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女性犯罪心理分析第一節(jié)女性犯罪特點一、女性犯罪狀況從世界范圍來看,女性犯罪率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在美國,1953年,大約每12名人犯中有一名女性,而在1974年,每4.7個人犯中就有一名女性;1966年到1977年間,女性嚴重犯罪案件增加了80%,而男性同類案件只增加了35%。從受刑人數(shù)來看,1980至1987年,女性受刑人數(shù)增加了11.1%,大大超過了男性受刑數(shù)。(王海燕,2004)
根據(jù)臺灣“法務部”2000年發(fā)布的統(tǒng)汁資料,1990各級檢察署已執(zhí)行的女性人犯數(shù)僅有11438人,其后呈漸增趨勢.到1999年增加19616人,其間增幅達171%。(楊士隆,2002)盧正來,2001二、女性犯罪特點1.中青年占絕大多數(shù),具有低齡化發(fā)展的趨勢北京石景山法院2002年審結的刑事案件中有女犯54人,其中40歲以下的47人,占87%;廈門市2001年1月—2002年6月,全市檢察機關起訴的女性犯罪嫌疑人324人,其中18—40歲的中青年有277人,占了86%;2001年6月,3年半時間涉案女性罪犯42人,其中19—39歲的34人,占女犯總數(shù)的80%;(雍自元,2006)據(jù)某省對女勞教人員的調(diào)查,1993年17歲以下的女勞教人員占9%,初犯的最小年齡為15歲;1994年17歲以下的女勞教人員占11%,初犯的最小年齡為14歲;1995年17歲以下的女勞教人員占16.2%,初犯最小年齡為13歲(孫晶巖,2000)2.文化層次普遍低下山東省某監(jiān)獄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九十年代以來,每年新收押的女犯中,文盲比例由八十年代末的20.33%,上升到1993年的26.3%;小學文化程度由37.09%上升到39.4%;初中文化程度由32.61%下降到29.3%;高中文化程度由9.07%下降到4.8%;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八十年代末絕對數(shù)是3人,93年則無一人。(賴修桂,1997)廈門市2001年1月—2002年6月起訴的324名女犯罪嫌疑人中,初中以下的247人,占了全部女犯的76%;浙江紹興2000年起訴的184名女犯罪嫌疑人中,93%的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據(jù)甘肅婦聯(lián)2002年對省內(nèi)376名女犯的調(diào)查:文盲及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雍自元,2006)3.犯罪種類以普通刑事犯罪為主女性犯罪集中在性犯罪、盜竊、殺人、傷害、拐賣人口、詐騙等類型上,搶劫犯罪也占有一定比例。女性犯罪中性犯罪比例較高,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其他犯罪類型,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據(jù)官方估計,現(xiàn)在全國大約有300萬到600萬的三陪女,其中60%左右的人員有賣淫行為。(白雪,2002)4.犯罪手段具有非暴力性和隱蔽性非暴力在搶劫、盜竊、詐騙、拐賣人口等犯罪中,很少直接使用暴力,而大多采取女色勾引、誘騙、協(xié)助等方式。即使在攻擊型的暴力犯罪中,女性犯罪人的手段也較男性簡單,常帶有沖動性。在團伙犯罪中,女性多與男性糾結,且大多處于脅從或配角的地位隱蔽性5.犯罪動機大多與“錢”和“情”有關深圳社科院近日公布的《深圳藍皮書——中國深圳發(fā)展報告(2004)》披露:許多發(fā)廊妹首次賣淫的原因并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足以跟賣淫收入相當?shù)墓ぷ?相比之下賣淫能給她們帶來更豐厚的收入,所以她們選擇了賣淫。浙江紹興2000年被檢察機關起訴的184名女犯罪嫌疑人中,犯罪動機90%以上和錢財有關,金錢既是她們犯罪的標的物,也是誘發(fā)她們犯罪的催化劑。(雍自元,2006)情感犯罪是女性犯罪的一個突出特點。一方面,婚姻感情危機很容易使女性喪失理智、而為情所惑常使女性鋌而走險。另一方面,家庭暴力是導致以暴制暴的報復行為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犯罪事實正明經(jīng)常受氣挨打生活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的女性往往在失去理智時會采取鋌而走險的方法來解決問題。6.犯罪過程中的“惡逆變”在217名女性殺人犯中,犯罪前有受害情節(jié)的占62.21%(孫興中,1992)江蘇某勞教所102名賣淫婦女都是在失去貞操后,感情遭遇挫折,缺乏正確引導,或自暴自棄,或產(chǎn)生報復心理而走上賣淫道路的(張力,1994)黃國平、張亞林、鄒韶紅、趙蘭,2007471名女性服刑人員中,90.4%的女性服刑人員至少經(jīng)歷1件創(chuàng)傷性事件,63.7%至少經(jīng)歷3件或以上的多重創(chuàng)傷。青少年組的事件數(shù)量多于成年組;暴力和毒品相關犯罪組的事件數(shù)量相當(平均4件),都多于經(jīng)濟犯罪組(2件);中學或相當教育程度者的事件數(shù)量最多(4件),大?;蛞陨险咦钌?2件);未婚、離婚/喪偶組經(jīng)歷的事件數(shù)量最多(4件),已婚組最少(2件),均差異有顯著性最多見的創(chuàng)傷類型是機動車禍(46.9%)、目睹家庭暴力(46.1%)和被搶劫(38.9%);16.7%的女犯在18歲以前遭遇過性虐待。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一)總體特點1.陳修哲等,2002采用MMPI調(diào)查山東省某女子監(jiān)獄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犯200名,對結果進行聚類分析,得到三種類型神經(jīng)質(zhì)型,占32.7%神經(jīng)質(zhì),有相當多的軀體不適申述,如頭、背痛,消化道與心臟疾病癥狀,睡眠障礙,煩躁焦慮,心情不佳等。其社會關系淺薄,缺乏真誠,多為滿足其自己的欲求而利用社會關系。該型女犯睡眠差,有較多軀體不適,不良社交少見,這與其夸張?zhí)弁春筒贿m及與人相處關系膚淺性格特點相吻合。正常型,人數(shù)最多,占40.5%該型睡眠好,較少軀體不適,但不良社交較多,說明其犯罪行為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類精神病型,占26.8%顯示有人格偏離。主要表現(xiàn)為對挫折的耐受力減低,控制情緒的能力受限。易以飲酒、濫用精神活性物質(zhì)、行竊、違紀行為等來緩解惡劣心情。有不正常的性行為、暴發(fā)性攻擊、包括自傷。情緒不穩(wěn)定、空虛和不安全感(二)具體類型1.黎雪梅,況利,陳建梅,2008女性暴力犯罪與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異。2.侵財型王銳,2004,采用16PF調(diào)查某市看守所在押侵財型女犯36名,結果發(fā)現(xiàn)因素B(聰慧性)低,表明對事物理解力差,法制觀念道德觀念淡薄因素F(興奮性)高說明侵財型犯罪女性容易發(fā)生過分沖動的行為,甚至行為變幻莫測因素O(優(yōu)慮性)高表明侵財型犯罪女性因犯罪被判刑受到監(jiān)禁,心理壓力較大因素Q4(緊張性)高在日常生活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缺乏耐心,心神不定,過度興奮難以自我控制,對一切事物都缺乏信念的人格特點,甚至可能破罐子破摔3.殺人犯罪中女性實施者的心理特征杜新增,1995,李樹山,1999女性殺人犯主要是中青年已婚婦女;多系居住在山區(qū)和農(nóng)村文化程度低的體力勞動者(農(nóng)民和工人居多);多系無犯罪史的初犯,作案手段簡單、原始,多為從犯;未曾特意準備過作案工具,都是就地取材,農(nóng)村的有使用木棒、耙的,有使用農(nóng)藥、老鼠藥下毒的,還有的在殺害后用家里的棒子面掩蓋尸體現(xiàn)場多位于室內(nèi)。
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時多趁其不備,突然下手,迅速將被害人置于死地,所以現(xiàn)場常無掙扎抵抗痕跡,不具備他殺現(xiàn)場一般比較紊亂的特點。損傷多集中在人體要害部位,分布范圍小,打擊次數(shù)多,致命性損傷多,死后損傷多,通過損傷的嚴重性可以反映出犯罪分子長時間受壓抑的情感沖破束縛后,表現(xiàn)出來殘忍、冷酷的特點。犯罪手段隱蔽。由于女性心理細膩做事謹慎,女性在實施殺人犯罪時,為了不暴露自己,往往經(jīng)過仔細策劃和精心準備,多是采用投毒、電擊、麻醉、色誘、雇兇等相對平靜的手段去犯罪,很少實施力量型暴力犯罪,這顯示出女性犯罪的方式具有手段的隱蔽性;投毒是女性的慣用手段,在所有的投毒殺人案件中,女性作案占到60%多,投毒幾乎成了女性的專利。多由家庭、婚姻方面的矛盾激化而引起家庭瑣事、家庭暴力、家庭危機、婚姻不幸,遭到毒打等,或是婆媳不和、鄰里不睦等;女性殺人侵害的對象主要是其丈夫、子女等親屬以及鄰居和其他熟人。被害人絕大部分為成年男性,也有少數(shù)針對小孩或者其他女性家屬、鄰居等。第二節(jié)、女性犯罪與家庭暴力一.家庭暴力一般狀況家庭暴力一般指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就其含義而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加害主體可是男性亦可是女性。而狹義的家庭暴力,則是指丈夫?qū)ζ拮有惺沟谋┝π袨椋瑢Υ擞腥朔Q之為“毆妻現(xiàn)象”。當今社會,家庭暴力已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我國也不例外,據(jù)全國婦聯(lián)2002年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2.7億中國家庭中有30%存在家庭暴力,約九成的施暴者是男性,每年約有10萬個家庭因家暴而解體。另有數(shù)據(jù)顯示在美國,家暴的受害女性人數(shù)超過了強奸搶劫車禍的受害婦女總和,平均每7.4秒就有一名婦女遭受丈夫毆打。(王俊,2012)二、家庭暴力的心理學分析1.個人病理模式。該模式是較早提出的觀點,該理論認為家庭暴力是一種變態(tài)行為,是由個體的病理因素造成的,是精神疾病的反映,并強調(diào)施虐者及受虐者心理上的病態(tài)狀況是丈夫虐待妻子事件發(fā)生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影響較大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受虐狂”理論,他認為受虐狂是虐待關系的主要驅(qū)動因素,女性不擺脫暴力關系的原因是她們喜歡受到暴力虐待,以滿足自己無意識受虐的需要以及享受被虐待的樂趣。美國學者斯特勞斯等。研究報告顯示,只有低于10%的家庭暴力事件是因為人格特質(zhì)、心智疾病或精神性病態(tài)所造成的。這種”受虐者傾向”說法也招致很多批評.歐竹青等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看待這個現(xiàn)象.社會文化因素.婦女受到整個文化社會價值觀的影響。認為維持家庭結構的完整,以便子女長大成人,是婦女的重要責任,也是判斷婚姻是否成功、婦女角色是否稱職的重要指標。傳統(tǒng)的“男強女弱”的性別關系教育定勢,令部分婦女將自身完全依附于丈夫,失去了獨立的人格,即使受到虐待,也只好自認倒霉。(2)經(jīng)濟社會因素.即使女性對傳統(tǒng)的性別關系模式表示懷疑,但受限于社會與經(jīng)濟上的資源,無法使自己擺脫受害境地,她們擔心一旦中止受虐關系,可能造成生活的窘迫境況和養(yǎng)育孩子的困難。(3)婚姻家庭因素.受虐者與施虐者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受虐者將其受虐與某種固執(zhí)或忠誠聯(lián)結在一起.如相信對方仍深愛著自己或?qū)Ψ奖硎緦ψ约旱男枰c依賴,如此使得受虐者一再深陷家庭暴力的泥沼中而無法自拔。受虐婦女可能對施虐者仍存在情感依戀,抱有幻想,即認為自身有能力改變丈夫,挽救家庭,或者舍不得放棄子女或財產(chǎn),這些情況下,受虐者往往會委曲求全,縱容暴力發(fā)生。(4)習得性無助。暴力的反復出現(xiàn)最終會磨滅受害女性的斗志,認為暴力的發(fā)生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婦女長期處在孤立無援的情境,因心力交瘁而無力反抗,部分人甚至會屈從于命運的安排,喪失清醒思考的能力。這樣男性逐漸從精神上控制了對方,女性逐漸變得逆來順受。2.心理動力說。造成家庭關系緊張而形成暴力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一方想影響和支配另一方
,造成家庭中權利或決定模式的失衡。心理學家舒格曼指出“丈夫?qū)嗬驼瓶貦嗟男枨笫鞘┍┑囊环N記號,施虐男性惟恐失去掌控權而通過暴力維護其統(tǒng)治。”在暴力家庭中,男性常以控制配偶而獲得心理的滿足,然而在控制對方的同時卻減少雙方的親密度,此時男性若以強硬的手段來處理沖突,就容易造成家庭暴力事件。3.交換理論它假設人類互動是受追求報酬和避免處罰所引導的,如果報酬互惠,那么互動便會繼續(xù),否則互動便會終止。美國社會學者F.IvanNye(1979)最先將交換理論應用到家庭暴力的研究,蓋勒斯(Gelles,1983)是這樣用交換理論來解釋家庭暴力的:“人們毆打或虐待其他家庭成員,是因為他能這樣做”,即如果施暴所付出的代價低于他所得到的回報,這種暴力行為就會不斷重復,否則虐妻行為就會減少甚至終止。三、對家庭暴力施虐者-男性特質(zhì)的分析1、施虐者男性特征的分析男性最易在身體和情感上虐待女性這一問題。總體而言,受教育程度越低,生活越貧窮,社會地位越低,則發(fā)生家庭暴力的危險性越高,但家庭暴力可能發(fā)生在社會各階層。有研究表明,白領職員、醫(yī)生、律師、會計師等職業(yè)群毆打配偶的幾率也較高,這可能由于工作壓力過大或處于競爭中心等原因,這類男性不得不將家庭當作其緊張情緒的釋放口。在充滿暴力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男性從小習得了暴力行為,他們曾目睹父輩的暴力宣泄,許多人曾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成年后的他們深受暴力文化的影響,極易重復上一代的暴力行為,成為家庭暴力者。家庭暴力型男性一般患有多種心理癥狀,如沮喪、低自尊和攻擊性等,他們帶有強烈而不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傾向,表現(xiàn)強烈依賴、控制、自我概念不明確、不能忍受孤單和焦慮、激怒、沖動、嗜酒。香港大學陳高凌博士分別從個人心理和人際關系方面論述了男性施虐者的特質(zhì),第一次明確指出“愛面子”是中國男性施虐者所具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zhì),并詳細論述了丈夫面子需要層次與對妻子的要求之間的關系。2.心理學對男性施虐過程及施虐后特征的分析施虐男性的暴力發(fā)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暴力萌芽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夫妻關系突然緊張,男性的憤怒感逐漸積累;第二階段為暴力發(fā)生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男性積累的憤怒暴發(fā),開始對配偶實施暴力攻擊;第三階段為暴力結束階段,男性竭力向配偶懺悔,千方百計重歸于好。研究還發(fā)現(xiàn)暴力沖動結束之后男性一般會認真傾聽女性傾訴,并表現(xiàn)出對女性的充分注意。他們會為配偶購買禮物,千方百計取悅女性。理性的恢復使他們重新成為正常人,暴力行為似乎從未發(fā)生。華盛頓大學家庭理論學教授尼爾.S.杰卡普斯認為,虐待女性的男性在實施暴力后一般均具有三個共同特征:第一,并不認為自身有任何過錯;第二,企圖減輕其攻擊行為的嚴重性;第三,千方百計將施暴責任推卸給受害者。四.對家庭暴力受虐者-女性特質(zhì)的分析美國得克薩斯州泰勒家庭暴力與性攻擊研究所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杰夫勒認為易受暴力攻擊的女性有如下標志
:個體自尊水平一般較低;缺乏信心,出現(xiàn)較高的焦慮和憂郁感;多數(shù)人成長于有暴力虐待史的家庭;自身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與丈夫關系平淡或存在情感隔閡;遇事毫無主見;事事須獲得丈夫認同或需要丈夫幫助??傮w而論,易受虐待的女性均具有受教育程度低、無職業(yè)或固定收人,經(jīng)濟處境較困難等特點??傮w而論,易受虐待的女性均具有受教育程度低、無職業(yè)或固定收人、經(jīng)濟處境較困難等特點。由于沒有受過良好教育,這類女性很難進人勞動市場。經(jīng)濟上的非獨立性導致了她們對男性的依賴,而這種依附又極大地降低了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暴力一旦發(fā)生,受害者不是馬上尋求解決之道,避免暴力受虐過程反復發(fā)生,而選擇接受宿命的安排,很少尋求正式渠道取得外界援助。2.對受虐待的反應模式第一階段:憤怒、委屈以及絕望,并陷入對丈夫行為的不可理解中。第二階段:開始對丈夫施暴事件進行反思,主要是試圖理解丈夫的施暴行為,尋找丈夫施暴的合理化理由或?qū)ψ约旱男袨檫M行有錯化處理,甚至帶有宿命論的色彩,如“我生了女孩”、“我的發(fā)展影響了他”
,“我的地位比他高,他心理不平衡”。這種反思的結果將被虐女性“定位”在一個有錯而應該被打的夫妻關系位置上,使得丈夫的施暴和妻子的被虐同時具有了合理性,直接導致了受虐女性接納暴力的連續(xù)發(fā)生。第三階段: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原諒丈夫的行為,以致于家庭暴力可能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解決似乎無法解決的夫妻矛盾的一種方法。五.家庭暴力的危害以暴制暴—女人無奈的選擇.反抗家庭暴力,女性通常可采取的具體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夫妻雙方的溝通,找親友規(guī)勸,找雙方單位進行干涉,向公安、婦聯(lián)等部門求助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受暴婦女都懂得充分運用這些資源,況且,由于現(xiàn)有解決家庭暴力的機制還不完善,即使找了相關的人和部門,暴力也并不能都得到解決結果就不外乎以下幾種:暴力停止,不離婚;暴力停止,離婚;暴力不停止,不離婚。第三種情況容易使女性在無法忍受時以暴抗暴。這種犯罪可以說是受暴女性無奈的選擇。家庭暴力是女性走上暴力犯罪的根本誘因!陜西省女子監(jiān)獄對家庭暴力犯罪調(diào)查。共抽取101份案卷,其中殺夫型占64份,占63%,而其中提及曾遭受家庭暴力的為29份,占有殺夫型案件的45%。江蘇省婦聯(lián)最近在南通監(jiān)獄女子分監(jiān)采用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了相關調(diào)查。在回收的513份有效問卷中,237個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占46.2%.而這237個存在暴力的家庭中,有125人的犯罪直接與家庭暴力有關,占52.74%.調(diào)查結果顯示,237個存在暴力的家庭中有160個是丈夫?qū)ζ拮邮┍?占67.51%,直接因家庭暴力而犯罪的女性中有93人,長期受到丈夫的毆打、虐待,占74.4%。王?。?012)以云南省一女子看守所犯人為例,研究了女性以暴制暴犯罪的特點。在動機上,基于為擺脫丈夫傷害而加害于丈夫的犯罪動機者占90.9%;為報復男方的占9.1%由此可見,絕大多數(shù)抗暴犯罪者的犯罪動機主要出于自救。量刑上多為重型。量刑中與其他刑事犯罪并無太大區(qū)別。從救助情況上來看,調(diào)查顯示,受到保護的僅占0.6%,這一數(shù)字表明法律救助系統(tǒng)是缺位的,無救濟就無權利。在對于遭受虐待是否知道可走法律途徑一欄中,回答知道的為56.1%,不知道的為43.9%。六、家庭暴力的預防1、我國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實踐我國沒有專門的反家庭暴力法,規(guī)制家庭暴力的法律主要體現(xiàn)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之中。2001年4月28日公布的新婚姻法首次將有關家庭暴力的條款納入其中,該法第三條第二款明確規(guī)定:“禁止家庭暴力”。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調(diào)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diào)解?!钡诙钜?guī)定:“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規(guī)定予以行政處罰?!毙禄橐龇ǖ?6條第3,4項規(guī)定“實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2001年12月24日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關于什么是“家庭暴力”也給予了明確的界定,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書畫裝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工程招投標與概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與技能訓練(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數(shù)字特效合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衛(wèi)生檢驗綜合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東莞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與操作系統(tǒn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外國文學名篇》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三年級湘教版語文下學期期末知識點歸納復習周末練習單
- PROMIS-評分量表-使用版
- 白城2025年吉林大安市事業(yè)單位面向上半年應征入伍高校畢業(yè)生招聘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市婦聯(lián)執(zhí)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 安全生產(chǎn)事故調(diào)查與案例分析(第3版)課件 呂淑然 第5、6章 事故案例評析、相關法律法規(guī)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百分數(shù)(二)(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祖沖之的平生與貢獻
- 2025年版護理法律法規(guī)
- 房屋市政工程生產(chǎn)安全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表(2024版)
- 2024年牡丹江大學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末復習背誦知識點提綱
- 口服降糖藥物分類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