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轉移技術_第1頁
染色體轉移技術_第2頁
染色體轉移技術_第3頁
染色體轉移技術_第4頁
染色體轉移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染色體工程》主講:宋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什么是染色體工程?染色體工程(chromosomeengineering)是人們按照一定的設計,有計劃地消減、添加或代換同種或異種染色體,從而達到定向改變遺傳特性和選育新品種的一種技術。廣義上講它還應包括染色體內部的部分遺傳操作技術,因此也稱為染色體操作。染色體工程包括植物染色體工程、動物染色體工程、人工染色體。從兩個層面展開:1、從細胞水平誘發(fā)染色體數(shù)目的改變

2、從染色體水平針對染色體本身操作目前對染色體操作的主要方法有:有性雜交、染色體交換、易位、添加、染色體顯微切割和微克隆、PCR擴增等。染色體工程的發(fā)展經(jīng)歷天然染色體片段(如染色體介導的基因轉移)天然染色質片段(如染色質介導的基因轉移)DNA重組技術產(chǎn)物-人工染色體酵母人工染色體(YAC)

細菌人工染色體(BAC)哺乳類人工染色體(MAC)人工染色體染色體是基因的天然載體。這個載體上,目的基因與他兩側的基因或序列是天然的遺傳連鎖,這種天然的片段進入受體細胞后,可以長時間存在,對目的基因有強大的保護作用。提高染色體工程的關鍵技術是把著絲點分離與克隆、然后與目的基因重組,并與組蛋白合成一個染色體片段。

天然染色體片段一、染色體介導的基因轉移McBride和Ozer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證明純化的染色體片段是對真核細胞進行基因轉移的理想的和天然的載體。受體細胞通常缺乏某一基因的正常功能供體細胞的同源染色體則具有該基因的正常功能已使用的基因有:HPRT、嘧啶激酶基因、乳糖激酶基因、抗甲氨蝶呤(MTX)基因、抗鵝膏覃堿基因染色體介導的基因轉移(CMGT)可把一些緊密連鎖的基因從一個細胞轉移至另一細胞。當把分離到的中期染色體同完整細胞混合時,供體染色體的一部分可被某些細胞攝取并加以表達。如果受體細胞缺乏該染色體所攜帶的功能性基因,而后者又是該細胞在選擇性條件下生存所必需的,轉移就可得到證實。因此,在選擇性條件下生存的基因轉移克隆,其核內一定有必需的供體基因參入,而且必須能表達其基因產(chǎn)物。被轉移的染色體物質稱為轉移基因組(transgenome),而表達這些基因的細胞則稱之為轉化株(transformant)。

1、染色體的分離技術

染色體分離技術是指通過流式分揀儀分離染色體或者在顯微鏡下對特定染色體或染色體的特定區(qū)段進行分離,隨后進行DNA體外直接酶切后克隆或者擴增(PCR)后克隆,以構建特定染色體或染色體特定區(qū)段的DNA文庫的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結合的橋梁技術。其優(yōu)點是能夠根據(jù)研究者的需要分離任意一條染色體或染色體的特定片段,快速高效地建立相應的DNA文庫。該技術于1981年首次在果蠅中應用獲得成功。

1、染色體的分離技術哺乳動物細胞培養(yǎng)秋水仙堿處理細胞使其處于分裂中期低滲處理,加皂苷,破裂細胞TMS液處理,離心,收集染色體染色體儲存于含20%甘油的TM液中TMS緩沖液:含0.05MTris,3MMgCl2,0.2M蔗糖,pH:7.4秋水仙素可與微管蛋白二聚體結合,阻止微管蛋白轉換,抑制有絲分裂,能破壞紡錘體,使細胞停止于有絲分裂中期,從而導致細胞死亡。皂苷有使紅細胞破裂的作用,稱溶血性。微細胞介導的染色體轉移技術(MMCT)是一項利用微細胞將外源染色體轉入受體細胞的技術。該技術是在細胞融合的基礎之上發(fā)展起來的,是細胞融合技術的進一步細化,在當代生物的若干領域里得到廣泛的應用。一些腫瘤抑制基因、端粒酶抑制基因、誘導衰老基因以及DNA修復基因都是通過MMCT技術取得細胞內識別和定位,由此促進了針對這些基因的功能研究,并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依據(jù)。同時,MMCT技術也為其他領域如表觀遺傳學、基因組印跡、哺乳動物人工染色體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2、染色體轉移技術2、染色體轉移技術染色體懸液與受體細胞混合生長于非選擇培養(yǎng)基中持續(xù)3代,加多聚L鳥氨酸可提高染色體進入受體細胞的幾率約3天后移入選擇培養(yǎng)基篩選與鑒定*多聚L鳥氨酸可以改變本來都帶負電荷的原生質體或外源DNA表面電性,使其中之一帶正電荷,從而達到原生質體和外源DNA正負相吸,并且促進外源DNA進入到原生質體中。非選擇性分離培養(yǎng)基(non-selectiveisolationmedium):對微生物沒有選擇性抑制的分離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成分齊全,無抑制成分(如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選擇培養(yǎng)基:是指通過培養(yǎng)混合的微生物,僅得到或篩選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種類在這種培養(yǎng)基上是不能生存的。鑒別培養(yǎng)基:是通過化學試劑顯示出培養(yǎng)基上混合生長的微生物中有某種微生物。3、被轉移染色體片段的大小大約15%的染色體受體細胞,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到各種大小的染色體片段。光學顯微鏡下見到的最小染色體片段是雙微體(1000kb)。*雙微體(doubleminutechromosomes,DMs)是基因擴增的主要細胞遺傳學標志,是染色體外遺傳單位的一種主要存在形式。大量研究表明,雙微體與基因組不穩(wěn)定、惡性腫瘤、細胞耐藥及衰老密切相關。染色體介導的基因轉移的主要作用一是用于染色體內的基因作圖二是用于分離或克隆一些特殊的基因雖然DNA序列分析技術和基因克隆技術高度發(fā)展的后基因組時代以上用途顯得無用,但染色體片段作為真核細胞基因的天然載體,仍是誘人的課題。二、染色質介導的基因轉移染色質作為轉基因載體的提出染色體介導基因轉移由于不能控制所轉基因的染色體或染色體片段的種類、數(shù)目和大小,故不能有選擇的轉移目的基因。1986年李振剛等提出了以染色質為介導的基因轉移的工作。用活性模板染色質來轉移預期基因(基因群),從而彌補了基因工程的不足。與DNA相比,染色質是一種更為天然和穩(wěn)定的轉基因載體,便于整合,是基因打靶的理想載體?;钚阅0迦旧|—在生命活動的一定時空,只有一定數(shù)量的基因表達,這些正在表達的基因在染色質中的區(qū)域活性基因—這些正在表達的基因如果從一定組織提取活性染色質,就會得到該組織的全部基因,包括細胞中轉錄極少次數(shù)的基因。所以,對于真核生物來說,與DNA相比染色質片段是一種更為天然和更為穩(wěn)定的轉基因載體。活性染色質作為基因載體的特點

染色質工程能選擇性的轉移基因,并可在不知道目的基因序列或其探針的情況下進行。且可獲得一個復雜系統(tǒng)的全部活性基因,可對所有活性基因進行克隆(如YAC克隆,λ克隆等)?;钚匀旧|作為基因載體的鑒定基因的鑒定:用已知基因的染色質片段進行共制備用所得的活性染色質DNA與家蠶染色質進行染色體原位雜交三、人工染色體染色體作為基因轉移的天然載體,可轉移連鎖的基因群,故在此基礎上發(fā)展了人工染色體。人工染色體(artificialchromosome)指人工構建的含有天然染色體基本功能單位的載體系統(tǒng)。人工染色體為基因組圖譜制作、基因分離以及基因組序列分析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現(xiàn)正在研究的人工染色體有:

*酵母人工染色體(YAC,1000kb)

*細菌人工染色體(BAC,300kb)

*哺乳類人工染色體(MAC)

P1派生人工染色體(PAC)人類游離人工染色體(HAEC)。三、人工染色體天然染色體基本功能單位包括:

復制起始點,保證了染色體復制;

著絲粒保證了染色體分離;

端粒封閉了染色體末端,防止粘附到其他斷裂端,保證了染色體的穩(wěn)定存在。人們?yōu)榱丝寺〈笃蜠NA,利用DNA體外重組技術分離了天然染色體的基本功能元件并將它們連接起來,從而構成了人工染色體。相比于其他復制子而言,染色體要大得多。原理酵母人工染色體(YAC)是人工染色體中能克隆最大DNA片段的載體,可以插入100-2000kb的外源DNA片段。

YAC是有酵母的自主復制序列、著絲點、四膜蟲的端粒以及酵母選擇性標記組成的酵母線性克隆載體。左臂含有端粒、酵母篩選標記Trp1、自主復制序列ARS和著絲粒,右臂含有酵母篩選標記Ura3和端粒,然后在兩臂之間插入大片段DNA構成的。

YAC載體基本序列元件:

酵母染色體DNA自主復制順序(ARS):

負責DNA復制酵母染色體的著絲粒順序(CEN):

保證酵母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分配酵母染色體的端粒順序(TEL):

維持染色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兩端各一個)

選擇標記:用于重組克隆的篩選

pYAC4是一個大腸桿菌穿梭質粒,含有Amp大腸桿菌篩選標記ARS:autonomouslyreplicatingsequenceYAC克隆系統(tǒng)的特點:

YAC作為可提供大片段DNA的方法,簡化了構建染色體延伸區(qū)域圖譜和分離完整基因的過程(200~500kb,甚至1000kb)用酵母為宿主重新構建大的人類基因區(qū)段,可將小的重疊的YAC變成一個大的YAC。

酵母作為一種真核生物,為其它真核的DNA提供了更合適的環(huán)境。YAC構建示意圖完整的染色體DNA的提取基因組DNA酶切大片段的獲取YAC載體臂的制備YAC臂與目的DNA大片段的連接YAC基因庫的保存YAC基因庫的鑒定目的基因YAC克隆的篩選目的基因YAC克隆的鑒定YAC克隆技術簡介

YAC的主要用途是:(1)YAC克隆重疊群是物理圖譜的主要框架。它不僅可容納大片段的外源DNA,而且在構建基因組文庫時需要較少的克隆。

YAC的主要用途是:(2)用YAC克隆構建的物理圖譜在復雜的生物基因組分析和DNA測序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目前,用YAC提供大片段DNA構建染色體圖譜的技術已在人類、植物、昆蟲、鳥類、兩棲類等動物中得到廣泛應用,相比于早期的DNA片段載體,YAC是容納大片段外源DNA的首選載體。YAC的主要用途是:(3)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基因嵌入及轉基因技術都采用了YAC克隆系統(tǒng)。通過YAC嵌入的基因不僅片段長,而且嵌入的基因更適于體內表達,并有利于基因保持其固有的空間構象和功能的發(fā)揮。YAC的缺點:1.插入片段大,穩(wěn)定性較差,不易操作2.插入的大片段常發(fā)生缺失,使文庫不完整3.YAC與酵母天然染色體分子結構相似分離時難與天然染色體分開4.文庫中的嵌合現(xiàn)象嚴重5.因插入片段大。往往發(fā)生序列重排,造成序列錯亂。四、細菌人工染色體(BAC)1992年Shizuya利用F因子的復制點和氯霉素抗性標記基因,在F質粒(pMBO131)基礎上構建了第一代BAC人工染色體。BAC是以大腸桿菌的F因子的重要位點及基因為主體的高容量的人工載體。(可克隆350kb,在重組缺陷型(REC—)宿主菌只有1個拷貝)F因子又稱致育因子,是一個100kb的質粒,能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中,并能高頻率的轉移遺傳標記。因低拷貝特性使其重排和嵌合程度低。且F因子呈閉環(huán)結構,可以用常規(guī)技術從大腸桿菌中分離。1、BAC載體的結構

新一代BAC載體為7.4kb的還狀質粒,主要結構有:F因子的parA,parB,parC基因保證低拷貝的BAC質粒在大腸桿菌分裂時均勻分配到子代細胞。起始oriS基因,嚴密控制,決定低拷貝和起始解旋酶基因-repC,易于DNA復制和決定復制方向選擇標志基因Cmr

氯霉素抗性基因lacZ基因

顏色鑒別重組子,外源基因插入其中l(wèi)oxP和cosN位點

易于克隆DNA回收和造作2、BAC基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