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3
章消費者行為選擇本章學習要求1.掌握效用、邊際效用、消費者效用的基本假定、無差異曲線的概念和特征、邊際替代率及其遞減規(guī)律;理解偏好和總效用的含義、邊際效用遞減的原因、基數(shù)效用論與序數(shù)效用論的差別、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的原因。2.掌握預算約束線的概念及其移動、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含義、條件及其實現(xiàn)的兩種方法。3.掌握P-C曲線、I-C曲線、恩格爾曲線、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價格效應及消費者剩余的含義,理解消費者行為選擇與需求曲線的關(guān)系;能區(qū)分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會計算消費者剩余。主要內(nèi)容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1消費者的預算約束2消費者效用最大化3消費者行為選擇與需求曲線4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1.1消費者偏好的含義1.2消費者效用、總效用和邊際效用1.3基數(shù)效用論和序數(shù)效用論1.4序數(shù)效用論關(guān)于消費者效用的基本假定1.5序數(shù)效用論的分析工具-無差異曲線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消費者偏好是指消費者對商品或勞務的喜好程度。當消費者面臨兩個或兩個以上商品或商品組合(所謂商品組合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商品組成的集合)時,消費者會選擇哪種商品的組合呢?我們舉個例子,比如消費者面臨A、B、C、D、E、F六個商品組合,每個組合中包括兩種商品:衣服和商品,但是每個組合中衣服和商品的數(shù)量不同,如下表所示:1.1消費者偏好的含義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商品或勞務的組合衣服數(shù)量食品數(shù)量A3020B5010C2040D4030E2010F4010對于這些商品的組合,有些消費者偏好衣服,寧愿食品少一些,也要衣服多一些的組合,比如B組合;而有些消費者偏好食品,寧愿衣服少一些,也要食品多一些的組合,比如C組合;還有些消費者對食品和衣服一樣偏好,這些消費者會選擇衣服和食品總量最多的組合,比如D組合。當然,對于E組合和F組合而言,所有的消費者都會選擇F組合,因為,F(xiàn)和E組合中的食品都是10,但F組合中的衣服數(shù)量要多于E組合中的衣服數(shù)量。通過讓消費者比較這些不同的商品組合,我們就可以知道該消費者偏好哪種商品組合,是衣服還是食品?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效用是指消費者從商品或勞務的消費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用U表示。這里的商品或勞務也包括商品或勞務的組合。比如,某消費者覺得,購買三本書比購買一件襯衣更能使自己感到快樂和滿足,我們就說對于該消費者來說,三本書的效用要大于一件襯衣的效用;再比如,某消費者覺得,購買30件衣服和20袋食品要比購買20件衣服和40袋食品更能獲得滿足,則商品組合30件衣服和20袋食品的效用要大于商品組合20件衣服和40袋食品的效用。1.2消費者效用、總效用和邊際效用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從商品或勞務的消費中所獲得滿足的總量,用TU表示;邊際效用是指每增加最后一單位某商品或勞務的消費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加量,用MU表示。例如,某消費者消費三份食品,總效用就是這三份食品分別帶給該消費者的效用的總和,比如是105個單位;而邊際效用則是消費者消費其中某一份食品給消費者增加的效用,比如,消費第一份食品時,消費者獲得的效用為40個單位,消費第二份食品時,所獲得的效用為35個單位,消費第三份食品時,所獲得的效用為30單位。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是指隨著消費某種商品或勞務數(shù)量的增加,邊際效用是指,即每增加最后以單位該商品或勞務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加量,是不斷減少的。我們以食品的消費為例,下表給出了某消費者消費一定數(shù)量食品的總效用和邊際效用。消費食品的數(shù)量消費食品的總效用TU消費食品的邊際效用MU00-130302582838325410522512520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從上表可以看出,消費者消費食品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消費者消費第一份食品時,邊際效用最大,為30個單位;消費第二份食品時,邊際效用減少為28個單位;消費第三份食品時,邊際效用再減少為25個單位。原因在于,當一個人處于極度饑餓時,第一塊面包帶來的滿足程度是極大的,第二塊、第三塊面包給他帶來的滿足感顯然不如第一塊,當這個人對食物的欲望完全得到滿足后,在增加面包的消費可能會帶來生理上的不適,造成某種痛苦,此時,邊際效用為負。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1.3基數(shù)效用論和序數(shù)效用論基數(shù)效用論認為,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或勞務時,所獲得的滿足是可以用一個既定的數(shù)字,比如1,2,3,…等技術(shù)加以衡量的。這就意味著不僅同一消費者對于不同商品或勞務組合的效用的大小可以之度量,即不同商品或勞務的組合的效用的大小可以比較,而且對于不同的消費者的效用也是可以比較的。例如:商品或勞務的組合衣服數(shù)量食品數(shù)量甲消費者效用的大小乙消費者效用的大小A302056B5010105C204049D403088E201023F401074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對于甲消費者而言,B組合的效用比A組合的效用大10-5=5,比D組合的效用大10-8=2,……。甲消費者對于F組合的效用是7,乙消費者對于F組合的效用是4,則對于同一種商品或勞務的組合F,甲的效用比乙的效用大3。但是,基數(shù)效用論存在致命缺陷:因為效用的衡量來源于消費者的心里反映,不同的消費者對同一種組合的偏好是不同,因而不同消費者之間的效用比較是缺乏基礎(chǔ)的。因此,基數(shù)效用論逐漸被后來的序數(shù)效用論所取代。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序數(shù)效用論認為,消費者只能根據(jù)自己在消費每一種商品或勞務時所獲得的滿足程度的大小,對各種商品或勞務的組合進行優(yōu)先排序,而不能準確指出某種商品或勞務的組合給該消費者帶來多大滿足,即效用是多少,或一種商品或勞務的組合比另一種商品或勞務的組合優(yōu)多少;當然,序數(shù)效用論認為不同消費者的效用是無法進行比較的。例如:商品或勞務的組合衣服數(shù)量食品數(shù)量甲消費者的優(yōu)先排序乙消費者的優(yōu)先順序A302043B501014C204051D403022E201066F401035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無論是消費者甲還是消費者乙,只能對六種商品或勞務組合進行優(yōu)先排序,比如,消費者甲偏好衣服,寧愿食品少一些,也要衣服多一些的組合,則消費者甲對所有商品或勞務組合的優(yōu)先順序是:B優(yōu)于D,D優(yōu)于F,F(xiàn)優(yōu)于A,A優(yōu)于C,C優(yōu)于E;消費者乙偏好食品,寧愿衣服少一些,也要食品多一些的組合,則消費者乙對所有商品或勞務的優(yōu)先順序是:C優(yōu)于D,D優(yōu)于A,A優(yōu)于B,B優(yōu)于F,F(xiàn)優(yōu)于E。序數(shù)效用論相對于基數(shù)效用論,顯得有些隨意和抽象,但易于測度;而基數(shù)效用論就比較精確和具體,但有時難以量化。當代經(jīng)濟學界主張采用序數(shù)效用論來衡量效用,因為,假如消費者面臨著兩種商品或勞務組合A和B,我們只要知道該消費者傾向于A,還是傾向于B,或者說A的效用大于B,還是B的效用大于A就足夠了,至于這兩種商品或勞務組合的效用差別到底有多大,則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本章我們將以序數(shù)效用論為基礎(chǔ),通過無差異曲線對消費者的效用進行度量,并由此分析消費者效用最大化行為。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1.效用具有完備性,即消費者對任意兩個商品或勞務的組合都可以按照優(yōu)先順序排序,比如,前面的例子,某消費者(相對于食品,該消費者偏好衣服)對A、B、C、D、E、F六個商品或勞務組合進行優(yōu)先排序:B優(yōu)先于D,D優(yōu)先于F,F(xiàn)優(yōu)先于A,A優(yōu)先于C,C優(yōu)先于E.2.效用具有傳遞性,即對任意三個商品或老屋組合,比如前面例子中的A、B、C三個組合,如果B優(yōu)先于A,A優(yōu)先于C,則B一定優(yōu)先于C。3.多優(yōu)于少,即消費者都喜歡數(shù)量多的商品組合,也就是假定消費者認為所有商品或勞務都是“好的”,所以越多越好。比如,前面的例子,E和F組合比較起來,F(xiàn)和E組合中的食品數(shù)量都是10,但F組合中的衣服數(shù)量要多于E組合中的衣服數(shù)量,所以消費者認為F優(yōu)先于E。1.4序數(shù)效用論關(guān)于消費者效用的基本假定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無差異曲線是指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滿足程度的不同商品和勞務組合點的軌跡,即具有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和勞務組合點的軌跡。例如,前面的例子,假定消費者丙只消費兩種商品:衣服和食品,由于衣服和食品數(shù)量的不同,消費者面臨六種商品或勞務組合,如下表所示:1.5序數(shù)效用論的分析工具-無差異曲線商品或勞務的組合衣服數(shù)量食品數(shù)量丙消費者的優(yōu)先排序A30202B50102C20402D45301E20104F40103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對于消費者丙(假定丙認為,減少10個食品增加20件衣服,與減少10件衣服增加20個食品以及不增不減和食品給自己帶來的滿足程度是相同的)而言,D組合的效用最好,其次是A、B、C組合(三個組個的效用是相同的,即三個組合能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滿足程度),再次是F組合,最后是E組合。由上表可知,A、B、C三種組合的效用相同,D組合的衣服數(shù)量和食品數(shù)量都多于A組合,所以D組合的效用比A、B、C三組合的效用都大,E組合的衣服和食品數(shù)量都小于F組合,所以E組合的效用小于F組合,F(xiàn)組合與B組合的食品數(shù)量相同,但是B組合的衣服數(shù)量多于F組合,所以F組合的效用小于B組合,根據(jù)效用的傳遞性,所以F組合的效用小于A、B、C組合。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我們把六個組合畫在以衣服的數(shù)量為縱坐標,食品的數(shù)量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上,如下圖所示:因為A、B、C三組合的效用是相同的,我們可以把這三個組合點用光滑的曲線U1,這條曲線U1就是一條無差異曲線,因為無差異曲線就是效用相同的商品和勞務組合的軌跡。因為D組合要優(yōu)于A、B、C組合,所以D組合點位于無差異曲線U1的右上部;因為A、B、C三組合要優(yōu)于F組合與E組合,F(xiàn)組合點與E組合點位于無差異曲線U1的左下部;又因為,F(xiàn)組合要優(yōu)于E組合,F(xiàn)組合點比E組合點距離無差異曲線U1更近。當我們分別畫出通過D組合點、F組合點和E組合點的光滑曲線U0
、U2
和U3,我們就得到一些列無差異曲線U0
,U1,U2
,U3……,稱為無差異曲線族。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1.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負,即無差異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這一特征可以從效用的第三條假定:“多由于少”推導出來。如上面的例子,在無差異曲線U1上,從A組合點開始,如果增加食品的數(shù)量,同時保證效用不變,就必須減少衣服的數(shù)量,比如說到了C組合點;否則,如果不減少衣服的數(shù)量,那么效用必定會增加,就不會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了,因此,無差異曲線一定是向右下方傾斜,即其斜率一定是負的。2.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效用越高,而且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都不會相交。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效用越高,這個特征可以根據(jù)“多優(yōu)于少”的假定推導出來,如上圖所示,我們通過B組合點、F組合點E組合點畫一條平行于縱軸的直線,這條直線分別與無差異曲線U1,U2
,U3相交與組合點B、F、E點,這三個組合點的食品數(shù)量都相同,但衣服數(shù)量B>F>E,因此,B組合效用大于F組合的效用,F(xiàn)組合的效用大于E組合的效用,即U1>U2>U3。無差異曲線的特征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我們再通過D組合畫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與無差異曲線U1,U2
,U3相交與組合點G、E、D點,D組合與G組合衣服數(shù)量相同,但是D組合食品數(shù)量多于G組合,因此D組合效用大于G組合,因此D組合效用大于G組合,即U0>U1,根據(jù)效應的傳遞性,得U0>U1>U2>U3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都不會相交,這個特征是根據(jù)效用的可傳遞性假定推導出來的,如果兩條無差異曲線相交了(如下圖所示),假定U2代表的效用比U1代表的效用高,即A組合優(yōu)于B組合。優(yōu)于B組合與C組合位于同一條無差異曲線U1上,因此,B組合與C組合具有相同的效應,而A組合與C組合又位于同一條無差異曲線U2上,因此,A組合與C組合又位于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U2上,因此,A組合與C組合具有相同的效用,根據(jù)效用的可傳遞性,A組合與B組合應具有相同的效用,這與前面的假定:A組合優(yōu)于B組合相矛盾,所以,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是不可能相交的。3.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這一特征可以根據(jù)下面將要學習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加以解釋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邊際替代率:在效用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為增加一單位X商品而愿意放棄Y商品的數(shù)量成為X商品對Y商品的邊際替代率。若以食品表示X商品,以衣服表示Y商品,邊際替代率就是在同一條無差異上,消費者為增加一單位的食品而愿意放棄衣服的數(shù)量。如下圖所示:從組合點A開始,沿著無差異曲線移向組合點B,消費者愿意放棄6單位的衣服,以獲取1單位的食品,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6;從組合點B,沿著無差異曲線移向組合點C,消費者愿意放棄4單位的衣服,以獲取1單位的食品,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4;從組合點C,沿著無差異曲線移向組合點D,消費者愿意放棄2單位的衣服,以獲取1單位的食品,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2;從組合點D,沿著無差異曲線移向組合點E,消費者愿意放棄1單位的衣服,以獲取1單位的食品,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1。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MRSXY=ΔY/ΔX,其中,MRSXY為X對Y的邊際替代率;ΔY為放棄的Y商品的數(shù)量;ΔX為獲得的X商品的數(shù)量。由此看出,在任一點上的邊際替代率就是無差異曲線在該點上的斜率。因為ΔY為放棄的Y商品的數(shù)量,所以ΔY始終為負,即邊際替代率MRSXY始終是負的,因此,無差異曲線的斜率也是負的,這與前面學習的無差異曲線的特征相吻合。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邊際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是指在效用不變的條件下,隨著X商品數(sh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單位X商品所需放棄Y商品的數(shù)量是在不斷減少的,即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在不斷減少。以前面的例子為例,從組合點A開始,沿著無差異曲線移向組合點B,消費者愿意放棄6單位的衣服,以獲取1單位的食品,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6;從組合點B,沿著無差異曲線移向組合點C,消費者愿意放棄4單位的衣服,以獲取1單位的食品,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4;從組合點C,沿著無差異曲線移向組合點D,消費者愿意放棄2單位的衣服,以獲取1單位的食品,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2;從組合點D,沿著無差異曲線移向組合點E,消費者愿意放棄1單位的衣服,以獲取1單位的食品,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1。即此時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為-1.也就是說,隨著食品數(shù)量的增多,每增加一單位食品所須放棄衣服的數(shù)量是在不斷減少的。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邊際替代率遞減的原因是因為隨著一種商品消費量的日益增加,消費者為了獲得額外數(shù)量的該商品而愿意放棄另外一種商品的數(shù)量就會越來越少。如上例,當我們沿著無差異曲線向下移動,食品的消費不斷增加時,消費者為了獲得額外的食品而愿意放棄的衣服數(shù)量就會越來越少,即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是遞減的。比如,某消費者開始有0份食品,10份衣服,開始時該消費者很饑餓,所以愿意用5份衣服換1份食品;當換第2份食品的時候,只愿意用3份衣服去換;當換第3份食品的時候,只愿意用2份衣服去換;當換第4份食品的時候,只愿意用1份衣服去換;當換第5份食品的時候,該消費者就不愿意去換了。第1節(jié)消費者偏好和消費者效用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的原因:按照邊際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隨著X商品數(shù)量的增加,即沿著無差異曲線向下移動,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是遞減的,即無差異曲線斜率的絕對值是遞減的,也就是無差異曲線的切線與橫軸所形成的角度在不斷減少,因此,無差異曲線是凸向原點的。第2節(ji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2.1預算約束線2.2預算約束線的移動第2節(ji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無差異曲線描繪了消費者對不同商品或勞務組合的偏好,但偏好只是消費者的主觀愿望,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還要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即預算約束。這種預算約束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消費者的收入限制和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限制。2.1預算約束線第2節(ji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比如有一個消費者,他的收入為I,現(xiàn)在他要用這些收入購買兩種商品:食品和衣服,假設該消費者購買食品的數(shù)量為QF,衣服的數(shù)量為QC,食品的價格為PF,衣服的價格為PC,則該消費這個購買食品的支出為QF*PF,購買衣服的支出為QC*PC,因此,有QF*PF+QC*PC=I(假定PC、PF和I為常數(shù))。把這個式子畫在以衣服的數(shù)量QC為縱坐標,以食品的數(shù)量QF為橫坐標的坐標系上,如圖所示,就是一條以(I/PC)為縱向截距,以(I/PF)為橫向截距,以(-PF/PC)為斜率的一條直線L1,這條直線就是我們所說的預算約束線,它是該消費者購買衣服和食品的總支出等于其收入的所有食品和衣服的組合點的軌跡第2節(ji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例如,該消費者的收入I等于80美元,食品的價格PF為1美元,衣服的價格PC為2美元。下表列明了該消費者用80美元所能購買的衣服和食品的不同組合。其預算約束線方程為:QF+2QC=80.預算約束線如圖所示:衣服和食品的組合食品數(shù)量QF衣服數(shù)量QC總指數(shù)(美元)A04080B203080C402080D601070E80080第2節(ji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縱向截距I/PC=40表示用收入80美元全部購買衣服所能購買到的衣服的最大數(shù)量;橫向截距I/PF=80表示用收入80美元全部購買食品所能購買到的食品的最大數(shù)量;斜率(-PF/PC=-1/2)表明了在總支出一定的條件下,衣服和食品相互替代的比率,因為當該消費者沿著預算約束線從A組合移到E組合的時候,他消費衣服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消費食品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為了多消費1單位食品而必須放棄消費衣服的數(shù)量是由食品的價格與衣服的價格之比決定的,即1/2(因為消費一單位衣服需要花費2美元,消費一單位的食品需要花費1美元,所以要得到1單位的食品就得放棄1/2單位的衣服)在預算約束線L1上的點正好是讓消費者耗盡所有的收入的衣服和食品的組合;而在L1線以內(nèi)的點,比如F點,消費者可得到20單位的衣服和20單位的食品,消費者的收入還有剩余;80-20*2-20*1=20美元;在L1線以外的點,如G點,消費者可消費30單位的衣服和30單位的食品,但其總是出已超出消費者的收入:30*2+30*1=90>80,是消費者力所不能及的商品組合。因此,消費者只能在由預算約束線L1、縱坐標和橫坐標組成的三角區(qū)域內(nèi)(如圖中所示的陰影部分)進行消費(包括預算約束線本身)第2節(ji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2.2預算約束線的移動-比較靜態(tài)分析1.收入變動而價格不變從預算約束線方程:QF*PF+QC*PC=I來看,收入I的變化只會改變預算約束線的橫向截距I/PF和縱向截距I/PC,而不會改變預算約束線的斜率(-PF/PC)如圖所示,如果收入增加1倍,從80美元增加到160美元,預算約束線L1向右上方平行移至L2,如果該消費者愿意,他現(xiàn)在可以多買1倍的衣服和食品。同理,如果該消費者的收入減少一半,從80美元減少到40美元,預算約束線L1向左下方平移至L3,該消費者只能購買原先二分之一的衣服和食品第2節(ji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一)一種商品或勞務的價格變動而另一種商品或勞務的價格不變假設食品的價格PF下降一半,從1美元下降至0.5美元,則預算約束線的縱向截距I/PC不會改變,但橫向截距I/PF從80美元增加到160美元,斜率(-PF/PC)從-1/2變?yōu)?1/4,因為衣服和食品的相互替代率變小了,原先增加1單位食品減少1/2單位的衣服,現(xiàn)在只減少1/4單位的衣服。如下圖所示,新的預算約束線L2是原先的預算約束線L1圍繞縱向截距Y=40逆時針旋轉(zhuǎn)而得。因為在Y=40處,該消費者只消費衣服而不消費食品是不受食品價格變化影響的,食品價格下降一半使得該消費者購買食品的數(shù)量增加了一倍,即橫向截距擴大了1倍,如果食品的價格上漲1倍,從1美元增加到2美元,則預算約束線L1將圍繞縱向截距QC=40順時針旋轉(zhuǎn)至新的預算約束線L32.價格變動而收入不變第2節(ji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二)兩種商品或勞務的價格同時變動如果食品和衣服的價格同時變動相同的倍數(shù),比如都下降一半,則預算約束線的斜率(-PF/PC)不變,但縱向截距I/PC都增加了一倍,預算約束線將向右上方平行移動;如果食品和衣服的價格變動的倍數(shù)不同,則預算約束線的斜率(-PF/PC)會發(fā)生改變,縱向截距I/PC和橫向截距I/PF也會改變,預算約束線將圍繞某一組合點旋轉(zhuǎn)。比如,食品價格上升1倍,變?yōu)?$,衣服的價格下降50%,變?yōu)?$,則斜率變?yōu)?2,縱向截距為80/1=80,橫向截距變?yōu)?0/2=40,預算約束線將圍繞G點順時針旋轉(zhuǎn)新的預算約束線L3第3節(jié)消費者效用最大化3.1什么是消費者效用最大化3.2如何實現(xiàn)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第3節(jié)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是指在消費者收入、商品或勞務的價格一定的條件下,消費者在其預算約束范圍內(nèi)選擇適當?shù)纳唐坊騽趧盏慕M合,使得自身的效用達到最大化的過程。當消費者獲得最大效用時,消費者不再改變其消費行為,消費行為處于一種相對靜止狀態(tài),因此,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又稱為消費者均衡。3.1什么是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第3節(jié)消費者效用最大化(一)消費者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的條件第一,滿足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勞務的組合點必定位于該消費者的預算約束線上。因為,首先,從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定義看,消費者的收入、商品或勞務的價格是一定的,因此,消費者的預算約束線是既定的;其次,消費者要要想獲得最大效用就必須傾其全部收入去購買產(chǎn)品和服務。第二,滿足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勞務的組合位于離原點最遠的無差異曲線上3.2如何實現(xiàn)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第3節(jié)消費者效用最大化(二)圖解法找到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勞務組合上述兩個實現(xiàn)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條件綜合到一點:就是在既定的預算約束線上選一個效用最大的組合點。我們?nèi)砸允称泛鸵路槔缦聢D所示。我們畫出三條無差異曲線。距離原點最遠的U3其代表的效用最大,其次是無差異曲線U2,效用最小的是無差異曲線U1。預算約束線是以Y=40為縱向截距,以X=80為橫向截距,以-PX/PY=-1/2為斜率的直線L。我們?nèi)芜x三個組合點:預算約束線L與無差異曲線U2的切點A點、與無差異曲線U1的交點B點和無差異曲線U3上的任一點C點,看看這三點,哪一個組合點符合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我們先看B點,對于B點,消費者預算約束線L1向下移動,如果消費者再多消費一點食品,少消費一點衣服,消費者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滿足程度,比如A組合點,如圖所示;再看C點,C點位于無差異曲線U3上,比A點能獲得更大的效用,但它已超出消費者預算約束范圍,即該消費者無法承受;最后我們看A點,A點位于無差異曲線U2與預算約束線L的切點處,除A點外,在預算約束線L上再找不到一點能比A點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滿足,因此,A組合點是符合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組合點,即如果消費者選擇A商品組合就能獲得效用最大化。第3節(jié)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因為A點是無差異曲線U2與預算約束線L的切點,即預算約束線是無差異曲線U2的切線,因此,在這一點上無差異曲線U2的斜率與預算約束線L的斜率相等,如前面所學,無差異曲線的斜率就等于無差異曲線在這點上的邊際替代率MRSXY,而預算約束線的斜率即為兩種商品價格之比:-PX/PY,因此,使消費者獲得效用最大化的組合必然滿足:MRSXY=-PX/PY,即食品對衣服的邊際替代率等于食品與衣服的價格之比。第3節(jié)消費者效用最大化(三)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找到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商品或勞務組合成本收益分析法是指通過對某一經(jīng)濟主體從事某種經(jīng)濟行為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的比較來衡量該經(jīng)濟行為是否符合利潤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這里求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就要用到消費者成本收益分析法,即通過對消費者消費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的比較來衡量消費者是否達到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消費者的邊際成本是指消費者每增加一單位某商品或勞務的消費所增加的成本。如上例,在預算約束線上,如果消費者想多購買一單位的食品,就必須少購買1/2單位的衣服,因為食品的價格為1美元,衣服的價格為2美元,而這1/2單位的衣服就是該消費者每增加一單位食品的消費必須增加的成本,即邊際成本。因此,邊際成本就等于食品與衣服的價格之比或預算約束線L的斜率(-PX/PY)的絕對值。第3節(jié)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消費者邊際收益是指消費者每增加一單位某商品或勞務的消費所獲得的收益,比如上面的例子,在無差異曲線U2上,在A組合點,消費者如果想要增加消費1單位的食品,同時還要保持效用不變,就必須要放棄消費1/2單位的衣服,也就是說,同時增加1單位食品和減少1/2單位的衣服正好保持效用不變,即1單位的食品在效用上等同于1/2單位的衣服,而這1/2正好是無差異曲線在A組合點的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所以說,當預算約束線的斜率等于邊際替代率時,即MRSXY=-PX/PY,消費者的邊際成本正好等于其邊際收益,消費者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第3節(jié)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如果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即無差異曲線的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大于預算約束線的斜率的絕對值,︳MRSXY︱>PX/PY,如上圖中的B點,無差異曲線U1在B點的邊際替代率MRSXY即B點的處切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大于預算約束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此時,消費者每增加1單位食品所獲得的收益要大于所付出的成本,消費者就會繼續(xù)增加食品的消費,由于邊際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MRSXY︱不斷減少,直至A組合點——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如果邊際收益小于邊際成本,即無差異曲線的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小于預算約束線的斜率的絕對值,︳MRSXY︱>PX/PY,如上圖的D點,無差異曲線U1在D點的邊際替代率MRSXY即D點處切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小于預算約束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此時,消費者每增加1單位食品所獲得的收益要小于所付出的成本,消費者就會減少食品的消費,直至A組合點——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4.1價格變化與消費者均衡4.2收入變化與消費者均衡4.3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和價格效應4.4消費者剩余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消費者行為是按照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選擇的,即在消費者預算約束范圍內(nèi)選擇效用最大的商品或勞務組合。我們在第三節(jié)分析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時,假定收入和價格都是不變的,這一節(jié)我們放開這種假設,探討一下當收入和價格發(fā)生變化時,消費者均衡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同時,從這些變化中推導出我們在前一章學習的需求曲線;順便介紹一些微觀經(jīng)濟學中比較重要的概念:恩格爾曲線、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和價格效應、消費者剩余等。
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我們?nèi)匀灰阅诚M者消費食品和衣服為例,如圖所示:假如消費者的收入不變,當食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動時,該消費者的消費者選擇將如何變化。起初,食品的價格為1美元,衣服的價格為2美元,消費者的收入是20美元,消費者的預算約束線為L2,它與無差異曲線U2相切與A點,即消費者購買12單位食品和4單位的衣服;圖b是以食品的消費量QF為橫坐標,以食品的價格PF為縱坐標的坐標系,將圖a中的A點對應的畫在圖b中,就是A’點,在A’點,食品的價格為1美元,食品的消費量為12單位。4.1價格變化與消費者均衡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當食品的價格由1美元上漲到2美元,圖a中的預算約束線L2會圍繞縱向截距順時針旋轉(zhuǎn)至預算約束線L1,L1與無差異曲線U1相切與B點,B點是效用最大化的組合,即消費者購買4單位食品和6單位衣服;將圖a中的B點對應的畫在圖b中,就是B’點,在B’點,食品的價格為2美元,食品的消費量為4單位。當食品的價格由1美元下跌到0.5美元,圖a中的預算約束線L2會圍繞縱向截距逆時針旋轉(zhuǎn)至預算約束線L3,L3與無差異曲線U3相切與C點,C點是效用最大化的組合點,即消費者購買20單位食品和5單位衣服;將圖a中的C點對應的畫在圖b中,就是C’點,在C’點,食品的價格為0.5美元,食品的消費量為20單位。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將圖a中的B點、A點、C點用光滑的曲線P-C連接起來,就得到了價格-消費曲線,簡稱P-C曲線。P-C曲線描繪了所有與食品價格相聯(lián)系的使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食品和衣服的組合。該曲線表明:隨著食品價格的下降,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提高了,消費的食品數(shù)量也就增多了,但消費衣服的數(shù)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消費衣服的數(shù)量增加時因為食品價格下跌同時增加了消費者購買衣服和食品的能力,消費者購買食品和衣服的數(shù)量都增加了,;消費衣服數(shù)量的減少是因為食品價格下降,使消費者傾向消費更多的食品,從而減少衣服的消費。)當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導致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或需求量增加,責成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當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導致另一種商品的消費量或需求量減少,則稱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本例中的食品和衣服,當食品價格下降時,消費者購買食品增加導致衣服的數(shù)量減少,則衣服和食品互為替代品;若食品價格下降時,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增加,此時,食品和衣服的消費都會增加,則衣服和食品互為互補品。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將圖b中的A’點、B’點和C’點用光滑的曲線D連接起來,就得到了食品的需求曲線。我們在第一章需求和供給中講過,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nèi)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數(shù)量。這里的愿意反映了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商品和勞務時對獲得最大效用的愿望:這里的能力反映了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或勞務時要收到預算約束。圖b中的需求曲線D描繪了食品價格和消費食品的數(shù)量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食品價格越低,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就越高,所獲得的效用就越大,消費的食品數(shù)量越多;反之,食品價格越高,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就越低,所獲得的效用就越小,消費的食品數(shù)量越少。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我們?nèi)匀灰阅诚M者消費食品和衣服為例,如圖所示:假如食品和衣服的價格不變,仍是1美元和2美元,該消費者的收入發(fā)生變化。起初,消費者的收入是10美元,則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組合是A點(A點位于無差異曲線U1和預算約束線L1的切點處),即消費者購買4單位食品和3單位衣服;圖b是以食品的消費量QF為橫坐標,以食品的價格PF為縱坐標,將圖a中的A點對應的畫在圖b中,就是A’點,在A’點,食品的價格為1美元,食品的消費量為4單位;圖c是以消費者的收入I為縱坐標,以食品的消費量QF為橫坐標的坐標系,將圖a中的A點對應的畫在圖c中,就是A’’點,在A’’點,食品的消費量為4單位,消費者的收入為10美元。4.2收入變化與消費者均衡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當消費者收入由10美元增加到20美元時,預算約束線LL1便會向右上方平行移動至預算約束線L2,消費者在B點獲得了最大效用(這一點位于效用較高的無差異曲線U2與預算約束線L2的切點處),即消費者購買10單位食品和5單位衣服;將圖a中的B點對應的畫在圖b中,就是B’點,在B’點,食品的價格仍為1美元,食品的消費量為10單位;將圖a中的B點對應的畫在圖c中,就是B’’點,在B’’點,食品的消費量為10單位,消費者的收入為20美元。當消費者收入由20美元增加到30美元時,預算約束線L2便會繼續(xù)向右上方平行移動至預算約束線L3,消費者在C點獲得了最大效用(這一點位于效用較高的無差異曲線U3與預算約束線L3的切點處),即消費者購買16單位食品和7單位衣服;將圖a中的C點對應的畫在圖b中,就是C’點,在C’點,食品的價格仍為1美元,食品的消費量為16單位,將圖a中的C點對應的畫在圖c中,就是C’’點,在C’’點,食品的消費量為16單位,消費者的收入為30美元。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當我們將圖a中的A點、B點和C點用光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收入——消費曲線,簡稱I-C曲線,I-C曲線描繪了所有與收入相聯(lián)系的使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食品和衣服的組合,該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斜率為正,因為消費者的收入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就增加了,消費者就可以消費更多的食品和衣服。但是I-C曲線并不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它也可能是向左上方傾斜,即斜率也可能是負的,即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商品或勞務的消費量反而減少了。當I-C曲線的斜率為正,即消費量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或者說需求的收入彈性為正,我們稱這種商品或勞務為正常品(需求收入彈性大于0);當I-C曲線的斜率為負,即消費量或需求量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或者說需求的收入彈性為負,我們稱這種商品或勞務為低檔品或劣等品,比如高粱面。如圖d所示,當消費者的收入比較低時,高粱面是正常品(其I-C曲線的斜率為正);當消費者的收入比較高時,I-C曲線變向后彎曲(從B點移至C點),因此此時高粱面已成為低檔品,其消費量隨著收入的增加反而下降了。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我們來看圖b,A’點所對應的消費者收入為10美元,B’點所對應的消費者收入為20美元,C’點所對應的消費者收入為30美元;A’點所對應的食品需求曲線為D1,B’點所對應的食品需求曲線為D2,C’點所對應的食品需求曲線為D3。說明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平行移動,這與第一章中需求曲線移動的結(jié)論相符。圖c中當我們將A’’點、B’’點和C’’點用光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構(gòu)成恩格爾曲線。恩格爾曲線類似于I-C曲線,反映了消費者消費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shù)量與收入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隨著消費者收入從10美元增加到20美元,再增加到30美元,食品的消費量從4單位增加到10單位,再增加到16單位。當然,對于衣服也有類似的結(jié)論:隨著收入的增加,衣服的消費量由3單位增加到5單位,再增加到7單位。同樣,恩格爾曲線也不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它也可能是向左上方傾斜的,它可能是向左上方傾斜,比如高粱面的恩格爾曲線就是先向右上方傾斜,然后再向后彎曲。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對于兩種商品和勞務組合,如果一種商品或勞務價格下跌,它會產(chǎn)生兩種效應:第一,消費者在效用不變的條件下,會消費更多的變得相對便宜的商品或勞務,而減少消費變得相對昂貴的商品或勞務,這種效應稱為替代效用;第二,一種商品或勞務的價格下降使得消費者的購買力提高了,收入對比提高,由于收入提高,消費者購買更多/更少的該種商品和勞務,這種效應稱為收入效應。這種效應加起來就是價格變化帶來的總效應——價格效應。對于所有的商品或勞務,其替代效應總是負的,即一種商品或勞務價格的下跌一定會增加該種商品或勞務的消費量。而收入效應卻不一定總是負的,對于正常品和奢侈品,收入效應總是負的,即一種商品或勞務價格的下跌會通過增加消費者的購買力,變相提高消費者的收入而增加該種商品或勞務的消費量;但對于低檔品,收入效應卻總是正的,即一種商品或勞務價格的下跌會通過增加消費者的購買力,變相提高消費者的收入而減少該種商品或勞務的消費量。因此,總的價格效應是正還是負是不確定的。因此,我們要分情況討論。4.3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和價格效應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一)正常品的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和價格效應我們?nèi)砸韵M食品和衣服為例(食品和衣服屬于正常品),如圖所示,食品價格變化之前,消費者的預算約束線為L1,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組合點為A點(位于無差異曲線U1和預算約束線L1的切點處),食品的消費量為QF1,衣服的消費量為QC1。如果食品價格下降,預算約束線L1將圍繞D點逆時針旋轉(zhuǎn)至預算約束線L2,此時,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組合點變?yōu)锽點(位于效用較高的無差異曲線U2和預算約束線L2的切點處),食品的消費量為QF2,衣服的消費量為QC2,食品的消費量增加了QF1F2,這個增加量就是價格效應作用的結(jié)果。第4節(jié)消費者行為選擇和需求曲線現(xiàn)在我們把總的價格效應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我們知道,替代效應的前提條件是消費者的效用保持不變,因此,我們在上圖中加一條輔助預算約束線(又稱補償預算約束線),如圖所示,這條補償預算約束線平行于預算約束線L2,且與無差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色能源技術(shù)研發(fā)合作合同
- 醫(yī)療器械代理注冊合同書
- 正式借款合同
- 城市綠化項目實施與驗收合同
- 節(jié)電小貼士(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滬科黔科版
- 第21課《莊子二則-北冥有魚》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社區(qū)團購倉儲租賃協(xié)議
- 第5課計算機的資源管理 教學設計
- 律師事務所勞動仲裁合同8篇
- 無產(chǎn)權(quán)房屋買賣合同范本5篇
- 農(nóng)業(yè)托管合同范例
- 食品中阿維菌素等55種農(nóng)藥最大殘留限量
- 保潔部消殺培訓
- 口服輪狀疫苗知識課件
- 中國腦小血管病診治指南2023版
- 中國聚乙烯催化劑行業(yè)發(fā)展狀況及需求規(guī)模預測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新能源汽車驅(qū)動電機及控制系統(tǒng)檢修課件 學習情境4:電的轉(zhuǎn)換
- 車輛實際使用權(quán)協(xié)議書范文模板
- 新版加油站全員安全生產(chǎn)責任制
- 腦出血課件完整版本
- 涼山州小學數(shù)學教師業(yè)務素質(zhì)考試試題(真題+訓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