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九年級化學全冊同步練習:第7章 第3節(jié) 第1課時 鹽_第1頁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全冊同步練習:第7章 第3節(jié) 第1課時 鹽_第2頁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全冊同步練習:第7章 第3節(jié) 第1課時 鹽_第3頁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全冊同步練習:第7章 第3節(jié) 第1課時 鹽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4/44/44/4第7章第3節(jié)第1課時鹽一、選擇題1.含有硫酸根離子的鹽稱為硫酸鹽。以下物質(zhì)屬于硫酸鹽的是()A.H2SO4B.Na2SC.K2SO4D.SO22.以下關(guān)于鹽的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所有的鹽都含有金屬元素B.含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都是鹽C.所有的鹽都能溶于水D.所有的鹽都可以用作調(diào)味品3.按酸、堿、鹽分類依次排列的一組是()A.H2SO4NH3·H2ONaHCO3B.SO3Ba(OH)2KNO3C.HNO3CaOCuSO4D.NaOHH2CO3NH4Cl4.2019·慶陽以下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H2O→H2B.Mg→MgOC.Na2CO3→NaOHD.KNO3→NaNO35.2019·徐州在以下各組物質(zhì)中,每組的三種物質(zhì)兩兩之間都能發(fā)生化學反響的是()①Cu、稀硫酸、CuO②稀鹽酸、Ca(OH)2溶液、Na2CO3溶液③C、CO、Fe2O3A.①B.②C.①③D.②③6.按下表進行實驗,有關(guān)說法及分析錯誤的選項是()eq\a\vs4\al(鏈接聽/22例2方法點撥)向少量Na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現(xiàn)象①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化學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②①有藍色沉淀產(chǎn)生B.②反響的化學方程式為CuSO4+BaCl2=BaSO4↓+CuCl2C.兩個反響都屬于復(fù)分解反響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響就屬于復(fù)分解反響7.2019·株洲我國制堿工業(yè)的先驅(qū)——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國后,潛心研究制堿技術(shù),創(chuàng)造了將制堿與制氨結(jié)合起來的聯(lián)合制堿法(又稱侯氏制堿法),為純堿和氮肥工業(yè)技術(shù)的開展作出了杰出奉獻。以下物質(zhì)中能與純堿發(fā)生反響的是()A.NaOHB.NaHCO3C.H2SO4D.K2SO48.2019·常州向盛有氯化亞鐵和氯化銅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參加一定量的鋅粉,充分反響后,得到固體M和溶液N。以下表達錯誤的選項是()A.鋅有剩余時,M中一定有Fe、Cu和ZnB.鋅有剩余時,N中一定沒有FeCl2和CuCl2C.鋅無剩余時,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D.鋅無剩余時,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9.2019·天水以下各組物質(zhì)參加水中充分攪拌后,同組反響物恰好完全反響,過濾后,在濾紙上留下兩種不溶物質(zhì)的是()A.Ca(NO3)2、BaCl2、AgNO3B.MgCl2、KOH、NaClC.K2CO3、CuSO4、KClD.CuSO4、Ba(OH)2、Cu(NO3)2二、填空題10.實驗室有四種試劑,分別為HNO3溶液、CuSO4溶液、MgCl2溶液和KOH溶液。(1)有顏色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2)有一種試劑能與另外三種試劑發(fā)生反響,該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3)書寫化學方程式。①CuSO4溶液與KOH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HNO3溶液與NaHCO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19·廣州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響。(1)可以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K-12-1表示該反響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寫出每種圖形代表的離子(填離子符號)。圖K-12-1(3)以下物質(zhì)能與K2CO3溶液反響產(chǎn)生類似上述實驗現(xiàn)象的是________(雙項選擇)。A.Ca(OH)2B.HClC.BaCl2D.(NH4)2SO4三、實驗探究題12.實驗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其成分,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前小組同學對五種物質(zhì)從酸、堿、鹽的角度進行了初步分類,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屬于____________。[查閱資料]BaSO4固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鹽酸。[實驗探究]甲同學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jié)論a.取少量該粉末于試管中,參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將步驟a試管中物質(zhì)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原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學認為甲同學步驟a的結(jié)論不一定正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他補充了如下實驗,取白色沉淀于試管中,參加足量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且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得出結(jié)論:步驟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丙同學取甲同學步驟b中已變紅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發(fā)現(xiàn)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結(jié)歸納]通過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無法確定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學式)。四、計算題13.2019·黑龍江在一定溫度下,向20gNa2CO3和NaCl的固體混合物中參加101g水,溶解后,再向其中參加100gC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響,過濾,所得濾液的質(zhì)量為211g,將濾渣洗滌、枯燥,稱其質(zhì)量為m,試計算:圖K-12-2(1)m=________g。(2)當恰好完全反響時,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多少?1.2019·呼和浩特實驗室中同學們進行了如圖K-12-3所示實驗,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氫氧化鈉固體的變質(zhì)情況。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圖K-12-3A.甲溶液可以選擇稀鹽酸或CaCl2溶液(查閱資料得知:CaCl2溶液顯中性)B.假設(shè)Ⅱ、Ⅲ均有明顯現(xiàn)象,那么說明樣品局部變質(zhì)C.D物質(zhì)可能是氣體,也可能是沉淀D.溶液B中的溶質(zhì)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2.2019·麗水“寓學于樂〞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如圖K-12-4是“蓋房子〞的游戲示意圖,其規(guī)那么是根據(jù)“上下相鄰兩層的物質(zhì)之間均可發(fā)生化學反響〞來堆砌樓層。圖中已放置好四種物質(zhì),還有二氧化碳、碳酸鈉溶液、硫酸銅溶液三種物質(zhì)待放置。請答復(fù):圖K-12-4(1)二氧化碳應(yīng)放在________(填序號)處。(2)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到③中,產(chǎn)生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層內(nèi)的兩物質(zhì)間能相互轉(zhuǎn)化,請寫出其中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師詳解詳析[達標穩(wěn)固]1.C2.B[解析]銨鹽中不含金屬元素;碳酸鹽、磷酸鹽大多數(shù)不溶于水;許多鹽有毒,如亞硝酸鈉、硫酸銅等,不能用作調(diào)味品。3.A4.D[解析]硝酸鉀是由鉀離子和硝酸根離子構(gòu)成,鉀鹽、硝酸鹽都易溶于水,故不能和其他物質(zhì)發(fā)生復(fù)分解反響生成硝酸鈉。5.B[解析]①銅排在氫的后面,銅與稀硫酸不反響,②鹽酸與氫氧化鈣反響生成氯化鈣和水,鹽酸和碳酸鈉反響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響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都符合發(fā)生復(fù)分解反響的條件,都能反響;③碳和一氧化碳不反響。6.D7.C8.D[解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鋅>鐵>銅,所以向盛有氯化亞鐵和氯化銅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參加一定量的鋅粉,鋅會先與氯化銅反響,再與氯化亞鐵反響,所以鋅有剩余時,M中一定有Fe、Cu和Zn;鋅有剩余時,鋅和氯化銅、氯化亞鐵完全反響,所以N中一定沒有FeCl2和CuCl2;鋅無剩余時,鋅先與氯化銅反響,如有剩余再與氯化亞鐵反響,所以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鋅無剩余時,N中一定有ZnCl2,可能有FeCl2、CuCl2。9.D[解析]Ba(OH)2與CuSO4、Cu(NO3)2反響,生成了硫酸鋇、氫氧化銅兩種沉淀,在濾紙上留下兩種不溶物質(zhì)。10.(1)CuSO4溶液(2)KOH溶液(3)①CuSO4+2KOH=K2SO4+Cu(OH)2↓②HNO3+NaHCO3=NaNO3+H2O+CO2↑11.(1)產(chǎn)生白色沉淀(2)K+CO32-OH-(3)AC[解析](1)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時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鉀,故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為產(chǎn)生白色沉淀。(2)K2CO3溶液中有K+和CO32-,二者的個數(shù)比為2∶1;Ba(OH)2溶液中有Ba2+和OH-,二者個數(shù)比為1∶2。由圖知,“〞表示K+,“〞表示CO32-,“〞表示OH-。(3)K2CO3溶液與Ca(OH)2溶液反響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與鹽酸反響生成氯化鉀、二氧化碳和水,與BaCl2反響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鉀,與(NH4)2SO4不發(fā)生反響。故與上述實驗現(xiàn)象相似的為A和C。12.鹽[實驗探究]NaOHBaCl2+Na2SO4=BaSO4↓+2NaCl沉淀完全溶解2NaOH+H2SO4=Na2SO4+2H2O[總結(jié)歸納]NaCl[解析]CaCO3、BaCl2、Na2SO4、NaCl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gòu)成的,都屬于鹽。[實驗探究]b.向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NaOH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原粉末中一定含有NaOH;乙同學認為甲同學步驟a的結(jié)論不一定正確,其理由是氯化鋇與硫酸鈉反響會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根據(jù)BaSO4難溶于酸而碳酸鈣能與鹽酸反響產(chǎn)生可溶性的氯化鈣和二氧化碳,可確定出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丙同學的實驗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響生成硫酸鈉和水。丙同學向步驟b中已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稀硫酸和氯化鋇反響生成硫酸鋇沉淀,故原混合物中一定有CaCO3、BaCl2、NaOH,一定沒有Na2SO4。[總結(jié)歸納]通過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無法確定的成分是NaCl。13.(1)10(2)解:設(shè)碳酸鈉的質(zhì)量為x,反響生成氯化鈉的質(zhì)量為y。Na2CO3+CaCl2=CaCO3↓+2NaCl106100117x10gyeq\f(106,100)=eq\f(x,10g)x=10.6geq\f(100,117)=eq\f(10g,y)y=11.7g當恰好完全反響時,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eq\f(20g-10.6g+11.7g,211g)×100%=10%。答:當恰好完全反響時,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解析](1)m=20g+101g+100g-211g=10g。[直擊中考]1.B[解析]甲溶液不能選擇稀鹽酸,因為氫氧化鈉、碳酸鈉均能與稀鹽酸反響生成氯化鈉溶液,溶液B為氯化鈉溶液和鹽酸的混合溶液,滴加酚酞試液不變色,無法確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甲溶液可以選用氯化鈣溶液,假設(shè)Ⅱ、Ⅲ均有明顯現(xiàn)象(現(xiàn)象分別是產(chǎn)生白色沉淀、酚酞試液變紅色),分別說明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那么說明樣品局部變質(zhì);由A選項的分析,D物質(zhì)是沉淀;溶液B中的溶質(zhì)中一定含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響生成的氯化鈉。2.(1)①(2)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3)2NaOH+CO2=Na2CO3+H2O[或Na2CO3+Ca(OH)2=CaCO3↓+2NaOH][解析](1)由題意知,上下相鄰兩層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響,二氧化碳屬于非金屬氧化物,能和氫氧化鈉反響生成碳酸鈉和水,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