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教學設計1社戲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2.了解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特點及作用。(二)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三)教學重難點:1.了解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及本文的寫作背景;熟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2.學習作者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詳略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寫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重點)3.學習小說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雙喜、阿發(fā)、六一公公等人的性格特點。(重難點)4.體會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眷念之情,認識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德,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教學過程(一)導入語 親愛的同學們,這學期,你們走入了新的學校,同時也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說到門,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門,大至國門,小至房門,林林總總;也有神奇的門,如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一扇陌生的大門,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門后面永遠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滿誘惑,當穿過那扇門,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想把我們領進文學領域的入口處,揭開文學這片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盡情領略文學的無限風光,從而深深地愛上文學,做文學的忠實讀者。(二)整體把握1.初讀課文,把握小說主要內容及中心。
小說標題是“社戲”,這就點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戲”,作者就是按照“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的思路來構思全文的。寫月下行船的景色,表現(xiàn)“我”在看社戲的途中的愉快心情;寫船頭看戲的感覺,表現(xiàn)“我”對社戲的陶醉;寫月夜歸航的情景,表現(xiàn)孩子們歡快的心情和搖船的本領;特別是課文的最后一段,含蓄地表明了懷念社戲的原因,對表現(xiàn)課文的中心意思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
看社戲前的波折
看社戲途中夜航
趙莊看社戲
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三)合作探究1.作者既然寫社戲,為什么還要寫開頭“平橋村的情況介紹”部分?這部分交代了平橋村的環(huán)境和人物關系,既寫出了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又為情節(jié)的展開作好了鋪墊。2.小伙伴們對臺上的戲感興趣嗎?又為什么要想去看戲,并爭著去看戲?小伙伴們最感興趣的是看戲途中的無拘無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他們的興趣不在戲,而在看戲前后的那種氣氛、感覺。3.作者寫看戲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這樣寫一是有波瀾曲折,烘托了看戲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現(xiàn)了小伙伴們的熱情能干的特點。4.文章最后寫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ji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現(xiàn)了老人的寬厚慈愛,熱情好客,進一步說明了“我”愛平橋村的原因是――平橋村的人的善良可愛。深化了主題。5.怎樣理解“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也沒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人的真摯樸實的感情和特有的鄉(xiāng)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節(jié)美。(另外一個說法是: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xiàn)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6.《社戲》中寫到了童年的伙伴,他們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文中提到的鄉(xiāng)親對“我”又是怎樣?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美好快樂的。在成人后回憶往事,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難忘的體驗。即使如魯迅這樣的斗士,回憶起童年往事,筆調也是溫馨的。
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fā)、桂生等。這些小伙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友愛熱情?!拔摇笨床怀蓱颍八麄兌紘@息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jié){、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fā)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無私品質的突出表現(xiàn)。
雙喜是小伙伴中“最聰明的”,好象小伙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表現(xiàn)得也最為突出:他心細如發(fā),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頭,“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xiàn)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敢于負責,當老生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雙喜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fā)家的豆,雙喜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fā)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又表現(xiàn)了他善于為他人著想的好品質。
不單是熱情的伙伴帶給“我”真摯的友誼,淳樸的鄉(xiāng)親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章還刻畫了以六一公公為代表的淳樸鄉(xiāng)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對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責備“不肯好好地摘,踏壞了不少”,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這是應該的”,他并不是吝嗇的人;后來他又親自送豆,表現(xiàn)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拔摇笨淞怂痪洌熬狗浅8屑て饋怼?,體現(xiàn)了他的老實厚道的農民本色。
本文的景物描寫十分出色,有何作用?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
作者采用寫意的手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xiāng)特色。
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漆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都寫得簡潔干凈,生動傳神。
作者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xiàn)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化靜為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間接寫船的迅疾,“連夜?jié)O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
文章的景物描寫讓小說籠罩在江南水鄉(xiāng)迷人的夜色之中,讓讀者沉浸在如此優(yōu)美的氛圍里,自然也會覺得“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三、總結提升至此,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以去看社戲為線索,寫出了—系列的人與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橋村在我是樂土”的主旨,表達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童心,就能擁有童年般的快樂;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實有著美好的情趣,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們就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2回延安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2、學習這首詩恰當運用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方法,體會其對表達情感的作用。3、品析詩歌凝練的語言,(二)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詩人熱愛革命圣地延安,熱愛革命事業(yè)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三)教學重點:教學重點當是讓學生從朗讀中理解詩人對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摯熾熱的感情。(四)教學難點:二、教學過程(一)激趣引題,設疑自探(5—10分鐘)1、【導入】(播放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是一首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歌曲。那么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呢?提到陜北,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著名的革命圣地——延安。請同學們根據課前的收集,說說你說了解到的延安??磥泶蠹覍ρ影灿辛松羁痰恼J識,那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感受詩人賀敬之對延安有著什么樣的深刻情誼?(多媒體展示)《回延安》請同學們根據課前的預習,說說作者、背景2、學生質疑,教師整合學生所提問題。通過預習這首詩和自己以前所讀的新詩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處?(從體裁角度)學生質疑預設:(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怎樣讀這首詩?(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感情?(二)自學展示,解疑合探(15—20分鐘)1、誦讀詩歌,整體感知(1)走進文本,讀中悟情學生自讀,匯報學習成果:①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試劃分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②抽學生讀,并以第一小節(jié)為例,讓學生談談為什們這樣讀?提示方法:理解詩意,讀出語氣、語速、重音、節(jié)奏。 學生通過欣賞歌曲初步體會信天游的曲詞特點,簡單談聽后感受。介紹課前收集的背景資料在自我閱讀的基礎上根據要求提出質疑、學生讀課文自學,完成導學案中的問題。學生動手標注詩的節(jié)奏、重音展示學習成果。由于這是一首離學生所處年代較遠的詩歌,因此應以“信天游”的歌曲藝術導入,對信游游的形式加以介紹,使學生在對信天游的感受之中走入課文。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明確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初步感知詩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2)聽視頻范讀。以領會詩人對革命圣地延安真摯而熱烈的感情。詩歌欣賞最重要的就是朗讀。請大家聽范讀,注意詩中感情、節(jié)奏和重音的處理。①四人小組合作,朗讀訓練(讀、聽、評);朗讀要求:要用憂郁深沉的感情,注意把握好節(jié)奏和重音。②抽讀、點評;(3)全班齊讀、體會;(3)研讀、賞析詩歌合作探究下列問題:①這首詩的結構層次該如何劃分?②概括各個部分的中心意思,并填寫下表:延安→延安→延安→延安→延安回延安——憶延安——說延安——看延安——祝延安。(課件展示)那么,這些內容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學生回答,并深情朗讀相關詩句)③學生齊讀第一部分內容,然后標畫出表現(xiàn)詩人回延安心情的動詞。小結:一“抓”一“貼”逼真的動作,表現(xiàn)了詩人見到時的激動情景。而“雙手摟定寶塔山”一個“摟”字,則寫盡了作者對延安懷念之情?!俺薄靶Α薄罢小备袛M人的色彩,渲染了歡樂的氣氛。最后一個“撲”字,則更加洗煉,表達情意更加強烈、準確。的東西寄托了思鄉(xiāng)之情。最后,由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了對祖國的思念。④在寫與延安親人見面的場景時,詩人運用了哪些手法來寫出這個熱鬧的場面的?詩中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借代等,對表現(xiàn)詩歌內容和詩人的感情都有很好效果。(三)局部細品,質疑再探(5—10分鐘)1、生質疑,師補充:詞中的“母親”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體指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情?2、詩中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鮮明的地方色彩?三、板書設計回延安重見親人的喜悅之情憶延安回憶過去,再點喜悅之情回延安、話延安親人相見時的熱烈、喜悅看延安眼見延安新貌的喜悅之情祝延安展望前程的喜悅(內容分析)(作者情感)3安塞腰鼓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學習運用排比的修辭產生營造激越氣氛的表達效果。2.體會文章外在的語言形式與內在的表達內容高度的統(tǒng)一。3.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現(xiàn)出的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4.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力和欣賞能力。(二)情感目標:1.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生命蓬勃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藝術審美情趣。2.激發(fā)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三)教學重點: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節(jié)奏和恢弘的氣勢。3.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四)教學難點: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多媒體課件展示: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后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2.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才所聽到的安塞腰鼓鼓聲、所看到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并讓學生暢談感受。(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指定三位學生朗讀課文。
2.播放wav音頻朗讀。
3.比較學生朗讀和wav音頻的不同之處,同時指導朗讀方法。
4.請根據文中描述,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杖碧幙商钤~、短語、句子)
5.整篇文章極富震撼力,文章中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連一個高潮,大家從中體味到了什么?(1)這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2)全文洋溢著一種陽剛之美。(3)表現(xiàn)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ㄈ┚x文章,感悟探究
問題探究:對于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確定并板書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允許學生有別的小課題)
1.對安塞腰鼓和當地地理關系、安塞腰鼓和當地農民性格關系的研究
2.對本文語言的研究
3.對本文主題思想的研究(四)品讀文章,賞析表達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后練習,集小組的智慧于一起,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完美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肯定。同時,用掃描儀代替板書,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1.賞美圖,配佳句——為了讓大家對被譽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觀的認識,再讓學生來看幾組特寫照片??春笳埜餍〗M用課文中的文句與之相配并高聲朗讀。
對學生即時找出的句子進行簡析。
比如:對排比句進行總結,說出對句子的理解。
示例: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1)雞啼預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
(2)這是以聲襯靜,用雞啼反襯火烈的鼓聲停止后大地的寂靜。
2.說美點,品美韻——這篇文章美嗎?美在哪里?
(1)語言美。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xiàn)內容;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交錯出現(xiàn),連用許多。
(2)思想美。
如果學生沒有找出下面句子,則提示學生仔細體味:
①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引導學生可從自然環(huán)境、經濟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結合江南音樂《姑蘇行》談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作者在歌頌這種陽剛之美的同時歌頌黃土高原,這正是貫穿全文的感情基調。
②文中“除了黃土高原,哪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是什么含義?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厚實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風雨變遷的見證,引導學生從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和社會歷史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③西北現(xiàn)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環(huán)境的封閉而喪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fā)。這里的人們,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并不遙遠。
④同學們認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歌頌生命力量歌頌黃土高原歌頌民族精神歌頌民族藝術
(3)這篇文章美在,內容和形式(語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統(tǒng)一。(五)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將課內課外結合,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xiàn)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說說現(xiàn)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們將暢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較中,學生將明白自己的得與失,提高寫作的素養(yǎng),同時又對本文的學習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遠遠勝過教師的講解。
2.欣賞、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掃描儀將學生收集的文本材料進行掃描,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對于學生的音樂、錄相材料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六)布置作業(yè)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個,允許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作業(yè)題目。
1.探究題目: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寫作提高:選一篇同樣寫音樂,生命或是黃土高原的文章,與本文比較分析,寫出它們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資料學習寫法。)
3.體驗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么樣的?(可以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yè)之后,在班上舉行作品發(fā)布會,可邀請老師、學校領導參加,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結束《安塞腰鼓》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三、總結提升《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xiàn)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zhèn)?,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4、觀看開發(fā)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幾點:1、注重文本意識、人文意識語文是一門有著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閃現(xiàn)關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課,大塊時間是朗讀課文,品味語句。緊緊圍繞課文,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朗讀品味,不僅僅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占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領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2、注重對話意識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對話。除此,我還設計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環(huán)節(jié),不同的讀者對《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讓學生思考,理解,探究,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3、注重問題設計在朗讀品味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問題是: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tǒng)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干性的。在教學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問:你比較傾向于哪種觀點,你的理由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現(xiàn)存的,而是要學生經過選擇,獨立思考,組織語言陳述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我也清楚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1、注重結果,忽略過程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并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于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2、問題設計有待推敲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說說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復,一般來說,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并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的情緒和節(jié)奏讀一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3、缺乏追問藝術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本應是很出彩的環(huán)節(jié),但由于老師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老師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傊?,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4燈籠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積累詞語并學會運用。2.體會本文線索清晰,層次分明的寫作特點。(二)教學重點:1.了解散文的特點。2.以“燈籠”為線索,理清文章敘事脈絡,把握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3.品味本文文白相間、善用詩詞典故的語言。(三)教學難點:體會本文中“燈籠”所承載的厚重的文化內涵。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請同學說說對燈籠的了解。2.想一想,你和燈籠之間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故事。3.播放有關燈籠的小視頻。4.多媒體課件展示燈籠的圖片。5.下面,我們來學習吳伯簫的《燈籠》。(二)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燈籠(long)爭訟(sòng)領域(yù)斡旋(wò)靜穆(mù)思慕(mù)悵惘(wǎng)鏘然(qiāng)褪色(tuì)燎原(liáo)熙熙然(xī)暖融融(róng)馬前卒(zú)焚身(fén)焰火(yàn)皎潔(jiǎo)磷火(lín)犬吠(fèi)點綴(zhuì)輝煌(huáng)幽悄(qiǎo)2.識記重點詞語的詞義。①皎潔:(月亮等)明亮而潔白。②磷火:磷化氫燃燒時的火焰。人和動物的尸體腐爛時分解出磷化氫,并自動燃燒。夜間在野地里有時看到的白色帶藍綠色火焰就是磷火。俗稱鬼火。③斡旋:調停,調解。④靜穆:安靜莊嚴。⑤悵惘:惆悵迷惘;心里有事,沒精打采。⑥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⑦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顏色逐漸變淡。⑧幽悄:幽深寂靜。⑨熙熙然:溫和歡樂的樣子。⑩人情世故:為人處事世的道理。3.作者簡介。吳伯簫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原名熙成。1906年出生于山東萊蕪,1925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解放后,主要從事語文教材編審,長期擔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書》《黑紅點》《北極星》《忘年》《吳伯蕭散文集》中。散文《南泥灣》《一壇血》《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我沒見過長城》等,作為范文收入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早》被編入小學語文教材,其數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這些作品以其真摯深厚的情感,樸實動人的描繪,嚴謹縝密的結構,清麗洗煉的語言,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喜愛。(三)整體感知,走進文本1.文章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由小孩子喜歡火、亮光的敘述引出作者對燈籠的回憶。第二部分(第3~6段):具體寫與燈籠有關的幾件事。第三部分(第7~11段):從文化的角度寫作者由燈籠生發(fā)出的聯(lián)想。第四部分(第12段):抒發(fā)作者現(xiàn)實中的感慨。2.文章第一段敘寫了小時候喜歡火、光的情景,請說說這樣寫的作用。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避免敘述的呆板和結構的單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為下文敘述喜愛燈籠做鋪墊。3.結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1)垂珠聯(lián)瓏的朱門卻早已褪色了。表面寫族姊家華貴朱門顏色變暗淡了,不再鮮艷了,實際上寫族姊家庭早已衰敗。(2)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將以智慧和勇氣抗擊敵寇,保家衛(wèi)國,其英雄事跡與日月同輝,激勵著后人,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4.結合全文,簡析作者喜愛燈籠的原因。①燈籠寄托著祖父、母親等親人的慈愛和牽掛,也寄托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②許多鄉(xiāng)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③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④記錄、傳承著家族歷史;⑤引發(fā)作者聯(lián)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fā)愛國熱情。5.文章結尾說:“唉,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結合文章,分析并評價這句話所表現(xiàn)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作者熱烈贊頌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他們激發(fā)了自己的愛國情懷,作者熱切希望沖上前線,奮勇殺敵,打擊日寇;同時表達了對時局的擔憂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有更強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團結抗戰(zhàn),打敗敵人,保衛(wèi)好自己的家園。評價:作者的愛國情懷值得肯定。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蕩著愛國主義的激越律,催人奮進。作者沒有只是沉浸在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中,也沒有單純追慕古代名將挑燈看劍、塞外點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業(yè)績,而是由追憶歷史轉而表現(xiàn)國難現(xiàn)實,并大聲疾呼,表達了愛國的熱情。這種情感在我們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6.閱讀文章,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達燈籠對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的。文章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來表達的:①在文化方面:在紗燈上描紅,愛的是那份雅致;對宮燈的想象,體驗的是深長的歷史況味。②在情感方面:挑著燈籠,迎回祖父,長幼情篤;接過紗燈,上下燈學,母子情深;跟著龍燈跑個半夜,伴著小燈入夢,綻放著飛揚的青春;族姊遠嫁,進士第的官銜燈映照著褪色的朱門,記錄著滄桑的歲月……③在思想方面:燈籠下的將軍門,譬如霍驃姚、李廣、裴度等人,他們征戰(zhàn)沙場,保家衛(wèi)國,使“我”震撼,更堅定了“我”愿做“燈籠下的馬前卒”的信心,以及愿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擔當精神。(四)品味語言,感受魅力1.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本文作者以“燈籠”為線索,順著自己的思緒,具體記敘了記憶中與燈籠有關的一些事情。包括燈籠所承載的作者對祖父、母親的情感,與燈籠有關的鄉(xiāng)情民俗,以及現(xiàn)實社會中自己的一些感慨等,層層遞進,使燈籠在文章中所承載的作者賦予其的含義一層層地展示出來。2.語言文白相間,善用詩詞典故。本文語言文白相間,既富有雅致,又不會過于通俗。比如“唐明皇在東宮結繪彩為高五十尺的燈樓,遍懸珠玉金銀而風至鏘然的那種盛事太古遠了,恨無緣觀賞。金吾不禁的那元宵節(jié)張燈結彩,卻曾于太平豐年在幾處山城小縣里湊過熱鬧……”句中的“鏘然”“古遠”等詞的運用,使得文章耐人品讀。而大量的詩詞典故的化用,也使文章的文學色彩更加濃厚。比如“最壯的是塞外點兵,吹角連營,夜深星闌時候,將軍在挑燈看劍”一句,就化用了宋朝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狀詞以寄之》里的詩句。三、總結提升本文作者以散文的筆法,抒寫了自己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從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達了燈籠對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表現(xiàn)了作者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擔當精神。課外可以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從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脈絡。5大自然的語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積累詞語并學會運用。2、了解物候知識,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二)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他們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三)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四)教學難點:1、理清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五)課時安排:2課時二、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1、導語,多媒體播放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視頻。如詩如畫,各具風韻,這就是物候現(xiàn)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物候學知識的文章──《大自然的語言》。作者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先生。2、認識作者。竺可楨,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領導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氣象研究所和首批氣象臺站,并在臺風、季風、氣候變遷、農業(yè)氣候、物候、自然區(qū)劃等方面有開拓性的研究。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地學系,成為當時培養(yǎng)地學英才的搖籃。以求實精神領導浙江大學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長期領導中國科學院工作,積極倡導并組織和參加中國地學、生物學、天文學、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及自然科學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編了《中國自然區(qū)劃》、《中國自然地理》等叢書,是我國地理學和氣象學界的一代宗師。3、檢查預習效果。(1)字音衰草連天(shuāi)連翹(qiào)緯度(wěi)銷聲匿跡(xiāo)蓑衣(suō)阻撓(náo)忌諱(huì)悄然無聲(qiǎo)(2)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明確: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第二部分(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二)整體感知。1、視頻欣賞朗讀:思考:大自然怎么會有語言呢?“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2、朗讀:思考如下問題,快速篩選有價值的信息。(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3)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學生分頭篩選信息,然后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明確:(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上。(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三)合作探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1、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2、學生齊讀6~10段3、提問: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主要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言:4、課堂反饋聯(lián)系:排序。(四)課文延伸:1、走進自然。2、探索奧秘。(五)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1、賞讀文章第1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1)學生齊讀1段。(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改寫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2、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六)拓展、轉化課堂知識。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2、教師請有旅游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識。如盛夏時節(jié)到東北旅游,寒冬時節(jié)到南方旅游,爬山、觀海等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七)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全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思路清晰明了,語言嚴謹而生動,兼具說明的科學性和生動性,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身邊,科學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讓我們零距離接觸科學,從而熱愛科學。(八)布置作業(yè)舉一個你熟悉的“人類朋友”的例子,向別人介紹,好嗎?(九)板書設計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對象:物候(學)
內容:現(xiàn)象
解釋
關系
意義
順序:
邏輯順序語言:生動性
準確性第二課時(一)精讀課文,體會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1.引導學生逐段分析第一部分。(1)與重擬第一段相比較?語言具有什么特點?這樣寫出這些起著什么作用?重擬第一段: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每個季節(jié)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第1段,以生動的寫景筆調,寫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現(xiàn)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從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寫起,完全符合人們由淺入深,從現(xiàn)象到本質這一認識過程。同時,在寫法上有如向讀者展示出一幅幅四季風景圖,將各個季節(jié)的物候現(xiàn)象描述得有聲有色,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對物候現(xiàn)象產生了興趣。文章用“過后”、“再過”、“不久”、“于是轉入”、“到了”、“準備迎接”等詞語表示時間的推移,靈活而不呆板。這一段中描寫四季的詞語不僅準確、生動、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當。如“大地”──“蘇醒”,“草木”──“萌發(fā)”,“花”──“次第開放”(寫春天);“植物”──“孕育果實”(寫夏天);“昆蟲”──“銷聲匿跡”(寫秋天);“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寫冬天)。雖然還沒有接觸到“物候”的概念,卻讓讀者知道了物候的種種現(xiàn)象。為進一步說明物候作了鋪墊。(2)第2段說明了什么?語言具有什么特點?產生了什么樣的效果?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說明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農事安排的關系。第二、三句列舉了三個例子,寫出了杏花“傳語”、桃花“暗示”和布谷鳥“唱歌”與農事的關系,用擬人的筆調寫來,十分生動,情趣盎然。這里為什么用兩句來說明,而不用三個分句組成一組排比句呢?因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xiàn)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里說。此外,前一句說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說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時,前后兩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標點符號完全是為內容服務的。(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關系?寫出了什么內容?第3段,在前兩段的基礎上,直接點明物候和物候學的內涵。首先點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紹的種種自然現(xiàn)象,然后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fā)展,從知識到科學,介紹了“物候學”的形成及其功用。這一部分介紹很引人入勝,文章不從概念出發(fā),而先寫人們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語言準確,描寫生動,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物候”這一說明中心上來,寫得甚有情趣。2.引導學生解題。本文介紹的是有關物候方面的知識,但文章標題卻用“大自然的語言”,采用這種說法有什么好處呢?明確:首先,這種說法,將大自然擬人化了,將物候現(xiàn)象說得生動而有情趣;其次,切合讀者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具有啟發(fā)性。3.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這一部分說明了什么?怎樣說明的?第二部分說明了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其中第4段先指出活生生的生物是觀測物候的“活的儀器”,它雖“復雜”,卻“靈敏”;又指出觀測的數據對農業(yè)的作用,“簡便”而“易掌握”。第5段則用具體的植物名稱、具體的數字,具體說明了物候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一段說明,一個實例,就有理有據地說明了事理。4.引導學生逐步分析第三部分。(1)第6段這個獨句段,在行文上起著什么作用?第6段是一個設問句,單獨成段,領起下文四段;“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綱舉目張,重點突出,眉目清晰。(2)第7段說明了什么?怎樣說明的?第7段說明緯度對物候的影響。主要說明兩層意思。第一層說“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這是讀者很明白的自然現(xiàn)象,只一筆帶過。第二層說“物候現(xiàn)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jié)的差別而不同”,讀者不易明白,就舉例詳加說明。(3)第8段說明了什么?怎樣說明的?第8段說明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是“經度的差異”。先講道理:這“是離海洋遠近的關系”。這一點可能會與人們所想的情況不同,因此接著連舉兩例來加以說明,使人確信無疑。(4)第9段說明了什么?怎樣說明的?第9段說明影響物候的另一因素是“高下的差異”。先用一句話說明一般情況:“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然后,用“不過”二字轉折過來,詳細解說“逆溫層”這一特殊情況。文章對逆溫層出現(xiàn)的季節(jié)、時間、氣候條件、高度、原理和現(xiàn)象等作了具體的解說,使讀者一目了然。(5)第10段說明了什么?在說明方法上具有什么特點?第10段說明物候現(xiàn)象來臨遲早的古今差異。寫得簡略,只用資料來說明這種現(xiàn)象。以上四個段落的起始句,寫得靈活而有變化,讀起來不枯燥、不呆板。分別寫了四個影響物候現(xiàn)象的因素,按影響的大小依次排列,從主到次,條理清楚。5.引導學生分析第四部分。這一部分說明了什么?是怎樣結束全文的?這一部分說明了物候觀測研究的意義,以表達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爭取農業(yè)更大豐收的愿望,結束全文。第11段首先說明物候學的性質:接近生態(tài)學和農業(yè)氣象學。然后分別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用“首先”突出其主要意義。其他意義用“對于”、“確定”和兩個“可以利用來”略說四點。最后再說對山區(qū)農業(yè)發(fā)展的意義。第12段,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的希望。結尾又提“大自然的語言”,緊扣了本文的標題。(二)進一步理清本文說明順序本文還十分注意段內層次的安排。有的以時間為序。如第1段按一年四季的時序說明;第3段說到物候知識的起源和發(fā)展,是從古代到近代說明。有的以空間為序,如第8段列舉兩例,一例是大連與北京相比,一例是煙臺與濟南相比,安排也很順當。又如第9段說明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第一句提出觀點,統(tǒng)領全段。下面分兩層說明。第一層(第2句)說明常規(guī)情況,這種情況一般人都理解,只用一句帶過;第二層(第3-8句)說明另一種特殊情況。第一層寫得也極有條理。先用一句表示轉折,領起下文。然后舉例說明。舉例時先解釋,什么是逆溫層,后說理,再說明具體情況,這種特殊情況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所以說明詳盡。(三)說明方法: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是舉例子、作比較和打比方等。舉例子的方法運用最普遍。舉出具體的例子來對比較抽象的道理做深入淺出的說明,便于讀者理解。如說明物候對農業(yè)的重要性時,舉出了1962年由于沒有注意根據物候觀測播種花生而受損害的實例。舉例的多少要根據需要。一般只需舉一例即可,也有舉兩例甚至更多的。如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近海地區(qū)的氣溫比內陸地區(qū)暖和,而事實上近海地區(qū)的春天反比內陸地區(qū)寒冷,舉一例讀者可能會認為是偶然性,所以連舉兩例,足以使人信服了。作比較也是說明文常用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說到緯度的差異對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影響時指出:“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時間只比北京早十天?!北疚倪€多處運用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和形象化。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擬人融為一體,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叭缧踊ㄩ_了,就好像大自然……”這兩個分句,就很富表現(xiàn)力。(四)教師小結本文的邏輯脈絡。文章從人們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寫起,順序說明了物候──物候學──物候學的作用──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物候學研究的意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說明了有關物候學的事理。說明條理清晰,語言生動通俗,又采用了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讀者在興趣盎然中懂得了科學道理。三、總結提升《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知識的科普文章,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改理念,我本課設計了兩課時,我把目標定為三維目標。本文條理清晰,語言生動,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及專業(yè)術語又較深奧,初二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在本課教學時,我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藩籬,自覺地將新課標、新理念滲透到課堂,科學靈活的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和遠程教育資源,制作了幻燈片和視頻,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說明文體飛揚的生命力,學生靈活地運用聽、讀、看、說、辯的多種形式的探究學習。在此過程中,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了,課堂變成了探索求知的樂園。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積累詞語,掌握“遺骸、褶皺、劫難、追溯”等詞的讀音,理解“劫難、致密、追溯、天衣無縫”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2.了解“板塊構造”“大滅絕”“撞擊說”“火山說”“斯石英”等科學概念。3.比較分析兩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把握兩文所介紹的科學知識,體會作者思維的開放性與周密性。4.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5.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想問題的思維方法。(二)情感目標:學習作者運用豐富的科學知識、敏銳的科學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不囿于成說,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向科學的未知領域進軍。(三)教學重點:1.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明確說明對象,理清寫作思路。2.學習作者善于聯(lián)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側面的思維方法。(四)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運用準確、平實的語言將深奧的科學理論說明得淺顯易懂,易于接受的方法。(五)課時安排:3課時二、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語設計設計1在距今約2.3億年前——65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xiàn)了一種奇異的爬行動物。它們與現(xiàn)代的蜥蜴有許多相似之處,如身體表面覆蓋著有鱗片的皮膚。它們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來的等等。在這漫長的1.65億年間,它們成為了整個地球的主宰。它們經歷了氣候較為溫暖的三迭紀,食物豐富的侏羅紀,充滿了生存恐懼的白堊紀,它們作為過去的生物,人們給了它們一個名字——恐龍。6500萬年前,白堊紀的一個早晨,草食性恐龍正在吃著美味的早餐,“轟”的一聲巨響,一場天翻地覆的大爆炸發(fā)生了,從此恐龍便慢慢地減少,直至最后滅絕??铸垳缃^的原因是什么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阿西莫夫筆下的科普世界去尋求答案吧。設計2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恐龍突然滅絕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謎。不同地域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意味著什么?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兩篇短文對此分別做了回答。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恐龍無處不有》和《被壓扁的沙子》。(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1.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檢查預習情況,多媒體顯示:(1)辨音:遺骸褶皺劫難追溯(2)釋義:遺骸褶皺劫難致密追溯天衣無縫選四名同學回答,明確:(1)háizhěnànsù(2)遺?。哼z骨(遺留的殘骨)。褶皺:由于地殼運動,巖層受到擠壓而形成的彎曲。劫難:災難、災禍。致密:細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fā)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天衣無縫: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2.從課文注解得知,這兩篇短文在原書中編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學新疆域》章節(jié)里,請問這兩篇短文在內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談自己閱讀的初步印象。明確: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兩文都證明了“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边@一觀點,兩文都運用科學發(fā)現(xiàn)相互佐證來進行科學研究。(三)精讀課文,比較分析兩篇短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學生自讀課文,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fā)言,個個參與。教師巡視各組,掌握討論情況,隨時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然后選交流成功的兩個小組介紹閱讀成果。明確:1.《恐龍無處不有》,說明對象為“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或“板塊構造”理論。說明角度為:通過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來證明“板塊構造”理論。文章的思路簡述如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段,這兩句話是全篇行文的邏輯基礎。第二部分為2~7段,介紹恐龍無處不有是大陸在漂移。2、3段介紹南極和地球其他大陸上都發(fā)現(xiàn)有恐龍化石,“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4、5段寫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沒有把思維定格在恐龍本身研究上,而是把“這個發(fā)現(xiàn)與南極大陸聯(lián)系起來”考察;6、7段作者思有所獲,“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第三部分為8~12段,簡明介紹板塊學說,并說明每個大陸都有恐龍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為13~15段,再次聚焦南極恐龍和其他生物,確證這一推斷的正確性??傊?,全文從現(xiàn)象到本質,逐層推進,表現(xiàn)了思維的開放性和嚴密性。2.《被壓扁的沙子》,說明對象為“恐龍的滅絕”,說明角度為通過“被壓扁的沙子”來探討恐龍滅絕的原因。文章的寫作思路如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段,引出說明對象。第二部分為2~6段,探討恐龍大滅絕,介紹兩種學說“撞擊說”和“火山說”,揭示研究這一問題的重要意義。第三部分為7~11段,解釋斯石英的成因,重點說明其性質,為排除“火山說”提供科學依據。第四部分為12~17段,依據科學理論,進一步斷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發(fā)生過撞擊,而且肯定沒有發(fā)生過火山運動,從而得出結論,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教師總結:兩文都體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開放性和嚴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學發(fā)現(xiàn)相互佐證來進行科學研究,打開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戶,我們不禁為作者道好稱奇,科學需要激情,需要創(chuàng)新!第二課時(一)揣摩語言,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多媒體顯示: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xiàn)代兩棲動物。2.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3.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4.即非常純的沙子。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tài),但誰愿意這樣做呢?教師提示: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五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明確:這些句子都被作者安排在括號里。教師點撥: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請同學們結合具體語境,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學生明確:1.如果抽象地說現(xiàn)代兩棲動物,不加以舉例,讀者可能一時想不起是指哪些動物?,F(xiàn)代兩棲動物很多,舉“青蛙”和“蟾蜍”,是因為它們“人人皆知”?!扒嗤堋焙汀绑蛤堋辈荒茉谀蠘O生存,猶如當年恐龍不能適應南極的生態(tài)氣候一樣,因為它們同屬兩棲動物。2.這一句補充說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證據,即南美洲與非洲海岸線驚人的吻合。3.這一句看起來有調侃的意味,但并非無稽之談。星體撞擊地球雖然極為罕見,但在地球的歷史上確實發(fā)生過。作者作這樣的假設,意在強調天文學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4.這是對“二氧化硅”的解釋,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學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強調只有非常純的沙子才能稱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雜質。5.這一句話是以金剛石經過高溫加熱可以變?yōu)槠胀ǖ奶碱惐人故⒔涍^高溫加熱可以變?yōu)槠胀ǖ纳匙?。也許沒有人會在意斯石英的還原問題,但沒有人會愿意把金剛石變?yōu)樘?,因為金剛石太名貴了。作者隨筆幽默了一下,表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活躍。教師總結:這些補充說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學概念為平易的介紹,化嚴密的科學論證為幽默詼諧的類比說明,表現(xiàn)了本文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同學們應在今后的說明文寫作中學習借鑒。(二)聯(lián)系實際,延伸拓展學習作者的思維方法,請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會,多角度、多側面、重聯(lián)系、重溝通,力求觀石擊千浪而舉一反三。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談談感悟或體會。生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謝皮羅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渦總呈逆時針方向,他大膽地推斷這一定與地球自轉有關,并且推斷北半球呈逆時針,赤道不會有漩渦,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他就此發(fā)表的論文震驚科壇。生2:生物學家密卡爾遜調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況,他指出美國東海岸有一種正蚯蚓,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qū)也有,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但他無法回答這是為什么。他的論文引起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魏格納認為,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橫渡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正好說明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了。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與海洋的起源》一書。生3:有人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概括為“兩個蘋果”理論。一個蘋果是砸向牛頓的那一個,它促使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帶來了科學的飛速發(fā)展。另一個蘋果是亞當夏娃偷吃的那一個,它帶來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生4:大自然是人類的良師益友,大自然中許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啟發(fā)科學家的靈感。飛機、潛水艇、蒸汽機的發(fā)明眾所周知?,F(xiàn)在科學家模仿蒼蠅的構造發(fā)明了微型飛行器,模仿蟑螂的構造發(fā)明了太空探測器。甚至仿造人體視網模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內,可以帶來視力的恢復……(三)布置作業(yè)課余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詢有關“板塊構造”“恐龍滅絕”的資料介紹,進一步了解這一方面的科學知識和科研動態(tài)。第三課時(一)活動與探究“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睂ξ闹械倪@句話,你肯定有認同感,請查閱有關資料,找一些科學研究的例子,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二)寫作活動設計1.談談月蝕(或日蝕)提示:先收集月蝕(或日蝕)的有關資料,弄清它們的形成原因??蓪懗善綄嵉奈恼?,以“答”與“問”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寫成生動的科學小品。不管哪一種寫法,都要做到邏輯層次分明、語言準確簡練。2.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提示:先確定題材,選自己最熟悉的、理解最透徹的事物來寫,應對事物的事理進行有序的多角度的說明。3.思維推理訓練請學生寫出《恐龍無處不有》《被壓扁的沙子》兩文的思維推理過程。提示:《恐龍無處不有》“在南極洲的冰天雪地中,發(fā)現(xiàn)了恐龍的化石,這說明南極大陸上有恐龍。但恐龍是不能在南極洲那種寒冷的環(huán)境中生存的。那這些恐龍是怎么來的呢?恐龍不可能自己游過去,只能做反向思維,是南極洲大陸自己漂過去的?!薄侗粔罕獾纳匙印贰坝谐邏旱拇嬖?,就會出現(xiàn)斯石英;有了斯石英就可能推出超高壓的存在;地球受到大撞擊會造成超高壓,所以可能出現(xiàn)斯石英;斯石英在高溫下可變回常態(tài),因此火山爆發(fā)造成的高溫會使斯石英消失;大撞擊引起的大火也可使斯石英變成普通沙子;但許多斯石英也會因撞擊被濺到平流層中避開高溫而保留下來;發(fā)現(xiàn)斯石英的巖層年齡有6500萬年,6500萬年前正是恐龍滅絕的時候;因此推斷恐龍滅絕可能是由外界撞擊引起的?!比?、總結提升這兩篇科普文章所介紹的都是比較深奧的科學知識,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樸實、明白如話的語言,使原本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如《恐龍無處不有》是從恐龍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來談大陸板塊的移動;《被壓扁的沙子》是從探尋恐龍滅絕的原因推斷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擊。通過這兩篇短文的比較閱讀,讓學生懂得寫作文章可以根據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下筆。重在通過閱讀,整體感知,進一步挖掘文章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對科學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究科學的精神。7大雁歸來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理解本文主旨。2.學習本文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二)情感目標:1.感受作者的愛鳥情懷,激發(fā)學生珍愛野生動物,傾心大自然,回歸大自然的美好感情。2.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三)教學重點:1.感受本文濃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懷。2.掌握本文的寫作特色。(四)教學難點:1.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典型難句。2.感受本文濃郁的抒情色彩。二、教學過程(一)進入“大雁初印象”(2分鐘)1、詩作引雁:同學們,有一種鳥,常常是文人墨客吟詩賦詞入題的最愛,這種鳥很容易牽動人們的羈旅情思,令人睹鳥傷情、托鳥寄懷,從而留下許多浪漫、感人、富有詩意的作品,這種鳥就是秋寒南征、春暖北歸的大雁?,F(xiàn)在就讓我們在這優(yōu)美而略帶憂傷情感的歌聲中,一起回憶我們學過的有關大雁的優(yōu)美詩句。學生匯報,教師展示。(2分鐘)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蹙S《使至塞上》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畎住缎葜x眺樓餞別校書叔云》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鯙场洞伪惫躺较隆罚ㄋ监l(xiāng)情懷)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吨傺汀稘O家傲》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钋逭铡兑患裘贰?、引入課題:由此可見,中國人眼中的大雁是這樣的富有詩情畫意,是這樣的充滿浪漫色彩。那你想不想知道,外國人心中的大雁是怎樣的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美國生態(tài)學家利奧波德一同走進大雁的世界。請大家打開課本111頁,第十四課,大雁歸來(出示課題和作者)(教師板書)(二)走進大雁的生活。(11分鐘)請同學們自由出聲朗讀全文,思考:大雁什么時候歸來,它的歸來預示著什么?作者寫了大雁的哪些生活習性?(教師提示,同桌討論后舉手匯報。)1、大雁什么時候歸來?它的歸來預示著什么?(出示,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大雁春歸)三月份春歸(板書:大雁春歸)2、作者寫了大雁的哪些生活習性?請按下面的提示回答:⑴飛行的路線是。⑵的大雁一觸到水就叫,喧嚷。⑶月份的大雁一聲不吭。⑷愛尋食。⑸孤雁的飛行和鳴叫很又。⑹常列隊飛。⑺四月的夜間,大雁會一陣陣?!咎崾尽竣棚w行的路線是筆直的。⑵三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叫,喧嚷。⑶十一月份的大雁一聲不吭。⑷愛尋食玉米粒。⑸孤雁的飛行和鳴叫很頻繁又憂郁。⑹常六只列隊飛。⑺四月的夜間,大雁會一陣陣喧鬧。(三)尋找“失去的東西”(10分鐘)大雁的歸來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春的信息,也讓我們了解了大雁的生活習性。(板書)那么,我們在大雁身上還可以找到哪些東西呢?作者在《沙鄉(xiāng)年鑒》中曾寫道:“我們一家人在周末時,在那遠離過多的現(xiàn)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這個先是被我們越來越傲慢和越來越完美的社會榨取殆盡,然后又被遺棄的沙鄉(xiāng)農場里,我們試圖用鏟子和斧子去重建我們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東西。正是在這兒,我們探索著,而且也發(fā)現(xiàn)著上帝賜予我們的本質?!币簿褪钦f,很多東西,我們人類已經失去了很久,卻能在大雁的身上找到,仔細體會下面的句子,說說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我們人類“失去的東西”?(同桌討論后舉手匯報,教師點評展示)1、它們順著彎曲的河流拐來拐去,穿過現(xiàn)在已經沒有獵槍的狩(shòu)獵點和小洲,向每個沙灘低語著,如同向久別的朋友低語一樣。它們低低地在沼澤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著,向每個剛剛融化的水洼和池塘問好。第一群大雁一旦來到這里,它們便向每一群遷徙的雁群喧嚷著發(fā)出邀請。(注意狩的音調)找到了。2、六年之后,在對孤雁的解釋上,出現(xiàn)了一束不曾預料的希望之光。從數字分析中發(fā)現(xiàn),六只或以六的倍數組成的雁隊,要比偶爾出現(xiàn)一只,多得多。換句話說,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們先前所提出來的那種想象,它們是喪失了親人的幸存者。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種共性:它們的飛行和鳴叫很頻繁,而且聲調憂郁,于是人們就得出結論:這些孤雁是傷心的單身。找到了。3、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人們發(fā)現(xiàn),各國之間的聯(lián)合是不可預期的。然而,大雁的這種聯(lián)合觀念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每年3月,它們都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實現(xiàn)這個基本的信念做賭注。自更新世以來,每年3月,從中國海到西伯利亞,從幼發(fā)拉底河到伏爾加河,從尼羅河到摩爾曼斯克,從林肯郡到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大雁都要吹起聯(lián)合的號角。找到了觀念。(板書:聯(lián)合觀念)4、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xǐ)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注意徙的聲調)找到了大自然的。作者從大雁身上找到了、、和。而這些,正是我們人類在今天物欲橫流、人情冷漠的社會中所缺失的東西。(四)體會愛雁的情感。(8分鐘)同學們,大雁歸來了,春天來了,一個“歸”字讓我們有回家的感覺,而回家是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在文中,作者賦予了大雁人的行為和情感。讓我們再次回到課文,找出最能打動你的、把大雁人格化的句子,說說打動你的理由。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獨立完成,舉手匯報)請按這樣的格式回答。我認為好,因為。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之情。大雁是報春的使者,作者以欣賞的目光注視大雁飛臨沼澤時的種種動作。他把春雁的數目看作自己農場春天富足的兩大標準之一,為大雁棲息農場而驕傲。春雁覓食前后的鳴叫,似乎先有一場辯論,返回后還會論述食物的價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澤,作者說那是他們的集會,他喜歡聽那種集會的種種聲響。作用:1.使文章充滿生動性和趣味性。2.表達了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五)品味優(yōu)美的句子。(6—10分鐘)同學們,本文以優(yōu)美的筆觸和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雁的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可以說,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請仔細品讀下列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要求:要把句子美美地讀出來,再說說它美在哪里。(選2—4句品味)提示:可以從修辭、句意、好詞、情感等方面賞析,言之有理即可。1.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3月暖流的霧靄(ǎi)時,春天就來到了。(注意靄的字形)在中國人眼中,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大雁是傳書傳情的信使。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生機,春天的希望,春的喜悅。2.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它們?yōu)R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歸來的大雁讓香蒲乃至萬物擺脫了冬日的嚴寒,香蒲乃至萬物從此迎來春天,欣欣向榮,生機勃勃。3.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歸來的大雁,它的鳴叫,是帶著野性的詩歌,給整個大地帶來詩意。作者覺得大雁是非??蓯鄣膭游?,大雁是人類的朋友,他喜歡大雁。4、“向我們農場宣告不同季節(jié)來臨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規(guī)?!闭f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guī)應如何理解?大雁知道11月份每個沼澤和池塘都布滿了獵槍,而春天是休戰(zhàn)時刻,那些狩獵點和小洲并無獵槍,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規(guī)規(guī)定,春季禁止獵殺小雁,冬季則允許獵殺,說大雁也知道這個法規(guī),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剛剛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則可以放心地活動、覓食。(六)共鳴作者的心聲。(2分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對大雁的描寫生動形象,對大雁的介紹富于知識性,同時處處表現(xiàn)出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因此,形象性、知識性、抒情性的完美結合,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色。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習作中能借鑒這樣的寫法。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什么?保護野生動物,珍愛野生動物。關愛動物?。ㄆ撸┍磉_自己的情感:(1分鐘)現(xiàn)在我對同學們提兩點希望:1、課后觀察你所喜愛的動物,也介紹一下它的習性,表達自己的感情。2、課后搜集我國境內驟減的動物種類及其資料,分析其急劇減少以至滅絕的原因。就此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huán)境。總結提升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跟著利奧波德,走進了沙鄉(xiāng)這塊“世外桃源”,觀賞雁群翔集、聆聽雁語心曲,感受了一種真正的“詩意生活”;也走進了大雁世界,感悟了作者的思考,得到了一種全新的視野。原來,只要我們把視野放大些、目光放遠些,就會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和大雁世界一樣,只是一個小世界而已;我們人類也只不過是“土地共同體”中的一分子,并非像我們一貫所自以為是的“主宰者”。我們一樣有義務維護這個共同體的“和諧”。人們贊美利奧波德,說他是“大地的觀察者和思考者”,今天,我們也跟著做了一回“觀察者和思考者”。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學們能變換一下視角,真正成為像利奧波德一樣的“觀察者和思考者”,以及維護自然和諧的“實踐者”。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更因為,地球上不僅僅只有我們。8時間的腳印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明確說明對象,理清文章思路。2.掌握說明順序中邏輯順序。
3.體會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二)情感目標:認識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三)教學重點: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層次。2.學習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3.掌握說明順序。(四)教學難點:認識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yǎng)科學探索的精神。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先來欣賞圖片,第一張“恐龍化石”、第二張“三葉蟲化石”、第三張自然界中的沉積巖。(屏幕顯示)。我們看到的這些巖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時,還記下了時間的痕跡。那么,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的腳印》。(屏幕顯示標題)(二)識記字詞
腐蝕(shí)渾濁(zhuó)山麓(lù)??菔癄€(kū)
粗糙(cāo)龜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們大聲齊讀一遍。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時間伯伯》這首小詩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緊扣題目。我們一起來看正文。請同學們給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標上序號。
明確:全文共31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提綱如下:(屏幕顯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話題: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為兩層:
第一層(5—21)巖石的厚度和順序可以記錄時間。
第二層(22—29)巖石保存了歷史的痕跡。
第三部分(30—31)讀懂巖石記錄的意義。
2.課文的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那么,巖石是如何記錄時間的呢?看我們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獨句成段,引出下文。從結構上講,這是一個過渡段。
請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得同學讀第六自然段。讀得好極了。
本段點明了物質時刻都在運動著這一普遍規(guī)律。巖石的運動規(guī)律是什么?
被破壞——被搬運、被堆積——重新生成巖石。這是總起段。
巖石從被破壞到生成新的巖石,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研讀課文8至18自然段??磶r石是如何從毀滅走向新生的。邊讀邊討論并用筆勾畫出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巖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沉積→重壓→膠結→新巖石
(學生復述、點擊,顯示流程圖)
這是一幅沉積巖的圖片,巖石像書頁一樣平臥著,一層一層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據層與層的順序,我們就可以知道過去的年月。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思考。我們研究巖石的形成過程是為了說明什么?
巖石的厚度及生成順序記下了時間的蹤跡。這是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一種方式。
3.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二種方式是它保存了許多的歷史痕跡。請大家分組討論并閱讀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問題:巖石保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
(1)巖石記錄了地殼的活動(2)巖石記錄了氣候的變化(插入說明方法:舉例子)
(3)巖石記錄了古代生物狀況(4)巖石記錄了地球歷史的發(fā)展過程
(5)巖石記錄了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學生總結,屏幕顯示)
小結:普普通通的巖石上,竟有著如此豐富的歷史記錄??梢哉f,巖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
4.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巖石有了新的認識,了解這些內容對現(xiàn)實生活有什么意義?(教師朗讀最后一段)大家邊聽邊找出答案。
明確:增加知識、尋找寶藏,造福人類(屏幕顯示)
總結:文章從巖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巖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后寫了讀懂巖石記錄的重大意義,這種依據事物內在聯(lián)系、逐層進行說明的順序,就是邏輯順序。
(四)品味說明語言
1.說明文以向人們傳授知識為主,所以,說明文的語言必須準確、嚴密。請同學們找出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如:“據計算,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巖石”。
(大屏幕顯示。插入說明方法:列數字)
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巖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巖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大屏幕顯示)
2.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文的語言也力求生動、形象。本文就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笨重的石塊想跑也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隨心所欲的走向很遠的地方,生動、形象(點擊,顯示)的語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
請你找出文中的擬人句,并用“我喜歡……句(段),是因為……”的句式說話。(屏幕顯示,適時點評)
(五)拓展遷移訓練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塊看似普通的巖石,就能記下時間的痕跡,保存歷史的記錄??梢哉f,巖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巖石是大自然的語言。
巖石還可以比作什么?請你用“巖石是……”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顯示)
(六)作業(yè)
1.找出本文的過渡段并簡要說明其作用。
2.根據你對巖石的了解,以“??菔癄€”為題,寫一篇短文。三、總結提升本篇科普文章以記錄時間的方式為切入點,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巖石的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說明了讀懂巖石記錄具有重大的意義,激發(fā)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巖石記錄時間、保存歷史痕跡的功能。其實,除了巖石,大自然還有許多記錄時間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希望同學們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努力讀懂大自然這本無字之書,更好地造福人類!9桃花源記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熟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詞匯。
(二)情感目標:1.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感受寧靜的田園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激發(fā)學生向著更高更遠的理想勇往直前。(三)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課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引導學生感受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四)教學難點:理解陶淵明虛構這個撲朔迷離的桃源勝景的目的,正確評價“桃源式”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性。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二、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
(欣賞圖片)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嗎?(引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二)檢查預習1.展示學生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在平時的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備搜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歸納總結。)
多媒體顯示:
作者簡介: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謚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30年北京商用地產行業(yè)發(fā)展模式及投資規(guī)劃分析報告版
- 2024-2030年全球私人游艇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高強度交叉層壓HDPE薄膜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鉬鑭合金行業(yè)需求態(tài)勢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放飛蜻蜓課程設計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腸胃一次性用品行業(yè)需求態(tài)勢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瓷磚滲透密封劑行業(yè)運行狀況及需求趨勢預測報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拉伸熱定型繞線機行業(yè)銷售動態(tài)及供需前景預測報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吸頂式風機盤管行業(yè)供需態(tài)勢及渠道策略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動物細胞活力測定行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及前景規(guī)劃分析報告
- GB/T 32960.1-2016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第1部分:總則
- GB/T 12706.3-2020額定電壓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第3部分:額定電壓35 kV(Um=40.5 kV)電纜
- 工資發(fā)放承諾書3篇(完整版)
- GB 1886.339-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焦磷酸鈉
- GA 1517-2018金銀珠寶營業(yè)場所安全防范要求
- 幼兒園戲劇課件
- 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課件
- 小學主題班會優(yōu)秀教案《我鍛煉-我健康-我快樂》
- 浦發(fā)銀行個人信用報告異議申請表
- 《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業(yè)規(guī)定》解讀 100分
- 員工心理健康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