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節(ji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第1頁
第三章第二節(ji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第2頁
第三章第二節(ji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第3頁
第三章第二節(ji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第4頁
第三章第二節(ji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教學目的任務:

使學生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態(tài)特點、生物學特性、主要類群及引起的代表病害,為學習各論打下良好的基礎。重點: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態(tài)特點、主要類群及引起的代表病害。

難點:生物學特性。

課型:新授課。

教法:課堂講授。

教具:多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提問、復習前次重點內容是指含有原核結構的單細胞生物。無內質網、線粒體等細胞器。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細菌、無細胞壁的菌原體(植原體和螺原體)等,以植物病原細菌為代表重點講述原核生物第一部分植物病原細菌1.第三大病原。2.有球狀、桿狀和螺旋狀。單生、雙生、串生、聚生3.多具鞭毛極鞭:著生在菌體一端或兩端,周鞭:著生在菌體側面和四周4.芽孢??鼓嫘暂^強5.專性寄生物。可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根據微生物的需要,用人工的方法提供微生物生長的營養(yǎng)基質.6.致死溫度:48-53℃/10min,芽孢:120℃,高壓蒸汽10-20min。高壓滅菌的指標為120℃30分鐘。7.裂殖,20分鐘。常發(fā)生變異。細菌概述電鏡下的細菌形態(tài)桿菌螺旋菌球菌(一)、形態(tài)桿狀,少數(shù)為球狀。細菌大都單生,也有雙生、串生和聚生的。一、植物病原細菌形態(tài)和結構不同形態(tài)的菌落(二)、結構1、細菌的鞭毛

鞭毛:從細胞膜下粒狀鞭毛基上產生,穿過細胞壁和粘質層延伸到體外。極鞭和周鞭5、單極鞭、6—7、多極鞭、8、周鞭毛多數(shù)植病細菌無芽孢。莢膜:是細菌分泌在體外的比較厚而固定的粘液層。無莢膜。2、細菌的芽孢與莢膜裂殖。20分鐘分裂一次。適溫為26—30℃左右,少數(shù)例外。如茄青枯菌35℃。二、植物病原細菌一般性狀1、細菌的繁殖:細菌的繁殖過程

2、原核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遺傳物質是DNA、質粒

質粒:獨立于核質之外的呈環(huán)狀結構的遺傳因子,稱為質粒,它編碼細菌的抗藥性或致病性等性狀)。核質和質粒共同構成了原核生物的遺傳信息庫一基因組。

原核生物經常發(fā)生變異。3、細菌的生化特性(1)生化反應試驗:利用細菌對某種培養(yǎng)基或化學藥品產生不同的生化反應,作為鑒別不同細菌的依據。細菌鑒別作用革蘭氏染色反應:將細菌制成涂片后,用結晶紫染色,用碘液處理,然后用95%酒精洗脫,如不能脫色,則為革蘭氏陽性菌G+,能脫色則為革蘭氏陰性菌G-。植物病原細菌大多G-,少數(shù)是G+。革蘭氏染色反應與細菌其他性狀有關。如,G+能耐高濃度的鹽,不易被蛋白酶分解,對于堿性染料和除垢劑(肥皂)則較敏感。對抗菌素的反應也不同,青霉素對G+作用大,對陰性菌作用則較小。鏈霉素則對G+和G-都有殺滅作用,因為植物病原細菌大多G-,因此農用鏈霉素廣泛應用。(2)染色反應

格蘭氏染色法:將培養(yǎng)24-48小時的細菌涂片,經過草酸銨結晶紫處理后,用碘液處理,然后用酒精脫色,再用番紅O復染。菌體呈藍紫色的,為格蘭氏染色反應陽性菌;菌體呈紅色的,為格蘭氏染色反應陰性菌。大多數(shù)植物病原細菌,格蘭氏染色反應呈陰性(細菌的其它器官如鞭毛、莢膜等也要通過染色才能看清楚)。4、細菌的生理特性

(1)普通培養(yǎng)基可生長。

(2)固體培養(yǎng)基:形成各種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菌落。菌落(colony):

單個或少數(shù)微生物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形成的一團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tài)、構造等特征的子細胞的集團。(3)適溫:20—30℃,細菌耐低溫,一般致死溫度為50℃左右(在10分鐘內殺死細菌的溫度叫致死溫度)。(4)大多是好氣菌,PH為中性、微堿性(PH7.2)植物界菌物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動物界生物分界系統(tǒng)三、植物病原細菌分類原核生物界通常分為4個門,7個綱,35個組群。薄壁菌門:有壁較薄。G-,包括大多數(shù)植物病原細菌。厚壁菌門:有壁較厚。G+,包括棒桿菌屬、芽孢菌屬和鏈霉菌屬。軟壁菌門:菌體無壁。包括菌原體、類菌原體。疵壁菌門:屬于沒有進化的原細菌或古細菌。包括產甲烷細菌和高鹽細菌。(一)、原核生物界分類系統(tǒng)長期以來,植物病原細菌僅限于5個屬:土壤桿菌屬、歐氏桿菌屬、假單胞桿菌屬、黃單胞桿菌屬和棒桿菌屬。近十年來,又陸續(xù)新建了一些植物病原細菌屬?,F(xiàn)在植物病原細菌的主要類群有14個屬(二)、植物病原細菌的分類單元植物病原細菌常見五個屬的主要特征菌體形態(tài)鞭毛數(shù)目及種類G菌落形狀、顏色致病類型假單胞菌屬短桿狀極鞭1-6根G-圓形隆起光滑白色多葉斑,少萎蔫、腐爛或腫瘤黃單胞菌屬短桿狀極鞭1根G-圓形光滑凸起黃色多葉斑,少萎蔫、腐爛土壤桿菌屬短桿狀周或極鞭1-6根G-圓形光滑凸起白色腫瘤歐氏菌屬短桿狀周鞭多根G-圓形光滑凸起白或黃色多腐爛,少萎蔫棒形桿菌屬棒狀不規(guī)則狀無或1極鞭G+圓光滑凸白色萎蔫1.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土壤桿菌屬是薄壁菌門根瘤菌科的一個成員,土壤習居菌、無芽孢。共5個種。4種致病。有另—種遺傳物質,一種大分子的質粒,它控制著細菌的致病性和抗藥性等,主要有兩類:致瘤質粒(俗稱Ti質粒):侵染寄主引起腫瘤癥狀的質粒致發(fā)根質粒(俗稱Ri質粒)能引起寄主產生不定根的質粒代表病害:如下(三)、植物病原細菌的主要類群薄壁菌門代表類型5個屬蘋果實生苗根癌病櫻桃根癌病布克氏菌屬是由假單胞菌屬中獨立出來的。能引起多種作物,特別是茄科植物的青枯病。病害的典型癥狀是全株呈現(xiàn)急性凋萎,病莖維管束變褐,橫切后用手擠壓可見有白色菌膿溫出。是土壤習居菌。病菌可隨土壤、灌溉水和種薯、種苗傳染與傳播。侵染的主要途徑是傷口,高溫多濕有利發(fā)病。2.布克氏菌屬(Burkholderia)田間發(fā)病情況番茄青枯病番茄青枯病病株和菌膿(右)屬薄壁菌門。主要引致腐爛,如大白菜軟腐病。寄生范圍很廣,包括十字花科、禾本科、茄科等20多科的數(shù)百種果蔬和大田作物。傷口或介體動物傳帶侵染,引起軟腐,厭氧條件下易受害。多在倉庫中貯藏期間表現(xiàn)癥狀。3.歐文氏菌屬(Erwinia)馬鈴薯軟腐病(Erwiniaatroseptica)白菜軟腐病洋蔥軟腐病假單胞菌屬是假單胞菌科的模式屬。嚴格好氣性,代謝為呼吸型。無芽孢。植病細菌有一半屬于此屬,主要引起葉斑、腐爛和萎蔫等癥。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桑疫病等。現(xiàn)已分離出噬酸菌屬、布克氏菌屬、勞爾氏菌屬。4.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黃單胞菌屬是薄壁菌門一個成員。嚴格好氣性,代謝為呼吸型。黃單胞菌屬的成員都是植物病原菌,模式種是野油菜黃單胞菌。俗稱甘藍黑腐病菌,還可引起辣椒細菌性瘡痂病。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5.黃單胞菌屬(Xanthomonas)可侵害5種茄屬植物,如馬鈴薯環(huán)腐病。病菌大多借切刀的傷口傳染,病株維管束組織被破壞,橫切可見環(huán)狀維管束組織壞死并充滿黃白色菌膿,稍加擠壓,薯塊即沿環(huán)狀的維管束內外分離,故稱環(huán)腐病。6.棒形桿菌屬(Clavibacter)厚壁菌門四、植物病原細菌的侵染傳播與病害診斷植物病原細菌不能直接侵入植物1.自然孔口:氣孔、水孔、皮孔、蜜腺。強寄生性細菌2.各種傷口,弱寄生性細菌、強寄生性細菌

自然傷口:風雨、冰雹、凍害、昆蟲

人為傷口:耕作、施肥、嫁接、收獲、運輸3.從自然孔口侵入的細菌一般都能從傷口侵入,能從傷口侵入的細菌不一定能從自然孔口侵入。(一)、植物病原細菌侵染途徑(一)、植物病原細菌侵染途徑4.引致葉斑病的細菌一般是從自然孔口侵入,如假單胞桿菌屬和黃單胞桿菌屬的細菌。5.引致萎蔫、腐爛和瘤腫的細菌則多半是從傷口侵入,如棒形桿菌屬、歐氏桿菌屬和土壤桿菌屬的細菌。1.雨水最主要傳播途徑。2.昆蟲介體。3.工具傳播。(二)、植物病原細菌的傳播1.癥狀識別:發(fā)病植物表現(xiàn)的癥狀類型主要有壞死、萎蔫、腐爛和畸形等,變色的較少。病部常呈水浸狀、有菌膿、菌痂、流膠。腐爛型病部往往有惡臭味。2.顯微鏡檢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細菌從病部噴出,這種現(xiàn)象稱為噴菌現(xiàn)象(bacteriaexudation,BE)。為細菌病害所特有,是區(qū)分細菌病害和其它病害的最簡便的手段之一。(三)、植物細菌病害的癥狀特點已知約有300中植物發(fā)生菌原體病害,如桑萎縮病、棗瘋病、蘋果縮果病、梨衰退病、水稻黃矮病、甘薯叢枝病、泡桐叢枝病和椰子死亡黃化病等。屬于原核生物界無壁菌門(軟壁菌門)柔膜菌綱。植物菌原體包括植原體屬和螺原體屬第二部分植物菌原體一、菌原體的基本特性1.無細胞壁,只有單位膜。2.螺原體可以人工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荷包蛋”狀菌落。3.對四環(huán)素類藥物敏感,可用于診斷和治療。對青霉素和鏈霉素不敏感,因無細胞壁。4.引致黃化、矮縮、叢生、小葉、花變葉等癥狀。5.必須依賴昆蟲介體傳播。葉蟬和飛虱等刺吸式口器是主要媒介。二、菌原體的主要類群1.螺原體屬(Spiroplasma):菌體的基本形態(tài)為螺旋形,主要寄主是雙子葉植物和昆蟲。如柑桔僵化病和蜜蜂的爬蜂病等都是螺原體侵染所致。

葉蟬是傳染螺原體的媒介昆蟲,從吸食到傳染必須經2—3周的循回期,潛育期約4—6周。螺原體也可以在多年生宿主假高梁的體內越冬存活,也可在介體葉蟬體內越冬。二、菌原體的主要類群2.植原體屬(Phytoplasma):菌體的基本形態(tài)為圓球形或橢圓形。目前還不能在離體條件下培養(yǎng)它們。日本學者土居養(yǎng)二(Doi,Y)首先從桑萎縮病病組織切片中發(fā)現(xiàn)了病原體,稱之為類菌原體(MLO),傳播介體是桑菱紋葉蟬。在國內,除桑萎縮病外,還有棗瘋病、泡桐叢枝病、水稻黃矮病、水稻橙葉病和甘薯叢枝病等,亦是由這類菌原體侵染所致。三、植物菌原體病害的診斷(一)癥狀識別:病株矮化或矮縮,枝葉叢生,葉小而黃化。是診斷的關鍵。(二)分離培養(yǎng)與侵染性試驗螺原體己可以分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