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各論教案_第1頁
刑法各論教案_第2頁
刑法各論教案_第3頁
刑法各論教案_第4頁
刑法各論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59-刑法各論教案第一章刑法各論概述一、刑法分則的條文結構刑法分則條文一般由罪狀(假定條件)與法定刑(法律后果)構成,表述為“……,處……”前半部分是罪狀,其中暗含了罪名,后半部分是法定刑。(一)罪狀罪狀是分則罪刑規(guī)范對犯罪具體狀況的描述,指明適用該罪刑規(guī)范的條件,行為只有符合某罪刑規(guī)范的罪狀,才能適用該規(guī)范。罪狀可分為兩大類:(1)基本罪狀:對具體犯罪基本特征(成立條件)的描述。(2)加重、減輕罪狀:對加重或減輕法定刑的適用條件的描述。根據描述方式,基本罪狀可分為四種形式:(1)簡單罪狀:僅寫出犯罪名稱,沒有具體描述犯罪特征。如第232條故意殺人罪的罪狀:“故意殺人的,處……”(2)敘明罪狀:在罪刑規(guī)范中對具體犯罪的基本特征作了詳細的描述。如第305條偽證罪的罪狀:“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jié),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3)引證罪狀:引述刑法其它條文來說明和確定某一犯罪的基本特征。如第124條第1款規(guī)定了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的罪狀與法定刑,其第2款規(guī)定:“過失犯前款罪的,處……”該款便是引用第1款的罪狀,來表述過失損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的罪狀。(4)空白罪狀,也叫參見罪狀,沒有具體說明某一犯罪的基本特征,但指明了必須參照的其他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空白罪狀的法條也稱為空白刑法或白地刑法。如第345條第2款規(guī)定:“違反森林法的規(guī)定,檻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數量較大的,處……”。(二)罪名罪名即犯罪的名稱,是對具體犯罪本質或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罪名可分為類罪名和個罪名:類罪名是某一類犯罪的總名稱。我國刑法,類罪名是以犯罪同類法益為標準進行概括的,共10個。類罪名是刑法分則章的標題,沒有具體的罪狀和法定刑,不能作為定罪的依據。理解類罪名,有利于理解該類具體犯罪的性質和構成要件。個罪名是各種具體犯罪的名稱,是定罪時得以引用的罪名。我國刑法當前共規(guī)定了451個罪名。個罪名按其形式可分為:(1)單一罪名:所包含的犯罪構成的具體內容單一,只能反映一個犯罪行為,不能分解拆開使用的罪名,如故意殺人罪。(2)選擇罪名:所包含的構成要件的具體內容復雜,反映出多種犯罪行為,既可以概括使用,也可以分解拆開使用的罪名,如拐賣婦女、兒童罪。(3)概括罪名:所包含的構成要件的具體內容復雜,反映出多種犯罪行為,但只能概括使用,不能分解拆開使用的罪名,如信用卡詐騙罪(包括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騙領的信用卡、使用作廢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惡意透支等4種行為形式)。(三)法定刑法定刑是刑法分則條文對具體罪名所規(guī)定的刑罰種類(刑種)和刑罰幅度(刑度)。1.法定刑可分為三種類型:(1)絕對確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條文中只規(guī)定單一的刑種和固定的刑度。如第239條第2款規(guī)定:綁架罪,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2)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條文中規(guī)定一定的刑種與刑度,并明確規(guī)定最高刑與最低刑。①規(guī)定最高限度的法定刑。即分則規(guī)范只規(guī)定刑罰的最高限度,刑罰的最低限度根據刑法總則的規(guī)定確定。②規(guī)定最低限度的法定刑。即分則規(guī)范只規(guī)定刑罰的最低限度,刑罰的最高限度根據總則規(guī)定確定。③規(guī)定最高限度與最低限度的法定刑。即分則規(guī)范同時規(guī)定了刑罰的最高刑期與最低刑期,無須再根據刑法總則的規(guī)定確定最高刑期與最低刑期。④規(guī)定兩種以上主刑或者規(guī)定兩種以上主刑并規(guī)定附加刑的法定刑。由于規(guī)定了兩種以上的主刑,法官既有刑期的選擇權限,又有刑種的選擇權限。(3)浮動法定刑:也稱機動刑,是指法定刑的具體期限或具體數量并非確定,而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升降不定,處于一種相對不確定的游移狀態(tài)。特點:①只見于罰金刑。②只適用于經濟犯罪、財產犯罪。③刑罰(罰金)的具體幅度(數量)要根據案件的一定事實確定。如刑法第227條規(guī)定:對犯倒賣車票、船票罪的,并處或單處票證價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2.法定刑與處斷刑、宣告刑、執(zhí)行刑的區(qū)別處斷刑是對法定刑進行加重與減輕后所形成的處斷范圍。當不滿18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時,由于對其不得適用死刑,對其適用的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刑被修正為:“處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宣告刑是法官對具體犯罪判決宣告的應當執(zhí)行的刑罰。法定刑不同于宣告刑。法定刑是立法機關在制定刑法時確定的,宣告刑是司法機關在審理具體案件時確定的;法定刑有可供選擇的刑種與刑度,宣告刑只能是特定的刑種與刑度。法定刑是立法上的規(guī)定,宣告刑是司法中的適用。執(zhí)行刑是犯罪分子實際執(zhí)行的刑罰。由于宣告刑所宣告的是犯罪分子應當執(zhí)行的刑罰,故宣告刑是執(zhí)行刑的根據,執(zhí)行刑既可能與宣告刑相等,也可能因為減刑、赦免而低于、少于宣告刑。執(zhí)行刑與法定刑有明顯區(qū)別:法定刑是刑法規(guī)定的刑種與刑度,執(zhí)行刑是犯罪分子實際執(zhí)行的刑罰。執(zhí)行刑可能低于法定刑。二、注意規(guī)定與法律擬制(一)注意規(guī)定是指在刑法已作基本規(guī)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員注意、以免司法人員忽略的規(guī)定。1.注意規(guī)定的設置,并不改變相關規(guī)定的內容,只是對相關規(guī)定內容的重申;即使不設置注意規(guī)定,也存在相應的法律適用根據,也應當依照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定罪處罰。2.注意規(guī)定只具有提示性,其表述的內容與相關規(guī)定的內容完全相同,因而不會導致將原本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的行為也按相關規(guī)定論處。下述條文屬于注意規(guī)定:(1)第156條:與走私罪犯通謀,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fā)票、證明,或者為其提供運輸、保管、郵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論處。(2)第183條: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故意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歸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271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國有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和國有保險公司委派到非國有保險公司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382條、第383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3)第184條: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在金融業(yè)務活動中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或者違反國家規(guī)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xù)費,歸個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163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國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和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非國有金融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385條、第386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4)第185條:商業(yè)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或者客戶資金的,依照本法第272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國有商業(yè)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國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國有商業(yè)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前款規(guī)定中的非國有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384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5)第198條第4款: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6)第234條之一第2、第3款: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18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違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體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違反國家規(guī)定,違背其近親屬意愿摘取其尸體器官的,依照本法第302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7)第242條第1款: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依照本法第277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8)第248條第2款:監(jiān)管人員指使被監(jiān)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jiān)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9)第253條第2款:犯前款罪(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264條的規(guī)定定罪從重處罰。(10)第265條: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11)第272條第2款: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yè)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384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12)第300條第3款: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婦女、詐騙財物的,分別依照本法第236條、第266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13)第310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14)第349條第3款:犯前兩款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與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事先通謀的,以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15)第350條第2款: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為其提供前款規(guī)定的物品(制毒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16)第382條第3款: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國家工作人員與受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勾結,伙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17)第385條第2款: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guī)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xù)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18)第389條第2款: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guī)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違反國家規(guī)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xù)費的,以行賄論處。即仍然要求行賄者為謀取不正當利益。(19)第394條:國家工作人員在國內公務活動或者對外交往中接受禮物,依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交公而不交公,數額較大的,依照本法第382條、第383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二)法律擬制是指將原本不符合某種規(guī)定的行為也按照該規(guī)定處理。據此,即使某種行為原本不符合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但在刑法明文規(guī)定的特殊條件下也必須按相關規(guī)定論處。在法律擬制的場合,盡管立法者明知T2與Tl在事實上并不完全相間,但出于某種目的仍然對T2賦予與Tl相同的法律效果,從而指示法律適用者,將T2視為Tl的一個事例,對T2適用Tl的法律規(guī)定。下述條文屬于法律擬制:(1)第238條第2款后段:(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2)第241條第5款:(拐賣婦女、兒童罪)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又出賣的,依照本法第240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3)第247、248條:(刑訊逼供、暴力取證、虐待被監(jiān)管人)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guī)定定罪從重處罰。(4)第267條第2款:“攜帶兇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5)第269條:“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保?)第289條: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7)第292條第2款: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條、第232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8)第362條:旅館業(yè)、飲食服務業(yè)、文化娛樂業(yè)、出租汽車業(yè)等單位的人員,在公安機關查處賣淫、嫖娼活動時,為違法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情節(jié)嚴重的,依照本法第310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9)第382條第2款: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10)第196條第3款: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264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三)區(qū)分注意規(guī)定與法律擬制的意義1.區(qū)分注意規(guī)定與法律擬制的基本意義,在于將某種規(guī)定視為法律擬制還是注意規(guī)定,會導致適用條件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認定結論。2.注意規(guī)定的內容屬“理所當然”,因而可以“推而廣之”;而法律擬制的內容并非“理所當然”,只是立法者基于特別理由才將并不符合某種規(guī)定的情形(行為)賦予該規(guī)定的法律效果,因而對法律擬制的內容不能“推而廣之”。3.對于注意規(guī)定,應當按照基本規(guī)定做出解釋;對于法律擬制,應當按照該擬制規(guī)定所使用的用語的客觀含義進行解釋。【真題】(2011.58)關于《刑法》分則條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AB)A.即使沒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guī)定,對于犯盜竊罪,為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的行為,也要認定為搶劫罪B.即使沒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對于攜帶兇器搶奪的行為也應認定為搶劫罪C.即使沒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對于盜竊信用卡并在ATM取款的行為,也能認定為盜竊罪D.即使沒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對于保險事故的鑒定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實施保險詐騙提供條件的,也應當認定為保險詐騙罪的共犯第二章危害國家安全罪一、背叛國家罪是指勾結外國或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行為。二、分裂國家罪是指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行為。三、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是指為了實現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犯罪,而對不特定人或者多數人實施的,使其產生分裂國家的犯罪決意,或者剌激、助長其已產生的分裂國家的犯罪決意的行為。煽動行為包括口頭、書面與其他方式。明知出版物中載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內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復制、發(fā)行、傳播的,成立本罪。使用互聯網方式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成立本罪。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構成本罪。煽動行為不以公然實施為必要,被煽動人是否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行為,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四、武裝叛亂、暴亂罪叛亂具有叛變或投奔境外的性質,暴亂則完全是在境內實施的燒殺搶奪等破壞行為。五、顛覆國家政權罪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組織、策劃、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活動的,成立本罪。六、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是指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明知出版物中載有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復制、發(fā)行、傳播的,或者利用互聯網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以本罪論處。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構成本罪。七、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是指境內外機構、組織、個人資助實施背叛國家罪、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武裝叛亂、暴亂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行為。資助,是指向有特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行為的組織或者個人提供經費、場所和物資以及向犯罪組織、個人提供用于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經費、場所和物資。資助時間沒有限定,在犯罪組織或個人實施上述特定犯罪之前、之中、之后進行資助的,都成立本罪。如果境內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的行為超出了資助的范圍,與犯罪組織或者個人,共同故意組織、策劃、實施上述犯罪的,應以上述犯罪的共犯論處。責任形式為故意,要求行為人認識到他人即將實施、正在實施或者已經實施了上述特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行為。本罪既包括特定共同犯罪中的部分幫助行為,又包括不成立共同犯罪的資助行為。八、投敵叛變罪是指中國公民投奔敵人營壘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或者在被敵人捕俘后投降敵人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行為。九、叛逃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為,以及掌握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構成本罪的條件:(1)必須在履行公務期間叛逃。(2)必須是擅離崗位叛逃。沒有離開自己工作崗位的,不可能成為叛逃行為。(3)必須有叛逃行為,包括兩個方式:一是在境內履行公務期間叛逃至境外;二是在境外履行公務期間叛逃。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構成本罪的,只需要有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為。本罪為抽象的危險犯。行為人叛逃后,又實施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犯罪行為的,數罪并罰。【真題】(2012.14)甲系海關工作人員,被派往某國考察。甲擔心自己放縱走私被查處,拒不歸國。為獲得庇護,甲向某國難民署提供我國從未對外公布且影響我國經濟安全的海關數據。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C)A.甲構成叛逃罪B.甲構成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C.對甲不應數罪并罰D.即使《刑法》分則對叛逃罪未規(guī)定剝奪政治權利,也應對甲附加剝奪1年以上5年以下政治權利。十、間諜罪是指參加間諜組織,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或者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1.實施上述三種行為之一,危害國家安全的,即構成本罪,同時實施這三種行為的,也不實行并罰。2.責任形式為故意。參加間諜組織的,必須明知是間諜組織而參加;接受間諜任務的,必須明知是間諜組織或其代理人派遣的任務而接受;指示轟擊目標的,必須明知對方是敵人而向其指示轟擊目標。十一、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是指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行為。1.必須是為境外的機構、組織、個人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的性質沒有限定,即境外機構、組織與個人是否與我國為敵,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但宜限定為境外企圖搜集我國國家秘密與情報的機構、組織與個人。為境內的機構、組織、個人或出于其他目的竊取、刺探、收買國家秘密或者情報后,非法提供給境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的,仍然成立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2.行為對象是國家秘密或者情報。國家秘密是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內的人員知悉的事項。國家秘密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個密級,任何密級的國家秘密都可能成為本罪對象。情報,是指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開或者依照有關規(guī)定不應公開的事項。3.責任形式為故意,即明知是國家秘密或者情報,而為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竊取、刺探、收買或者非法提供。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沒有標明密級的事項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而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的,以本罪論處。行為人明知是國家秘密但誤以為對方是境內機構、組織、人員而非法提供的,或者過失將國家秘密提供給境外機構、組織、人員,只能分別認定為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與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4.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派遣,為其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的,定間諜罪?!菊骖}】(2009.13)某國間諜戴某,結識了我某國家機關機要員黃某。戴某謊稱來華投資建廠需了解政策動向,讓黃某借工作之便為其搞到密級為“機密”的《內參報告》四份。戴某拿到文件后送給黃某一部手機,并為其子前往某國留學提供了六萬元資金。對黃某的行為如何定罪處罰?(B)A.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數罪并罰B.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與受賄罪,數罪并罰C.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受賄罪,數罪并罰D.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受賄罪,從一重罪處斷十二、資敵罪是指戰(zhàn)時供給敵人武器裝備、軍用物資資敵的行為。第三章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危害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以及公眾生活的平穩(wěn)與安寧的行為。所謂“不特定”,是指犯罪行為可能侵犯的對象和可能造成的結果事先無法確定,行為人對此既無法具體預料也難以實際控制,行為造成的危險或侵害結果可能隨時擴大或增加。所謂“多數人”,是指難以用具體數字表述,行為使較多的人感受到生命、健康或者財產受到威脅。本章罪名需要區(qū)分侵害犯、具體危險犯、抽象危險犯。侵害犯:法條規(guī)定成立犯罪要求“造成嚴重后果”;具體危險犯:法條規(guī)定成立犯罪要求“足以造成嚴重后果”;抽象危險犯:法條規(guī)定成立犯罪只要求實施特定的危險行為。一、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1.放火行為,是指故意使對象物燃燒、引起火災的行為。火災是指在時間上或者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放火的方法包括作為與不作為方式。使對象物燃燒的行為是否屬于放火行為,關鍵在于它是否危害公共安全。自焚行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也成立放火罪。燃燒財物時,不管財物是他人所有還是自己所有,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屬于放火。燃燒他人財物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只能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燃燒自己財物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構成犯罪。被害人承諾對自己的建筑物等放火的,如果放火行為危害公共安全,則該承諾無效,不影響放火行為構成放火罪。如果放火行為并不危害公共安全,被害人的真實承諾只是對毀壞財物的承諾,阻卻行為的違法性,放火行為不成立犯罪。2.未遂與既遂。由于放火是危險性很大的行為,故只要發(fā)生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具體危險就構成放火罪,不要求造成侵害結果。行為人對具體的公共危險具有故意,對發(fā)生的傷亡實害結果僅具有過失時,適用第115條第1款,這種情形屬于結果加重犯。與結果加重犯相對應,第114條是對基本犯的規(guī)定。行為人實施放火行為,造成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傷亡實害結果,并且對該結果持故意時,也應適用刑法第115條第1款。這種情形屬于普通的結果犯。與結果犯相對應,第114條便是對第115條第1款的未遂犯的特別規(guī)定(未遂犯的既遂犯化)。由于第114條與第115條第1款是以是否造成嚴重傷亡實害結果作為區(qū)分標準的,所以,是否造成嚴重傷亡實害結果,成為區(qū)別適用這兩個條文的基本標準。例如,即使行為人以希望或者放任不特定或者多數人傷亡的故意,實施了放火行為,但只要沒有造成嚴重傷亡實害結果,就只能適用第114條(不再適用刑法總則第23條關于未遂犯的規(guī)定),而不是適用第115條第1款,同時適用刑法總則第23條關于未遂犯的規(guī)定。但是,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下,行為人自動中止犯罪,避免了嚴重后果的,應認定為犯罪中止,適用刑法第114條以及總則關于中止犯的處罰規(guī)定。3.罪數問題。(1)用放火等方法殺人,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罪等的想象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用放火等方法殺人,沒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只成立故意殺人罪。(2)用放火等方法傷害他人或者過失導致他人死亡,或者毀壞他人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放火罪等。沒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分別成立故意傷害罪(致死)、過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故意毀壞財物罪。(3)行為人實施了其他犯罪行為后為了銷毀罪證而放火,或者為了騙取保險金而放火并且已經著手騙取保險金的,應實行數罪并罰。二、失火罪是指過失引起火災,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三、決水罪是指利用水的破壞作用,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四、過失決水罪是指過失造成水患,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五、爆炸罪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或其他設備、裝置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行為人采用爆炸方法引起火災,因火災而危害公共安全的,應認定為放火罪;采用爆炸方法決堤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應認定為決水罪。但在爆炸引起火災、水患的情況下,如果爆炸行為本身(即使不發(fā)生火災、水患)也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則從一重罪處罰。由于法定刑相同,只能通過考察爆炸與放火、決水各自的情節(jié)輕重確定罪名,即爆炸情節(jié)重于放火、決水情節(jié)時,應認定為爆炸罪,反之亦然。六、過失爆炸罪是指過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七、投放危險物質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1.投放方式:(1)將危險物質投放于供不特定或多數人飲食的食品或飲料中;(2)將危險物質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3)釋放危險物質,如將傳染病病原體釋放于一定場所。2.行為性質:(1)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必須危害公共安全,故意使用危險物質殺害特定個人或特定牲畜的,不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而成立故意殺人罪、盜竊罪或者故意毀壞財物罪。(2)投放虛假危險物質,擾亂社會秩序的,不成立投放危險物質罪,而成立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3)故意傳播突發(fā)性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菊骖}】(2008.60)甲曾向乙借款9000元,后不想歸還借款,便預謀毒死乙。甲將注射了“毒鼠強“的白條雞掛在乙家門上,乙懷疑白條雞有毒未食用。隨后,甲又乘去乙家串門之機,將“毒鼠強”投放到乙家米袋內。后乙和其妻子、女兒喝過米湯中毒,乙死亡,其他人經搶救脫險。關于甲的行為,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ABCD)A.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B.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搶劫罪的想象競合犯C.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故意殺人罪的想象競合犯D.構成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吸收犯八、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是指過失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九、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以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1.根據同類解釋規(guī)則,其他危險方法僅限于與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相當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質的方法。2.如果某種行為符合其他犯罪的犯罪構成,以其他犯罪論處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應盡量認定為其他犯罪,不宜認定為本罪。例如:(1)在公共場所故意駕車撞人、開槍射擊或亂刺他人的,宜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2)對劫持火車、電車的行為,宜認定為破壞交通工具罪。(3)盜竊公路井蓋,危害公共安全的,宜認定為破壞交通設施罪。(4)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認定為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3.常見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1)破壞礦井通風設備,危害公共安全的。(2)在多人通行的場所私拉電網的。(3)在火災現場破壞消防設施或者器材,危害公共安全的。(4)故意傳播突發(fā)性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5)酒后或者醉酒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繼續(xù)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的。(6)醉酒后駕駛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逆向高速行駛的。(7)在具有瓦斯爆炸高度危險的情形下令多人下井采煤的?!菊骖}】(2012.15)下列哪一行為成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A.甲駕車在公路轉彎處高速行駛,撞翻相向行駛車輛,致2人死亡B.乙駕駛越野車在道路上橫沖直撞,撞翻數輛他人所駕汽車,致2人死亡C.丙醉酒后駕車,剛開出10米就撞死2人D.丁在繁華路段飆車,2名老婦受到驚嚇致心臟病發(fā)作死亡【真題】(2007.58)下列哪些情形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D)A.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B.故意破壞正在使用的礦井下的通風設備的C.違反國家規(guī)定,大量排放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導致多人死亡的D.故意傳播突發(fā)性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十、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過失使用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以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十一、破壞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發(fā)生傾覆、毀壞危險的行為。1.行為對象是關涉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財產安全的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汽車包括大型拖拉機(擴大解釋)。電車不開電瓶車、纜車。交通工具處于下列狀態(tài)時,可以認定關涉公共安全,屬于本罪對象:(1)交通工具正在行駛(飛行)中。(2)交通工具處于已交付隨時使用的狀態(tài)。(3)交通工具不需再檢修便可以使用的狀態(tài)。2.破壞行為必須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或者航空器發(fā)生傾覆、毀壞危險(具體的危險犯)。應根據行為人破壞交通工具的部件來分析是否存在該危險,一般對交通工具的整體或者重要部件的破壞,才能影響交通運輸安全。例如,如果行為人竊取交通工具零部件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沒有上述危險的,只成立盜竊罪。犯罪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出于貪利動機竊取交通工具的關鍵部件,足以發(fā)生使其傾覆或毀壞危險的,也成立破壞交通工具罪。十二、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是指過失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危害交通運輸安全,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十三、破壞交通設施罪是指故意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發(fā)生傾覆、毀壞危險的行為。1.行為對象是關涉公共安全的交通設施。凡是可供汽車、電車通行的道路、橋梁、隧道均應認定為本罪中的公路、橋梁與隧道。破壞民用機場的,成立本罪;破壞軍用機場的,成立破壞軍事設施罪。2.破壞行為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只或者航空器發(fā)生傾覆、毀壞危險(具體危險犯),實際上的傾覆與毀壞是本罪法定刑升格的條件。對于盜竊高速公路附屬設施的行為,需要具體分析。例如,盜竊高速公路中央柵欄,如果中間沒有其他隔離物的,宜認定為破壞交通設施罪(如果除中央柵欄外,還有花草等隔離物,則宜認定為盜竊罪)。再如,盜竊高速公路旁邊的柵欄,如果柵欄外是沒有車輛、多人通行的莊稼地、山地等的,宜認定為盜竊罪;如果柵欄外是車輛、多人通行的輔助,則應認定為破壞交通設施罪。3.責任形式為故意。犯罪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出于貪利動機竊取交通設施或其關鍵部件,足以使交通工具發(fā)生傾覆或毀壞危險的,也成立本罪。主觀上打算破壞軍用機場,實際上破壞了民用機場,或者相反的,屬于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在重合的范圍內成立輕罪的既遂犯。十四、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是指過失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危害交通運輸安全,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十五、破壞電力設備罪是指故意破壞電力設備,危害公共電力安全的行為。行為對象是關涉公共電力安全(正在使用、已交付使用)的電力設備。電力設備包括各種發(fā)電設備、供電設備與輸變電設備。破壞行為必須危害公共電力安全。例如,向供電線路投擲石塊,足以造成電線斷路的,屬于危害公共電力安全的破壞行為。破壞電力設備罪與盜竊等罪的關系:(1)尚未安裝完畢或者已經安裝完畢但尚未交付使用的電力設備,不屬于正在使用中的電力設備。即使行為人盜走其中架設好的部分電線,也不致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對其行為應以盜竊罪定性。(2)已經通電使用,只是由于枯水季節(jié)或電力不足等原因而暫停使用的電力設備,屬于本罪的對象。行為人盜竊這類電力設備構成犯罪的,應以破壞電力設備罪論處。(3)已經交付使用但尚未通電的電力設備,也是本罪對象。對于偷割已經安裝完畢,但還未供電的電力線路的行為,應分別不同情況處理。如果偷割的是未正式交付電力部門使用的線路,應按盜竊案件處理。如果行為人明知線路已交付電力部門使用而偷割電線的,應認定為破壞電力設備罪。(4)對拆盜某些排灌站、加工廠等生產單位正在使用中的電機設備等,沒有危及社會公共安全,但構成犯罪的,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按盜竊罪、破壞生產經營罪或者故意毀壞財物罪處理。(5)在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罪名的情況下,應按想象竟合犯,從一重罪論處。例如,盜竊電力設備數額特別巨大,雖然危害公共安全,但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的,宜按盜竊罪論處。十六、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是指過失破壞電力設備,危害公共電力安全,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十七、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是指故意破壞燃氣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行為對象是正在使用、巳交付使用等關涉公共安全的燃氣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正在使用的油田輸油管道,屬于易燃易爆設備。在實施盜竊油氣等行為過程中,采用切割、打孔、撬砸、拆卸、開關等手段,破壞正在使用中的油氣設備,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本罪。破壞的方式沒有限定,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破壞行為必須危害公共安全(具體危險犯)。十八、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是指過失破壞燃氣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設備,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十九、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是指故意破壞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行為對象是正在使用、已交付使用等關涉公共安全的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其中的電信設施必須是公用的,包括公用電報、電話及其他通訊設施。沒有安裝完畢、沒有交付使用或者已經報廢的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不能成為本罪對象。破壞行為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使上述設施物理上毀損;二是使上述設施喪失應有性能。破壞行為必須危害公共安全。本罪屬于具體危險犯,不以造成侵害結果為要件。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價值數額不大,但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處罰;盜竊與公共安全無關的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并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應認定為盜竊罪;盜竊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的,屬于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處罰。二十、過失損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是指過失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二十一、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恐怖活動組織,是以實施恐怖活動為目的而建立的,危害極為嚴重的犯罪組織,包括國際恐怖活動組織與國內恐怖活動組織??植阑顒樱ǔJ侵笧榱诉_到一定目的特別是政治目的,任意地對不特定他人(無辜者)乃至多數人的生命、身體、自由、財產等使用暴力、脅迫等強迫手段,以造成社會恐懼的犯罪行為的總稱。行為人實施組織、領導、參加行為之一的,便成立本罪。事實上是否開始實施恐怖活動,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但對于被脅迫參加恐怖活動組織,沒有實施恐怖活動的,不宜以犯罪論處。犯本罪并實施殺人、爆炸、綁架等犯罪的,實行數罪并罰。二十二、資助恐怖活動罪是指故意資助恐怖活動組織或者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的行為。行為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資助,是指為恐怖活動組織或者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籌集、提供經費、物資或者提供場所以及其他物質便利的行為。資助的具體方式沒有限制,資助的時間也沒有限定。如果行為超出了資助的范圍,與恐怖活動組織或者個人共同故意組織、領導恐怖活動組織,策劃、實施恐怖犯罪活動,應以相關犯罪的共犯論處。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包括預謀實施、準備實施和實際實施恐怖活動的個人。本罪既包括特定共同犯罪中的部分幫助行為,又包括不成立共同犯罪的資助行為。二十三、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為。1.行為對象:必須是使用中或者飛行中的航空器,但竊走沒有人在內的航空器的,不構成本罪(可能成立盜竊罪)。本罪中的航空器既可以是民用航空器,也可以是國家航空器(即用于軍事、海關、警察部門的航空器)。雖然根據《海牙公約》、《蒙特利爾公約》等有關國際公約,劫持航空器犯罪中的航空器僅限于民用航空器,但不應完全根據國際刑法規(guī)范解釋我國刑法中的劫持航空器罪。但是,我國行使普遍管轄權時,必須遵循國際公約的規(guī)定:對外國人劫持外國民用航空器的行為可以行使普遍管轄,但對劫持國家航空器的行為,只能考慮根據其他管轄原則行使管轄權。如果不符合其他管轄原則的,則我國沒有管轄權。2.行為內容: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氨┝Α币辉~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含義。最廣義的暴力,包括不法行使有形力的一切情況,其對象不僅可以是人(對人暴力),而且可以是物(對物暴力)。廣義的暴力,是指不法對人行使有形力的行為,但不要求直接對人的身體行使,只要對人的身體以強烈的物理影響即可,如在他人身邊播放高分貝噪音。狹義的暴力,是指對人的身體不法行使有形力,但不要求達到足以抑制對方反抗的程度,如打人一耳光。最狹義的暴力,是指對人行使有形力,并達到了足以抑制對方反抗的程度,但不要求直接對人的身體行使有形力。劫持航空器中的暴力應是指最狹義的暴力,只要是對機組成員等人不法行使有形力,并達到足以抑制其反抗的程度,使屬于本罪的暴力?!懊{迫”,是指以使他人產生恐懼心理為目的,以惡害相通告的行為。廣義的脅迫,是指以使他人產生恐懼心理為目的,以惡害相通告的一切行為,惡害的內容、性質,通告的方法沒有限制,也不問對方是否產生了恐懼心理。狹義的脅迫,主要是指限定了所通告的惡害內容的脅迫,不要求達到足以抑制對方反抗的程度。最狹義的脅迫,是指脅迫程度足以抑制對方反抗的行為。本罪中的脅迫,也應限于最狹義的脅迫。行為人為了使機組成員等人產生恐懼心理,實施對物暴力行為,足以抑制其反抗的,應屬于本罪的脅迫?!捌渌椒ā保侵概c暴力、脅迫性質相當的,使航空器內的機組成員或其他人員不能反抗、不敢反抗或者不知反抗的方法,如暗中投放麻醉藥品,使機組成員喪失反抗能力等?!敖俪帧敝饕憩F為兩種情況:一是劫奪航空器,犯罪人直接駕駛或者操作航空器;二是強迫航空器駕駛、操作人員按照自己的意志駕駛、操作,從而控制航空器的起飛、航行線路、速度與降落地點。行為人控制了航空器或者控制了航空器的航行,成立本罪的既遂。一個行為可能同時觸犯劫持航空器罪與搶劫罪(搶劫航空器),應按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論處。3.結果加重犯: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包括故意和過失情形,其中“致人重傷、死亡”,包括暴力、脅迫行為過失致人重傷、死亡,還包括為了劫持航空器故意重傷與故意殺人。不僅包括暴力、脅迫行為導致機組人員重傷、死亡,而且包括劫持行為導致其他人員重傷、死亡。二十四、劫持船只、汽車罪是指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車的行為。劫持火車、電車的行為不成立本罪,宜以破壞交通工具罪論處。使用暴力、脅迫方法迫使小型出租車司機開往某地的,一般不應認定為本罪。行為人不付出租車費用的,可認定為搶劫罪。但是,使用暴力、脅迫方法逼使出租車司機橫沖直撞,或者劫奪后直接駕駛出租車橫沖直撞的,則應認定為劫持汽車罪。劫持船只、汽車的行為同時觸犯搶劫罪的,按想象競合犯處理。二十五、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是指對飛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員使用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的行為。首先,必須使用了暴力,即不法對人行使有形力的一切行為(廣義的暴力)。采取傳送虛假情報等非暴力方式危及飛行安全的,不成立本罪。其次,必須對航空器上的人員(包括機組人員與乘客等航空器上的其他人員)使用暴力。再次,航空器必須處于飛行中。最后,必須危及飛行安全,對飛行安全構成了威脅,不要求暴力行為造成侵害結果(具體危險犯)。行為人以殺人、傷害等罪的故意,對飛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員使用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的,從一重罪論處。以暴力手段劫持航空器的行為,必然同時觸犯了劫持航空器罪與本罪,但只能認定為劫持航空器罪,不能將其與本罪并罰。二十六、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是指違反國家有關槍支、彈藥、爆炸物管理法規(guī),擅自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由于槍支、彈藥、爆炸物的殺傷力與破壞力相當大,故刑法將本罪以及其他有關槍支、彈藥、爆炸物的犯罪,規(guī)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并將本罪及其他重大犯罪規(guī)定為抽象的危險犯。因此,成立本罪不要求發(fā)生具體危險。1.行為對象(1)槍支、彈藥,根據《槍支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是指軍用手槍、步槍、沖鋒槍、機槍、射擊運動的各種槍支、狩獵用的有膛線槍、散彈槍、火藥槍、麻醉動物用的注射槍和能發(fā)射金屬彈丸的氣槍,以及上述槍支所使用的彈藥。發(fā)射金屬彈丸的鋼珠槍,也包含在內。對私自制作土槍出售,或者將體育運動用槍改裝成火藥槍的,應根據具體情況,區(qū)別對待:構成犯罪的,以非法制造、買賣槍支罪予以處罰;如果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則不以犯罪論處。不能發(fā)射子彈的仿真手槍等,不屬于本條的槍支。(2)爆炸物,是指具有較大爆破性或殺傷性的爆炸物,既包括軍用的爆炸物,如地雷、炸彈、手榴彈,也包括《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所列的爆破器材。參照《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對于非法生產煙花爆竹的(以具有抽象的公共危險為前提),宜認定為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但是,對于非法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煙花爆竹的,不應認定為非法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物罪。2.行為類型(1)非法制造,是指非經國家許可擅自制造(包括改裝、配裝)槍支、彈藥、爆炸物。(2)非法買賣,是指違反有關法規(guī),購買或者出售槍支、彈藥、爆炸物。介紹買賣槍支、彈藥、爆炸物的,以買賣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的共犯論處。(3)非法運輸,是指違反有關法規(guī),轉移槍支、彈藥、爆炸物存放地的行為。運輸行為必須是與非法制造、買賣相關聯的行為。刑法第151條規(guī)定了走私武器、彈藥罪,但沒有規(guī)定走私爆炸物罪。走私爆炸物的行為,同時觸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與非法運輸爆炸物罪,宜從一重罪論處。(4)非法儲存,是指明知是他人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的槍支、彈藥而為其存放的行為,或者非法存放爆炸物的行為。3.處罰阻卻事由行為人確因合法生產、生活所需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數量較小,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一般不認定構成本罪。因筑路、建房、打井、整修宅基地和土地等正常生產、生活需要,以及因從事合法的生產經營活動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物,數量達到上述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標準,沒有造成嚴重社會危害,并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依法從寬處罰。二十七、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是指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本罪屬于具體的危險犯。危害公共安全的郵寄行為與走私行為,屬于本罪中的“運輸“。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國家明令禁止的毒鼠強、氟乙酷氨、氟乙酸鈾、毒鼠硅、甘氟),危害公共安全的,應以本罪論處。二十八、違規(guī)制造、銷售槍支罪是指依法被指定、確定的槍支制造企業(yè)、銷售企業(yè),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擅自制造、銷售槍支的行為。行為主體是依法被指定、確定的槍支制造企業(yè)、銷售企業(yè)。其他企業(yè)及個人非法制造、銷售槍支的,構成刑法第125條的非法制造、買賣槍支罪??陀^行為包括三種類型:一是超過限額或者不按規(guī)定的品種制造、配售槍支;二是制造無號、重號、假號的槍支;三是非法銷售槍支或者在境內銷售為出口制造的槍支。責任形式為故意,其中,非法制造、配售槍支的行為必須另有非法銷售目的,非法銷售槍支的行為不要求具有特定目的。二十九、盜竊、搶奪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罪是指盜竊、搶奪槍支、彈藥、爆炸物的,或者盜竊、搶奪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1.行為對象:他人占有的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至于他人占有這些對象是否合法,不影響本罪的成立。2.行為性質:盜竊、搶奪槍支、彈藥、爆炸物,屬于抽象的危險犯。盜竊、搶奪危險物質的,屬于具體的危險犯。3.行為模式:騙取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的,不構成本罪,視行為性質與情節(jié),以詐騙罪、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罪、運輸危險物質罪等論處。4.責任形式:故意,并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行為人為了竊取一般財物而實際上竊取了槍支、彈藥的,由于行為人并不明知是槍支、彈藥,不能認定為本罪,只能認定為盜竊罪(抽象的事實認識錯誤);如果盜竊后非法持有、私藏的,則另構成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數罪并罰(具有期待可能性,不屬于不可罰的事后行為)。明知是槍支而盜竊,再持有的,只成立盜竊槍支罪(吸收犯)?!菊骖}】(2012.58)警察甲為討好妻弟乙,將公務用槍私自送乙把玩,丙乘乙在人前炫耀槍支時,偷取槍支送交派出所,揭發(fā)乙持槍的犯罪事實。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A)A.甲私自出借槍支,構成非法出借槍支罪B.乙非法持有槍支,構成非法持有槍支罪C.丙構成盜竊槍支罪D.丙揭發(fā)乙持槍的犯罪事實,構成刑法上的立功三十、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的,或者搶劫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本罪分為兩種情形:一是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使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不知反抗的強制方法,劫取槍支、彈藥、爆炸物的行為。只要搶劫的是槍支、彈藥與爆炸物,不問其所有者、占有者與使用者是誰,均成立本罪。這種情形屬于抽象的危險犯。二是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強制方法,劫取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種情形屬于具體的危險犯。不論哪種情形,均以行為人或第三者控制了行為對象為犯罪既遂。本罪責任形式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行為人必須明知是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而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進行搶劫。為了搶劫一般財物而實際上搶劫了槍支、彈藥、爆炸物或者危險物質的,由于行為人并不明知是槍支、彈藥、爆炸物與危險物質,不能認定為本罪,只能認定為普通搶劫罪。三十一、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是指違反槍支管理規(guī)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的行為。非法持有槍支、彈藥,是指不符合配備、配置槍支、彈藥條件的人員,違反槍支管理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擅自持有槍支、彈藥的行為。非法替他人保管槍支、彈藥的行為,屬于非法持有槍支、彈藥;接受槍支質押進而實際占有或者控制槍支的,屬于非法持有槍支。私藏槍支、彈藥,是指依法配備、配置槍支、彈藥的人員,在配備、配置槍支、彈藥的條件消除后,違反槍支管理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私自藏匿所配備、配置的槍支、彈藥且拒不交出的行為。非法制造槍支、彈藥后又持有的,屬于吸收犯,以非法制造槍支、彈藥罪論處,不能數罪并罰。三十二、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是指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與單位,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的,或者依法配置槍支的人員與單位,非法出租、出借槍支,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1.行為類型(1)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與單位,非法出租、出借槍支。(2)依法配置槍支的人員與單位,非法出租、出借槍支,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2.行為內容(1)非法出租槍支:指違反《槍支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擅自將公務用槍在一段時間內有償提供給他人使用的行為。如果是永久性地有償轉讓給他人,則成立非法買賣槍支罪。(2)非法出借槍支:是指違反《槍支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擅自將公務用槍在一段時間內無償提供給他人使用的行為。非法將公務用槍贈與給他人的,可以認為是永久性無償提供給他人使用的行為,應認定為非法出借槍支。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違反法律規(guī)定,將公務用槍用作借債質押物,使槍支處于非依法持槍人的控制、使用之下的,成立非法出借槍支罪。非法出租、出借的對方,應是沒有配備公務用槍資格的人員與單位。將公務用槍出租、出借給其他具有配備公務用槍資格的人員與單位的,不宜認定為本罪。3.共犯問題行為人明知他人使用槍支實施殺人、傷害、搶劫、綁架等犯罪行為,而出租、出借槍支給他人的,成立本罪與相應的共同犯罪的想象競合犯,從一重罪論處。法持有槍支的人,出租、出借槍支的,不成立本罪。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的人將槍支、彈藥出租、出借給他人的,對雙方均以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論處。三十三、丟失槍支不報罪是指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1.主體身份:只能是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不包括配置民用槍支的人員。2.行為方式:本罪屬于純正的不作為犯。丟失槍支是成立本罪的前提,本罪的犯罪行為是“不及時報告”(不報告或者不及時報告)。3.侵害犯:只有造成嚴重后果的,才構成犯罪。這里的嚴重后果,包括直接危害結果與間接危害結果,一般表現為槍支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后,不法分子利用行為人丟失的槍支實施犯罪行為等。造成嚴重后果屬于客觀的超過要素,不要求行為人明知,只要有認識的可能性即可。所以,本罪屬于故意犯罪,完全有成立共同犯罪的可能性。三十四、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是指非法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攜帶是持有的一種表現形式,應正確處理本罪與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的關系。非法攜帶槍支、彈藥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同時觸犯了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應認定為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如果行為人將自己一直非法持有的槍支、彈藥攜帶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節(jié)嚴重的,應當將非法持有槍支、彈藥罪與本罪實行數罪并罰。本罪與非法運輸槍支、彈藥的關系,也是如此。三十五、重大飛行事故罪是指航空人員違反規(guī)章制度,致使發(fā)生重大飛行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行為主體為航空人員,包括空勤人員與地面人員??涨谌藛T,包括駕駛員、領航員、飛行機械人員、飛行通信員與乘務員;地面人員,包括航空器維修人員、空中交通管制員、飛行簽派員與航空電臺通信員三十六、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是指鐵路職工違反規(guī)章制度,致使發(fā)生鐵路運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三十七、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行為。1.行為主體:本罪不屬于身份犯,非交通運輸人員也能成為本罪主體。(1)航空人員違章造成重大飛行事故的,成立重大飛行事故罪;鐵路職工違章造成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的,成立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公路、水上運輸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造成公路、水上交通事故的,成立本罪;航空人員、鐵路職工以外的人員造成重大飛行事故或鐵路運營事故的,成立本罪;航空人員違反交通運輸法規(guī),造成飛行事故以外的交通事故的,成立本罪;鐵路職工違反交通運輸法規(guī),造成鐵路運營安全事故以外的交通事故的,成立本罪。因此,規(guī)定本罪的法條與規(guī)定重大飛行事故罪、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的法條是普通法條與特別法條的關系。(2)在偷開機動車輛過程中因過失撞死、撞傷他人或者撞壞車輛的,成立交通肇事罪。(3)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成立交通肇事罪(監(jiān)督過失)。(4)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論處。(5)車主將自己的機動車交給醉酒者、無駕駛資格者駕駛,沒有防止傷亡結果發(fā)生的,駕駛者與車主均成立交通肇事罪。在高速公路上實施拉車乞討等行為,引起交通事故的,也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2.危害行為:必須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的行為(違章行為)。3.危害結果:必須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重大交通事故必須發(fā)生在交通過程中以及與交通有直接關系的活動中,即必須發(fā)生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否則,只能認定為其他犯罪,如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重大責任事故罪等。4.因果關系:交通肇事的結果必須由違反規(guī)范保護目的的行為所引起。換言之,行為雖然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也發(fā)生了結果,但倘若結果的發(fā)生超出了規(guī)范保護目的,也不能認定為本罪。例如,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禁止酒后駕駛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駕駛者因為飲酒而導致駕駛能力減退或者喪失進而造成交通事故。如果酒后駕駛并未導致駕駛能力減退或者喪失,而是由于車輛出現了駕駛者不能預見的剎車故障而造成交通事故,對駕駛者不能以交通肇事罪論處。再如,禁止駕駛沒有經過年檢的車輛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因車輛故障導致交通事故。如果行為人駕駛沒有年檢的車輛,但該車并無故障,而是由于被害人橫穿高速公路造成了交通事故,對行為人也不以交通肇事罪論處?!菊骖}】(2013.12)甲在建筑工地開翻斗車。某夜,甲開車時未注意路況,當場將工友乙撞死、丙撞傷。甲背丙去醫(yī)院,想到會坐牢,遂將丙棄至路溝后逃跑。丙不得救治而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A)A.甲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死傷,觸犯交通肇事罪B.甲在作業(yè)中違反安全管理規(guī)定,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觸犯重大責任事故罪C.甲不構成交通肇事罪與重大責任事故罪的想象競合犯D.甲為逃避法律責任,將丙帶離事故現場后遺棄,致丙不得救治而亡,還觸犯故意殺人罪5.交通肇事罪的認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定罪處罰。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本罪論處:(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4)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①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②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③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④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⑤嚴重超載駕駛的;⑥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再適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否則會形成重復評價。)6.交通肇事罪與其他犯罪的區(qū)分(1)過失損壞交通工具、過失損壞交通設施導致他人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傷亡結果的,應認定為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行為人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殺害或者傷害他人,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對于符合重大飛行事故罪、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的犯罪構成的行為,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罪。對符合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行為,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罪。例如,甲醉酒駕車,肇事后繼續(xù)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的,成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罪數認定在盜竊他人機動車過程中或者盜竊后,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造成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應當以交通肇事罪與盜竊罪實行并罰。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以為被害人已經死亡,為了隱匿罪跡,將被害人沉入河流中,導致被害人溺死的,后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如果前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應數罪并罰。7.情節(jié)加重犯與不作為犯罪(1)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fā)生了構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2)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即被害人的死亡與逃逸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3)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菊骖}】(2007.9)根據刑法規(guī)定與相關司法解釋,下列哪一選項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C)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現場群眾毆打,逃往公安機關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當場死亡,但肇事者誤以為被害人沒有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C.交通肇事致人重傷后誤以為被害人已經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導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死亡D.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轉移至隱蔽處,導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真題】(四川2008.58)關于交通肇事罪與其他犯罪關系的論述,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BCD)A.甲酒后駕車撞死一行人,下車觀察時,發(fā)現死者是其情敵劉某,甲早已預謀將劉某殺死。甲的行為應為故意殺人罪,而不能定為交通肇事罪B.乙明知車輛的安全裝置不全,仍然指使其雇員王某駕駛該車輛運輸貨物;王某明知車輛有缺陷,仍超速行駛,造成交通事故,導致1人死亡。乙與王某均構成交通肇事罪C.丙在施工場地卸貨倒車時,不慎將一裝卸工人軋死。丙的行為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D.丁在一高速公路上駕車行駛時,因疲勞過度將車駛出高速公路,將行人常某撞死。對丁的行為應認定為交通肇事罪,而不是過失致人死亡罪三十八、危險駕駛罪是指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1.追逐競駛俗稱飆車,是指行為人在道路上高速、超速行駛,隨意追逐、超越其他車輛,頻繁、突然并線,近距離駛入其他車輛之前的危險駕駛行為。只要追逐競駛行為具有類型化的抽象危險,并且情節(jié)惡劣,就構成犯罪。第一,本罪行為不要求發(fā)生在公共道路(公路)上,只需要發(fā)生在道路上即可。在校園內、大型廣礦內的道路上,以及在人行道上追逐競駛的,因為對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身體產生了抽象的危險,依然可能成立本罪。第二,追逐競駛以具有抽象危險性的高速、超速駕駛為前提,緩慢駕駛的行為不可能成立本罪。但是,單純的高速駕駛或者超速駕駛,并不直接成立本罪。不能將本罪等同于國外的超速駕駛罪。第三,追逐競駛要求以產生抽象的交通危險的方式駕駛,行為的基本方式是隨意追逐、超載其他車輛,頻繁并線、突然并線,或者近距離駛入其他車輛之前等。第四,追逐競駛既可能是二人以上基于意思聯絡而實施,也可能是單個人實施。例如,行為人駕駛機動車針對救護車、消防車等車輛實施追逐競駛行為的,也可能成立本罪。第五,成立本罪要求情節(jié)惡劣。情節(jié)惡劣的基本判斷標準,是追逐競駛行為的危險程度。應以道路上車輛與行人的多少、駕駛的路段與時間、駕駛的速度與方式、駕駛的次數等進行綜合判斷。在沒有其他車輛與行人的荒野道路上追逐競駛的行為,不應認定為情節(jié)惡劣。追逐競駛的罪過形式為故意,不要求行為人以賭博競技或者追求剌激為目的?;谌魏文康呐c動機的故意追逐競駛行為,只要產生了抽象的公共危險且情節(jié)惡劣,就成立本罪。2.醉酒駕駛俗稱醉駕,是指在醉酒狀態(tài)下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的行為?!盾囕v駕駛人員血液、呼吸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規(guī)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l00ml的屬于醉酒駕駛。故意在醉酒狀態(tài)下駕駛機動車,即符合本罪的犯罪構成。本罪是抽象的危險犯,不需要司法人員具體判斷醉酒行為是否具有公共危險。但沒有抽象危險的行為,不可能成立本罪。例如,在沒有車輛與行人的荒野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因為不具有抽象的危險,不應以本罪論處。醉酒駕駛屬于故意犯罪,行為人必須認識到自己是在醉酒狀態(tài)下駕駛機動車。但是,對于醉酒狀態(tài)的認識不需要十分具體(不需要認識到血液中的酒精具體含量),只要有大體上的認識即可。一般來說,只要行為人知道自己喝了一定量的酒,事實上又達到了醉酒狀態(tài),并駕駛機動車的,就可以認定其具有醉酒駕駛的故意。認為自己只是酒后駕駛而不是醉酒駕駛的辯解,不能排除故意的成立。即使行為人沒有主動飲酒(飲料中被他人摻入酒精),但駕駛機動車之前或者當時意識到自己已經飲酒的,也應認定具有醉酒駕駛的故意。當然,如果沒有主動飲酒,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飲酒的,排除故意的成立。3.罪數認定危險駕駛行為同時構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不實行數罪并罰。首先,實施危險駕駛行為,過失造成他人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結果,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應以交通肇事罪論處。如果行為人實施了追逐競駛或者醉酒駕駛的行為,已經構成危險駕駛罪,并且實施其他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的行為(如無視交通信號),過失致人重傷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宜實行數罪并罰。其次,危險駕駛行為具有與放火、爆炸等相當的具體的公共危險,行為人對該具體的公共危險具有故意的,應當認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例如,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追逐競駛或者醉酒高速駕駛,但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適用刑法第114條,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后,危險駕駛行為具有與放火、爆炸等相當的具體的公共危險,且造成人身傷亡等嚴重后果(如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追逐競駛或者醉酒高速駕駛造成他人死亡),行為人對該具體的公共危險或者人身傷亡等嚴重后果具有故意的,應當適用刑法第115條第1款。三十九、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指在生產、作業(yè)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guī)定,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行為。行為主體為自然人,包括對生產、作業(yè)負有組織、指揮或者管理職責的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等人員,以及直接從事生產、作業(yè)的人員。至于企業(yè)的性質,則不影響本罪的成立。重大事故必須發(fā)生在生產、作業(yè)活動中,并同有關職工、從業(yè)人員的生產、作業(yè)活動有直接聯系。本罪與其他犯罪區(qū)別的關鍵是本罪發(fā)生在“生產、作業(yè)中”。對于廠(礦)區(qū)內機動車作業(yè)期間發(fā)生的傷亡事故案件,應根據不同情況,區(qū)別對待: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內,因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造成重大事故的,應認定為交通肇事罪;因違反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應認定為重大責任事故罪;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外發(fā)生重大事故的,應認定為重大責任事故罪。四十、強令違章冒險作業(yè)罪是指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yè),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行為。行為主體為自然人,包括對生產、作業(yè)負有組織、指揮或者管理職責的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等人員,以及直接從事生產、作業(yè)的人員。強令既包括利用職權、地位命令指使他人,也包括采取威脅等方式逼迫他人。違章是指違反生產、作業(yè)中有關安全管理規(guī)定。冒險是指客觀存在的對人的生命、身體的危險。如果行為人強令他人違章作業(yè),但所違反的規(guī)章與安全生產無關,因而并不存在對人的生命、身體的危險,則不成立本罪。本罪是重大責任事故罪的特別規(guī)定,行為不符合本罪的犯罪構成,但符合重大責任事故罪的犯罪構成的,應認定為重大責任事故罪。四十一、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是指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行為。行為主體包括對生產安全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負有直接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以及對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負有管理、維護職責的電工、瓦斯檢查工等人員??陀^行為與結果應包括兩種情形:一是負責生產設施或安全生產條件的人員,沒有設置合格的安全生產設施與安全生產條件,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二是在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情況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不改善安全生產設施與安全生產條件,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主管或管理人員不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在生產、作業(yè)中直接從事領導、指揮的人員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yè),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對于前者應以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論處,對于后者應以強令違章冒險作業(yè)罪論處。如果行為人既對安全生產設施或安全生產條件負有管理責任,又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yè)時,造成結果的原因有兩個行為:一個是行為人的不作為,另一個是作為,但是,由于只有一個結果,應從一重罪論處。由于強令違章冒險作業(yè)罪的法定刑高于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法定刑,故應按強令違章冒險作業(yè)罪論處。四十二、大型群眾性活動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違反安全管理規(guī)定,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行為。四十三、危險物品肇事罪是指違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管理規(guī)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中發(fā)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本罪與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等其他犯罪的區(qū)別主要在于行為人屬于危險物品的生產者、儲存者、運輸者和使用者,而且行為發(fā)生在危險物品的生產、儲存、運輸、使用過程中。實施本罪行為同時觸犯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過失爆炸罪的,以本罪論處。四十四、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jiān)理單位違反國家規(guī)定,降低工程質量標準,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行為。行為主體是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與工程監(jiān)理單位,但只處罰直接責任人員。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不限于造成對人的生命、身體的安全事故,還應包括造成工程本身的安全事故,如導致工程本身不合格,無法投入使用等。四十五、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時報告,致使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的行為。行為主體是對教育教學設施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例如,村辦小學的校舍有危險,小學校長不采取措施或不及時報告,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的,成立本罪。如果小學校長向村民委員會分管小學的領導報告后,該領導不采取措施,以致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的,則該領導構成本罪。本罪行為表現為不作為。如果行為人采取了一定有效措施或者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情況,即使造成了重大傷亡事故,也不成立本罪。本罪的責任形式為過失,法條中的“明知”并不等同于故意犯罪中的“明知”,只是表明行為人已經預見到發(fā)生侵害結果的危險。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jiān)理單位違反國家規(guī)定,降低校舍質量標準,有關人員明知校舍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時報告,致使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的,前者成立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后者成立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四十六、消防責任事故罪是指違反消防管理法規(guī),經消防監(jiān)督機構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zhí)行,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消防監(jiān)督機構通知既包括書面通知,也包括口頭通知;既包括直接通知,也包括經由第三者的間接通知。拒絕執(zhí)行包括完全不執(zhí)行和不按照消防監(jiān)督機構的要求執(zhí)行。四十七、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發(fā)生后,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1.行為主體: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的負責人、實際控制人、負責生產經營管理的投資人以及其他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對安全事故本身負有責任的人員(即其行為已經構成相關安全事故犯罪的人員),在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或者直接從事安全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