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幻燈片_第1頁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幻燈片_第2頁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幻燈片_第3頁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幻燈片_第4頁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幻燈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6年版)

2016.05.05概念及特征概念: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紅系細胞異常增殖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臨床特征:皮膚黏膜紅紫、脾臟腫大和血管神經(jīng)癥狀。血液學癥狀:紅細胞和全血容量絕對增加、血黏度增高、白細胞和血小板增多。診斷程序:1病史采集:必須仔細詢問患者年齡,有無血管栓塞病史,有無心血管高危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無疲勞、早飽感、腹部不適、皮膚瘙癢和骨痛,以及活動力、注意力、此前1年內(nèi)體重下降情況,有無不能解釋的發(fā)熱或重度盜汗及其持續(xù)時間,家族有無類似患者,有無長期高原生活史等。建議在患者初診時及治療過程中評估療效時采用骨髓增殖性腫瘤總癥狀評估量表(MPN-10)[1]進行癥狀負荷評估。診斷程序2.實驗室檢查:以下實驗室檢查為疑診PV患者的必檢項目:①外周血細胞計數(shù);②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類計數(shù);③骨髓活檢切片病理細胞學分析和網(wǎng)狀纖維(嗜銀)染色;④血清紅細胞生成素(EPO)水平測定;⑤JAK2V617F和JAK2第12外顯子基因突變檢測。⑥肝臟、脾臟超聲或CT檢查。實驗室檢查(備注)有家族病史者建議篩查EPOR、VHL、EGLN1/PHD2、EPAS1/HIF2α、HGBB、HGBA和BPGM等基因突變;有條件單位可行骨髓細胞體外BFU-E(±EPO)和CFU-E(±EPO)培養(yǎng)確認是否有內(nèi)源性紅系集落形成。診斷標準1.PV診斷標準:建議采用WHO(2008)標準。主要標準:①男性HGB>185g/L,女性HGB>165g/L,或其他紅細胞容積增高的證據(jù)[HGB或紅細胞比容(HCT)大于按年齡、性別和居住地海拔高度測定方法特異參考范圍百分度的第99位,或如果血紅蛋白比在無缺鐵情況下的基礎值肯定且持續(xù)增高至少20g/L的前提下男性HGB>170g/L,女性HGB>150g/L];②有JAK2V617F突變或其他功能相似的突變(如JAK2第12外顯子突變)。次要標準:①骨髓活檢:按患者年齡來說為高度增生,以紅系、粒系和巨核細胞增生為主;②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參考值水平;③骨髓細胞體外培養(yǎng)有內(nèi)源性紅系集落形成。符合2條主要標準和1條次要標準或第1條主要標準和2條次要標準則可診斷PV。最近,在WHO(2008)診斷標準的基礎上提出的2014年修訂建議標準如下:主要標準:①男性HGB>165g/L、女性>160g/L,或男性HCT>49%、女性>48%;②骨髓活檢示三系高度增生伴多形性巨核細胞;③有JAK2突變。次要標準: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參考值水平。PV診斷需符合3條主要標準或第1、2條主要標準和次要標準。診斷標準2.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后骨髓纖維化(post-PVMF)診斷標準:采用骨髓纖維化研究和治療國際工作組(IWG-MRT)標準。主要標準(以下2條均需滿足):①此前按WHO診斷標準確診為PV;②骨髓活檢示纖維組織分級為2/3級(按0~3級標準)或3/4級(按0~4級標準)。次要標準(至少符合其中2條):①貧血或不需持續(xù)靜脈放血(在未進行降細胞治療情況下)或降細胞治療來控制紅細胞增多;②外周血出現(xiàn)幼稚粒細胞、幼稚紅細胞;③進行性脾臟腫大(此前有脾臟腫大者超過左肋緣下5cm或新出現(xiàn)可觸及的脾臟腫大);④以下3項體質(zhì)性癥狀中至少出現(xiàn)1項:過去6個月內(nèi)體重下降>10%,盜汗,不能解釋的發(fā)熱(>37.5℃)。預后判斷標準PV患者確診后,應對患者的預后分組作出判斷。采用Tefferi等提出的預后分組積分系統(tǒng):依年齡(≥67歲為5分,57~66歲為2分)WBC>15×109/L(1分)靜脈血栓(1分)低危組(0分)、中危組(1或2分)和高危組(≥3分)治療目標PV的治療目標避免初發(fā)或復發(fā)的血栓形成控制疾病相關癥狀預防post-PVMF和(或)急性白血病轉(zhuǎn)化多血癥期治療目標是控制HCT<45%治療2.一線治療選擇(1)對癥處理:靜脈放血和骨髓抑制藥物對皮膚瘙癢常無效。由于熱水洗澡可使之加重,應告誡患者減少洗澡次數(shù)或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阿司匹林和塞庚定有一定療效,但抗組胺藥物無效。(2)血栓預防:由于栓塞是PV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確診患者均應進行血栓預防。首選口服低劑量阿司匹林(100mg/d),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選用口服潘生丁。治療一線治療(3)靜脈放血:一般來說,開始階段每2~4d靜脈放血400~500ml,HCT降至正常或稍高于正常值后延長放血間隔時間,維持紅細胞數(shù)正常(HCT<45%)。HCT>64%的患者初期放血間隔期應更短,體重低于50kg的患者每次放血量應減少,合并心血管疾患的患者應采用少量多次放血的原則。靜脈放血可使頭痛等癥狀得到改善,但不能降低血小板和白細胞數(shù),對皮膚瘙癢和痛風等癥狀亦無效。年齡<50歲且無栓塞病史患者可首選此種治療方法。紅細胞單采術可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降低HCT,在必要時可以采用此治療。反復靜脈放血治療可出現(xiàn)鐵缺乏的相關癥狀和體征,但一般不進行補鐵治療。治療一線治療(4)降細胞治療:高?;颊邞邮芙导毎委?。對靜脈放血不能耐受或需頻繁放血、有癥狀或進行性脾臟腫大、有嚴重的疾病相關癥狀、PLT>1500×109/L以及進行性白細胞增高亦為降細胞治療指征。羥基脲或α干擾素(IFN-α)為任何年齡PV患者降細胞治療的一線藥物。在年輕患者(<40歲)中,羥基脲應慎用。年長患者(>70歲)可考慮間斷口服白消安。降細胞治療羥基脲起始劑量為30mg·kg-1·d-1,口服,1周后改為5~20mg·kg-1·d-1,需維持給藥并調(diào)整用藥劑量,聯(lián)合靜脈放血治療(必要時采用紅細胞單采術)可降低栓塞并發(fā)癥。IFN-α用藥量為(9~25)×106U/周(分3次皮下注射)。用藥6~12個月后,70%患者的HCT可獲控制,20%的患者可獲部分緩解,10%無效。此外,還可使血小板計數(shù)、皮膚瘙癢和脾臟腫大得到顯著改善。二線治療約25%的患者對羥基脲耐藥或不耐受,20%~30%的患者對干擾素不耐受,這些患者可采用二線治療。(1)32P:靜脈給予32P2~4mCi治療1次??墒辜膊〉玫胶芎玫目刂?,間隔6~8周后可依首劑療效再次給予。32P治療最大的不良反應是遠期發(fā)生治療相關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及腫瘤。32P治療后10年的白血病/MDS風險率為10%,腫瘤風險率為15%。20年時白血病或MDS發(fā)生風險率可增高至30%。(2)白消安:2~4mg/d,口服,幾周后常可同時使血小板和白細胞計數(shù)下降至正常,停藥后血細胞計數(shù)維持正常幾個月至幾年不等。一個大系列研究顯示白消安治療患者的中位首次緩解期為4年。白消安可致嚴重骨髓抑制,用量不宜超過4mg/d。二線治療(3)蘆可替尼:在一項國際、隨機、開放標簽、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中,依賴靜脈放血治療伴有脾臟腫大的PV患者隨機接受蘆可替尼(110例,起始劑量20mg/d)或標準治療(112例,醫(yī)師根據(jù)情況選用羥基脲、干擾素、阿拉格雷、來那度胺、沙利度胺或不予任何治療),32周時蘆可替尼和標準治療組患者的HCT控制率(HCT<45%)分別為60%和20%,脾臟容積減少35%的比例分別為38%和1%,完全血液學緩解率分別為24%和9%,癥狀下降50%的患者比例分別為49%和5%。據(jù)此結果,2014年12月蘆可替尼被FDA批準用于治療羥基脲療效不佳或不耐受的PV患者。推薦起始劑量為20mg/d,在開始治療的前4周不進行劑量調(diào)整,每次劑量調(diào)整間隔不應少于2周,最大劑量不超過50mg/d。蘆可替尼蘆可替尼最常見的血液學不良反應為3/4級的貧血、血小板減少以及中性粒細胞減少,但極少導致治療中斷[16,17]。治療過程中外周血PLT<50×109/L或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HGB<80g/L應停藥。停藥應在7~10d內(nèi)逐漸減停,應避免突然停藥,停藥過程中推薦加用潑尼松(20~30mg/d)。療效判斷根據(jù)歐洲白血病網(wǎng)和骨髓增殖性腫瘤研究和治療國際工作組2013年修訂的PV療效評價標準,主要包括臨床血液學及骨髓組織學評價兩方面。分子生物學療效對于評價完全緩解(CR)或部分緩解(PR)不是必需的。完全分子生物學緩解(CRm)定義為:原先存在的異常完全消失。部分分子生物學緩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