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059-2008 銅及銅合金帶材》標準是對之前多個銅及銅合金帶材相關標準的整合與更新,主要變更內容包括:
-
標準合并:該標準替代了《GB/T 2059-2000》、《GB/T 2067-1980》、《GB/T 2069-1980》、《GB/T 11089-1989》以及《GB/T 15714-1995》等多個舊版標準,實現了對銅及銅合金帶材技術要求的統一和規(guī)范,便于使用者查閱和執(zhí)行。
-
技術要求更新:新標準根據行業(yè)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對銅及銅合金帶材的化學成分、力學性能、表面質量、尺寸偏差等技術指標進行了調整和完善,確保產品性能更加符合現代工業(yè)應用需求。
-
檢測方法優(yōu)化:《GB/T 2059-2008》引入或更新了更先進的檢測技術和方法,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例如,對化學成分分析方法、力學性能測試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以適應材料科學的發(fā)展。
-
新增合金種類:標準可能根據新材料的發(fā)展,增加了新的銅合金類型及其相應的技術要求,擴展了標準的適用范圍,滿足了更廣泛的工業(yè)應用需求。
-
環(huán)保要求: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新標準可能對生產過程中的環(huán)保要求有所增加,強調在生產銅及銅合金帶材時應采取措施減少環(huán)境污染,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
術語和定義明確化:為避免理解歧義,新標準對相關術語和定義進行了清晰界定,有助于提高標準執(zhí)行的一致性。
-
包裝、標志與運輸:標準對產品的包裝、標志以及運輸存儲條件提出了更為詳細的規(guī)定,確保產品在流通環(huán)節(jié)中的品質不受損害。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文檔簡介
犐犆犛77.150.30
犎6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2059—2008
代替GB/T2059—2000、GB/T2067—1980、GB/T2069—1980、
GB/T11089—1989、GB/T15714—1995
銅及銅合金帶材
犛狋狉犻狆狅犳犮狅狆狆犲狉犪狀犱犮狅狆狆犲狉犪犾犾狅狔
20080617發(fā)布200812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fā)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書
犌犅/犜2059—2008
前言
本標準修改采用了日本工業(yè)標準JISH3100—2006《銅及銅合金薄板、厚板和帶材》和JISH3110—
2006《磷青銅和鎳銀合金薄板、厚板和帶材》,參照采用了歐盟標準BSEN1652:1998《銅及銅合金———
一般用途的厚板、薄板、帶和圓形材》。
本標準代替GB/T2059—2000《銅及銅合金帶材》、GB/T2067—1980《錫鋅鉛青銅帶》、
GB/T2069—1980《鋁白銅(BA161.5、BA1133)帶》、GB/T11089—1989《專用鉛黃銅帶》和
GB/T15714—1995《焊接管用H65黃銅帶》。
本標準與GB/T2059—2000、GB/T2067—1980、GB/T2069—1980、GB/T11089—1989和
GB/T15714—199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H63、H85、QSn80.3和BZn1817四個牌號。并采用JISH3100—2006標準的C2300
牌號和EN標準的CuZn15牌號規(guī)定了H85的力學性能;采用JISH3110—2006標準的
C5212規(guī)定了QSn80.3的力學性能;采用JISH3110—2006標準的C7521規(guī)定了BZn1817
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
———純銅類增加了特硬(T)狀態(tài),并相應修改了硬(Y)狀態(tài)的力學性能;
———H70、H68、H65和QSn6.50.1增加了彈硬(TY)狀態(tài),并采用JISH3100—2006和
JISH3110—2006標準修改了抗拉強度值;
———將帶材的可供厚度下限由“0.05mm”改為“大于0.15mm”,純銅、普通黃銅類0.5mm~
3.0mm厚度的帶材寬度上限由“1000mm”擴大到“1200mm”;
———外形尺寸允許偏差統一按GB/T17793的規(guī)定;
———硬度試驗由選作供參考項目改為常規(guī)檢驗項目,并規(guī)定“拉伸試驗、硬度試驗任選其一,未作特
別說明時,提供拉伸試驗”;
———拉伸試驗的可測厚度由不小于“0.3mm”改為不小于“0.2mm和0.15mm”,并刪除了硬度試
驗的厚度規(guī)定(既所有規(guī)格均可進行試驗);
———將TU1、TU2的力學性能與其他紫銅類合并為一檔;
———對純銅類、H70、H68、H65、H62和QSn6.50.1的硬度范圍適當減縮,并規(guī)定了相應軟態(tài)硬度
上限;
———HPb591特硬(T)狀態(tài)的抗拉強度由按厚度分檔規(guī)定統一為不小于590N/mm2;
———刪除了杯突試驗的選作規(guī)定;
———刪除了無氧銅帶進行含氧量金相法測定的規(guī)定。
本標準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由中鋁洛陽銅業(yè)有限公司、中鋁上海銅業(yè)有限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標準計量質量研究所
負責起草。
本標準由中鋁沈陽有色金屬加工有限公司、寧波興業(yè)電子銅帶有限公司參加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孟惠娟、邵勝忠、朱迎利、張健、韓衛(wèi)光、丁順德、劉剛、陳建華。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T2059—1980、GB/T2059—1989、GB/T2059—2000;
———GB/T2067—1980;
———GB/T2069—1980;
———GB/T11089—1989;
———GB/T15714—1995。
Ⅰ
書
犌犅/犜2059—2008
銅及銅合金帶材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加工銅及銅合金帶材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及訂貨單
(或合同)內容等。
本標準適用于一般用途的加工銅及銅合金帶材。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
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228—2002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230.1金屬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A、B、C、D、E、F、G、H、K、N、T標尺)
GB/T232金屬材料彎曲試驗方法
GB/T351金屬材料電阻系數測量方法
GB/T4340.1金屬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5121(所有部分)銅及銅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GB/T5231加工銅及銅合金化學成分和產品形狀
GB/T6147精密電阻合金熱電動勢率測試方法
GB/T6148精密電阻合金電阻溫度系數測定方法
GB/T8888重有色金屬加工產品的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
GB/T17793一般用途的加工銅及銅合金板帶材外形尺寸及允許偏差
YS/T347銅及銅合金平均晶粒度測定方法
3要求
3.1產品分類
3.1.1牌號、狀態(tài)、規(guī)格
帶材的牌號、狀態(tài)和規(guī)格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表1牌號、狀態(tài)和規(guī)格
牌號狀態(tài)厚度/mm寬度/mm
T2、T3、TU1、TU2軟(M)、1/4硬(Y4)>0.15~<0.50≤600
TP1、TP2半硬(Y2)、硬(Y)、特硬(T)0.50~3.0≤1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 2025年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研發(fā)與安裝合同3篇
- 人合伙開店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醫(yī)療機構醫(yī)療廢物運輸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圃基地與農業(yè)合作社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高校后勤物業(yè)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教育機構學生信息保密與隱私保護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互聯網金融服務出借資金借款合同規(guī)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中學食堂及校園便利店特許經營權合同3篇
- 2025年度廚房設備維修保養(yǎng)服務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線上線下融合電商運營管理合同范本4篇
- 中國末端執(zhí)行器(靈巧手)行業(yè)市場發(fā)展態(tài)勢及前景戰(zhàn)略研判報告
- 北京離婚協議書(2篇)(2篇)
- 2025中國聯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Samsung三星SMARTCAMERANX2000(20-50mm)中文說明書200
- 2024年藥品質量信息管理制度(2篇)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廣東省廣州市2024年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含答案)
- 高中學校開學典禮方案
- 內審檢查表完整版本
- 3級人工智能訓練師(高級)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題及答案
- 孤殘兒童護理員技能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