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精煉_第1頁
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精煉_第2頁
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精煉_第3頁
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精煉_第4頁
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精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第一節(jié)《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遺傳物質DNA、RNA轉化侵染1865年,孟德爾:發(fā)現遺傳的兩大基本定律。提出遺傳因子的概念。

1875年,減數分裂過程染色體行為的觀察

1902年,薩頓等:發(fā)現基因行為與染色體行為的平行關系,提出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1910年,摩爾根:首次發(fā)現遺傳的染色體學說的實驗證據??茖W史背景染色體的化學組成遺傳物質應該具備的“特點”DNA蛋白質1、能夠自我復制分子2、數量在前后代保持穩(wěn)定3、結構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4、結構變異會導致生物變異一、DNA是遺傳物質的間接證據所謂“直接證據,就是通過科學實驗的結果得出的證明。

√√√√二、DNA是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體內)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雙球菌活體轉化實驗

S型菌中的“轉化因子”進入R型菌,引起

R型菌穩(wěn)定的遺傳變異。【實驗結論】糖莢膜有毒性無莢膜無毒性

“轉化因子”到底是什么?是細胞中的“那種化學成分”呢?實驗應該如何進行下去?艾弗里1944年,艾弗里,肺炎雙球菌離體轉化實驗DNA是轉化因子(遺傳物質),而蛋白質與多糖不是。【實驗結論】補充研究:轉化效率∝DNA純度(1949年,99.98%)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體外)小資料:轉化到底是如何發(fā)生的?

轉化:細菌細胞攝取周圍游離的外源DNA片段,通過同源區(qū)段的交換而實現基因重組的過程。1.以下實驗中能導致小鼠死亡的是

A.(S菌DNA+DNA酶)+R菌→注射小鼠B.(R菌DNA+DNA酶)+S菌→注射小鼠C.R菌+DNA酶+加熱后冷卻+S菌DNA→注射小鼠D.S菌+DNA酶+加熱后冷卻+R菌DNA→注射小鼠√艾弗里提取的DNA中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至少含0.02%)。為了避免蛋白質和DNA的相互干擾,有沒有更好的生物實驗材料?1.實驗材料:T2噬菌體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2.實驗方法和步驟T2噬菌體蛋白質的組成元素:C、H、O、N、PC、H、O、N、S(標記32p)(標記35s

)T2噬菌體DNA的組成元素:1、如何標記才能做到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2、放射性同位素標記一般用來做什么?(示蹤

)噬菌體寄主細胞(有無標記)處理方法結果1放射性區(qū)域結果2子代放射性結論論斷35S標記大腸桿菌(無標記)1、共培養(yǎng),2、離心3、放射性檢測上清;子代無放射性

蛋白質外殼沒有侵入到菌體內,DNA進入菌體并能夠指導子代噬菌體合成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32P標記大腸桿菌(無標記)1、共培養(yǎng),2、離心3、放射性檢測沉淀;菌體裂解后放出含放射性的子代噬菌體寄主細胞處理方法結果1放射性區(qū)域結果2子代放射性結論論斷35S標記大腸桿菌(無標記)1、共培養(yǎng),2、離心3、放射性檢測上清;子代無放射性

蛋白質外殼沒有侵入到菌體內,DNA進入菌體并能夠指導子代噬菌體合成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32P標記大腸桿菌(無標記)1、共培養(yǎng),2、離心3、放射性檢測沉淀;菌體裂解后放出含放射性的子代電子顯微鏡下的大腸桿菌和噬菌體細菌噬菌體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蛋白質外殼留在菌體外,而DNA注入了菌體內,指導子代病毒合成。1952年,赫爾希、蔡斯,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第一組第二組①如何標記,何種細菌?②攪拌目的?③何時檢測?④結果怎樣?⑤結論如何?⑥僅做一組實驗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嗎?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攪拌不充分對實驗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侵染時間過短對實驗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侵染時間過長對實驗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沉淀中能檢測到35S懸浮液中能檢測到32P懸浮液中能檢測到32PT2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在自身遺傳物質作用下,利用細菌的各種資源大量增殖。

若一個含32P的T2噬菌體侵染含35S的細菌,子代噬菌體含標記的情況是___。全部含35S,多數不含32P,少數含32P(32P/31P)。

只用15N進行噬菌體的標記呢?

2.用35S、32P同時標記噬菌體,侵染未經任何標記的大腸桿菌,一段時間后離心,能夠檢測到放射性的區(qū)域是A.上清B.沉淀

C.上清和沉淀D.上清和沉淀都檢測不到√艾弗里赫爾希格里菲思斯坦利1865年,孟德爾:提出遺傳因子的概念。

1900年,柯倫斯等:再發(fā)現孟德爾定律。

1902年,薩頓等:提出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1910年,摩爾根:首次發(fā)現遺傳的染色體學說的實驗證據。

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雙球菌活體轉化實驗。

1944年,艾弗里:離體細菌轉化實驗。

1952年,赫爾希,蔡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