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家梯田野性美_第1頁
塘家梯田野性美_第2頁
塘家梯田野性美_第3頁
塘家梯田野性美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塘家梯田野性美

青山環(huán)繞,綠水相伴,層層梯田依山而疊,似一條條嫵媚瀟灑的曲線,懸浮在翠綠的山巒與藍天白云之間,美好而粗魯,酣暢而淋漓,這樣一幅如詩如畫、旖旎宏偉的畫卷,想必你早已垂涎三尺。

可這樣的仙境在哪呢?那我來報告你,它位居于海拔約700余米的舜皇山脈北端的山腰處,它就是東安縣紫云塘家梯田。

為挖掘東安地域內(nèi)美好的自然鄉(xiāng)村景觀,促進地方旅游文化的進展,縣旅游局牽頭在全縣開展首屆“美觀村莊”評比活動,活動的啟動儀式就選在塘家梯田舉行。啟動儀式邀請了縣作家協(xié)會和攝影協(xié)會的片面會員加入。于是,我有機遇第一次身臨其境去品讀塘家梯田之美。

塘家梯田是近年來一些驢友和攝影愛好者新察覺的一處景點奇觀。談到梯田,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點贊云南元陽哈尼梯田、廣西龍勝龍脊梯田和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三大出名梯田景觀,認為這些梯田景觀宏宏偉氣、斧工神雕、巧妙絕倫,其實塘家梯田除了總面積外,其它如位置、造型、氣勢、視覺沖擊等一點也不遜色于這三大景觀,更重要的是它的原生態(tài)之美,更令人噓唏不已。

9月22日,一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我們乘坐旅游局的車子沿狹窄而彎曲的山路,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中穿行一多小時后,一路顛簸才到達塘家梯田底端開闊的曬谷坪。下車后向上仰視,大小梯田層層疊疊似石階,從山底一向延遲到山腰、山頂,蜿蜒綿綿,似金龍盤舞,纏繞在山坡上,彎彎曲曲,丘丘梯田如鏈似帶,從藍天白云間飄然而下,仿佛已臨仙境入口。但這仍不能賞識全貌,要想真正一攬?zhí)良姨萏锏膭倬?,?wù)必要登上山頂。

我們輕踩在蜿蜒于梯田間的彎曲小路,旋轉(zhuǎn)而上,爬到山峁。站在梯田最頂端,放眼望去,一個縱橫開闔、排列有序的梯田群體盡收眼底,整個梯田群依山勢而建,垂直高度一兩里,橫向延遲三四里,塊塊凸凹清晰,丘丘彎曲相連。遠眺,梯田整齊如登天云梯,田梗蜿蜒曲折,高大連綿的山巒已不再是風(fēng)景,仿佛翠綠的青山和純真的藍天也只是它的陪襯,梯田才是最亮麗的風(fēng)景。近看,層疊的梯田似漲水般,朝腳邊涌來,一波波,氣勢磅礴,令人震撼,又似彩云般,在腳下伸張,一卷卷,跌宕有致,讓人迷醉。

我們來是已是深秋季節(jié),連金黃的稻谷也被收割明凈,干裂的田間里、田埂上四處堆放著稻草,田埂邊長滿了雜草,無法參觀到陽照應(yīng)射在成熟稻面上那層層金黃,梯田還沒來得翻耕,沒遇見霞光播灑在梯田水面那一道道鱗片,更不是插秧季節(jié),沒機遇賞識微風(fēng)吹過蕩起那一汪汪綠波。但我們?nèi)詻]虛行,終究,我們已親臨其境,體驗到了梯田別樣季節(jié)的另一種美,另一種風(fēng)情,那就是梯田的原生態(tài)之粗魯美、野性美。

在梯田群的周邊及中間,建有民居,有古老的木屋,也有新建的紅磚房,木屋翹檐青瓦,古香古色,新屋瓷磚鋪墻水泥蓋頂,潮流時尚,與山間梯田互為襯托,構(gòu)成一幅美侖美煥的極具鄉(xiāng)村韻味的水墨畫。梯田頂端,一位年過六旬的村民在自家屋前空地展席曬谷,見我們一行人興奮地拍山品田,很熱心的和我們打招呼。我們問他,這些梯田共有多少丘,第一丘田何人何時而開,又何時形成如此大的規(guī)模?他說,第一丘田何人何時所開并不知情,共有多丘田也沒人專心數(shù)統(tǒng)計過,只知道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如此大規(guī)模的梯田群,是上世紀70年頭政府開展大開荒造田運動時形成的。他說,大開梯田之前,這里的村民靠種植旱地經(jīng)濟作物和販賣竹木換糧食,梯田開墾后,村民種上了水稻,再不為吃飯問題發(fā)愁了。他邊在曬席上撒下金黃的稻谷,邊不惹的問我們說,這些特別普遍、彎曲不規(guī)矩的稻田,怎么成了你們不遠千里而來賞識的美景。我們說,這些梯田一丘丘,一條條,或平行或交錯,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疊錯落,如詩似畫,不美么?他含笑不答。可能,為生活所累的他沒心思去察覺眼前,梯田之美,或者這些梯田的美與否對他來說并沒實際意義,在他的眼中,筐中金燦燦的稻谷才是美。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察覺美的眼睛”世間的美多種多樣,有瞬間的美,也有永恒的美,有自然賦予的原生態(tài)之美,也有人類聰慧的創(chuàng)造之美。只要我們用擅長查看的慧眼,以愉悅的心情去察覺美,美無處不在。塘家梯田就是大自然的之美與人類聰慧之美的結(jié)晶。我們在感嘆大自然的神秘之余,更感嘆這里人們的聰慧和創(chuàng)造力。、

在漫長歲月里,生活在這的人們?yōu)榱松娴男枰?,與嚴酷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決斗,憑借超人的頑強意志,用最原始的勞出工具,在石縫間、在荒坡上覓食,他們一鐵鎬一鐵鎬將山坡陡地變成沃土,一竹筐一竹筐將溝壑變成肥田,用汗水和心血,將一個個徒峭如壁的荒坡一道道深淺難測的野溝,開墾成良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