和器官的功能有比較正確的描述和說明。提出“三靈氣”說。3)蓋侖奠定了西方醫(yī)學的基礎。4)對神經生理學做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將神經分為運動神經,感覺神經和混合神經5)對藥物學有所研究6)提出血液運動理論16世紀——達?芬奇1)首先革新解剖學,繪制出大量精美準確的解剖圖2)發(fā)現主動脈根部瓣膜活動及其性質。維薩留斯著有《人體的構造》,系統(tǒng)闡述了他多年來的解剖實踐和研究。奠定了醫(yī)學的基礎2)糾正了蓋倫醫(yī)學中的兩百多處錯誤。3)維薩留斯發(fā)現蓋侖所謂的心室相通的觀點是錯誤的。塞爾維特1)在《基督教的復興》中提出了小循環(huán)的機理2)批判了蓋倫的“三靈氣”說威廉?哈維——“近代生理學之父”1)開創(chuàng)了活體解剖實驗法2)出版《動物的心血運動及解剖學研究》,闡明了血液循環(huán)理論。三、人對自然的態(tài)度轉換內容1)對自然的膜拜---遠古時代①原始人始終受到自然的限制、支配和威脅,所以面對著種種神奇力量的自然界,難免會產生某種畏懼和崇拜。②圖騰、巫術、神話。2)人類為中心---農業(yè)文明時期①荀子:“水土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而有義,故為天下貴?!雹谄樟_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是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睒酥局祟悘淖匀粔浩戎械慕夥?,自我意識的覺醒和人類理性的崛起。人類成為大自然“理所當然”的中心。3)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①日心說戰(zhàn)勝地心說:哥白尼《天體運行論》②人猿同祖說達爾文《物種起源》人類也是進化而來的,不是天生是地球上最優(yōu)良的物種。

③郝胥黎《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將人類中心的自我優(yōu)越感一掃而光。④潛意識理論:人類具有高貴的理性。但在意識上,人類并不完全脫離動物界,精神上仍然保留著原始的成分。⑤無意識理論:19世紀末,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些精神病人發(fā)病起因于某種無意識的精神壓抑,它發(fā)生于本能的無意識領域。4)大自然的報復“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薄鞲袼?遠古文明的衰落。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這些地方今天都成了荒蕪的不毛之地。2本世紀中葉的“八大公害事件”。人們終于看到了由工業(yè)工業(yè)發(fā)展所帶來的、對人類生命的直接危害與威脅。5)《寂靜的春天》1962卡遜(R.Carrson)1水土流失、土地沙化。50年代以來,全世界已有超過35%的耕地土壤受到侵蝕。2淡水資源匱乏。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1%。3森林減少,空氣污染嚴重。4能源危機。5動植物種類銳減。6)悲觀派與樂觀派的爭論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fā)表了關于人類困境的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提出決定和限制增長的五個基本因素:人口、糧食、工業(yè)、資源、污染。提倡“回到自然”、“返樸歸真”的“低熵社會”。1976年,美國郝德森研究所發(fā)表了《下一個二百年——關于美國和世界的情景描述》報告。認為應相信科學技術的力量。高科技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奈斯比特《大趨勢》托夫勒《第三次浪潮》7)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1執(zhí)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尋求國際協(xié)作?!吨袊?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huán)境與發(fā)展白皮書》2摒棄“科技萬能論”。認識到科學是把雙刃劍。3科學與倫理的研究四.近代科學家吉爾伯特、伽利略、牛頓的理論對近代物理學的影響。吉爾伯特開創(chuàng)了電學和磁學的近代研究,并引進了質量、力等新概念,牛頓物理學的一個基本要點是區(qū)分力質量和重量,有了這個區(qū)分,力學才突破了感性經驗的范圍進入了純理論的領域,質量的引入使吉爾伯特在物理學上留下科不朽的位置。伽利略最先倡導并實踐實驗加數學的方法,并使用理想化的實驗,只有這種理想化的實驗才可能與數學處理相配套。伽利略創(chuàng)立了對物理理象進行實驗研究并把實驗的方法與數學方法、邏輯論證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他的研究程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直觀分解、數學演繹、實驗證明。而其中,大一步即直觀分解相當重要,它意味著將一個無比豐富復雜的感性自然界通過直觀翻譯成簡單明了的數學世界,即將自然數學化,全部近代物理科學都是建立在自然的數學化基礎上的。正是這一點上伽利略當之無愧的成為近代物理學之父。牛頓的理論方法被稱之為“歸納----演繹”法,他遵循培根的經驗主義原則,進行了大量的成功的實驗;同時他又效仿笛卡爾,將數學引入了物理學中,但是他完全不同意笛卡爾的先天——演繹法,他十分重視歸納,他認為演繹的結果必須重新訴諸實驗確證,實驗觀察與數學演繹是十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牛頓建立了一個新的力學體系,并提出了一個新的時空觀。由此,近代物理學才得以確立。五、近代科學的開端的幾個代表人物是怎樣引導自然科學的成熟弗蘭西斯·培根弗蘭西斯·培根認為必須重視觀察經驗,自然的知識只有通過對事物有效的觀察才能發(fā)現,正確的認識方法既不能是單純的經驗主義,也不能是單純的理性主義,必須將它們結合取來才能更好的解釋自然界的所有現象。笛卡爾創(chuàng)造了數學演繹方法論,認為經驗可能會發(fā)生錯誤,但是演繹法是不會出錯的他的數學方法論將世界的科學家?guī)肓私涷灱訑祵W演繹的世界中。伽利略與牛頓伽利略創(chuàng)立了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科學研究方法,并提出了理想化模型。牛頓的理論方法被稱為“歸納——演繹法,創(chuàng)立了經典力學體系,提出了新的時空觀,完成了近代自然科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正是由以上幾位杰出的科學家建立起來的完整的實驗體系才使得眾多的科學家進行了有效的實驗,不必再走更多的彎路,使自然科學走向了成熟。辨析題六、總結古希臘先賢的思想對科學產生有何影響希臘人第一次形成了理性自然觀,把自然獨立于人,看作有規(guī)律的可以把握的對象,創(chuàng)造了一套數學語言力圖掌握規(guī)律,開科學精神之先河。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學的追求使數學規(guī)律發(fā)展,為自然科學的產生奠基原子論思想德謨克利特哲學思辨產物現代實驗證明了猜想把自然界的質的差別還原成量上的差別,就使統(tǒng)一的自然界可以用數的科學來描述,使數學在自然科學中更加重要對宇宙模型的不斷猜測,從畢學派的地球天球到亞里士多德的多天球體系,促使了觀測的發(fā)展。七、試論述邏輯分析和經驗實驗觀測缺一不可邏輯分析的意義在于細致的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并以此解決問題。首先以方法論的懷疑論為構筑知識大廈提供否定性準備,然后以理性直觀到的第一原理為發(fā)現起點,并運用從數學方法中提升的嚴格的演繹推理從第一原理中推演出可成功說明自然現象的定律或推論,最后運用歸納和實驗觀察提供事實驗證。這一模式開辟了科學發(fā)現邏輯之先河。實驗,區(qū)別于試驗,實驗是為了解決文化、政治、經濟及其社會、自然問題,而在其對應的科學研究中用來檢驗某種新的假說、假設、原理、理論或者驗證某種已經存在的假說、假設、原理、理論而進行的明確、具體、可操作、有數據、有算法、有責任的技術操作行為。通常實驗要預設“實驗目的”、“實驗環(huán)境”,進行“實驗操作”,最終以“實驗報告”的新聞形式發(fā)表“實驗結果”??梢姡瑳]有邏輯分析的細致的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主線,也就沒有最后運用歸納和實驗觀察提供事實驗證,也就有悖于邏輯分析。相反,單純有經驗實驗,而沒有實驗前的分析,那也是盲目的實驗,沒有任何結果。所以,邏輯分析和經驗實驗觀測缺一不可。八、近代科學的起源是什么?為什么?希臘是現代科學精神的起源希臘哲學在公元前6世紀就開始出現。早期的哲學家對他們所生活的世界的本質進行一種嚴肅的、批判性的探求——這種探求從那時起一直延續(xù)到現在。他們詢問關于它的成份、它的組成和它的運作的問題;他們質詢它是由一種還是多種事物組成的;他們探究它的形狀和位置并猜測它的起源;他們追求理解事物產生和轉化的變化過程;他們沉思地震、日食、月食等異常自然現象,并尋求不僅適用于一次具體的地震或食、而且適用于所有地震或食的普遍性解釋;他們開始仔細思考推論和證明的規(guī)則。哲學家眼中的世界是一個有序的、可預言的世界,事物按其本性在其中動作。用來指稱這個有序世界的希臘詞是kosmos(宇宙),從中引申出我們現在所用的“宇宙論”(cosmology)。由于他們關注于自然,這些引入新的思維方式的哲學家就被亞里士多德稱為自然哲學家。從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3世紀,這里出現了大批才智卓越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們是以后許多學科的鼻祖。我們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名單,如自然哲學家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芝諾、德謨克利特,人文哲學家蘇格拉底,體系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天文學家默冬、歐多克斯、托勒密,數學家歐幾里得、阿波羅尼奧斯、丟番圖,物理學家阿基米德,醫(yī)學家希波克拉底、蓋倫,地理學家希西塔斯、埃拉托色尼,生物學家特奧弗拉斯特等等。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偉人,在許多學科中寫下了開創(chuàng)性論文,如:教育學,心理學,醫(yī)學,生物學,生理學,最重要的是他把邏輯學發(fā)展成為一門科學,使之成為一切科學的工具,為近代科學創(chuàng)造了可借鑒的理論依據.九、為什么說古希臘是科學精神的起源希臘人第一次形成了理性自然觀,把自然獨立于人,看作有規(guī)律的可以把握的對象,創(chuàng)造了一套數學語言力圖掌握規(guī)律,極大地發(fā)展了邏輯演繹方法和邏輯思維,開科學精神之先河。古希臘是近代科學起源泰勒斯“萬物源于水”開創(chuàng)唯物主義傳統(tǒng),找到物質性的本原而非任何精神性的本原,從自然界本身說明自然界。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地球-天球概念原子論思想德謨克利特哲學思辨產物現代實驗證明了猜想柏拉圖數學演繹方法發(fā)展數學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從而為近代科學奠定了基礎亞里士多德總結前人成就創(chuàng)造性提出自己的理論在生物物理天文邏輯哲學有所貢獻寫下形而上學天象學古希臘科學的大發(fā)展三個杰出的人物代表了這一時期最高的科學成就,他們是歐幾里德、阿墓米德和托勒密,歐幾里德因為《幾何原本》,阿基米德因為杠桿原理和浮力原理,托勒密因為《至大論》而彪炳史冊,他們是古代世界在幾何學、力學和天文學上達到的三座高蜂。十、古代到近代科學方法論古代復活畢達哥拉斯主義,使科學數學化(從哥白尼到牛頓);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