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真理與價值[教學目標]
掌握真理和價值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理解價值的特性、人類活動的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了解真理標準。[重點、難點]
價值的特性;人類活動的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真理與價值的統(tǒng)一。第八章真理與價值[教學目標]掌握真理和價值的含義及其相互1目錄第一節(jié)真理第二節(jié)價值第三節(jié)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小結思考題目錄第一節(jié)真理2第一節(jié)真理一、真理及其屬性
1、真理。是標志主觀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錯誤的反映則稱為謬誤。
2、真理的客觀性。第一,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任何真理都包含著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第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是客觀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一節(jié)真理3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實踐的主體是客觀的實踐的對象是客觀的實踐的手段是客觀的智力體力自然界人類社會---生產工具、設備都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實踐的主體是客觀的實踐的對象是客觀的4由于真理具有客觀性,所以真理也被稱為客觀真理。因此,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是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tǒng)一。
堅持真理的客觀性,就是在真理觀上堅持了唯物主義,就必須在真理問題上批判主觀真理論。多元真理論、實用主義真理觀在真理問題上都是主觀真理論。由于真理具有客觀性,所以真理也被稱為客觀真理。因此,5“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莊子)“有用就是真理”。▲辨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客觀真理的否定?主觀真理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主觀真理觀6不正確。它只是說,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并不涉及真理標準問題。所謂客觀真理是指人的認識含有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內容,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人的認識具有主體差別性,承認人的認識具有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觀真理。不正確。它只是說,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并不涉及7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1)真理的絕對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主觀和客觀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都與謬誤有本質的區(qū)別。這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二是指人類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fā)展的物質世界,人類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客觀世界的按近。這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1)真理的絕對性有兩層含義:8(2)真理的相對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是近似的、有條件的。具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從認識的廣度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對客觀世界某部分的正確認識。第二,從認識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對特定事物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確的反映。
(2)真理的相對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9(3)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不是兩種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不同屬性和方面,雙方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滲透的,絕對中有相對,相對中有絕對。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之中,通過相對真理來實現(xiàn);無數的相對真理構成絕對真理,相對真理中包含著絕對真理的顆粒;人類的認識過程就是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3)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不是兩種104、真理的具體性和歷史性。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表明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和歷史的。
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對象、范圍和條件,超出了這些條件,“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來象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列寧)(P298)。
歷史的:真理是一個過程,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4、真理的具體性和歷史性。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11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觀上的辯證法。用真理觀上的辯證法看待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做到“堅持”和“發(fā)展”的統(tǒng)一。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觀上的辯證法。用真理觀上12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兩個凡是”與真理標準大討論。“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币曨l《真理標準大討論》
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兩個凡是”與真理標準大討論。13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觀和客觀的符合,因此,任何純主觀或純客觀的東西都不能成為真理的標準,只有能夠把主觀和客觀統(tǒng)一起來的活動,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14實踐的特點是直接現(xiàn)實性,是在一定思想指導下的物質活動,也是把主觀變?yōu)榭陀^的活動,是主、客觀之間的中介。因此,只有實踐是把主觀和客觀統(tǒng)一起來的活動,實踐就成為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實踐的特點是直接現(xiàn)實性,是在一定思想指導下的物15真理與價值課件16真理與價值課件17真理與價值課件18真理與價值課件19真理與價值課件20某專家:中秋國慶期間,如果免費車不發(fā)卡,可能會更堵。第一,如果對免費車不發(fā)卡直接抬杠放行,很可能造成后面的收費車直接沖卡,該人士表示,這樣將造成收費站秩序混亂。第二,由于直接放行,免費車有可能經過收費站不減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危險。某專家:中秋國慶期間,如果免費車不發(fā)卡,可能會更堵。第一21
2、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實踐標準的確定性是指實踐最終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指實踐檢驗認識需要一個過程,實踐對真理的檢驗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實踐,對認識的每一次檢驗都不具有最終完成的性質,即不能完全證實或駁倒現(xiàn)存的認識,而只能證實或駁倒部分認識。實踐標準既具有確定性,又具有不確定性,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2、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實踐標準的確定性22
列寧指出:“當然,在這里不要忘記:實踐標準實質上決不能完全地證實或駁倒人類的任何表象。這個標準也是這樣的‘不確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識變成‘絕對’,同時它又是這樣的確定,以便同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一切變種進行無情的斗爭?!保ā读袑庍x集》第2卷第42頁)列寧指出:“當然,在這里不要忘記:實踐標準實質上決不能完23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在一定時期內,不能證實或駁倒一切認識外星人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在一定時期內,不能證實或駁倒一切認識外星24
3、邏輯證明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作用邏輯證明主要是指以確定論題真實性為目的的演繹推理,即從理論上確認某判斷正確性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3、邏輯證明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作用25
第一,邏輯證明給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它使實踐經驗由特殊提高到普遍,從而把握實踐的總和,以便于實現(xiàn)實踐檢驗真理的作用。檢驗認識的特定實踐總是具體的、特殊的,而任何理論都是抽象的、普遍的。如果沒有邏輯思維的幫助,沒有從特殊到普遍和從普遍到特殊的推理過程,就不能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也就不能以具體實踐去充分證實或駁倒某個理論。第一,邏輯證明給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它使實踐經驗由特殊26
第二,有些理論要靠邏輯思維來證明??茖W理論要經受實踐的檢驗,但這種檢驗是從最終意義上講的,實踐檢驗往往還要通過一系列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并非所有的理論都可以直接從實踐中得到證明。
第二,有些理論要靠邏輯思維來證明。科學理論要經受實踐27
第三,邏輯思維給實踐以理論根據。人類實踐長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使人們不能單純滿足于實踐檢驗,滿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還必須加以邏輯證明,提出理論根據,從而給人的實踐以力量和信心。第三,邏輯思維給實踐以理論根據。人類實踐長期發(fā)展的歷28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必須重視邏輯證明的輔助和補充作用,但不能把邏輯證明當作檢驗真理的標準。邏輯證明的作用再重要,也不能代替實踐標準。因為邏輯證明所使用的前提、概念、原理和邏輯規(guī)則等是否完全符合客觀實際,既要不斷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又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邏輯證明只能說明認識有道理,符合邏輯,但不能說明其真實性。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必須重視邏輯證明的輔助和補充29實踐標準的補充:邏輯證明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鴨嘴獸是哺乳動物鴨嘴獸是胎生的哺乳卵生水果都含有維生素梨是水果梨含有維生素實踐標準的補充:邏輯證明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鴨嘴獸是哺乳動物鴨30三、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與人的生存實踐1、知識及其客觀有效性。
知識是人類認識的成果,是關于對象、自身以及對象與自身關系的認識。
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就是指知識可以有效地引導人們的實踐獲得成功,使其在現(xiàn)實世界中生存和發(fā)展。正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推動了認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三、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與人的生存實踐31
2、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對人的生存實踐的意義。就在于使人真實地了解和理解自身的生存實踐,合理地規(guī)范和引導人的生存實踐。
第一,知識的客觀有效性使人真實地了解和理解自身的生存實踐。人類必須憑借這些知識,才能了解自身生存的時空條件,明確生存實踐的方式和方法,把握其過程和結果。正是知識的客觀有效性,使人類的活動成為自覺的活動。2、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對人的生存實踐的意義。就在于32
第二,具有客觀有效性的知識能夠合理地規(guī)范和引導人的生存實踐。它一方面可以使人真實地了解自己的現(xiàn)實生存狀態(tài),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識到通過努力可能達到的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知識可以有效地引導人們通過實踐,把這種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實現(xiàn)出來。
【視頻《你幸福嗎》】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對人的生存實踐的意義,也是真理的價值之所在。第二,具有客觀有效性的知識能夠合理地規(guī)范和引導人的生33第二節(jié)價值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這就是價值的問題。認識指向的目標是對象,價值指向的目標是作為主體的人。第二節(jié)價值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為34一、價值的客觀基礎世界上的各種事物或現(xiàn)象,就其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而言,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但客觀事物一旦納入人的對象性活動的領域,成為人所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就產生了對人有益還是有害,能否滿足人的某種需要,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人的需要等問題,即客體對主體、客觀世界對人的意義問題。這就是價值問題。
一、價值的客觀基礎35
1、價值的涵義。價值是事物(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現(xiàn)象)對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種有用性,是對個人、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生活和活動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價值就是客體的屬性和功能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屬性功能需要客體主體滿足1、價值的涵義。價值是事物(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現(xiàn)36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對于主體具有積極的肯定的意義,就被主體認為是有用、有意義的,即有價值的。反之,如果它不能滿足主體的某種需要,甚至妨礙主體實現(xiàn)某種需要,對主體具有消極、否定的意義,就被主體認為是無用甚至有害的,即無價值或負價值。一種對于主體有用即有價值的東西,有用的程度越高,滿足主體需要的范圍越大,其價值也就越大,反之價值就越小。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對于主體具有積極的肯定的意義,就被主體認為是有37
2、價值表現(xiàn)為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價值是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是作為過程出現(xiàn)的。價值不是一種實體,而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特定的關系,即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和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益關系,它涉及兩個方面:主體的需要和要求;客體的某種性質、結構和屬性。2、價值表現(xiàn)為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價值是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38
3、價值的客觀性。一方面,價值雖然同人的需要有關,但不是由人的需要單方面決定的,價值必須有其產生的客觀基礎,這就是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xiàn)象所固有的屬性,這些屬性對于主體而言,都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事物,只要具有某種特定的屬性和成分,即使尚未被人發(fā)現(xiàn),也潛在地具有某種價值。因此,滿足主體需要的價值取決于客體所具有的屬性,客體是否具有這種屬性,是客觀的。
3、價值的客觀性。一方面,價值雖然同人的需要有關,但不是39另一方面,人的需要以及需要滿足的程度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總是為當時的社會實踐和歷史發(fā)展所決定的。任何需要的產生都是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即需要的產生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另一方面,人的需要以及需要滿足的程度并不是隨心所欲的40二、價值的主體性特征
1、價值的主體性是指價值本身的特點直接同主體的特點相聯(lián)系,價值的特性表現(xiàn)或反映人的主體性的內容。由于這種主體的尺度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的作用,使價值始終是以主體為中心的,它依賴于主體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有個體性或獨特性、多維性、時效性等特點。二、價值的主體性特征
1、價值的主體性是指價值本412、價值主體性的表現(xiàn)
(1)在價值關系中,不是人趨近物,而是物趨近人。某物是否對人有價值,不是以某物自身的屬性為基準,而是以主體在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客觀需要為基準。主體現(xiàn)實的需要及其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內在尺度。具有客觀需要的現(xiàn)實的主體是整個價值關系的中心。2、價值主體性的表現(xiàn)
(1)在價值關系中,不是人趨近物42(2)價值的主體性還通過價值關系中主體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鮮明的體現(xiàn)。和動物不同,人的需要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僅僅依靠自然存在物直接的形態(tài),不能滿足人所特有的社會性需要。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不是一種自然的現(xiàn)成的關系,也不是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隨機相遇的關系,而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確立的與客體之間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價值不是既成的,而是生成的,是由主體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建的,是一種超越了自然關系的關系。(2)價值的主體性還通過價值關系中主體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鮮43無論是主體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發(fā)現(xiàn)客體潛在的價值,還是通過實踐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實際掌握客體的方式,乃至最后改造客體,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目標,都始終貫穿著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這個意義說,價值在根本上體現(xiàn)的是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本質。無論是主體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發(fā)現(xiàn)客體潛在的價值,還是通過實44
(3)任何客體對于不同主體的價值都是不同的,其性質和程度與主體本身的特性有關。不同層次的主體,在價值觀上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體性或特殊性。以人類為主體的價值具有人類性或社會性;以一定社會階段為主體的價值具有時代性;以民族為主體的價值具有民族性;以階級為主體的價值具有階級性;以個人為主體的價值具有個體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3)任何客體對于不同主體的價值都是不同的,其性質和程度45雖然每個價值主體在對外表現(xiàn)中都具有一定的整體性,但在其內部又都具有多維性和多面性的特點。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隨著價值主體的變化,價值又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時效性或歷時性。雖然每個價值主體在對外表現(xiàn)中都具有一定的整體性,但在46
3、價值的主體性和客觀性的關系。價值的客觀性指的是,價值雖然離不開人,但它是在人的客觀需要與客體的屬性之間發(fā)生的一種客觀的現(xiàn)實的關系。價值的主體性則進一步表明,在價值這種主客體之間的特定關系中,人是物趨向的中心,沒有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物就不會實現(xiàn)對于人的價值。3、價值的主體性和客觀性的關系。價值的客觀性指的是47不管是價值的客觀性還是主體性,都根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既是把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相聯(lián)系、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基礎,也是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并使物向人趨近的可靠根基。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確立的,又是隨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茖W的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的基礎,也是理解各種價值現(xiàn)象的關鍵。
不管是價值的客觀性還是主體性,都根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既48三、價值的相對性
1、價值相對性及其表現(xiàn)
(1)價值的相對性就是指價值的條件性,即某物對主體的價值及其程度是隨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三、價值的相對性
1、價值相對性及其表現(xiàn)49
(2)價值相對性的表現(xiàn):第一,價值的相關性。同一客體相對于不同的主體需要,分別具有不同的價值。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主體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需要。價值與主體的需要密切相關。第二,價值的相互性。在一個社會整體中,個人不僅是自身的目的、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是別人的目的和價值,而且人們之間互為目的和價值,相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價值。(2)價值相對性的表現(xiàn):50
2、價值相對性的原因
(1)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事物的屬性和結構、本質的認識是有限的、相對的,因而對于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和范圍上滿足人的需要,即對客體實際價值的認識和把握,是有限和相對的,從而使物對人的價值表現(xiàn)出相對性。2、價值相對性的原因
(1)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事51(2)受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人們的需要也是具體的、有限的,他們對價值客體的選擇和利用不可能是無條件的,這也使物對人的價值表現(xiàn)出相對性。
(2)受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人們的需要也是具體的、有限的,他52(3)價值具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社會歷史性。實踐是價值關系的基礎,人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揭示出客體的屬性和規(guī)律,并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不斷發(fā)展出自己的社會性需求。只有通過實踐,人們實際地發(fā)現(xiàn)和掌握了客觀事物的屬性和利用方式,才能使客觀事物有益于人的那些方面為人們所利用,實現(xiàn)事物對人的價值。實踐的歷史性和具體性,決定了價值的具體性和相對性。(3)價值具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社會歷史性。實53四、價值與評價
1、價值評價。價值評價是主體在對客體屬性、本質和規(guī)律認識的基礎上,把自身需要的內在尺度運用于客體,對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進行評判。價值評價是人的意識對主體與客體之間現(xiàn)實的價值關系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人們對一定客體是否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四、價值與評價
1、價值評價。價值評價是主體在對客體屬54價值評價具有差異性。每個社會群體和個體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評價的,這種評價方式受制于他們的利益和需要以及反映這種利益和需要的立場和觀點,歸根到底受制于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價值評價具有差異性。每個社會群體和個體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進55
2、價值評價與科學認識的區(qū)別(1)對象不同。科學認識是以了解客體本身為目的進行的認識,它所得到的是客體“是什么”和“怎么樣”,即關于客體的知識;價值評價則是主體站在客體與自己的價值關系的立場,以弄清客體對自己的意義為目的的認識,它所形成和表達的是主體對客體的態(tài)度。2、價值評價與科學認識的區(qū)別56(2)性質不同。科學認識作為事實性認識,不以主體的情感、利益為轉移,它以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為目的,具有客觀的確定性。價值評價則總是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認識,帶有很強的個體差異性和相對性。(3)目的不同??茖W認識是為了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為改造世界服務。而價值評價的目的在于判定事物對人的效用,以便有效地改造事物,為己所用。
(2)性質不同。科學認識作為事實性認識,不以主體的情感、利益57
3、怎樣進行價值評價。價值評價的著眼點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效用關系,因而必須考慮主體的利益和需要。在價值評價中,必須把主體的利益和需要作為內在尺度運用于所評價的客體。3、怎樣進行價值評價。價值評價的著眼點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58(1)對客體實際狀況的正確認識,是科學的價值評價的基礎和前提??腕w的屬性和功能,是主體需要的對象,也是價值評價的外在尺度。只有對事物的屬性、成分、價值正負及大小等進行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判定客體對主體的價值。
(1)對客體實際狀況的正確認識,是科學的價值評價的基礎和前提59(2)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是科學的價值評價的必要條件。主體需要是進行價值評價的內在尺度。主體需要往往具有多樣性,在性質上有有害需要和有利需要之分,也有大需要和小需要之別。進行價值評價的根本依據是這種需要在本質上是否有利于主體的生存和發(fā)展。(2)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是科學的價值評價的必要條件。主60第三節(jié)真理和價值的關系真理作為主體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特性,即價值性。真理的價值性是指真理對人類實踐活動的功能性,它揭示了客觀真理具有能滿足主體需要、對主體有用的屬性。第三節(jié)真理和價值的關系真理作為主體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61一、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
1、涵義:所謂真理原則,就是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從真理。所謂價值原則,就是人類必須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適合人的生存和發(fā)展。一、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
1、涵義62真理和價值兩大原則的根基,在于馬克思所說的兩個尺度的存在和作用。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人所具有的客體尺度(對象的本性和規(guī)律)與主體尺度(人的本性和規(guī)律)在人的活動中的表現(xiàn)。真理和價值兩大原則的根基,在于馬克思所說的兩個尺度的632、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區(qū)別
(1)真理原則是側重于客體性的原則,價值原則是側重于主體性的原則。真理原則要求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符合客觀對象的規(guī)定性和規(guī)律,價值原則要求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符合人的社會需要和利益。
2、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區(qū)別
(1)真理原則是側重于客體性64(2)真理原則是人的活動中的條件性原則,價值原則是人的活動中的目的性原則。人們的活動必須以尊重和服從客觀對象的規(guī)定性和規(guī)律為前提,否則就不可能獲得成功。人們去認識和改造客觀對象,其動力就在于獲取一定的價值,滿足主體的需要。(2)真理原則是人的活動中的條件性原則,價值原則是人的活動中65(3)真理原則是社會歷史活動中的統(tǒng)一性原則,價值原則是社會歷史活動中的多樣化原則。真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目的的人的活動服從統(tǒng)一的客觀規(guī)律。價值主體具有多元化,人們的活動總是從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出發(fā)的。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差別和對立,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生活本身的矛盾性。正是這種矛盾性,推動了人類認識和實踐的發(fā)展。(3)真理原則是社會歷史活動中的統(tǒng)一性原則,價值原則是社會歷66二、真理和價值的統(tǒng)一性1、真理和價值統(tǒng)一的理由(1)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作為同一人類活動的兩個方面,實質上是相互補充的關系。人類的認識活動不但要揭示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而獲得真理性的認識,而且還要判斷客觀世界對人類的作用和意義,從而進行價值性的評價。沒有真理性的認識,人類的實踐活動就會失??;沒有價值性的評價,人類的實踐活動就失去了目標。二、真理和價值的統(tǒng)一性67原子能的認識和利用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原子核內部聚集著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在作為廉價清潔能源的同時,核泄露和廢渣處理等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我們。原子武器則是懸掛在人類頭上的魔劍,隨時有可能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造成無法想象的毀滅性災難。大亞灣核電站原子能的認識和利用大亞灣核電站68(2)真理和價值都是人類活動追求的目標。當二者出現(xiàn)沖突時,主體將調節(jié)自己的活動,或者根據真理調整自己的需要,或者根據需要去認識新的真理。真理是價值的前提,價值是真理的歸宿。(2)真理和價值都是人類活動追求的目標。當二者出現(xiàn)沖突時,主69
2、真理和價值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1)真理和價值相互貫通。一方面。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是互為前提的。沒有真理原則,價值原則就不能成功;沒有價值原則,真理原則將失去動力。另一方面,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又是相互適用的。在人類活動中,對有價值的東西,我們總會去追問“是真是假”?對于具體真理,我們總會追問“有何價值”?2、真理和價值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70(2)真理和價值在發(fā)展中相互引導。真理從被發(fā)現(xiàn)到具體化和完善,總是朝著對人有用的方向前進的,表明真理的發(fā)展被價值引導;人們對價值的不斷追求,必定會導致對制約價值實現(xiàn)的客觀條件和規(guī)律的探索,從價值走向真理,是實踐和認識發(fā)展的重要途徑。(2)真理和價值在發(fā)展中相互引導。真理從被發(fā)現(xiàn)到具體化和完71三、實踐:真理和價值統(tǒng)一的基礎
1、實踐是真理和價值辨證統(tǒng)一的基礎。任何實踐活動都既是一個合規(guī)律性的活動,又是一個合目的性的活動。合規(guī)律性要求認識的真理性,合目的性要求認識的價值性。人類追求真理的活動(認識活動)不僅是為了認識對象,更重要的是要改造對象,使之更好地滿足人的需要,即實現(xiàn)其價值。認識的真理性和價值性的統(tǒng)一,才能保證實踐活動的成功。三、實踐:真理和價值統(tǒng)一的基礎
1、實踐是真理和價值辨證72實踐也是檢驗真理與價值的根本途徑。不僅認識的真理性需要實踐來檢驗,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和價值評價也需要實踐來檢驗。真理性的確定與價值的確定,往往是同一實踐過程的兩個側面。實踐也是檢驗真理與價值的根本途徑。不僅認識的真理性需732、真理與價值的統(tǒng)一是建立在人類實踐基礎上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1)實踐的具體性決定了真理與價值的具體性,也決定了二者統(tǒng)一的具體性。任何實踐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的具體的實踐,其所發(fā)現(xiàn)的真理是具體的,價值要求及其實現(xiàn)的程度也是具體的,人們不可能通過一次實踐就窮盡真理,也不可能通過一次實踐就滿足了所有需要。2、真理與價值的統(tǒng)一是建立在人類實踐基礎上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74
(2)實踐的歷史性決定了真理與價值的歷史性,也決定了二者統(tǒng)一的歷史性。所謂“歷史的”,就是說不斷發(fā)展的。實踐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實踐的發(fā)展推動了真理由相對向絕對的轉化,也為人們的需要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真理與價值相互引導的過程,就是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過程,正是真理與價值的矛盾,推動了實踐的發(fā)展。(2)實踐的歷史性決定了真理與價值的歷史性,也決定了二者753、真理與價值統(tǒng)一的境界:真、善、美及自由“真”即規(guī)律性,真是達到了真理的境界,即主體在思想和行動上充分地接近于和適合于客體的必然性。這是主客體之間達到實質統(tǒng)一的第一種狀態(tài)。沒有這種狀態(tài),人的活動不可能獲得成功,求真、守真是人類第一個理想的目標和境界。3、真理與價值統(tǒng)一的境界:真、善、美及自由76“善”通常是被當作倫理學的概念,用于評價人的行為。從認識論的意義來說“善”又是一個普通的、廣泛的概念,不僅用于評價人而且用于評價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它包括了使人在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中各方面的需要(經濟、政治、道德、文化的等等)得到滿足的實際價值。就其本質來說,善是以主體為依歸的主客體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是最典型的價值形態(tài),“善”即合目的性,它是實現(xiàn)了主體必然性的境界。“善”通常是被當作倫理學的概念,用于評價人的行為。從77“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礎上達到的更高境界。美即感受性,它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及其結果對人的自由的肯定,它通過人的美感表現(xiàn)出來,是超越了功利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以主體為依歸的主客體的高度統(tǒng)一?!懊馈笔窃谡婧蜕频幕A上達到的更高境界。美即感受78真善美都是主客體相統(tǒng)一的境界,但“真”側重于主體和客體的一致,“善”側重于主體的現(xiàn)實性和必然性的尺度,美則是在真和善的基礎上更側重于人類精神的超越性。真善美的統(tǒng)一就是“自由”,它意味著人類由必然階段進入到自由階段,即共產主義階段。真善美都是主客體相統(tǒng)一的境界,但“真”側重于主體和客79本章小結本章主要講真理、價值及其關系,是認識論部分的最后歸宿。從認識是什么到認識的產生、發(fā)展,認識的形式和手段(思維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真理。為什么要不懈地去追求真理?最終就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本章小結80思考題
1、真理及真理客觀性、絕對性、相對性、具體性的含義。2、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系。3、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4、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5、邏輯證明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作用。
6、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與人的生存實踐。
7、價值的含義。
8、價值的客觀基礎。思考題819、價值的主體性及其表現(xiàn)。10、價值的相對性及其表現(xiàn)、原因。11、什么叫價值評價,怎樣進行價值評價。12、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含義、區(qū)別和統(tǒng)一。13、為什么說實踐是真理與價值統(tǒng)一的基礎。14、為什么說真理與價值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9、價值的主體性及其表現(xiàn)。82第八章真理與價值[教學目標]
掌握真理和價值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理解價值的特性、人類活動的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了解真理標準。[重點、難點]
價值的特性;人類活動的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真理與價值的統(tǒng)一。第八章真理與價值[教學目標]掌握真理和價值的含義及其相互83目錄第一節(jié)真理第二節(jié)價值第三節(jié)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小結思考題目錄第一節(jié)真理84第一節(jié)真理一、真理及其屬性
1、真理。是標志主觀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錯誤的反映則稱為謬誤。
2、真理的客觀性。第一,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任何真理都包含著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第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是客觀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一節(jié)真理85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實踐的主體是客觀的實踐的對象是客觀的實踐的手段是客觀的智力體力自然界人類社會---生產工具、設備都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實踐的主體是客觀的實踐的對象是客觀的86由于真理具有客觀性,所以真理也被稱為客觀真理。因此,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是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的統(tǒng)一。
堅持真理的客觀性,就是在真理觀上堅持了唯物主義,就必須在真理問題上批判主觀真理論。多元真理論、實用主義真理觀在真理問題上都是主觀真理論。由于真理具有客觀性,所以真理也被稱為客觀真理。因此,87“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氨艘嘁皇欠?,此亦一是非”。(莊子)“有用就是真理”?!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客觀真理的否定?主觀真理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主觀真理觀88不正確。它只是說,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并不涉及真理標準問題。所謂客觀真理是指人的認識含有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內容,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人的認識具有主體差別性,承認人的認識具有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觀真理。不正確。它只是說,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并不涉及89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1)真理的絕對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主觀和客觀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都與謬誤有本質的區(qū)別。這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二是指人類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fā)展的物質世界,人類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客觀世界的按近。這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1)真理的絕對性有兩層含義:90(2)真理的相對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認識是近似的、有條件的。具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從認識的廣度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對客觀世界某部分的正確認識。第二,從認識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對特定事物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確的反映。
(2)真理的相對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91(3)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不是兩種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不同屬性和方面,雙方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滲透的,絕對中有相對,相對中有絕對。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之中,通過相對真理來實現(xiàn);無數的相對真理構成絕對真理,相對真理中包含著絕對真理的顆粒;人類的認識過程就是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3)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不是兩種924、真理的具體性和歷史性。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表明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和歷史的。
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對象、范圍和條件,超出了這些條件,“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來象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列寧)(P298)。
歷史的:真理是一個過程,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4、真理的具體性和歷史性。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93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觀上的辯證法。用真理觀上的辯證法看待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做到“堅持”和“發(fā)展”的統(tǒng)一。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觀上的辯證法。用真理觀上94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兩個凡是”與真理標準大討論?!皟蓚€凡是”:“凡是毛主席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币曨l《真理標準大討論》
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兩個凡是”與真理標準大討論。95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觀和客觀的符合,因此,任何純主觀或純客觀的東西都不能成為真理的標準,只有能夠把主觀和客觀統(tǒng)一起來的活動,才能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96實踐的特點是直接現(xiàn)實性,是在一定思想指導下的物質活動,也是把主觀變?yōu)榭陀^的活動,是主、客觀之間的中介。因此,只有實踐是把主觀和客觀統(tǒng)一起來的活動,實踐就成為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實踐的特點是直接現(xiàn)實性,是在一定思想指導下的物97真理與價值課件98真理與價值課件99真理與價值課件100真理與價值課件101真理與價值課件102某專家:中秋國慶期間,如果免費車不發(fā)卡,可能會更堵。第一,如果對免費車不發(fā)卡直接抬杠放行,很可能造成后面的收費車直接沖卡,該人士表示,這樣將造成收費站秩序混亂。第二,由于直接放行,免費車有可能經過收費站不減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危險。某專家:中秋國慶期間,如果免費車不發(fā)卡,可能會更堵。第一103
2、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實踐標準的確定性是指實踐最終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指實踐檢驗認識需要一個過程,實踐對真理的檢驗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實踐,對認識的每一次檢驗都不具有最終完成的性質,即不能完全證實或駁倒現(xiàn)存的認識,而只能證實或駁倒部分認識。實踐標準既具有確定性,又具有不確定性,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2、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實踐標準的確定性104
列寧指出:“當然,在這里不要忘記:實踐標準實質上決不能完全地證實或駁倒人類的任何表象。這個標準也是這樣的‘不確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識變成‘絕對’,同時它又是這樣的確定,以便同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一切變種進行無情的斗爭?!保ā读袑庍x集》第2卷第42頁)列寧指出:“當然,在這里不要忘記:實踐標準實質上決不能完105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在一定時期內,不能證實或駁倒一切認識外星人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在一定時期內,不能證實或駁倒一切認識外星106
3、邏輯證明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作用邏輯證明主要是指以確定論題真實性為目的的演繹推理,即從理論上確認某判斷正確性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3、邏輯證明在檢驗認識真理性中的作用107
第一,邏輯證明給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它使實踐經驗由特殊提高到普遍,從而把握實踐的總和,以便于實現(xiàn)實踐檢驗真理的作用。檢驗認識的特定實踐總是具體的、特殊的,而任何理論都是抽象的、普遍的。如果沒有邏輯思維的幫助,沒有從特殊到普遍和從普遍到特殊的推理過程,就不能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也就不能以具體實踐去充分證實或駁倒某個理論。第一,邏輯證明給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它使實踐經驗由特殊108
第二,有些理論要靠邏輯思維來證明??茖W理論要經受實踐的檢驗,但這種檢驗是從最終意義上講的,實踐檢驗往往還要通過一系列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并非所有的理論都可以直接從實踐中得到證明。
第二,有些理論要靠邏輯思維來證明。科學理論要經受實踐109
第三,邏輯思維給實踐以理論根據。人類實踐長期發(fā)展的歷史經驗使人們不能單純滿足于實踐檢驗,滿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還必須加以邏輯證明,提出理論根據,從而給人的實踐以力量和信心。第三,邏輯思維給實踐以理論根據。人類實踐長期發(fā)展的歷110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必須重視邏輯證明的輔助和補充作用,但不能把邏輯證明當作檢驗真理的標準。邏輯證明的作用再重要,也不能代替實踐標準。因為邏輯證明所使用的前提、概念、原理和邏輯規(guī)則等是否完全符合客觀實際,既要不斷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又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邏輯證明只能說明認識有道理,符合邏輯,但不能說明其真實性。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必須重視邏輯證明的輔助和補充111實踐標準的補充:邏輯證明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鴨嘴獸是哺乳動物鴨嘴獸是胎生的哺乳卵生水果都含有維生素梨是水果梨含有維生素實踐標準的補充:邏輯證明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鴨嘴獸是哺乳動物鴨112三、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與人的生存實踐1、知識及其客觀有效性。
知識是人類認識的成果,是關于對象、自身以及對象與自身關系的認識。
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就是指知識可以有效地引導人們的實踐獲得成功,使其在現(xiàn)實世界中生存和發(fā)展。正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推動了認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三、知識的客觀有效性與人的生存實踐113
2、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對人的生存實踐的意義。就在于使人真實地了解和理解自身的生存實踐,合理地規(guī)范和引導人的生存實踐。
第一,知識的客觀有效性使人真實地了解和理解自身的生存實踐。人類必須憑借這些知識,才能了解自身生存的時空條件,明確生存實踐的方式和方法,把握其過程和結果。正是知識的客觀有效性,使人類的活動成為自覺的活動。2、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對人的生存實踐的意義。就在于114
第二,具有客觀有效性的知識能夠合理地規(guī)范和引導人的生存實踐。它一方面可以使人真實地了解自己的現(xiàn)實生存狀態(tài),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識到通過努力可能達到的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知識可以有效地引導人們通過實踐,把這種理想的生存狀態(tài)實現(xiàn)出來。
【視頻《你幸福嗎》】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對人的生存實踐的意義,也是真理的價值之所在。第二,具有客觀有效性的知識能夠合理地規(guī)范和引導人的生115第二節(jié)價值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這就是價值的問題。認識指向的目標是對象,價值指向的目標是作為主體的人。第二節(jié)價值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為116一、價值的客觀基礎世界上的各種事物或現(xiàn)象,就其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而言,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但客觀事物一旦納入人的對象性活動的領域,成為人所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就產生了對人有益還是有害,能否滿足人的某種需要,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人的需要等問題,即客體對主體、客觀世界對人的意義問題。這就是價值問題。
一、價值的客觀基礎117
1、價值的涵義。價值是事物(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現(xiàn)象)對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種有用性,是對個人、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生活和活動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價值就是客體的屬性和功能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屬性功能需要客體主體滿足1、價值的涵義。價值是事物(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現(xiàn)118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對于主體具有積極的肯定的意義,就被主體認為是有用、有意義的,即有價值的。反之,如果它不能滿足主體的某種需要,甚至妨礙主體實現(xiàn)某種需要,對主體具有消極、否定的意義,就被主體認為是無用甚至有害的,即無價值或負價值。一種對于主體有用即有價值的東西,有用的程度越高,滿足主體需要的范圍越大,其價值也就越大,反之價值就越小。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對于主體具有積極的肯定的意義,就被主體認為是有119
2、價值表現(xiàn)為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價值是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是作為過程出現(xiàn)的。價值不是一種實體,而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特定的關系,即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和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益關系,它涉及兩個方面:主體的需要和要求;客體的某種性質、結構和屬性。2、價值表現(xiàn)為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價值是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120
3、價值的客觀性。一方面,價值雖然同人的需要有關,但不是由人的需要單方面決定的,價值必須有其產生的客觀基礎,這就是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xiàn)象所固有的屬性,這些屬性對于主體而言,都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事物,只要具有某種特定的屬性和成分,即使尚未被人發(fā)現(xiàn),也潛在地具有某種價值。因此,滿足主體需要的價值取決于客體所具有的屬性,客體是否具有這種屬性,是客觀的。
3、價值的客觀性。一方面,價值雖然同人的需要有關,但不是121另一方面,人的需要以及需要滿足的程度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總是為當時的社會實踐和歷史發(fā)展所決定的。任何需要的產生都是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即需要的產生是由客觀條件決定的。另一方面,人的需要以及需要滿足的程度并不是隨心所欲的122二、價值的主體性特征
1、價值的主體性是指價值本身的特點直接同主體的特點相聯(lián)系,價值的特性表現(xiàn)或反映人的主體性的內容。由于這種主體的尺度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的作用,使價值始終是以主體為中心的,它依賴于主體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有個體性或獨特性、多維性、時效性等特點。二、價值的主體性特征
1、價值的主體性是指價值本1232、價值主體性的表現(xiàn)
(1)在價值關系中,不是人趨近物,而是物趨近人。某物是否對人有價值,不是以某物自身的屬性為基準,而是以主體在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客觀需要為基準。主體現(xiàn)實的需要及其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內在尺度。具有客觀需要的現(xiàn)實的主體是整個價值關系的中心。2、價值主體性的表現(xiàn)
(1)在價值關系中,不是人趨近物124(2)價值的主體性還通過價值關系中主體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鮮明的體現(xiàn)。和動物不同,人的需要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僅僅依靠自然存在物直接的形態(tài),不能滿足人所特有的社會性需要。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不是一種自然的現(xiàn)成的關系,也不是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隨機相遇的關系,而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確立的與客體之間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價值不是既成的,而是生成的,是由主體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建的,是一種超越了自然關系的關系。(2)價值的主體性還通過價值關系中主體的超越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鮮125無論是主體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發(fā)現(xiàn)客體潛在的價值,還是通過實踐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實際掌握客體的方式,乃至最后改造客體,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目標,都始終貫穿著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這個意義說,價值在根本上體現(xiàn)的是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本質。無論是主體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發(fā)現(xiàn)客體潛在的價值,還是通過實126
(3)任何客體對于不同主體的價值都是不同的,其性質和程度與主體本身的特性有關。不同層次的主體,在價值觀上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體性或特殊性。以人類為主體的價值具有人類性或社會性;以一定社會階段為主體的價值具有時代性;以民族為主體的價值具有民族性;以階級為主體的價值具有階級性;以個人為主體的價值具有個體性?!抉R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3)任何客體對于不同主體的價值都是不同的,其性質和程度127雖然每個價值主體在對外表現(xiàn)中都具有一定的整體性,但在其內部又都具有多維性和多面性的特點。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隨著價值主體的變化,價值又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時效性或歷時性。雖然每個價值主體在對外表現(xiàn)中都具有一定的整體性,但在128
3、價值的主體性和客觀性的關系。價值的客觀性指的是,價值雖然離不開人,但它是在人的客觀需要與客體的屬性之間發(fā)生的一種客觀的現(xiàn)實的關系。價值的主體性則進一步表明,在價值這種主客體之間的特定關系中,人是物趨向的中心,沒有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物就不會實現(xiàn)對于人的價值。3、價值的主體性和客觀性的關系。價值的客觀性指的是129不管是價值的客觀性還是主體性,都根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既是把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相聯(lián)系、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基礎,也是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并使物向人趨近的可靠根基。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確立的,又是隨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茖W的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的基礎,也是理解各種價值現(xiàn)象的關鍵。
不管是價值的客觀性還是主體性,都根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實踐既130三、價值的相對性
1、價值相對性及其表現(xiàn)
(1)價值的相對性就是指價值的條件性,即某物對主體的價值及其程度是隨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的。三、價值的相對性
1、價值相對性及其表現(xiàn)131
(2)價值相對性的表現(xiàn):第一,價值的相關性。同一客體相對于不同的主體需要,分別具有不同的價值。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主體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需要。價值與主體的需要密切相關。第二,價值的相互性。在一個社會整體中,個人不僅是自身的目的、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是別人的目的和價值,而且人們之間互為目的和價值,相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價值。(2)價值相對性的表現(xiàn):132
2、價值相對性的原因
(1)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事物的屬性和結構、本質的認識是有限的、相對的,因而對于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和范圍上滿足人的需要,即對客體實際價值的認識和把握,是有限和相對的,從而使物對人的價值表現(xiàn)出相對性。2、價值相對性的原因
(1)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事133(2)受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人們的需要也是具體的、有限的,他們對價值客體的選擇和利用不可能是無條件的,這也使物對人的價值表現(xiàn)出相對性。
(2)受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人們的需要也是具體的、有限的,他134(3)價值具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社會歷史性。實踐是價值關系的基礎,人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揭示出客體的屬性和規(guī)律,并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才能不斷發(fā)展出自己的社會性需求。只有通過實踐,人們實際地發(fā)現(xiàn)和掌握了客觀事物的屬性和利用方式,才能使客觀事物有益于人的那些方面為人們所利用,實現(xiàn)事物對人的價值。實踐的歷史性和具體性,決定了價值的具體性和相對性。(3)價值具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社會歷史性。實135四、價值與評價
1、價值評價。價值評價是主體在對客體屬性、本質和規(guī)律認識的基礎上,把自身需要的內在尺度運用于客體,對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進行評判。價值評價是人的意識對主體與客體之間現(xiàn)實的價值關系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人們對一定客體是否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四、價值與評價
1、價值評價。價值評價是主體在對客體屬136價值評價具有差異性。每個社會群體和個體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評價的,這種評價方式受制于他們的利益和需要以及反映這種利益和需要的立場和觀點,歸根到底受制于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價值評價具有差異性。每個社會群體和個體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進137
2、價值評價與科學認識的區(qū)別(1)對象不同??茖W認識是以了解客體本身為目的進行的認識,它所得到的是客體“是什么”和“怎么樣”,即關于客體的知識;價值評價則是主體站在客體與自己的價值關系的立場,以弄清客體對自己的意義為目的的認識,它所形成和表達的是主體對客體的態(tài)度。2、價值評價與科學認識的區(qū)別138(2)性質不同??茖W認識作為事實性認識,不以主體的情感、利益為轉移,它以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為目的,具有客觀的確定性。價值評價則總是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認識,帶有很強的個體差異性和相對性。(3)目的不同??茖W認識是為了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為改造世界服務。而價值評價的目的在于判定事物對人的效用,以便有效地改造事物,為己所用。
(2)性質不同??茖W認識作為事實性認識,不以主體的情感、利益139
3、怎樣進行價值評價。價值評價的著眼點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效用關系,因而必須考慮主體的利益和需要。在價值評價中,必須把主體的利益和需要作為內在尺度運用于所評價的客體。3、怎樣進行價值評價。價值評價的著眼點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140(1)對客體實際狀況的正確認識,是科學的價值評價的基礎和前提??腕w的屬性和功能,是主體需要的對象,也是價值評價的外在尺度。只有對事物的屬性、成分、價值正負及大小等進行全面認識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判定客體對主體的價值。
(1)對客體實際狀況的正確認識,是科學的價值評價的基礎和前提141(2)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是科學的價值評價的必要條件。主體需要是進行價值評價的內在尺度。主體需要往往具有多樣性,在性質上有有害需要和有利需要之分,也有大需要和小需要之別。進行價值評價的根本依據是這種需要在本質上是否有利于主體的生存和發(fā)展。(2)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是科學的價值評價的必要條件。主142第三節(jié)真理和價值的關系真理作為主體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特性,即價值性。真理的價值性是指真理對人類實踐活動的功能性,它揭示了客觀真理具有能滿足主體需要、對主體有用的屬性。第三節(jié)真理和價值的關系真理作為主體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143一、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
1、涵義:所謂真理原則,就是人類必須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從真理。所謂價值原則,就是人類必須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認識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適合人的生存和發(fā)展。一、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
1、涵義144真理和價值兩大原則的根基,在于馬克思所說的兩個尺度的存在和作用。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人所具有的客體尺度(對象的本性和規(guī)律)與主體尺度(人的本性和規(guī)律)在人的活動中的表現(xiàn)。真理和價值兩大原則的根基,在于馬克思所說的兩個尺度的1452、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區(qū)別
(1)真理原則是側重于客體性的原則,價值原則是側重于主體性的原則。真理原則要求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符合客觀對象的規(guī)定性和規(guī)律,價值原則要求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符合人的社會需要和利益。
2、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區(qū)別
(1)真理原則是側重于客體性146(2)真理原則是人的活動中的條件性原則,價值原則是人的活動中的目的性原則。人們的活動必須以尊重和服從客觀對象的規(guī)定性和規(guī)律為前提,否則就不可能獲得成功。人們去認識和改造客觀對象,其動力就在于獲取一定的價值,滿足主體的需要。(2)真理原則是人的活動中的條件性原則,價值原則是人的活動中147(3)真理原則是社會歷史活動中的統(tǒng)一性原則,價值原則是社會歷史活動中的多樣化原則。真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目的的人的活動服從統(tǒng)一的客觀規(guī)律。價值主體具有多元化,人們的活動總是從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出發(fā)的。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差別和對立,體現(xiàn)了人類社會生活本身的矛盾性。正是這種矛盾性,推動了人類認識和實踐的發(fā)展。(3)真理原則是社會歷史活動中的統(tǒng)一性原則,價值原則是社會歷148二、真理和價值的統(tǒng)一性1、真理和價值統(tǒng)一的理由(1)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作為同一人類活動的兩個方面,實質上是相互補充的關系。人類的認識活動不但要揭示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而獲得真理性的認識,而且還要判斷客觀世界對人類的作用和意義,從而進行價值性的評價。沒有真理性的認識,人類的實踐活動就會失敗;沒有價值性的評價,人類的實踐活動就失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工作總結童年記憶永不磨滅
- 健康會所前臺工作感受
- 水處理行業(yè)助理工作總結
- 文化娛樂行業(yè)員工績效考核實踐
- 2023-2024學年浙江省杭州四中高三(下)第一次訓練地理試卷
- 2021年江蘇省宿遷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1年廣東省韶關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2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1卷含答案
- 2021年江西省鷹潭市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輔警筆試自考題1卷含答案
- 《心理學與讀心術》課件
- 七年級歷史試卷上冊可打印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洞察引擎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fā)展前景及規(guī)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東南亞經濟與貿易》習題集、案例、答案、參考書目
- 燒烤店裝修合同范文模板
- 2024年中國櫻桃番茄種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數據分析基礎與應用指南
- 吉林市2024-2025學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擬測試 (一模)數學試卷(含答案解析)
- 自考《英語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題與參考答案(2024年)
- 人教版(PEP)小學六年級英語上冊全冊教案
-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學期月考英語試卷
- 《春秋》導讀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