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優(yōu)質課件_第1頁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優(yōu)質課件_第2頁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優(yōu)質課件_第3頁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優(yōu)質課件_第4頁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優(yōu)質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大自然的語言秋天春天冬天夏天篩選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闡述的事理。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體會貫穿其中的科學思想方法。學習目標走近作者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國現(xiàn)代卓越的科學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都很高,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我國現(xiàn)代物候學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開的。翩(piān)然萌(ménɡ)發(fā)銷聲匿(nì)跡衰(shuāi)草連天

風雪載(zài)途

草長(zhǎnɡ)鶯飛

連翹(qiáo)

緯(wěi)

度字詞學習速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整體感知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生產有什么重要意義?3.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物候學研究的意義是什么?提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整體感知(1)尋找段落中心句。(2)尋找設問式語句。(3)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如“首先是為了……”“此外還有……”“對于……”“還可以……”“也可以……”“為了……”。

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作為物候學的研究對象,物候就是指動植物等隨著氣候變化而在生長、發(fā)育、遷徙、繁殖等生命活動方面表現(xiàn)出的反應。整體感知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生產有什么重要意義?整體感知物候觀測的數(shù)據(jù)反映氣溫、溫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上。3.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整體感知決定物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物候學研究可以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整體感知4.物候學研究的意義是什么?教師總結:提取信息,概括內容的方法是(1)準確的區(qū)分結構層次(2)找出關鍵句、詞語(3)提取主干,去除枝葉(4)用自己的話來歸納整體感知(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4—5)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6—10)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11—12)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文章結構

時間順序:按照時間的推移,介紹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制作工序等??臻g順序:主要按照由上到下、從前到后、從中間到兩邊等方位順序,介紹建筑物或者物品等。邏輯順序:按照由總說到分說、從概括到具體、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主到次等順序,常用于介紹事理。課文解讀

瀏覽課文,結合剛才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試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1.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2.文章先從現(xiàn)象入手,提出物候和物候學的概念,繼而說明其對農業(yè)生產的意義,再說明決定物候的因素,最后指出物候學研究的重要價值,暗含著呼吁大家重視物候研究的意圖。四個部分的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由淺入深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也易于讀者理解把握文章內容。

小結:本文按物候——物候學——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意義——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物候學研究的意義來說明事理。它是按邏輯順序,先提出本文的說明對象,接著說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說明它取決于什么因素,最后說明研究的意義。這種說明順序符合人對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使文章很有條理性。課文解讀1.第1—3段是怎樣將“物候”這一科學概念一步步引出來的?

整體感知文章先描繪四季變遷的景象,再指出諸如草木榮枯、候鳥遷徙等動植物的變與氣候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最后指出,這些“大自然的語言”就是物候。2.第7—10段說明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你認為這樣的順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慮?

整體感知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和古今差異,是按邏輯順序排列的。具體來說,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條有理。前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條理。3.學習7-10段時,你發(fā)現(xiàn)作者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嗎?請勾畫出關鍵詞句,分析這段話的內部關系。

整體感知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提示詞,使這一部分層次清楚,主次分明。每講一個因素都舉了實例,這樣文章就有說服力,也容易讓人明白。小結:說明文的說明順序,與認識的邏輯順序是基本一致的,這就是貫穿于文章中的科學思想方法。整體感知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高度的差異布置作業(yè)

課外收集幾則農諺或古詩,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5大自然的語言體會本文生動、典雅、準確的語言。從學習生活經驗入手激發(fā)興趣,體會嚴謹?shù)目茖W精神。學習目標說說幾則農諺和古詩包含的物候知識。(1)清明前,開秧田。(2)柳毛開花,點豆種瓜。(3)饅頭云,天氣晴。(4)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5)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w師秀《約客》(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東坡《春江晚景》作業(yè)展示,導入新課我們?yōu)槭裁匆页錾厦娴倪@些農諺和古詩?我們用上面農諺和古詩來說明物候現(xiàn)象的方法是什么?(分析物候現(xiàn)象)(引用)

引用是一種說明方法,在這里,我們通過農諺和古詩,具體生動地說明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都是物候現(xiàn)象及物候現(xiàn)象的作用,使我們對物候現(xiàn)象有了更為明確、準確的認識。作業(yè)展示,導入新課

說明事理有許多方法,如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引用等。試從課文中各找出一個例子,說說其作用。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yè)生產,已經發(fā)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這句話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更具體、更科學、更概括地說明了什么是物候學(或者說是物候學的特征)。探討方法,分析事理1.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儀器”,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物候觀測的重要性(或物候觀測的復雜和靈敏的特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探討方法,分析事理2.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句話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強調了物候現(xiàn)象對農業(yè)的影響。探討方法,分析事理3.影響物候的四個因素?!\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條理清楚地說明了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哪些。探討方法,分析事理4.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谷雨節(jié),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句話運用了舉列子的說明方法,更具體更真切地說明了經度的差異也是影響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說服力。探討方法,分析事理5.根據(jù)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這句話運用了引用的說明方法,更具體更真切地說明了物候現(xiàn)象來臨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使文章更有說服力。探討方法,分析事理6.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這句話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更具體更真切地說明了緯度是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重要因素,使文章更有說服力。探討方法,分析事理細讀文章第1、2段,找出喜歡的語句,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閱讀感受。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春天到來,形象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燕子翩然歸來……布谷鳥也來了。再讀課文,品味語言說明文以給人介紹知識為目的,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比較文章第一段內容和下面這段話在語言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原文: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改文:3、4月份,氣溫升高,積雪開始融化,各種植物也逐漸變綠。5、6月份,候鳥回歸。夏天到了。植物葉子漸漸變黃、掉落,候鳥南遷,昆蟲消失,冬天即將來臨。

比較文章第一段內容和下面這段話在語言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原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形象。改文:語言平實、簡潔、準確。

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語言生動或準確的句子,分析它們的特點和作用。整體感知1.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闭w感知2.此外,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jù)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跳讀課文,圈點勾畫出語言生動或準確的句子,分析它們的特點和作用。1.“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yǎng)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xiàn)象”,你們還能舉出物候學記錄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例子嗎?2.課文第八段中“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這一論斷是僅對我國適用,還是對世界各地都適用?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思維探討,感知事理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現(xiàn)象——作出科學解釋——追究因果關系——闡述研究意義。這種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們學習。局部說明也很有特色。本文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是科學家竺可楨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文章啟發(fā)我們: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的身邊,而想要探索它,就要有科學精神,豐富科學知識的儲備,要掌握科學方法,勇于探索科學奧秘。總結(1)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對象,仿照課文第一自然段,寫一段話介紹它。(2)近幾年,你覺得周圍的環(huán)境有了哪些變化?原因是什么?請你選擇變化的一個方面,如空氣、水質、植被或者交通狀況等去調查,寫一個簡單的調查提綱。提綱包括:調查的對象,變化的前后情況,按從主到次的順序記錄變化原因。布置作業(yè)5大自然的語言

第一課時導入導入導入燕子呢喃,春風拂面,告訴我們春天來了;蟬聲聒噪,烈日炎炎,告訴我們夏天來了;田野金黃,落葉紛飛,告訴我們秋天來了;白雪皚皚,粉妝玉砌,漫天的雪花訴說著冬天的故事。魚鱗上的圓圈告訴我們它的年齡,三葉蟲的化石嵌在喜馬拉雅山巔,告訴我們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實人有語,物有聲,大自然也會說話。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大自然的語言》吧。導入學習目標12整體感知課文,篩選主要信息,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閱讀目標體會課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重點,涉及思考探究一、二重點,涉及積累拓展四學習目標12學會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寫作目標學會運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重點品格素養(yǎng)激發(fā)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國卓越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他在氣象學、物候學、地理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作品有《物候學》《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說》《氣象與農業(yè)之關系》等。作者簡介預習資料速查竺可楨長期堅持觀測物候,掌握了翔實的資料,為我國物候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此文就改寫自他的《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他當時寫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識,幫助困難時期的農民提高農作物產量。背景資料預習資料速查文體知識預習資料速查說明文的種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為不同的種類:1.依據(jù)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進行客觀而準確的說明,是為了讓讀者能夠認識、了解這個或這類事物。預習資料速查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說清楚抽象事理的成因、關系、原理等,使讀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明白這個事理“為什么是這樣”。2.根據(jù)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和表達方式使用情況的不同,可把說明文分為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兩大類。生動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洞笞匀坏恼Z言》一文在語言上是生動說明與平實說明相結合。1.萌()發(fā):種子或孢子發(fā)芽。2.次第:依次。3.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4.孕()育:懷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5.農諺():有關農業(yè)生產的諺語,是在長期生產實踐里總結出來的經驗。méng必考字詞梳理讀讀寫寫字音易錯,注意聲調。piānyùnyàn6.海棠:落葉小喬木,葉子卵形或橢圓形,花白色或淡粉紅色。果實球形,黃色或紅色,味酸甜。7.懸殊:相差很遠。8.銷聲匿()跡:本義是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公開露面。文中指昆蟲無聲無息、無影無蹤。9.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環(huán)。10.花香鳥語:花兒飄香,鳥兒叫,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11.草長()鶯飛:形容春天的景色。nì必考字詞梳理字音易錯,注意拼音。zhǎng()落后()落枕()大大落落()丟三落四luòl(fā)ào多音字必考字詞梳理落()記載()風雪載途zǎizài載luōlà()連翹()翹尾巴qiáoqiào翹()觀賞()道觀guānguàn觀形近字必考字詞梳理銷()銷聲匿跡消()消滅xiāoxiāo候()候鳥侯()諸侯hòuhóu衰()衰敗哀()悲哀衷()衷腸蓑()蓑衣shuāiāizhōngsuō簌()簌簌籟()天籟sùlài詞萌發(fā)萌生同都有開始發(fā)生的意思。異多指具體事物的發(fā)生。多指抽象事物的發(fā)生。例①春天小草萌發(fā)。②他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頭。近義詞辨析必考字詞梳理所指對象不同。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學?研究物候學的意義有哪些?說明對象說明意義說明順序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語言預習思考問題影響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幾個因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2導思1導思3導思4關鍵詞:物候帶著問題讀課文導思課文初讀感知文章脈絡第一部分(1—3):說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第二部分(4—5):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物候觀測→應用于農業(yè)四季更替周而復始自然現(xiàn)象總結經驗物候物候學課文初讀感知第三部分(6—10):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緯度差異經度差異高下差異古今差異→時間因素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幾個因素空間因素第四部分(11—12):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研究物候學的意義課文整體感知簡要概括課文主旨本文以準確而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物候現(xiàn)象及其影響因素、意義等,告訴我們,物候學是關系到農業(yè)豐產的科學,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懂得大自然的語言,爭取農業(yè)更大的豐收。一課一法作比較是說明文中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xiàn)象等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征的說明方法。作比較構成的基礎是比較點,在同一個比較點上鑒別事物,常常通過敘述或說明的方式將兩種事物、現(xiàn)象等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鑒別。使用作比較這種說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強說明的效果。課文通過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物候及物候學的特點,便于讀者接受和理解,增強了說明的效果,表現(xiàn)了作者科學嚴謹?shù)闹螌W精神。一法一課一法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一例通過作比較,突顯出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一課一法一練本文在介紹“大自然的語言”時,采用了大量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試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介紹你熟悉的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動物,寫一個200字左右的片段。板書設計大自然的語言1—3說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4—5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6—10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11—12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空間古今差異→時間緯度差異經度差異高下差異現(xiàn)象本質邏輯順序

第二課時5大自然的語言課文細讀品味1.課文第一自然段,語言生動形象,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一點?寫大地回春,用了擬人手法;寫燕子歸來,用“翩然”形容,給人以輕快敏捷的感受;寫秋天植物葉枯落地,用“簌簌”一詞;寫昆蟲用“活躍”和“銷聲匿跡”對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肅殺的秋天之中。這些生動的詞語或狀其具體情態(tài),或概括其總體特征,給人以生動形形象的感受。這幾句話通過時間順序勾勒出一幅詩意盎然的“四季圖”,為下文說明“大自然的語言”作鋪墊。課文細讀品味2.“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詞能否刪除?為什么?本題運用限制性詞語能否刪除四步法。不能。“左右”對十天進行了限定,表示一個大概的數(shù)字,如果去掉就變成一個確切的數(shù)字,與事實不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課文細讀品味3.課文7-10自然段中影響物候的四個因素能否顛倒順序?為什么?不能顛倒,因為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對物候的影響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體現(xiàn)了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另外前三個因素是空間因素,后一個是時間因素,這樣安排條理清晰,不能打亂。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順序進行說明?有什么好處?本文主要采用了邏輯順序進行說明。從整體上看,本文的思路是:自然現(xiàn)象——物候、物候學及其研究的對象——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研究物候學的意義。這樣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抽象地進行說明,既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又使讀者對物候學研究的對象及意義有了清楚的認識。課文全篇探究1.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文章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第二部分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第四部分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文章條理清晰,介紹的知識通俗易懂,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歸納總結特色總結2.說明語言準確而生動。如課文開頭一段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現(xiàn)象寫得生動形象,寓說明于描寫之中,如同展開了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引發(fā)了人的聯(lián)想,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再如第③段“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一句中的“許多”一詞不一概而論,措辭嚴謹。歸納總結原文: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拙右住洞罅炙绿一ā纷g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而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原文: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譯文:黃梅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被煙雨籠罩著,長滿了青草的池塘中蛙聲不斷。課文拓展積累國學經典詩魔:白居易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豪:劉禹錫立春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jié)日。早在周朝時,就有“迎春”“接春”的活動,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祈求豐收。漢朝時,儀式進一步完善。立春當日,迎春隊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乘青色車輛,擎青色旗幟,人們歌“青陽”,舞“云翹”,舉行隆重的迎春儀式?,F(xiàn)在立春曰迎春雖不如從前隆重,但仍然有許多民俗遺存。傳統(tǒng)文化課文拓展積累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的還有“清明”。立春節(jié),民間藝人會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保屯骷?,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這實際上是一種佳節(jié)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墻上貼一張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立春節(jié),女孩子剪彩為燕,稱為“春雞”;貼羽為蝶,稱為“春蛾”。立春節(jié),民間習慣吃蘿卜、春盤、春餅,稱為“咬春”。課文拓展積累民俗①民俗②民俗③教材習題講解1.本文題為《大自然的語言》,主要是講物候現(xiàn)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嗎?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也就是動植物隨著氣候的季節(jié)性變化而在生長、發(fā)育、遷徙、繁殖等生命活動方面表現(xiàn)出的反應。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yè)生產,已經發(fā)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教材習題講解2.閱讀相關段落,體會課文說明事理的嚴密性,回答下列問題。(1)第1—3段是怎樣將“物候”這一科學概念一步步引出來的?作者先從一年四季物候的變化談起,用短短一段話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況,既生動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讀者對物候有了直觀的認識。接著,作者再以具體現(xiàn)象作為例子,用“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和“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這樣富有詩意的語言告訴讀者,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作者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fā)展,自然地引出了什么是物候。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教材習題講解(2)第7—10段說明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你認為這樣的順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慮?作者采用了邏輯順序來說明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緯度差異、經度差異、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對物候的影響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順序排列的,緯度差異影響最大,經度差異次之,高下的差異又次之,古今的差異影響最小,這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另外,前三個因素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因素是時間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