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17講 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精講課件 新人教版_第1頁
【金版教程】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17講 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精講課件 新人教版_第2頁
【金版教程】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17講 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精講課件 新人教版_第3頁
【金版教程】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17講 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精講課件 新人教版_第4頁
【金版教程】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17講 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精講課件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講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明備考方向握主旨精要課程標準(1)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fā)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2)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拓展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本講主要講述了新航路的開辟和世界市場的拓展,其總體趨勢是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世界市場逐漸得到拓展。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體,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同時使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顯現。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和掠奪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改變了世界形勢和歷史發(fā)展進程考綱要求(1)新航路的開辟(2)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主干知識梳理考點一開辟新航路

1.背景(1)原因①經濟根源:歐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

萌芽的產生。②社會根源:歐洲人“

”熱、《馬可·波羅行紀》的誘導。③商業(yè)危機:

控制了東西方商路。④思想動力:教會傳播

的狂熱。資本主義尋金奧斯曼土耳其天主教(2)條件①客觀條件:航海技術和

的發(fā)展,地理知識的豐富。②主要條件:

、西班牙等國的統(tǒng)治者支持海外探險。造船技術葡萄牙2.過程時間人物支持國開辟的航線1487年迪亞士葡萄牙歐洲→非洲1492年哥倫布歐洲→美洲1497~1498年葡萄牙歐洲→非洲好望角→印度1519~1522年麥哲倫西班牙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歐洲的環(huán)球航行達伽馬西班牙[特別提醒]

世界古代文明區(qū)域相互隔絕,究其根源是生產力水平低下,15、16世紀新航路能開辟,究其根源是生產力的發(fā)展。3.結果(1)葡萄牙、

從海外掠奪了大量的財富,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2)荷蘭、

、法國等也加入海外探險的行列。(3)歐洲人稱新航路開辟過程為“

”。西班牙英國地理大發(fā)現4.影響(1)對世界:整體世界開始形成①結束世界各地

的狀態(tài),各地文明開始會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一體。②地區(qū)性的貿易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

的雛形出現。(2)對歐洲:出現重大社會變革①出現商業(yè)革命,貿易中心由原來地中海地區(qū)轉移到

沿岸。相互孤立世界市場大西洋②帶來價格革命,加速西歐

的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封建制度新航路開辟的作用,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但從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來看,以積極作用為主。對亞洲亦是如此,促進了亞洲經濟的發(fā)展,西方殖民勢力真正威脅亞洲大國的民族獨立是工業(yè)革命后。考點二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1.荷蘭的殖民擴張(1)條件①地理:荷蘭瀕臨大西洋,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②經濟: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qū)之一。③技術:荷蘭人素有經商和從事手工業(yè)的傳統(tǒng)。④政治:1581年,擺脫

的殖民統(tǒng)治,贏得了國家獨立,成立荷蘭共和國。西班牙(2)表現①成立殖民公司:政府特許成立

等壟斷性貿易公司。②參與殖民掠奪:在非洲、亞洲和美洲奪取大量的

。(3)結果:

世紀的荷蘭成為世界商業(yè)殖民帝國。東印度公司殖民地172.英國的殖民擴張(1)條件①地理:利用得天獨厚的

,地處大西洋沿岸。②政治:爆發(fā)

,資產階級開始掌握政權。③經濟:

日益繁榮,奠定物質基礎。④軍事:大力發(fā)展

,為殖民爭奪提供武力保障。(2)殖民戰(zhàn)爭地理位置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海軍力量①1588年,英國擊潰西班牙“

”,開始確立海上霸權地位。②17世紀中期,經過三次英荷戰(zhàn)爭,取代了荷蘭海上殖民強國地位,奪取

,改名為紐約。③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英國打敗

,最終確立世界殖民霸權。(3)結果:英國形成“

”殖民帝國,最終確立世界殖民霸權。無敵艦隊新阿姆斯特丹法國日不落3.世界市場的拓展(1)途徑①海外貿易:搶劫和欺詐是慣用手法。②殖民掠奪:奴役殖民地人民,搶奪殖民地財富。③種族滅絕:屠殺

。④販賣黑奴:將大批黑人擄掠到

賣為奴隸。印第安人美洲[圖解歷史]

奴隸貿易(三角貿易)(2)影響①對殖民地:給

人民帶來災難。②對西歐: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

。③對世界市場:推動世界市場拓展。[知識拓展]

①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前通過暴力使小生產者同生產資料分離,由此使貨幣財富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的過程。②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開辟與早期殖民活動的關系。殖民地資本原始積累核心考點深化2.從新史觀的角度看新航路開辟的意義主要史觀新航路開辟的意義文明史觀新航路開辟前后是兩個世界,15~16世紀,西歐國家開辟了新航路,進行早期海外殖民擴張,亞洲文明、非洲文明、歐洲文明、美洲文明等不同文明碰撞,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匯合交融,加速了人類從傳統(tǒng)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yè)文明轉變的進程全球(整體)史觀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個地區(qū)、各種文明開始匯合,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狀態(tài),成為密切聯(lián)系的全球統(tǒng)一體,世界歷史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性一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近(現)代化史觀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各地區(qū)之間的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等聯(lián)系的規(guī)模和性質,加速了歐洲封建社會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加快了落后地區(qū)的開發(fā),是人類社會走向近代化的新起點社會史觀新航路開辟引起了商業(yè)革命,使歐洲的經濟生活發(fā)生了變化,促進了物種交流,從此歐洲市場擴大,并發(fā)展到世界范圍,世界各地之間流通的商品種類增多,豐富了人民的生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2)原因:①資本主義發(fā)展對原始資本積累的需要。②當時生產力水平還較低。③非、美國家相對落后,西歐國家相對發(fā)展程度高。2.英國能夠確立殖民霸權的因素(1)制度優(yōu)勢:較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2)經濟優(yōu)勢:手工工場發(fā)展程度高,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快,工業(yè)基礎雄厚。(3)軍事優(yōu)勢:注重發(fā)展海軍。(4)思想優(yōu)勢:經過宗教改革,思想意識解放。(5)地理優(yōu)勢:地處大西洋航運中心,民眾有濃厚的海洋意識。(6)政府的支持:政府一貫積極支持本國的海外殖民活動。3.西歐國家早期殖民擴張的多重影響(1)對世界市場:殖民擴張和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得到拓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促進了世界的一體化。(2)對殖民國家: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對殖民地: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qū)的落后;殖民擴張客觀上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的發(fā)展進步。(4)對國際關系:由于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爭霸戰(zhàn)爭。高考考向研析本部分知識是高考命題的重點之一,新航路開辟5年7考:考過新航路開辟的背景、過程及影響,新航路開辟的認識,如從不同史觀認識哥倫布和麥哲倫的航海行為,價格革命。早期殖民擴張5年6考:考過早期殖民擴張行為,如西葡的擴張;殖民擴張的本質;三角貿易的起因、影響;哥倫布與明清中國以及世界市場的聯(lián)系。備考2014~2015年高考應關注以下視角:

師說高考(1)重視超越國界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事件。比如民族遷徙、外來物種入侵、疾病蔓延、氣候變化、恐怖主義、金融安全等。(2)重視促進全球聯(lián)系的歷史事件。比如新航路的開辟和歐美國家的殖民擴張,對工業(yè)革命的評價更多地分析其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這些與傳統(tǒng)的史學觀點有很大的不同。(3)采取一種相對中立的價值尺度從事觀察研究。將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放在全球的角度審視,注意摒棄“歐洲中心論”,主張建立“全球普適的歷史話語系統(tǒng)”,重新書寫人類整體的歷史。

(4)反對草率地遽下“必然”之類的斷語,全球史觀認為很多情況下偶然性因素對歷史發(fā)展的影響更大。

例1

[2013·江蘇高考]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黃金來源地是新格拉納達。到1600年,從這里出口了400多萬盎司的黃金。新格拉納達的黃金產量逐步上升,到18世紀,其產量約為16世紀產量的三倍。這些黃金的流入直接導致西班牙(

)A.國力增強,確立世界霸主地位B.資本積累,引發(fā)本國工業(yè)革命C.貿易發(fā)達,成為世界市場中心D.物價上漲,沖擊封建生產關系[思維路徑]審題干定時空:近代歐洲;明考點:新航路的開辟及影響;關鍵點:“到18世紀,其產量約為16世紀產量的三倍”“直接導致西班牙”自主研析選項選項自評判斷A不符合史實,18世紀英國確立世界霸主地位×B不符合史實,黃金大量注入,沒有引發(fā)西班牙的工業(yè)革命×C西班牙沒有成為世界市場中心×D符合史實,黃金大量注入,引起價格革命,沖擊著封建生產關系√例2

[2013·北京高考]1985年,一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被發(fā)現,船上載有景德鎮(zhèn)生產的青花瓷。該船沉沒的時間最早應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 D.鴉片戰(zhàn)爭時期[思維路徑]審題干定時空:中國古代;明考點:早期殖民活動;關鍵點:“東印度公司的沉船”,依史實可知,此公司成立于17世紀初自主研析選項選項自評判斷A時間不符合,北宋結束于1127年×B時間不符合,明初是14世紀×C時間符合√D時間不符合,鴉片戰(zhàn)爭始于1840年×例3

[2013·福建高考]圖一、二、三是關于紐約得名后英荷關系的漫畫。其突出反映了(

)A.英荷爭當世界霸主B.英國想方設法壓制荷蘭C.荷蘭不滿英國制裁D.荷蘭想獨霸貿易市場[思維路徑]審題干定時空:17世紀的英荷;明考點:英荷關系;關鍵點:漫畫中的語言自主研析選項選項自評判斷A不符合漫畫之意,漫畫不能體現荷蘭的爭奪性×B符合漫畫之意√C不符合漫畫主旨,漫畫雖能體現出荷蘭的不滿,但不是其主旨×D不符合漫畫之意,漫畫不能體現荷蘭對市場的獨霸欲望×例4

[2013·廣東高考](節(jié)選)有學者在研究世界經濟貿易關系時提出了以下論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早在13、14世紀,連接歐亞非地區(qū)的世界貿易網已經形成,①歐洲在其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這不僅因為歐洲的經濟總量遠遠無法與亞洲的中國、印度相比,還由于歐洲人在從亞洲輸入香料、絲綢、瓷器、棉織品等商品時,能向亞洲銷售的產品極少,多數情況下只能以金、銀等貴金屬交易,歐洲的貴金屬貨幣日益緊缺。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這種處境開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紀,原有的世界經濟貿易格局仍沒有改變。隨著歐洲人越來越廣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經濟貿易體系,并在其中發(fā)揮日益增大的影響力,到19世紀歐洲終于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中心。

——據《白銀資本》等(1)根據材料,13到18世紀,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居優(yōu)勢地位的是哪個地區(qū)?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處境開始改善的主要原因。命題思想一緊扣主干知識或核心概念1.(立意——主干知識:殖民擴張)很久以來,糖在歐洲只是作為藥用并被視為一種舶來奢侈品,直到美洲被發(fā)現后,歐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區(qū)大量種植甘蔗并加工制糖,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變。由此推斷在下表中,英國人均糖消費量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呈現明顯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開辟之初英國率先進行殖民掠奪活動B.圈地運動促使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C.英國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權從而占據貿易優(yōu)勢D.工業(yè)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國的生產力飛速提高解析:由表格數據可得,英國人均糖消費量增速遠遠超過歐洲其他國家。由時間看,這時英國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權,這有利于英國在貿易上占優(yōu)勢,故C項正確。答案:C命題思想二隱含社會熱點2.(立意——大國興衰)

《世界歷史資料選》:“從貿易觀點看,兩國早就互相傾軋;在爭奪殖民地上,雙方更是公開敵對。……英國對荷蘭人的競爭越來越猜忌不安,不擇手段地想破壞?!睘榇?

)A.1588年英國打敗荷蘭的“無敵艦隊”,取得海上霸權B.17世紀初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壟斷與美洲的商業(yè)貿易C.17世紀中期英國頒布《航海條例》,打擊荷蘭貿易D.18世紀中期英國最終打敗荷蘭,確立世界殖民霸權解析:根據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