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高空風觀測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_第1頁
第09章高空風觀測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_第2頁
第09章高空風觀測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_第3頁
第09章高空風觀測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_第4頁
第09章高空風觀測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第九章高空風的測量&9.1&9.2&9.3&9.4 &9.7單、雙經(jīng)緯儀高空風的測量方法氣球升速的計算方灌制標準升速的氣&9.1概述為什么測量高空風(對流層內(nèi)測量高空風的方 天氣:云雨粒子(天氣 導航測風:氣球(漂移經(jīng)緯儀測風:氣球(漂

方位、仰角、高度(斜距、水平距&9.2單經(jīng)緯儀測水平風原理已知:等速上升氣球的升速為:方位δ:仰角P,在t 為

VV

如圖:第一點風向G11第二點風向

180θ2是C1C2與L2的夾角。通過C1向L2作垂線C1x,則有xC2L2L1cos(21

arctanC1 xC

2L1H1ctg1,L2H2ctg2H1Wt1,H2lnLnLn1cos(nn1l'nLn1sin(nn1所以 arctanl'n l ln

G

1800

nnLn1Hn1ctgn1,Hn WtnLnHnctgn,HnWtn arctanl'nlnlnG 18 0nn

2v2

t2

l'2l'2n2nl'22nnl'2l'2lnnntn

&9.3氣球的上升速度 氣中受到向上的浮力F=ρ·V·g,其中:ρ為大氣密度。氣球在上由氣體狀態(tài)方 nRHT,

FgVn

Ra 定義凈舉力A為氣球所受浮力與重力之AFmg(H)VgAE

Eh

R1Cr2w R

是空氣動力粘性系數(shù),在標準狀態(tài)下=1.73×10-5kgm-1s-mdwFmgRdt

dwdwdz1dw2dt dz dt dz將上式及(9.30)、(9.33)式代入(9.35)mdw

A

1 r2w dz dw

CDr2

w22A

dz 如果取一薄層大氣,CD,r,R,ρ時,w=0,(9.36)w2

2DCr2D

[1exp(

CDr2m

z)]

由(9.37)式得氣球的上升速度計算公w

Crexp(Crm

1/

2A1z有:w2A1

如果計算升速達到0.98w時的高度z,則有:1 Cr2 1exp

z

0.98 Cr2

exp z0.04 若m=60gr=35cm

DCr2zDm

ln

z DCr2D

如果計算升速達到0.99w時的高度z1 Cr2 1exp

z

0.99 Cr2

exp z0.02 若m=60g,r=35cm,ρ=1.3kg/m3, CDr2m

zlneln0.023.9,lneln2.7183

D CrD

1.17

2A2Awr

度時的氣球半徑可由(9.30)式及將球體積V=4πr3/3帶入得:A4r3( )g r[(AB 4(H)

]1/

由氣球內(nèi)外溫度和壓力相等有 Ra ,取1 (氫氣

1),代入(9.40)r[(A

]1

由(9.41)式可見,r13,上升中ρ變小,r增大

將(9.41)式代入(9.39)1 A1/

w

1/

b(A bE

式中b4g)1/33

)1/

在P0=760mmHg,T0=20℃, (標準度)時的升速w

b

1/

A1/E1/

w(0)1/

表9.1氣球升速因密度因素隨高度高度02468由表9.1可見,氣球升速在5km高度處將比地面大10km高度處大20%

如果令b1=bρ0-1/6,取、E單位為為式(9.43)可得與之間關系,我國采用實驗確定的與A表 與的關系 A1/wb( 0)1/6

E1/求取A值的步驟 和公式(9.440ww()1/6w(PT0 0 升速值w0表如下:表9.3標準密度升速值w0表T 0-----表9.4標準密度升速值w0表T 0-----凈舉力查算表是由w0及B值求A值。按公式(9.43)w0b

1/

A1/E1/

A AB

(9.47)式制成的凈舉力查算表如

表9.5凈舉力查算表 表9.6凈舉力查算表 充灌標準升速氣球的步驟觀測氣壓P,溫度由P、T查標準密度升速值由w0和球重B(球皮+附加物),查出凈舉力計算出砝碼重=凈舉力A注意事項檢查氣球是否漏平衡器加上砝碼,灌氣球在空中平衡取下平衡器將氣球口扎緊待放&9.4雙經(jīng)緯儀測風通常b=500~2000m&9.4.1計算測風 h=H-

平線,為AP在A點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A′PB就是AP 令APLBPL,表示投影點距觀測點A′和B的 在平面三角形A′BPB中,設A′PBB=,則有=180°- 根據(jù)正弦定理

sin bsinLA

同理可得到PB對B站的水平距離bLBsin

由于APAP和BPBP都是直角三角形HLAtan HrLBtan

bsintan sin bsintan sin

其中180°-(+)。因此,由兩架經(jīng)緯儀觀測同一氣球,測量其方位角(、)和仰角(、),將其數(shù)值及基線長度b代入公式(9.15)和(9.16),即可計算出此時氣球的準確高度H、H。趨于或度時,計算誤差增大。

HHHm2

如果計算的(H-H)與h相差 觀測中、、、讀數(shù)存在

為了計算方便,在雙經(jīng)緯儀測風時,A、B當B站經(jīng)緯儀對準A站經(jīng)緯儀時,調(diào)整B站方位盤,使其讀數(shù)為0A站對準B盤刻度調(diào)整為180°。

以′表示A站經(jīng)緯儀(互對方位后)的方位角讀數(shù),′表北方向)上方(東面)PB′點時,則有:180180()180(180)

當氣球投影點在基線下方(西面)PB點時,則有360180180(180360)

將兩站經(jīng)緯儀的方位角讀數(shù)′、′直接代替、代入公式(9.15)角也可以用|′-′|寫成如下一般形bsintanbsintanH sin sin(HbsintanbsintanH sin sin(

由公式(9.18)和(9.19)可以推導出球高計算的相對誤差HH

cotcot()() sin(2H

H

cotcot()() sin(2

知,當(或)0°(或180°),(-)0°(或180°),(或)0°(90°)時,利用公式(9.18)計算氣球高度相對誤差

方位角(或)358,(或)方位角4,

0出現(xiàn)以上情況時可采用

&9.4.2計算測風氣球高度的垂直面投影將P點投影到基線所在的垂直面上 點以P′表示(PP′是與水平面平行的直水平面上的投影點;而PA′、PB′則分別是PA、PB在基線所在垂直面上的投點;APA與APA′是A點所在水平面上的水平線,BPB與BPB′是B點所在水平面上的水平線;AP′及BP′是視線AP及BP在垂直面上自A點觀測P的仰角為、P′的仰角為′;自B點觀測P的仰角為、P′的仰角為′。

距B點的高度H=P′PB′=PPB;AB之間的長度用C表示,AA在AP'P'中,H P'P'AP'sinAA在BP'P'中 PPBP'sin 只要求出AP'、BP'及'、'根據(jù)正弦定理,在ABP'AP' BP'sin('

sin[180('' sin(' sin(

Csin() Bsin(B Csin()sin sin( Csin()sin sin(

下面找出δ、、、

因為PPAPtanP'P'AP'tan,而且PPP'P' 所以APAtanAPAtan又因為APAPA是直角三角形,而 因此得到APAtanAPAcostantancostantansec

tansectan 利用(9.24)和(9.25)式可計算′和′,式中、、、都可由經(jīng)緯儀測得。有了′和′的數(shù)值,即可由(9.22)、(9.23)計算氣球高度。

('('

Csin()sin sin( Csin()sin sin(

('('

Csin()sin sin( Csin()sin sin(

氣球投影點在基線上方2709090或270

Csinsin, sin(

Csin()sinsin(氣球投影點在A側(cè)之外90或270 Csin()sin, sin(

Csin()sinsin(氣球投影點在B側(cè)之外90或

Htansin,H sin(

5km,b、基線測風觀測的記錄處理,是指將每次基線測風中A、3、處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包括根據(jù)氣球在空中的位置及計算誤差的估計,選擇適當?shù)挠嬎惴椒ㄓ嬎愀饔^測時間的氣計算各觀測時間(各層)的風速、風&9.5測 測風測風原理(定位 L 1c2

低和探空儀配合,利用探空儀的發(fā)射模兼具探空儀地

測風測風原單單天線:信號最大方雙天線:等信號

測角精度:0.05°,

&9.6多普勒效應測發(fā)射電磁波為:e(t)aCos[0t0 0t(R)0t0R(t)2fd(R)

2

2f

vr

ff0(1rc

fdf0ff0 rc

基本方t(R)t2R(t)2 ff

如何檢測

,RANGETIME為單個發(fā)射脈沖的回波序列,SAMPLETIME為不同脈沖的采樣序列天氣多普 測風--相干收發(fā)對于收發(fā)一體體制,有:fdf0f I(t)Q(t)arctanQ/(tPRT)(t) 21A(tI(tiQ(t)a(t)ei(t)A(tTa2(tT)eitT)1A(t)A*(tT)a1(t)a2(tT)ei((t)(tTa1(t)a2(tT)cos((t)(tTia1(t)a2(tT)sin((t)(tTA(t)A*(tT)(I(t)iQ(t))*(I(tT)iQ(tT(I(t)I(tT)Q(t)Q(tT))i(I(tT)Q(t)I(t)Q(tT(tT)(t)arctanI(t)Q(tT)I(tT)Q(tI(t)I(tT)Q(t)Q(tT

風場模板風場模板 樓風廓CFL-

香河 WP-

Bragg散射在局地均勻、各向同性湍流的慣性子區(qū)內(nèi),反射率為n0.38C21/n其中,λ為入射電磁的波長,單位為m,cn2為折射率結(jié)構(gòu)常數(shù),單位為m-2/3,η的單位為。湍流散射回波信號的強弱直接與2值nn結(jié)構(gòu)函折射率結(jié)構(gòu)函折射率結(jié)構(gòu)常結(jié)構(gòu)函

Duvw(x1,x2)[u(x1)u(x2)][v(x1)v(x2)][w(x1)w(x2折射率結(jié)構(gòu)函

D(r)(n(x)n(x))2(n(x)n(x 中性大氣折射

N77.6p T

D(r)C2r2/ 折射率結(jié)構(gòu)常Reynolds方

C2a2C2b2C2 nn

各波束的徑向風當波束垂直指向水平風由傾斜波3波束--根據(jù)波束天頂角、兩個傾斜波束分別得到u、v分量合5波束--將相對波束取平均,再按3波束算法計

vr(,)usinsinvsincoswcos垂直速度的獲5波束風廓線獲取垂直速度有兩種方法垂直波束直接測量垂直速3波束風廓線只能用垂直波束直接測量垂直速度測激光風速儀(LaserDopplerAnemometerLDA;LaserDopplerVelocimeterLDV)是建立在激光技術和多普勒頻移原理基礎上,通過激光通過大氣層時,大氣層中的氣溶膠粒子對入射光有散射效應,而運動的氣溶膠粒子將使散射光的頻率產(chǎn)生多普勒頻移效應。在(Aerosolparticle)的氣流速激光風速儀(LDA)有兩大可遠距離遙測,響應速度快完全不干擾自然流場

差動式頻移LDV系統(tǒng)示意激光風速儀的結(jié)激光器入射光學單元光學接收單元多普勒信號處理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

激光入射光學單

2usin 多普勒頻移頻光學接收單

fD

2,u

2sin fD2接收運動流體中粒子的散射光,得到多普勒頻移頻率fD多普勒信號處理頻 ,計數(shù)式處理器,光子相關器模擬量、數(shù)字量轉(zhuǎn)換成風速應后,粒子接收到的光波頻率為 00

ff(1u

子作運動光源以此率向周發(fā)散射。當止的觀測者(光檢測器)某方向觀測子的射光,由于們之存在對運, 接到的射光率又與粒子頻為:fsf1(1ues

es粒子散射光單位向量,c為介質(zhì)中的光ues取正是為選e向量由粒子朝向光檢測器。將(8.64)cs式,當u<<c時,忽略高次項,可得經(jīng)兩次多普勒效應后的頻關系式為 f(1u(ee)

最后可得它與光源頻率之差(多普勒頻移),

如下圖所示,由兩同頻率fi的入射光,入射光單位向量分別為ei1、ei2,照射到運動速度的粒子P上,產(chǎn)生且方向相同,即

s

由前面多普勒 f(1u e) 對第一束入射光 接收到 散射光的頻率 f(1u

) 射光的頻率為 f(1u(ee) s i這兩部分散射光 上混頻后可測得差頻為

fu e)cu

e)

i iic

當es1=es2,多普勒頻移fD是兩部分光波頻率之入射光的單位矢量ei1、ei2與風速u的點乘積關系

i 是兩束入射光的夾角,將(8.69)代入(8.68)u 2

由(0)可見,當和f成正比。就是說,可以通過測量多普勒頻移到風速

其他激光直接探測技1原子吸收線,例如Na、K和Fe,使用全部吸收譜線),或光儀(如F-P法布里-帕羅標準具)光儀條紋圖像(Fringepatternu

u

100%(1)100%,u這就是激光測速技術

VR()vh()cos(0)cos()vf()sin=0+,VR=0VRvh

vmax2 vmax 2sin

風場反演方法-線性風VR()vh()cos(0)cos()vf()sin1Rcos(vxvy) sin

0

coscos0

cossin

vxx

Rcos x y)cos 1Rcos(vyvx)sin

vy

vyxvy

xR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