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斷層解剖學復習題第一章頭部一、選擇題1、扣帶回峽A、位于胼胝體嘴的前方 B、位于胼胝體膝的前方 C、位于中央旁小葉的下方D、位于距狀溝的前方 E、位于海馬溝的前方側腦室前角腹外側壁為人、肌胝體B、尾狀核頭C、透明隔D、額上回E、扣帶回位于頂枕溝與距狀溝之間的是:A.楔葉.B.楔前葉.C.顳葉.D.額葉.E.島葉.海馬旁回A、位于枕葉B、位于額葉C、位于顳葉D、位于島葉E、位于頂葉5、海馬位于A、側腦室下角B、側腦室前角C、側腦室后角D、第三腦室 E、側腦室三角區(qū)6、第五腦室A又稱穹窿室 、位于穹窿連合與胼胝體之間 、位于兩側透明隔之間D下界為穹窿柱 、該腦室囊腫不會引起顱壓增高7、鞍上池包括A、交叉池、腳間池和橋池B、交叉池、腳間池和終板池 C、交叉池、終板池和橋池D、腳間池、終板池和橋池E、以上都不是動眼神經(jīng)位于A、橋池中B、腦橋小腦三角池中C、四疊體池中D、腳間池中E、交叉池中9、被稱作枕大池的是A、大腦大靜脈池B、小腦延髓池C、橋池D、鞍上池E、四疊體池10、面神經(jīng)存在于A、腦橋小腦角池中B、腳間池中C、小腦延髓池中D、橋池中E、環(huán)池中11、經(jīng)中央旁小葉的橫斷層面上不應該出現(xiàn)的是A、楔前葉B、頂下小葉^胼胝體D、額內側回E、中央后回12、經(jīng)胼胝體壓部的橫斷層面上多出現(xiàn)A、半卵圓中心B、內囊C、楔前葉D、小腦半球E、下丘13、經(jīng)半卵圓中心的橫斷層面上不應該出現(xiàn)的是A、楔葉B、楔前葉C、緣上回D、外側溝E、頂枕溝14、經(jīng)內囊的橫斷層面上不應該出現(xiàn)A、尾狀核B、豆狀核C、屏狀核D、杏仁體 E、背側丘腦15、鞍上池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A、交叉池B、大腦縱裂池C、小腦上池D、環(huán)池E、大腦外側窩池16、第四腦室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A、中腦B、腦橋C、延髓D、小腦半球E、小腦蚓17、正中矢狀斷面上的腦溝不出現(xiàn)A、頂枕溝B、中央溝C、距狀溝D、扣帶溝£、肌胝體溝18、冠狀斷面上的胼胝體最先出現(xiàn)人、肌胝體嘴8、胼胝體膝^肌胝體干口、肌胝體壓部E、體部19、經(jīng)胼胝體膝的冠狀層面上常不出現(xiàn)A、側腦室前角B、尾狀核頭C、中央前回D、外側溝E、島葉20、冠狀層面上側腦室后角內側壁上的隆起是A、側副隆起B(yǎng)、側副三角C、鉤D、海馬 E、禽距21、頸內動脈發(fā)出A、大腦后動脈B、大腦中動脈C、腦橋動脈D、小腦上動脈E、小腦下前動脈22、大腦基底核不包括:A..屏狀核 B.尾狀核 C.豆狀核 D.乳頭體E.杏仁體23、不屬于大腦中動脈的皮質支的是A、頂后動脈B、角回動脈C、中央溝動脈D、中央前溝動脈E、旁中央動脈24、豆狀核與背側丘腦之間的白質區(qū)是A、內囊前肢B、內囊膝C、內囊后肢D、外囊E、最外囊25、眼動脈自頸內動脈多見發(fā)出處是A、巖骨段B、海綿竇段C、膝段D、床突上段E、終段26、在大腦外側溝內可見A、大腦中動脈B、大腦前動脈C、大腦后動脈D、后交通動脈E、椎動脈27、在側腦室以上橫斷面不能看到A、額中回B、頂上小葉C、額下回D、豆狀核E、楔前葉28、經(jīng)垂體的冠狀層面上常不出現(xiàn)A、視交叉B、頸內動脈C、蝶竇D、海綿竇E、Meckel腔29、經(jīng)垂體的橫斷層面上不應該出現(xiàn)A、頸內動脈B、鞍背C、海綿竇D、腦橋E、Meckel腔.與大腦縱裂池后部直接延續(xù)的腦池A.終板池B、交叉池C、帆間池D、四疊體池E、大腦大靜脈池.在橫斷層面上,小腦延髓池兩側的腦組織A、小腦扁桃體B、小腦半球C、小腦蚓D、枕葉E、舌回.胼胝體干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A.側腦室B、第三腦室C、尾狀核D、外側溝E、頂枕溝.胼胝體壓部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A.內囊B、外囊C、最外囊D、第五腦室E、第六腦室.胼胝體壓部橫斷層面上的結構人肌胝體嘴8、胼胝體膝^肌胝體干D、海馬E、海馬旁回.頸內動脈參與形成Willis環(huán)的是:A.巖骨段B、海綿體段C、膝段D、床突上段E、終段.有基底動脈通過的腦池是:A、交叉池B、腳間池C、橋池 D、環(huán)池 E、腦橋小腦角池二、名詞1、斷層解剖學2、斷層3、Reid基線4、島蓋5、側腦室三角區(qū)6、第五腦室7、第六腦室8、鞍上池9、腮腺床10、虹吸部11、大腦動脈環(huán)12、Meckel腔13、半卵圓中心14、禽距三、填空題內囊在橫斷面上自前向后分為 、 和 三部分。2、鞍上池包括 、 和 。3、眶的內側壁自前向后由 、 、 和 構成。4、大腦中動脈依據(jù)行程可分為 、 、 、 、 5段。四、簡答題1、簡述鞍上池的位置、境界、及其中重要結構。2、簡述側腦室中央部各壁的構成。3、簡述內囊的位置、分布及臨床意義。4、簡述中央溝在橫斷面上的識別方法。5、簡述腦動脈無搏動的原因。6、簡述蝶鞍區(qū)的境界及內容。五、重點圖圖1-2-17、圖1-2-18、圖1-2-20、圖1-2-21、圖1-2-22、圖1-2-25、圖1-2-29、圖1-2-30、圖1-2-33、圖1-2-34、圖1-2-37、圖1-2-38、圖1-2-39、圖1-2-44、圖1-2-48參考答案二、名詞1、斷層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不同方位層面上器官結構的位置、形態(tài)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是隨著CT、MRI等影像技術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一門新興學科。2、斷層:依據(jù)研究目的沿某一方向所作的有一定厚度的標本或圖像。3、Reid基線:眶下緣中點至外耳門中點的連線,頭部橫斷層標本的制作常用基線,冠狀斷層標本的制作常以該線的垂線為基線。4、島蓋:被額葉、頂葉和顳葉掩蓋的島葉部分,島蓋分額蓋、頂蓋和顳蓋。5、側腦室三角區(qū):指側腦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匯合處。6、第五腦室:位于兩側透明隔之間,又稱透明隔間腔,前界為胼胝體膝,后界為穹隆柱,上界為胼胝體干,下界為胼胝體嘴和前連合。7、第六腦室:又稱Verga腔或穹隆室,位于第五腦室后方的穹隆連合與胼胝體之間,呈水平裂隙狀,借穹隆柱與第五腦室相分隔。8、鞍上池: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腳間池或橋池在軸位掃描時的共同顯影,由于體位和掃描基線不同,CT圖像上可呈六角形、五角形或四角形等。9、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莖突及莖突諸肌、頸內動脈、頸內靜脈和后四對腦神經(jīng)等,共同構成“腮腺床”。10、虹吸部:海綿竇段、膝段和床突上段通常合稱為頸內動脈虹吸部。11、大腦動脈環(huán):位于腦底下方、蝶鞍上方,環(huán)繞視交叉、灰結節(jié)、乳頭體周圍,由前交通動脈、兩側大腦前動脈始段、兩側頸內動脈末段、兩側后交通動脈和兩側大腦后動脈始段吻合而成。12、Meckel腔:又稱三叉神經(jīng)腔,位于顳骨巖部尖端,是顱后窩伸向顱中窩內側部的一個硬腦膜隱窩,其開口處恰位于小腦幕游離緣的下方、內耳門和鞍背的中點處。13、半卵圓中心:為大腦半球中心呈半卵圓形的白質區(qū),主要有胼胝體的輻射纖維以及經(jīng)內囊的投射纖維等組成。在半球上部橫切面上是半卵圓形,故有此名。14、禽距:側腦室后角內側壁有兩個縱行隆起,腹側者較大稱禽距,由距狀溝前部的皮質陷入而形成的隆起。三、填空題內囊前肢、內囊膝、內囊后肢。2、交叉池、腳間池、橋池。3、上頜骨額突、淚骨、篩骨眶板、蝶骨體。4、水平段、回旋段、側裂段、分叉段、終段。四、簡答題1、簡述鞍上池的位置、境界、及其中重要結構。位置:位于蝶鞍上方境界:前界 額葉直回,后界 腦橋基底部前緣,兩側界 海馬旁回鉤內容:視交叉、視束、基底動脈環(huán)、頸內動脈、垂體蒂(柄)、動眼神經(jīng)、鞍背等2、簡述側腦室中央部各壁的構成。上壁---胼胝體,內側壁---透明隔,下壁---穹窿、背側丘腦上面、側腦室脈絡叢、尾狀核等3、簡述內囊的位置、分部及臨床意義。位于丘腦、尾狀核和豆狀核之間的白質區(qū);可分內囊前肢、內囊膝和內囊后肢三部;由上、下行的傳導束密集而成,當內囊損傷廣泛時,患者會出現(xiàn)對側偏身感覺喪失(丘腦中央輻射受損),對側偏癱(皮質脊髓束、皮質核束受損)和對側偏盲(視輻射受損)的“三偏”癥狀。4、簡述中央溝在橫斷面上的識別方法。①溝的深度,中央溝較深,自外側向內側延伸,并可有一條(中央后溝)或兩條溝(中央前、后溝)與之相伴行;②中央前、后回的厚度,中央前回較中央后回寬厚,兩者之間的溝即為中央溝;③溝的位置,以眶(眥)耳線為基線的橫斷層面上,中央溝均位于大腦半球上外側面的前2/5與后3/5交界處。5、簡述腦動脈無搏動的原因。(1)行程極度彎曲(2)密閉的顱腔(3)豐富的吻合(4)腦動脈壁構造特點6、簡述蝶鞍區(qū)的境界及內容。境界:前界為前床突外側緣和前交叉溝的前緣,后界是后床突和鞍背,兩側為頸動脈溝.內容:包括蝶鞍、垂體、蝶竇、海綿竇、鞍上池、鞍周血管及神經(jīng)和下丘腦等。第二章頸部一、選擇題1、位于頸部支持格中的是A、臂叢B、喉C、頸內靜脈D、迷走神經(jīng)E、甲狀腺2、梨狀隱窩位于A、口咽部B、喉咽部C、鼻咽部D、咽鼓管圓枕后方E、腭舌弓與腭咽弓之間3、聲門旁間隙的內側界為A、甲狀軟骨 、方形膜和彈性圓錐、梨狀隱窩、舌骨會厭韌帶、甲狀舌骨膜4、甲狀腺峽部的橫斷層面不出現(xiàn)A、氣管B、食管C、頸總動脈D、食管后間隙E、喉咽5、聲門裂的橫斷層面不出現(xiàn)A、聲帶B、杓狀軟骨C、環(huán)狀軟骨D、甲狀軟骨E、會厭軟骨6、在橫斷層面上,甲狀腺側葉的后外側不出現(xiàn)A、頸總動脈B、頸內靜脈C、迷走神經(jīng)D、頸交感干E、喉咽二、名詞1、頸動脈鞘2、氣管前間隙3、咽后間隙4、聲門旁間隙5、會厭前間隙6、鼻咽峽三、填空1、喉腔的解剖學分區(qū)可將其分為 、 和 三部分。2、頸筋膜中層在氣管前方形成 ,包裹甲狀腺形成 ,其后上部形成 。3、喉口是由 、 和 圍成。四、簡答題1、簡述聲門旁間隙的境界及毗鄰。2、簡述會厭前間隙的境界及交通特點。3、頸筋膜淺層分為兩層包裹了哪些肌肉和腺體?形成了哪些間隙?五、重點圖圖2-2-5、圖2-2-7、圖2-3-2、圖2-3-11、圖2-3-14參考答案二、名詞1、頸動脈鞘:氣管前筋膜向兩側延續(xù)包裹頸內靜脈、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和迷走神經(jīng)所形成。2、氣管前間隙:位于氣管前筋膜與氣管頸部之間,向下連通上縱隔,間隙下部內有甲狀腺奇靜脈叢、甲狀腺最下動脈。3、咽后間隙:位于椎前筋膜與翼狀筋膜之間,向上起自顱底,向下終止于氣管叉平面。4、聲門旁間隙:又稱喉旁間隙,其前方及兩側為甲狀軟骨,內側為方形膜和彈性圓錐,后方為梨狀隱窩。前內側借方形膜鄰會厭前間隙,后至杓狀會厭襞,鄰梨狀隱窩,兩側喉旁間隙經(jīng)喉后部相通。5、會厭前間隙:位于甲狀舌骨膜與會厭之間,上方為舌骨會厭韌帶,外側為方形膜。6、鼻咽峽:軟腭游離緣與咽喉壁之間的通道。三、填空1、喉前庭、喉中間腔、聲門下腔2、氣管前筋膜、甲狀腺鞘、頰咽筋膜。3、會厭上緣、杓狀會厭襞、杓間切跡四、簡答題1、簡述聲門旁間隙的境界及毗鄰。境界:前—甲狀軟骨,外—甲狀軟骨,內—方形膜、彈性圓錐,后—梨狀隱窩。毗鄰:前—借方形膜鄰會厭前間隙,后—至杓狀會厭襞,鄰梨狀隱窩。2、簡述會厭前間隙的境界及交通特點。境界:上—舌骨會厭韌帶,前—甲狀舌骨膜,兩側—方形膜,后—會厭前面交通特點:兩側會厭前間隙被彈性纖維組織所分隔,彼此不相連通,但可與同側聲門旁間隙相通。3、頸筋膜淺層分為兩層包裹了哪些肌肉和腺體?形成了哪些間隙?包裹了斜方肌、胸鎖乳突肌、下頜下腺和腮腺;形成了胸骨上間隙和鎖骨上間隙。第三章胸部一、選擇題1、上縱隔中無A、胸腺B、心包C、氣管D、頭臂靜脈E、氣管支氣管淋巴結2、血管前間隙內含A、食管B、氣管C、胸腺D、動脈韌帶E、胸導管3、氣管后間隙內有A、升主動脈8、下腔靜脈C、心包D、胸導管E、動脈韌帶4、動脈韌帶位于A、氣管前間隙B、氣管后間隙C、血管前間隙D、主動脈肺動脈窗E、后縱隔間隙5、屬于右肺中葉的肺段是A外側段、尖段、上舌段、上段、內側底段6、下列哪個器官不屬于后縱隔器官:A、食管B、胸主動脈C、胸導管D、迷走神經(jīng) E、膈神經(jīng)7、主動脈弓的橫斷層面上常不出現(xiàn)A、氣管B、左頭臂靜脈C、胸腺D、胸主動脈E、食管8、經(jīng)主動脈肺動脈窗的橫斷層面上常不出現(xiàn)人、上腔靜脈B、胸主動脈C、主動脈弓D、食管E、主支氣管9、在胸部水平斷面上位于升主動脈后方的不可能是A、氣管B、食管C、胸主動脈D、胸腺E、右肺動脈10、在胸部四心腔水平斷面上位于最前方的多見人、左心室8、右心室C、左心房口、右心房E、右肺上靜脈11、位于氣管后壁與脊柱之間的縱膈間隙是A、胸骨后間隙 B、氣管前間隙 C、氣管后間隙D、氣管杈下間隙£、左心房后間隙12、在橫斷層面上,出現(xiàn)于主動脈弓以上層面上的肺段是A、右肺上段B、右肺前段C、右肺后段D、左肺前段E、左肺尖后段13、左、右下肺靜脈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A、內側段B、外側段C、后段D、下舌段E、內側前底段14、在經(jīng)過基底干支氣管的胸部橫斷面上,不能看到A、右肺外側段B、后底段C、肺下葉上段D、外側底段E、上舌段15、縱隔淋巴結ATS圖中4R表示A、右氣管旁上淋巴結B、左氣管旁上淋巴結C、右氣管旁下淋巴結D、左氣管旁下淋巴結E、縱隔前淋巴結16、縱隔淋巴結ATS圖中10L表示A、食管旁淋巴結B、左肺內淋巴結C、鎖骨上淋巴結D、左支氣管淋巴結E、左氣管旁下淋巴結17、肺段支氣管、血管出入肺段處稱作A、肺門B、第一肺門C、第二肺門D、第三肺門E、第四肺門18、圍繞于主動脈弓周圍,向上可延伸至頭臂干處的心包腔是人、心包橫竇8、心包前下都C、心包上隱窩口、上腔靜脈后隱窩E、肺靜脈隱窩19、肺門淋巴結又稱A、肺淋巴結B、支氣管肺淋巴結C、隆嵴下淋巴結D、氣管杈下淋巴結E、氣管支氣管淋巴結20.主肺動脈窗的橫斷層面上不出現(xiàn)A.右肺尖段B.右肺前段C.有肺后段D.左肺尖后段E左肺前段二、名詞1、氣管前間隙2、血管前間隙3、肺段4、上腔靜脈后隱窩5、下腔靜脈后隱窩6、第二肺門7、胸膜隱窩三、填空TOC\o"1-5"\h\z1、常見的心包隱窩有 、 、 、 和 。2、主動脈肺動脈窗的上方是 ,下方是 ,左側是 ,右側為 和 。3、氣管、支氣管和肺的淋巴結依據(jù)收納的順序可分為 、 、 、 和 5群。4、右肺下葉的肺段有 、 、 、 和 。5、胸膜隱窩有 、 和 。四、簡答題1、胸骨角平面具有哪些標志性意義?2、簡述后縱隔間隙的境界及內容。3、簡述肺根內自前向后各是哪些結構?4、在基底干支氣管層面左右肺各應出現(xiàn)哪些肺段?五、重點圖圖3-2-10、圖3-2-14、圖3-2-16、圖3-2-19、圖3-2-20、圖3-2-23、圖3-2-25、圖3-3-11、圖3-3-13、圖3-3-14、圖3-3-17、圖3-3-18參考答案二、名詞1、氣管前間隙:位于氣管、上腔靜脈和主動脈弓及其三大分支之間,內有結締組織和氣管周圍淋巴結、奇靜脈弓淋巴結。2、血管前間隙:位于胸骨柄后方、兩側壁胸膜前反折線之間和大血管前方的區(qū)域,居胸骨后間隙的后上方,以胸內筋膜與之相隔;內有左頭臂靜脈和胸腺。3、肺段:每一肺段支氣管及其分支所分布區(qū)域肺組織的總稱。4、上腔靜脈后隱窩:位于上腔靜脈的右后方,其后上方為右肺動脈,下方為右上肺靜脈,是心包上隱窩向外的延伸。5、下腔靜脈后隱窩:位于下腔靜脈的右后方,上方為右下肺靜脈。6、第二肺門:各肺葉的葉支氣管和血管等結構出入肺葉處。7、胸膜隱窩:為不同部位的壁胸膜相互反折移行處的胸膜腔。三、填空1、心包上隱窩、上腔靜脈后隱窩、下腔靜脈后隱窩、左肺動脈隱窩、肺靜脈隱窩2、主動脈弓,左肺動脈,左肺,氣管下端,食管。3、肺淋巴結、支氣管肺淋巴結、隆嵴下淋巴結、氣管支氣管淋巴結、氣管旁淋巴結4、上段、內側底段、前底段、外側底段、后底段5、肋膈隱窩、肋縱隔隱窩、奇靜脈食管隱窩四、簡答題1、胸骨角平面具有哪些標志性意義?①上、下縱隔的分界平面;②后方平對第4胸椎椎體下緣;③平對主動脈弓的起、止端;④氣管杈在此平面出現(xiàn);⑤該平面恰好通過主動脈肺動脈窗;⑥兩側為第2胸肋關節(jié)及第2肋軟骨,是計數(shù)肋的標志;⑦奇靜脈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匯入上腔靜脈;⑧食管在此平面以下與左主支氣管相交叉,形成食管的第二個狹窄;⑨胸導管在此平面以下由脊柱右側轉向左側上行;⑩肺動脈的分叉處位于此平面以下。2、簡述后縱隔間隙的境界及內容。位于氣管杈以下,前為左心房,后為脊柱,右側為右肺,左側為胸主動脈。內有食管、胸導管、奇靜脈、半奇靜脈和淋巴結等。3、簡述肺根內自前向后各是哪些結構?上肺靜脈、肺動脈、主支氣管、下肺靜脈4、在基底干支氣管層面左右肺各應出現(xiàn)哪些肺段?右肺:外側段、內側段、內側底段、前底段、外側底段、后底段左肺:上舌段、下舌段、內前底段、外側底段、后底段腹部一、選擇題1.腹部在斷面解剖上界是A.膈腳平面B.膈穹平面C肋膈隱窩平面D.第12胸椎平面E.第1腰椎平面2.肋弓最低點的水平面是A.十二指腸上部的標志平面B.十二指腸降部的標志平面C十二指腸水平部的標志平面D.十二指腸升部的標志平面E.以上均不是3.在幽門平面幽門的右側有A.膽囊B.肝靜脈C.胰頭D.腎門E.腸系膜上動脈的起始部4.髂嵴間平面約平對A.第1腰椎棘突B.第2腰椎棘突C.第3腰椎棘突D.第4腰椎棘突E.第5腰椎棘突5.不存在肝臟面的壓跡是A.胃壓跡B.結腸壓跡C.腎壓跡D.十二指腸壓跡E.賁門壓跡.Couinaud肝段劃分法左內葉為段n段mC.段WD.段VE.段W.關于肝臟面“H”何者為錯A.左縱溝前部為肝圓韌帶裂B.左縱溝后部為靜脈韌帶裂C.右縱溝前部為靜脈導管窩D.右縱溝后部為腔靜脈溝 E.橫溝是肝門.下列靜脈哪個不是肝左靜脈的屬支A.肝左靜脈上根 B.左段間靜脈C.肝左靜脈下根D.左后緣靜脈E.肝左靜脈內側支.肝門靜脈左支最高的部分是A.主干B.橫部C.角部D.矢狀部E.囊部.脾動脈A.多數(shù)位于胰體上緣 B.多數(shù)位于胰體下緣 C.多數(shù)位于胰體前方D.多數(shù)位于胰體后方中部 E.多數(shù)位于脾靜脈下方.在水平斷面上胰鉤突前方毗鄰的是:A.下腔靜脈B.腹主動脈C.腸系膜上動脈、靜脈D.脾動脈、靜脈E.腸系膜下靜脈.肝上部橫斷層面正中裂和右葉間裂之間是A.段VB.段皿C.段WD.段WE.段皿.肝右前葉段間裂的上方是A.段皿B.段W C.段皿D.段m E.段V.肝右后葉段間裂的下方是段皿段段m段段n.正中裂錯誤的描述是又稱主門裂B.肝膈面為下腔靜脈右壁至膽囊切跡中點的連線C.臟面由膽囊切跡經(jīng)膽囊窩中份,越橫溝入腔靜脈溝D.裂內有肝中間靜脈走行E.分肝為左、右半肝.左外上段靜脈發(fā)自A.肝門靜脈左支主干B.肝門靜脈左支橫部C.肝門靜脈左支角部D.肝門靜脈左支矢狀部E.肝門靜脈左支囊部17.在橫斷層面標本上,在肝門平面可同時切到A.橫部、角部、矢狀部B.橫部、角部C.角部、矢狀部D.橫部、角部、E.橫部、角部、矢狀部、囊部18.肝段在橫斷層面上的識別要點錯誤的描述是A.鐮狀韌帶附著緣上方無左外葉B.第2肝門層面上方左外葉僅為SIIC.第2肝門至肝門靜脈左支矢狀部之間的層面上可同時出現(xiàn)左外的SII和SIIID.肝圓韌帶裂自橫斷層面上消失時,左外葉的SIII也隨之消失。E.肝門靜脈右支出現(xiàn)后層面,右半肝為SW和S皿19.肝靜脈與肝門靜脈的識別A.肝靜脈越接近肝的膈面則管徑越粗B.肝門靜脈越接近肝臟面的肝門處其管徑越粗C.肝門靜脈分支則出現(xiàn)于肝葉和肝段內D.肝門橫斷層面上,肝靜脈斷面呈橢圓形E.肝靜脈壁薄,而肝門靜脈的管壁較厚20.左腎上腺在橫斷層面上的毗鄰結構錯誤的描述是A.內側為左膈腳B.外側是脾C.后方為左腎上極D.前內側是下腔靜脈E.前外側是胰和脾動、靜脈,或者為胃和網(wǎng)膜囊等21.胰的橫斷面解剖學特點A.胰頭右側的十二指腸上部B.胰頭后方的腹主動脈C.肝門靜脈或腸系膜上靜脈左側壁是區(qū)分胰頸與胰體的標志.D.正常鉤突向左延伸部分不應超過腸系膜上靜脈橫徑的一半E.鉤突與腸系膜上動脈間無脂肪組織22.腎門層面腎的毗鄰結構錯誤的描述是A.左腎外側是脾和降結腸B.右腎外側為肝C左腎內側是左膈角或腰大肌D.右腎內側是右膈角或腰大肌E.右腎前方有腹主動脈23.脾的橫斷面解剖學特點A.脾門以上層面斷面呈新月形.脾門以上層面臟面明顯凹陷與胃底相鄰C.脾門層面特有的脾門切跡和脾血管為其特征D.脾門以下層面其內側與左腎相鄰E.以上均正確24.不存在門腔間隙內的結構A.肝尾狀突和乳頭突B.網(wǎng)膜孔。門腔淋巴結D.胰尾E.肝外膽管25.側錐筋膜是腎前、后筋膜在A.內側融合形成B.在上方融合形成C.在外側融合而成D.在下方融合形成E.以上均不是26.在水平斷面右腎上腺在右腎上方單獨出現(xiàn)時,其外側毗鄰A.肝右后葉B.膈肌。下腔靜脈D.腹主動脈E.肝右前葉二、名詞解釋1.嵴間平面經(jīng)兩側髂嵴最高點的橫斷層面,約平對第4腰椎棘突,為腹主動脈分叉處的標志平面。2.肋下平面肋弓最低點的水平面,約平對第3腰椎,為十二指腸水平部的標志平面。3.第二肝門在臟面下腔靜脈溝上緣處有肝左、中間、右3條靜脈匯入下腔靜脈,此處稱第2肝門4.肝門靜脈竇肝門靜脈一般分為左、右支入肝,在分支前口徑稍膨大稱肝門靜脈竇。5.肝腎隱窩位于肝右葉后下方與右腎之間,仰臥時此隱窩為腹膜腔最低處,是液體易于存積的部位。6.腹膜后間隙位于腹后壁壁腹膜與腹內筋膜和脊柱腰段之間,上起自膈,向下達骨盆上口處。7.門腔間隙肝門靜脈與下腔靜脈之間的空隙。上界肝門靜脈分叉處,下界肝門靜脈起始部。8.側錐筋膜腎前、后筋膜在外側融合形成側錐筋膜。.膈下腹膜外間隙位于肝裸區(qū)、胃裸區(qū)與膈之間。.腎周間隙位于腎前筋膜與腎后筋膜之間,內有腎、腎上腺、腎血管、腎盂、輸尿管和腎脂肪囊等。11.脾周間隙位于脾與胃、腎和結腸之間的腹膜間隙。三、填空題1.肝門靜脈左支可分為 、 、 和 4部分。2.腹膜后間隙可分 、 、和 3個間隙。肝臟面“”溝,左縱溝前半為,左縱溝后半為,右縱溝前半為,右縱溝后半為4.肝的最寬經(jīng)位于 的水平面上。TOC\o"1-5"\h\z5.尾狀葉前下部向左側的突起為 ,向右側的突起為 。6.膽總管由 和 匯合而成。7.門腔間隙上界為 ,下界為 。8.在橫斷層面,胰頭右側為 ,后方為 。9.在橫斷層面,腎上腺可分為 、 、 和 4種類型。10.在橫斷層面右腎上方層面,右腎上腺前方為 ,內側為 ,外側為 11.腔靜脈溝依據(jù)肝組織的封閉的程度可分為 、 和 。12.肝圓韌帶裂其外觀可分為 和 兩型。13.橫溝右緣常向右下伸出一切跡,稱 。1.橫部、角部、矢狀部、囊部2.腎前間隙、腎周間隙、腎后間隙3.肝圓韌帶裂、靜脈韌帶裂、膽囊窩、腔靜脈溝4.第二肝門稍下方5.乳頭突、尾狀突6.肝總管膽囊管7.肝門靜脈分叉處下界肝門靜脈起始部8.十二指腸降部下腔靜脈9.單支型雙支型三支型環(huán)型10.下腔靜脈右膈腳肝后緣11.溝型半管型管型12.裂型隧道型13.肝門右切跡四、簡答題1.胰一般型和特殊型的分型標準。一般型分型標準:胰頭低于胰體,而胰體又低于胰尾;在連續(xù)橫斷層面上,各斷面只切到一部分胰組織。特殊型分型標準:胰頭、體、尾部在冠狀位上的位置高低順序反?;蛞认偻庑紊系幕危辉谶B續(xù)橫斷層面上,有可能在一個斷面中切到兩部分胰組織。2.肝靜脈和肝門靜脈的識別。1)肝靜脈越接近肝的膈面則管徑越粗;肝門靜脈越接近肝臟面的肝門處其管徑越粗。2)肝靜脈走行于肝葉或肝段間,肝門靜脈分支則出現(xiàn)于肝葉和肝段內。3)肝門橫斷層面上,肝靜脈斷面呈圓形,肝門靜脈斷面呈橢圓形;第2肝門層面則相反。4)肝靜脈及其屬支較直,橫斷層面上多呈圓形或橢圓形;而肝門靜脈及其分支多呈彎曲狀,故斷面也常呈不規(guī)則形。5)肝靜脈壁薄,而肝門靜脈的管壁較厚。3.肝裂在橫斷面上的識別。(1)正中裂:上部:為肝中V至下腔V左前壁的連線。下部:為膽囊窩中份至下腔V左前壁的連線。(2)背裂:上部:肝左中V注入下腔V處與V韌帶裂右端的連線中部:下腔V右前壁與V韌帶裂右端的弧形線下部:下腔V右壁肝V中點的連線(3)左葉間裂:上部:為肝左V左主干中點或葉間V長軸至下腔V左前壁的連線,或肝鐮狀韌帶附著點左側1cm中部:為肝門V左支矢狀部的長軸為標志下部:為肝圓韌帶裂(4)左段間裂肝左V長軸的延長線(5)右葉間裂:肝右V至下腔V左前壁的連線(6)右段間裂肝門V右支胰頭在橫斷面的形態(tài)及確認胰頭的標志。橫斷層面上呈圓形或橢圓形,胰頭右側的十二指腸降部及其后方的下腔靜脈是確認胰頭的標志。橫斷面上確認鉤突的標志,何種情況應考慮為病理現(xiàn)象。確認鉤突的標志,腸系膜上動脈(左側)腸系膜上靜脈(右側)下腔靜脈(后方)。正常鉤突向左延伸部分不應超過腸系膜上動脈橫徑的一半,如果鉤突與腸系膜上動脈間脂肪線消失,鉤突延伸至腸系膜上動脈左側或腸系膜上動脈移位超過鄰近椎體的左緣,均應考慮為病理情況。膽總管分哪幾段。十二指腸上段、十二指腸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腸壁內段7.在橫斷面,左、右腎上極層面上,腎上腺的毗鄰結構。右腎上腺前方為下腔靜脈,后方是右腎上極,內側為右膈腳。左腎上腺內側為左膈腳,前外側是胰,后方為左腎上極。8.肝門平面在腹部橫斷層面中的標志意義。1)腹腔結構配布發(fā)生較大變化的轉折平面2)緊鄰該平面下方的是膽囊、左腎、胰體和網(wǎng)膜孔等首次出現(xiàn)的層面3)肝的斷面逐漸縮小,肝內管道明顯變細4)右段間裂出現(xiàn)的平面5)第3肝門的標志平面6)識別肝左、右管的重要平面9.肝段在橫斷層面上的識別要點。左外葉鐮狀韌帶附著緣上方無左外葉(SII和SIID;第2肝門層面上方左外葉僅為SII;第2肝門至肝門靜脈左支矢狀部之間的層面上可同時出現(xiàn)左外的和sm;肝圓韌帶裂自橫斷層面上消失時,左外葉的sm也隨之消失。左內葉肝門靜脈左支矢狀部層面:左內葉為SWa;肝門靜脈左支矢狀部出現(xiàn)后的層面:左內葉為SWb;膽囊消失后層面:無左半肝(、sm和SW)。右半肝肝門靜脈右支出現(xiàn)前層面:右半肝被右葉間裂分為SW和S皿;肝門靜脈右支出現(xiàn)后層面:右半肝為SV和SW。尾狀葉第二肝門出現(xiàn)前層面:無尾狀葉(SI)膽囊出現(xiàn)以后層面:固有尾狀葉(SI)消失10.門腔間隙內的結構及臨床意義。肝尾狀突和乳頭突網(wǎng)膜孔門腔淋巴結門腔血管肝外膽管胰鉤突門腔間隙內有肝尾狀突和乳頭突,CT和MRI圖像易誤認為胰頭、門腔淋巴結或肝外病變。在異常情況下,某些解剖結構的病變也可引起門腔間隙的形態(tài)改變,如尾狀葉腫瘤、網(wǎng)膜囊積液和門腔淋巴結腫大等,鄰近臟器如肝、胰、右腎等的病變也可侵犯到門腔間隙。11.簡述肝周間隙的劃分。(1)右肝上間隙(2)左肝上間隙(3)右肝下間隙(4)左肝下間隙(5)膈下腹膜外間隙12.簡述肝外膽道組成。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總管、膽囊、膽囊管和膽總管。五、填圖題.圖4-3經(jīng)-幽1門8竇橫斷層面.圖4-3-經(jīng)1十9二指腸上部的橫斷層面.圖4-3經(jīng)-十2二0指腸上曲的橫斷層面.圖4-3經(jīng)-主2動1脈裂孔的橫斷層面脊柱區(qū)一、選擇題1.側隱窩錯誤的描述是A.位于椎管的外側部B.是椎管最狹窄的部分C前壁為椎體后外側部D.后壁上關節(jié)突和黃韌帶E.側隱窩在椎弓根下緣較上緣處更狹窄2.側隱窩前后徑.A.椎體后緣到上關節(jié)突前緣的距離B.椎體前緣到上關節(jié)突前緣的距離C.椎體后緣到上關節(jié)突后緣的距離D.椎弓根內面到上關節(jié)突前緣的距離E.椎體后緣到椎弓根內面的距離3.UTAC復合體的構成.A.頸椎的椎體鉤、關節(jié)突B.頸椎的椎體鉤、棘突、關節(jié)突C.頸椎的椎體鉤、橫突、關節(jié)突D.頸椎的椎體鉤、橫突、棘突E.頸椎的椎體鉤、橫突4.顯示椎間孔下部的最佳層面A.經(jīng)椎弓根的橫斷層面B.經(jīng)椎體上部的橫斷層面C.經(jīng)椎體部的橫斷層面D.經(jīng)椎體下部的橫斷層面E..經(jīng)椎間盤的橫斷層面5.在橫斷面上椎管形態(tài)錯誤的描述是A.頸段呈三角形B.胸段呈圓形C.第1、2腰椎處多呈圓形或卵圓形D.第3、4腰椎處多呈卵圓形E.第5腰椎處多呈三葉形6.黃韌帶錯誤的描述是A.由彈性纖維構成B.連結相鄰兩椎弓板C.構成椎間孔后壁的一部分D.腰骶部最厚E.在橫斷面位于椎板外側7.后縱韌帶骨化最常見的部位A.第4頸椎B.第5頸椎C.第2胸椎D.第4胸椎E.第1腰椎8.椎間盤錯誤的描述是A.髓核由軟骨基質和膠原纖維構成B.纖維環(huán)纖維軟骨組成C.Sharpey纖維主要由膠原纖維和軟骨基質構成D.軟骨板即透明軟骨板E.是連結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9.椎管側隱窩最明顯是在A.第1腰椎和第2腰椎之間B.第2腰椎和第3腰椎之間C.第3腰椎和第4腰椎之間D.第4腰椎和第5腰椎之間E.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間10.在脊柱頸段水平斷面上關于椎間孔何者為錯A.與冠狀面呈45度角B.其前內側壁為椎體鉤的后面椎間盤和椎體下部C其后外側壁為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內側壁D.有頸神經(jīng)根和椎動脈毗鄰E.在CT掃描中水平斷層掃描是顯示頸神經(jīng)根的最佳平面11.關于脊髓的被膜何者為錯A.由外到內分三層B.蛛網(wǎng)膜與軟脊膜之間為蛛網(wǎng)膜下隙C.硬脊膜與椎管骨膜之間為硬膜外隙D.蛛網(wǎng)膜緊貼硬脊膜內面E.在CTMRI和脊髓造影上硬膜下隙顯影清楚12.神經(jīng)根管的狹窄部A.盤黃間隙B.上關節(jié)突旁溝C.側隱窩D.椎弓根下溝E.以上均是13.椎管最狹窄處是A.盤黃間隙B.上關節(jié)突旁溝C.側隱窩D.椎弓根下溝E.以上均不是14.在橫斷面上第5腰椎處椎管形態(tài)是A.三角形B.圓形C.卵圓形D.三葉形E.以上均不是15.側隱窩前壁為A.椎體后外側部B.椎弓根內面C.上關節(jié)突D.黃韌帶E.椎間盤16.關節(jié)突關節(jié)何為錯誤A.由相鄰椎骨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構成B.頸部松弛易脫位C.腰部緊張且堅厚D.關節(jié)前方有黃韌帶加固E.關節(jié)后方有棘上韌帶加固二、名詞解釋1.椎弓峽部為椎弓根與椎弓板移行部,由于位于上、下關節(jié)突之間,故又稱為關節(jié)突間部。2.鉤椎關節(jié)第3—7頸椎體上面?zhèn)染壐饔幸幌蛏系淖刁w鉤,下面?zhèn)染壍南鄳课挥行逼聵拥拇骄?。若椎體鉤與唇緣相接,則形成鉤椎關節(jié)。3.側隱窩側隱窩位于椎管的外側部,是椎管最狹窄的部分,前壁為椎體后外側部,外側壁為椎弓根內面,后壁上關節(jié)突和黃韌帶。4.腰神經(jīng)通道腰神經(jīng)通道是腰神經(jīng)根從離開硬脊膜囊至椎間管外口需經(jīng)過一條骨性纖維管道,分為神經(jīng)根管和椎間管兩段。三、填空題1.椎間盤由 、 、 和 構成。2.椎管前壁由 、 和 構成。3.椎管可分 和 兩部分。4.鉤椎關節(jié)是由 和 相接形成。5.腰神經(jīng)通道分為 和 兩段。1.纖維環(huán)、髓核、軟骨板、Sharpey纖維2.椎體、椎間盤、后縱韌帶3.中央椎管側椎管4.椎體鉤、唇緣5.神經(jīng)根管椎間管四、簡答題1.椎管壁的構成。前壁:椎體、椎間盤、后縱韌帶側壁:椎弓根、椎間孔后壁:椎弓板、黃韌帶關節(jié)突關節(jié)2.椎間孔的構成。3.何為腰神經(jīng)通道?分幾段?神經(jīng)根管有幾處狹窄。腰神經(jīng)通道是腰神經(jīng)根從離開硬脊膜囊至椎間管外口需經(jīng)過一條骨性纖維管道,分為神經(jīng)根管和椎間管兩段。盤黃間隙、上關節(jié)突旁溝、側隱窩、椎弓根下溝。4.簡述腰椎間管的分部及各部經(jīng)過的結構。UTAC復合體的構成,為什么是頸椎的關鍵部位。UTAC復合體由頸椎的椎體鉤、橫突、關節(jié)突構成,有頸神經(jīng)根和椎動脈毗鄰,與脊髓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作頸椎的關鍵部位。6.經(jīng)椎體中部的橫斷層面主要特征。椎管為完整性骨環(huán),由椎體、椎弓根和椎弓板構成。7.脊髓有哪幾層被膜,他們之間形成哪幾個間隙。硬脊膜、蛛網(wǎng)膜和軟脊膜三層被膜,硬膜下隙和蛛網(wǎng)膜下隙。8.寰樞關節(jié)的構成及加固的韌帶。包括三個關節(jié):①左、右寰樞外側關節(jié);②寰樞正中關節(jié)。加固韌帶:齒突尖韌帶、翼狀韌帶、寰椎橫韌帶、覆膜盆部一、選擇題1.前列腺A呈栗子形,上端為前列腺尖.位于膀胱底的后方前列腺后上方有輸精管和精囊D輸精管穿其實質,開口于尿道前列腺部E后面有一橫向的前列腺溝2 前列腺分區(qū)法錯誤的描述是A前列腺分為內腺和外腺B外腺又稱固有前列腺內腺又稱尿道周圍腺D內腺僅對雌性激素敏感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好發(fā)部位E外腺對雄性激素敏感是前列腺癌的好發(fā)部位3.前列腺的上界多出現(xiàn)于何層面A恥骨聯(lián)合上份B恥骨聯(lián)合中份恥骨聯(lián)合下份D恥骨弓E坐骨結節(jié)4.前列腺中部層面錯誤的描述是A為經(jīng)恥骨聯(lián)合中份和尾骨尖的平面B前列腺呈板栗形后面隆凸斷面結構由前葉、中葉、側葉和后葉組成D尿道前列腺部的位置偏前E尿道后壁上可見突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伸縮縫安裝工程勞務分包合同修改
- 9 知法守法依法維權 第二課時(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001
- 2023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 六 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二)練習十四說課稿 蘇教版001
- 10《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6(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生了病怎么辦 (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體育一年級全一冊
- Review Module Unit 1(說課稿)-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下冊
- 17《松鼠》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001
- 2025農(nóng)村宅基地轉讓合同模板
- 8網(wǎng)絡新世界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普知識競賽試題庫及答案
- 工廠生產(chǎn)區(qū)清潔流程及安全規(guī)范
- 化學丨百師聯(lián)盟2025屆高三1月一輪復習聯(lián)考(五)化學試卷及答案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職(酒店服務賽項)備賽試題庫(500題)
- 工程建設項目培訓
- 高速公路巡邏車司機勞動合同
- 2025中國大唐集團內蒙古分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充血性心力衰竭課件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解讀課件
- 地理微格教學課件
- 合成氨操作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