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 試題-高考統(tǒng)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1頁
第二講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 試題-高考統(tǒng)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2頁
第二講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 試題-高考統(tǒng)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3頁
第二講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 試題-高考統(tǒng)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4頁
第二講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 試題-高考統(tǒng)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一、選擇題1.(2022山東學情聯(lián)考)有學者指出,就綜合國力來講,秦國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質資源不一定較六國強,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資源,通過一級一級的組織把權力集中于君王,整個國家被組織成為一臺高效有力的戰(zhàn)爭機器,進而一口一口地將六國吞噬掉。該學者意在說明秦統(tǒng)一全國的重要原因是()A.綜合國力的增強 B.分封制的普遍推行C.君主權力的強化 D.統(tǒng)治者的雄才偉略2.(2022山東菏澤一模)有學者指出,中國制度具有“強大的國家能力”,中國從秦漢開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現(xiàn)代國家”,先于歐洲一千八百年?!艾F(xiàn)代”是指()A.嚴密的法律體系 B.精細化的基層管理C.理性化官僚體系 D.大一統(tǒng)的儒家思想3.在漢朝的政治語匯中,常常可以看到“撥亂反正”的說法,下表為其中的某些敘述。它表明撥亂反正的核心是()內容出處(劉邦去世后,群臣贊美他)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史記·高祖本紀》高皇帝撥亂世反諸正《史記·三王世家》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漢書·禮樂志》A.結束農(nóng)民戰(zhàn)爭 B.否定秦朝暴政C.繼承秦的制度 D.消除地方割據(jù)4.(2022山東濰坊期中)漢武帝采納文帝時賈誼“上收銅,勿令布”的建議,禁止郡國鑄錢,讓各郡(國)把以前鑄的錢全部銷毀,將銅料輸送給三官,并在產(chǎn)銅的地方設置銅官,負責采礦冶銅并把銅輸送到中央。這些做法()A.旨在穩(wěn)定市場秩序B.體現(xiàn)西漢政府的重農(nóng)抑商政策C.加重地方財政危機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5.(2022湖南衡陽一模)游士本是奔走于諸侯之間,宣揚自己政治主張的特殊階層。但西漢武帝后,游士之游從漢初時政治性很強的社會活動逐步發(fā)展成為結伴交游,欣賞自然景觀的游覽活動。發(fā)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階層流動的加速B.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C.中央集權的逐步強化D.傳統(tǒng)禮樂制度的瓦解6.(2022遼寧沈陽一模)東漢光武帝下令“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將民間品評歌謠作為郡國長官政績考評參照。東漢時,荊州刺史郭賀因百姓贊“厥德仁明郭喬卿,忠正朝廷上下平”,被賜以三公之服。據(jù)此可知,東漢民間品評謠諺()A.起到監(jiān)督官吏的社會作用B.是九品中正制的雛形C.成為考核官吏的主要依據(jù)D.遏制了地方官員貪腐7.(2022山東濟寧一模)南北朝時期,金屬貨幣在北方幾乎絕跡,谷帛代替了錢幣作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屬貨幣的使用范圍卻不斷擴大,還產(chǎn)生籌碼不足和錢幣盜鑄等問題。這反映出當時()A.南方經(jīng)濟水平高于北方 B.南北方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不同C.貨幣的功能和價值下降 D.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管控力減弱8.下面是戰(zhàn)國和西漢西北部地區(qū)農(nóng)牧界線分布圖,該線以北是游牧區(qū),以南是農(nóng)耕區(qū)。引發(fā)農(nóng)牧界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軍閥割據(jù)局面的出現(xiàn)B.政府邊疆政策的影響C.北方氣候條件的惡化D.文化融合趨勢的加強9.(2022山東煙臺期末)《魏書》記載:“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S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拓),謂后為跋,故以為氏?!边@體現(xiàn)了()A.尊祖敬宗的宗法觀念B.民族交融的不斷加強C.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趨勢D.多元一體的認同意識10.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遙領和虛封制度。遙領就是以不屬于本政權的州郡設置刺史、太守,而虛封則是受封的諸侯王只有虛號,其封土則在其他政權境內。如蜀國馬超領涼州牧,吳國孫休為瑯邪王,涼州與瑯邪均位于曹魏境內;北魏“以會稽、蒼梧、建業(yè)、丹陽等郡,封其臣為公侯”。這一制度()A.彰顯國家統(tǒng)一的愿望B.宣示王朝統(tǒng)治合法性C.激勵部下進取的斗志D.制造對敵對政權的壓力11.(2022浙江慈溪期末)魏晉時期法典的編制和修訂落入儒臣之手,于是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盡量將儒家之精華“禮”糅雜在法律條文里,一直到法律全部為儒家思想所支配為止。這表明魏晉時期()A.以法家思想治國B.律令儒家化加快C.中華法系已確立D.鄉(xiāng)約與法律合流12.(2022山東泰安一模)《史記》中有“世家”三十篇,記載了自西周至西漢初各主要諸侯國的興衰歷史;《漢書》則將漢代王侯勛臣一律編入“傳”,刪去“世家”一體;后來的一些史書沿襲了《漢書》的做法。這一變化可以看出()A.貴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殺B.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異巨大D.官修史書缺乏固定體例二、非選擇題13.(2022福建廈門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下表為漢文帝時期頒布的部分詔令及內容。詔令名稱詔令內容(部分)《振(賑)貸詔》吾百姓鰥寡孤獨窮困之人,或阽于死亡……其議所以振(賑)貸之《養(yǎng)老詔》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yǎng)其親《開籍田詔》夫農(nóng),天下之本也。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議除連坐詔》使無罪之父母妻子同產(chǎn)坐之,及收,朕甚弗取《勸農(nóng)詔》今茲親率群臣,農(nóng)以勸之。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除肉刑詔》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輕重,不亡逃,有年而免《與匈奴和親詔》結兄弟之義,以全天下元元之民。和親以定,始于今年《遺詔》厚葬以破業(yè),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據(jù)嚴可均《全漢文》等整理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上述材料的史料價值。14.(2022天津河西期末)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拔褰?jīng)”之義,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經(jīng)世,咸以威武為業(yè),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欽明稽古,協(xié)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軌度,斟酌用舍,煥乎其有文章,海內生民咸受耳目之賜?!段簳じ咦婕o》材料二自孝文定鼎伊、洛,務欲以夏變夷,遂至矯枉過正,宗文鄙武,六鎮(zhèn)兵卒,多擯棄之,有同奴隸。邊任浸輕,裔夷內侮。魏之衰弱,實肇于此。——(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材料三其私后魏之論者曰:魏之興也,其來甚遠。自昭成建國改元,承天下衰弊,得奮其力,并爭乎中國。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后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计錆u積之基,其道德雖不及于三代,而其為功,何異王者之興?——(北宋)歐陽修《歐陽修集》(1)分別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對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評價。(2)研究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時,你如何看待《魏書·高祖紀》《文獻通考》《歐陽修集》的史料價值。(3)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影響人物和事件評價的因素。

第二講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1.C根據(jù)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秦統(tǒng)一的主要原因在于秦通過強化君主權力,提高了國家對社會資源的組織能力,故選C項;該學者認為秦國的綜合國力并不比六國強,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統(tǒng)治者的個人素質,排除D項。2.C從材料信息看,這里的“現(xiàn)代”是指“強大的國家能力”,也就是中央集權制度,理性化官僚體系是這一制度的重要內容,C項正確。秦朝法律“重公法、輕私法”,談不上“嚴密的法律體系”,A項錯誤。秦朝“重法治,輕教化”,談不上“精細化”的基層管理,B項錯誤。大一統(tǒng)的儒家思想形成于漢代,D項錯誤。3.B“撥亂反正”的含義是“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漢朝“撥亂”的對象是秦朝的暴政,B項正確。農(nóng)民戰(zhàn)爭不是“亂”的根源,A項錯誤。漢承秦制不屬于“撥亂”,C項錯誤。漢初推行郡縣與分封并行制,為地方割據(jù)埋下隱患,排除D項。4.D材料反映了漢武帝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在經(jīng)濟領域采取的措施——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經(jīng)濟的控制,D項正確。5.C游士之游從政治性很強的社會活動逐步發(fā)展為結伴交友的游覽活動,是因為漢武帝時期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使得游士難以參與諸侯王的政治活動,故選C項;材料未體現(xiàn)社會階層流動加速,排除A項;游士之游政治性的減弱與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無關,排除B項;傳統(tǒng)禮樂制度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瓦解,排除D項。6.A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東漢皇帝重視民間對郡國長官的品評,并“作為郡國長官政績考評參照”,使得官員關心民意,注意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故選A項;九品中正制重視門第,東漢皇帝重視的是民間謠諺,排除B項;題干材料“作為郡國長官政績考評參照”不等于謠諺是主要依據(jù),排除C項;“遏制了”表述絕對,排除D項。7.B材料中南方大量使用金屬貨幣,說明南方商品交易量大,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高,B項正確。當時,農(nóng)業(yè)仍然是經(jīng)濟水平的主要指標,北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仍然高于南方,A項錯誤。貨幣的功能和價值在南北方是一致的,C項錯誤。材料說明南北方貨幣使用的不同,無法反映中央管控力的大小,D項錯誤。8.B根據(jù)地圖可知,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的農(nóng)牧界線明顯北移,這主要是因為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加強了對北方黃河流域的控制,說明引發(fā)農(nóng)牧界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邊疆政策的影響,故選B項。9.D根據(jù)材料可知,材料中觀點認為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都是黃帝子孫,說明北魏統(tǒng)治者認同華夏文化,同時,又強調了鮮卑的不同,體現(xiàn)了多元一體的認同意識,D項正確。10.A材料中的“遙領和虛封”將尚未處于本政權統(tǒng)治的州郡視為其統(tǒng)治范疇,體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的愿望,A項正確?!巴醭y(tǒng)治合法性”一般是從君權神授的角度論述的,與統(tǒng)治范圍的大小無關,B項錯誤。“遙領和虛封”并無實際利益,也非具體的軍事行動,無法激勵斗志,不能對敵對政權造成壓力,C、D兩項錯誤。11.B根據(jù)材料“將儒家之精華‘禮’糅雜在法律條文里,一直到法律全部為儒家思想所支配為止”可知,魏晉時期的儒生將儒家思想滲透到法律之中,這是律令儒家化的體現(xiàn),故選B項;魏晉時期治國思想是儒家思想,排除A項;中華法系在唐代確立,排除C項;明清時期鄉(xiāng)約與法律合流,排除D項。12.B材料說明相對于《史記》,《漢書》中的王侯地位降低,這與兩漢削弱王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有關,B項正確。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司馬遷、班固等作為封建地主階級史學家,思想境界并無巨大差異,排除C項;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3.參考答案詔令是古代王朝以皇帝名義發(fā)布的敕令文書,朝章國典、時政民情悉載其間,題目中材料作為漢文帝時期的一手文獻史料,直接體現(xiàn)了漢文帝的執(zhí)政理念和治國政策,具有較高的價值。《振(賑)貸詔》《養(yǎng)老詔》提倡尊老孝親、濟弱扶貧;《開籍田詔》《勸農(nóng)詔》主張輕徭薄賦,旨在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議除連坐詔》《除肉刑詔》提倡減輕刑罰,緩和社會矛盾;《與匈奴和親詔》意在維持和平、促進交流;《遺詔》反映了漢文帝提倡節(jié)儉、薄葬。詔令內容反映了當時社會經(jīng)濟、律令刑罰、民族關系等方面的相關狀況,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文景之治”出現(xiàn)的原因。14.參考答案(1)評價材料一:高度贊揚北魏孝文帝的漢文化修養(yǎng)和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積極學習漢文化,在文學、制度方面卓有建樹,促進了北魏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