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制度教案_第1頁
公證制度教案_第2頁
公證制度教案_第3頁
公證制度教案_第4頁
公證制度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證制度教案

戴建庭2/6/20231第一章公證制度的特征和歷史沿革一、公證制度的概念公證(Publicnotary)是指公證機關或公證人根據(jù)當事人的申請并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對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與合法性進行證明活動。

《公證法》第二條規(guī)定:“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j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惫C制度,是公證機關依法對當事人的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與合法性進行證明活動的一項法律制度,是公證機關辦理公證事項必須遵循的規(guī)程和準則。公證制度是一項通行的預防性法律制度,是一個國家司法制度的組成部分。

二、公證法律關系公證是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特殊的民事法律行為,具有特定的法律關系。公證法律關系,是公證機關依據(jù)國家法律賦予的職權,在公證活動中由公證法所確認和調整的與當事人所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公證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部分組成。按《公證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我國公證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公證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公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公證法律關系的主體在我國是指公證機關和申請辦理公證事項的當事人。

三、公證的特征公證的特征,是由公證的本質和固有屬性所決定的,是公證活動區(qū)別其他有關活動的標志。(一)公證活動與民事訴訟活動的區(qū)別(二)公證與認證的關系(三)公證與簽證的區(qū)別(四)公證證明與一般證明的區(qū)別(二)公證與認證的關系1、認證是指一國的公證文書,要發(fā)往國外,在國外發(fā)生證明效力,須經接受國駐華使領館確認的行為。2、公證與認證兩者密不可分,有公證才有認證,否則談不上認證。3、公證與認證又有區(qū)別,公證在本國能直接發(fā)生證明效力,但如果是發(fā)往國外的公證,就需要外交或領事機關認證屬實、可靠后才能發(fā)生作用。(三)公證與簽證的區(qū)別簽證,是指一國國內或者駐外的主管機關,在本國人或者外國人出入國境(包括過境)時,在其所持的證件上(護照、過境通知書、邊境公務通知證等)辦理簽注、蓋章等手續(xù),表示準其出入境或者過境的一種活動。按照國際公法的規(guī)定,作為主權國家,對于本國人或外國人的證件不符合本國法律所規(guī)定條件的,主管機關有權拒絕簽證,不準其出境或者過境。而公證只有在出入境時及辦理護照時,需公證證明其身份時,才與簽證發(fā)生間接聯(lián)系。(四)公證證明與一般證明的區(qū)別1,公證證明只有公證機關才有權出具,一般證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權出具。2,公證文書的法律地位高于一般證明。(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7條第二款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其真?zhèn)?,審查確定其效力?!钡?9條規(guī)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jù),但有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3,被社會認同范圍和程度不同。公證作為依法作出的證明文書,已得到國內法律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在國際上,我國的公證文書已得到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承認。而一般的證明,不管個人還是官方的,都不被國際社會和國際事務中所接受。第二節(jié)外國的公證制度一、古代羅馬的公證制度1、古羅馬時期,有一種被稱為“諾達里”的專門為富貴豪門撰寫文書契約的“書寫人”,專職為主人辦理法律事務,同時為主人辦理民事事務的有關函件。2、羅馬共和國晚期,由于羅馬法和訴訟形式主義程序的適用,出現(xiàn)了專門為訴訟代寫法律文書的書寫人--“達比倫”。這種人除代書外,尚應在法律文書上簽字作證,具有證明職責,這種代書人制度就是公證制度的始祖。古羅馬公證制度的特征:1,代書人必須忠于職守,不得兼任國家或私人的其他職務。2,作為自由職業(yè)者的代書人,必須按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擬寫文書,否則國家剝奪其代書的權利。3,代書人必須在規(guī)定的事務所擬定文書,在其他地方書寫,則須經特別的批準手續(xù)。4,代書人擬定的文書,應經過法院審查認定才發(fā)生應有的效力。公元四世紀,君士坦丁時期,將基督教宣布為國教,出現(xiàn)了宗教公證,在這一時期,教會公證制度在羅馬帝國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二、資本主義社會的公證制度(一)法國1803年的法國《風月法》將公證人定義為公務人員。1945年,法國對《風月法》中關于公證人的定義作了修改,公證人不再是國家公務員,而成為公務助理員(lesofficerspublics)。因為公證人的行為不引起國家責任,公證人不拿國家工資,對公證責任自負其責,但他提供的是公共職能服務,他是公共權力的受托人。

法國公證具有法律服務特征,公證人在作為國家公務助理員的同時,又是自由職業(yè)者。首先,公證人自主管理經營公證事務所,事務所不是公有財產。公證人可以獨立開業(yè)或者合伙開業(yè)。其次,公證人只能在確定的職務管轄區(qū)域內辦理公證,而每個當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公證人,就和當事人有權選擇律師、醫(yī)生一樣。第三,公證人不拿國家工資,這一點使其有別于國家機關公務員,公證人是從公證服務收費中獲取報酬的。第四,公證人對其所辦理的公證事務自負其責,國家不為其承擔民事責任(賠償責任)。(二)德國

1、德國公證員及地位在德國,公證員是負責法律事件及其他司法事務公證的國家公務人員,公證員獨立行使國家公證職務,不受任何機關團體的干涉,也不受當事人的任何約束。公證員被依法聘任后,即掌管國家公證印鑒。德國公證員盡管屬國家公務員,代表國家行使職能,但公證員并不領取國家薪金,而是從其公證收入中(依法納稅后)分配,在德國,公證費的90%作為工資支出,10%上繳國庫。國家也不負擔公證事務所開辦費用和日常開支,這是德國公證制度的一大特色。在德國,公證員資格比較嚴格,必須具有德國國籍,并享有法官任命資格者,可以成為公證員。德國公證員任職時向州法院院長宣誓詞“我向全知全能的上帝宣誓:我保證遵守依據(jù)憲法制定的法律,并根據(jù)良知公正地履行公證員之義務”。2、德國公證員的職權按《德國公證人法》第1條規(guī)定,公證人的任務是承擔公證法律事務,以及由州法律規(guī)定的預防性司法任務。公證人主要辦理不動產事務、公司事務、繼承事務和家庭親屬公證,這些事務的公證是德國的實體法和相關的程序法規(guī)定必須公證的,否則無效。而且,在德國非婚姻共同生活協(xié)議也必須公證。

第三節(jié)我國的公證制度的發(fā)展歷程1、我國的公證制度肇始于1935年7月30日中華民國政府頒布的《公證暫行規(guī)則》。2、1936年2月24日,中華民國政府公布了《公證暫行規(guī)則實施細則》。3、1943年3月31日,國民黨政府頒布了《公證法》。12月25日國民黨政府頒布了《公證法實施細則》。4、建國初期,公證事務由人民法院行使。具體規(guī)定有:1951年9月3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暫行組織條例》,其中規(guī)定“公證及其他法令所定的非訟事件,”由縣級人民法院和中央及大行政區(qū)直轄市人民法院管轄。1951年,北京市頒布實施了《北京市人民法院公證暫行辦法》和《中南區(qū)公證試行辦法》。5、1956年1月3日,司法部下發(fā)了《關于公證業(yè)務范圍問題的通知》6、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取消,各地公證處隨即取消,公證業(yè)務基本上停辦。7、1980年3月5日,司法部發(fā)出了《關于公證處的設置和管理體制問題的通知》。8、1982年4月13日,國務院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9、2005年8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通過了《公證法》,并于2006年3月1日正式施行。

×《公證法》頒布實施的意義(一)《公證法》的頒布實施,是推動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運用公證等法律手段推動經濟建設和民主法治建設。(二)《公證法》的頒布實施,是規(guī)范民商事活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三)《公證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公證工作法制化的重要標志。第二章公證機關的任務與業(yè)務范圍第一節(jié)公證機關的任務一、依法證明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是公證機關的首要任務。二、保護國家的公共財產,保護公民的身份上、財產上的權利與合法利益,是公證機關的根本任務。三、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是公證機關的又一重要任務。第二節(jié)公證機關的業(yè)務范圍《公證法》第11條規(guī)定,根據(j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辦理下列公證事項:(1)合同;(2)繼承;(3)委托、聲明、贈與、遺囑;(4)財產分割;(5)招標投標、拍賣;(6)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yǎng)關系;(7)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犯罪記錄;(8)公司章程;(9)保全證據(jù);(10)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日期,文書的副本、影印本與原件相符;(11)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愿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公證法》第12條還規(guī)定,根據(jù)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可以辦理下列事務:(1)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由公證機構登記的事務;(2)提存;(3)保管遺囑、遺產或者其他與公證事項有關的財產、物品、文書;(4)代寫與公證事項有關的法律文書;(5)提供公證法律咨詢。這些業(yè)務實際上屬公證的附隨業(yè)務。公證事項,按其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下面幾類:(一)證明民事法律行為(1)國內外各種經濟合同的公證;(2)涉外經貿合同的公證;(3)房屋買賣合同、合伙協(xié)議等民事合同的公證;(4)遺囑公證;(5)繼承權公證;(6)遺贈公證;(7)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公證;(8)財產贈與公證(9)收養(yǎng)關系公證;(10)委托公證;(11)招標投標公證;(12)提存公證等。(二)證明有法律意義的事實第一為法律事件,如證明死亡、證明婚姻關系、證明繼承關系開始、證明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證明空難、海難等意外等。第二,非爭議的事實,如證明婚姻狀況;證明親屬關系;證明身份、學歷、經歷;證明生存,居住地址、健康狀況;證明民族、國籍等。(三)證明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公證證明有法律意義的文書指的是法律上有一定意義的文件、證書等,是指書面法律行為(如合同、契約,委托、遺囑等)以外的其他具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大多在域外使用。主要有:1、證明文書上的簽名、印鑒屬實;2、證明文件的副本、節(jié)錄本、譯本、影印本與原件相符;3、證明用不同民族的文字或不同國家的文字寫成同一文書是相符的等。(四)證明無異議的債權文書,并賦予它強制執(zhí)行效力。即強制執(zhí)行債權文書的公證。又稱執(zhí)行簽證或執(zhí)行許可證明。(五)保全證據(jù)。保全證據(jù)是指證據(jù)可能滅失或以后難于取得的情況下,公證機關根據(jù)當事人的申請,依法采取措施,對證據(jù)先行收集和固定,以保持其客觀真實性和證明力的一種活動。(六)辦理與公證事務有關的輔助性業(yè)務主要有:1、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由公證機構登記的事務;2、提存;3、保管遺囑、遺產或者其他與公證事項有關的財產、物品、文書。4、技術性服務事項(如代書)。(七)辦理其他公證事務。

二、公證機構的禁止行為《公證法》第13條規(guī)定:公證機構在依法公證的同時,禁止從事下列行為:(一)為不真實、不合法的事項出具公證書;(二)毀損、篡改公證文書或公證檔案;(三)以詆毀其他公證機構、公證員或者支付回扣、傭金等不正當手段爭攬公證業(yè)務;(四)泄露在執(zhí)業(yè)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五)違反規(guī)定收取公證費;(六)法律、法規(guī)、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禁止的其他行為。第三章公證活動的基本原則一、客觀公正及真實原則二、合法原則三、公證機關獨立辦理公證事務的原則四、自愿公證與強制公證相結合的原則五、不得隨意拒絕公證的原則六、公證員親自辦理公證事務的原則七、回避原則八、保密原則九、便民原則十、使用本國和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原則第四章公證機關的組織設置與管理體制

一、公證機構的設立條件及程序根據(jù)《公證法》第3條規(guī)定: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

1、公證機構的設立條件按公證法第8條的規(guī)定,設立公證機構應當具備:(一)有自己的名稱;(二)有固定的場所;(三)有兩名以上的公證員;(四)有開展公證業(yè)務所必需的資金。2、公證機構的設立程序按公證法第9條規(guī)定,設立公證機構,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門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按照程序批準后,頒發(fā)公證機構執(zhí)業(yè)證書。具體設立按公證法規(guī)定的條件由各級司法行政機構審定。三、公證機構人員的任職條件《公證法》第18條規(guī)定擔任公證員應當具備的條件是:(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二)年齡在二十五周歲以上六十五周歲以下;(三)公道正派,遵紀守法,品行良好;(四)通過國家司法統(tǒng)一考試;(五)在公證機構實習二年以上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其他法律上經歷并在公證機構實習一年以上,經考核合格。《公證法》第19條規(guī)定:從事法學教學、研究工作,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或者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從事審判、檢察、法制工作、法律服務滿十年的公務員、律師,已經離開原崗位,經考核合格的,可以擔任公證員。

四、公證員禁入制度公證員禁入指的是公民有法定不能擔任公證員的情形而禁止從事公證事務的制度?!豆C法》第20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證員:(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二)因故意犯罪或職務過失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三)被開除公職的;(四)被吊銷執(zhí)業(yè)證書的。五、公證員免職制度《公證法》第24條規(guī)定,公證員具有:1、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2、年滿六十五周歲或者因健康原因不能繼續(xù)履行職務的;3、自愿辭去公證員職務的;4、被吊銷公證員執(zhí)業(yè)證書等情形的,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門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請國務院司法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免職。第二節(jié)公證員職業(yè)道德1、《公證員職業(yè)道德基本準則》(2002年3月3日)2、《公證法》第22條、第23條第三節(jié)公證協(xié)會第五章公證管轄一、我國公證管轄方面的規(guī)定主要有:1《公證法》(2005)第25條2《公證程序規(guī)則》第12-14(1990)3《招標投標公證程序細則》第4條(1992)4《房屋拆遷證據(jù)保全公證細則》第四條(1993)5《提存公證規(guī)則》第四條(1995)6《遺囑公證細則》第四條(2000)7《關于嚴格執(zhí)行公證管轄規(guī)定的通知》(1995)二、確定公證管轄的原則1,便于當事人就近公證的原則。2,便于公證機關有效地行使公證職能。3,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三、公證管轄的種類1、地域管轄《公證法》第25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fā)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公證,應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機構提出;申請辦理涉及不動產的委托、聲明、贈與、遺囑的公證,可以適用前款規(guī)定。2、協(xié)商管轄3、指定管轄四、特定管轄特定管轄是指因按國際慣例或國際條約的相關規(guī)定,不應由一國的公證機關辦理公證,而應由公證機關以外的機構、組織或個人行使公證職責的管轄形式。如大使館、領事館對所在國公民提出的公證,國家商檢局的檢疫檢驗證明,飛行中、航行中、野外作業(yè)等突發(fā)危險狀態(tài)時的證明書等等,都與公證書具有同等的效力。第六章公證程序一、申請申請公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向公證處提出的辦理公證要求的行為及過程。它是公證機關進行公證活動的依據(jù),是公證活動的最初環(huán)節(jié)。

委托申請公證,委托方必須出具委托書,載明委托事項及委托范圍。但涉及人身關系的公證事項不得委托,如:(1)遺囑;(2)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3)贈與;(4)認領親子;(5)收養(yǎng);(6)解除收養(yǎng);(7)委托;(8)申明;(9)生存;(10)其他與當事人人身有密切相關的公證事項(如證明當事人簽名屬實,證明像片與本人同一的公證)等等。涉及國外及我國的港澳臺地區(qū)的申請人委托代理人申辦公證事項的,其委托書的形式要求采用公證的形式,即須經當?shù)毓C人或我國駐外使領館公證;在既無公證制度又無我使領館的國家和地區(qū),或雖有公證制度但未與我國正式建交,我國尚未承認其公證書效力的國家和地區(qū),則由我國司法部專門指定的某些特定的機構或人員辦理諸如發(fā)往我國域內使用的證明文書之類的公證事務,如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公證委托書由司法部指定委托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一些大律師辦理。二、受理公證處受理公證的條件有四:(1)申請人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有利害關系(2)申請人對申請公證的事項無爭議(3)申請公證的事項屬于《公證法》第11條規(guī)定的范圍。(4)申請公證的事項符合《公證法》第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和該公證機構在其執(zhí)業(yè)區(qū)域內可以受理公證業(yè)務的范圍。三、審查《公證程序規(guī)則》第23條的規(guī)定,公證審查主要包括:(一)當事人的人數(shù)、身份、資格和民事行為能力;(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相應的權利;(三)需公證的行為、事實或文書的內容是否真實合法;(四)需公證的文書的內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準確,簽名印章是否齊全;(五)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是否真實充分。四、調查五、出證出證,是指公證機關對當事人申辦的公證事項,經過審查,認為符合條件的,依法制作、出具公證書的活動及過程。出證是公證一般程序中的最終環(huán)節(jié),它是公證活動的結果,也是申請人提出申請的目的的實現(xiàn)。出證是公證活動的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一)法律行為公證的出證條件按照《規(guī)則》第32條的規(guī)定,法律行為的公證應符合三個條件,即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行為的內容和形式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或者社會公共利益。(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或文書公證的出證條件1,該事實或文書對公證當事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即對公證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或活動會產生一定的法律影響。2,事實或文書真實無誤。即事實或文書是客觀存在的,與客觀實際情況相一致。3,事實或文書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三)認證性公證的出證條件認證性公證,是指公證機關對文書上的簽名、印簽或復制文本的真實性給予證明的公證。1,文書上的簽名、印鑒的公證。這種公證是證明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準確、屬實。而不是證明文書的內容屬實。公證機關要審查的是簽名、印鑒是否為本人所簽所蓋。證明的方法一是當事人在公證人員面前在文書上親自簽字、蓋??;二是當事人在公證人員面前親自確認簽名蓋章為自己所為。2,文書的文本公證。這種公證是證明文書的文本與原本相符的公證。所證明的文本包括副本、抄本、節(jié)本、影印本、復印本、譯本等。證明方式為這些文本的內容與原本完全一致。(四)賦與債權文書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出證條件1,債權文書經過公證證明。即債權文書在簽定時已經公證證明是真實合法的,這是債權文書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得以出證的前提條件。2,債權文書以給付一定貨幣、物品或有價證券為內容。其他內容的文書不能予以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公證,否則是無效公證,法院不予受理。3,債權文書中載明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應受強制執(zhí)行的意思表示。也即債權人與債務人在確立權利和義務關系時,雙方不但對債權債務關系無異議,而且債務人在不履行債務時,已自動放棄了訴權,自愿受債權文書中確定的內容約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zhí)行有關問題的聯(lián)合通知(2000年9月)

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規(guī)范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債權文書的公證和執(zhí)行行為,現(xiàn)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債權文書具有給付貨幣、物品、有價證券的內容;

(二)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債權文書有關給付內容無疑義;

(三)債權文書中載明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或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債務人愿意接受依法強制執(zhí)行的承諾。

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范圍:

(一)借款合同、借用合同、無財產擔保的租賃合同;

(二)賒欠貨物的債權文書;

(三)各種借據(jù)、欠單;

(四)還款(物)協(xié)議;

(五)以給付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撫育費、學費、賠(補)償金為內容的協(xié)議;

(六)符合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條件的其他債權文書。

三、公證機關在辦理符合賦予強制執(zhí)行的條件和范圍的合同、協(xié)議、借據(jù)、欠單等債權文書公證時,應當依法賦予該債權文書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

未經公證的符合本通知第二條規(guī)定的合同、協(xié)議、借據(jù)、欠單等債權文書,在履行過程中,債權人申請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公證機關必須征求債務人的意見;如債務人同意公證并愿意接受強制執(zhí)行的,公證機關可以依法賦予該債權文書強制執(zhí)行效力。

四、債務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債權人可以向原公證機關申請執(zhí)行證書。

五、公證機關簽發(fā)執(zhí)行證書應當注意審查以下內容:

(一)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事實確實發(fā)生;(二)債權人履行合同義務的事實和證據(jù),債務人依照債權文書已經部分履行的事實;

(三)債務人對債權文書規(guī)定的履行義務有無疑義。

六、公證機關簽發(fā)執(zhí)行證書應當注明被執(zhí)行人、執(zhí)行標的和申請執(zhí)行的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