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地形地勢與氣候_第1頁
亞洲的地形地勢與氣候_第2頁
亞洲的地形地勢與氣候_第3頁
亞洲的地形地勢與氣候_第4頁
亞洲的地形地勢與氣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亞洲的地形地勢與氣候1、 亞洲的地形特征氣候特征及成因(1)亞洲抄地勢特征:地勢中部襲高,周圍低,起伏大(2)C地為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成因:常年受到副高控制,加上地形的影響; D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多雨;成因: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2、 亞洲的氣候類型、地形、水文特征一、亞洲的氣候類型: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征是大陸性氣候明顯,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北部沿海地區(qū)屬寒帶苔原氣候。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qū)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靠太平洋的中緯度地區(qū)屬溫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亞熱帶森林氣候。亞洲地形東南亞和南亞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中亞和西亞大部分地區(qū)屬沙漠和草原氣候。西亞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西伯利亞東部的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達攝氏-71度,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自北到南為溫帶、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這三種季風氣候。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1、 南北跨的緯度多,熱量條件相差大;2、 東西跨的經度多,降水條件差異大;3、 地形復雜,地形類形多樣,海拔高差大。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本州島)。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黃河、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和黑龍江)。河流發(fā)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二、亞洲的地形: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大陸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大洲。多半島和島嶼。半島總面積約1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半島面積最大的大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最大的半島。島嶼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地圖亞洲地形的總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周圍低,隆起與凹陷相間,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qū)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干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和山峰(珠穆朗瑪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洼地(死海)。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三、水文河流和湖泊: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薩爾溫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fā)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于亞洲中西部干旱地區(qū),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亞洲湖泊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內陸咸水湖;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同時存在著淡水和咸水的內陸湖。亞洲的河川大都發(fā)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長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條,最長的河流是長江,其次是以額爾齊斯河為源的鄂畢河。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深1620米)、容量最大、最古老的湖泊,湖底最深處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長2540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內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黃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fā)源地。恒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國家包括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3、 分析亞洲地形、氣候、河流間的相互關系亞洲地形類型復雜,地勢起伏極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都有分布,但高原山地所占的比重極大,約占全亞洲的3/4.海拔200米以下的僅占總面積的1/4。平均海拔約有950米。亞洲的地勢中部高,多山和高原;四周低,多丘陵和平原。在山地和高原外圍分布的若干平原大多是由河流沖積而成的。亞洲的氣候具有強烈的大陸性、典型的季風性和類型的復雜性等特征。除了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冰原氣候外,世界上所有的主要的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3.亞洲的河流大都發(fā)源與中部高原和山地,并呈不均稱輻射狀像四周分布亞洲的地形中高西低,受地勢影響河流大都發(fā)源于中部,并呈不呈不均稱輻射狀像四周分布;亞洲地域廣闊、跨熱、溫、寒三帶,三面臨海,腹地廣闊,地表起伏比較大地形復雜多樣,所以亞洲的氣候具有強烈的大陸性、典型的季風性和類型的復雜性等特征。由于腹地比較廣,造成了亞洲中部的氣候比較干燥。受氣候的影響和地形的關系,亞洲的河流的補給一般有高山冰水融水補給和雨水補給。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因而亞洲的季風性很強,所以亞洲也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分布最廣的地區(qū)。4、 亞洲的地形特點和氣候亞洲的地形特點: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起伏很大,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多為高原、山地;平原面積狹小,主要分布在大陸周圍亞洲的氣候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泛5、 地理:1、亞洲的地理位置?2、亞洲的氣候特征?3、亞洲的地形特征?4、亞洲的水系特征?地理位置: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氣候特征: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中西部深居亞歐大陸腹地。受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的綜合影響,亞洲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季風氣候顯著的特點。亞洲氣候類型多樣,各地的氣候差異很大。北冰洋沿岸地帶是寒帶氣候,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銀裝素裹,冰封千里;東南部的馬來群島是熱帶雨林氣候,長年皆夏,森林常綠;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是熱帶沙漠氣候,干旱少雨,沙漠廣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區(qū),則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山地氣候區(qū),自然景觀呈明顯的垂直變化。亞洲廣大的內陸地區(qū)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暖、降水較多,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亞洲東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分布面積最廣、季風特點最為典型的地區(qū)。冬季盛行偏北風,降水較少;夏季盛行偏南風,降水豐沛。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yè)生產,但是降水很不穩(wěn)定,容易發(fā)生旱澇災害。d地形特征: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形成眾多較長的外流河。亞洲的地勢特點總結為三點:地形復雜多樣;中部高,四周低;地勢起伏大。亞洲的河流特點為:由于河流多發(fā)源于高山地帶,所以亞洲的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也導致河流呈放射狀發(fā)育。亞洲水系亞洲的許多大河發(fā)源于中部山地,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qū)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伏爾加河(世界最長)(3,690公里),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4]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本州島)。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黃河、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和黑龍江)。河流發(fā)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6、亞洲地形對亞洲氣候的影響亞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是極為顯著的,最明顯的表現是在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和其它高山地區(qū)形成隨地勢高低而呈垂直變化的山地氣候類型。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也表現在山脈走向對氣流運行的加強和阻礙作用上,從而影響氣溫、風向、風速、降水等。如因秦嶺和大巴山對冬季風侵襲的阻擋,使四川盆地冬季溫暖,大部分樹木冬季不落葉,而秦嶺以北的黃土高原地區(qū)因冬季風的侵襲,寒冷干燥,且大部分樹木落葉,這樣秦嶺本身也成為溫帶和亞熱帶的天然分界線。青藏高原因其屏障作7、亞洲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文化現象)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土耳其海峽、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杰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0',北緯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經103°30',南緯11°7'),西至巴巴角(東經26°3,,北緯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18,,北緯77。43'),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 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一洲。海岸類型復雜。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匯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全洲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 巴厘海灘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面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亞洲有許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亞洲有世界陸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一一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還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qū)。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亞洲的許多大河發(fā)源于中部山地,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qū)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伏爾加河(世界最長)(3,690公里),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征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北部沿海地區(qū)屬寒帶苔原氣候。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qū)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靠太平洋的中緯度地區(qū)屬亞洲地形圖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亞熱帶森林氣候。東南亞和南亞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中亞和西亞大部分地區(qū)屬沙漠和草原氣候。西亞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西伯利亞東部的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達攝氏-71度,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1、南北跨的緯度多,熱量條件相差大。2、東西跨的經度多,降水條件差異大, 3、地形復雜,地形類形多樣,海拔高差大。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本州島)。 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黃河、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和黑龍江)。8、舉例說明亞洲的地形對氣候有何影響亞洲地形復雜,起伏極大,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因此,亞洲氣候類型多樣。東南亞靠近赤道,南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東南亞北部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氣候;東亞東南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中亞地區(qū)遠離海洋,形成溫帶沙漠氣候;西亞被副熱帶高壓控制,是熱帶沙漠氣候,小部分為地中海氣候;北亞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中部的高原山地多數是特殊的高原高山氣候。亞洲面積廣大,與東面浩瀚的太平洋相比,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季風環(huán)流典型。來自南部印度洋的暖濕氣流被喜馬拉雅山阻擋,在南亞次大陸形成熱帶季風氣候。太平洋的氣流可以深入東亞,中國北方為溫帶季風氣候,中國南方、朝鮮半島及日本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這些地區(qū),冬季盛行偏北風,風從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qū)的氣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亞洲大部分地區(qū)冬季氣溫較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C以下的地區(qū)約占全洲面積的2/3。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C以下外,其余地區(qū)均在10~15C之間。降水分布的地區(qū)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qū)。西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qū),廣大地區(qū)年降水多在125毫米以下。9、10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qū)易遭侵襲。發(fā)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臺風,5~1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qū);發(fā)生于孟加拉灣的颶風,5~1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qū),常造成嚴重災害。9、請告訴我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國家的概況1、地理位置亞洲絕大部分地區(qū)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2、 地形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qū)海拔在1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3、 氣候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征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qū),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qū)。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干旱地區(qū)。以上濕潤季風區(qū)與內陸干旱區(qū)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干旱地區(qū)。4、 河流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