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德語熟語的“手〞字認知傳輸理據(jù),德語論文摘要:傳統(tǒng)觀點以為,有些熟語是無理據(jù)的固定搭配。認知語言學則以為,作為語言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熟語是人類認知活動的產(chǎn)物,因此其意義存在一定的理據(jù)?;谡J知轉喻的德語手字熟語研究表示清楚,德語熟語的理據(jù)能夠通過人類的認知形式獲得識解。本文關鍵詞語:認知轉喻;德語;手字熟語;理據(jù);引言熟語是語言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很多語言學家從多個角度對不同語言的熟語展開了深切進入研究。語言學界的傳統(tǒng)觀點以為,熟語的語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無法從構成熟語的各個詞的意義中揣測出來,而各個詞在組合中也喪失了它們原有的語義獨立性,因而熟語是無理據(jù)的,是約定俗成的習慣用法。(劉再雄2002:90)認知語言學派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們以為熟語不是語言表示出形式和某種特殊意義的任意配對,其理據(jù)能夠看作是一種將知識領域與熟語意義相聯(lián)絡的認知機制,華而不實最主要的是隱喻、轉喻和規(guī)約知識。(楊玉2018:60)基于認知語言學的分析研究表示清楚,熟語的語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分析性,其深層含義與其組成詞匯的字面義之間存在理據(jù)關系。本文從認知轉喻視角出發(fā),討論了德語手字熟語的理據(jù)。1、德語熟語研究回首Burger(2005:21)研究表示清楚,早在17世紀初期,Sattler就初次提出了熟語學(Phraseologie)這一概念。但是直到20世紀初,Bally(1909)才算是真正對熟語展開研究,并在俄國引起了宏大的反響。20世紀40年代,Vinogradov(1977)發(fā)展了Bally的理論,并將其研究成果應用到俄語熟語研究領域,他的研究一直被視為蘇聯(lián)熟語研究得以迅猛發(fā)展的基礎。二戰(zhàn)結束以后,熟語學在蘇聯(lián)逐步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語言學學科,蘇聯(lián)的熟語學研究由此進入蓬勃發(fā)展時期。20世紀70年代,蘇聯(lián)語言學家ˇCerny2eva(1970)對德語熟語進行了系統(tǒng)的描繪敘述,熟語學研究也引起了德語圈語言學家的興趣。受當時政治局勢的影響,除蘇聯(lián)外,最初對熟語學研究做出重要奉獻的學者主要來自東德,后來的熟語學研究又發(fā)展到芬蘭、法國、匈牙利和波蘭等國家。不久熟語學研究也引起了西德、瑞士等地區(qū)語言學家的關注。Burger(1973)借助蘇聯(lián)的熟語研究理論,介紹了熟語研究領域的一些方式方法、視角和任務。Pilz(1978)是西德章中的作用。Burger和Fleischer為德語熟語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后期幾乎所有的德語熟語研究都遵循了二人有關熟語的定義和劃分原則。近年來,隨著語言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德語熟語研究出現(xiàn)了新的方向。除了早期熟語的語體學研究(Klappenbach1968;Polenz1968)之外,比照語言學(Piirainen1992;Korhonen2007)視角下的熟語研究也一度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興起,基于認知的熟語研究逐步成為熱門,這也導致學者們對于熟語的理據(jù)性與任意性這一問題出現(xiàn)了分歧。2.、熟語的理據(jù)性與任意性之爭在熟語研究的很多領域,理據(jù)(Motiviertheit)和習語性()一樣,都被視為從語義上劃分和定義不同類別熟語的基本概念。習語性指熟語的整體意義和各組成元素意義總和的不一致,即熟語的整體意義無法根據(jù)其組成元素的獨立意義進行推斷。理據(jù)則指熟語意義能夠通過詞組組成元素的意義獲得理解。傳統(tǒng)的熟語研究以為,習語性和理據(jù)是一組對立的概念。非習語性熟語整體意義存在理據(jù),屬于理據(jù)熟語;半習語性熟語中只要語義未發(fā)生轉移的組成元素存在理據(jù),因而是半理據(jù)熟語;習語性熟語為非理據(jù)熟語,其整體意義被直接存儲在人們的心智詞典中,無法從其組成元素的意義進行推斷。傳統(tǒng)的熟語研究中有關熟語的理據(jù)、可理解性及習語性之間的關系能夠通過圖1來闡述:圖1.熟語的可理解性、習語性和理據(jù)關系圖2.熟語的意義、習語性和理據(jù)關系圖1中X表示熟語的習語性,Y表示熟語的理據(jù),Y表示熟語的可理解性。如此圖1所示,當熟語的習語性到達最強時,熟語的理據(jù)為零,此時熟語無法理解;當熟語習語性為零時,熟語的理據(jù)最強,此時熟語的整體意義等于熟語的字面意義,因此最容易理解。認知語言學以為,理據(jù)指的是語言使用者在使用慣用語(1)語塊的比喻義時從字面義中能夠找到的概念類似性。(張輝2003:3)趙艷芳(2001:35)分析后指出,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看,盡管語言符號在基本范疇等級上存在一定的任意性,或者有些已經(jīng)喪失了理據(jù),但是在構成更大的語言單位中,是有動因、有理據(jù)的。但其動因和理據(jù)不在于語言形式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事物,而是反映人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即語言形式相對于人的認知構造來講不是任意的。認知語言學中有關熟語的理據(jù)、意義和習語性之間的關系能夠通過圖2來講明。圖2中X表示熟語的習語性,Y表示熟語的理據(jù)。能夠看出,熟語的理據(jù)是恒定存在的,只是其透明度會隨著熟語習語性的強弱不同而出現(xiàn)變化。習語性越強,熟語的理據(jù)就越不透明,透過理據(jù)所能了解到的熟語內(nèi)涵就越少,熟語就越難理解;相反,熟語的習語性越弱,其理據(jù)就越透明,透過熟語理據(jù)所了解到的意義內(nèi)容就越多,熟語就顯得容易理解。以Lakoff和Langacker等為代表的認知語言學家們的研究也表示清楚,很多習語的意義產(chǎn)生于人的認知構造,習語的生成機制在于概念構造的映射,隱喻、轉喻和約定知識構成習語意義生成的認知基礎。(劉再雄2007:69)固然習語中蘊含的很多隱喻已經(jīng)死亡,本源義也逐步被人們遺忘,構成了當下看似毫無理據(jù)的規(guī)約化意義,但是莫嘉琳、劉潤清(2020:76)指出,通過死隱喻復活能夠召回隱喻的本源意向,激活隱喻的語義源頭。換句話講,激活隱藏在華而不實的死隱喻即可說明習語的理據(jù)。固然以往有關習語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隱喻在習語的修辭意義上發(fā)揮的理據(jù)作用,但是很多熟語的意義與轉喻這種認知方式同樣密切相關。因而,本文將從認知轉喻的視角來分析德語手字熟語的理據(jù)。3、認知轉喻理論3.1轉喻研究歷史回首與隱喻研究相比,轉喻研究一直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早期的學者在研究隱喻和轉喻時,往往傾向于用隱喻理論來涵蓋轉喻,如亞里士多德在定義隱喻時講,隱喻是借屬作種,或借種作屬,或借種作種,或借用類比。(文旭、葉狂2006:1)但是從當下觀點來看,前3種都應該屬于轉喻范疇。和隱喻一樣,轉喻也是修辭學的產(chǎn)物。有關轉喻的定義最早出自于(修辭和解釋〕(RhetoricaandHerenium)一書:轉喻是一個修辭格,它從鄰近和聯(lián)絡嚴密的事物中獲得語言形式,通過這一語言形式我們能理解不被該詞語命名的事物。(張輝、盧衛(wèi)中2018:10)Glck(2018:426)和Bumann(2008:236)則將轉喻定義為一種異常的表示出方式,即人們通過一種事物替代另一種與之存在本質(zhì)性關聯(lián)或者語義相鄰的事物??梢娻徑恢北灰暈檗D喻的標志性特征,并貫穿轉喻研究的整個歷史,不同的事物就是以此為基礎進行互相替代的。長久以來,修辭學針對轉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替代這一顯性層面上,所以比擬單一,轉喻也因而一直處在隱喻的陰影之下。20世紀80年代初期,認知語言學的蓬勃興起終于使得轉喻在語言學研究領域獲得了自個的地位。3.2轉喻的本質(zhì)LakoffJohnson(1980:35)以為,轉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人類的一種認知經(jīng)過。LakoffTurner(1989:103)不僅將轉喻視為理想化認知形式中的一種重要的認知方式,還將隱喻方面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轉喻領域,以為轉喻和隱喻一樣,都是一種概念化的映射經(jīng)過。二者之間的不同主要在于,隱喻的映射牽涉源域和目的域兩個概念域,轉喻的認知則在一個認知域內(nèi)完成。RaddenKovecses(1999:17)發(fā)展了Lakoff的觀點,以為轉喻是一個在理想化認知形式內(nèi)運作的概念現(xiàn)象和認知經(jīng)過,并將其定義為一個認知經(jīng)過,在這一經(jīng)過中,一個概念實體或載體(vehicle)為同一理想化認知形式內(nèi)的另一個概念實體或目的(target)提供心理可及。Langacker(1993:173)則將轉喻看作一個參照點現(xiàn)象(referencepointphenomenon),在我們的認知經(jīng)過中,有一些高度凸顯的實體能夠作為認知參照點喚起其他相對而言不太凸顯的實體,Langacker將這些凸顯的實體稱為參照點。在我們使用轉喻的經(jīng)過中,由轉喻詞語指定的實體作為一個參照點,為被描繪敘述的目的提供心理可及,同時把聽者或讀者的注意力引導到目的上來。(張輝、盧衛(wèi)中2018:14)轉喻的認知研究表示清楚,轉喻不僅僅是言語單位的簡單替代,華而不實還蘊含復雜的心理經(jīng)過。不管是Lakoff的域內(nèi)映射、RaddenKovecses的心理可及,還是Langacker的參照點現(xiàn)象,從本質(zhì)上來講都以為轉喻是用一種凸顯的事物去轉指另一事物的認知經(jīng)過。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參照點的選擇可以能存在差異,這就給轉喻的分類帶來不小的困難。3.3轉喻的分類研究的角度不同,對轉喻分類的標準也不一樣。UngererSchmid(2006)根據(jù)鄰近關系將轉喻分為9種,分別是部分指代整體的轉喻、整體指代部分的轉喻、容器指代內(nèi)容的轉喻、材料指代產(chǎn)品的轉喻、創(chuàng)造者指代創(chuàng)造物的轉喻、地點指代機構的轉喻、事件發(fā)生地指代事件的轉喻、控制者指代受控者的轉喻以及原因指代結果的轉喻。這種劃分是對詳細事例類別的概括,比擬依靠本身經(jīng)歷體驗,有時會出現(xiàn)重復和遺漏的情況。在總結前人經(jīng)歷體驗的基礎上,RaddenKovecses(1999)根據(jù)理想化認知形式本體與喻體的關系,將轉喻分為整體與其部分之間的轉喻以及整體不同部分之間的轉喻,在這兩類之下再細化為不同的小類,如此圖3:圖3.RaddenKovecses的轉喻分類圖本文將以RaddenKovecses的認知轉喻理論為根據(jù),對(德語成語詞典〕(張載揚等2008)中包含手字熟語的理據(jù)進行解讀。4、德語手字熟語理據(jù)的認知轉喻解讀手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人類的發(fā)展經(jīng)過中,人們借助手,由近及遠、由詳細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逐步認識和理解身邊的事物及概念。以此體驗為根據(jù),人們創(chuàng)造了大量與手有關的轉喻概念和轉喻性言語表示出。統(tǒng)計表示清楚,(德語成語詞典〕中總計包含164條與手字相關的熟語,華而不實有106條的理據(jù)依靠于轉喻認知形式。因而,本文將從認知轉喻的視角出發(fā),來分析德語手字熟語的理據(jù)。4.1基于整體-部分/部分-整體轉喻關系的德語手字熟語認知理據(jù)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不同的部分組成的。隨著人類認識范圍向微觀世界的不斷深化,作為整體的事物和其組成部分之間的聯(lián)絡也愈加嚴密。有些情況下人們會基于相鄰性和凸顯性等認知原則,用部分指代整體或者用整體指代部分構成轉喻。4.1.1事物-部分轉喻認知理據(jù)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過中,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而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主要是通過雙手實現(xiàn)的,因而德語中存在大量與手相關的熟語。(1)VielemachenderArbeitschnelleinEnde.(人多好辦事。)(2)根據(jù)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體驗,人的很多部位或者特征都能夠轉喻人。但是從做事方面而言,人類的日常工作大部分是通過雙手完成的,這就使得完成任務和手之間的相鄰關系愈加突出?;谶@一原因,人們往往用手這一最凸顯的部位作為認知參照點來指代人。如例(1)中的很多手即轉喻很多人,所以該熟語的理據(jù)為部分轉指整體的轉喻認知。隨著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的出現(xiàn),人類逐步進入了商品社會。這一階段也出現(xiàn)了很多能夠反映社會特征的熟語。例(2)中的熟語ausprivaterHand(從私人手里)就是用手轉喻人,這主要歸結于手在人類商品交換經(jīng)過中的作用。類似的熟語還有:ausersterHand(一手)、auszweiterHand(二手)和vonHandzuhandgehen(數(shù)易其主)等。(2)DerKaufvonAntiquittenausprivaterHandistnichtohneRisiko.(從私人手里買古董要冒風險。)除通過具有凸顯性的部分來轉喻整體之外,德語中也有一些通過整體轉喻部分的手字熟語。如:(3)GlaubenSiewirklich,dassmanSchicksalundCharaktereinesMenschenausderHandlesenkann?(您真相信能夠從手上看出一個人的命運和性格嗎?)Langacker(1993:76)指出,人們之所以能夠通過一個實體聯(lián)想另一個實體,主要取決于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它能夠使實體或其部分作為激活區(qū),華而不實一方能夠通過相關性介入進來。在例(3)中,看手相其實主要看手心的紋路、星丘,然而它們只能通過手這個實體被間接地提及。從認知角度看,人們自然會選擇手作為關注的整體,其次才會關注它的局部。因而,熟語etwa.ausderHandlesen(看手)即指看手相。這種轉喻關系是利用整體轉指部分,因而該熟語是通過整體轉指部分的轉喻來建立理據(jù)的。4.1.2標量轉喻認知理據(jù)關聯(lián)理論以為,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設想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SperberWilson1986:153)李勇忠(2003:16)也指出,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話語或文本)都會傳遞一種與事件最佳關聯(lián)的假設,讀者/聽者只需要付出最小的努力便能獲得最大的認知效果,轉喻話語便能夠構建出與當時情境愈加貼近的認知語境,產(chǎn)生更好的語境效果。利用標量轉喻標量上限或者標量下限的標量轉喻便是通過最小的認知努力獲得最大語境效果的最好例證。在人類還沒有創(chuàng)造出詳細的丈量單位時,只能通過詳細的事物來形容距離的遠近,如步、匝等。即便在創(chuàng)造出長度單位以后,人們在表示模糊的距離概念時,往往也習慣用詳細事物來表示距離標量的上限或下限,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等。例(4)中的熟語mitderHandhinberreichen(近在咫尺)就是使用一只手的距離來轉喻標量下限,形容距離很近,非常直觀。除了表示距離標量之外,德語手字熟語還能夠表示時間標量,例(5)中的德語熟語ehemandieHandumdreht本義是翻手,由于這一動作非常迅速,所以被用來轉喻標量下限,形容時間很短,因而也屬于標量轉喻。(4)VonmeinemHauskannmanmitderHandzurBrckehinberreichen.(我家離橋很近。)(5)EhemandieHandumdreht,istsiemirausdenAugengegangen.(一眨眼工夫,她已經(jīng)從我眼前消失了。)4.2基于整體不同部分之間轉喻關系的德語手字熟語認知理據(jù)與整體-部分/部分-整體轉喻認知形式相比,德語手字熟語利用整體不同部分之間的轉喻關系來建立理據(jù)更為常見。4.2.1行為轉喻認知理據(jù)行為轉喻認知理據(jù)指熟語的理據(jù)建立在行為理想化認知形式中的施事、受事、工具、事件、結果等不同因素互相之間的轉喻關系基礎上。由于手是人們施行各種行為的重要工具,所以很多與手相關的德語熟語中都存在行為轉喻。(6)SolangeseinVaternochlebtunddasVermgenbesitzt,sindihmpraktischdieHndegebunden.(只要他的父親還活著并占有財產(chǎn),那么實際上他就不能為所欲為了。)根據(jù)我們的生活體驗,假如用繩子捆住一個人的手腳,那么他就失去了活動自由。換句話講,失去活動自由是捆住手腳這一事件的結果?;谶@一體驗,例(6)中用jm.sinddieHndeundFegebunden(捆住某人手腳)指某人不能根據(jù)自個的意愿辦事,無能為力,其理據(jù)屬于行為轉指結果的認知轉喻。除行為結果轉喻之外,德語中還存在行為事件、工具行為等不同認知轉喻。如:(7)Siebegriffendasbestimmtnicht,undwom9glichgriffseinVaterzumPinselundhielteinfachfrihnumFruleinTangsHandan.(他們決不會了解,講不定父親就會大筆一揮,直接向唐小姐替自個求婚。)(Motsch1988:181)古代日耳曼法規(guī)定,買賣婚姻由女方的父親或監(jiān)護人通過協(xié)議決定,假如父親將女兒的手放入求婚者手中,協(xié)議即合法。因而,人們常利用這一凸顯行為轉指求婚這一事件,構成行為事件轉喻,所以德語中用umjs.Handanhalten(要求某人的手)來表示求婚。手作為施行某一動作行為的工具,同樣能夠轉喻詳細行為,例(8)中,祖母對孩子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照顧都是通過手來進行的,手的凸顯性也是其能夠轉喻照料的認知基礎。本例通過祖母照顧孩子的工具手轉喻其施行的詳細行為,因此是工具行為轉喻。(8)DieKinderwarenbeiderGromutteringuten.(孩子們在祖母身邊遭到很好的照料。)4.2.2因果轉喻認知理據(jù)在因果轉喻中,最常見的是用結果轉指造成該結果的原因。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人們?yōu)榱藦娬{(diào)造成結果并非存心故意或者為了強調(diào)事出有因,也會用原因來轉指結果。(9)DeritalienischeWirtredetmitundFen.(意大利店主沖動地打著手勢講話。)宋文輝(2004:42)指出,因果關系是運動的產(chǎn)物。一個事物在運動起點前處于某一狀態(tài)之中,運動后構成另一狀態(tài),其動力來自于本身,這樣就構成了運動經(jīng)過(因)和結果狀態(tài)(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果轉喻就是運動理想化認知形式內(nèi)部的因果之間的轉指關系。(宋文輝2004:43)在人類最初表示出自個的情感時,經(jīng)常會伴隨著一些手勢語的出現(xiàn)。經(jīng)過日積月累,這種手勢語就會成為一種定式,并保存特定的情感意義。甚至在很多時候,即便沒有做出這些表情和手勢,我們也能明白這些語言表示出的含義。在日常言語表示出中,我們也會利用行為類熟語來表示出人的情緒,這是基于結果替代原因的轉喻關系。例(9)中的熟語mitHndenundFenreden(手舞足蹈)即屬于此類熟語。4.2.3容器轉喻認知理據(jù)在德語中,很多身體部位會被視為容器,構成容器隱喻。但是在很多情況下,身體部位可以以構成容器轉喻:(10)Vielesind,aberwenigegebensomitvollenHndenwiemeinFreundScholl.(很多人行善,但很少有人像我朋友朔爾那樣慷慨解囊。)鄰近一直被為視為轉喻的標志性特征,并成為不同事物之間互相指代的基礎。PeirsmanGeeraerts(2006:269)也以為,所有轉喻類型都和空間部分-整體的鄰近性有聯(lián)絡。如例(10)中熟語mitvollenHnden中的Hand實際上不是指手,而是手中的錢,此處手被視為容器,轉喻華而不實所包容的事物,因此屬于容器轉喻。4.2.4地點轉喻認知理據(jù)通常情況下,地點作為描繪敘述事件發(fā)生經(jīng)過的重要要素之一,經(jīng)常與相關事件、事件中的人、機構等要素密切相關,這些要素之間的互相替代屬于地點轉喻。例如:(11)ZurlinkenHanderstreckteeineweiteEbenemitFeldernundWiesen.(左邊延伸著莊稼地和草地的廣闊平原。)由于人的雙手對稱分布在人的身體兩側,所以在表示左右方位時,人們往往會伴隨手部的動作。久而久之,在表示方位時,手的方位特征就會在人腦中凸顯出來,于是經(jīng)常被人們用來轉喻其所在位置,因此屬于事物與其所在方位之間的地點轉喻。5、結束語語言和意義都存在體驗性。作為語言體系的重要元素,詞義的發(fā)展之所以遵循從詳細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經(jīng)過,與人類認識能力和思維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換句話講,詞義的發(fā)展變化不是任意的,而是人類認知活動的結果。作為由多個詞匯組成的語言單位,熟語的產(chǎn)生也不是任意的,它不是一種特殊的、不可切分的長詞,而是人類概念體系的產(chǎn)物。本文基于認知轉喻的研究表示清楚,德語熟語的語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分析性,其深層含義與其組成詞匯的字面義之間存在理據(jù)關系,它是人類認知活動的產(chǎn)物。以下為參考文獻[1]李勇忠.轉喻的認知語用闡釋[J].外國語言文學,2003,(4):14-17.[2]劉再雄.英語習語意義的理據(jù)性[J].南華大學學報,2002,(12):90-92.[3]劉再雄.英語習語意義理據(jù)的多維解讀[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69-71.[4]莫嘉琳,劉潤清.死隱喻復活的語義及語用闡釋[J].當兵的人外國語學院學報,2020,(5):75-83.[5]宋文輝.與因果轉喻相關的句法語義現(xiàn)象[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4,(3):42-47.[6]文旭,葉狂.轉喻的類型及其認知理據(jù)[J].當兵的人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6):1-7.[7]楊玉.漢語慣用語的認知機制研究[J].語文學刊,2018,(2):60-62.[8]張輝.熟語及其理解的認知語義學研究[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3.[9]張輝,盧衛(wèi)中.認知轉喻[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8.[10]張載揚,等.德語成語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11]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12]Bally,Ch.TraitdeStylistiqueFran9aise[M].Heidelberg:KlincksieckVerlag,1909.[13]Burger,H.IdiomatikdesDeutschen[M].Tbingen:MaxNiemeyerVerlag,1973.[14]Burger,H.30JahregermanistischePhraseologieforschung[J].JournalofLinguistics,2005,(35):17-43.[15]Bumann,H.LexikonderSprachwissenschaft[M].Stuttgart:Kr9nerVerlag,2008.[16]ˇCerny2eva,I.I.FrazeologijaSovremennogoNemeckogoJazyka[M].Moskau:Vyss2ajaS2kola,1970.[17]Fleischer,W.PhraseologiederDeutschenGegenwartssprache[M].Leipzig:BibliographischesInstitut,1982.[18]Glck,H.MetzlerLexikonSprache[M].Stuttgart:J.B.MetzlerVerlag,2018.[19]Klappenbach,R.ProblemederPhraseologie[J].WissenschaftlicheZeitschriftderKarl-Marx-UniversittLeipzig.Gesellschafts-u.Sprachwissenschaft,1968,17(2):221-227.[20]Korhonen,J.ProblemederkonstrativenPhraseologie[C]//H.Burger,etal.Phraseologie-EinInternationalesHandbuchderzeitgen9ssischenForschung.BerlinNewYork:deGruyterVerlag,2007:574-589.[2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22]Lakoff,G.M.Turner.MoreThanCoolReason:AFieldGuidetoPoeticMetaphor[M].Chicago/Londo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9.[23]Langacker,R.GrammarandConceptualization[M].BerlinNewYork:deGruyterVerlag,1993.[24]Motsch,M.DieUmzingelteFestung[M].Mnchen:SchmierGrafVerlag,1988.[25]Peirsman,Y.D.Geeraerts.Metonymyasaprototypicalcategory[J].CognitiveLinguistics,2006,17(3):269-361.[26]Piirainen,E.PhraseologismenimWestmnsterlndischen.EinigeUnterschiedederwestmnsterlndischenPhraseologiei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玉溪師范學院《數(shù)據(jù)結構與算法》2021-2022學年期末試卷
- 玉溪師范學院《模擬電子技術實驗》2021-2022學年期末試卷
- 道路運輸企業(yè)主要負責人理論考試題及答案-知識題庫
- 國際金融實務教案
- 第一新聲-2024年中國CRM市場研究報告
- 2024年玻璃石材家具項目成效分析報告
- 2024屆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一中第一次高中畢業(yè)生復習統(tǒng)一檢測試題數(shù)學試題
- 2024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人教A版高中數(shù)學試題高三二輪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zhì)測試
- 2024屆廣西欽州市第三中學高三數(shù)學試題3月25日第4周測試題
- 采購合同履約檢查方案
- 2024美團外賣服務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飛機內(nèi)部緊固件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企業(yè)信用修復服務協(xié)議
-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期中測試卷5份(含答案)
- 年度電驅(qū)動石油深井鉆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期中測評試卷(1-4單元)(試題)-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
- 2023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行政執(zhí)法卷-解析
- 房地產(chǎn)銷售崗位招聘筆試題及解答(某大型國企)2024年
- 城市軌道交通脫軌事故應急預案
- 2024新版七年級英語單詞表
-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2024)道德與法治小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表格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