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平均速度》同步練習_第1頁
《測量平均速度》同步練習_第2頁
《測量平均速度》同步練習_第3頁
《測量平均速度》同步練習_第4頁
《測量平均速度》同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測量平均速度》同步練習一.實驗探究題(共15小題)1.如圖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實驗原理,本實驗用到的測量工具除了圖中的刻度尺,還需要。(2)圖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測得時間tAB=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3)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選填“大”或“小”)。(4)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的過程中,做的是(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5)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理由是。(6)在實驗測量中,為了減小誤差,斜面的傾斜角應該適當(選填“大”或“小”)些。2.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時間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1)該實驗原理是,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選填“大”或“小”)(2)小車AB段的平均速度為m/s,如果計時的時候,小車過了A點再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會(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3)小車在AC段的速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車在AB段的速度。(4)小組的成員分別畫出如圖2所示小車從A到C的s﹣t圖象的大致情況,其中與事實相符的是。3.如圖所示是做“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時所用時間,即可測出不同距離的平均速度。(1)本實驗的原理是,實驗中用到的主要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2)實驗時,斜面應保持(選填“較小”或“較大”)的坡度,這是為了便于測量小車下滑的時間。(3)在斜面上,如果測得小車在AB段下滑所用時間tAB=1.6s,則小車在AB段下滑的平均速度VAB=m/s。(4)在測量小車在BC段所用時間時,小明讓小車過了C點后才停止計時,則小車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會(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5)為測量小車在斜面上下滑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開始釋放,測出小車到C點時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的,理由是。4.如圖所示,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1)實驗的原理公式是。(2)實驗除了如圖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3)vBCvAC(填“>”、“<”或“=”)。(4)為了測量小車從A滑到C時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理由是。(5)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在計時反應稍慢了一點停止計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選“大”或“小”)(6)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斜面應選擇較小坡度,這樣設計是為了實驗中減小測量而造成的誤差(選填“路程”或“時間”)。5.如圖1,測平均速度時,測得小車從斜面的頂端A處由靜止開始滑到B處所用時間為t。小車長為s1,斜面長為s2。(1)小車從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v=(用題中字母來表示);(2)若小車還沒放開之前就已開始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實值相比偏;(3)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做斜面的傾斜程度較;(填“大”或“小”)(4)如圖2中能夠準確反映小車運動情況的是。6.請你補充完成《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報告:實驗目的:測量運動小車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實驗器材:長木板、小車、小木塊、刻度尺、停表實驗步驟:(1)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填空。①將長木板的一端用木塊墊起,形成一個坡度(填“較大“成“較小”)的斜面如圖所示,這樣做的好處是:。②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測出車頭到金屬片的距離s1,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底端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并將s1、t1記錄在表格中。③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車放在斜面項端,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上半路程s2所用時間t2,并將s2、t2記錄在表格中。④根據(jù)公式及測量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車通過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將有關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⑤根據(jù)公式v3=(請用“s1、t1、s2、t2表示”)及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出小車通過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并將v3記錄在表格中。(2)在某次測量的過程中,如果小車運動過了中點才停止計時,測得的前半段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將偏(填“大”、“小”)。(3)如圖中能夠準確反應小車運動情況的是。(4)在實驗中,要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變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寫出一點即可)。7.小夢同學用如圖裝置研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快慢”。他將小車從坡頂A處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滑到坡底C處的時間t1=2.6s;再次將小車從A處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從A滑到中點B處的時間t2=1.8s。(1)研究小車的運動快慢,最好的方法是要測量小車的運動速度,測量原理是。(2)通過小夢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小車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小夢想測量小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應該將小車從處靜止釋放,并在處開始計時,在C處停止計時。(選填:“A”或“B”)(4)請將小夢設計出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補充完整。(不需填數(shù)據(jù))前半程后半程全程(5)實驗中要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原因是。(6)為了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下滑到撞擊底端金屬片的時間t,在正式測量前,要多練習幾次,目的是。(7)小越同學測出圖的距離S后,再測出小車從A點滑到C點所需時間t,則上述測量中,的測量有誤,原因是。8.如圖是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圖中是小車到達A、B、C三處電子表顯示。(1)該實驗原理是:。(2)實驗過程中將斜面的坡度設計的較小些的目的是:。(3)據(jù)圖中信息:sAB=cm,tBC=s,vAC=m/s,從A到C的過程中,小車做直線運動(“勻速”或“變速”)。(4)如果讓小車過了B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測到的BC段速度偏(選填“大”或“?。#?)實驗時為了較準確的測量時間,應在C處安裝一個。9.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1)小球從A處沿斜面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如圖甲所示,小球在做(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2)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m/s,CD段的路程為m,比較AB與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填“>”“<”或“=”)vBC。路程/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m/s經(jīng)過某點時的速度m/ssAB=0.3mtAB=0.5svAB=0.6m/svB=1.2m/ssBC=0.9mtBC=0.5svBC=vC=2.4m/ssCD=tCD=0.5svCD=3m/svD=3.6m/s(3)為進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作出了v﹣t圖象,如圖乙所示。假設斜面足夠長,小球從A處滾下,經(jīng)過2s到達E點(圖甲中未畫出),則該小球經(jīng)過E點時的速度為m/s。(4)小球在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路程sAE中點時的速度為v1,經(jīng)過時間tAE中點時的速度為v2,則v1(填“>”“<”或“=”)v2。(5)為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傾斜度較(選填大或?。?。10.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1)實驗原理是;(2)實驗器材有斜面、墊塊、小車、金屬片,還有、;(3)斜面不能過高的原因是。(4)在此過程中,滑塊的平均速度為cm/s11.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帶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車和停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圖中顯示它們測量過程中的小車在甲、乙、丙三個位置及其對應時間的情形,顯示時間的格式是:“時:分:秒”。(1)實驗原理是:。(2)請根據(jù)圖示完成下表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路程s1=cms2=64cms3=90cm時間t1=2st2=4st3=6s(3)某同學計算甲至丙這個過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兩種方法計算:方法1:v3=;方法2:v3=。以上兩種方法正確的是(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m/s。整個過程小車在做(填“勻速”或“變速”)運動。(4)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填“大”或“小”)。(5)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甲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12.如圖是一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頻閃照相機每隔0.2s閃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其理由是。(2)小球從B點運動到D點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從A點運動到F點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最大。(4)圖中四個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能反映出該小球運動的圖象是。(填字母)13.圖甲是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圖乙是某教師的改進實驗:將一小塊含鐵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滿水的長直玻璃管內。當長直玻璃管豎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頂端的小磁鐵,小重物開始下落,分別測得小重物到達15厘米、30厘米、45厘米處所用的時間分別是1秒,1.92秒,2.82秒。(1)分析數(shù)據(jù)(不考慮實驗誤差),從最高處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過程中小重物(填“是”或“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實驗時整個下落過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采用了下列兩種計算方法:方法1:v==[++]÷3=…方法2:v===…以上兩次計算方法正確的是。(3)在甲實驗中,要使鉛筆在桌面上滾動的平均速度變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寫出一點即可);(4)與甲實驗相比,乙實驗具有能保證物體做直線運動、便于觀察實驗過程等優(yōu)點,但還有繼續(xù)改進之處,你的改進建議是(寫出一點即可)。14.小明和同學們利用棉線、刻度尺、秒表、火柴、一盤新蚊香,蚊香架等器材測量蚊香燃燒的平均速度,他們設計了如下步驟,請你補充完整:(1);(2)將蚊香支在蚊香架上并點燃5min(即t1),如圖所示;(3)。(4)用公式求蚊香燃燒的平均速度,其表達式為v=。接下來他們進行討論;(5)根據(jù)蚊香燃燒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還能燃燒多長時間?;如果能,其字母表達式為t2=(6)根據(jù)測量能否計算出從晚上10點到早上6點需燒多少盤蚊香?;如果能,其字母表達式為n=。15.某學習小組研究“充水玻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