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福建省福州市私立光明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2福建省福州市私立光明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2福建省福州市私立光明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2福建省福州市私立光明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2福建省福州市私立光明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福建省福州市私立光明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論低碳消費方式“低碳經(jīng)濟”是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費方式是其重要環(huán)節(jié)。低碳消費方式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低碳消費方式回答了消費者怎樣擁有和擁有怎樣的消費手段與對象,以及怎樣利用它們來滿足自身生存、發(fā)展和享受需要的問題。它是后工業(yè)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和生產(chǎn)關系下,消費者消費理念與消費資料供給、利用的結合方式,也是當代消費者以對社會和后代負責任的態(tài)度,在消費過程中積極實現(xiàn)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費方式。這是一種基于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態(tài)化消費方式。低碳消費方式著力于解決人類生存環(huán)境危機,其實質(zhì)是以“低碳”為導向的一種共生型消費方式,使人類社會這一系統(tǒng)工程的各單元能夠和諧共生、共同發(fā)展,均衡物質(zhì)消費、精神消費和生態(tài)消費;使人類消費行為與消費結構更加科學化;使社會總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中,生產(chǎn)資料和消費資料的生產(chǎn)更加趨向于合理化。低碳消費方式特別關注如何在保證實現(xiàn)氣候目標的同時,維護個人基本需要獲得滿足的基本權利。由于滿足基本需要的人權特性和有限性,在面臨資源與環(huán)境約束的情況下,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于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費。人們應該認識到:生活質(zhì)量還包括環(huán)境的質(zhì)量,若環(huán)境惡化,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也最終會下降。在環(huán)境資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費方式是一種更好地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消費方式。低碳消費方式體現(xiàn)人們的一種心境、一種價值和一種行為,其實質(zhì)是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選擇、決策和實際購買與消費的活動。消費者在消費品的選擇過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態(tài),根據(jù)一定時期、一定地區(qū)低碳消費的價值觀,在決策過程中把低碳消費的指標作為重要的考量依據(jù)和影響因子,在實際購買活動中青睞低碳產(chǎn)品。低碳消費方式代表著人與自然、社會經(jīng)濟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共生式發(fā)展。低碳消費方式的實現(xiàn)程度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社會消費文化和習慣等諸多因素有關。因此,推行低碳消費方式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從經(jīng)濟學上講,消費包括生產(chǎn)消費和非生產(chǎn)消費。生產(chǎn)消費是指生產(chǎn)過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產(chǎn)資料和生產(chǎn)勞動的消耗。非生產(chǎn)性消費的主要部分是個人消費,是指人們?yōu)闈M足個人生活需要而消費的各種物質(zhì)資料和精神產(chǎn)品;另一部分是非生產(chǎn)部門如機關、團體、事業(yè)單位,在日常工作中對物質(zhì)資料的消耗。因此,推動“高碳消費方式”向“低碳消費方式”的轉(zhuǎn)變應該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實現(xiàn)國家利益、企業(yè)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1.下列對“低碳消費方式”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低碳消費方式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選擇。B.低碳消費方式是當代消費者對社會和后代負責任地積極實現(xiàn)低價格、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費方式。C.低碳消費方式是一種基于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態(tài)化消費方式。D.低碳消費方式是以“低碳”為導向,解決了人類生存環(huán)境危機的一種共生型消費方式。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A.低碳消費方式關注在保證實現(xiàn)氣候目標的同時,維護個人的基本需要獲得滿足的基本權利。B.消費從經(jīng)濟學上講,消費包括生產(chǎn)消費和非生產(chǎn)消費,所謂非生產(chǎn)消費就是人們?yōu)闈M足個人生活需要而消費各種物質(zhì)資料和精神產(chǎn)品。C.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選擇、決策和實際購買與消費的活動會受到心境與價值觀的影響。D.面臨資源與環(huán)境約束,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于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費是一種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消費方式。3.根據(j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低碳消費方式限制奢侈浪費,即使環(huán)境惡化,也能滿足消費者個人的所有生存、發(fā)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們?nèi)绻軌蛟谌粘I钪袑崿F(xiàn)低碳消費,就必然可以解決當前存在的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資源短缺問題。

C.不管是生產(chǎn)者還是消費者,是團體還是個人,都在消費著各自所需的物質(zhì)資料,因此,從“高碳消費方式”向“低碳消費方式”的轉(zhuǎn)變應該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

D.推行低碳的消費方式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費方式代表著人與自然、社會經(jīng)濟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共生式發(fā)展。參考答案:1、C(A張冠李戴,原文是:“低碳消費方式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盉原文是“低能耗”而不是“低價格”。D原文是“著力于解決”,題中說成了“解決了”。2、B(從文章最后一段可知,非生產(chǎn)消費還包括非生產(chǎn)部門對物質(zhì)資料的消耗。)3、C(A“所有”過于絕對,應是“基本需要”;B“必然可以解決”不當,原文無此意;D因果顛倒。)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宋詞的文化品格從文化角度考察,宋詞的榮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與士林文化相互影響的雙重品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詞的別名入手加以探討。詞又稱“詩余”或“長短句”,前者是循其文體嬗變脈絡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詞”、“曲子”的別名,則強調(diào)其音樂屬性。從隋唐至宋,這一屬性是造就詞的雙重文化品格的基礎。西域音樂在隋唐時代傳入中土,并與漢族的傳統(tǒng)音樂融合產(chǎn)生出與雅樂對立的燕樂,燕樂即俗樂,詞在初期就是與之相配的歌詞,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彥《愛園詞話》云:“詩亡,然后詞作,故曰余也,非詩亡,所以歌詠詩者亡。”此論也從音樂入手探討詞的產(chǎn)生。反言之,詞之所以能夠繼詩之后獲得演唱者或者吟詠者的青睞,又與其表現(xiàn)形式的靈活多樣密不可分。詞打破了古近體詩較為齊整的句式,參之以變化錯落,因而更適于倚聲弦歌與抒情達意。作為配樂的歌詞,詞作者必須按照樂譜的音律、節(jié)拍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用于演唱實踐,于是“倚聲”、“填詞”等相關術語就應運而生了。詞的句法參差錯落,又有多種詞牌可供創(chuàng)作時選擇,因而在傳達人們復雜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時,它就有了詩所無可比擬的靈活性。古人作文吟詩,往往正襟危坐,以體現(xiàn)“詩言志”的尊嚴,卻獨于倚聲填詞較少顧忌。這就是“詩莊詞媚”或“詞為艷科”說之由來。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與廣度上,或許詞不如詩;但若表現(xiàn)復雜的感情世界,詞又有勝于詩的優(yōu)越性。王國維曾就此論道:“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他概括出詩與詞的不同文體特征,的確很有見地。詞的文體特征與其音樂屬性密切相關,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雙重選擇的可能。當其婉轉(zhuǎn)于歌伎之口以娛悅聽眾時,聽眾成分的復雜化要求詞的寫作須向俚俗靠攏。除字句易于聽懂外,情趣的共鳴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聽與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詞的寫作不宜晦澀艱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語化基礎。所有這些要求都無疑會令詞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強,否則,詞將失去賴以發(fā)展的土壤,而成為純粹供文人欣賞的案頭文學。柳永“假使重相見,還得似舊時么”,李清照的“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前者寫戀人細語溫柔,纏綿悱惻,后者感人生蒼涼,寓愁于樂。詞句淺顯易懂,毫無費解之處,便于聽唱;如果用詩的形式表現(xiàn),就很難傳達出個中細膩微妙的情愫。當然,詞也并非只局限于風月情懷或身世之愁的抒發(fā)。在言志詠史與揮灑壯志的有關題材中,也有區(qū)別于詩的瀟灑風度,蘇軾的“大江東去”的放歌,辛棄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懷,皆可佐證。1.下面不屬于詞的“市井文化品格”特點的一項是()A.詞在早期是與燕樂相配的歌詞,燕樂對詞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響。B.詞的句法參差,詞牌豐富,能夠較少顧忌地表現(xiàn)復雜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C.詞的語言向俚俗靠攏,語句淺顯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語化。D.詞并非只局限于風月情懷或身世之愁的抒發(fā),也能言志詠史與揮灑壯志。2.下面關于詩與詞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詩的句式較為整齊,而詞的句式變化錯落,適于倚聲弦歌與抒發(fā)復雜的情感。B.“詩莊詞媚”“詞為艷科”之說,表明詩和詞在所表現(xiàn)的情感內(nèi)容方面存在不同。C.“詩之境闊,詞之言長”是說詩長于反映社會生活,詞善于表現(xiàn)復雜的感情世界。D.詩的語言晦澀艱深,而詞較為淺顯易懂,既能滿足文人的欣賞,又能娛悅聽眾。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詞又被稱作“詩余”,這標志著詩的發(fā)展在唐代之后,到了宋代便開始逐漸消亡。B.詞的音樂屬性,影響了詞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詞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礎。C.由于詞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眾的喜愛,這就決定了宋詞的榮耀與輝煌。D.詞在詠史言志時,具有區(qū)別于詩的瀟灑風度,是因為其表現(xiàn)情感更有深度和廣度。參考答案: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牡丹的拒絕

張抗抗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贊譽,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了的。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zhàn)。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卻偏偏要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焦渴與翹盼的心,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歐陽修曾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貶去洛陽的。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最適合牡丹的生長。于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漸盛于唐,極盛于宋。每年陽歷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云繚繞——好一座五彩繽紛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陽去看的。沒有看過洛陽的牡丹就不算看過牡丹。況且洛陽牡丹還有那么點來歷,它因被貶而增值而名聲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這一年已是洛陽的第九屆牡丹花會。這一年的春卻來得遲遲。連日濃云陰雨,四月的洛陽城冷風颼颼。街上擠滿了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的看花人。看花人踩著年年應準的花期。明明是梧桐發(fā)葉,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紅,海棠更已落英紛紛——可洛陽人說春尚不曾到來;看花人說,牡丹城好安靜。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你悄悄閉上眼睛不忍尋覓。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僥幸,姍姍步入王城公園。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歡熱鬧,你知道牡丹不像幽蘭習慣寂寞,你甚至懷著自私的企圖,愿牡丹接受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然而,枝繁葉茂的滿園綠色,卻僅有零零落落的幾處淺紅、幾點粉白。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唇緊閉,皓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偌大的一個牡丹王國,竟然是一片黯淡蕭瑟的灰綠……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于衷。驚愕伴隨著失望和疑慮——你不知道牡丹為什么要拒絕,拒絕本該屬于它的榮譽和贊頌?于是看花人說這個洛陽牡丹真是徒有虛名;于是洛陽人搖頭說其實洛陽牡丹從未如今年這樣失約,這個春實在太冷,寒流接著寒流怎么能怪牡丹?當年武則天皇帝令百花連夜速發(fā)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懾于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fā)配洛陽。如今怎么就能讓牡丹輕易改了性子?于是你面對綠色的牡丹園,只能竭盡你想像的空間。想像它在陽光與溫暖中火熱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暉里的輝煌與燦爛——牡丹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蕩。它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幾天中轟轟烈烈地迸發(fā)出來。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你也許在夢中曾親吻過那些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須想像花開時節(jié)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想像給予你失望的紀念,給予你來年的安慰與希望。牡丹為自己營造了神秘與完美——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訪了窺視了牡丹的個性。其實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歡牡丹。因為它總被人作為富貴膜拜。后來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之感動: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么爍于枝頭,要么歸于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后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里,奇跡不會發(fā)生。任憑游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xié)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guī)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jié)日。它為什么不拒絕寒冷?!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涌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個洛陽牡丹城。于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視的美。(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或賞析,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A.本文沒有像眾多描寫牡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B.作者認為沒有看過洛陽的牡丹就不算真看過牡丹,理由是洛陽牡丹不僅美麗品種絕佳,而且有傳奇的身世;盛花期洛陽猶如一座五彩繽紛的牡丹城。C.作者認為看花者沒有欣賞到牡丹花開的輝煌燦爛也沒有任何遺憾,因為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里,看花者窺視了牡丹的個性,感受到牡丹的高貴品質(zhì)。D.在“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的這一段落,作者轉(zhuǎn)換視角,用第一人稱來寫,不僅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也給讀者提供了想像和聯(lián)想的空間。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運用修辭、詩句、神話、想像等方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牡丹的美麗、個性、高貴與品位。并由花及人,讓我們領略深刻的哲理內(nèi)涵。(2)文章開篇,作者為什么極力描寫人們對牡丹的傾慕和企盼?(6分)

(3)文章劃線部分是如何描寫花開的情景的?有何用意?(6分)

(4)結合全文回答,文中的牡丹拒絕了什么?為什么拒絕?(8分)

參考答案:(1)(5分)A、B(選A給3分,選B給2分,選D給1分,共5分。C項,“也沒有任何遺憾”錯。E項,“先抑后揚”“神話”錯。D項,“第一人稱”應該是“第二人稱”。)(2)(6分)從側(cè)面(1分)表現(xiàn)牡丹那種為世人所公認的美;(1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為下文寫牡丹的拒絕(1分)以及探究牡丹的個性與品味(1分)蓄勢(或作鋪墊)(1分)。(3)(6分)運用想像、比喻、排比、擬人(寫對兩種得1分,三種得2分)的手法,從色彩、氣勢、氣味(寫對兩種得2分)等方面展現(xiàn)牡丹的美麗;豐富了內(nèi)容(1分),襯托了牡丹的高貴(1分)。(4)(8分)拒絕的內(nèi)容:拒絕本該屬于她的榮譽和贊頌,拒絕茍且和媚俗,拒絕萎頓和衰老。(4分,寫對兩點得4分。)拒絕的原因:⑴表層:習性如此——遵循花期、自然規(guī)律(或:天氣寒冷,花期未到)。(2分)⑵深層:個性使然(精神層面)——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xié)不媚俗、不吝惜生命維護自由和尊嚴。(2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2題。酈食其,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衣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然吏縣中賢豪不敢役,皆謂之狂生。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shù)十人,食其聞其將皆握齪①。好荷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聞沛公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里中子,沛公時時問邑中賢豪。騎士歸,食其見,謂曰:“吾聞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莫為我先。若見沛公,謂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余,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自謂我非狂?!彬T士曰:“沛公不喜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笔称湓唬骸暗谘灾??!彬T士從容言食其所戒者。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謁,沛公方踞床令兩女子洗,而見食其。食其入,即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欲率諸侯破秦乎?”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攻秦,何謂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庇谑桥婀z洗,起攝衣,延食其上坐,謝之。食其因言六國從衡時,沛公喜,賜食其食,問曰:“計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人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下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nèi)應。”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食其為廣野君。(《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有刪改)注釋:①握齪,器量狹窄。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里中子

適:到達B食其至,入謁

謁:拜見C不宜倨見長者

倨:傲慢D于是沛公輟洗,起攝衣

攝:整理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延食其上坐,謝之

延:延請B足下起瓦合之卒

起:出身C夫陳留,天下之沖

沖:交通要道D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下之

善:和……交好9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同法相同的一項是A吾聞沛公慢而易人

夜縋而出,見秦伯B則長揖不拜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C與人言,常大罵

視其所與,不知D乃深自藏匿

荊軻廢,乃引起匕首提秦王10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同法相同的一項是A收散亂之兵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B欲以徑入強秦

以其無禮于晉C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

不如因善遇之D臣為內(nèi)應

公為我獻之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現(xiàn)酈生“狂生”的一項是①然吏縣中賢豪不敢役

②乃深自藏匿

③食其入,即長揖不拜

④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⑤“必欲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雹夼婀S之,遂下陳留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12下列評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項是A酈食其作為謀士,選擇人主很有眼光,對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的諸將,態(tài)度是“深自藏匿”,不屑與交;而對“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劉邦,確認為“此真吾所愿從游”,主動要求去見他。B酈食其有才干,很有自信,明知劉邦“不好儒”,并且常以無禮的態(tài)度羞辱儒生,仍然請人傳言要見劉邦。因為他相信,“多大略”、“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的劉邦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輔佐自己成就大業(yè)的。C酈食其初次謁見劉邦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膽略和善于說服人的口才,而對傲慢的劉邦,他“長揖不拜”,并無意中提出了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激怒劉邦的問題,然后順著劉邦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業(yè)就“不宜倨見長者”,從而折服了劉邦。D酈食其在和劉邦談了昔日“六國從橫”的時勢,博得劉邦高興以后,又提出先攻取和怎樣攻取陳留的建議,這反映了他胸有韜略,具有遠見卓識。13把下列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2)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3)乃引起匕首提秦王。(3分)參考答案:7.A(恰好、恰巧)8.B(收起、聚起)9.D(A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B連詞,卻¥連詞,就;C介詞,和¥動詞,結交D副詞,于是,就)10.C(A助詞,的¥取獨;B介詞,表憑借¥連詞,表原因;C趁機D動詞,當做¥介詞,替,給)11.D(①不是直接表現(xiàn)②不是表現(xiàn)狂③不是直接表現(xiàn))12.C(應該是故意提出了激怒劉邦的問題)13.(1)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3分,“因”“敝”各1分,句子翻譯通順,體現(xiàn)出判斷句特點1分。)(2)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服,載著白帽子來給他送行。(4分,翻譯出“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后置句,2分;翻譯出“白衣冠”名次作動詞,1分;句子通順,1分)(3)于是就舉起匕首投擊秦王。(3分,“引”“提”各1分,句子通順1分)參考譯文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他非常喜歡讀書,但家境貧寒,窮困潦倒,連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飯的產(chǎn)業(yè)都沒有,只得當了一名看管里門的下賤小吏。但是盡管如能,縣中的賢士和豪強卻不敢隨便役使他,縣里的人們都稱他為“狂生”。等到陳勝、項梁等人反秦起義的時候,各路將領攻城略地經(jīng)過高陽的有數(shù)十人,但酈食其聽說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計較、喜歡煩瑣細小的禮節(jié),剛愎自用、不能聽取宏偉意見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簡出,隱藏起來,不去逢迎這些人。后來,他聽說沛公帶兵攻城略地來到陳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個騎士恰恰是酈食其鄰里故人的兒子,沛公時常向他打聽他家鄉(xiāng)的賢士俊杰。一天,騎士回家,酈食其看到他,對他說道:“我聽說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許多遠大的謀略,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隨的人,只是苦于沒人替我介紹。你見到沛公,可以這樣對他說:‘我的家鄉(xiāng)有位酈先生,年紀已有六十多歲,身高八尺,人們都稱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說并非狂生?!彬T士回答說:“沛公并不喜歡儒生,許多人頭戴儒生的帽子來見他,他就立刻把他們的帽子摘下來,在里邊撒尿。在和人談話的時候,動不動就破口大罵。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說?!贬B食其說:“你只管像我教你的這樣說?!彬T士回去之后,就按酈生囑咐的話從容地告訴了沛公。后來沛公來到高陽,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酈食其前來拜見。酈生去見沛公的時候,沛公正坐在床邊伸著兩腿讓兩個女人洗腳,就叫酈生來見。酈生進去,只是作個長揖而沒有傾身下拜,并且說:“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沛公罵道:“你個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經(jīng)很久了,所以諸侯們才陸續(xù)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說幫助泰國攻打諸侯呢?”酈生說:“如果您下決心聚合民眾,召集義兵來推翻暴虐無道的秦王朝,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傲慢無禮的態(tài)度來接見長者?!庇谑桥婀⒖掏V沽讼茨_,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酈生請到了上賓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酈生談了六國合縱連橫所用的謀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飯來,讓酈生進餐,然后問道:“那您看今天我們的計策該怎么制定呢?”酈生說道:“您把烏合之眾及散亂之兵收集起來,總共也不滿一萬人,如果憑借這些,來直接和強秦對抗的話,那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探虎口啊。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達的地方,現(xiàn)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糧。我和陳留的縣令很是要好,請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讓他向您來投降。他若是不聽從的話,您再發(fā)兵攻城,我在城內(nèi)又可以作為內(nèi)應。”于是沛公就派遣酈生前往,自己帶兵緊隨其后,這樣就攻取了陳留。賜給酈食其廣野君的稱號。5.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共21分)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對下面句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余有嘆焉

嘆:感慨B.夫夷以近

夷:平坦C.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D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悲:悲傷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于是余有嘆焉B.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C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D.可以無悔矣6.下列不屬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這一項的是:(

)A.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7.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參考答案:4.D

5.D

6.D

7.(1)譯文:所以不是有志的人是不能夠到達的。(2)譯文: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原因。【4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平時注意積累文言實詞的意思,注重和現(xiàn)代漢語的比較,然后審清題干,逐項對比。本題D項,“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是說“又感嘆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悲”應該翻譯成“感嘆”。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和在文中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考生平時注意積累、識記,再結合原文語言環(huán)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本題D項,可以:古今義都是動詞,表示許可。A項,于是:古義是在這種情況下;今義是連詞,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也指這時,表示緊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某種結果。B項,非常:古義是非同尋常,不平常;今義是副詞,很,特別。C項,至于:古義是“到在……(地方)”;今義是表示對事物進行補充說明或處理,表示另提一件事或用在下文開頭,表示提出另一話題。故選D【6題詳解】此題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清題意,把每一選項和文中相應的事件對應,針對選項劃定區(qū)域,小心比對,看是否搞混做事情況。本題D項說的是“我”的遺憾,不屬于“此余之所得也”。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故”應理解為“所以”;“至”應理解為“到達”;這是判斷句,“也”是判斷句的標準。第二句中,“所以”應理解為“……的原因”,“學者”應理解為“求學的人”,“慎取”應理解為“謹慎地援用資料”。【點睛】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對于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墒?,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收獲。我對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嘆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后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說得完呢?這就是求學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人。天寶中,舉明經(jīng),補臨清尉。河東節(jié)度使王思禮署為度支判官。累進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異績。召授鴻臚卿,兼左右威遠營使。俄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梁崇義反東道,耽進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東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馬樊澤奏事。澤還,耽大置酒會諸將。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日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大將張獻甫日:“天子播越,而行軍以公命問行在,乃規(guī)旄鉞,利公土地,可謂事人不忠矣。軍中不平,請為公殺之?!钡⑷眨骸笆呛沃^邪?朝廷有命,即為帥矣。吾今趨覲,得以君俱?!蹦诵?,軍中遂安。俄為東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優(yōu)詔許獵近郊。遷義成節(jié)度使。淄青李納雖削偽號,而陰蓄奸謀,冀有以逞。其兵數(shù)千自行營還,道出滑,或謂館于外,耽日:“與我鄰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館城中,宴廡下,納士皆心服。耽每畋,從數(shù)百騎,往往入納境,納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謀。貞元九年,以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封魏國公。常以方鎮(zhèn)帥缺,當自天子命之,若謀之軍中,則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順宗立,進檢校司空、左仆射。時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屢移疾乞骸骨,不許。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謚日元靖。耽嗜觀書,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與使夷狄者見之,必從詢索風俗,故天下地土區(qū)產(chǎn)、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蓋長者也,不喜臧否人物。為相十三年,雖安危大事亡所發(fā)明,而檢身厲行,自其所長。每歸第,對賓客無少倦,家人近習,不見其喜慍。世謂淳德有常者。(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九十一》)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日/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B.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日/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C.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日/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D.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日/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由自己取定的,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對自己稱字,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某種志趣或情感。B.刺史,原為巡查的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行政長官,有時稱太守。唐白居易曾任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鄉(xiāng)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回老家安度晚年。這是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萎婉說法。D.謚號,是朝廷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追加的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耽胸懷寬廣,維護大局。大將張獻甫在樊澤將要取代賈耽為帥這件事上,心存不服。賈耽不為自己軍權旁落而生氣,反而好言勸說張獻甫,并帶走了張獻甫,保證了軍隊的安定。B.賈耽誠心待人,處事有度。擔任東都留守時,李納士兵路過滑州,賈耽沒有采納手下讓李納士兵住在城外的建議,而是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請了他們,李納的士兵對他很信服。C.賈耽建言治軍,頗有見地。他建議應當由天子任命軍隊的將領,不應在軍隊將士中選拔,那樣容易導致軍心不穩(wěn),皇上雖然認為有道理,但沒有采納。D.賈耽嗜愛讀書,尤悉地理。他還淳厚有德行,每次回府,對待賓客沒有一點厭煩,家人親近他,也看不到他的喜怒。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優(yōu)詔許獵近郊。(2)耽每畋,從數(shù)百騎,往往人納境,納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謀。參考答案:10.D

11.A

12.D

13.(1)按照舊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為賈耽擅長射箭,皇上在褒獎他的詔書中允許他在近郊打獵。(2)賈耽每次打獵,帶著幾百人,經(jīng)常進入李納的領地,李納大喜,然而敬畏賈耽的德行,不敢有歷圖謀。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俄有急詔至/以澤代耽/召為工部尚書/耽納詔于懷/飲如故/既罷/召澤日/詔以公見代/吾且治行/敕將吏謁澤”,這句話的含義是“一會兒有急詔送到,詔書中讓樊澤代替賈耽的職務,召樊澤做工部尚書。賈耽把詔書放在懷中,像剛才一樣飲酒。酒席散后,把樊澤叫過來說:‘詔書中讓你代替我,我將要準備行裝了?!顚⒗魝儼菀姺疂伞?,這段話主要是敘述事情,要圈出句子中的名詞和代詞,如“急詔”“澤”“耽”“工部尚書”“懷”“吾”等,然后根據(jù)語法關系進行排除,“急詔至”的意思是緊急詔書來到,是一個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澤代耽”的意思是讓樊澤代替賈耽,結構對應,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見代”中“見”的意思相當于“我”,所以不能與“吾”劃分在一起,據(jù)此排除ABC,答案為D。1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平常的學習中,考生應有意識的進行分類識記,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名稱類等等。A項,“字,……由自己取定的,……對自己稱字,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某種志趣或情感”錯誤,字是由父親或尊長取定,號才用于自稱,來顯示志趣或抒發(fā)感情。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后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B項,“擔任東都留守時,……”錯誤,從文中來看,第二段說“遷義成節(jié)度使……命館城中,宴廡下,納士皆心服”,可見那時賈耽不是擔任東都留守,而是義成節(jié)度使。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nèi)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項對應的內(nèi)容,考生可以借助“東都留守”“李納”“滑州”等信息快速找到設題區(qū)域,在第二段,從文中來看,賈耽對待李納士兵的事情應是發(fā)生在他擔任義成節(jié)度使的時候。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中,“故事”,古今異義,按照舊例;“以”,因為;“善”,擅長;“許獵近郊”,省略句,省略介詞“于”,應為“許獵(于)近郊”。第二句中,“畋”,打獵,田獵;“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往往”,經(jīng)常;“然”,表轉(zhuǎn)折,然而;“畏”,敬畏。參考譯文:賈耽,字敦詩,滄州南皮人。天寶中期,通過明經(jīng)考中功名,補任臨清尉。河東節(jié)度使王思禮讓他暫代度支判官一職。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異的成績。下詔授予他鴻臚卿一職,兼任左右威遠營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梁崇義在東道造反,賈耽進駐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調(diào)任東道。德宗在梁州,賈耽讓司馬樊澤去梁州奏事。樊澤回來后,賈耽大擺酒席會見諸將。一會兒有急詔送到,詔書中讓樊澤代替賈耽的職務,召樊澤做工部尚書。賈耽把詔書放在懷中,像剛才一樣飲酒。酒席散后,把樊澤叫過來說:“詔書中讓你代替我,我將要準備行裝了?!泵顚⒗魝儼菀姺疂伞4髮埆I甫說:“天子流亡,樊澤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訪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澤卻謀劃您的軍權,在您的地盤謀取利益,可以說是對人不忠心。軍中將士心中不平,請讓我為您殺了他。”賈耽說:“這是說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澤就是統(tǒng)帥。我現(xiàn)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彼麕е鴱埆I甫一起走了,軍中于是安穩(wěn)。不久做了東都留守。按照舊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為賈耽擅長射箭,皇上在褒獎他的詔書中允許他在近郊打獵。后來調(diào)遷為義成節(jié)度使。淄青李納雖然被削掉了偽號,卻暗中藏有奸謀,希望找機會實現(xiàn)。李納的數(shù)千士兵從行營回來,路過滑州,有人說讓他們住在城外,賈耽說:“與我相鄰,為什么要懷疑他們,使他們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館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請他們,李納的士兵內(nèi)心都信服賈耽。賈耽每次打獵,帶著幾百人,經(jīng)常進入李納的領地,李納大喜,然而敬畏賈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圖謀。貞元九年,以尚書右仆射的職務兼任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被封為魏國公。經(jīng)常認為地方統(tǒng)帥缺少,應當讓天子來任命,如果在軍中謀求,那么下層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噬险J可他的話,但沒有采用。順宗即位,升遷為檢校司空、左仆射。當時王叔文等人干預朝政,賈耽很擔憂,多次稱病乞求退職回鄉(xiāng),不被允許。死后,享年七十六歲,被贈予太傅這一職務,謚號叫元靖。賈耽非常喜愛讀書,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曉地理。見到四面八方的人與出使外族的人,一定會向他們詢問當?shù)仫L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產(chǎn)、山川平坦崎嶇的狀況,一定會深入探究清楚。

他度量很大,是一個有德行的人,不喜歡評價別人。做宰相十三年,雖然安危大事方面沒有成就,然而檢點自身、做事嚴格,這是他的長處。每次回府,對待賓客沒有一點厭煩,家人親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稱他德行淳厚有規(guī)矩。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誰要想拉住傳統(tǒng)前進的腳步,阻擋傳統(tǒng)變化的趨勢,縱或得逞于一時,終將徒勞無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機。B.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予,不想取得。C.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今天我們在這里集會,就是要把這種聳人聽聞的情況公諸世人。D.峽中,強烈的陽光與乳白色云霧交織一處,數(shù)步之隔,這邊是陽光,那邊是云霧,真是神妙莫測。參考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詞語(包括成語)能力。這類題要綜合考慮分析詞語(包括成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要聯(lián)系句子語境思考辨析選用。本題要求選出“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A項,縱或:即使或許。使用正確。B項,自詡:自夸。使用正確。C項,聳人聽聞:夸大事實或說離奇的話,使人聽了感到震驚。此處是說“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不符合語境,應該使用“駭人聽聞”。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fā)生的壞事)。D項,神妙莫測:莫測:不能揣測、估量。形容奇妙到極點。符合語境。故選C?!军c睛】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cè)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詞語的感情色彩跟語體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運用詞語結構特點把握詞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3分)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_______外,還可以___________。那嬌艷欲滴的朵朵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山間清風輕輕吹過,帶走了繚繞的霧氣,_________,一下子變得清晰明媚起來,__________不由使人想到“東風吹開花千樹,占斷春光惟此花”的詩句。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覺桃花簇擁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煙霧中亭亭玉立

④像是一個害羞的少女

⑤點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臉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④③⑤⑥參考答案:C陳述對象“桃花”要一氣貫通9.下列各句描繪的意境與“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最為相似的一句是(3分)(

)A.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B.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C.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D.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參考答案:D朱淑真《秋夜》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10.在下面橫線處填寫適當?shù)木渥?,組成語意連貫的整句。(4分)

唐宋詩詞歌賦是一座文學珍寶館。在這里,你能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也能找到

;能聽到“磨損胸中萬古刀”的憤瀑吶喊,也能聽到

。在這里,有“怒發(fā)沖冠”的報國志,有

,有

。①

參考答案:參考答案:①“人比黃花瘦”的婉約②“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淺斟低唱③“窗前明月”的故鄉(xiāng)情④“獨上西樓”的長相思試題分析:本題屬于仿寫的一種,答題時注意結合提示的語言選用恰當?shù)脑娋洳⑴c提示語言對應起來即可??键c: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六、寫作(60分,共1題)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承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nèi)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寫一篇議論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參考答案:“器”韻悠遠最早把“器”跟文化掛上鉤,是在我讀初一的時候。歷史書的同一頁上有兩張照片:一張是司母戊鼎,一張是四羊方尊。當時覺得這兩件東西很笨重,也不好看。看課題是“商周文化”,不由疑竇頓生:“這和文化有什么關系?”“這兩件是商代的禮器。”老師很有學問,說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而制作的,四羊方尊是用來祭神的,這兩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老師還拿出放大了的圖片,指指點點說這是雷紋、這是盤龍、這是饕餮、這是卷角羊、這是夔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