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論語》選讀之《為政以德》上課講義_第1頁
語文版《論語》選讀之《為政以德》上課講義_第2頁
語文版《論語》選讀之《為政以德》上課講義_第3頁
語文版《論語》選讀之《為政以德》上課講義_第4頁
語文版《論語》選讀之《為政以德》上課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為政以德第一頁,共30頁。思考一孔子(kǒnɡzǐ)為什么主張“為政以德”?第二頁,共30頁。子曰:“為政以德,譬如(pìrú)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保?)成語:眾星拱北天上眾星拱衛(wèi)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guójūn)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2)孔子用一個比喻(譬如北辰)來說明什么?說明為政以德可以實現(xiàn)天下歸心。第三頁,共30頁。(1)以“政”、“刑”治國與以“德”、“禮”治國,這兩種方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民的表現(xiàn)有何不同(bùtónɡ)?方法:法律懲罰精神鼓勵人民:免而無恥有恥且格(2)孔子用這個對比來說明什么?說明德治比法治的效果更佳,可以使百姓有羞恥心而歸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wúchǐ);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钡谒捻摚?0頁。思考(sīkǎo)二:孔子認為統(tǒng)治者怎樣才能實現(xiàn)“為政以德”?提示(tíshì):德政的具體手段有哪些?第五頁,共30頁。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yǐzāi)!”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辨溄樱哼@是孔子和弟子離開魯國初到衛(wèi)國時的一次談話?!笆?、富、教”是孔子的治國三部曲,反映了孔子的治國理念??鬃拥倪@一論述(lùnshù)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在物質充裕的基礎上提高精神素養(yǎng),即先富民后教民由此可見,德政的手段有富民、教民第六頁,共30頁。子貢問政(wènzhènɡ)。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問題探討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沒有矛盾?兩者沒有矛盾?!跋雀缓蠼獭斌w現(xiàn)孔子的富民思想(sīxiǎng),他認為足民是很重要的,即保證百姓基本生活,滿足物質需求,這是德政基礎?!叭ナ沉粜拧眲t是在的特定語境中對教民思想(sīxiǎng)的強調。第七頁,共30頁。怎樣理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句話?孔子認為(rènwéi),于統(tǒng)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愛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為統(tǒng)治者的最根本的條件。這體現(xiàn)了孔子的民本思想。第八頁,共30頁。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jiéyònɡ)而愛人,使民以時?!眴栴}(wèntí)探討(1)孔子認為統(tǒng)治者應如何取信于民?守信;節(jié)用;愛民、養(yǎng)民。(2)由此可見,德政的手段有富民、正身第九頁,共30頁。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xiǎozǐ)鳴鼓而攻之可也!”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體現(xiàn)了孔子反對統(tǒng)治者搜刮百姓,輕賦稅(fùshuì)的愛民思想,對統(tǒng)治者提出了富民、正身的要求。第十頁,共30頁。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bùzhènɡ),雖令不從?!奔究底訂栒诳鬃釉唬骸叭鐨o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wéizhènɡ),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奔究底訂枺骸笆姑窬础⒅乙詣?,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xiàocí),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對統(tǒng)治者的具體要求:正身強調正身的效果,德政無所不能的效果德政的手段:正身、教民、舉賢第十一頁,共30頁。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tiānxià)?!狈蜃硬淮?。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第十二頁,共30頁。思考:(1)為什么“羿善射,奡蕩舟”,卻“俱不得其死然”?為什么“禹,稷躬稼”卻有了天下?前者用武力和權術來治理國家(guójiā),后者用德政來治理國家(guójiā)。通過對比,強調用武力和權術來治理國家(guójiā)不能達到德治的效果。(2)孔子根據(jù)什么說南宮適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孔子的政治主張:鄙視武力和權術,崇尚德治。第十三頁,共30頁??鬃诱J為(rènwéi)統(tǒng)治者怎樣才能實現(xiàn)“為政以德”?手段(shǒuduàn):富民教民正身舉賢第十四頁,共30頁??鬃诱f“均無貧”,這個“均”和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論語集注》把它解釋為“各得其分”(不同(bùtónɡ)等級地位的人各自得到應該得到的部分),你認為有沒有道理?這和《說文解字》“均,平”的解釋矛盾嗎?第十五頁,共30頁。“均無貧”是孔子站在統(tǒng)治者的立場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均貧富”則是站在窮人的立場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所以孔子之意與農(nóng)民起義口號之意不相同。孔子之意就是朱熹(zhūxī)理解之意,因為孔子是極力提倡以“等級制”為核心的“禮”。第十六頁,共30頁。和《說文解字》解釋也不矛盾。因為《說文解字》是字面的基本意義,一個字還有它的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等?!捌健?、“均”相當于今天所說的“公平”,它也有“相對公平”與“絕對公平”,事實上只有(zhǐyǒu)“相對公平”,孔子所說的也類似“相對公平”,就是要統(tǒng)治者不要過分搜刮百姓,保證他們的基本物質需求。第十七頁,共30頁。你認為“政”和“德”、“刑”和“禮”的主要區(qū)別在哪里?“政”,這里是指治理國家之事。“德”與“刑”,是指治理國家的手段、方法、途徑(tújìng),即“德治”與“法治”。“禮”,是指人與人相處的一種規(guī)范,它是“德治”的基礎。孔子所言“禮”的核心是“等級制”,要求人們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級中安分守紀。政和刑是用法令規(guī)定人們不能做什么,主要實施手段是懲罰。德和禮是從精神上鼓勵人們應該做什么,主要實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第十八頁,共30頁。一、找出課文(kèwén)中的通假字:1、譬如(pìrú)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千乘之國,敬事(jìnɡshì)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3、求!無乃爾是過與?共:通“拱”,讀gǒng,環(huán)抱,環(huán)繞道:通“導”,讀dǎo,訓導道:通“導”,讀dǎo,治理

與:同“歟”,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與”是“歟”的古字,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歟”?!墩撜Z》中均用“與”字。第十九頁,共30頁。二、找出課文中古今(ɡǔjīn)異義的詞:1、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wúchǐ)。2、季氏將有事(yǒushì)于顓臾。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無恥:沒有羞恥心。古代不守禮義、不光彩、不體面即“無恥”,如寡婦改嫁、戰(zhàn)敗逃跑等。有事:有戰(zhàn)事,指采取軍事行動。事,特指戰(zhàn)事、祭祀等軍國大事。以為(東蒙主):以之為,讓(拿)它做(東蒙山的主祭者)。4、既來之,則安之第二十頁,共30頁。三、詞類(cílèi)活用:1、如殺無道(wúdào),以就有道2、舉善而教不能“無道”指無道者,不守道義的人?!坝械馈?,指有道者,道德(dàodé)高尚的人?!吧啤敝竷?yōu)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形容詞作名詞補充說明:當動詞、形容詞處于賓語的位置,就充當名詞了。第二十一頁,共30頁。3、君子(jūnz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好比(hǎobǐ)風;“草”,好比(hǎobǐ)草。詞類(cílèi)活用:名詞作動詞補充說明:當名詞處于謂語的位置,就充當動詞了。第二十二頁,共30頁。詞類(cílèi)活用:4、富之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6、故遠人不服,則修文(xiūwén)德以來之使他們(tāmen)富起來。使糧食充足,使軍備充足。所以如果遠方的人不歸服,就整頓禮樂教化來招引他們(使他們來)。形容詞作動詞,使動。形容詞作動詞,使動。來,不及物動詞使動。使動用法第二十三頁,共30頁。四、特殊(tèshū)句式:1、“君子(jūnzǐ)哉若人!”2、“尚德哉若人!”這個人真是(zhēnshi)君子?。∵@個人真崇尚道德??!主謂倒裝補充說明:主謂倒置,即謂語前置,是一種表示強烈感情的特殊句式。第二十四頁,共30頁。特殊(tèshū)句式:為政[以德]:以德為政,用道德治理國政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來訓導百姓齊之[以刑]:以刑齊之,用刑罰來整飭百姓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來訓導百姓齊之[以禮]:以禮齊之,用禮教來整飭百姓使民[以時]:以時使民,按一定的時節(jié)(shíjié)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臨之[以莊]:以莊臨之,用莊重的態(tài)度來面對百姓狀語(zhuàngyǔ)后置這七個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詞,其中六個的意思是“用”?!笆姑褚詴r”中的“以”意思是按照。古代的介詞結構(介詞+賓語)一般都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第二十五頁,共30頁。特殊(tèshū)句式: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②“百姓足,君孰與(shúyǔ)不足?”

③“無乃爾是過與?”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yībù)做什么。疑問代詞作賓語,動詞賓語前置?!笆肱c”,即與孰,跟誰。疑問代詞作賓語,介詞賓語前置?!盃柺沁^”,即過爾,責備你們。是,代詞,復指前置賓語?!笆亲志洹辟e語前置,即用“是”字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第二十六頁,共30頁。固定(gùdìng)句式:①“無乃爾是過與?”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語氣,對某種情況加以推測。②“夫顓臾,昔者先王(xiānwánɡ)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為什么……呢?表示反問語氣。還可譯為“還用……做什么”“哪里……呢”等。③“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對……怎么辦?表示疑問語氣,還可譯為“怎么樣”“怎么辦”“怎么”。④“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

怎么能?表示反問語氣?!捌洹迸c“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強反問語氣。第二十七頁,共30頁。相關(xiāngguān)成語:①眾星拱北(zhòngxīnggǒngběi):②陳力就列(chénlìjiùliè):③既來之,則安之:④分崩離析:⑤大動干戈:天上眾星拱衛(wèi)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指貢獻出自己的才能去擔負職務。陳力,獻出才力。就列,歸入行列。把遠人招來之后,又要使他們安定下來?!皝怼?、“安”都是使動用法。指當時魯國不統(tǒng)一,已被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分割。后用以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不可收拾。發(fā)動戰(zhàn)爭。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戰(zhàn)爭。現(xiàn)在多比喻興師動眾或大張聲勢地做事。第二十八頁,共30頁。⑥禍起蕭墻(huòqǐxiāoqiáng):⑦鳴鼓而攻之:⑧風行(fēngxíng)草偃:⑨化若偃草(huàruòyǎncǎo):指禍患起于內(nèi)部。

后用以指內(nèi)部出亂子。也指家庭成員中自起矛盾造成禍患。比喻大張旗鼓地加以聲討。攻,聲討。風吹過的時候,草就倒伏。舊時比喻用仁德感化,人們自然心悅誠服。風行,風吹過。偃,倒伏。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風過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風吹倒。第二十九頁,共30頁。大道(dàdào)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