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四章夏商周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歷史及社會概況
(一)夏王朝社會歷史概況:父子相傳,14世17王,歷471年(《史記·夏本紀》),BC20—16世紀,遠祖黃帝、顓頊太康失國、少康中興,王朝在一系列斗爭中鞏固(益、有扈氏不服、有窮氏奪位,畎夷、淮夷、黃夷、祝融八姓之后、有施氏)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木耒啟土、水井灌溉手工業(yè):陶器為主、青銅器出現(xiàn)(軍事)科技:最早日食記錄行分封:同姓國:同姓分布王朝中心區(qū)外,為侯伯,控制國家的核心力量“禹為姒姓,其后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灌)氏?!碑愋蘸畈寒愋召F族接受夏王封號,為夏國方國昆吾、葛(方伯),商、周、虞、有仍、有易、有鬲、顧、韋、薛、六、蓼、申、呂、夷、方夷等
——同姓與異姓方國結(jié)成的松散聯(lián)盟,只能有效控制王畿地區(qū)(二)商朝的歷史和社會概況1、商朝歷史:(1)商族:始祖契(進入父系),“玄鳥”。舜“封于商,賜姓子氏”。昭明遷于商。相土大啟疆宇(“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冥夏治水官。湯遷于亳。共二十次遷都——游牧?游耕?爭位國弱(2)建國:成湯滅夏,帝辛亡國,17世31王, BC16—11,496年
(3)三期歷史:早、中、晚期早期:國都西亳(偃師),10王中期:王族內(nèi)部爭奪王位,多次遷都,10王,奄(曲阜)晚期:盤庚遷都于殷(河南安陽西小屯村),11王至紂2、社會概況(1)疆域:河南全省、河北南部、山東西部、陜西東部。頻繁遷都(2)經(jīng)濟狀況:農(nóng)業(yè)較發(fā)達:農(nóng)作物品種粟黍稻梁,嗜酒畜牧業(yè)發(fā)達:祭祀手工業(yè):青銅冶鑄業(yè),兵器、冥器,司母戊鼎(875公斤)——權(quán)力的象征商業(yè):貨幣—貝,商品交換與墓葬
(3)社會等級結(jié)構(gòu):貴族:侯、伯、男、任,稱呼“子某”“某子”(子商、子魚等)擁有土地和奴隸,大量隨葬品(人殉)向上級貴族交納貢賦和提供軍役、勞役之外,世襲享受自己封地里的收入平民:自由民,聚族而居——重要地位耕作生產(chǎn)、祭祀祖先、保衛(wèi)社稷。“邑人”、“人”,“登人”(出征),隨葬品簡單(一兩件青銅或幾件陶器)
“助”:“藉”,借民力耕種公田(商王室及貴族田)“貞乎雷藉于明”,“貞王其觀藉延往”,“貞令眾人■入羌方裒(pou)田”,“貞小臣令眾黍”族眾:最重要勞動生產(chǎn)者,重要地位奴隸:生產(chǎn)領(lǐng)域、犧牲農(nóng)業(yè)(“眾”、“仆”)、畜牧業(yè)(“羌臣”)、家內(nèi)奴隸(“宰”、“仆”)——“臣”奴隸釋放—平民,或受賞識得到爵土奴隸殉葬:王的墓葬、祭祀祖先采用人祭“總算起來,從盤庚遷殷到帝辛亡國,在這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公元前1395—1123)的奴隸社會昌盛期間,共用人祭一萬三千零五十二人,另外還有一千一百四十五條卜辭未記人數(shù),即都以一人計算,全部殺人祭祀,至少亦當(dāng)用一萬四千一百九十七人”
《商書·湯誓》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er,山名),遂與桀戰(zhàn)于鳴條之野,作《湯誓》。王曰:“格爾眾庶,悉聽朕言。非臺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眾,汝曰:‘我后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栉┞勅瓯娧裕氖嫌凶?,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臺?’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xié),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lai,賜)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三)西周社會歷史狀況1、周族及周王朝建立:(1)周族:農(nóng)業(yè)民族,棄(舜后稷)(2)建國:古公亶父(太王):從豳遷岐山,從部落到建國,“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季歷、文王:商牧師、西伯,勢力壯大,連克鬼方與戎、向東發(fā)展(文丁殺季歷、文王復(fù)仇失敗、“陰行善”)武王伐紂:牧野之戰(zhàn),“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昔周饑,克殷而年豐”周王朝建立,第一次大分封武庚之亂(封紂子祿父,管叔鮮、蔡叔度治殷不滿,集東夷人復(fù)辟)周公東征三年而定,第二次分封,經(jīng)營宗周(洛邑,控制東方),成周(鎬京)——制禮定國享國八百年,東、西周,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256年,公元前771年平王東遷,西周近300年,東周500多年王朝世系:30世37王西周王系:文、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厲、宣、幽東周王系:平、桓、莊……安、烈、顯、慎靚、赧外患:西:鬼方(商)——玁狁——犬戎——狄(東周)《采薇》《六月》《出車》,“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東:群舒、淮夷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提高(青銅工具使用、休耕制、施肥),手工業(yè)發(fā)展(青銅器鑄造、原始瓷器、漆器),官營商業(yè)(質(zhì)人之官、銅幣)東
山周公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于垤,婦嘆于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社會等級:基本社會等級:貴族、平民、奴隸“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左傳·昭公七年》)“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國語·晉語》)
貴族:分封與世襲分封概況:目的:“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方法:“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cè)室,大夫有貳宗?!薄蹲髠鳌せ腹辍?/p>
周封七十一國(荀子),可考有一百三十多國姬姓:五十五人(司馬遷)文王子:十五國,魯、燕、衛(wèi)、管、蔡、曹、滕、郕、霍、毛、聃、郜、雍、畢、原、郇。
文王弟:東虢、西虢武王子:邘、晉、應(yīng)、韓周公子孫:凡、蔣、邢、茅、胙、祭其他:鄭(厲王子)異姓:前代帝王之后、功臣、原存在且鞭長莫及部落帝王之后:焦(神農(nóng))、祝(黃帝)、薊(堯)、陳(舜)、杞(夏)、宋(商、微子)功臣:齊、秦(平王東遷)原存部落:楚(昆吾)、吳(泰伯、仲雍,季歷之兄)、越(禹),鄫鄔路鄒莒等諸姓:子、姜、嬴、媯、姒、曼、偃、己、熊等夷夏之別:“諸夏”、“華”分封內(nèi)容:“授民授疆土”周天子擁有土地最高所有權(quán)(名義上)諸侯擁有事實上的所有權(quán),“封乎諸侯立社稷之法”,獨立的政治和經(jīng)濟實體卿大夫之采邑是經(jīng)濟實體程序與儀式:隆重儀式,包茅裂土冊命:確認共主與臣屬關(guān)系,權(quán)力之源及等級詳載田地、都邑、庶人、臣仆、車馬、戎兵數(shù)目
《曶壺》:“王乎尹氏冊命曶曰:更乃祖考作冢司士于成周八師”
劃定疆界(冊籍、田畝與人民)——修筑宮室與廟堂——賜予族人臣仆奴隸、儀仗等,遷入就國
乘車、牛馬、弓矢、兵器(征伐權(quán)力)、圭瓚、鐘鼓、樂器(供祭祀)、衣飾、旌旗諸侯五等:公、侯、伯、子、男——《春秋》的稱呼公:三公(周公、召公)、宋公侯:魯、齊、蔡、陳、衛(wèi)、滕、薛、杞伯:曹、鄭、秦、滑、杞子:楚、吳、莒、滕、杞男:許降等:杞、滕公的稱呼:通常稱國君,非爵號封建封君體系——“寶塔式”社會結(jié)構(gòu)天子、諸侯、卿、大夫(統(tǒng)治階級主體)、士王畿千里諸侯:大、次、小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地之戰(zhàn)略、豐腴、中央與四方卿:上、中、下(正卿、副亞卿,不世襲)大夫:上、中、下(上下,治國統(tǒng)軍卿正大夫佐,王室、公室與氏室,卿百邑、大夫六十邑,齊伯氏三百邑,春秋百乘、晉氏室郤克侄“家半三軍”)士:元士(天子之士)、上、中、下(百畝與加倍)大國及次、小國相關(guān)爵位等級不同次國上卿=大國中卿;小國上卿=大國下卿;天子之卿受地比侯、大夫比伯《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制農(nóng)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nóng)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nóng)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諸侯之下士視上農(nóng)夫,祿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祿。君,十卿祿。次國之卿,三大夫祿,君,十卿祿。小國之卿,倍大夫祿,君十卿祿。次國之上卿,位當(dāng)大國之中,中當(dāng)其下,下當(dāng)其上大夫。小國之上卿,位當(dāng)大國之下卿,中當(dāng)其上大夫,下當(dāng)其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者,數(shù)各居其上之三分。平民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力役以事人(勞力者)義務(wù):代耕,藉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獻納:獻衣(絲、裘)、獻食(漁獵時鮮、酒、冰)“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特、鶉役:工役(筑宮室城墻園囿臺榭道路、齊景公路寢之臺楚王章華之臺八年)、兵役(城戍與出征,不違農(nóng)時)權(quán)利:受田而居、不被侵害,財產(chǎn)與遷徙
政治地位“國人”暴動,逐周厲王、逐親楚衛(wèi)君、逐陳大夫平民與貴族:以土地為中心的階級關(guān)系奴隸:來源:戰(zhàn)俘、罪沒、自賣、奴隸子孫——一般是外族,家為單位(大夫家上千或萬)用途:婢仆雜役、隸農(nóng)生產(chǎn)、各類器具——自足,釁鼓與犧牲(齊景公小臣)地位:貴族所有物、無自由、可賞可賄(作禮物)可抵押可買賣、可贖(諸夏之國互贖俘虜、五羖大夫百里奚)二、夏商周的王權(quán)(一)王權(quán)至高無上
1、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1)夏稱“后”:后啟、后相;王族“夏后氏”“后”:大家長兼最高首領(lǐng),原始氏族遺存,“毓”(2)商生稱“王”,死稱后,晚期加“帝”廟號與謚號:廟號:十干支之一,占卜選定,大乙、大丁、大甲、小甲、河亶甲、沃甲、陽甲、祖甲干名前的字可能有謚號性質(zhì):成湯、武丁、文?。?)周初稱“王”,中期穆王之后稱“天子”2、神權(quán)與王權(quán)的結(jié)合——君權(quán)神授:(1)夏:貫徹“天”的意志,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禹:“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薄赌印し枪ァ?/p>
夏啟:“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尚書·甘誓》夏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p>
(2)商:血緣與神的聯(lián)系——王即神“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天神之后代與上帝、天神溝通:王能與天溝通:“予迓續(xù)乃命于天”祖先賓配于上帝:通過祖先神獲與上帝交往特權(quán)通過占卜獲得神意的形式行使至高王權(quán)——王的意志不可違背,盤庚遷都“非敢違卜”(3)西周的王權(quán)與天命
王權(quán)與天命“天休(美善)我文王,興我小邦周”《詩經(jīng)·梓材》、“丕顯文王,受天有大命”《大盂鼎》
根本不同:敬德保民與祁天永命——人文主義覺醒“天不可信”,“惟命不于常”—“王其疾敬德”“夏道尊命,事鬼敬神”,“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禮,事鬼敬神而遠之。”《禮記》3、王位繼承制度王權(quán)世襲制度確立和發(fā)展商:中前期: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制度,源于先妣特祭制(正配多位),傳長兄與幼弟之子?傳長兄之子——大戊不歸長兄小甲之子,傳己子中丁——九世之亂——小乙后幼弟之子即位后期:康丁后妃制度為一王一正配制度,長子繼承制周:王位嫡長子繼承制,成王時確立4、宮殿夏:二里頭宮殿遺址:巨大宮殿、寬闊的庭院、圍墻、廊廡等建筑,與其他夏文化遺址中小型半地穴式、地面及窯洞式住房形成鮮明對比。
高聳而威嚴的宮殿,是夏王和大臣活動場所,夏王朝君后權(quán)力至高無上的象征。
一號宮殿庭院呈缺角橫長方形,東西108米、南北100米,東北部折進一角。在整個庭院范圍用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0.8米的平整臺面,可見為在濕陷性黃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時建筑上已大量應(yīng)用夯土技術(shù)。庭院北部正中為一座略高起的長方形臺基,東西長30.4米,南北寬11.4米,四周有檐柱洞,可復(fù)原為面闊八間、進深三間的大型殿堂建筑。殿頂應(yīng)是最為尊貴的重檐廡殿頂?!犊脊び洝泛汀俄n非子》都記載先商宮殿是"茅茨土階",遺址也未發(fā)現(xiàn)瓦件,故殿頂應(yīng)覆以茅草。
前是平坦的庭院,院南沿正中有面闊七間的大門一座,在東北部折進的東廊中間又有門址一處,圍繞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廡建筑。
西周洛邑王城位于今河南洛陽,遺址已無存。依《考工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城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途九軌,左祖右社?!睂m殿位于王城中央最重要的位置,太廟和社稷位于左右。5、王的權(quán)力
最后決斷權(quán)啟戰(zhàn)于甘(《甘誓》),穆公征犬戎(祭公謀父反對)天下共主
商王諸侯之長,周王諸侯之君(分封冊命諸侯,接受諸侯朝覲與貢納)軍隊最高統(tǒng)帥周王:調(diào)動中央和諸侯軍隊,親征宣王逐西戎、昭王征楚,《班簋》王命吳伯呂伯“乃師”毛公征東夷商王:統(tǒng)帥王師,“王自征”“稱冊”命征6、王權(quán)的行使和執(zhí)行:誓、誥、命、令等《甘誓》《湯誓》《牧誓》;《康誥》《酒誥》;冊命召集諸侯會盟:鈞臺之會(啟)、孟津之誓(武王)巡狩:視察諸侯,民風(fēng)、政治、禮樂朝聘:諸侯朝卿大夫聘,述職與納貢賦(天子不求私財、本地特產(chǎn))征伐:不共王職、不執(zhí)行王命者,親征或命征(諸侯在王室作卿之鄭伯左卿士討宋、諸侯共伐十八國伐楚)7、王權(quán)的限制:受諸侯勢力制約,力量消長貴族議事制度:貴族參政輔政、諫政攝政(伊尹放太甲,周公攝政,六卿三公,祭公謀父、召康公)庶人議政制:重大事件告知平民,盤庚遷殷“命眾悉至于庭”受到天地、祖先、鬼神等宗教信仰限制湯征伐夏桀之辭:“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棄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之法籍”;伊尹流放太甲“不遵湯法”;周公告誡成王“惟命不于?!薄ⅰ巴跗浼簿吹隆?;卜蓍決疑三、宗法制度(一)宗、宗族與宗法制度1、什么是“宗”?——祀神之廟;“尊祖廟也”(《說文》)
宗族與氏族:
同:共同始祖(或宗廟)、有族長(宗子、宗主)、共同姓氏、公共財產(chǎn)、共同墓地
異:適應(yīng)政治需要,家族具有國家化結(jié)構(gòu)(族長獲得政治權(quán)力,天子諸侯大夫,尊卑,分封制)——夏商萌芽,周建立制度
宗法:宗族之法2、宗法制度:宗族制度淵源于氏族社會基礎(chǔ)條件:父系家族組織存在核心:父權(quán)、族權(quán)基本內(nèi)容:嫡長繼承制度、宗廟制度、祭祀制度——夏商周宗法制度連續(xù)性,家族組織結(jié)構(gòu)長期發(fā)展演變結(jié)果(二)商代家族組織與宗法制度:分族結(jié)構(gòu):數(shù)量眾多商分封,以國為姓:“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
一些宗族以職業(yè)為姓:《左傳》定公四年載周初大分封時:“分魯公以大路、大旂……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類丑,以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狈挚凳濉耙竺衿咦?,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王族與多子族(子族、多子族、五族、三族)——核心力量
商代家族組織發(fā)達,但宗法形式比較簡單“子卜辭”:王族與非王宗族之子稱謂相同,“子”、“多子”宗廟群:增大祖先崇拜范圍,發(fā)展子姓部族勢力鞏固方國聯(lián)盟。其他宗族祖先一并祭祀。初步宗法原則:重近祖輕遠祖、重直系輕旁系,宗氏(直系、有子為王)與分族(旁系、無子為王)之分化,有尊卑之分(二)西周宗法制度
——親親基礎(chǔ)上建立的尊尊體系,西周制度的核心1、核心:嫡長子繼承制度嫡長子(大宗)繼承權(quán)力、爵位和土地、人民等財產(chǎn),以及主持宗廟祭祀權(quán)力“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穀梁傳》庶子(小宗)另立宗統(tǒng)“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薄抖Y記》魯三桓(慶父、叔牙、季友),鄭七穆,“公子”結(jié)果: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間嚴格等級名分制度分辨嫡庶的目的和功能:嚴格的等級名分制度,避免僭越和諸子爭奪,確保宗族內(nèi)部和國家穩(wěn)定“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即擬,比類義)焉,立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妻妾不分則家室亂,嫡孽無別則宗族亂?!薄秴问洗呵铩ど鲃荨?/p>
2、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則——親親與尊尊親親:血緣親情,宗法制的基礎(chǔ)尊尊:嚴格區(qū)別大、小宗及其尊卑關(guān)系,“不以親親害尊尊”——族內(nèi)尊卑等級森嚴
尊崇大宗、嫡長子:“大宗者,尊之統(tǒng)也。大宗者,收族者也。”宗子“正體于上”,“傳重”。體:與先祖之一體如嫡子喪,父母斬衰三年,諸子齊衰。宗子喪,族人齊衰三月。出繼為大宗之后親親與尊尊的關(guān)系:直接關(guān)聯(lián):尊尊的等級制是親親的自然親疏關(guān)系在政治關(guān)系上的延續(xù)(從親親推出尊尊之根據(jù):相通在次序)結(jié)果:血緣關(guān)系與政治關(guān)系一體化親親與尊尊仍是相對獨立的兩系,國與家之別“門內(nèi)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斷(斬)恩”政治關(guān)系上:義,“不以親親害尊尊”家族、家庭內(nèi)部關(guān)系:恩,“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君統(tǒng)與宗統(tǒng):合一與分離?宗統(tǒng):天子、諸侯血緣事實上屬于宗族系統(tǒng),家族與姻親(天子稱諸侯伯父、叔父、伯舅齊,魯晉“兄弟”之國、虞公“晉吾宗也”),顧念親情君統(tǒng):天子諸侯絕宗——為強調(diào)政治尊卑關(guān)系,國家政治意義宗統(tǒng)服從君統(tǒng):“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天子諸侯絕旁期”(不為叔伯姑舅兄弟姊妹女子等服喪)僅服直系(高曾祖父母、父母、妻、世子)宗法制度主要實行于卿、大夫的家族,卿大夫家族地位的主要標志是血統(tǒng):“祖之所自出”宗法與分封的關(guān)系?——同步“天子以別子為諸侯,其世為諸侯者,大宗也。大夫以別子為卿,其世為卿者,大宗也。卿以別子為大夫,其世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別子為士,其世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國,則諸侯于國為大宗,對天子而言則為小宗。”(清·陳立《白虎通疏證》)結(jié)果:宗族與政治同構(gòu)。諸侯國得以鞏固,周族天下鞏固
3、宗法制度的基本功能:維護家族組織內(nèi)部秩序(大、小宗),維護家族權(quán)力和國家政治權(quán)力的穩(wěn)定。“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4、問題:為什么“五世而遷”?——親親之殺(shai,減殺)“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后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薄抖Y記·大傳》
“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薄抖Y記·喪服小記》保證其家族組織血緣關(guān)系之第一位限制宗族組織,維護君主政治權(quán)力和家族長權(quán)力宗法制內(nèi)婦女之地位?沒有獨立宗法地位,以夫之宗法地位為準,宗婦媵制,“以姪娣(妹)從”同姓不婚5、宗法制度的內(nèi)在矛盾:親情之衰:血緣親和性的局限“捍御侮者,莫如親親”?事實并非如此絕對親親與尚賢:國家與宗法的矛盾宗法政治不可能徹底,亦不可能凝固不變“尊尊”——“尊賢”(《中庸》),終讓位于地緣(四)宗廟祭祀制度與喪服制度
——強化和維護宗法制度1、宗廟制度宗廟:大宗之廟?!白谥堋?、“宗魯”(都、邑所在)祭祀制度功能:尊祖敬宗,昭孝報恩。凝聚宗族血緣情感;區(qū)別大小宗的權(quán)力義務(wù)(親與尊)祭祀制度要點:宗子祭祖,“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闭涯轮贫龋毫R左昭右穆,父昭子穆。
“文之昭”;父子親疏關(guān)系不可紊亂(魯閔公與僖公)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諸侯五、大夫三、士一,庶人祭于寢(2)喪服制度:五服:等級,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服喪時間:三年、一年(三年)、九月、七月五月、三月喪服制度的意義:“天子以下,死而相喪,衣服年月,親疏隆殺之禮也。喪必有服,所以為至痛飾也。不忍言死而言喪?!眴史贫鹊脑瓌t:親親:家族內(nèi)按血緣關(guān)系親疏服不同喪服尊尊:父母、族人為宗子嫡子服,庶子不祭袮祭祖天子、諸侯絕旁期——尊君統(tǒng)(五)禮樂制度——宗法原則的國家和社會制度體現(xiàn)禮樂與宗法:宗法等級的制度化體現(xiàn)
1、禮:一切典章制度和儀節(jié)規(guī)范,根本大法性質(zhì)“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p>
——《左傳·隱公十二年》
滲透于西周國家、社會、生活領(lǐng)域的方方面面
六禮:冠、昏、喪、祭、鄉(xiāng)、相見(《禮記·王制》)
五禮:吉、兇、嘉、賓、軍(《周禮·大宗伯》)2、禮的產(chǎn)生:源于宗法血緣關(guān)系及其等級:“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之所生也?!薄抖Y記·中庸》3、禮的作用——名分(正名)區(qū)別和維持宗法等級,標志地位,確定權(quán)利和義務(wù)——不同等級,不同禮制?!胺帧薄ⅰ皠e”,“禮者別宜”《禮記·樂記》
魯國:七百里,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
4、禮的目的:不爭
“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禮記·樂記》
祭祀:“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遍。大夫祭五祀,歲遍。士祭其先。”犧牲:“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薄抖Y記·曲禮下》太廟: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薄抖Y記·王制》軍隊:“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周禮·夏官·司馬》稱呼:后、夫人、孺人、婦人、妻崩、薨、卒、不祿、死禮不下庶人?禮樂文化詩、禮、樂一體《儀禮·燕禮》燕饗之禮,歌詩:
樂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小臣納工,工四人,二瑟,而鼓執(zhí)越,內(nèi)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坐,小臣坐授瑟乃降;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卒歌?!先?立于縣中;奏《南陔(gai)》、《白華》、《華黍》?!碎g歌《魚麗》,笙《由庚》;《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遂歌鄉(xiāng)樂,周南:《關(guān)睢》、《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大師告于樂正曰:正歌備。
……若以樂納賓,則賓及庭奏《肆夏》。賓拜酒,主人答拜而樂闋。公拜受爵而奏《肆夏》。主人升受爵以下而樂闋。什歌《鹿鳴》,下管新宮,笙入三成,遂合鄉(xiāng)樂。若舞則《勺》賦詩:——“斷章取義”?!安粚W(xué)詩,無以言”
秦伯享公子如享國君之禮,子余相如賓?!魅昭?秦伯賦《采菽》,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辭。子余曰:“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成拜卒登,子余使公子賦《黍苗》。子余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陰雨也,……?!鼻夭畤@曰:“是子將有焉,豈專在寡人乎?”秦伯賦《鳩飛》,公子賦《河水》,秦伯賦《六月》,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辭。子余曰:“君稱所以佐天子匡王國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從德?”(《國語·晉語》)《黍苗》“芃芃黍苗,陰雨膏之”《鳩飛》“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河水》“沔彼流水,朝宗于?!薄读隆贰耙宰籼熳印倍Y樂文化之雍容典雅,卓越水平,貴族文化修養(yǎng)四、內(nèi)外服的行政體制1、夏王朝的行政體系——中央朝廷和地方侯伯的行政系統(tǒng):“夏后氏官百”(《禮記·明堂位》)(1)中央朝廷官吏A、外廷——政務(wù)官、宗教官政務(wù)官:輔政:六卿、三正、四輔臣、五更,重臣。宗親貴族出任,能對重大決策建議,后啟罰有扈氏“乃召六卿”
司空、司徒、士正、共工、虞、秩宗
職掌各種政務(wù)的官吏:稷:管理農(nóng)業(yè),周之不窋(zhu)牧正:負責(zé)畜牧業(yè),少康有仍氏車正:掌管全國車輛制造水官:管理水利工程,冥遒人:宣令官,搖鈴(銅口木舌)巡行,宣布政令大理:治獄官嗇夫:監(jiān)察官,吏嗇夫監(jiān)察群官,人嗇夫監(jiān)察百姓。又:征收農(nóng)業(yè)剩余生產(chǎn)物六事:統(tǒng)兵武官,“東史”、“西史”御:駕車軍官,秦祖費昌棄桀御湯
宗教官:官占:負責(zé)卜筮太史令:史官,執(zhí)圖法。羲、和,掌管天文歷法瞽:樂師秩宗:溝通人神,“禮于神以佐君者”B、內(nèi)廷官:庖正:飲食,少康有虞氏御龍氏:馴駕車之龍,豢龍氏臣:近侍。女艾諜澆(2)地方侯伯接受夏王頒發(fā)的封號和爵命,夏王為共主—松散聯(lián)盟封國義務(wù):應(yīng)召參加盟會和覲見夏王。盟會:“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啟“鈞臺之享”,桀“仍之會”。覲見:“方夷來賓”“九夷來御”應(yīng)召在中央任職:不窋、冥、羲、和提供武裝,配合夏王征伐戰(zhàn)爭:“胤國之君受王命往征”羲和,“九夷之師”伐商湯保衛(wèi)王族,鞏固夏朝統(tǒng)治:相之斟尋、少康之有虞繳納貢品:特產(chǎn)、舞、樂,湯阻貢試探2、商代內(nèi)外服制度——較完備和細密化(1)疆域劃分:商王室直接治理的王畿與諸侯方伯領(lǐng)地“四土”——職官相應(yīng)內(nèi)服和外服:治理王室王畿事務(wù)官員(2)內(nèi)服官:職官眾多:“殷正百辟”、“百僚庶尹”。240員輔政:百僚之上,一人總領(lǐng),地位很高。伊尹,太甲時的保衡,太戍時的伊陟、臣扈、巫咸,武丁時的傅說等
四種內(nèi)服職官:政務(wù)、宗教、軍事、內(nèi)廷
A政務(wù)性職官:“多尹”、“多君”:輔政下政務(wù)官,處理政務(wù)“牧正”畜牧業(yè)、“多工”手工業(yè),“司寇”刑罰“藉臣”:農(nóng)業(yè),小藉臣管農(nóng)田耕種,小眾人臣專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眾人
B軍事職官:文武不分,側(cè)重武事的武職
“師長”,“亞旅”,亞任、馬亞、多馬亞,戍、衛(wèi)、射等C宗教文化類職官:宗教職官:卜職:每事必卜,“多卜”。“貞人”百名,占卜上帝意旨,參謀決策,巫咸“治王家有成”巫職:巫與覡,地位高占卜祭祀,位低求雨降神文書:“史”、“作冊”,掌文籍冊命,神職:禱詞,“有典有冊”《尚書》
D宮廷內(nèi)職官:寢、宰宰、冢宰:內(nèi)廷事務(wù)總管,“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寢:寢農(nóng),“寢敖簋”內(nèi)廷官常受高度信任,握重權(quán)——國家政務(wù):伊尹“宰”“伊小臣”、《作冊羽鼎》“寢農(nóng)”“省北田四品”(3)外服職官:諸侯方國:直接統(tǒng)治區(qū)外的臣服部落,承認商王朝的宗主權(quán),其獨立自治權(quán)隨商王控制力強弱和地域遠近有所變化“越在外服,侯、甸、男、衛(wèi)、邦伯”《尚書·酒誥》斥候、治田入谷、任王事、為王捍衛(wèi),邦伯獨立性強勢力消長決定關(guān)系
義務(wù):隨王出征;向王室納貢、覲見商王;為王室服役(戍邊、藉田、采礦等)3、西周的行政體制:中央行政體制:
(1)輔政: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周公冢宰宣王《毛公鼎》:“及茲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尹。命女?dāng)z司公族、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與朕褻事。”(2)外廷政務(wù)官
A卿事寮:管理王國行政事務(wù)
周初分陜而治,成周卿事寮(太傅周公)與宗周卿事寮(太保召公),穩(wěn)定后宗周太保兼管成周
a.政務(wù)官:“常任”,中央王朝軍政大事“三有司”(“三右”,與“三左”太史太祝太卜為“六大”、“六卿”)司土、冢司土:司徒,管理民政、土地山林司工:司空,管手工業(yè)、興筑工事、量土司馬:軍政,掌軍政,指揮武官軍隊將官:師氏:領(lǐng)軍將領(lǐng),周王禁衛(wèi)軍虎臣:虎賁,周王近衛(wèi)軍b.司法官:“準人”,主刑罰司寇:訊訟司士:助決獄訟,“辟百僚”糾察百官,司誓:司盟,邦國間盟約與民間契約c.民事官:“常伯”,治民之官大都(諸侯、王子領(lǐng)地)、小伯(卿大夫采邑)B.太史寮:宗教官掌冊命、禮制、圖籍、書史、祭祀占卜、歷法天文大史、史:代王冊命、賞賜、視察,宗教活動作冊、作冊尹:執(zhí)掌記事、冊命、冊告祖廟
《曶壺》:“王乎尹氏冊命曶曰:更乃祖考作冢司士于成周八師”內(nèi)史尹、內(nèi)史、作冊內(nèi)史:執(zhí)行王后使命省史:視察、執(zhí)法之官,“王令省史南以即虢旅”大祝、祝:掌祭祀祈禱大卜、司卜:掌占卜——西周中后期,太史寮地位下降,國家行政職能突出(3)內(nèi)廷事務(wù)官,宮廷日常事務(wù)宰:管理王家之事,出納王命善夫:飲食之禮,食品保藏守宮、宮正、宮伯、幕人:守衛(wèi)王宮王御、御正:王御之長綴衣,趣馬,小尹(小臣之長),庶府(庫藏)——特殊地位,內(nèi)臣參政、統(tǒng)御外臣,周公太宰“成王元年,周公為冢宰,攝政?!钡胤叫姓贫龋和夥贫取氨娭T侯:侯、田(甸)、男,舍四方令”《令彝》“先王之制,邦內(nèi)甸服,邦外侯服,侯衛(wèi)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時享,歲貢,終王?!保ā秶Z·周語》)——五服服:“服其職業(yè)也”
甸服:天子畿內(nèi)供職,曹伯甸,晉甸侯
邦外:邦畿之外
賓:“服貢賓見于王”
諸侯國的政治體制:接受中央封號,受土受民建國封國內(nèi)分封、建宗法等級制度諸侯為國之最高統(tǒng)治者,掌握軍政大權(quán)官吏設(shè)置基本與中央同,司徒、司馬、司空掌軍政事務(wù)——獨立性強
諸侯與中央關(guān)系:分散與控制——周王室對諸侯控制較前代更嚴密冊命制度:嚴格君臣等級卿事寮“舍四方令”命卿制度:大國三卿、次國二卿、小國一卿命于天子監(jiān)國:“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jiān),監(jiān)于方伯之國”,榮監(jiān)、應(yīng)監(jiān)巡狩、朝聘、征伐
諸侯義務(wù):定期朝覲周王:小聘、大聘、朝繳付貢納
標準:“列尊貢重”,“卑而貢重者,甸服也”不貢征伐:齊桓公伐楚“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楚桃弧、棘矢,蜀呂瓊玉,淮夷布帛兵役與工役兵役:蕃屏周室(戲諸侯與東遷,晉、鄭、秦襄公)、平王室之亂(戍王城)、為王討諸侯(不共王職與叛亂,宋楚)
工役:筑城,東都(4)地方基層制度:特點:聚族而居宗族是血緣組織,也是社會基層組織、軍事組織、貢納的基層單位商:“族尹”——“里尹”、“里君”
邑與郊:大邑(大國宗廟官府之地)、國邑(部族中心)、小邑(各部族居住地),郊:農(nóng)田耕種之地
周:國野制度,鄉(xiāng)遂、都鄙制度地方劃分:國(國都)—都(大邑)—邑(居民點)—郊外(農(nóng)村)組織結(jié)構(gòu):
國都邑及近郊:比(五家)、閭、族、黨、州、鄉(xiāng)(12500家)——國人(貴族與平民,原貴族之后)郊外廣大區(qū)域:鄰、里、酂、鄙、縣、遂——野人(生產(chǎn)平民與奴隸)特點:聚族而居又層次分明,嚴密深入五、夏商周的刑罰制度“三辟”:《禹刑》、《湯刑》、《九刑》1、夏刑罰制度“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夏刑三千條”死刑與贖刑:“昏、墨、賊,殺”——
皋陶之刑“己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監(jiān)獄:后芬作“圜(yuan)土”,均臺夏臺(囚湯)2、商朝刑罰制度(1)法律比較完備,影響較大:刑律三百條,“殷罰有倫”周師法之。“刑名從商”:墨、劓、剕、宮、大辟(2)神判、神罰特色:占卜用刑,“貞刖仆八十人”(3)刑罰種類:死刑、肉刑、徒刑——酷烈著稱死刑:族誅,大辟(伐),炮烙(炮格),脯醢,剖“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于茲新邑”“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卯)肉刑:墨、劓等,斷手,從“辛”(刑刀)字妾童辜徒刑:拘系作苦役,囚刑,各地都設(shè)有監(jiān)獄,羑里(4)罪名不從誓言:王誓不吉不迪、顛越不恭等:極刑不孝:尊祖敬宗,維護宗法制度臣下不匡:不對國君勸諫,三風(fēng)(巫淫亂)十愆(貪田獵、侮圣言、拒忠諫、疏德長等),墨刑棄灰于公道:斷手(5)王權(quán)與法律:王可以通過誓、誥、命等形式來補充法律,也可憑著自己的意志改變法律。(不遷都即滅族)3、西周的刑罰制度——較完備、人性化(1)法律及司法:周初《九刑》:刑書九篇穆王制《呂刑》,集夏商周法制大成,完備成文法:“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臏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本判蹋耗?、劓、刖、宮、殺,加流、贖(銅)、鞭、撲,另有監(jiān)禁(囹圄)和勞役其他重要法律形式:周王所頒布的誓、令、誥等司法行政官員:司寇、司士(2)周代刑罰特點:因時因地制宜:輕、中、重典(新、平、亂國,《呂刑》“享國百年,?;?度作刑,以詰四方”),酒誥之殺與教等級:“刑不上大夫”:“不躬”、“不即市”,“八議”減刑:親舊賢能功貴勤賓慎罰、公正、人道:鑒于商之酷刑,“敬明乃罰”,用刑有度具體分析:區(qū)分過失與故意,偶犯和慣犯。三赦:年幼、老、癡呆者“兩造”、“無簡不聽”(重證據(jù))、“罪疑惟輕”,無連坐,“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刑罰目的:“大明服”、知恥,造福于民六、夏商周朝的軍事制度1、指揮系統(tǒng)最高統(tǒng)領(lǐng):王。控制中央軍隊,調(diào)動地方侯伯軍各級官吏構(gòu)成指揮系統(tǒng):夏六卿、六事,周太師(文王立師,師尚父,周公為師伐淮夷)、太保,“御事:司徒、司馬、司空”《牧誓》武職:商師、亞、馬、射衛(wèi)、戍;周有師氏、虎氏、司隸2、文武不分:各級政務(wù)官吏充任將領(lǐng)3、軍隊組成:商:王室軍隊、諸侯國軍隊、貴族武裝王室軍隊是主力,稱“王師”(最精銳,強干)、“朕師”,左、中、右“三師”諸侯軍隊,“雀師”、“犬師”、“吳師”族軍:貴族私人武裝,子族、多子族、三族、五族周:中央王朝正規(guī)軍與諸侯地方軍中央軍:西六師,成周八師,王室禁衛(wèi)軍(虎賁八百,“則守王宮”)、夷隸兵(王之門外、則守內(nèi)列,近身警衛(wèi))諸侯軍:軍隊稱“師”,數(shù)量不同(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4、兵種:車兵是軍隊核心,車左配弓箭主射、車右持矛、中馭手,配以步兵(徒兵)一車二馬(西周車馬坑),一車配十甲士,二御手,十徒兵,車馬自賦
5、兵源:商:貴族與族人、“邑人”(王都及附近自由民)周:貴族車兵(精銳),國人徒兵
宗族為單位參戰(zhàn)6、編制與規(guī)模:夏:六軍,旅(500)“有眾一旅”商:早期臨時征集兵員,建旗擊鼓,“登人”、“邑人”。武丁建師,左、中、右三師步卒:什、行、大行、旅、師(萬人),每行編制為百人(大約武丁時3萬人,武乙擴編6萬人)
出征“三百射”、三五千、13000人周:早期十進制編制法:師氏、千夫長、百夫長?!渡袝つ潦摹?/p>
五進制編制法:伍、兩(25)、卒(100)、旅(500)、師(2500)、軍(12500)?!吨芏Y·夏官·司馬》(春秋時出現(xiàn))“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周禮·夏官·司馬》7、定期軍事訓(xùn)練:夏:“游田”、“狩”(“冬獵為狩”),定時的軍事訓(xùn)練、“巡狩”軍事大演習(xí)周:春(班師)夏(夜戰(zhàn)宿營)秋(作戰(zhàn)凱旋)冬(大閱田獵),農(nóng)閑時七、夏商周財政貢納制度
1、貢賦制度產(chǎn)生:“自虞夏時,貢賦備矣”,禹“任土作貢”,“萬國”方國諸侯貢品:貢金(銅,夏)、特產(chǎn)(祭祀用品龜甲獸骨包茅、魚類大貝珠璣玉石)、舞樂奴隸等意義:臣服2、財政制度:土地國有制:王所有貴族所有制:貴族,侯伯大夫所有公社共同體:族人領(lǐng)取土地耕種,平民王與貴族:商王王莊(令尹作大田,藉田)、廩(倉庫),王畿平民:勞役地租,十分之一夏“五十而貢”、商“七十而助”、周“百畝而徹”八、夏商周的教育及人事管理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云南省本草種植合同(合同版本)
-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主題班會教案設(shè)計七篇
- 科技孵化器培育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搖籃
- 2024年含乳飲料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民族復(fù)興之路上的少民族醫(yī)藥物學(xué)振興戰(zhàn)略
- 2025年蘇人新版選修6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新世紀版七年級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師大新版九年級英語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粵教滬科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健康體檢知識》課件
- 2023年護理人員分層培訓(xùn)、考核計劃表
- 生產(chǎn)計劃主管述職報告
-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shù)細則
- 2024年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中西方校服文化差異研究
- 《子宮肉瘤》課件
- 《準媽媽衣食住行》課件
- 給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客人在酒店受傷免責(zé)承諾書范本
- 練字本方格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