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15篇含答案及翻譯)_第1頁
2014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15篇含答案及翻譯)_第2頁
2014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15篇含答案及翻譯)_第3頁
2014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15篇含答案及翻譯)_第4頁
2014年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15篇含答案及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3/13鵬展學(xué)校九年級中考語文輔導(dǎo)資料課外文言文練習(xí)(15篇)1、引嬰投江【原文】有過①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②,嬰兒啼③。人問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逼涓鸽m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⑥?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呂氏春秋·察今》【注釋】①過:經(jīng)過。②見:看見。方:正在;正要。欲:想要。之:代詞,代“嬰兒”。③嬰兒:這里指小孩。④故:原因;緣故。⑤善:擅長、善于。⑥雖:即使。豈:難道。遽:就,遂。⑦以,用。任:處理。亦:加強語氣。悖:荒謬?!局R鏈接】《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門客編輯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閱讀練習(xí)】:1、根據(j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義項,為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湃朔揭龐雰憾吨校?/p>

)A.拉開弓

B.牽;拉

C.引用;征引

D.導(dǎo)引;誘導(dǎo)⑵此其父善游

)A.交際;交往

B.旅行;游歷

C.游水;游泳

D.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2、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以此任物,亦必悖矣3、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啟示?

2、鑿壁借光【原文】匡衡勤學(xué)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fā)①書映光而讀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④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⑤問衡,衡曰:“愿⑥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⑦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⑧。(選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注釋】

①發(fā):啟;打開。

②邑人:同鄉(xiāng)人;古代“縣”通稱為“邑”。

③大姓:富戶;大戶人家。

④與:給。

⑤怪:對(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資:資助,借給。

⑧大學(xué):大學(xué)問家?!局R鏈接】劉歆(約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駿,漢哀帝時為應(yīng)誠緯而改名秀,字穎叔。少子,西漢皇族,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著名經(jīng)學(xué)家、目錄學(xué)家、文學(xué)家,西漢古文經(jīng)學(xué)的真正開創(chuàng)者。是中國儒學(xué)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也是頗有爭議的人物之一?!鹃喿x練習(xí)】1、根據(jù)句子在原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給加點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培従佑袪T而不逮(

)A.捉;捕

B.趁;趁著

C.逮捕

D.及;達到⑵衡乃穿壁引其光(

)A.穿過

B.鑿?fù)?/p>

C.穿透,穿破

D.洞,孔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3、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

,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

3、草書大王【原文】張丞相好書而不工。當時流輩①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當波險處④,侄罔然而止。執(zhí)所書問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詬其侄曰⑤:“汝胡不早問⑥,致余忘之?!?/p>

【注釋】①流輩:人們。②自若:像自己原來的樣子,不變常態(tài)。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險處:書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⑤詬(gòu):責(zé)罵。⑥胡:為什么。

【知識鏈接】張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文劍舞并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閱讀練習(xí)】1、請你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1)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

(2)使侄錄之(

(3)侄罔然而止(

(4)執(zhí)所書問曰(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3、這則故事中,應(yīng)該責(zé)怪的人是誰?為什么?七年級文言文第二周練習(xí)答案4、濫竽充數(shù)①【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②。南郭處士③請為王吹竽。宣王說④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⑤。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選自《韓非子》)【注釋】①濫:失實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很象現(xiàn)在的笙?!盀E竽”即不會吹竽。充數(shù):湊數(shù)。②三百:泛指多數(shù),不是確指。③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④說:同“悅”,高興。⑤廩:糧食倉庫。廩食:官家供給飯食。以:給。

⑥湣王立:湣王繼位。立:即位。之:代詞,指吹竽。

【知識鏈接】《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yī)”、“濫竽充數(shù)”、“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的完美結(jié)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價值。

【閱讀練習(xí)】1、根據(jù)句子在原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給加點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琵R宣王使人吹竽(

)A.命令,派

B.出使

C.假使

D.使者⑵好一一聽之(

)A.善,好

B.友好

C.喜歡,喜愛

D.很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3、濫竽充數(shù)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5、齊宣王好射①【原文】齊宜王好射,說②人之謂己能用疆③弓也。其嘗所用,不過三石④,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⑤之,中關(guān)⑥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⑦能用是⑧?”宜王之情⑨,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⑩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注釋】①選自《呂氏春秋·壅塞》。②說:通“悅”,喜歡。③疆,同“強”,硬。④石(dàn):弓的強度的計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⑤引:拉。⑥中關(guān):把弓拉彎一半。⑦孰:誰。⑧是:這。⑨情:實情⑩終身:一輩子【知識鏈接】

“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六藝”指古人所要學(xué)習(xí)的六種技能,即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書法、文學(xué))、數(shù)(算數(shù))?!吧洹痹谥袊兄眠h的歷史,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射”不但是一種體育活動,更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君子風(fēng)度的方法。夏朝已經(jīng)有了教授射箭的專職教員,商朝學(xué)校習(xí)射是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善射的英雄受到人們的尊敬,并寄托以富有想像的希望,所以古代產(chǎn)生了許多關(guān)于善射英雄的傳說,如“羿射九日”、“逢蒙學(xué)射”、“紀昌學(xué)射”。射箭還是軍事作戰(zhàn)的重要技能,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歷代以射法聞名的高手,更是層出不窮。如漢朝的李廣“射石沒羽”,北齊的斛律光“射落大雕”,北周的長孫晟“一箭雙雕”,唐朝的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宋代的岳飛可以“左右手射”等等。

【閱讀練習(xí)】1、請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1)其嘗所用(

(2)以示左右(

(3)左右皆試引之(

(4)終身以為用九石(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3、故事中的齊宣王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和他屬下的言行讓你聯(lián)想到安徒生的哪個童話中的類似的人物?

6、人不可以無恥①【原文】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②,無恥之恥③,無恥矣?!泵献釉唬骸皭u之于人大④矣,為機變⑤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⑥,何若人有⑦?”

【注釋】①選自《孟子·盡心上》。

②恥:羞恥,羞愧之心。③無恥之恥:沒有羞恥心的恥辱。④大:重大。⑤機變:偽詐巧變。

⑥不恥不若人:不以不如別人為恥辱。恥,以為恥,意動用法。若,如,象。⑦何若人有:“有何若人”的倒裝。即有什么辦法能趕得上別人呢?何,疑問代詞,在反詰句中前置,表強調(diào)。

【知識鏈接】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匯編于《孟子》一書,是儒家學(xué)說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鹃喿x練習(xí)】1、你覺得“人不可以無恥”和“不恥不若人”兩句中的“恥”意思一樣嗎?為什么?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恥之于人大矣”。3、讀了這則語錄后,你有什么感想?《濫竽充數(shù)》【參考答案】1、(1)A

(2)C

2、、齊湣王繼位后喜歡聽處士們一個一個吹竽,南郭處士只好逃跑了。3、人們要有真才實學(xué),不要虛偽騙人,因為騙子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

【參考譯文】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要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后,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齊宣王好射》【參考答案】1、(1)曾經(jīng)

(2)看

(3)代詞,代指弓

(4)認為,以為2、、這張弓沒有九石的力氣拉不開。除了大王以外,誰還能夠使用這張弓呢?3、、齊宣王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喜歡聽奉承的好話而不講求實際,最后落得被人欺騙?!痘实鄣男卵b》中的皇帝和大臣【參考譯文】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夸耀他能夠拉開強弓,其實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氣就能夠拉開了。他把這張弓交給左右的人傳看。左右的人都試著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裝著拉不動的樣子,都說:“這張弓沒有九石的力氣拉不開。除了大王以外,誰還能夠使用這張弓呢?”齊宣王聽了非常高興。然而,齊宣王使用的力氣不過三百多斤,可是他卻一輩子以為是用一千多斤。真是可悲??!

《人不可以無恥》【參考答案】1、不一樣。前一個“恥”是名詞,“羞恥,羞愧之心”的意思;后一個“恥”是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對……感到恥辱”的意思。2、羞恥對于人來說是很重要的。3、這則語錄要告訴人們的就是:人不能沒有羞恥心?!咀g文】孟子說:“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羞恥的羞恥,是真正的羞恥啊。”孟子說:“羞恥對于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行巧詐之事的人沒有地方用得著羞恥。不以不如別人為恥辱,有什么辦法能趕得上別人呢?”7、齊桓公好服紫【原文】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①不得一紫?;腹贾?,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

管仲日:“君欲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②?!谑亲笥疫m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惫唬骸爸Z?!?/p>

于是日,郎中③莫衣紫;其明日,國④中莫衣紫;三日,境內(nèi)⑤莫衣紫也。

【注釋】①素:沒有染色的絲織品。②吾甚惡紫之臭:我很討厭紫色衣服的氣味。臭,xiù,氣味氣味。③郎中:官名,侍從國君的近臣,此處泛指宮中官員。④國:都城。⑤境內(nèi):國境內(nèi)?!局R鏈接】中國古代對色彩的稱呼:黑色包括:玄、黝、黧、墨、烏、緇、黛;白色包括白、素;紅色包括丹、彤、朱、緋、絳、赤等。從歷代的服飾色彩可以窺見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以及民俗人情,如:夏朝尚黑,商代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漢代尚赤,唐朝服飾尚黃。明代繼元之后,取法周、漢、唐、宋,服色所尚為赤色,官員服色以赤色為尊。當時還規(guī)定,玄、黃、紫三色為皇家專用,而官吏軍民的服裝,均不許用這三種顏色,違者即屬觸犯法律。從歷代的服飾色彩演變中不難發(fā)現(xiàn),古代服飾色彩始終以正色為尊,注重衣色之純。

【閱讀練習(xí)】1、根據(jù)句子在原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給加點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⑴寡人好服紫?/p>

)A.衣裳

B.穿衣裳

C.順從

D.信服⑵吾甚惡紫之臭(

)A.不好,壞

B.兇狠

C.討厭,憎恨

D.惡心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3、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8、曹彬仁愛【原文】曹武惠王,國朝名將,勛業(yè)之盛,無與為比。嘗曰:“吾為將,殺人多矣,然①未嘗以私喜怒輒戮②一人?!逼渌犹梦荼症郏拥苷埣有掭茛?,公曰:“時方大冬,墻壁瓦石之間,百蟲所蟄⑤,不可傷其生。”其仁心愛物蓋如此。

(張光祖《言行龜鑒》)

【注釋】①然:但是②輒:于是,就。戮:殺。③敝:破?、苄掭荩盒蘩?/p>

⑤蟄:動物在冬眠時潛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動的狀態(tài)?!局R鏈接】弘一法師(即李叔同,浙江平湖人,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在音樂、書法、繪畫和戲劇方面,都頗有造詣,國人耳熟能詳?shù)摹端蛣e》的整理。)一生嚴守律宗戒律,悲天憫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總是先搖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蟲被壓死,其臨終時曾要求弟子在龕腳墊上四碗水,以免螞蟻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燒死,其善心可見一斑。【閱讀練習(xí)】1、根據(jù)句子在原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給加點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乓运较才m戮一人(

)A.因為

B.用,拿,把C.在

D.同“已”,已經(jīng)⑵時方大冬(

)A.方向

B.辦法,做法,技巧C.才,剛剛D.正在,正當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時方大冬,墻壁瓦石之間,百蟲所蟄,不可傷其生。3、文章通過哪兩件事刻畫了曹武惠王怎樣的德行?

9、何晏畫圈【原文】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nèi),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②也?!蔽何渲辞策€外。

《世說新語》【注釋】①“何晏”句:何晏的父親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時,娶了何晏的母親,并收養(yǎng)了何晏。②廬:簡陋的房屋。按:這里指何晏不愿改姓做曹操的兒子?!局R鏈接】魏武帝,即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漢獻帝所封的魏王,是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創(chuàng)立魏國,追謚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在后世的文學(xué)著作或史書中,常簡稱其為“魏武”。著名典故魏武揮鞭魏武捉刀【閱讀練習(xí)】1、根據(jù)句子在原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給加點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⑴魏武奇愛之?/p>

)A.特別B.出人意料C.認為……奇怪D.驚異⑵人問其故(

)A.所以,因此

B.原因C.老,舊,過去的,原來的D.故意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何晏畫地自處其中并說“何氏之廬也?!眱H僅只是孩子的游戲嗎,你從中讀到了什么?10、劉頗解囊破甕澠池①道中,有車載瓦甕,塞于隘路②。屬③天寒,冰雪凌滑,進退不得。日向暮④,官私客旅群隊,鈴鐸⑤數(shù)千,羅擁在后⑥,無可奈何。有客劉頗者,揚鞭而至,問曰:“車中甕直幾錢?”答日:“七八千?!鳖H遂開囊取縑⑦,立償之。命僮仆登車,斷其結(jié)絡(luò)⑧,悉推甕于崖下。須臾,車輕得進,群噪⑨而前。(選自李肇《唐國史補》)【注釋】①澠(miǎn)池:地名。②隘(ài)路:險要的路段。隘:險要的地方。③屬:適逢。④日向暮:天快黑了。⑤鈴鐸(duó):指車馬。⑥羅擁在后:羅列簇擁在后面。⑦囊,一種口袋;縑,細絹。⑧絡(luò):纏繞,纏裹。⑨噪:喧嘩,很多人一起叫嚷?!局R鏈接】

古漢語中的通假現(xiàn)象:通假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一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的現(xiàn)象。原本應(yīng)當應(yīng)用的字叫做本字,臨時用來替代的字叫做通假字(簡稱借字)。本字和借字在讀音上相同,而在意義上卻毫不相干,這是通假現(xiàn)象的最主要特點。通假字與被通假字之間具有不同的關(guān)系,有些通假字與被通假字具有音同或音近的關(guān)系。如:止—只

食—飼強—僵;有些從字形上看,具有相同的聲符,如:材—才徧—遍畔—叛反—返等。

【閱讀練習(xí)】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⑴車中甕直幾錢

⑵遂開囊取縑

⑶立償之

⑷悉推甕于崖下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命僮仆登車,斷其結(jié)絡(luò),悉推甕于崖下。3、面對交通阻塞,劉頗的果斷值得人稱道,他的處事方法給了你什么有益的啟迪?

11、兩虎相斗,必有一傷①【原文】莊子②欲刺虎,館豎子③止之,曰:“兩虎方且④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⑤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⑥。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注釋】①選自《史記·張儀列傳》。②莊子:此指卞莊子,春秋時魯國的勇士。③館豎子:旅館的童仆。④方:正。且:將要⑤從:由⑥立:站立;須:等待。

【知識鏈接】《史記》是由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哲學(xué)、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臼枪糯窌ǚQ,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史記》與后來的《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三國志》(陳壽)合稱“前四史”。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xué)雙璧”。《史記》對后世史學(xué)和文學(xué)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閱讀練習(xí)】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⑴館豎子止之

止:

⑵卞莊子以為然

以為:

⑶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名:

⑷有頃兩虎果斗

有頃: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你能說出一個近義成語嗎?

12、買鴨捉兔【原文】昔有人將獵①而不識鶻②,買一鳧③而去。原④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于地。又再擲,又投于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⑤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擲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⑥為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⑦言曰:“看我這腳手,可以搦(nuò)⑧得兔否?”

選自蘇東坡《艾子雜說》【注釋】①將獵:準備去打獵。②鶻:(hu)隼的舊稱,一種兇猛的鳥。③鳧:野鴨。④原:原野。⑤人語:像人那樣講話。人,名詞做狀語。⑥爾:你。⑦以:用法同“而”。⑧搦:按下,這里指“持握,捕捉”?!局R鏈接】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詞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xué)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他善書畫,書法與黃庭堅,米蒂,蔡襄并稱宋四家。

【閱讀練習(xí)】1、根據(jù)句子在原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給加點字選擇恰當?shù)慕忉?。⑴買一鳧而去(

)A.離開

B.距離

C.除掉

D.到⑵乃鴨耶(

)A.才

B.是

C.竟

D.于是,就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擲之苦乎?3、故事用擬人手法通過鴨子風(fēng)趣幽默、令人發(fā)笑的語言,善意地諷刺了怎樣的人?

七年級文言文第五周練習(xí)13、澤人網(wǎng)雁【原文】具區(qū)①之澤,白雁聚焉。夜必擇棲,恐人弋己也,設(shè)雁奴②環(huán)巡之。人至則鳴,群雁藉是以瞑。澤人熟其故,爇③火照之,雁奴戛然鳴,澤人遽沉④其火。群雁皆驚起,視之無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紿⑤己,共啄之。未幾,澤人執(zhí)火前,雁奴不敢鳴,群雁方寐,一網(wǎng)無遺者。

(選自宋濂《燕書》)

【注釋】1具:古湖泊名,即今太湖。2雁奴:雁棲宿時往往千百成群,有雁在周圍負責(zé)警戒,如遇襲擊,則鳴叫報警,稱為“雁奴”。3爇(ruò):點燃。④沉:此指熄滅。⑤同“詒”,欺騙;欺詐。

【知識鏈接】雁和燕在古詩文中不同的文化含義雁,是一種大型的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而,在古典詩詞中多表達委婉含蓄或者纏綿悲秋的思歸情懷。另外,它常和“鴻”連用,如大家熟悉的“鴻雁傳書”,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燕,也是候鳥,喜歡成雙成對的出現(xiàn)。在古典詩詞中,成為美好春天的象征,傳達惜春之情,或者傳達對情人的思念之情。因為它有眷戀舊巢的習(xí)性,表現(xiàn)世事變遷,亡國破家感,抒發(fā)是人的“黍離”之感?!鹃喿x練習(xí)】1、解釋下列加點字。(1)群雁藉是以瞑

(2)澤人熟其故

(3)澤人遽沉其火

(4)群雁方寐2、翻譯下列句子。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紿己,共啄之。3、群雁的結(jié)局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14、精衛(wèi)填?!驹摹堪l(fā)鳩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山海經(jīng)》【注釋】①發(fā)鳩(ji)之山:山名,舊說在今山西省長子縣西。②柘(zh)木:柘樹,桑樹的一種。

③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

④其鳴自洨(讀作“蕭”或“叫”):它的叫聲很像自己呼叫自己?!局R鏈接】《山海經(jīng)》是產(chǎn)生于先秦的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chǎn)、神話、巫術(shù)、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y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nèi)容。有學(xué)者研究認為《山海經(jīng)》由《山經(jīng)》和《海經(jīng)》兩部分組成,其中《海經(jīng)》先有圖,后有書,文字內(nèi)容是對圖畫的闡釋,后來一些古圖佚失了,文字卻流傳了下來。我們今天看到的《山海經(jīng)》中都有插圖,奇奇怪怪,琳瑯滿目,那只是后人根據(jù)書中的內(nèi)容想象增補的,與古圖完全不是一回事。《山海經(jīng)》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荒誕不經(jīng)的事件,海內(nèi)的神奇事物,海外各國的奇異風(fēng)貌等,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鯀禹治水等。具體成書年代及整理不詳。

【閱讀練習(xí)】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名曰“精衛(wèi)”

(2)炎帝之少女

(3)西山之木石(4)以堙于東海2、翻譯下列句子。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3、精衛(wèi)填海和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樣都旨在弘揚一種怎樣的精神?

15、嫦娥奔月【原文】羿①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

《淮南子》【注釋】①羿(yì):堯時的善射者,《山海經(jīng)》有羿射十日的記載。請:求。西王母:仙人名。②姮(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漢代避文帝諱改姮為嫦。③斫(zhuò):砍?!局R鏈接】月亮的別稱一、來源于月亮本身特征的別稱

A.直稱:因為月亮夜行于天,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時圓時缺,缺而復(fù)圓,盈虧更替,周而復(fù)始,于是有了以下一些別稱: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暉、素暉、素影、霄暉、皓彩、圓光、圓缺、清暉等等。陰歷每月初始見之月叫"魄",后來就以之代稱月亮,并逐漸形成以"魄"為基本語素的別稱--月魄、金魄、玉魄、皓魄、素魄、殘魄、瑩魄、魄寶等B、喻稱:圓月如鏡(鑒)如輪、如規(guī)、如環(huán)、如丸、彎月如鉤、如弦、如弓,于是產(chǎn)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別稱:飛鏡、天鏡、玉鑒、冰鏡、寶鑒,玉輪、瓊輪、銀輪、玉盤、銀盤、玉環(huán),玉弓、明弓,玉鉤、瓊鉤、銀鉤、玉簾鉤、玉壺、玉碗、碧華等等。C、將上述別稱相互交錯,兩兩組合,又派生出許多生詞--兔輪、兔魄、桂輪、桂魄、蟾魄、蟾鉤等等二、來源于神話傳說的別稱A.玉兔搗藥--"兔"字系列別稱:玉兔、銀兔、冰兔、金兔、玄兔、玉杵等B.吳剛伐桂--"桂"字系列別稱:丹桂、月桂、桂月、桂宮、桂窟、桂叢、桂影、桂暉、桂魄等C.嫦娥奔月--"娥"字系列別稱:嫦娥、姮娥、素娥、娥月、嬋娟等D.蟾蜍成精--"蟾"字系列別稱:蟾蜍、玉蟾、明蟾、寒蟾、冰蟾、素蟾、蟾宮、蟾闕等E.又”兔”"桂""蟾"等并列而成的新的別稱--兔蟾、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