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密機械設計_第1頁
機密機械設計_第2頁
機密機械設計_第3頁
機密機械設計_第4頁
機密機械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

機械工程常用(chánɡyònɡ)材料及鋼的熱處理精品資料史美堂,《金屬材料(cáiliào)及熱處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齊寶森等,《機械工程材料(cáiliào)》,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戈曉嵐等,《工程材料(cáiliào)》,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其他與金屬材料(cáiliào)及熱處理的相關書籍參考文獻精品資料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第三節(jié)常用的工程材料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第五節(jié)表面(biǎomiàn)精飾第六節(jié)精密儀器材料選用原則主要(zhǔyào)內容精品資料機械工程材料(cáiliào)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黑色金屬(hēisèjīngshǔ)鋼有色金屬合金鋼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材料塑料橡膠陶瓷合成纖維鋁合金銅合金其他有色合金第一節(jié)概述精品資料第一節(jié)概述(ɡàishù)在精密機械中應用的材料,按用途的不同,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gōngnéng)材料兩大類。結構材料通常是指工程上要求強度、韌性、塑性、硬度、耐磨性等力學性能的材料。功能(gōngnéng)材料是指具有電、地、聲、熱、磁等功能(gōngnéng)和效應的材料。金屬材料是精密機械中最常用的材料,可分為黑色金屬材料和有色金屬材料。精品資料一、應力極限二、彈性(tánxìng)模量E三、延展性四、沖擊韌度Ak五、彈性(tánxìng)性能Ee和韌性能Et六、硬度第二節(jié)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精品資料比例極限σp屈服極限σs強度極限σB圖2-1在常溫下經(jīng)過(jīngguò)塑性變形使材料強度提高、塑性降低的現(xiàn)象,稱為冷作硬化。一、應力(yìnglì)極限第二節(jié)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精品資料應力(yìnglì)極限彈性(tánxìng)階段彈性極限p屈服階段屈服點s強化階段強度極限b``頸縮階段第二節(jié)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精品資料二、彈性模量E在比例極限范圍(fànwéi)內,應力與應變ε成正比。彈性模量的大小反映了材料抵抗變形的能力。三、延展性延展性是衡量材料塑性性能的指標。1.伸長率δ2.斷面收縮率Ψ第二節(jié)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精品資料四、沖擊(chōngjī)韌度沖擊韌度是衡量材料承受(chéngshòu)沖擊載荷能力的性能指標。五、彈性能Ee和韌性能Et六、硬度硬度表示材料表面在一個小體積范圍內抵抗彈性變形、塑性變形或破裂的能力。常用的硬度指標有:布氏硬度(HBS)、洛氏硬度(HRC——洛氏C標度硬度)和維氏硬度(HV)。第二節(jié)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精品資料影響力學性能的主要因素1、含碳量含碳量越高,強度和硬度越高,但塑性顯著降低。2、雜質元素:有益Si、Mn,有害S、P3、合金元素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可提高和改善其綜合力學性能,并獲得某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學性能。Cr:提高硬度、沖擊韌性和淬透性,(形成碳化鉻)Mn:提高強度和淬透性,W:提高硬度和韌性4、溫度一般,低溫條件下強度有所增加,塑性和沖擊韌性下降(xiàjiàng),高溫條件下相反。5、熱處理工藝第二節(jié)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精品資料一、鋼鐵材料(黑色金屬)1、非合金鋼(碳鋼)含碳2%以下的鐵碳合金、少量雜質按質量分數(shù)分類:低碳鋼(ωc≤0.25%)中碳鋼(0.25%<ωc≤0.6%)高碳鋼(ωc>0.6%)按質量等級分類:普通碳素鋼(ωs≤0.055%、ωp≤0.045%)(例:Q235)優(yōu)質(yōuzhì)碳素鋼(ωs≤0.040%、ωp≤0.040%)(例:45,35)高級優(yōu)質(yōuzhì)碳素鋼(ωs≤0.03%、ωp≤0.035%)第三節(jié)常用(chánɡyònɡ)工程材料精品資料按用途分類:碳素結構鋼(用于制造各種工程(gōngchéng)構件和機器零件)碳素工具鋼(用于制造各種工具)(T8A)2、合金鋼人為加入Cr、Mn、Ni、Ti、Mo等,用以提高鋼的力學性能、工藝性能。即具有高的強度、韌性、硬度,以及某些特殊性能(如耐腐性、高溫強度)。(40Cr,65Mn)第三節(jié)常用工程(gōngchéng)材料精品資料3、鑄鐵:良好的鑄造性能、減摩性能、吸振性能、切削加工性能、低的缺口敏感性,生產工藝簡單(jiǎndān)、成本低廉?;诣T鐵:C-自由狀態(tài)的片狀石墨形式(抗壓強度高于抗拉強度,適用于受壓零件,脆性大,不適合沖擊零件)(HT200)可鍛鑄鐵:C-自由狀態(tài)的絮狀石墨形式球墨鑄鐵:C-球狀石墨形式,較高的強度,良好的塑性和韌性(應力集中)。鋼與鑄鐵的主要區(qū)別:碳的存在形式不同第三節(jié)常用工程(gōngchéng)材料精品資料有色金屬(減摩、耐腐、耐熱、導電性好)1、銅及其合金(héjīn):工業(yè)純銅、黃銅(銅鋅二元合金(héjīn))(鑄、鍛、機械加工性能好)青銅(錫青銅Sn、鋁青銅—強度高、加工低,用于制造重載、耐磨零件,鈹青銅Be、錳青銅等)2、鋁及其合金(héjīn):純鋁、硬鋁、鑄鋁3、鈦及其合金(héjīn):純鈦、鈦合金(héjīn)第三節(jié)常用工程(gōngchéng)材料精品資料非金屬1.工程塑料(sùliào)(天然樹脂或人造樹脂為基礎)-特點:密度小,良好的抗蝕性,優(yōu)良的電絕緣性,耐磨、減摩、自潤滑性好,工藝性好-分類:熱固性塑料(sùliào)、熱塑性塑料(sùliào)2.橡膠:高彈性、絕緣性-密封件、緩沖件、絕緣件上述二者易老化,難回收(污染)3.人工合成礦物:剛玉(寶石Al2O3),石英SiO2第三節(jié)常用(chánɡyònɡ)工程材料精品資料一、鋼的熱處理加熱、保溫、冷卻改變金屬(jīnshǔ)整體或表面組織,獲得所需性能。(鑄鐵、某些銅合金也可用熱處理來改善其力學性能)種類普通熱處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感應加熱、火焰加熱、電接觸加熱、電解加熱、滲碳、氮化、碳氮共滲其他熱處理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精品資料1、退火:加熱(至臨界溫度710~750°以上30~50°)、保溫、隨爐冷卻目的:降低硬度、細化晶粒、消除內應力和殘余應力,改善切削性能,預先熱處理2、正火:加熱、保溫(與退火相似(xiānɡsì))、空氣冷目的:同退火,(因晶粒更細,故強度和硬度較退火高),用于普通結構鋼零件的最終熱處理,中碳鋼的預處理。3、淬火:加熱,保溫,水、油或鹽水冷卻目的: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強化材料。但淬火后,出現(xiàn)內應力,材料變脆,須回火。方法:單介質淬火;雙介質淬火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精品資料4、回火:零件淬火后,加熱至臨界溫度(wēndù)之下,保溫,以一定速度(空冷或油冷)冷卻。目的:消除淬火內應力,降低脆性,增加韌性,達到設計圖紙要求的硬度。回火工藝的種類:1)、低溫回火:加熱溫度(wēndù)(150~250C)降低應力和脆性,保持高硬度。58~64HRC2)、中溫回火:加熱溫度(wēndù)(350~500C)消除內應力,提高彈性,35~45HRC,具有一定硬度、韌性

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精品資料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3)、高溫回火:(500~650C)消除內應力,獲得較高韌性和塑性,但硬度較低(200~350HBS)調質處理=淬火+高溫回火4)、時效處理:在100~150C進行長時間加熱(10~15h)。消除內應力,保持硬度和尺寸穩(wěn)定性。5)、冷處理:在-70~-80C進行長時間冷凍(lěngdòng)。目的:同時效處理精品資料二、表面熱處理:僅對鋼的表面進行加熱和冷卻而不改變其內部成分的熱處理工藝。目的:提高零件的表層硬度、抗磨損性能。1、表面淬火:通過快速加熱和立即淬火冷卻相結合的方法實現(xiàn)。其方式:感應加熱:利用(lìyòng)交流電的集膚效應,對零件進行加熱,并通過控制電流頻率得到不同的淬硬層深度。火焰加熱:利用(lìyòng)火焰加熱工件表面,然后立即用水噴射冷卻。調節(jié)燒嘴的位置和移動速度即可得到不同厚度的淬硬層。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精品資料2、化學(huàxué)熱處理將鋼件置于一定溫度的活性介質中保溫,使一種或幾種元素滲入其表面,改變其化學(huàxué)成分和組織,達到改進表面性能、滿足技術要求的熱處理過程。與表面淬火不同之處:表面層不僅有組織變化,而且有成分的變化。目的:提高鋼件表層的耐磨性、耐蝕性、抗氧化性和疲勞強度等力學性能。按表面滲入元素的不同,分為滲碳、氮化、碳氮共滲、滲硼、滲鋁等種類。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精品資料1)滲碳滲碳是向鋼件表面層滲入碳原子的過程。其目的(mùdì)是使工件在熱處理后表面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一定強度以及較高的韌性和塑性。分類:氣體滲碳、固體滲碳、液體滲碳過程:工件放入密封的加熱爐,通入滲碳劑在900~950C加熱、保溫。用于低碳鋼、低合金鋼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精品資料2)氮化氮化是向鋼件表面(biǎomiàn)層滲人氮原于的過程。目的:提高表面(biǎomiàn)層的硬度和耐磨性,并提高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氮化能夠獲得比滲碳淬火更高的表面(biǎomiàn)硬度、耐磨性、熱硬性、疲勞強度和抗腐蝕性能,變形小。3)碳氮共滲(氰化)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又稱為氰化。第四節(jié)鋼的熱處理精品資料表面精飾是指在金屬零件的表面附上一層覆蓋層,以達到(dádào)防蝕、裝飾等目的。種類電鍍:鍍鉻、鍍鎳、鍍鋅、鍍鎘、鍍銀化學處理:氧化和磷化涂漆第五節(jié)表面(biǎomiàn)精飾精品資料使用要求、工藝要求、經(jīng)濟要求使用要求:載荷大小、性質和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