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汽車修理工藝分析原理_第1頁
第四章 汽車修理工藝分析原理_第2頁
第四章 汽車修理工藝分析原理_第3頁
第四章 汽車修理工藝分析原理_第4頁
第四章 汽車修理工藝分析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汽車修理工藝分析原理

§4-1汽車修理的經濟效益分析修理工藝分析的目的為了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汽車的潛在工作能力,以便以最低的社會消耗,保質保量地恢復汽車工作能力的理論和方法。因此在汽車修理前應對汽車修理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

修理的任務:以最低的社會消耗來恢復汽車已喪失的工作能力。一.經濟效益分析

1.汽車修理是保證汽車使用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主要手段。

1)汽車修理是恢復汽車使用性能,延長汽車使用壽命,保證社會動力的重要措施。汽車使用效益取決于汽車設計、制造、使用和維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保證使用效率,從設計、制造的角度來講應提高使用經濟性,可靠性和維修性,使用中,根據使用條件的不同正確維修和使用車輛,充分發(fā)揮車輛的使用效能,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汽車修理是滿足社會動力的要求和提高運輸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2.汽車修理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汽車使用過程中,其潛在的工作能力隨行駛里程的延長而逐漸耗損,達到T點時,潛在工作能力已全部消耗完,汽車達到了極限狀態(tài)。[如圖所示]潛在的工作能力:

3.適度進行修理是降低汽車壽命壽命周期費用的有效手段。設汽車的購置費;使用費用;運輸生產收入;即↑,↓綜合經濟效益:

[圖示]

與t軸有兩個交點,存在一個的極限,適度的修理可以維持汽車的使用壽命在

之間,可獲得經濟效益。經濟效果:

式中:-新車、大修車制造的單位投資;-正常經濟效果系數(shù)-新車大修車的制造成本;-新車、修復車的運輸費用-汽車殘值-新車、大修車的修理間隔里程也可寫成:其中:,——大修期內,新車、大修車的平均故障率

-新車、大修車排除故障的平均費用因此,大修費用效果是大修費用,修復后行駛里程,故障率的函數(shù),即:

4.零件修理是汽車修理獲得經濟效益的基礎制造汽車成本構成:其中:

P-裝配費;M-材料費;D-零件價值;N-雜費大修車成本構成:其中:-拆卸費由于生產條件的限制,大修時,通常,所以要獲得經濟效益,應使:即:關鍵是降低材料的消耗和減少零件開支上尋找途徑,那么加強零件修復和拆卸機械化,可獲得修理的經濟效益。二.汽車修理效益的分析計算方法

計算汽車修理后的經濟效益時,通常是用通過更新車和修復車使用費用的分析對比而獲得的。汽車使用期的費用:償還汽車的購置費(第一類)使用期內的使用維修費(第二類)

1.汽車到極限狀態(tài)后采用更新時,購置新車的費用和使用到t年內汽車的使用費用:

式中:-新車購置費用(元);-到

t

年后汽車的殘值;-考慮到資金利率,汽車使用到i年時的換算系數(shù);

-換算系數(shù);-換算到E年度的年代;-將費用換算到那個年代;-新車隨行駛里程的增加,運輸效率下降的系數(shù);-修正到同一系數(shù),同一使用年限的新車,在第t年的使用維修費。

2.汽車到使用極限時,采用大修的決策,則消耗總費用為大修費用和修復車在使用期內的維修費用之和,即:式中:-汽車的大修費用;-大修車隨行駛里程增加,運輸效率下降的系數(shù);-修復車、修正到同一效率和同一使用期限,到第t年的使用維修費用。

3.分析

只有當修復汽車使用期內的單位費用低于購置同型號新車和更新新型汽車的單位費用時,汽車大修才能獲得效益。即:當然還要考慮擴大汽車生產能力、投資期限及費用。綜上所述,分析汽車大修經濟效益時,必須獲得可靠的數(shù)據,收集有關方面的信息,從動態(tài)規(guī)劃的基礎上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通常汽車每使用一年都應進行效益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得出最佳選擇方案。三.汽車修理工藝過程由于汽車維修組織方法不同,工藝過程也各不相同,大致可分為就車修理和總成互換修理工藝。

1、就車修理工藝過程汽車驗收車架修理外部清洗汽車解體零件清洗零件檢驗分類零件修理報廢件廢料庫備件庫總成解體零修件電氣設備修理可用件總成裝配總成試驗汽車總裝汽車試驗交車車身和附件修理外部涂裝2、總成互換法修理工藝過程汽車驗收外部清洗汽車解體總成拆卸車架修理總成待修零件清洗檢驗零件修理備件庫總成庫汽車總裝汽車試驗外部涂裝修竣交車二.汽車修理的組織方式

1.就車修理法

定義:就車修理法指在汽車修理過程中,將從汽車上卸下的總成、組合件、零件等,除已無法修復或無修復價值者外,將原車上的零件修理后裝回原車的修理方法。

特點:修理周期長,因為所有的總成或組合件都是由原車上拆下的零件裝配成的,由于各總成的修理周期不同,就車修理時,必須等修理周期最長的總成修復后方能裝配汽車。此方法適用于修理車型復雜、送修單位不一的修廠。

2.總成互換修理法

定義:指在汽車修理過程中,除了車架,車身之外,其他總成、組合件和零件都可以用周轉儲備總成替換的修理方法,把換來的零件另行安排修理,以作備用品。

特點:修理周期短,由于采用了備用零件和周轉總成,就不會破壞汽車修理時裝配的連續(xù)性,可大大縮短大修行程周期。但是,周轉儲備總成需積壓一定量的資金。此方法適用于企業(yè)承修車輛單一,且送修單位單一的修理廠。§4-2汽車修理工藝過程的統(tǒng)籌與優(yōu)化一.汽車修理工藝的統(tǒng)籌方法

統(tǒng)籌法又稱網絡分析技術,是用統(tǒng)籌圖進行網絡分析。分析應先將大修工藝過程劃分為若干個單元工序,分析工序間的工藝性和組織性相互聯(lián)系和制約的關系,確定工藝間的先后順序。(如圖所示是發(fā)動機大修工藝順序)用矩陣法計算統(tǒng)籌圖上各節(jié)點工作的最早時間、最遲時間、工序最早開工和最遲開工時間、節(jié)點時差等。步驟:

1)作節(jié)點數(shù)目矩陣節(jié)點數(shù)為16個,則得節(jié)點矩陣[見表2-1-3]2)填入相應的工序時間,以行為箭尾節(jié)點,以列為箭頭節(jié)點,把工序工時序填入。例如:③→④工序的工時為1.0,可將1.0填入第三行第四列方格內。

3)在矩陣上方和左方分別加一行和一列,填入各節(jié)點最遲結束時間和最早開始時間

4)計算各節(jié)點的最早開始時間

始點事項的最早開始時間為零,即節(jié)點①的

其他節(jié)點的最早開始時間可按它的箭尾節(jié)點的最早開始時間加上箭桿上的時間來決定;如果同時有幾支箭線和節(jié)點相連,則選其中箭尾節(jié)點的最早開始時間與箭桿時間相加的最大值。

-箭頭事項的最早開始時間-箭尾事項的最早開始時間-工序的工時例如:節(jié)點②的節(jié)點③的

5)計算節(jié)點最遲結束時間

從終點節(jié)點開始從右到左逐個計算。終點節(jié)點的最遲結束時間應當?shù)扔诳偼旯て?。總完工期?.0+0.5+3.0+6.0+6.0+4.0+4.0+0.5=27.00(h)一個箭尾節(jié)點的最遲結束時間減去箭桿時間來決定的,如果從箭尾節(jié)點同時引出幾支箭線時,則選其中箭尾節(jié)點的最遲結束時間與箭桿時差中最小值。

-箭尾節(jié)點的最遲結束時間;-箭頭節(jié)點的最遲結束時間

如圖:=27-0.5=26.5,=26.5-4=22.56)計算節(jié)點的時差:節(jié)點的時差為節(jié)點的最遲結束時間與最早開始時間之差。

例如:=6.5-5.5=1.0h7)確定關鍵路線

將時差為零的節(jié)點串聯(lián)起來的路線即為關鍵路線。關鍵路線為:①→②→③→④→⑤→⑨→⒀→⒁→⒂→⒃

關鍵路線愈多,或者其它路線的工時愈接近于關鍵路線的工時,則說明發(fā)動機修理過程中工藝安排得越好,若不滿足要求可利用統(tǒng)籌圖作出相應的調節(jié)。

8)計算各工序的最早開工時間各工序的最早開工時間就是它的箭尾節(jié)點的最早時間。是指從始點起此事項的最長線路的時間,如:⑦→⑧的工序9最早開工時間為:tE(9)=2.0+0.5+1.0+2.0+2.0=7.5(h)

9)計算各工序的最遲開工時間,即它的箭頭節(jié)點的最遲時間減去本工序耗時的差值。節(jié)點的最遲開工時間是一個事項最遲必須結束的時間。以-從終點開始,自右向左逐個事項后退計算。如:⑦→⑧的工序9,其最遲開工時間為:10.5-2.0=8.5h

即工序9的最遲開工時間為8.5h,否則會影響隨后工序的如期開工。

10)計算工序時差工序時差,即工序的最遲開工期與最早開工期的差值。-工序的最遲開始時間;-工序的最早開始時間;-工序的最遲結束時間;-工序的最早結束時間。通過計算,找出關鍵路線后,要想縮短大修工期,就要在關鍵路線的關鍵工序上采取措施,除在關鍵工序上改進設備和工藝,提高工效,減少工時外,在工藝組織上盡可能采用平行作業(yè)或交叉作業(yè),以縮短工時。

由于非關鍵路線在時間上常有潛力可挖。時差越大,表明可挖掘的潛力越大,表明工藝安排不夠合理,應進行調整。

以上我們確定的每道工序的完成時間是按照額定時間確定的,實際上,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修理工藝中每道工序的完成時間在較大范圍內波動。分析中,通常將工作時間按三種情況進行估計:最快可能完成時間、最慢可能完成時間和最大可能完成時間。工作平均完成時間的估計值:

式中:-最快可能完成時間;-最慢可能完成時間;-最大可能完成時間方差:

給定置信度,即可得到完工時間的可能值為:

二.汽車修理作業(yè)組織

1.汽車修理生產中采取兩種作業(yè)組織形式

1)固定作業(yè)法:在一個工位完成全部修理作業(yè),要求技術工人技術全面,且難使用專用設備,適合生產規(guī)模小,車型復雜的企業(yè)。

2)流水作業(yè)法:全部修理作業(yè)在由幾個連續(xù)的工位組成的流水線上進行,流水線可以是間歇的和連續(xù)的兩種。工人在指定工位完成其規(guī)定工作。適合于承修車型單一,生產規(guī)模大的修理企業(yè),功效高,可使用專用設備。

2.修理生產勞動組合方式

1)綜合作業(yè)法:適合于固定工位作業(yè)法。它是由一個工作組承修一輛汽車大部分修理作業(yè),要求工人技術全面。

特點:修理周期長,成本較高,適用于小型的承修車型復雜的企業(yè)。

2)專業(yè)分工法:按工種、部位、總成、組合件等汽車修理作業(yè)劃分成若干工序,各工序由一個或幾個專業(yè)工組專門負責完成。分工程度取決于企業(yè)規(guī)模。

特點:適用于固定工位作業(yè),也適合流水作業(yè)。單項作業(yè)易于提高工人技術水平,易于使用專用設備,保證維修質量??s短維修周期,適用于大型、承修車型較簡單的企業(yè)。三.汽車驗收送修車輛進廠時必須進行驗收,驗收時檢查該車技術鑒定書,記錄車輛技術狀況,及送修人員對車輛技術狀況的反映,進行必要的外檢和技術狀況檢查。

1.為了有效組織修理生產,承修企業(yè)掌握如下車輛情況:

1)承修車輛結構特點,及維修資料數(shù)據,其目的是:

⑴使汽車修理工藝與汽車制造時工藝方法保持一致

⑵使修理時零件加工基準與汽車制造時工藝保持一致

⑶使汽車大修時與制造時尺寸鏈計算方法保持一致

⑷使大修時主要配合副、配合特性及零件平衡與制造時保持一致

⑸使零件修復后表面硬度、耐久性、粗糙度指標與制造新件保持一致或相近。

2)新車或大修車使用中的故障及各部件耐久性資料,以改善汽車使用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根據零件壽命儲備,確定大修容許尺寸,以降低大修成本。

3)掌握大修前各部件實際技術狀況,以便安排備料、生產計劃和勞動力協(xié)調。

2.確定承修車輛技術狀況與裝備程度

3.檢驗送修車,進一步了解汽車各部位技術狀況§4-3汽車零件檢驗分類的標準和制定方法

檢驗目的:通過檢驗和技術鑒定確定零件的技術狀況

分類:通過檢驗后可把零件分為:可用件、需修件和報廢件三類。

可用件:指零件的幾何形狀和幾何尺寸的偏差均在容許的范圍內,不需要修理即可繼續(xù)使用。容許磨損是指具有這種磨損程度的零件,當繼續(xù)使用時,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仍能保證機構可靠地工作。

需修件:指零件的磨損和幾何尺寸、形狀的偏差已超過容許磨損范圍達到極限磨損狀態(tài)。極限磨損是指具有這種磨損程度的零件尚能工作,但繼續(xù)使用時,由磨損過大引起沖擊載荷過高和單位壓力增大,使零件很快損壞,通過修理可以使用,且修理在經濟上是合算的。

報廢件:指零件的磨損和幾何尺寸、形狀的偏差已經超過了極限磨損或具有某種損壞,以致這類零件不能修復,或雖可修復,但經濟上不合算。一.汽車零件檢驗分類的技術條件檢驗分類技術條件是確定零件技術狀況的依據

1.零件的主要特征,包括材料、熱處理性能及零件的尺寸;

2.零件可能產生的缺陷和檢驗方法,并說明缺陷的部位,缺陷特征;

3.零件的極限磨損尺寸、容許磨損尺寸及容許變形量或偏差;

4.零件的報廢條件

5.零件的修理方法二.汽車零件檢驗分類技術條件的確定方法

1.確定零件允許磨損、極限磨損的統(tǒng)計方法

1)經驗統(tǒng)計法根據長期使用、修理汽車所累積的資料加以分析總結出來的。

2)試驗研究法:在實際使用或實驗室工作條件下,通過試驗和檢測制取磨損規(guī)律的勞倫斯曲線,根據曲線尋求磨損量對使用性能的影響來確定零件的極限磨損值下的壽命及大修周期來確定容許磨損量。

3)計算分析法

計算分析法是建立在理論分析基礎上的,由于零件工作條件復雜,影響因素較多。因此,計算分析法不能完全反映零件的實際磨損情況,但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給出各種影響因素間的函數(shù)關系,對經驗法和研究法有參考價值。理論分析可知:要保證滑動軸承與軸頸的正常工作,即保證軸承與軸頸間形成理想的流體潤滑狀態(tài)。根據流體潤滑理論,其間隙值的計算公式:

式中:-軸與軸承的間隙mm;-軸的轉速rpm;-潤滑油的粘度;-軸頸的直徑mm;-單位載荷,-軸承寬度-考慮軸承尺寸關系的系數(shù):

磨損后,導致間隙增大,沖擊載荷隨之增大,從而油膜變薄,當小于軸與軸承微觀凸起的高度之和時,油膜將破壞,使金屬表面直接接觸,出現(xiàn)干摩擦而粘著,使磨損迅速加劇,可以認為這種情況下,軸與軸承間隙達到極限狀態(tài),此時間隙為極限間隙。

極限間隙:

——軸與軸承微觀凸起之和,對于滑動軸承取0.004mm,

極限間隙近似公式:

[例]配合副容許磨損值的確定由于配合副極限磨損總量為:其與極限行駛里程呈線性關系:那么容許磨損總量為:容許磨損總量與容許使用壽命(大修間隔里程)呈線性關系:令:則:由于相配合零件的耐磨性不一致,因此磨損總值在相配合零件中的分配,是按磨損不均勻系數(shù)來分配的,對磨損較小的零件,其極限磨損和容許磨損值分別為:

而對磨損較大零件來說,用下式表示:

必須指出:軸與軸承的極限狀態(tài)不僅與配合間隙有關,而且還與軸及軸承的幾何形狀有關。發(fā)動機工作時,由于頻繁起動,在啟動初期,由于轉速較低,不可能形成流體動壓,使軸“浮起”,因此起動時軸與軸承處于半干摩擦狀態(tài),磨損較大,長期使用后處于靜態(tài)時,軸承支撐處形成凹穴,使流體潤滑條件破壞,可以認為失圓度達到極限。失圓度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軸與軸承的標準配合間隙;-轉動零件磨損量與不動零件的比值-不動零件的幾何形狀偏差的極限值上述是通過軸承不動,軸轉動時導出的,適合于主軸頸。連桿軸頸,可以認為時軸不動、軸承轉動。當:1)轉動零件的幾何偏差為零:時,,這說明新零件或修復零件中,不動零件的幾何偏差不得大于,否則就不能形成流體間隙;

2)當時,按上式可計算不動零件幾何形狀偏差的極限值;

3)若轉動件比不動件磨損快,使時,不動零件失圓不會破壞流體潤滑。受沖擊載荷配合副極限間隙的確定(活塞銷與連桿襯套)

式中:-襯套長度mm;-潤滑油粘度;-平均單位壓力;-壓力作用時間三.汽車零件檢驗方法

汽車零件檢驗方法根據檢驗技術要求不同可分為檢視法、測量法和探測法。

檢視法:對于出現(xiàn)的破裂、顯著裂紋、變形或磨損的零件一般均可以采用此方法進行檢驗。汽車上50%以上的零件可以通過耳聽、手摸、眼看的方法來檢驗

測量法:通過儀器和量具測量磨損后零件的尺寸及尺寸誤差與汽車零件的允許誤差比較,確定技術狀況。此方法精確,且測量方便。

探測法:檢查隱傷的方法,根據零件的機械性能及缺陷的特征。一般有磁力探傷法、染色法、x射線法、超聲波等?!?-4汽車主要總成基礎零件的變形及檢測一.汽車基礎零件變形的原因

基礎零件變形是由于基礎零件熱處理工藝不良或維修不當而引起的。

1.內應力引起的基礎件變形基礎件由于制造時其鑄件未經時效處理或時效處理不完善而使內部存在殘余內應力,加工時,會使應力松弛而引起零件變形。

零件內部的殘余應力可歸納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殘余內應力是與零件的尺寸和幾何形狀有關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宏觀上在零件體內平衡第二種殘余內應力為局部應力,是與零件基體結構有關的,在局部分子結構間平衡,應力的方向不定。第三種殘余內應力是晶格范圍內平衡的,也是不定向的。零件變形主要是第一、二種殘余內應力引起的。

消除殘余應力的方法:時效處理

人工時效:把零件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下,保持一段時間,緩慢冷卻(鑄鐵)

自然時效:長時間風吹,日曬,雨淋的自然條件下,放置一段時間,應力便松弛。另外,在設計鑄鐵件時盡量使壁厚均勻也可減小殘余內應力。

2.外載荷引起變形

1)設計不合理,造成局部的附加載荷,而引起變形;

2)使用不合理,不正常,經常在惡劣路況下行車,或急剎車、超載、猛起步、產生過大的動載荷,引起變形;

3)溫度過高,材料強度下降而引起變形;

4)局部受載荷不合理,局部超載或局部集中載荷過大等。

3.修理工藝不當零件修理時定位基準選擇不合理或基準變形太大,操作不合理,螺栓擰緊力矩及擰緊順序等。二.汽車主要總成變形對總成工作的影響

1.氣缸體:汽缸體是發(fā)動機的基礎件,其形位誤差有:①氣缸軸線與曲軸承孔軸線的垂直度誤差②在縱向平面內氣缸軸線相對于公稱位置的偏差③曲軸承孔軸線與凸輪軸承孔軸線間的距離和平行度偏差④曲軸主軸承承孔的同軸度誤差⑤上下平面的平面度誤差⑥氣缸軸線對下平面的垂直度⑦氣缸體前后兩端面對曲軸承孔軸線的垂直度這些形位誤差都會對發(fā)動機的工作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2.變速器殼變速器相對位置偏差包括:①變速器殼上下兩軸承座孔軸線間距離和兩軸承孔的平行度偏差;②上軸承孔軸線至變速器殼與蓋分割面距離偏差,③前后端面的平面度偏差兩軸線平行度偏差過大時,會引起扭矩傳遞不均,產生沖擊載荷,出現(xiàn)噪聲,引起較大的軸向力造成脫檔和跳檔。三.汽車主要總成基礎件位置偏差的檢驗

1.氣缸體位置偏差的檢測:垂直度、同軸度、平行度、前后端面與主軸承座孔的垂直度。

2.變速器殼位置偏差的檢測:上下軸線平行度、上軸線到上平面距離、前后端面與軸線的垂直度。

3.后橋殼位置偏差的檢測:半軸套管軸孔相對位置的偏差

4.主減速器殼位置偏差的檢測四.汽車零件隱傷檢驗隱傷:就是肉眼看不見的損傷。如:裂紋、質量分布不均勻等。隱傷的檢驗方法有:磁力探傷;熒光探傷;汽缸體、氣缸蓋水壓試驗法;浸油敲擊法;旋轉件的平衡等

1.磁力探傷

1)原理

磁力線應垂直通過裂紋,才能引起在裂紋處的磁力線偏散而產生的磁極。若水平通過時,切斷磁力線較少而不能形成磁極。因此,縱向磁化可檢查橫向裂紋、環(huán)形磁化可檢查縱向裂紋。

2)注意事項①磁化電流可采用直流和交流,一般,環(huán)形磁化多采用交流,縱向磁化多采用直流。要求低壓高強度電流,可產生較強磁場,且操作安全。電流強度的選擇:電流強度過大,磁粉聚集較多,難以辨別真?zhèn)?;過小,難以顯露缺陷,所以要根據零件的直徑選擇電流。環(huán)形磁化:

-零件表面磁場強度;-工件直徑磁場下檢驗時:直流磁化可相應降低電流30~50%。②分段磁化對復雜和長的軸類零件應采用分段磁化。是因為磁場分布不均勻,中間弱兩邊強,難以檢查,增大電流會造成兩頭磁場太強,使真?zhèn)尾槐?。分段可使每斷得到均勻磁?/p>

3)退磁磁化檢驗以后應對零件退磁,因為零件表面會有剩磁,剩磁吸引鐵屑而產生磨料磨損

簡單退磁方法:①將零件從交流磁場中慢慢退出,或向零件通交流電,逐漸減少電流強度,直至為零。但交流退磁僅限于零件表面。②直流退磁,向零件通直流電,不斷改變極性;同時將電流逐漸減小到零,可徹底退磁。此方法僅適于鐵磁性零件。

2.熒光探傷:此種方法適于不同材料。利用紫外線照射下,熒光物質發(fā)光原理。呈現(xiàn)零件表面缺陷。檢驗時:①清洗油污、銹斑后烘干;②在熒光液中浸泡10-20min,也可刷涂敷;③用水壓為1.5大氣壓,水溫20~40℃沖洗,低溫烘干;④顯像處理:在零件表面涂一層氧化鎂顯像粉,依靠它的吸附性能,使浸入裂紋滲透劑虛浮出來并擴散,一般覆蓋10~15分后用空氣吹掉。⑤紫外線照射,照射后裂紋即顯現(xiàn)出來。

3.超聲波探傷:利用超聲波遇到外界面就產生反射的原理。

4.浸油敲擊法

5.水壓試驗法

五.零件平衡的檢驗

1.概念

靜不平衡:盤類零件質心不在其旋轉中心上,而產生離心力

動不平衡:零件沿長度方向上質量分布不均勻。是力偶矩的不平衡。

2.關系動平衡的零件一定靜不平衡;但靜平衡的零件不一定動平衡。

3.原因

1)尺寸不精確;2)制造質量分布不均勻;3)裝配誤差;

4.平衡方法汽車旋轉的盤類零件,飛輪、齒輪、離合器壓盤僅作靜平衡;而曲軸、傳動軸、輪胎則要求動平衡檢驗。

1)曲軸:在動平衡檢驗儀上作動平衡檢驗,不平衡時可在曲柄臂的平衡重塊上去掉金屬,鉆孔或銑面。

2)飛輪、壓盤:靜平衡檢驗。不平衡時在飛輪非工作平面上孔盲孔去重。

3)曲軸、飛輪、壓盤離合器總成裝配后:作動平衡檢驗。不平衡時,在曲軸柄臂的平衡重上和飛輪上去重,或在離合器殼上加平衡重。

4)傳動軸:作動平衡檢驗。在傳動軸上加平衡配重。

5)輪胎:作動平衡檢驗。在輪輞上加平衡重?!?-5汽車主要總成基礎件的修理一.氣缸體的修理

1.氣缸裂紋的修理裂紋檢驗方法:水壓檢驗法。主要部位采用焊修法,水套及其它非重要部位應采用擰緊波形嵌件和密封波形嵌件進行修復或粘補修理。

2.主軸承座孔的修理主軸承座孔的修理采用噴涂和刷鍍法修復,再加工糾正。座孔不能采用修理尺寸法。

3.氣缸磨損的修理氣缸磨損超過允許極限時,應采用修理尺寸法修復。修理時為保證氣缸中心線與軸承座孔軸線的垂直度在允許范圍內,應選擇合理的定位基礎。

1)定位搪缸時可供選擇:①以上平面作為定位基準,以摩擦最小的部位定搪缸中心。適用于移動式搪缸機,由于定位平面易變形,需要修整,將使修理作業(yè)工作量大,加工基準轉換,增加了累積誤差,影響位置精度。由于氣缸偏磨,定心也不準確,已逐漸被修理企業(yè)淘汰。②以下平面作為定位基準及工藝孔此種方法適合于固定式搪缸機,裝夾方便,穩(wěn)定性好,且該平面變形不大。但應檢查該平面的平面度及與曲軸承孔軸線的平行度,其值不得大于0.1mm,朝差時應以曲軸承座孔作為定位基準對下平面修正。其夾器靠安裝在搪床工作臺上的定位板來保證的。③以曲軸主軸承座孔及座孔結合面作為定位基準此種定位方法適合于固定式搪缸機,因主軸承座孔直接與氣缸軸線相關,同時又是搪削主軸承座孔的基準。因此,這種定位基準的適應性強,且能正確保證垂直度公差及位置精度的要求,但裝夾不太方便。

2)搪缸可采用不同的定心搪缸

同心法:以活塞環(huán)未運動到、磨損量最小部位定心搪缸;

不同心法:以磨損量最大的部位定心搪缸。不同心搪缸可以節(jié)省修理尺寸級別,但是累積效應使氣缸軸線偏移加大,引起偏磨加劇,一般用在鋃過套后最后幾級修理尺寸。

3)切削速度和進給量用金剛刀搪削時其切削速度為100~200rpm;進給量為0.02~0.17mm/r,切削深度為0.1~0.3mm

4)磨削(珩磨)

珩磨的目的是獲得正確幾何形狀和表面粗糙度。磨削余量:鑄鐵取0.0.~0.05mm為了提高氣缸孔表面的耐磨性和抗粘附能力,不允許光潔度太高了,在缸壁表面上磨削出溝槽和網紋,采用振動滾壓強化;

根據加工規(guī)模不同,零件表面可能形成無交叉溝槽、不完全交叉、完全交叉溝槽,匯合一起的溝槽,可以儲油,防粘附和且耐磨損。缸體表面還可以采用激光淬火,鍍鉻處理可防粘、耐磨。

4.氣缸鋃套的修理

氣缸用完最后一級修理尺寸后,應采用鋃套修理法將氣缸恢復到名義尺寸。綜合損傷和磨損到最后一級修理尺寸時,鋃配缸套時應隔缸鋃配。

5.工藝路線(綜合損傷)鉗工加工(擴螺紋孔、鉸修理尺寸螺紋、裂紋焊前的準備工作)-焊缸體裂紋-鉗工加工(清理焊縫)-主軸承座孔刷鍍(噴涂)-搪軸承座孔-搪缸套座孔-清理油道和油孔、鋃套孔-搪削氣缸-珩磨氣缸-檢驗二.變速器殼的修理

1.常見的損傷變形和裂紋,軸承座孔磨損,螺紋孔損傷等。

2.上平面和前后端面的修理當變形超過允許值時,可在磨床上進行加工,其最大加工量不大于0.6mm,前后端面加工量總和不大于0.6mm,否則影響裝配和使用。

3.軸承座孔修理當軸承座孔與軸承外圈配合間隙大于0.0075mm時,必須修理??梢圆捎秒婂兒笤贆C加修復。機加工時,以上平面上兩個工藝孔與工作臺上定位銷對準即可搪削軸承座孔。三.后橋殼修理

1.常見的損傷

橋殼彎曲變形和裂紋,半軸套管承孔磨損,油封軸頸磨損,鋼板彈簧座定位孔磨損及螺紋孔損傷。

2.橋殼的校正彎曲變形主要是發(fā)生在彈簧座以外。當彎曲變形量小于或等于2mm時,可采用冷壓校正;當彎曲變形量大于2mm,將橋殼彎曲部位加熱到300~400℃進行熱壓校正。也可采用火焰校正法:在彎曲凸點處用焊具進行橫向、點狀或三角形加熱,加熱溫度達700℃左右時,應迅速移開焊槍,待橋殼自然冷卻后,再檢查,不符合再進行校正。

3.油封軸頸的修理采用堆焊或鋃套法修理

4.橋殼半軸套管座孔的修理采用鋃套修理,套可選用45號鋼無縫鋼管§4-6總成裝配原理與磨合試驗一.總成裝配

總成裝配是將組成總成零部件連接在一起的過程。

1.總成裝配的技術要求配合時的配合特性:連接件的緊固力矩及其均勻性;工作平面及軸線間的相對位置精度;旋轉件的平衡密封性、清潔度、調整等要求配合特性與零件的結構以及幾何尺寸、形狀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有關。零件間的位置要求:包括軸線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軸度等。

2.總成的裝配精度包括配合精度、位置精度和回轉件的運動精度。影響總成裝配精度的因素:部件和零件材料性質的變化零部件幾何尺寸的變化部件位置公差的變化部件和總成裝配尺寸鏈各環(huán)公差帶分配關系的變化第一種因素可在零件加工檢驗時加以控制,其它三種可以用機構誤差理論描述。

3.總成裝配方法的選擇由于汽車大修時,進入裝配的零件有可用件、修復件和新件,因此總成修復后裝配要比新總成裝配復雜得多,為保證裝配精度,在總成裝配中采用選配法、調整法和修配法??偝墒怯稍S多相互關聯(lián)的零件組成,這些零件的尺寸就反映了它們之間的關系。若按一定順序將尺寸排列成封閉形,就是裝配尺寸鏈。求解尺寸鏈的方法有四種:

1)完全互換法完全互換法是以保證完全互換為基礎來確定尺寸鏈中各組成環(huán)公差帶的,按這種方法制成的組成環(huán)在裝配時不需對它們作任何挑選、選配或調整,就能達到裝配要求的精度。用完全互換法求解尺寸鏈的基本要求是各組成環(huán)公差之和不得大于封閉環(huán)的公差。即:式中:-各組成環(huán)公差;-裝配環(huán)公差;-尺寸鏈的個數(shù)概率法計算:

組成環(huán)的平均公差:

采用完全互換法的優(yōu)點:可保證互換性,便于專業(yè)化生產,易解決備件供應問題。對技術要求不高,裝配簡單經濟,生產率高,便于組織專業(yè)生產,流水作業(yè)。但封閉環(huán)要求高時,組成環(huán)多時采用完全互換法較困難。適合于不重要的零部件。

2)選擇裝配法它允許將組成環(huán)的公差放寬到經濟公差,而裝配前按裝配精度要求將零件分成若干組,裝配時按對應組裝配,同一組內零件可以互換,由于每組中零件的尺寸差別較小,因此可以使裝配精度提高。這種方法是:大孔配大軸、小孔配小軸,即大公差分組。制造時公差帶較大,制造成本較低,分組后使裝配公差縮小,可達到較高的裝配精度。為軸和孔最大裝配間隙;為最小裝配間隙;表示軸和孔的公差帶。若要裝配時軸和孔最大間隙不超過,則應分組,按組裝配后:

n為分組數(shù)當時,;當時,隨分組的增加間隙值會有變化。

3)修正裝配法實質在于考慮到零件加工工藝的可能性,有意識地將零件公差加大到易于制造,在裝配時則通過修配法來改變尺寸鏈中指定的某一組成環(huán)的尺寸,以達到封閉環(huán)的要求,要修配的組成環(huán)稱為“補償”環(huán)。

以軸配孔或以孔配軸,把一個零件定下來,修配另一個零件與之相配。若尺寸鏈中各組成環(huán)的公差為,則封閉環(huán)的累積誤差為,而裝配要求誤差為。則需要最大修配量:

補償環(huán)的選擇:應選在易加工的零件上,且應留有足夠的修配余量,以滿足要求。

優(yōu)點:可以擴大組成環(huán)的制造公差,并能滿足裝配精度要求。

缺點:沒有互換性,增加了修配工作量,適于小批量生產。

3)調整法裝配尺寸鏈中加入調整環(huán),裝配時利用改變調整環(huán)的位置或更換調整環(huán)的方法改變調整環(huán)尺寸,以達到封閉環(huán)所要求的精度。(如氣門間隙調整)調整環(huán)可分為:固定調整環(huán)、活動調整環(huán)兩種。

固定調整法:在尺寸鏈中加一個固定調整環(huán),如調整墊片。根據裝配的需要選擇不同厚度的調整墊片,達到裝配精度要求。

活動調整法:將尺寸鏈中某一元件移動一定距離來達到裝配精度要求,如螺紋。

調整件有:墊片、螺紋零件、彈性元件等。采用固定調整法時,調整尺寸范圍和規(guī)格的計算:當調整件為減環(huán)時,

當:封閉環(huán):加調整件A調尺寸最大。同理:所以調整件為減環(huán)時,裝配公差同理可得調整件為增加環(huán)時:

求出A調max和A調min后即可求調整件的規(guī)格。最少組數(shù):式中:-各組成環(huán)的公差;-封閉環(huán)要求公差墊片的厚度規(guī)格一般取0.05、0.1、0.2、0.3、0.5,選擇不同組合以滿足裝配精度要求

應用:主減速器主從動錐齒輪軸向位置精度調整、軸承預緊度調整;發(fā)動機氣門間隙調整;曲軸凸輪軸向間隙調整;離合器分離杠桿和分離軸承調整等。

優(yōu)點:1)加大了組成環(huán)的尺寸公差,使組成環(huán)容易制造、且經濟。

2)采用活動補償件可使封閉環(huán)達到較高精度。

3)裝配時,不需要修配,容易組織流水生產。

二.典型配合副的裝配原理

1.螺紋聯(lián)接件的裝配螺紋聯(lián)接裝配的基本要求是:正確緊固,可靠鎖止,緊固扭矩符合要求。

1)必須有一個規(guī)定的擰緊力矩擰緊力矩與螺桿直徑、聯(lián)接長度、材料、預緊力有關

2)擰緊順序(螺紋聯(lián)接組)

擰緊:由中心向四周擴散,盡量對稱

旋松:由四周向中心集中,盡量對稱

3)材料與強度的要求重要螺栓,螺釘頭上有記號,為強度代號,代號越大強度越大。因此有此重要部位的螺栓是不能替換的。如:連桿軸承蓋連接螺栓。

4)扭矩與變形螺母頭上的毛刺會影響擰緊力矩,消除不平整可以保證擰緊力矩。

5)螺栓連接的防松可以采用開口銷、雙螺母、防松彈簧墊圈、自鎖螺母、膠、機械墊片的舌片等

2.靜配合副的裝配

基本要求:1)保持一定的緊度(過盈量),防止配合副間相互滑動;

2)不應損傷相配的零件。

裝配時:保持零件的清潔,保證配合面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保證足夠的過盈量,根據過盈量大小和設備條件選適宜的裝配法。

影響緊配合副裝配的因素:

1)配合表面的粗糙度:過大——實際過盈量減小,聯(lián)接強度減小;過小——摩擦系數(shù)小,也會影響聯(lián)接強度。

2)表面潤滑狀況:潤滑可防止配合表面在壓入時刮傷或咬死。

3)壓入速度:過大,壓入方向不易控制,聯(lián)接強度降低,一般取2~4mm/s

4)壓力件結構:為了防止壓入時發(fā)生偏斜,孔口倒30~40°角;軸端倒10~15°角,盡可能用導向套引導壓入。

5)過盈量較大時,可采用熱脹和冷縮法熱脹時將包容件(孔)加熱到一定溫度;冷縮時將被包容件(軸)冷卻到一定溫度

3.齒輪傳動副的裝配與調整齒輪副裝配的要求:要精確地保持嚙合齒輪的相對位置;使之接觸良好,并保持一定嚙合間隙,以達到運轉時速度均勻,沒有沖擊、振動和噪聲。

圓錐齒輪的裝配特點和調整:為了保證圓錐齒輪能正常嚙合,在裝配時必須使圓錐齒輪副的節(jié)錐頂和節(jié)錐母線相互重合,即要求兩錐齒輪軸心線垂直相交。錐齒輪的嚙合印痕、齒隙和齒背不齊差,三者是相互關聯(lián)的,通常嚙合印痕正確,齒隙和齒背不齊差一般也正確。故調整時應先調印跡,然后檢查調整齒隙等。

嚙合印跡的變化規(guī)律:1)軸向移動大齒輪,印痕主要沿齒長方向變動;

2)軸向移動小齒輪,印痕主要沿齒高方向變動。

檢查和調整:(圓弧齒螺旋錐齒輪)應在軸承預緊度調好后,在大齒輪2-3齒上涂以紅丹油,旋轉齒輪軸,檢查印痕在從動錐齒輪上的位置,進行調整:①印跡在從動錐齒輪輪齒大頭時,應將從動錐齒輪向主動錐齒輪靠近;間隙小時,后移主②印跡在從動錐齒輪輪齒小頭時,應將從動錐齒輪遠離主動錐齒輪;間隙大時,移進主③印跡在從動錐齒輪輪齒頂部時,應將主動錐齒輪向從動錐齒輪移近;間隙小時,后移從④印跡在從動錐齒輪輪齒根部時,應將主動錐齒輪遠離從動錐齒輪;間隙大時,移進從即圓弧齒螺旋錐齒輪主減速器:大進從、小出從;頂入主、根出主。

奧利康齒(等高齒)主減速器:大出從、小進從;頂入主、根出主。雙曲線齒主減速器:大進從、小出從;頂進主、根出主。

但是應注意雙曲線錐齒輪主減速器主要是調整主動錐齒輪來調整嚙合印跡的。

嚙合印跡調整好的標志:使印跡調整到空載時位于齒面中部偏向小頭;當承載時,嚙合區(qū)擴大到大頭;漸開線齒輪,滿載時嚙合印痕擴大,向小頭移動;擺線錐齒輪應居中,滿載時,嚙合區(qū)在原位擴大。調整時,當嚙合印跡與嚙合間隙發(fā)生矛盾時,應以印跡為主;

當正面(凸面)和反面(凹面)發(fā)生矛盾時,應以凸面為主,因為凸面是汽車前進時主減速器嚙合受力面。三.總成的磨合與試驗

1.總成的磨合試驗與耐久性總成裝合后,由于配合副表面間存在著微觀和宏觀的幾何形狀誤差,使配合副的實際接觸面積僅為名義接觸面積的1/100~1/1000,從而使接觸部位的接觸應力大大增加。這樣配合副不經過磨合就投入使用,不僅會使磨損效速率增大,而且由于接觸應力大,在摩擦副中不易形成理想的流體潤滑,易出摩擦表面的粘附,使配合副咬死,造成嚴重事故。大修車由不同技術狀況的零件裝合而成,接觸應力較新配合副更大,因此必須進行磨合

1)磨合和試驗目的①做好零件摩擦表面承受大載荷的準備;通過磨合可提高零件表面間的實際接觸面積和表面質量、耐磨性、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②檢驗總成裝備質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