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應用解剖學_第1頁
心臟應用解剖學_第2頁
心臟應用解剖學_第3頁
心臟應用解剖學_第4頁
心臟應用解剖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臟應用解剖學超聲診療中心張楠心臟的位置和毗鄰位置胸腔中縱隔,裹以心包。處于胸骨和第2-6肋軟骨后方,第5-8胸椎的前方。2/3居人體正中線的左側,1/3在其右側。毗鄰兩側:隔著心包及心包腔與左右肺及胸膜腔為鄰。前方:心包腔大部分被左右肺的前緣及胸膜腔遮掩。

聲學窗口:胸骨左緣3-5肋間隙心臟前方無肺組織遮掩區(qū)。上方:胸腺(小兒)

胸腺殘余(成人)后方:隔著心包及心包腔與支氣管、食管、迷走神經及主動脈為鄰。下方:膈肌,肝左葉上面。心臟的外形結構近似前后略扁倒置的圓錐形。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左室構成。底朝向右后上方,左右房后壁構成。長軸與人體正中線成45°角。心臟前面:右側1/5為右房,中間3/5為右室前壁,左側1/5為左室前壁。心臟膈面:大部分由左室下壁,小部分為右室下壁。心臟后面:左房后壁,右房后壁及靠近冠狀溝部分面向后面的左室壁構成。心臟側面:面向左肺的縱膈面,大部由左室側壁構成。心臟下緣:分界心臟前面與下面,銳緣。心臟左緣:分界左室前壁與側壁,鈍緣。心臟下緣與左緣匯合處是心尖,由左室構成。心臟右緣:右房最右側部分構成,向上延續(xù)于上腔靜脈外側壁。心左、右緣圓鈍,無明顯分界線。

冠狀溝:房室溝,分隔心房心室的標志。前、后室間溝:左、右室分界標志;室間隔定位標志。前、后室間溝在心尖右側心下緣處會合形成心尖切跡。前、后房間溝:前房間溝不明顯;后房間溝位于右肺靜脈右側與上下腔靜脈注入右房處之間,是左右房在后面的分界標志。

心室—大動脈肺動脈位于前方,在左右心耳尖之間,斜向左上后方,在主動脈弓下方分為左、右肺動脈。主動脈起始部位于肺動脈干和右心耳后方,近垂直上行于肺動脈干右側。二者起始部共同包于一個漿膜性心包內。心房—大靜脈上腔靜脈位于主動脈右側垂直下行,平第3胸肋關節(jié)下緣注入右房上部,其下半段位于心包內。下腔靜脈穿膈平第8胸椎入胸腔即進入心包內,約1cm長,注入右房后下部。上、下腔靜脈不在一條直線上,二者呈一向后開放的140°

角。左右各兩個肺靜脈穿過心包后即連于左房后壁。約25%個體,左肺靜脈在心包內形成一總左肺靜脈,僅有3%個體形成一總右肺靜脈。心臟各腔的結構右心系統(tǒng)右房位于右室之右后上方,左房右前方,壁薄0.2cm。前部:固有心房

后部:靜脈竇界溝:是心外表面在右房外側由上腔靜脈入右房處至下腔靜脈入右房處的一條淺溝。界嵴:心房內表面與界溝相對應處房壁肌肉形成的一條縱形隆起。固有心房梳狀肌:從界嵴起始有由肌束形成的向前平行的小梁似的隆起,向前至心耳處小梁交織成呈網狀。血液在此流動緩慢淤積時,易形成血栓。靜脈竇上腔靜脈口:無瓣膜。下腔靜脈口:前緣有胚胎期殘留下來的薄的半月形瓣膜,稱下腔靜脈瓣,或歐氏瓣。在胎兒時期有引導血液經卵圓孔流入左房的作用。出生后,逐漸退化形成一瓣膜殘痕。冠狀竇口:下腔靜脈口與右房室口之間,口徑0.5-1cm。冠狀竇瓣,心房收縮時有防止血液返流入靜冠狀竇的作用。房間隔與身體正中面呈向前開放的45°角。大致呈橢圓形,中部有卵圓窩。卵圓窩:房間隔中部偏下后方,下腔靜脈口左上方。卵圓窩底:由胚胎時期第一房間隔構成。卵圓窩緣:由胚胎時期第二房間隔的游離緣構成。打開的右心房:右側面觀右室心腔居于最前的部分,前臨胸骨體下方,厚3-5mm。室上嵴是跨于右室前外側壁與室間隔上部之間弓形的強大肌束。以室上嵴為界,流入道(右室竇部)和流出道(漏斗部、肺動脈圓錐)。右室流入道從右房室口起向左前下至右室尖部肉柱:縱橫交錯的肌性隆起。乳頭肌:基部附著于室壁,尖端突入心室腔的錐體形肌隆起。三組:前乳頭肌,后乳頭肌,隔側乳頭肌。隔緣肉柱:從室間隔下部連至右室前壁前乳頭肌根部的一條肌束,又叫節(jié)制束,節(jié)制索。右室流出道右室向左上方延伸的部分前壁:右室前壁后內壁:室間隔流出道上部平滑無肉柱流入、流出道在小兒約呈35度,成人呈55度夾角。室間隔與身體正中矢狀面為45°角,從心底至心尖呈三角形凸向右側的曲面結構,從右室面觀察分為兩大部分。膜部室間隔面積甚小,直徑不足1cm。三尖瓣隔葉從前上至后下附著于膜部,將膜部分為右室-左室部及右房-左室部。從左室面觀察,它直接位于主動脈瓣下,構成左室流出道上緣。肌部室間隔小梁部室間隔:膜部邊緣向心尖部擴展。流入道室間隔:膜部后下方。流出道室間隔:膜部間隔向前擴展,又稱漏斗部室間隔。右房室口是指三尖瓣各瓣膜基底的附著線,此環(huán)線不完全在一個平面上??谀苋菁{3~4個指尖,周長約11cm。三尖瓣環(huán):口周纖維組織構成的環(huán),又稱右房室環(huán),結締組織支架的一部分。三尖瓣復合裝置三尖瓣環(huán)三尖瓣:帆狀,由雙層心內膜內夾結締組織等構成的伸向心室腔的皺襞。前瓣、后瓣和隔瓣前內側連合(前隔)、后內側連合(后隔)、外側連合(前后)基底帶、粗糙帶、光滑帶腱索:是外被以心內膜的膠原纖維束構成的白色索狀物。由乳頭肌尖端起始,附著于瓣膜基底帶、粗糙帶和游離緣。以起于乳頭肌后分支之等級而分為一二三級腱索,或分為游離腱索、基底帶腱索、粗糙帶腱索、扇狀腱索等。

扇狀腱索:亦稱連合腱索呈一單干,在接近瓣膜連合處游離緣時呈放射狀分支散開,此腱索是確定瓣膜連合的標志。乳頭?。喝M前乳頭肌較大,起于右室前壁。后乳頭肌起于后下壁接室間隔處。內側乳頭肌起于室間隔。在心室等容收縮期開始至射血期時,乳頭肌通過腱索給瓣膜最理想的垂直張力,使兩個瓣膜一起有效的活動、對合、關閉;并且射血時由于乳頭肌的收縮,腱索牽拉瓣膜不致翻入心房。肺動脈瓣位置最高,瓣環(huán)直徑約2.5cm,周徑8.5cm。青年時期透明,逐漸不透明。游離緣中部增厚,稱半月瓣小結,其兩側游離緣稱弧緣。對瓣膜關閉時形成密閉起重要作用。打開的右心室:前面觀左心系統(tǒng)左房四個心腔最靠后的一個,位置高。較右房小,壁厚約3mm。左心耳,二狹時此處易形成血栓。后壁兩側各有兩個肺靜脈開口,無瓣膜。后壁中央常有心最小靜脈開口。左室以二尖瓣前葉為界,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流入道、流出道夾角為銳角,收縮期為一完整輸出腔。前內側壁:室間隔,約1/6。游離壁:前壁、側壁、下壁,約5/6。左右室流出道呈“x”交叉,如此配布保證收縮期心肌纖維收縮和縮短時使心室整體變得更密貼。二尖瓣復合裝置二尖瓣環(huán)心臟結締組織支架的一部分。約2~3指尖大,平均周長86.9mm。并非一種僵硬的結構,作用猶如括約肌一樣,可以縮小環(huán)口,收縮期環(huán)口面積縮小20%-40%。二尖瓣前后瓣前尖瓣后尖瓣前內側后外側前葉為完整瓣葉無基底帶,粗糙帶有腱索附著,粗糙帶上界為關閉線,向上為光滑帶,無腱索附著后葉分3個帶,粗糙帶寬,基底帶、粗糙帶有腱索附著,光滑帶無腱索附著附著線約占瓣環(huán)的前1/3占瓣環(huán)后2/3游離緣距附著線寬度較大寬度較小較易活動活動較小前外側連合、后內側連合二尖瓣瓣膜的構造

內皮、結締組織、肌組織、血管、神經不僅僅是一個機械裝置,還可能隨時感受血流動力的變化,通過神經反射主動調整瓣膜自身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承受血流所施于的張力。腱索外被以心內膜的膠原纖維束。分級:起于乳頭肌后分支等級或分為粗糙帶腱索、扇形腱索、游離緣腱索和基底帶腱索(后二者之出現于后葉)。乳頭肌二組前外側乳頭肌位于左室前壁和外側壁交界處,后內側乳頭肌位于左室下后壁近室間隔處。指狀型、結合型、中間型。主動脈瓣三個半月瓣,厚度大于肺動脈瓣。環(huán)周7-9cm,瓣高1.5-2cm。前(右)、左后(左)、右后(無)瓣。主動脈竇(Valsalva竇),分左、右、無冠狀動脈竇。竇保證了冠狀動脈在心動周期中不間斷的灌流,同時對瓣膜的關閉起重要作用。心臟的血管-動脈左冠狀動脈

約5-10mm左前降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前乳頭肌、心尖、右室前壁一小部分、室間隔的前2/3以及心傳導系的右束支和左束支的前半。左回旋支分布于左房、左室前壁的一小部分、左室側壁、左室后壁的一部或大部。右冠狀動脈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側壁和后壁、左室后壁的一部分和室間隔后1/3。心臟的血管-靜脈心最小靜脈:心壁內,直接開口于心臟各腔。心前靜脈:右室前壁2~3支較大的靜脈,跨過冠狀溝,直接開口于右房。冠狀竇:開口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