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學概論總復習考試重點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1.gif)
![中醫(yī)藥學概論總復習考試重點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2.gif)
![中醫(yī)藥學概論總復習考試重點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3.gif)
![中醫(yī)藥學概論總復習考試重點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4.gif)
![中醫(yī)藥學概論總復習考試重點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19bcb1506c55b2c7201cbdb97eec14b1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藥學概論》期末考試第I卷【閉卷】總復習背多分總復習背多分有一種題型叫:這個知識點,我可能考選擇題,可能考名詞解釋,可能考簡答題,可能考論述題。1、簡述中醫(yī)藥學的起源、形成與發(fā)展?答:中醫(yī)藥的起源是由于人類生存的需要,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疾病和傷痛,就需要醫(yī)藥知識和技能來療傷治病,就有了中醫(yī)藥學。有了中國人就有了中醫(yī)藥學,中醫(yī)藥學起源于原始社會,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步積累和創(chuàng)造的,是實踐的產物。歷經先秦、秦、漢時期,中醫(yī)藥學無論在人體結構、生理、病理、診法、辨證、治則、治法等基礎理論方面,還是中藥在臨床的運用等各個領域都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積累,四大經典著作的問世,意味著中醫(yī)藥基本理論的確立和完整理論體系的形成。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中醫(yī)藥理論不斷豐富,治療技術日益提高,臨床各科逐漸形成,中醫(yī)藥理論體系也進一步成熟和發(fā)展。宋金元時期,中醫(yī)學派蜂起,學術氛圍濃厚,新理論、新方藥層出不窮,使中醫(yī)藥學的發(fā)展進入一個蓬勃發(fā)展時期。明清時期,中醫(yī)藥學理論體系更趨完善,藏象理論更加充實,臨床各科辨證進一步提高,尤其是溫病學迅速發(fā)展。近百年來,隨著西醫(yī)在中國廣泛地傳播,形成中醫(yī)、西醫(yī)、中西醫(yī)結合并存的局面。2、簡述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答: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3、說出中醫(yī)四大經典、金元四大家、溫病四大家的名稱?答:中醫(y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金元四大家“寒涼派”劉完素,"攻下派”張子和;"補土派”李東垣;"養(yǎng)陰派”朱丹溪。溫病四大家:吳鞠通、葉天士、薛生白、王孟英。4、 什么是整體觀念?什么是辨證論治?答:整體觀念:是整體思維方法在中醫(yī)學理論中的體現,即強調在觀察、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時,必須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統(tǒng)一性、完整性和聯系性。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界密切相關,人與社會不可分割,這種機體自身整體性和內外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的思想,稱為整體觀念。這一思想貫穿于中醫(y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養(yǎng)生等各個方面。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yī)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中醫(y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就是辨證論治的過程。5、 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是什么?共收載多少種藥品?答: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載藥850種。6、 什么是陰陽、五行?答: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著的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相對屬性的概括,含有對立統(tǒng)一的概念。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7、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及應用?答: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①陰陽交感;②陰陽對立制約;③陰陽互根互用;④陰陽消長平衡;⑤陰陽相互轉化。陰陽學說的應用:①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②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③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④用于疾病的診斷;⑤用于疾病的防治;⑥分析和歸納藥物性能的陰陽屬性。8、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及應用?答: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①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②五行的相生、相克;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氣五方五季行五臟五腑五官形體情志五脈五液五神角酸青生風東春木肝膽目筋怒弦淚魂徵苦赤長暑南夏火心小腸舌脈喜洪汗神宮甘黃化濕中長夏土脾胃口肉思緩涎意商辛白收燥西秋金月市大腸鼻皮悲憂浮涕魄羽—木/咸f黑藏\寒「一;八—匕火北冬水腎膀胱耳骨恐沉唾^志自然界五人體、—相生食^ 上一相克五行學說的應用:①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②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用于疾病的診斷;五行學說的應用:①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②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④用于疾病的治療。9什么是藏象學說?什么是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學說:是研究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五臟:心、肝、脾、肺、腎,合稱為“五臟”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合稱為“六腑”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10、 為什么說脾為后天之本?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答:由于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賴脾的運化,飲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營養(yǎng)來源,也是生成氣血的物質基礎,所以稱“脾為后天之本"“脾為氣血生化之源”11、 為什么說腎為先天之本?答:腎藏精,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質。精化氣,稱為腎氣。腎中精氣的生理作用概括為腎陰腎陽,腎中精氣對機體臟腑組織器官起著濡養(yǎng)、滋潤作用的成為腎陰;腎中精氣對機體臟腑組織器官起著推動、溫煦作用的稱為腎陽。腎陰、腎陽是全身陰陽的根本,五臟六腑陰陽都離不開腎陰、腎陽的供養(yǎng),腎陰、腎陽又是腎先天之精氣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稱“腎為人體先天之本”12、 五臟的生理功能分別是什么?答:心:主血脈,主神志;心合小腸、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在志為喜、在液為汗、與夏氣相通應。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主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肺合大腸、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于鼻,上系于喉、在志為憂(悲)在液為涕、與秋氣相通應。脾:主運化,主統(tǒng)血;脾合胃、在體合肉,主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長夏之氣相通應。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膽、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于目、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與春氣相通應。腎:主藏精,主水,主納氣;腎合膀胱、在體合骨,生髓充腦、開竅于耳及二陰、其華在發(fā)、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與東氣相通應。13、 什么是氣?氣的分類?氣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答:氣:是極其細微、活力很強、不斷運動變化著的,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精微物質)氣的分類: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氣的生理功能:①推動功能②防御功能③固攝功能④溫煦功能⑤氣化功能。14、什么是氣機?基本形式是什么?答:氣的運動,稱為“氣機”基本形式有四種:升、降、出、入。15、 如何理解氣與血在生理方面的聯系?答:氣與血的關系可以用“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概括。氣為血之帥包括: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血為氣之母包括:血能養(yǎng)氣、血能載氣。16、 什么是病因?答:病因:破壞人體陰陽平衡狀態(tài)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簡稱為“邪”常見的病邪有六淫、癘氣、七情、飲食失宜、勞逸過度、夕M傷、藥毒、先天因素、痰飲、瘀血、結石等。17、 六淫與六氣的區(qū)別?答:六淫:指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外感病邪的統(tǒng)稱。(六氣的異常變化)六氣:指風、寒、暑、濕、燥、火(熱)本是自然界四季氣候變化。18、 中醫(yī)七情與七情內傷有什么區(qū)別?答:中醫(yī)七情:是人體對客觀外界事物的反應,屬于正常的精神活動范圍。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的情志變化。正常人都有七情,一般不會使人致病。七情內傷:可以引起疾病或加重病情的異常精神情緒。如果七情過于強烈或持久,超過人體的生理承受能力時,就會引起體內陰陽、氣血的失調,臟腑、經絡功能的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產生。19、 什么是病機?中醫(yī)基本病機是什么?答:病機: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和轉歸的機理。中醫(yī)基本病機:從整體上來研究,包括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津液失常。
20、什么是痰飲?什么是瘀血?答:痰飲: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瘀血:泛指體內有血液停滯。凡血液運行不暢,或局部血液停滯,以及存留在體內沒有消散的離經之血,都稱為瘀血。瘀血既是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21、什么是四診?答:四診: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的方法。22、簡述五色主病的臨床意義?答:青色:主寒證、痛證、瘀血、驚風;赤色:主熱證;黃色:主虛證、濕證;白色:主虛證、寒證、失血證;黑色:主腎虛證、寒證、痛證、水飲證、瘀血證。23、臟腑在舌面上是如何分屬的?請簡述病理性舌色的主???答:舌尖分屬心肺;舌中分屬脾胃;舌根分屬腎;舌的兩邊分屬肝膽。淡白舌主虛證、寒證;紅、絳舌主熱證;深紅為絳,舌色愈紅說明熱勢愈甚;青紫舌主熱證、寒證、瘀血證。24、何謂八綱辨證?說出八綱辨證的意義?答:八綱辨證,是運用表里、虛實、寒熱、陰陽八個辨證的綱領,對疾病的病因、部位額、性質和正邪斗爭消長情況,進行分析歸納診斷為不同病證的辨證方法。表里辨證是辨別病位淺深和病勢趨向的兩個綱領;虛實辨證是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寒熱辨證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陰陽辨證是概括證候類別的總綱。25、 什么是臟腑辨證?臟腑辨證的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答:臟腑辨證:是以臟腑學說為基礎,運用四診的方法,吉合臟腑的病理反應來分析各種病證,用以指導臨床治療的一種辨證方法。包括:心與小腸病辨證:①心氣虛、心陽虛和心陽暴脫;②心血虛與心陰虛;③心脈痹阻;痰蒙心竅;⑤心火亢盛;⑥心火下移小腸。肝與膽病辨證:①肝氣郁結;②肝火上炎;③肝陽上亢;④肝陰虛;⑤肝血虛;⑥肝膽濕熱;⑦肝風內動;⑧寒滯肝脈。脾與胃病辨證:①脾胃氣虛;②中氣下陷;③脾不統(tǒng)血;④脾陽虛;⑤寒濕困脾;⑥濕熱蘊脾;⑦食滯胃脘;⑧胃熱熾盛;⑨胃陰虛。肺與大腸病辨證:①肺氣虛;②肺陰虛;③風寒襲肺;④風熱犯肺;⑤燥邪犯肺;⑥痰濕阻肺;⑦寒飲客肺;⑧大腸濕熱;⑨風水相搏。腎與膀胱病辨證:①腎陰虛;②腎陽虛;③腎精不足;④腎虛水泛;⑤膀胱濕熱。臟腑兼病辨證:①心腎不交;②心脾兩虛;③心肝血虛;④脾肺氣虛;⑤肺腎氣虛;⑥肺腎陰虛;⑦肝火犯肺;⑧肝胃不和;⑨肝郁脾虛;⑩脾腎陽虛。26、 心脾兩虛證的辨證依據是什么?答:心脾兩虛證的辨證依據是指心血不足和脾虛氣弱兩組表現組成。心血不足則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脾氣虛弱則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黃,脾心虛則氣不攝血可見皮下出血、女子月經量少色淡、淋漓不盡、舌淡嫩、脈細弱。27、何謂“治未病”?其內容包括那些內容?答“治未病”,是中醫(yī)學的預防為主的思想。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未病先防即重視增強人體正氣和防止病邪侵害兩個方面的工作。既病防變是指在疾病發(fā)生后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防止疾病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和轉變。28、何謂三因制宜?說出其含義?答: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是指治療疾病要根據病人的體質、性別、年齡以及地理環(huán)境、季節(jié)氣候等不同情況,制定相適宜的治療方法。因人制宜是根據病人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因時制宜是根據不同季節(jié)氣候的特點,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因地制宜是根據不同地理環(huán)境特點,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29、中醫(yī)治則的含義和內容是什么?答:治則:是治療疾病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它是在中醫(y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制定的,對臨床治法、處方、遣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內容:①治病求本;②扶正祛邪;③調整陰陽;④因人因地因時制宜。30、什么是治法?中醫(yī)的常用治法是什么?答:治法是在治貝啲指導下確立的具體治療方法。歷代醫(yī)家經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將治法歸納為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基本大法,在臨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常用治法:①汗法,又稱為解表法,是運用發(fā)汗解表藥。吐法,又稱為涌吐法,是運用涌吐方藥。下法,又稱為瀉下法,是運用瀉下作用的藥。和法,又稱為和解法,是運用具有疏通、和解作用的藥。溫法,又稱為祛寒法,是運用溫熱性質的藥。清法,又稱為清熱法,是運用寒涼性質的藥。消法,又稱為消散法或消導法,是運用具有消導、消散、軟堅、化積、行氣、化痰等作用的藥。補法,又稱為補益法,是運用具有補益作用的藥。31、 試述中藥性能的概念與內容?答:中藥的性能:是藥性理論的核心,是用中醫(yī)藥理論對中藥作用的性質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等。32、 四氣五味的概念?答:四氣:又稱四性,指藥物寒、熱、溫、涼四種藥性,是對藥物治療寒熱病癥作用的概括。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種藥味。五味不僅指藥物的真是滋味,更重要是指藥物治療病證的某些作用。除上述五種外尚有淡澀二味,習慣上淡附于甘,酸澀功似,并不另立,仍稱五味。33、中藥配伍的概念?配伍七情的內容?答:中藥配伍: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配合使用。配伍七情的內容:單行:是用某一味藥來治療某種病情單一的疾病。如獨參湯。
相須:是兩種功效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藥物的功效。如麻黃配伍桂枝能增強發(fā)汗解表作用。相使:是以一藥為主,另一藥為輔,輔藥可增進主藥某方面的功效。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健脾利水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強黃芪的補氣利水作用。相畏:是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例如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所以說生半夏和天南星畏生姜。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姜殺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相惡:即兩種藥物合用,一種藥物與另一藥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藥效。如人參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藥物。相須相使配伍,協(xié)同作用,提高藥效。相畏相殺配伍,制約毒性,保證要用安全。相惡相反是配伍用藥的禁忌。34、中藥用藥禁忌有哪些?敘述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訣和內容?答:中藥用藥禁忌主要包括四方面: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藥禁忌、病證用藥禁忌。十八反歌訣: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具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十八反內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十八反內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十八反:即兩種藥物同用,發(fā)生劇烈的毒性反應或毒副作用。屬配伍禁忌。十九畏歌訣:硫磺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十九畏內容:硫黃畏芒硝(包括玄明粉),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包括巴豆霜)畏牽牛子(包括黑丑、白丑),丁香(包括母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包括附子)畏犀角,芒硝(包括玄明粉)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35、確立中藥劑量應考慮哪些因素?答:臨床上主要依據所用藥物的性質、臨床運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中藥的具體用量。―、藥物方面藥材質量:質優(yōu)的藥力足,用量勿過大。次者可大些。藥材質地:一般來說,花葉類質地輕的量宜輕:質地重的宜重:鮮品用量宜大些。藥物性味:藥性較弱,藥味較淡,作用溫和的用量可稍重些;反之則不宜。有毒無毒:有毒劑量應在安全范圍內,無毒者劑量變化幅度可稍大。二、應用方面方藥配伍:一般單味藥用量可大些;入復方應用時,用量可小些。劑型:多數藥物作湯劑時,由于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用量一般較之作丸、散劑時的服用量為重。用藥目的:由于用藥目的不同,同一藥物的用量可不同。三、患者方面年齡:小兒發(fā)育未全,老年人氣血漸衰,對藥物耐受力均較弱。用藥量應低于青壯年的用藥量。10歲以上兒童可用成人的2/3,5~9歲用成人的1/2,5歲以下用成人的1/4,1歲以內用成人的1/5。性別:一般區(qū)別不大,但婦女月經期,妊娠期用活血去瘀藥用量一般不宜過大。體質強弱:強者宜大,弱者宜小。病勢長短:新病正氣損傷小用藥量宜大,久病多體虛,用量宜輕。病勢輕重:重者宜大。病緩病輕者用量宜輕。另外,在患者方面還應考慮到患者的職業(yè)、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在確定藥物劑量時,除應注意上述因素外,還應考慮到季節(jié)、氣候及居處的環(huán)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36、中藥入煎劑時常有哪些特殊的煎法?答:①先煎;②后下;③包煎;④烊化;⑤另煎;⑥沖服;⑦對服;⑧煎湯代水。37、請各列舉五種治療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的中成藥品種?答:(一)風寒感冒代表藥:正柴胡飲顆粒、午時茶顆粒、玉屏風口服液、感冒清熱顆粒、風寒感冒顆粒、。(二)風熱感冒代表藥:感冒退熱顆粒、板藍根顆粒、雙黃連顆粒、小柴胡顆粒、銀翹解毒片。38、比較麻黃與桂枝的異同點?答:相同點:均能發(fā)散風寒,治療寒表證及風濕痹癥。不同點:麻黃,發(fā)汗力強,惟以風寒表實無汗為用。又長于平喘、利尿,治肺寒喘咳、風水水腫等。桂枝,發(fā)汗力緩和,治風寒表實無汗及表虛有汗皆宜,又善溫通血脈、通陽化氣。39、比較荊芥與防風的功效異同點?答:相同點:藥性和緩,表寒表熱皆宜,均能消散瘡瘍。不同點:荊芥,清透力強,并能宣透疹毒,治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炒炭止血,治吐衄下血及崩漏。防風,辛散祛風力強,善祛風而勝濕,止痛、止痙、為治風通用之品,也是風藥之潤劑,能勝濕止痛,炒用具止瀉作用。40、比較薄荷與牛蒡子的功效異同點?答:相同點:疏散風熱、利咽透疹、止癢。不同點:薄荷,發(fā)散風力強,能上清頭目,下疏肝氣,發(fā)汗力強,上述諸癥無汗者用之為宜。蒡子,發(fā)汗力弱,但清熱解毒、潤腸通便之功比。41、比較桑葉與菊花的功效異同點?答:相同點:疏散風熱、平肝明目。不同點:桑葉,作用偏于肺,疏散風熱之力較強,還能涼血解毒。菊花,作用偏于肝,平肝明目之力較強,長于清肝熱、平肝陽,故兼治肝風頭痛。又善清熱解毒,治療疔瘡腫毒。42、 什么是清熱藥?清熱藥分為哪幾類?各小類舉出兩味藥?答:清熱藥:指凡以清泄里熱為主要功效,用以治療里熱證的藥物。清熱藥分為五類:清熱瀉火藥,如:石膏、知母、梔子;清熱燥濕藥,如:黃苓、黃連、黃柏。清熱解毒藥:如:金銀花、連翹、白頭翁。清熱涼血藥,如:生地黃、玄參、牡丹皮。清虛熱藥:如:青蒿、地骨皮。43、 比較黃芩、黃連、黃柏的功效異同點?答:相同點: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不同點:黃苓,清上焦肺熱,清熱安胎。黃連,清中焦胃熱,清心火、止痛。黃柏,清下焦?jié)駸?,即清實熱,又清虛熱?4、瀉下藥可分為哪幾類?各類的適應證和代表藥物是?答:瀉下藥分為3類:攻下藥:里實便秘,如:大黃、芒硝、潘瀉葉;潤下藥:腸燥便秘,如:火麻仁;峻下逐水藥:水飲停聚,如:京大戟、芫花、巴豆。45、 大黃的藥用部位和主要功效是什么?答:大黃的藥用部位:干燥根及根莖。大黃的功效:瀉下攻積,瀉火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清利濕熱。46、 獨活與羌活的功效異同點?答:相同點:祛風解表,勝濕止痛。不同點:羌活:解表力強,善治上半生疼痛、太陽頭痛。獨活:解表力緩,善治下半身疼痛。47、 半夏與天南星的功效異同點?答:相同點:燥濕化痰,治濕痰、寒痰證,外用消腫散結。不同點:半夏:濕痰咳嗽,嘔吐之要藥。天南星:善祛風痰,祛風止痙常用。48、川貝母與浙貝母的功效異同點?答:相同點:清肺化痰、止咳、消痰散結。不同點:
川貝母:甘寒清潤,多用于治陰虛久咳、肺癆,肺燥咳嗽。浙貝母:苦寒開泄,多用于風熱或痰熱咳嗽,瘰疬癰腫等證。49、 三七來源、藥用部位、處方別名、功效、性能特點分別是什么?答:來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藥用部位:根。處方別名:參三七、田七、金不換。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性能特點:①止血作用廣泛,效果顯著;②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③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④誠為治出血、瘀血諸證之良藥。50、 簡述傳統(tǒng)方劑的組成各部分的作用?答:君藥: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臣藥: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和針對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佐藥:有三種含義。一是佐助藥,協(xié)助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的藥物或直接治療次要的兼證的藥物。二是佐制藥,用于消除或減緩君臣藥的毒性與烈性的藥物。三是反佐藥。使藥:引經藥和調和藥。51、簡述中藥特殊的煎藥方法?答:中藥的特殊煎藥方法:(1)先煎;(2(1)先煎;(2)后下;(3)包煎;(4)烊化;(5)另煎;(6)沖服;(7)對服;(8)煎湯代水。52、簡述中成藥常見的變質情況?答:中成藥常見的變質情況有: IIII霉變、皺皮、干裂和硬結、反砂、融化、蟲蛀、染色、發(fā)酵、氣味改變等。 III53、 簡述解表劑的定義、分類及代表中成藥?iI答:解表劑的定義:指以解表中藥為主要組成,具有發(fā)散表邪、解除表證作用的一類方劑,主IIIiTOC\o"1-5"\h\zI要用于治療表證。 IIiII解表劑的分類及代表: III辛溫解表劑:小青龍顆粒、感冒清熱顆粒、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藿香正氣水; IIiII辛涼解表劑:銀翹解毒片、雙黃連顆粒; III表里雙解劑:防風通圣丸; IIiII扶正解表劑:敗毒散、參蘇丸。II54、 簡述清熱劑的定義、分類及代表中成藥?iII答:清熱劑的定義:凡以清熱藥為主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療里IIIITOC\o"1-5"\h\zI熱證的方劑,統(tǒng)稱為清熱劑。 Iii清熱劑的分類及代表: IIIII清熱瀉火:白虎湯、牛黃上清丸、黃連上清丸; IiIi清熱解毒:牛黃解毒片、銀黃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熱消炎寧膠囊、紫雪、感冒退熱顆粒;IITOC\o"1-5"\h\zI清營涼血:清營湯、片仔癀; Iii清臟腑熱:龍膽瀉肝丸、左金丸、二妙丸; II清熱祛暑:十滴水、六一散;ii清退虛熱:青蒿鱉甲湯。 I
某學院《中醫(yī)藥學基礎》期末考試A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6小題,每小題1分,共2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1、2、3、A、五臟B、六腑C、經絡2、3、A、五臟B、六腑C、經絡〃證〃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稱C、疾病過程中出現的體征正常人體的陰陽關系,常概括為(B、D、D、氣血疾病過程中出現的癥狀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A、陰陽對立BA、陰陽對立B、陰平陽秘C、陰陽消長D、陰陽轉化4、生地黃制成熟地黃的目的是()。5、A、降低毒性4、生地黃制成熟地黃的目的是()。5、A、降低毒性B、提高療效C、改變藥物性能 D、便于服用一些有芳香氣味,含揮發(fā)油的藥物,煎煮時應()。A、先煎BA、先煎B、久煎C、后下D、與它藥同煎6、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fā)熱,無汗,脈浮緊首選(A、桂枝BA、桂枝B、紫蘇C、麻黃D、防風A、金銀花 B、蒲公英C、紫花地丁D、連翹8、大黃用于熱結便秘的最佳配伍是(A、牽牛子B、芒硝C、蘆薈D、番瀉葉9、血的生成與哪個臟腑的關系最密切()A、肝B、心C、肺D、脾10、肺開竅于()。A、口B、舌C、鼻D、目11、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是()A、經脈B、絡脈C、經筋D、皮部12、病勢纏綿,反復發(fā)作的病邪是()。A、濕邪B、寒邪C、暑邪D、燥邪13、()是發(fā)病的內在因素。A、正氣不足B、邪氣致病C、精神狀態(tài)D、氣血狀況14、病人本來毫無食欲,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此為(A、得神B、少神C、失神D、假神15、表證的發(fā)熱是()。A、潮熱B、寒熱往來C、但熱不寒D、惡寒發(fā)熱7、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有“瘡家圣藥”之稱的是()。內線訂裝)。16、舌苔黃厚而膩,多為()。A、風寒表證B、食滯C、濕熱D、瘀血17、八綱辨證辨寒熱是指()。A、辨病位淺深B、辨正氣強弱C、辨疾病病性D、辨惡寒發(fā)熱有無18、“見肝之病,當先實脾”的治療原則當屬()。A、既病防變B、治病求本C、調理臟腑D、三因制宜19、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之效的藥物是()。A、獨活B、桑寄生C、威靈仙D、防己20、腸胃積滯,腹脹便秘者可選用()。A、砂仁C、白豆寇D、蒼術21、上濟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補腎陽以益火的藥是(A、附子C、肉桂D、桂枝22、清代提出“八法“的醫(yī)家是()。A、汪昂B、程鐘齡C、李時珍D、吳鞠通23、主治陽陰氣分熱盛證的代表方是)。A、大承氣湯B、清營湯C、白虎湯D、黃連解毒湯24、理中丸的功用是()。A、溫中散寒,補氣健脾B、溫中補虛,和里緩急C、溫中補虛,降逆止嘔D、溫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二手教練車銷售合同格式
- 2025年乳制品代理銷售合同
- 2025年阻沙固沙網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不動產權購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家禽購銷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陶瓷基體項目申請報告模范
- 2025年健身器材購置合同
- 2025年合伙型股權分配合同
- 2025年度制造業(yè)租賃協(xié)議樣式
- 2025年產品研發(fā)合作協(xié)議范本
- SB/T 10624-2011洗染業(yè)服務經營規(guī)范
- 全面風險標準化分類分定與描述數據庫(2023-雷澤佳編寫)
-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題50篇-含答案-全國通用
- 網絡反詐知識競賽參考題庫100題(含答案)
- 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參考品牌庫申報資料
- QES三體系內審檢查表 含審核記錄
- 口腔百問百答
- 貸款項目資金平衡表
-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監(jiān)理日志
- [整理]10kv開關站標準設計說明(最終版)
- 分級診療制度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