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藥材-附子_第1頁
地道藥材-附子_第2頁
地道藥材-附子_第3頁
地道藥材-附子_第4頁
地道藥材-附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4道地藥材——附子一、【歷史沿革】附子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下品。陶弘景曰:"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烏頭四月采。"李時珍曰:"初種為烏頭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芋魁,附子如芋子,蓋同一物也。"在形態(tài)方面,李時珍引宋楊天惠的《附子記》中的描述:"其莖類野艾而澤,其葉類地麻而厚,其花紫瓣黃蕤,長苞而圓"再參考《證類本草》所載"龍州烏頭"(龍州及今四川平武縣)以及《植物名實圖考》中的附子附圖,均可認為即是本品。附:(考證):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①《蜀本草》:“附子、烏頭、天雄、烏喙、側(cè)子,五物同出而異名。作之法,以生熟湯浸半日,勿令滅氣,出以白灰?之,數(shù)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淹之,并不及前法。”②《本草圖經(jīng)》:“烏頭、烏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側(cè)子生鍵為山谷及廣漢,今并出蜀土。然四品都是一種所產(chǎn),其種出于龍州。種之法,冬至前先將肥腴陸田耕五、七遍,以豬糞糞之,然后布種,逐月耘籽,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已來,莖作四棱,葉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實小,紫黑色如桑椹。本只種附子一物,至成熟后,有此四物,收時仍一處造釀方成。釀之法,先于六月內(nèi)踏造大、小麥曲,至收采前半月,預先用大麥煮成粥,后將上件曲造醋候熟,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則以水解之。便將所收附子等去根須,于新潔甕內(nèi)淹浸七日。每日攪一遍,日足撈出,以彌疏篩攤之,令生白衣,后向慢風日中曬之百十日,以透干為度,若猛日曬則皺而皮不附肉。其長三、二寸者為天雄,割削附子傍尖芽角為側(cè)子,附子之絕小者,亦名為側(cè)子,元種者母為烏頭,其余大小者皆為附子,以八角者為上,如方藥要用,須炮令裂去皮臍使之。綿州彰明縣多種之,惟赤水一鄉(xiāng)者最佳。然收采時月與《本經(jīng)》所說不同,蓋今時所種如此,其內(nèi)地所出者與此殊別,今亦稀用。謹按《本經(jīng)》冬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而《廣雅》云,奚毒,附子也。一歲為側(cè)子,二歲為烏喙,、三歲為附子,四歲為烏頭,五歲為天雄。今一年種之,便有此五物,豈今人種蒔之法,用力倍至,故爾繁盛也。雖然,藥力當緩于歲久者耳?!雹邸墩妹鞲阶佑洝罚骸熬d州,故廣漢地,領縣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領鄉(xiāng)二十,惟赤水、廉水、會昌、昌明產(chǎn)附子。合四鄉(xiāng)之產(chǎn),得附子一十六萬斤已上,然赤水為多,廉水次之,而會昌、昌明所出微甚。附子之品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鬲子,又附而長者為天雄,又附而尖者為天錐,又附而上者為側(cè)子,又附而散者為漏藍子。皆脈絡連貫,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貴,故獨專附名,自余不得與焉。凡種一而子六、七以上,則其實皆小;種一而子二、三,則其實稍大,種一而子特生,則其實特大。附子之形以蹲坐正節(jié)角少為上,有節(jié)多鼠乳者次之,形不正而傷缺風皺者為下矣。又附子之色,以花白為上,鐵色次之,青綠為下。天雄、烏頭、天錐,以豐實盈握為勝,而漏藍、側(cè)子,不足數(shù)也。按《本經(jīng)》及《志》載,附子出犍為山谷及在山南嵩高、齊魯間,以今考之,皆無,有誤矣。又曰,春采為烏頭,冬采為附子,大謬。又云,附子八角者良,其角為側(cè)子,愈大謬。與余所聞絕異?!倍ⅰ靖阶痈攀觥扛阶訛槊箍疲╮anuncul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塊根上所附生的子根。為常用中草藥,塊莖藥用。氣微,味辛辣而麻舌。三、【栽培】生長于平地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中。主要栽培在四川江油、彰明一帶,現(xiàn)湖北、湖南、陜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四、【原植物形態(tài)特征】烏頭別名:鐵花(四川峨嵋山),五毒(河南)。AconitumcarmichaeliDebx.──毛茛科Ranunculaceae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塊根通常2個連生,栽培品的側(cè)根(子根)通常肥大,倒卵圓形至倒卵形,直徑可達5cm。莖直立。葉互生,具柄;葉片卵圓形,革質(zhì),寬5~12cm或有時更寬,掌狀三裂幾達基部,兩側(cè)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狀楔形,上部再3淺裂,各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偁罨ㄐ蛘L,花序軸上被貼伏反曲的柔毛,花青紫色,盔瓣盔形,長1.5~1.8cm,寬約2cm,側(cè)瓣近圓形,外被短毛;蜜葉1對緊貼盔瓣下,無毛,有長爪,距長1~2.5mm;雄蕊多數(shù);心皮3~5,離生。蓇葖長圓形,長約2cm,無毛。花期8-9月,果期10~11月。五【生長習性】(一)烏頭生態(tài)在11-12月,當溫度在10℃以上時,栽種川烏,7天后發(fā)出新根;次年2月當?shù)叵?0cm處溫度在9℃以上時,從地下莖節(jié)長出基生葉5~7片。抽莖后,地上部分生長加快,尤其是3月上旬(氣溫在13℃~13.8℃)生長最快。莖每天增加高0.6~0.71cm,中葉片數(shù)也迅速增加。每4天可生出一片新葉,為地上部分生長旺盛期。3月上旬以后,地下莖節(jié)生出扁平的白色根莖,不久即向下伸長而形成塊根。特別是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部分的生長超過了地上部分的生長。在種根較大而肥料又充足的情況下,粗壯的地下莖可以在同1節(jié)上生長2個塊根。在9月中、下旬,氣溫在18.4℃~20.6℃時,頂上總狀花序開始出現(xiàn)小的綠色花蕾,花蕾逐漸變大;9月中旬,日平均氣溫為17.5℃左右,花蕾由綠變紫時開花。當主花序結(jié)果時,第一側(cè)枝才開花,以后由上至下地開放到下部側(cè)枝。在1個花序內(nèi),花自下或自中部先開。1個花序的花3~7天開完,花開放后的第2天,花絲伸長,3h后,花藥成熟破裂,此時柱頭已先熟。在11月中旬(氣溫11℃左右),蓇葖果成熟開裂,散出大量種子。(二)附子生態(tài)1.與烏頭基本相同。但須經(jīng)歷須根生長發(fā)育期(從栽種至出苗)、葉叢期(從出苗至抽莖)、地上部分旺盛生長期(抽莖至摘尖板芽)和塊根膨大充實期(修二次根至收獲)4個時期,共240天左右。特別是采用了摘尖、掰芽、修根等促控枝術;地上部分在摘尖掰芽后,干物質(zhì)略有下降,以后由于葉長大及莖的加粗,干物質(zhì)迅速回升;以后由于修根時去掉部分腳葉,養(yǎng)分向下轉(zhuǎn)運等,干物質(zhì)再度下降。與此同時,塊根干物質(zhì)迅速增加,在5月下旬塊根干物質(zhì)重為10.20g/株;干物質(zhì)日增長量為0.197g/株,6月中旬當10cm處地溫為26.8℃左右時,塊根生長最快,塊根干物質(zhì)重為19.9g/株,干物質(zhì)日增長0.65g/株,為5月下旬的3.3倍左右,由于附子塊根是由地下莖的基部向上逐漸生長,隨著側(cè)生塊根生長期的縮短,塊根由圓錐形變?yōu)殚L條形,為了集中養(yǎng)分供應地下基部的塊根,使他們長得更大,采用留大刮小及截除塊根周圍須根的辦法。試驗表明,修根提高了附子質(zhì)量,但總產(chǎn)量低于未修根的。2.附子對氣候條件的要求附子在氣候溫和、潤濕的地區(qū)生長較好。其年降雨量為1179.4mm、年平均溫度為15℃、年日照量為1327.7h均可栽培。3、對土壤條件的要求土壤質(zhì)地土壤由粗細不一的顆粒組成,通常把粒徑小于0.01mm的叫粘粒,0.01~0.03mm的叫砂粒。這種不同大小土粒的組成比例叫土壤質(zhì)地。川烏、附子宜在壤土中生長,特別是在富含腐殖質(zhì)的肥沃壤土中生長。但不同種類的中藥對土質(zhì)仍有不同要求。為了培育好川烏、附子,必須了解土壤的性質(zhì)。4、土壤的性質(zhì)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礎,在中藥生長過程中,需要向土壤不間斷地供應水分、養(yǎng)分、空氣和溫度。土壤的這些條件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氣性差,有機質(zhì)分解慢,有效養(yǎng)分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過少,又不能滿足中藥所需要的水分,同時由于好氣細菌活動強烈,土壤的有機質(zhì)分解過快,也會造成養(yǎng)分不足。土壤質(zhì)地的砂性或粘性也影響土壤的水、肥、熱、氣等狀況。砂土土粒大,孔隙也大,通氣性、透水性都好,但保水性較差,土壤溫度變化也大,有機質(zhì)分解快,養(yǎng)分易于流失,因此在施肥方法上最好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則較為有效。粘土土粒間孔隙很細,保水、保肥性強,但通氣性差,有機質(zhì)分解慢,前期肥力不易發(fā)揮,后勁卻比較足,干時往往成塊,濕時粘性重,耕作困難。最好的土壤是具有團粒結(jié)構的土壤(土粒的排列和組合狀況稱為土壤結(jié)構,土粒被腐殖質(zhì)膠結(jié)成較大的土粒稱為團粒)。附子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紫紅泥和油沙土壤。六、【種子的采收】11月(霜降-立冬)地上部分枯萎時,即可挖出川烏,截去過長的須根,留1.5厘米左右。選出側(cè)根即附子,剔除焦巴、水漩,然后分為三級,把一級最大的和三級小塊根作繁殖川烏的種根,立即栽種或把種根作短暫的室內(nèi)攤晾后再栽,含水量較高的壩區(qū)川烏種根,應先用竹簾攤晾至半蔫后栽;中等大的二級塊根作栽培附子的種根,貯藏下種。在堆放與運輸途中的夜里,均應在室內(nèi)的地面上攤晾,以免發(fā)熱霉爛,影響出苗。七、【附子的采收】附子栽培到第二年的小暑至大暑間收獲,如延遲到大暑后,正處高溫多雨季節(jié),附子塊根腐爛嚴重,造成損失。采收時,用二齒耙挖出全株,抖去泥沙,將母根與子根分開,去掉須根。母根曬干,即為"川烏"。子根即是泥附子,再按大小分開后進行產(chǎn)地加工,一般每畝可產(chǎn)泥附子400~600千克。八、【加工炮制】(一)處方用名附片,制附片、炮附片,淡附片等。(二)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側(cè)生子根加工品。根據(jù)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可制成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等。(三)炮制沿革漢代首載火炮法(《玉函》)。唐代有蜜炙(《千金翼》)法。宋代有炭火內(nèi)燒令黑,醋浸法(《圣惠方》)、醋炙、黑豆青鹽制、漿水制、黃連制(《總錄》),姜制(《博濟》)、(《三因》)法。明代有地黃制(《普濟方》)、甘草湯炒(《景岳》)、童便制(《回春》)等法。清代有甘草防風童便同制法(《說約》)。現(xiàn)行,有炮、甘草制,姜制、豆腐制、礬水煮、黑豆制等多種炮制方法。(四)炮制方法附片、黑順片、白附片直接入藥。取烏頭一二三級側(cè)根(即泥附子)收獲后24小時內(nèi),放入膽巴水(制食鹽的副產(chǎn)品,主要成分為二水氯化鈣)內(nèi)浸泡,以防腐爛,并消除毒性(含烏頭堿,有劇毒)。然后經(jīng)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過程,制成各種不同規(guī)格的供中醫(yī)處方和中成藥投料用的附片。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順片、鹽附子、熟片、黃片、卦片、刨片等產(chǎn)品?,F(xiàn)將產(chǎn)地加工方法、產(chǎn)品質(zhì)量及貯藏方法介紹如下:1.白附片:又稱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加工過程如下:(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約需泥附子370千克。將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凈,并去掉須根。(2)泡膽: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膽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內(nèi)(稱為花水)。然后將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7日以上,在浸泡過程中每天要將附子上下翻動一次。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標準是:看附子外皮色黃亮,體呈松軟狀即可;若浸泡時間稍長則附子皮硬;當出現(xiàn)附子露出水面時,必須增加老水(即泡過附子的膽水),無老水可增加膽水。浸泡后的附子稱“膽附子”。(3)煮附子:先將"老水"在鍋內(nèi)煮沸,再將膽附子倒入鍋內(nèi),以"老水"淹過膽附子為度,中途上下翻動一次。有鼓風機設備的地方,約煮10~15分鐘;無此設備的則煮15~20分鐘;,以煮至膽附子透心為止。然后撈起倒入缸內(nèi),缸內(nèi)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冰過附子的水可再與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4)剝皮:將漂過水的附子從缸內(nèi)撈起,剝?nèi)ネ鈱雍诤稚谋砥ぃ们逅桶姿匆哑^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應翻動一次。(5)切片:將浸漂后的附子撈起,縱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內(nèi)浸漂48小時,換水一次再浸漂12小時,以除去片內(nèi)所含的膽水,即可蒸片,若天氣不好,就不換水,可延長時間。(6)蒸片:將浸泡好的附片撈出,放入大蒸籠內(nèi)(篾制或木制蒸籠均可)看蒸氣上升至蒸籠頂端后,再蒸1小時為合適。(7)曬片熏硫:將已蒸好的附片倒在曬席上(用竹篾編制的大席),利用日光曝曬,曬時要注意片張均勻,不能有重疊。待曬至附片表面水分消失、片張卷角時,即可收起密閉用"硫黃"熏,至附片發(fā)白為宜。然后再倒在曬席上曬干,即成色澤白亮的成品白附片。(8)炮附片取砂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熱,加入凈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變色,取出,篩去砂,放涼。2.黑順片:又稱順片、黑片、順黑片。是用較小的泥附子作原料。每制100千克成品,約需泥附子340千克。(1)洗泥、泡膽、煮附子:均同白附片操作方法。(2)切片:將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撈出,不經(jīng)剝皮,用刀順縱切成為4~5毫米的厚片。(3)糖炙、蒸烤:將切的片放入清水中泡2日撈起,將紅糖(每100千克附子用紅糖0.5千克)用文火炒至為黑色稠膏狀后,兌入適量的開水,攪勻,然后倒入缸內(nèi),使其溶于清水中,然后將片子倒入缸內(nèi)浸染一夜,冬天加工則應延長浸泡時間,染成茶色,取出裝入蒸籠連續(xù)蒸11~12小時。蒸的標準:以片張上有油面為度。蒸的過程中,火力必須掌握均勻,不能中途停歇,這樣才能保證蒸出有油面、光澤、質(zhì)量好的片張。將蒸好的附片在烤片簀子上,用木炭火烤,不能使片面烤焦或起泡,烤時要不停地翻動附片,到半干時,須將片子分別大小進行擺好??局涟顺筛蓵r,晴天可改用太陽曬干,如遇雨天將烤片折疊放在炕上,用小溫火圍閉烘烤至全干,即成黑順片??究坏脑O置:可在室內(nèi)打一長條形的炕,炕高60厘米,寬1米,長3.4米(炕的長短、寬窄應與烤片簀子相適應),炕內(nèi)燒木炭火。3.鹽附子:用較大的泥附子作成。每100千克泥附子,可制鹽附子120千克。加工過程為:①泡膽:將泥附子除去須根,洗凈,每100千克附子用膽巴40千克、清水30千克、食鹽20~30千克(新開始加工用鹽30千克,次年利用原有部分鹽膽水加鹽20千克)混合溶解于水中。將附子倒在缸內(nèi)浸泡3日。②撈水:又叫吊水、澄水。將已泡膽的附子撈起,裝入竹筐內(nèi),將水吊干,再倒入原缸內(nèi)浸泡,如此每天一次,連續(xù)三次。每次必須先將缸內(nèi)鹽水攪勻后再倒入附子。③曬短水:將吊好水的附子撈起來,鋪在竹簀上在日光下曝曬,至附子表皮稍干,然后倒入原缸中。每天一次,連續(xù)操作三次。④曬半水:將曬過短水的附子撈起來,放在竹簀上曬干部分水分,一般掌握在4小時左右。每天一次,連續(xù)操作三次,曬后再倒入缸內(nèi),缸內(nèi)的水淹到附子為宜,不夠時須加膽水。⑤曬長水:將曬過半水的附子撈起來,鋪在竹簀上進行日光曝曬一天,當附子表面出現(xiàn)食鹽結(jié)晶狀為止,然后趁附子尚熱,即倒入鹽水缸內(nèi),使其吸收鹽分。⑥燒水:將曬過長水的附子撈起,再將缸內(nèi)鹽水舀入鍋內(nèi),每鍋再加膽巴20千克,伙同鹽水煮沸。然后將附子倒入缸內(nèi),再將未溶解的食鹽放在上面,將煮沸的鹽膽水趁熱倒入缸內(nèi),時間掌握在兩天兩夜,若在夏天有一天一夜即可。最后撈起滴干水分,即為成品。(2)淡附片取凈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開后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鹽附子每100千克,用甘草5千克,黑豆10千克。4.熟片:用較大的附子作原料。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50千克。加工過程為:(1)泡膽:將泥附子除去須根,洗凈,每100千克附子用膽巴40千克、清水25千克混合,將附子倒在缸內(nèi)浸泡7日。(2)蒸煮剝皮:取出,在鍋中煮1小時以上,然后放入清水中浸一夜,剝皮之后,再浸一夜,橫切成片,厚約4毫米,再放入清水中浸4~8晝夜,取出,蒸12小時后,用木炭火烘至半干,再曬干即成為"熟片"。5.黃片:用較大的附子作原料。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20千克。加工過程為:(1)泡膽:將泥附子除去須根,洗凈,在膽巴水中浸泡時間與熟片同。(2)剝皮:在清水中浸一晝夜后剝皮,橫切成片,厚約4毫米,再放入清水中浸4~6晝夜。(3)藥汁炙:用甘草12千克、紅花15千克、牙皂2千克、老姜5千克,熬水后再加入黃色染料250克,制成染色劑。放于染色液中浸一夜,染成黃色,然后烘至半干,再曬干即成為"黃片"。6.卦片:用中等大的附子作原料。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330千克。加工過程為:(1)泡膽:將泥附子除去須根,洗凈,在膽巴水中浸泡一夜。煮沸后在清水中浸一夜。(2)剝皮糖炙:剝皮,每個附子縱切兩瓣(形似卜卦而故名),然后用糖汁染色,在焦糖(即紅糖用文火炒至為黑色稠膏狀)汁液中浸染4~7晝夜,蒸12小時,然后曬干即成。7.薄黑片: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其制法與白片同,但不剝皮,橫切。用糖汁套色較黑片淺,蒸8小時(自生火到蒸好出籠)。半烤半曬,干燥后即為"薄黑片"。8.刨片:每100千克成品需泥附子400千克。洗泥后,入膽巴水中浸泡5晝夜。然后煮至八九成熟時即傾入清水中浸泡1天。后用刨子將附子刨成薄片,再入清水中浸泡,當日連續(xù)換水3次。再將漂過的薄片撈起,放于烤爐上烘烤,將飯鍋(刮去鍋底末,用砂紙或砂子、磨刀石磨光)倒放在爐灶上,附片貼于鍋底上,下面用木炭火烤,片干后自然落下,即為"刨片"。9.產(chǎn)品質(zhì)量:泥附子以每千克80只以內(nèi),無直徑不足2.5厘米的小藥及"扒耳",無空心腐爛,無泥塊雜質(zhì)為合格;以個大飽滿者為佳。白附片以片張厚薄、大小均勻、白色半透明、無鹽膽軟片、失膽枯片、霉變?yōu)楹细?;以色白切面油潤有光澤者為佳。黑順片以片大、片面冰糖色半透明、厚薄均勻、無鹽膽軟片、霉變?yōu)楹细?;以切面油潤有光澤者為佳。鹽附子以無空心腐爛、粑軟,無直徑不足2.5厘米的小藥及"扒耳"為合格;以個大體沉,表面起細小晶粒者為佳。10.附子的貯藏:白附片、黑順片用木箱或竹簍包裝貯運,放干燥處,防受潮發(fā)霉。鹽附子用瓦缸或油紙糊的竹簍包裝貯運,放避風干燥處,不可堆積,以免壓壞。(五)成品性狀黑順片為不規(guī)則縱切厚片,上寬下狹,表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質(zhì)硬而脆,斷面角質(zhì)樣,周邊黑褐色,氣微,味淡。白附片表面黃白色,半透明。炮附片色澤加深,略鼓起。淡附片味淡,口嘗無麻舌感。(六)炮制作用生附子有毒,加工后降低毒性,便于內(nèi)服。炮附片以溫腎暖脾為主,用于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如治虛寒泄瀉的附于理中丸(《局方》)及治冷痢腹痛的溫脾湯(《千金》)。淡附片長于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如治厥逆亡陽的四逆湯(《藥典》),治寒濕痹痛的甘草附子湯(《傷寒》);治陽虛水腫的八味腎氣丸(《金匱》)。(七)附:炮制歷史沿革表表附子歷代炮炙方法簡況年代新炮炙方法文獻出處漢炮、去皮、破八片?!督饏T要略方論》晉炮、炮去皮臍、燒。《肘后備急方》南齊炮、炮裂?!秳缸庸磉z方》唐搪灰炮、蜜炙黃。《備急千金要方》青鹽二錢,以泔水同爽水浸去皮根。《銀海精微》公元十世紀夫修事十兩,于文武火中炮令**者去之,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微細劈破,于屋下午地上掘一坑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陪干用。欲炮者,灰火勿用雜木火,只用柳木最炒,若陰制使,即生去尖皮底子,薄切,用東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曬)令干用,凡使須陰制?!独坠谥苏摗匪翁炕饍?nèi)燒令黑色,勿令藥過取出,用盆子蓋之侯冷細研?!短绞セ莘健啡テつ毲兴钠蒙虢?,以水一碗同煮汁盡為度,取附子陪干為末。《博濟方》釀之法:收附子去須根,于醋中淹浸七日,每日攪一遍日足撈出,曬至透干為度。《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1、以生姜、棗同煮去皮臍切碎陪干炒。2、黃連剁碎同銚自肉炒微黃,不同黃連。《圣濟總錄》附子、黑豆入瓷瓶內(nèi)慢火煮,以附子爛為度?!度驑O病癥方論》1、用童便浸數(shù)日,火煨切看無白星為度。2、朱砂、濕面裹煨為末。《校注婦人良方》以童便煮而浸之,再用文武火以列其毒,且可助下行之,加入鹽尤捷…...加甘草以解毒?!动彴W經(jīng)驗方》元1、炮,又以鹽水浸,再炮,如此七次。去皮球。2、鹽炒《丹溪心法》明1、炮去皮。以地黃汁煮陪干。2、防風、鹽、黑豆合炒,附子列去諸藥用附子,去臍皮。3、米泔水、姜、蛤粉炒制,去皮臍?!镀諠健?、采得附子,以生熟湯浸半日,勿令氣出以白灰藏之,數(shù)易使干,又法以粥及糟曲等淹之。一保升曰2、俗方每用附子須甘草、人參、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一宏景曰《本草綱目》甘草浸數(shù)日,捻之軟透入鍋內(nèi)炒至將干,口嚼尚有辣味是其度也《景岳全書》清用甘草、防風同煮三、四滾、去皮臍甘防,在用童便煮一日,曬干,方無毒也?!夺t(yī)宗說約》附子切薄片用夏布包定甘草、干甘遂捶碎,以燒酒共浸半日,文武火煮,酒干為度,取起附子、甘草、甘遂不用《串雅外編》用蕎麥面一撮包煨良久去面《串雅外編》童便、黃泥炮《本草綱目拾遺》九、【附子繁殖方法】栽種的時間在大雪至冬至為宜,但以冬至前6-10天為栽種適應期。在整好的畦面中間,用木制印耙子(圖3-1)開窩,開成兩行錯窩,行窩距各約17厘米,然后將附子藥種按大、中、小分別栽種。這樣附子苗架生長整齊,也便于管理。每窩大、中藥1個,小藥可栽2個,并使絆(即附子從母株上摘下的痕跡)都向畦心,芽口向上稍仰,并稍露畦面,隨用手指刨土穩(wěn)固種藥,每隔10窩在窩外多栽1-2個,以備補苗用,每畝可栽種藥8500-10000個,栽后當天就要開溝,將畦溝泥土提到畦面覆蓋種藥,厚約7厘米,溝深20-30厘米,畦溝力求平整、通暢,防止積水。十、【栽培技術】(一)選地栽培附子的土地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水稻或玉米輪作4~5年以上的沙壤土或紫色土為宜。3年內(nèi)未種過附子的水稻田最好。在水稻收獲后,放干田水,于8月下旬翻地曬垡,使土壤充分熟化,增強肥力。附子地可從12月上旬開始,反復犁耙、鎮(zhèn)壓多次,做到土壤細碎疏松,上面平坦。然后做成高畦,畦寬60~100厘米,排水溝寬20~-30厘米。每畝施基肥干糞4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餅肥50公斤,碎細混合后,撒于畦面,再翻人土中。(二)整地在播種或移植之前,必須將土地翻耕,然后整平耙細。通過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使土壤疏松通氣,有利于種子發(fā)芽長根;整地可促進土壤風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可增加土壤養(yǎng)分的貯藏與釋放;又可將潛伏在土壤內(nèi)的病菌、害蟲或雜草翻到地面,經(jīng)過日曬或冷凍,加以殺滅與腐爛。整地要結(jié)合施基肥,尤其要施足農(nóng)家肥,可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狀。同時還要結(jié)合施農(nóng)藥進行土壤消毒。整地后,要根據(jù)所種藥材的特性作畦或作壟。寬度0.7米以上為畦,以下為壟。畦的形狀有3種:高畦:畦面比步道高,畦間有排水溝,一般用于多雨或土壤濕潤地區(qū)。平畦:畦面與步道等高,在畦四周用土作埂,以便引水灌溉,一般干旱地區(qū)為利于灌溉和保持土壤水分時多采用。低畦:畦面多低于步道,多用于保溫、保濕、防風。畦的寬度一般為0.7-2米,畦和壟的方向以南北向陽照射充分為好,但北風強烈的地區(qū),東西向則受風威脅小些。在坡地上作畦或壟時,要與斜坡成垂直方向,以利水土保持。(三)附子的選地與整地要求附子的前作物有水稻、玉米等,以水稻最好。在水稻收獲后,放干田水,8月下旬犁一次,犁后炕起使土壤充分熟化,增加肥力。從大雪開始,再犁耙地多次;犁前應將土地表層泥土挖勻;犁的深度以20-25厘米為宜,并使出水口低于入水口3-4厘米,以利排水和灌溉。每次犁后都要耙,并用石滾鎮(zhèn)壓多次;必須做到土壤勻細疏松,無雞蛋大的土塊。田面和田底都很平整。地整好后,栽種前要牽繩"踩畦",踩成畦溝寬約27厘米、畦面寬約66厘米的高畦。踩完后,每畝施干糞(豬、牛圈肥)4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油餅50千克-100千克,將三肥混合拌細拌勻,并且堆漚7天左右,撒施畦面,再用鋤頭翻入土中,使與土壤充分混勻,然后將畦面造成龜背形。十一、【田間管理】(一)耙畦清溝及補苗鐵制附鏟子附子栽種,在幼苗出土前,應將畦上的大土塊和蓋土過厚處,用鋤頭耙到溝里,整細,再提到畦面上,使溝底平坦不積水。雨水季節(jié)前后幼芽全部出土,如發(fā)現(xiàn)病株,須立即拔除燒毀;然后用預備苗帶土補栽,栽后施清淡糞水定根,蓋細土填平。總之要求做到苗齊苗壯。(二)修根這是栽培附子的特殊管理措施,目的是促進塊根肥大。通常修根兩次。第一次在清明節(jié)前后,苗高13-17厘米時進行。用附鏟子把植株附近的土刨開,現(xiàn)出側(cè)生塊根(附子)和母根,然后把較小而多余的塊根刨掉,每窩留下母根兩邊較大的側(cè)生塊根各1個(產(chǎn)地農(nóng)民叫留雙絆,又叫扁擔絆)。第1株修后,把下1株的泥土,覆蓋在第1株的窩里,再修下1株,依次修完。第二次在立夏前后,方法與第一次相同,并應削去莖基上新的小塊根,以及上次保留在塊根上的部分須根。修根時,注意不要傷葉片和主根。(三)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一次以催苗為主,每畝施人畜糞1500公斤,加水1000公斤,尿素27公斤;第二次在4月初,施綠肥(如苜蓿)2000公斤,切碎,菜餅肥50公斤,人糞尿水3000公斤;第三次在5月上旬,每畝施牛圈肥800公斤,碾細加菜餅肥(發(fā)酵)75公斤混合穴施,再用人糞尿水600公斤淋穴,施肥時在畦邊每隔兩株開穴,位置要和第一次追肥的穴錯開,施后把畦溝內(nèi)土提至畦面,使土壤成弓背形。(四)打尖和掰芽為了控制附子地上部分的陡長,讓養(yǎng)分集中于根部,使附子迅速膨大,在第一次修根后7-8天,便須開始打尖。根據(jù)品種不同和植株生長的快慢,打尖要進行2-3次。用鐵簽或竹簽輕輕挑去莖頂嫩尖,不要損傷頂葉和其他葉子。一般每株留葉6-8片,葉小而密的可留8-9片。附子經(jīng)過打尖后,葉腋最易長出腋芽,應隨時掰除,以免消耗養(yǎng)分。一般每周掰芽1-2次,尤其是在立夏后腋芽生長最盛時,更應及時掰除,以掰盡為止。注意不要傷老葉。(五)灌溉排水附子生長期中,需經(jīng)常保持適當?shù)臐駶櫍^分的干燥與潮濕,均致生長不良,故應根據(jù)氣候情況和土壤濕度,掌握適時適量的灌溉與排水。在幼苗出土后,土壤干燥應及時灌水,以防春旱。以灌跑溝水(即水從溝內(nèi)跑過不停水)為宜。以后氣溫逐漸升高,應掌握畦土翻白就灌。6月上旬以后,天氣炎熱應注意在夜晚灌溉,大雨后要及時排出田中積水,以免造成附子在高溫多濕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塊根腐爛。(六)間作產(chǎn)區(qū)習慣于在附子田里間種其他作物,附子栽后在未出苗前可在畦邊適當撒點菠菜籽,菠菜扯后可栽萵苣(筍),以每間隔5窩附子間種1株,不能過密。春季在附子畦邊的陽面間種玉米,每隔5-6窩附子種1窩,出苗后每窩留苗2-3株,施肥2次,每次每畝施人畜糞水1000-1500千克,每畝可收玉米150-300千克。如間種藍靛,則可在2月下旬栽種,每隔2窩附子栽種1窩藍靛,芒種后施肥一次,霜降后即可收獲,每畝約收500千克。因藍靛的收獲期較晚,而且兩年換種一次,故間作藍靛的土地,附子一般要連作兩年。十二、【附子病蟲草害防治】(一)農(nóng)藥優(yōu)缺點1、使用農(nóng)藥的優(yōu)點:(1)防治有害生物的速效性和高效性是使用農(nóng)藥最主要的優(yōu)點。目前有些殺蟲劑能達到藥到蟲落的速度,多數(shù)農(nóng)藥對其主要防治對象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特別是病、蟲、草害大發(fā)生而且面積廣泛時,更能體現(xiàn)出這類救災藥物的特點。

(2)使用農(nóng)藥可使農(nóng)田機械化與化學化耕作措施相互配合,體現(xiàn)出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的特點,既節(jié)約了勞動力,又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3)使用農(nóng)藥既保產(chǎn)又增產(chǎn),經(jīng)濟效益好,例如,施用除草劑,一般可使作物增產(chǎn)20%~30%,最高可達50%。某些農(nóng)藥品種對作物有刺激生長性,使用后不但防治了有害生物,而且還增產(chǎn)。目前多數(shù)農(nóng)藥投入與產(chǎn)出比為1∶4~6元人民幣。

2、使用農(nóng)藥的缺點:(1)農(nóng)藥對人、畜有中毒的危險,因為多數(shù)農(nóng)藥是有毒品,在生產(chǎn)過程中就容易造成中毒事故。少數(shù)農(nóng)藥在環(huán)境中具有積累性,使用不適當,具有潛在危險性,如致畸、致癌、致突變等,

(2)長期連續(xù)、單一使用一種農(nóng)藥,易引起有害生物的抗藥性,降低了防治效果,增加了防治成本。

(3)農(nóng)藥使用不當,能使作物產(chǎn)生藥害,造成作物減產(chǎn)或絕產(chǎn),還可能造成環(huán)境污染。農(nóng)藥在綜合防治體系中,仍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既不要只看到農(nóng)藥的優(yōu)點而認為其"萬能",也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點而產(chǎn)生恐懼,要因地制宜,權衡利弊,揚長避短,科學使用,爭取將農(nóng)藥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3、農(nóng)藥的混用技術: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農(nóng)藥在田間使用時混配在一起施用叫做農(nóng)藥的混用。為混用方便由工廠加工制備出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有效成分的農(nóng)藥制劑叫做農(nóng)藥混劑。絕大多數(shù)農(nóng)藥的防治范圍是有限的,一般只針對某一種或某幾種有害生物發(fā)揮作用,而在作物生長期內(nèi)可能同時發(fā)生不同類別和不同品種的病、蟲、草害,為了達到一次用藥兼治幾種同時發(fā)生的有害生物的目的,合理混用農(nóng)藥是充分發(fā)揮藥效,節(jié)省勞動力,及時防治的重要手段。農(nóng)藥混用水平及混劑的發(fā)展狀況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用藥水平及農(nóng)藥加工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國內(nèi)外都在積極研究混用技術,并向多元混用的方向發(fā)展,而且出現(xiàn)了農(nóng)藥與化學肥料混用的新形式。

(1)農(nóng)藥混合使用的優(yōu)點:一是能在一次用藥中,兼治作物生育期內(nèi)兩種或多種同時發(fā)生的病、蟲、草害,使多次重復性田間作業(yè)一次性完成,節(jié)省勞動力,防治及時;二是農(nóng)藥混合使用,可以擴大防治范圍,混用藥劑間取長補短,提高防效或延長殘效期;三是農(nóng)藥混合使用,可以防止和克服有害生物產(chǎn)生抗藥性,延長農(nóng)藥品種的使用壽命;四是農(nóng)藥混合使用,能降低農(nóng)藥使用劑量,降低成本,減少環(huán)境污染及對益鳥的危害。

(2)農(nóng)藥混用的原則:一是混用品種之間不發(fā)生不良化學反應(如水解、堿解、酸解、或氧化還原反應等),保證正常藥效或增效,也不影響藥劑的物理性狀(如乳脂性、懸浮率降低等),例如:多數(shù)有機磷殺蟲劑不能與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混用;粉劑不能與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混用。二是不同品種混用后,不致使作物發(fā)生藥害。三是農(nóng)藥混合后,不增加毒性,保證對人畜安全。四是混用要合理,包括:作物品種與農(nóng)藥品種間搭配合理,如防治旱田內(nèi)的禾本科雜草,單用拿捕凈或蓋草能即可防除,再用兩者混配,雖然從藥劑穩(wěn)定性上可行,但屬于混配不合理,即不增效,也不擴大防治范圍,混用沒有必要;成本合理,農(nóng)藥混用是為了省工省時,提高經(jīng)濟效益,如制成混劑后,追加成本很大,是不能允許的。五是注意農(nóng)藥品種間的拮抗作用,保證混用的效果,如苯達松與拿捕凈混用因拮抗作用而降低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效。

4、農(nóng)藥對作物的危害及防止措施:施用農(nóng)藥的目的,是為了防治有害生物,保證農(nóng)作物的豐收,是屬于救災性生產(chǎn)過程。但由于不正確地使用農(nóng)藥之后,使被保護作物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或生理功能遭到破壞,從而降低作物產(chǎn)量,并使農(nóng)副產(chǎn)品品質(zhì)(如色澤、風味和形狀等)降低,這種現(xiàn)象稱為農(nóng)藥藥害。

(1)農(nóng)藥藥害的類型及機制:由藥害出現(xiàn)時間的快慢,分為急性藥害和慢性藥害兩種類型。急性藥害是指在施藥后幾小時至幾天內(nèi)表現(xiàn)出異?,F(xiàn)象。急性藥害表現(xiàn)癥狀明顯,如器官脫落、枯萎、褪色,甚至死亡等。慢性藥害是指在施藥后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才表現(xiàn)出異?,F(xiàn)象。慢性藥害往往隱蔽性強,表觀癥狀不明顯,多數(shù)在作物生長末期才有所表現(xiàn),如不結(jié)實(絕產(chǎn))、秕粒率高(低產(chǎn))、品味下降等。由用藥因素所造成的藥害,分為錯用和誤用藥害、二次藥害、殘留藥害和飄移藥害等四種類型。中積累較高的劑量,對種植的敏感作物產(chǎn)生的藥害。如土壤中長期施用六六六,積累較高劑量,對瓜類易產(chǎn)生藥害,但隨著高殘留農(nóng)藥的淘汰,這種藥害出現(xiàn)的可能性較小。

(2)防止藥害的基本措施:防止藥害應本著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的原則。若發(fā)生嚴重藥害后,幻想著依靠作物自行補償措施都是徒勞的。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預防在先。

充分了解藥劑性質(zhì),應用藥劑品種是否對路,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和濃度,選擇正確的使用時期和方法;了解所用藥劑使用注意事項。不能任意提高用藥量和改變使用方法。

充分了解藥劑質(zhì)量,可濕性粉劑和膠懸劑的懸浮率降低,乳油穩(wěn)定性差,有分層、大量沉淀或析出許多結(jié)晶等,粉劑含水量過高(分散不勻)都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藥害。

提高藥劑配制及施藥技術水平,注意配制方法(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的調(diào)配,稀釋用水應選擇河水或淡水,盡量不選用井水等),減少藥害發(fā)生的可能性。

注意被保護作物種類及不同生育期特點,掌握對藥劑敏感的作物種類及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耐藥能力,選擇適宜品種和劑量,避免藥害發(fā)生。

注意施藥時的環(huán)境條件,夏季高溫(30℃以上)、強烈陽光照射、相對濕度低于50%、風速超過3級(大于5m/s)、雨天或露水很大時不能施藥,否則易產(chǎn)生藥害。

農(nóng)藥混用時,注意所用混配品種對作物的適用性,混用后可降低殘效長的農(nóng)藥用量,減少二次藥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劑量、使用方法和使用時期的結(jié)果后,才能使用。

對丟失標簽,不能肯定是哪類品種的藥劑,絕對不能使用。對無生產(chǎn)許可證、無商標或未經(jīng)國家審批登記的農(nóng)藥,不能使用,以免出現(xiàn)藥害問題。

在藥害不嚴重的情況下,可采取噴水淋洗作物,增施速效性肥料,加強農(nóng)田管理(如鏟趟除草、通風透光等),施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等措施補救。藥害發(fā)生嚴重時,應抓緊時機,在考慮二次藥害的前提下,及時補苗或改種,不要再延誤農(nóng)時。

自然災害附子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喜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紫紅泥和油沙土壤,最好選擇能灌能排的水田。烏頭一般在12月中旬進行無性繁殖的栽種,如室外溫度在-5℃左右時,距地面10厘米左右的地下土壤溫度約比地面溫度高3℃~5℃,對烏頭種根影響不大,如室外溫度在-10℃以下的持續(xù)低溫,應在栽種烏頭的地面鋪一層1~2厘米厚的稻草或雜草,防凍保溫,否則種根會凍壞;當室外溫度在5℃以上時,應及時棄去覆蓋的稻草或雜草;如果凍害在烏頭出苗后來到時,也需用稻草或雜草防凍,這樣有利于縮短凍后烏頭恢復正常生長的時間;如進行有性繁殖的種子播種,在未出苗前,冷害與凍害則影響不大,一般不需要采取防凍措施。當盛夏至初秋季節(jié),氣溫持續(xù)高溫時,應注意在傍晚時候澆水,一是降低土壤溫度,二是供應烏頭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如水源充足、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噴灌或澆灌為宜,水量以濕潤土壤3~5厘米厚為度,水量過多,易誘發(fā)病害和根部腐爛;如水源較為困難時,則可進行每株澆灌;如氣溫在30℃左右的持續(xù)干旱情況下,也應注意澆水,只是不受白天與傍晚的時間限制。(二)病害及防治1.白絹病主要為害附子莖與母根交界的部位,多發(fā)生在夏天高溫多雨季節(jié),往往造成很大損失。

(1)癥狀:發(fā)病時根莖部逐漸腐爛,初期葉子正常;隨著腐爛加劇,晴天中午前后葉子萎蔫(是指根部或莖部維管束組織受到病菌感染而發(fā)生的凋萎現(xiàn)象)下垂,嚴重時地上部分倒伏,葉子青枯,但莖不折斷,母根仍與莖連在一起,在爛根表面,莖基部和周圍土面出現(xiàn)白絹絲狀菌絲,以及黑褐色似油菜籽大小的菌核,最后導致全株枯死。該病常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或偏酸性土壤中發(fā)生。

(2)防治方法:選無病烏頭作種;與禾本科作物輪作;發(fā)病初期,將病株和病土挖取倒在水田或深埋在土里,在病穴撒施石灰粉;并用5%的石灰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壯植株;整地時每畝用1千克五氯硝基苯翻入地內(nèi)進行土壤消毒;防止蔓延。在烏頭和附子地上鏟得的草皮堆肥,不能施用在烏頭和附子上。

2.葉斑病多發(fā)生在3~8月。發(fā)病初期在3月上旬,氣溫13.8℃,4月份陰雨連綿,氣溫平均17.8℃,相對濕度平均74%~82%,氣溫和濕度適宜病菌發(fā)生和傳播,因此,4月下旬出現(xiàn)病害的高峰。6月中旬末烏頭斷尖后,側(cè)芽生出,發(fā)出嫩葉,病菌易侵入,又遇陣雨,氣溫平均28.8℃,相對濕度78%,又再次出現(xiàn)第二次發(fā)病重的高峰。

(1)癥狀:發(fā)病自近地面葉片開始,初期葉面呈現(xiàn)針頭大的褐色斑點,輪廓不清,由淡綠變?yōu)辄S綠,漸次擴大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明顯的邊緣,不受葉脈限制,葉背面病斑較正面色淺,大小為1~4mm,后期病斑上產(chǎn)生黑色小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葉片干枯脫落,該病常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生。在病斑上并發(fā)alternariasp.的病斑,橢圓形,有輪紋,褐色,為擴散型病斑,引起葉片焦枯死亡。

(2)防治方法:禁連作,以水稻、玉米輪作三年以上;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1:1:150倍的波爾多液或樂果乳劑,或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也可用大蒜液1千克加水20~25千克噴灑,在發(fā)病初期、兩個病害高峰期前噴藥效果較好;拔除病株燒毀。

3.霜霉病是苗期較為普遍而嚴重的病害。一般發(fā)病率為3%~30%;最高達80%,嚴重影響附子和種根烏頭的產(chǎn)量。

(1)癥狀:其病狀隨附子生長時期而表現(xiàn)不同。在幼苗期,病株須根不發(fā)達;葉片直立向上伸長,且狹小卷曲,呈灰白淺綠色,葉背產(chǎn)生紫褐色的霜狀霉層為主要特征。發(fā)病后,全株逐漸焦枯死亡,造成嚴重缺株,產(chǎn)區(qū)叫做"灰苗"。成株后,受病植株頂部葉片變白,葉面最初呈現(xiàn)油浸狀病斑,漸漸變成淡黃色,隨后變成紫紅色,葉背呈現(xiàn)紫褐色的霉層,最后葉片卷縮,呈現(xiàn)暗紅色或黑色焦枯,莖稈破裂而死,產(chǎn)區(qū)叫"白尖"。常在早春或晚秋低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病情迅速而嚴重。

(2)防治方法:該病系種根帶病為主,在苗期發(fā)現(xiàn)灰苗時,應及時拔除干凈,以防蔓延,并用1?1?300倍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連續(xù)噴射3~4次;除去病葉,使其通風透光,可減少發(fā)病。

4.根腐病為害根部,在4~7月發(fā)生,發(fā)病率為10%~20.8%。

(1)癥狀:附子根莖相鄰處的表皮初為水浸狀斑,逐漸擴大,漸漸腐爛,上部植株萎蔫,葉片下垂,像開水燙過似的,在潮濕的田間,腐爛株的莖表有白色霉狀物生出,為鐮刀菌的孢子,最后病株干枯死亡,根部附子少數(shù)腐爛,影響附子的膨大。在干燥環(huán)境下,根莖相鄰受傷處干腐,影響水分的傳導,上部葉片萎蔫下垂,植株干枯死亡,腐爛處莖周圍留下一圈纖維組織,地下附子不腐爛,可加工為附片。根據(jù)主產(chǎn)區(qū)的觀察,多在多雨高溫季節(jié),低洼積水處發(fā)生,如4月上旬氣溫平均15.9℃時,開始發(fā)生病害,發(fā)病率為0.5%。第二次修根后,6月中旬,發(fā)病率為20.75%,當氣溫5月平均22.4℃,降雨量平均51.4毫米,6月上旬氣溫平均23.4℃,6月中旬氣溫平均23.7℃,由于溫濕度適宜鐮刀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因此在6月中旬的發(fā)病較重。造成病菌入侵的途徑,有修根時人為的創(chuàng)傷和過多使用堿性肥料作底肥灼傷根而引入鐮刀菌所致。

(2)防治方法: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浸種3~5分鐘,晾干后下種;修根時注意勿傷根莖;施堿性肥料不宜過多;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克兌水300千克,加石灰15千克、尿素125克,在第二次修根后立即淋灌一次,也可按比例兌在糞水里施用;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淋灌;與禾本科植物輪作。

5.萎蔫病病毒發(fā)生在4月中旬,氣溫平均16℃以上,5月下旬氣溫平均23℃,雨量81mm,發(fā)病率為48.5%;6月下旬氣溫平均25.5℃,雨量37.7mm,發(fā)病率為53.3%,死亡率為50.2%。

(1)癥狀:癥狀為莖稈上有黑色長形條紋,條紋的一邊葉子變黃,葉柄有黑褐色條紋,有的葉脈也變黑、扭曲。橫切塊根可見維管束,有黑褐色的一圈。在附子上表現(xiàn)為麻葉,莖上有黑褐色的條紋。葉脈呈黑色油浸狀條紋,葉子逐漸變黃死亡,橫切塊根亦可見黑色一圈。為土壤傳播病害,病害由塊根傷口侵入維管束,再侵入到下一代的種根上。

(2)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病株后立即徹底拔除;在運種時注意勿傷種根。

6.白粉病為附子種根上的重要病害,5~9月在附子生長中期和后期發(fā)生。

(1)癥狀:先在植株上部幼嫩葉表面或背面上產(chǎn)生白粉,再向下蔓延至莖稈和下部葉片。植株受病后先葉片扭曲向上,葉背產(chǎn)生褐色斑塊,橢圓形,約2厘米大,逐漸焦枯。白粉分布于葉的兩面,集中于葉脈處,于7~8月葉兩面生黑小點,9月產(chǎn)生大量的黑色小點(即子囊殼)。病菌于病殘株上越冬,次年在氣溫20.2℃~23.3℃和一定濕度下,病菌萌發(fā)產(chǎn)生白粉,多在多雨潮濕季節(jié)或通風透光不良的情況下發(fā)生。白粉形成后隨風蔓延,天晴時傳播特別快。

(2)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初期用慶豐霉素60~80單位或8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或可濕性福鎂硫黃等藥劑噴射,每7~10天1次,連續(xù)2~3次。

7.花葉病5~7月發(fā)生,為全株性病害。

(1)癥狀:在受害植株葉片表面形成黃綠相間的花斑,使葉片出現(xiàn)花葉癥狀,葉片變形、皺縮、卷曲,直至枯死;植株生長不良,地下塊根畸形瘦小,質(zhì)地變劣。當蚜蟲大發(fā)生時,容易發(fā)生該病,發(fā)病率最高達50%以上,在南瓜葉型品種上特別嚴重。蚜蟲危害重的第二年花葉病就發(fā)生多。蚜蟲是傳播病毒的來源之一。

(2)防治方法:施足有機肥料,適當追施磷鉀肥,增強抗病能力,及時噴藥消滅蚜蟲,用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在出苗后于苗地噴灑1次、或80%敵敵畏1500倍液,每隔5~7天噴殺1次,連續(xù)2~3次。

8.根結(jié)線菌為害根部。

(1)癥狀:受害植株纖弱,種根個小,須根上結(jié)成瘤狀物,由灰白色變褐、變黑,使根組織破壞。在病灶內(nèi)可看到白色細小的線狀蟲,使植株生長不良,妨礙植株吸收營養(yǎng),造成品種的退化。多在潮濕土地上發(fā)生。

(2)防治方法:選用無病地及無病種根作種;進行土壤消毒,每畝用3%甲基異硫磷5千克翻入土中;或用滴滴混劑消毒,每畝用35~40千克。(三)蟲害及防治1.蛀心蟲(又名鉆心蟲)為害莖稈,4~10月發(fā)生。

(1)癥狀:幼蟲從卵孵出后,先危害心葉使之變黑,不久幼蟲沿稈子向下爬到2~6片葉子的葉腋處蛀入稈子里,咬壞組織,中斷水分養(yǎng)料的輸送,致使植株頂部逐漸萎蔫下垂,俗稱"勾頭"。被害部分枯死后,幼蟲又沿稈子下爬到9~12片葉腋處,再蛀入稈子里取食為害,把稈子吃空,稈子枯死,結(jié)藥少而小,產(chǎn)量低,老母根腐爛,長出的小藥形成焦疤。據(jù)調(diào)查,為害率最低為2.4%,最高為37%,平均11.4%,減產(chǎn)損失0.7%~13.7%。

(2)防治方法:收獲烏頭時收集稈子燒死越冬幼蟲;第一代幼蟲危害出現(xiàn)"勾頭"時,及時徹底摘除"勾頭",集中泡入糞坑內(nèi)漚肥或燒毀;第一代幼蟲開始出現(xiàn),看到心葉變黑時,及時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或用藥棉浸40%樂果乳油,塞入孔內(nèi),并用黃泥封口毒殺;在成蟲產(chǎn)卵期,用硫黃粉1份、生石灰10份、水40份拌成石灰漿,涂刷苗干,防止成蟲產(chǎn)卵;開黑光燈誘殺成蟲。2.紅蚜蟲(1)癥狀:主要在植株頂部約15cm的嫩莖、葉、花、果上用針狀口器刺入其內(nèi)吸取汁液,造成葉片卷縮、變黃或發(fā)紅,枯焦脫落,使組織退色,葉片縮小,抑制烏頭正常生長,并傳播花葉病,減少產(chǎn)量。

(2)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或70%滅蚜松噴殺;利用天敵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以蟲治蟲。

3.銀紋夜蛾俗稱弓背蟲。行走時體背拱曲成弓形。

(1)癥狀:幼蟲食害葉片,有的將葉片卷起或綴合在一起,裹在里面取食,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的在葉背面取食,成蟲多不危害植株。為害最高達73.5%,平均33.7%。

(2)防治方法:在4月中旬用90%晶體敵百蟲600~800倍液、或1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殺;用燈光誘殺成蟲;冬季結(jié)合整地,春秋結(jié)合剪枝,消滅越冬蟲口。

4.葉蟬危害葉片。

(1)癥狀: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大量發(fā)生,吸食莖、葉的汁液,且能傳播病毒,受害葉片先變紅色,逐漸全葉變紫紅色,最后變色部分腐爛成黑色的焦斑枯死。同時稈子也變褐色,生長停滯萎縮,嚴重時可致全株枯死,影響產(chǎn)量較大。

(2)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10%殺滅菊酯2000倍液噴殺;人工捕捉。

5.金龜子(又名老母蟲,幼蟲又稱蠐螬)因地域而有別。

(1)癥狀:在江油附子上為黑絨金龜子,在安縣烏頭種根上為華北大黑色鰓金龜,幼蟲將植株塊根咬食成凹凸不平的空洞,使植株逐漸枯萎,嚴重者咬斷,使植株萎蔫,影響附子和烏頭種根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為害率為1%左右。(2)防治方法:整地時,發(fā)現(xiàn)幼蟲立即殺死;發(fā)現(xiàn)植株萎蔫時,立即刨開土壤,找到幼蟲殺死;用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注毒殺;施用腐熟的廄肥;點燈誘殺成蟲。

6.斜紋夜蛾

(1)發(fā)生情況:從苕子田遷移至附子田,暴食附子葉片,吃成光稈。

(2)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后,用8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600~800倍液噴射葉面、或1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殺;用燈光誘殺成蟲;冬季結(jié)合整地,春秋結(jié)合剪枝,消滅越冬蟲口。

7.黃頸莞菁

(1)發(fā)生情況:7月發(fā)生,咬吃烏頭葉子,葉面有黑色糞便,也危害牛皮菜。

(2)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或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10%殺滅菊酯2000倍液噴殺;人工捕捉。十三、【附子組織培養(yǎng)】中藥現(xiàn)代研究:應用植物細胞和組織培養(yǎng)可改良植物、快速繁殖植物,以制備藥用活性物質(zhì)。近30年來,國際上對植物細胞和組織培養(yǎng)的研究一直處于熱點。我國現(xiàn)從事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人數(shù)和實驗室面積居世界第一。植物組織培養(yǎng)是一項具有極大潛力的新興生物技術,是"綠色革命"的一個重要方面。附子組織培養(yǎng)通過烏頭(附子)愈傷組織的誘導、器官分化和誘導成苗,改變培養(yǎng)條件,成苗率明顯提高。不但保持了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而且組織培養(yǎng)物的化合物含量接近親本,為工業(yè)生產(chǎn)烏頭堿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一)愈傷組織的誘導將烏頭花藥接種在附加不同激素組合的MS、H和T培養(yǎng)基上,一個月后均能形成愈傷組織。初形成的愈傷組織近球形、半透明,略帶黃色,表面粗糙,質(zhì)地致密,也有少數(shù)質(zhì)地較疏松,繼續(xù)生長就變成黃色,形如菜花狀的不規(guī)則團塊組織。在研究不同培養(yǎng)基對誘導愈傷組織的影響中,MS培養(yǎng)基的誘導效果較好,H培養(yǎng)基次之。若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研究不同激素對誘導愈傷組織的影響,在KT1毫克/升(單位下同)不變,2,4-D的濃度為2-4毫克/升形成愈傷組織最多,超過4時誘導頻率就大為降低,不含2,4-D則完全沒有形成愈傷組織。在2,4-D不變,不加KT也同樣形成愈傷組織,只是誘導效果不如兼用KT1的好。把KT增至2,誘導效果未見提高。結(jié)果以MS+2,4-D2-4+KT1培養(yǎng)基的誘導效果最好,為20%以上。(二)器官分化和誘導成苗將約綠豆大的愈傷組織(較大的分切)轉(zhuǎn)培于兩種分化培養(yǎng)基上,愈傷組織繼續(xù)生長,經(jīng)過一個月左右,表面長出白色的小突起,隨后分化成綠色的幼芽或黃色的具明顯根毛的幼根。在同一塊愈傷組織上,幼芽和幼根可以成簇地同時出現(xiàn)。轉(zhuǎn)培后約兩個月,有少數(shù)生長成具有根和真葉的完整植株。十四【藥材鑒別】(一)性狀鑒別1、川烏:為植物烏頭的母根(四川及江、浙一帶)或較小的子根(津京一帶),曬干而成。以母根來源的川烏,根呈矩圓錐形,長1.5~3cm,直徑2~4cm,表面灰棕色,有縱皺紋,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俗稱釘角)。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粉質(zhì)。氣微,味辛辣而麻舌(有劇毒,須注意)。2、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厘米,直徑3-5厘米。表面灰黑色,有鹽霜。頂端寬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質(zhì)重而堅硬,難折斷,受潮則變軟。橫切灰褐色,有多角形環(huán)紋(形成層),并有食鹽結(jié)晶。氣微,味咸而麻,刺舌。3、黑附片為不規(guī)則的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厘米,寬0.9-3厘米,厚2-5毫米,表面黑褐色,切開面暗黃色,油潤光澤,略透明,并有縱向脈紋(導管)。質(zhì)硬而脆,斷面角質(zhì)樣。氣微,味淡。4、白附片形狀、氣味與黑順片相同,但無外皮,全體黃白色,半透明狀。(二)顯微鑒別:1、根橫切面:①后生皮層為黃色木栓化細胞。②層細胞切向延長,偶有石細胞,類長方形,胞腔較大;有時可見根跡維管束。內(nèi)皮層明顯。③韌皮部寬廣,散有篩管群。④形成層常多角形環(huán)。⑤木質(zhì)部導管位于形成層內(nèi)側(cè),多單列或略呈"V"字形排列。⑥髓部明顯。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皮層有時可見根跡維管束。2、顯微鑒別鹽附子:塊根(較小的個中部直徑1.5cm)的橫切面:后生皮層最外為一列黃色栓化細胞,其內(nèi)為7~8列皮層薄壁細胞橫向延長,有石細胞單個或3~5個成群,長方形或類方形,內(nèi)皮層明顯。韌皮部寬廣,有小形篩管群散在。形成層環(huán)呈多角形,木質(zhì)部位于形成層內(nèi)側(cè),以角隅處較發(fā)達,導管略呈"V"字形或放射狀排列。有時可見1至數(shù)個根跡維管束。中央髓部為薄壁細胞,含淀粉粒。(三)理化鑒別:取黑順片或白附片粗粉4克,加乙醚30毫升與氨試液5毫升,振搖20分,濾過。濾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0.25mol/升)20毫升,振搖提取,分取酸液,照分光光度法(附藥典方法)測定,在231納米與247納米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十五【商品規(guī)格】(一)商品藥材附子《中國藥典》(一部)2000年版規(guī)定: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二)商品名稱1.附子載于《中藥志》。主產(chǎn)四川江油、平武、綿陽,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主銷東南亞一些國家以及我國的香港、臺灣等地區(qū)。現(xiàn)全國已有十余個省區(qū)引種栽培,已有少量商品生產(chǎn)。2.附片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產(chǎn)地加工成厚片。3.川附子載于《中藥志》。產(chǎn)于四川者,較有名。4.附子尖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取尖入藥。5.鹽附子載于《中藥志》。產(chǎn)地加工品。用鹽和膽巴為輔料加工而成。6.黑附片載于《中藥志》。商品規(guī)格,經(jīng)產(chǎn)地加工著色的厚片。7.黑附子載于《中藥正別名》,即黑附片。8.白附片載于《中藥材商品知識》。商品規(guī)格,腌制后不經(jīng)著色。9.明附片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即白附片。10.黃附片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輔姜、甘草、紅花等藥炮制而成。11.烏附片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即黑附片。12.黑順片載于《中藥材商品知識》。黑附片中規(guī)格之一。13.咸附片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即鹽附片。14.咸附子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即鹽附子。15.生附片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未經(jīng)蒸制者。16.生附子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17.熟附片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炮制品的通稱。18.制附片載于《中藥處方名辨義》。炮制品的通稱。19.淡附片載于《中藥材商品知識》。鹽附子經(jīng)漂,去鹽。20.炮附子載于《中藥材商品知識》。淡附子炒爆。21.本片載于《湖南藥材手冊》。湘產(chǎn),長沙地區(qū)加工規(guī)格,不經(jīng)著色的烤片。22.雄片載于《中藥大辭典》,即明附片。(三)商品別名1.天雄2.鬲子3.天錐4.側(cè)子5.漏籃子附子之名有七,實本同而末異。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而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而偈生者為鬲子,又附長者為天雄,又附而上者為側(cè)子,又附而散者為漏籃子。皆脈絡連貫,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貴,故獨專附名,自余不得與焉。6.泥附子采挖之鮮品。(四)商品規(guī)格標準本品過去商品中有鹽附子、黑順片、白附子、卦片、熟片、黃片、刨片、柳葉片、鼓片、黑扒片、熟尾、白尾、黃尾及生附子、片等,形成一套很復雜的規(guī)格名稱,其中刨片過去全供出口,現(xiàn)國內(nèi)亦有用于藥膳者。1984年衛(wèi)生部與國家醫(yī)藥局制訂的76種藥材商品規(guī)格標準收載了鹽附子、黑順片及白附片、卦片、熟片和黃附片六種規(guī)格。其中鹽附子及白附片分三等,其余規(guī)格均為統(tǒng)裝。各等級均要求以身干、肥大、堅實、無空心及須根、去凈莖部、無腐爛、霉變者為佳。其余幾種附片均要求無鹽軟片及霉片,熟片和黃片還要求無白心及尾片。為簡化商品規(guī)格,《中國藥典》1963年版以來,只收載了國內(nèi)使用面廣的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和炮附片五種規(guī)格。鹽附子以個大、體重、色灰黑,表面起鹽霜、內(nèi)心有鹽結(jié)晶者為佳。白附片以片大、色白、油潤、半透明為佳。黑順片以片大、厚薄均勻,表面油潤光澤為佳。1.鹽附子(1)一等:呈圓錐形,上部肥滿有芽痕,下部有支根痕,表面黃褐色或黑褐色,附有結(jié)晶鹽粒。體質(zhì)沉重。斷面黃褐色。味咸而麻、刺舌。每公斤16個以內(nèi)。(2)二等:每千克24個以內(nèi)。其余同一等。(3)三等:每千克80個以內(nèi)。間有小藥扒耳,但直徑不小于2.5厘米。其余同一等。2.白附片(1)一等:為一等的附子去凈外皮,縱切成厚0.2-0.3厘米的薄片。片面黃白色。呈半透明體、無生花。片張大、均勻。(2)二等:為二等的附子去凈外皮,縱切成厚0.2-0.3厘米的薄片。片面黃白色。呈半透明體、無生花。片張較小、均勻。(3)三等:為三等的附子去凈外皮,縱切成厚0.2-0.3厘米的薄片。片面黃白色。呈半透明體、無生花。片張小、均勻。3.附熟片統(tǒng)貨為一等附子去皮去尾,橫切成厚0.3-0.5厘米的圓形厚片。片面冰糖色,油面光澤。呈半透明體。無鹽軟片。4.附卦片統(tǒng)貨為二三等附子各50%去縱切兩瓣。片面冰糖色或淺褐色。油面光澤、呈半透明狀。塊瓣均勻。味淡或微帶麻辣。每500克80瓣左右。無白心、鹽軟瓣。5.黃附片統(tǒng)貨為一二等附子各50%,去皮去尾。橫切成0.3-0.5厘米的厚片。片面黃色,厚薄均勻。味淡。無白心、尾片、鹽軟片。6.黑順片為二三等附子不去外皮,順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邊片黑褐色。片面暗黃色。油面光滑。片張大小不一,厚薄均勻。十六、【附子藥理毒理作用】(一)藥理作用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生附子及烏頭堿具有抑制小鼠自發(fā)運動的傾向和使小鼠正常體溫下降1.5℃-2.0℃的作用。但加工附子則無此作用。生附子還能延長環(huán)己巴比妥的睡眠時間。生附子對小鼠尾根部加壓法能使痛閾值提高30%-40%。用電刺激小鼠尾測定,皮下注射烏頭堿0.025毫克/千克即有鎮(zhèn)痛作用,東莨菪堿可增強其作用。烏頭堿0.1毫克/千克較嗎啡6毫克/千克的作用還強,但鎮(zhèn)痛指數(shù)低;熱板法測定,次烏頭堿對小鼠也有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作用。附子冷浸劑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甚至使降低的體溫恢復,延長生存時間,降低死亡率。2、對植物神經(jīng)的作用:生附子能引起大鼠血壓下降及心率減慢,對豚鼠右心房呈負性肌力作用,有收縮回腸肌作用,以及在輸精管-下腹神經(jīng)、兔空腸腸系膜神經(jīng)等神經(jīng)肌標本中,對電刺激神經(jīng)引起的收縮有抑制作用。生附子及烏頭堿對大鼠離體回腸肌收縮作用能被阿托品抑制,故可能具有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作用;對乙酰膽堿、組胺、氯化鋇引起的回腸收縮無影響,而對電刺激副交感神經(jīng)引起的收縮呈明顯抑制作用。生附子的這些作用是由烏頭堿類生物堿引起,生附子經(jīng)加工炮制后不再具有上述藥理作用。3、強心作用:附子有明顯的強心作用。附子的水煎劑或注射劑能增加動物的心收縮力和心率。烏頭堿可使離體或在位蛙心出現(xiàn)短暫的強心作用,隨即轉(zhuǎn)入抑制,心收縮力減弱,心律紊亂,最后心跳停止等毒性作用。烏頭堿水解產(chǎn)物烏頭原堿的毒性僅為原生物堿的1/2000-1/4000,無明顯的強心作用,去甲豬毛菜堿為一種弱的β-受體興奮劑,也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4、對心率和心律的影響:附子煎劑對離體哺乳動物心臟,不僅顯示心肌收縮力加強、收縮幅度增加,且頻率加快。一段時間后,心肌收縮幅度變小,有時出現(xiàn)心律失常,大劑量可使心臟抑制、心率減慢,使心臟停止于收縮期,表明附子對心率和心律的影響于劑量關系較大。亦有報道,不同劑量的附子水溶液對麻醉犬和豬的心率均無明顯影響,而可使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心力衰竭貓的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附子對不麻醉犬有心率加速和升壓作用,前者不為心得安部分對抗,后者不為酚妥拉明翻轉(zhuǎn),附子對心血管的作用可能是通過α及β受體的興奮而實現(xiàn)的。附子注射液能對抗垂體后葉素所致的各種不同類型心律失常。附子強心成分去甲烏藥堿對麻醉劑異搏定和煙堿等所致心律失常動物模型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烏頭堿可使離體豚鼠心臟頻率變慢、心收縮力增加。烏頭堿10-7克/毫升、中烏頭堿3×10-8克/毫升濃度可使離體豚鼠右心房先興奮后抑制。附子1號(消旋去甲烏藥堿)還具有增加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作用。由于附子既能提高缺血心臟作功效率,又能增加缺血心肌的供氧功能,從而改善了心肌氧的供求平衡及減少了因缺氧引起的心律失常的發(fā)生。5、對血管和血壓的作用:烏頭堿0.05毫克/千克和生附子0.1克/千克,有一過性降壓作用,同樣劑量的加工附子有一過性升壓作用,此作用可被六甲季銨抑制50%以上,且能被酚妥拉明完全抑制,其作用部位可能是α受體和神經(jīng)節(jié)。熟附片煎劑15毫克-20毫克/千克,靜脈注射,可能引起麻醉貓和犬的血壓下降,持續(xù)3分鐘左右,此時對心臟無模型作用;降壓作用可因預先注射阿托品或苯海拉明而消除。熟附片煎劑也能引起下肢血管的顯著擴張,有降壓作用,附子對四肢厥逆的治療作用可能與此有關。靜脈注射附子水溶液7.5、15和30毫克/千克,可使麻醉犬股動脈血流量分別增加30%、70%和129%,作用可維持10分鐘左右,可解釋為病人用藥后四肢變暖的一個原因。6、抗炎作用及對內(nèi)分泌的影響:口服或皮下注射附子水煎劑能明顯抑制甲醛或蛋清引起的小鼠腹腔血管滲透性增加和角叉菜膠引起的踝關節(jié)腫脹,其抗炎成分為烏頭堿、次烏頭堿、中烏頭堿。熟附子熱水提取物能抑制佐劑誘導的關節(jié)炎,并對佐劑誘發(fā)的關節(jié)炎大鼠的骨變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對纖溶功能下降也有抑制作用(以優(yōu)球蛋白溶解時間為指標)。而熟附子熱水提取物對正常大鼠也有纖溶活性。采用纖維蛋白平板法,未見有此作用。推測熟附子具有組胺和類組胺的作用。烏頭堿的劑量雖小至10微克/千克,仍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nèi)抗壞血酸含量,增加大鼠尿總17-酮類固醇的排泄,減少血中嗜酸性白細胞,因此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的作用。7、對免疫功能的影響: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補體含量,但對小鼠血清溶菌霉活性無明顯影響;附子注射液可使T細胞和RE花環(huán)形成細胞明顯上升,注射液4毫升/(千克·天)共9天,皮下注射,可使淋巴細胞轉(zhuǎn)化明顯上升。8、局麻作用:附子和烏頭堿能刺激局部皮膚、粘膜的感覺神經(jīng)末梢,先興奮產(chǎn)生瘙癢和灼熱感,繼以麻醉,喪失知覺。9、抗寒冷作用:附子煎劑能延遲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下的小雞和大鼠的死亡時間,減少同一時間內(nèi)的死亡率,并延緩小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二)附子毒性烏頭堿皮下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0.295毫克/千克,熟附片煎劑小鼠口服和靜脈注射的LD50分別為17.42克/千克和3.516克/千克。120℃處理40min的加工附子的毒性僅為生附子的1/5-1/350,口服的LD50在100克/千克以上。去甲烏藥堿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58.9毫克/千克,1次腹腔注射和口服的LD50分別為300毫克/千克和3.35克/千克。附子中毒時,心率變慢、傳導阻滯、室性期外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心室纖維性顫動。附片中毒時與烏頭堿中毒時相似,大量阿托品對中毒的心電圖有改善作用,但不能防止動物死亡。附片與甘草、干姜同煮給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71.78克/千克和-5.821克/千克。十七【附子的功能與主治】(一)功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溫中止痛。(二)主治:虛脫,汗出,亡陽欲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嘔吐,泄瀉,風寒濕痹,腎虛水腫,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十八【附子的化學成分】(一)未經(jīng)炮制的附子成分類似川烏頭。(二)四川江油產(chǎn)的生附子中,脂溶性部分有烏頭堿、美沙烏頭堿中烏頭堿、新烏頭堿、海帕烏頭堿、尼奧靈、卡拉可林、北烏堿、附子靈;水溶性部分可得到新江油烏頭堿、宋果靈鹽酸鹽、附子亭,及具有強心活性的尿嘧啶、也得到川烏堿乙、尼奧靈。(三)自陜西產(chǎn)品中得到烏頭堿(約0.1%)、美沙烏頭堿、海帕烏頭堿、塔拉胺。自云南栽培品種中得到的生物堿以美沙烏頭堿為主(0.11%),海帕烏頭堿含量較低,烏頭堿微量,另有尼奧靈、附子靈、宋果靈、還得到去甲豬毛菜堿。(四)自日本商品中國四川附子中,得到烏頭堿、美沙烏頭堿、海帕烏頭堿、塔拉胺、14-乙酰基塔拉烏頭胺、川烏堿甲、川烏堿乙、尼奧靈、脂烏頭堿、脂海帕烏頭堿、脂美沙烏頭堿及脂去氧烏頭堿、生附子堿A、B。(五)日本烏頭的塊根可得到烏頭堿、美沙烏頭堿、海帕烏頭堿等成分外,尚可得到約康甙,并分出夾雜其粗品的微量強心成分-dl-去甲烏藥堿,具有水溶性,稀釋至10-9濃度仍有強心活性,遇酸較穩(wěn)定,遇堿則失去活性。(六)自日本栽培品中得到烏頭堿、美沙烏頭堿(中烏頭堿、新烏頭堿、海帕烏頭堿、尼奧靈、烏頭布堿A、B散育烏頭堿、附子靈,及具有降糖活性的烏頭聚糖A、B、C、D,到氯化甲基多巴胺(氯化棍掌堿,此外,還有異翠雀花堿、苯甲酰美沙烏頭原堿、苯甲酰海帕烏頭原堿、苯甲酰烏頭原堿等。川烏、附子生品主要外用。內(nèi)服入藥需加工炮制。炮制的過程也即是將原來生品中所含毒性很強的雙酯類生物堿(烏頭堿Aconitine、中烏頭堿Mesaconitine、次烏頭堿Hypaconitine等)水解成為毒性較小的單酯類堿:苯甲酰烏頭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烏頭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烏頭胺(Benzoylhypaconine),如繼續(xù)水解則轉(zhuǎn)變?yōu)槎拘愿〉陌反碱悏A:烏頭胺(Aconine)、中烏頭胺(Mesaconine)、次烏頭胺(Hyraconine)。以烏頭堿為例表明其水解過程如下:烏頭堿的毒性很強,人的致死量為3~4mg,但如水解為苯甲酰烏頭胺,毒性即降低約僅為烏頭堿的1/200,而烏頭胺的毒性更小,僅為烏頭堿的1/2000左右。由于烏頭堿類生物堿為醚溶性,而苯甲酰烏頭胺及烏頭胺類則系醚不溶或難溶,因此過去常用測定醚溶性生物堿的含量來表示烏頭的毒性。附子在加工后可見總生物堿、劇毒的雙酯類生物堿以及毒性均大幅度的降低:加工情況總生物堿(%)雙酯類堿(%)單酯類堿(%)LD50生藥g/kg(小鼠)p.o.LD50生藥g/kg(小鼠)i.v.未加工的生品0.82~1.560.07~0.170.03~0.085.490.49加工后(附子)0.12~0.290.02~0.040.02~0.051612.8另據(jù)分析,鹽附子約含醚溶性生物堿0.15%,黑附片及白附片約含0.05%。從日本烏頭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離出具有強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烏藥堿(dl-Demethylcoclaurine,Higenamine),此堿作用強烈,稀釋至10-9濃度時仍顯現(xiàn)強心活性。最近報導從附子中又分離出一種生物堿棍掌堿(Coryneine),在生藥中的含量約為0.1%,具有升壓和強心方面的作用。十九【附子的醫(yī)療保健作用】臨床應用與配伍氣衰微,陰寒內(nèi)盛,或因大汗、大吐、大瀉而致的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亡陽虛脫證,配干姜;治陽衰而表不固,汗出不止者,配黃芪;治因大出血所致亡陽者,配人參;治風寒濕痹,周身骨節(jié)疼痛,屬于寒濕偏勝者,配桂枝;治陽虛水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肢體浮腫,苔白不渴,心下悸,頭眩,脈沉,配茯苓;治腎陽不足,腰痛膝冷,脾陽不振,寒冷腹痛,肺寒咳喘,配肉桂;治熱結(jié)心下,脘腹痞悶作痛,泄瀉不暢,嘔惡心煩,兼見陽虛不固,汗多惡寒,肢冷脈弱等癥,配黃連;治寒實積滯所致便秘腹痛等癥,配大黃;治腎氣不足,肺氣不降而見的水氣浮腫,小便不利,兼見喘咳上氣者,亦治慢性腎炎,心力衰竭所致水腫,配桑白皮;治元陽元陰兩虛之面色少華,頭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脈細而弱等癥,配熟地;治血虛,配當歸;治脾胃虛寒,胃脘痛,口吐清水,腸鳴腹痛,大便稀爛或泄瀉,手足欠溫等癥,配干姜、黨參;治陽氣暴脫,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氣促喘急等癥,配龍骨、牡蠣;治陽虛自汗,配桂枝、白芍;治腎虛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畏寒足冷,陽痿,滑精,小便頻數(shù)等癥,配杜仲、菟絲子;治腎陽虛衰,男子陽痿,女子宮寒不孕,配鹿角膠、熟地。(二)附子的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二十【附子的使用注意】附子是臨床上常用藥之一,大熱,生品有大毒。附片含多種生物堿,其中主要是烏頭堿,烏頭堿毒性很大,但在稀酸或沸水中很易水解為烏頭次堿,進一步分解為烏頭原堿,烏頭原堿毒性約為烏頭堿的1/200。附子的應用應注意下列環(huán)節(jié)。(一)加強管理,把好生用關生附子是極毒藥,常用量與中毒量接近,必須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