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遷_第1頁
第25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遷_第2頁
第25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遷_第3頁
第25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遷_第4頁
第25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ontentsPage目錄頁1.復習導入基礎鞏固2.自主學習自檢自測3.對接高考深化探究4.易錯易誤警示糾正第25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大眾傳媒的變遷經濟發(fā)展歷程[必修二]復習導入【看視頻,固基礎】問題一:近代中國社會生活及習俗變化的原因、特征和表現(xiàn)有哪些?問題二:新中國成立后的人們社會生活有何發(fā)展變化?問題三:從近代到現(xiàn)代中國交通、通訊工具經歷了怎樣的變革?有何特點和影響?問題四:近代報刊業(yè)發(fā)展的原因和影響是什么?其主要功能和影響是什么?問題五:互聯(lián)網在中國的發(fā)展和主要特點什么?產生是影響是什么視頻:中山裝的出現(xiàn)課程標準考綱要求

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2.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3.大眾傳媒的發(fā)展。課標提示

1.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2.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3.以我國近現(xiàn)代報刊、影視和互聯(lián)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媒的發(fā)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自主學習自主復習一、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1.(英)呤喇《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見很多中國姑娘的天足上穿著歐式鞋,頭上包著鮮艷的曼徹斯特式的頭巾。我覺得廣州姑娘的歐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根源是(

)A.太平天國運動的推動B.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傳入C.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影響D.廣州被辟為通商口岸提示近代以來,民眾服飾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匯,西化或中西合壁是主要特征。西餐2.右圖示人物服飾從左至右前三人依次是

、長袍、

。其反映近代以來民眾服飾變化的怎樣特征?B中山裝西裝3.中國傳統(tǒng)飲食十分豐富,各地城鎮(zhèn)中多有地方特色的飲食習慣;鴉片戰(zhàn)爭后,吃

成為有錢人的一種時尚。自主復習一、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4.右圖是中國北方傳統(tǒng)民居

,鴉片戰(zhàn)爭后,歐式洋房或

的豪宅出現(xiàn)在中國大城市中。提示洋氣:西方式生活時尚。原因: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輸入,西方文化的影響。5.[史料](摘自2014年天津高考T13)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國人的時髦打扮已變成“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口銜煙卷,時辰表鏈,特掛胸前”。甲午戰(zhàn)爭前,即便是內地甚至某些鄉(xiāng)村,日用洋貨也有所流行。洋貨成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揚氣”“今則竟曰‘洋氣’了”。——摘編自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問]史料中的“洋氣”是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揚氣”變?yōu)椤把髿狻钡脑?。四合院中西合璧自主復習一、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6.

后“

”“廢止纏足”成為一種趨勢;在大城市里,婚喪儀式由繁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提示進一步宣傳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有利于社會進步和婦女解放。7.[史料]“革命后,……①湖南女子開始沖破舊禮教的封鎖線,要有選擇配偶的自由”。1905年,李書同為母辦喪事,概不收受財物,參加追悼會的人,不行舊禮,改行②鞠躬禮,整個儀式簡樸感人。[問]史料中①反映辛亥革命后

的提高,婚姻更加自由;②反映喪葬禮儀由鋪張浪費到

。中國近現(xiàn)代文明婚禮等習俗風尚的變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斷發(fā)易服辛亥革命女權簡潔節(jié)約8.到南京臨時政府時才開始允許自由剪發(fā)、廢止纏足。()?自主復習一、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9.下列竹枝詞中,不能反映晚清時期新的社會風尚的是(

)A.門外電燈明似晝,陜西巷深醉瓊林B.眼前報館如林立,不見“中央”有“大同”C.衣裳樸素容幽靜,程度絕高女學生D.十三行畔搬洋貨,如看波斯進寶圖10.社會風尚打上時代烙印。以下社會風尚屬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是(

)①最可愛的人②勤儉建國、勤儉持家③爭看港、臺電視連續(xù)劇④閱讀蘇聯(lián)小說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DB11.改革開放以后,國人服裝顏色從

色調為主變?yōu)槲宀世_紛,從單一款式走向多樣化;飲食方面不僅解決溫飽問題,政府倡導“

”,豐富的蔬菜、肉蛋、海鮮擺上了百姓的餐桌;人民的住房狀況得到很大改善,1995年,國家啟動了“安居工程”;如今

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灰藍菜籃子工程休閑娛樂自主復習一、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11.右圖糧票在改革開放后,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當年的糧、油、布票證,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導致當今中國產品豐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2.(2014?課標全國Ⅱ,28)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為在奏議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C.中國需改變對外形象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B提示經濟體制改革后,我國生產力水平提高,糧食產量增加,工農業(yè)產品增加;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引進先進品種;科學技術發(fā)展;人民群眾生產積極性高漲。自主復習二、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1.[史料]蘇省紳商恐路權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創(chuàng)成蘇省鐵路公司,筑路二:日蘇嘉,日滬嘉,冀以挽回利權,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屬支路,究不若寧滬鐵路之握其總機關也。吾省之人,急宜籌集巨款,以贖回路權,勿謂蘇省已辦鐵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孫昌富陳蘊茜《從民眾態(tài)度看吳淞鐵路的興廢》[問]結合史料及所學,歸納近代交通業(yè)發(fā)展的原因。提示①先進的中國人為

,積極興辦近代交通業(yè)。②列強

的需要。為擴大在華利益,加強控制、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縱中國交通建設。③工業(yè)革命成果傳入,為近代交通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

條件2.19世紀70年代,上海有人寫了一首《詠火輪車》的竹枝詞:“輪隨鐵路與周旋,飛往吳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機器巧,艷傳陸地可行船?!边@首竹枝詞不能反映的是?(

)A.新舊交替時期的認知B.上海人的自豪感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D.交通運輸業(yè)發(fā)達救國救民侵華物質D自主復習二、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3.近代以來新式交通工具不斷傳入中國。1881年,清政府籌建了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朝廷的大臣們卻以“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為由,竟下令卸下火車頭,改用馬匹來拖拉,結果演繹了一出世界鐵路史上絕無僅有的“馬拉火車”的笑話。[問]結合圖示,上述材料反映近代社會新事物引發(fā)的

的激烈交鋒,其體現(xiàn)的近代交通發(fā)展有何特點?結合所學,簡述其他特點。提示①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等影響近代交通發(fā)展。②近代中國交通業(yè)逐漸開始

的進程,鐵路、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3)近代中國交通業(yè)受到

的控制和操縱。新舊觀念西方列強近代化辛亥革命西北、西南4.

前夕,中國已建成多條鐵路,奠定了中國近代鐵路網的基本格局;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建成寶成、蘭新等鐵路,加強了內地與

地區(qū)的溝通。自主復習二、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5.20世紀初,汽車開始出現(xiàn)在

等大城市,成為權貴、富紳的代步工具;新中國成立后,建起汽車制造廠,公路運輸也獲得較快發(fā)展。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6.19世紀70年代初期,洋務派創(chuàng)辦

,打破了列強在中國的壟斷局面。新中國成立后,由國家統(tǒng)一管理的輪船運輸業(yè),獲得較快發(fā)展。上海馮如19207.1909年,旅美華僑

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yè)的開始;

年,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開通,中國民航拉開了序幕。輪船招商局8.近代以來,西方列強不斷地要求中國建設鐵路,并試圖建設通達中國邊疆地區(qū)的鐵路線?;疖嚨冉煌üぞ邆魅胫袊?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的影響有?(

)①促進了人口流動和信息的交流②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③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進程④成為列強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工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D10.“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來……中國交通事業(yè)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學化,以機械的力量逐漸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風力。交通組織逐漸商業(yè)化,凡各種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沒有階級上的限制?!辈牧戏从沉?

)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漸取代傳統(tǒng)交通工具②交通運輸出現(xiàn)近代化商業(yè)經營方式③近代鐵路交通受到列強的操縱和控制④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變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自主復習二、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9.“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此竹枝詞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是近代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客觀上沖擊了傳統(tǒng)思想,傳播了男女

觀念、

科學精神。平等B臺灣民主11.19世紀70年代,福建巡撫在

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19世紀80年代,外國開始在

設立電話公司。上海自主復習二、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12.19世紀80年代,對中國剛興起的通訊事業(yè)有人賦詩曰:“從此千里爭片刻,無須尺幅費筆硯……枝枝節(jié)節(jié)環(huán)四海,地角天涯連一線。”詩中所贊是什么通訊工具?當時還有什么新式通訊工具?這些通訊工具有何作用?提示工具:電話。新式工具:有線電報等。作用:促進信息的交流與傳遞,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有利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fā)展。13.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遷下列史實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建成②中國第一個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ǒng)在天津建成③上海開始有公共汽車運行④中國人開始自辦有線電報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C自主復習二、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14.[史料](摘自2014年天津高考T13)20世紀末,中國百姓生活中,電話從“搖著打”到“走著打”,汽車從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飾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可供選擇的服飾多了。將服飾產品打造成國內甚至國際品牌,成了眾多服飾廠家的經營訴求。世界服裝藝術中的中國元素也得到更多體現(xiàn)?!幾試啦椤?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問]史料從哪幾個方面說明改革開放后中國人積極主動地學習并融入世界的?提示①通訊:電話在百姓生活中使用廣泛,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交流。②交通:汽車成為代步工具,方便了人們的出行。③服飾:世界名牌服飾走進尋常百姓家,世界服飾藝術中的中國元素也得到更多體現(xiàn)。15.右圖是上?!稄臈顦淦值酵鉃┑?路電車》照片反映出當時上海已出現(xiàn)了城市公共交通,其拍攝時間不會早于20世紀初。()√自主復習三、大眾傳媒的變遷1.填空①四大媒介分別指的是

、影視、廣播、

。②《

》是中國近代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

報刊。③1905年,《

》是中國人第一次自攝影片;《難夫難妻》是中國第一部故事影片;《

》是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④

年,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標志中國電視業(yè)的誕生。提示報紙具有商業(yè)功能,同時還可以傳播知識,開闊眼界。2.右圖《申報》(1936年)刊登的電影廣告看出報紙在當時社會產生了哪些作用?報刊互聯(lián)網申報中文定軍山歌女紅牡丹19583.[史料]1912年,孫中山感嘆道:“此次革命事業(yè),數(shù)十年間屢仆屢起,而卒觀成于今日者,實報紙鼓吹之力。”他認為報紙能夠

。制造輿論,推動革命自主復習三、大眾傳媒的變遷4.

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lián)網。它與報紙、廣播和影視一樣,具有

的功能。因為信息傳播速度快,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強,被稱為“神奇的第四媒介”。提示①中國報刊業(yè)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外國人自辦到中國人自辦的過程。②報刊具有報道新聞、傳遞信息、通達民情、傳播知識、開啟民智、立言議政,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5.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殺害,在當時中國輿論中心的上海,幾乎沒有一家報紙不發(fā)出哀婉和抗爭之聲,僅《申報》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詩六首,有關秋瑾的文字達三萬多字,廣大人民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這一現(xiàn)象表明(

)A.廣大人民肯定了報紙的教化功能B.報紙宣傳成為社會變革的推動力C.報紙輿論受到專制政府控制6.近代以來,作為大眾傳媒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報刊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而出現(xiàn)。報刊的誕生,是人類由信息封閉時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的標志。中國報刊業(yè)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怎樣的創(chuàng)辦過程?中國報刊業(yè)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有哪些?1994傳播信息B自主復習三、大眾傳媒的變遷7.每年都有媒體關注的“熱詞”如“供給側”“精準扶貧”“反腐倡廉”、“亞投行”、“謠言”等,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問]相比傳統(tǒng)媒介,被譽為“神奇的第四媒介”的互聯(lián)網有何神奇之處?我們該如何認識網絡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影響?提示神奇之處:傳播媒介速度快,知識儲量大,高度互動等。影響:作為一種娛樂大眾的利器,既可起到社會監(jiān)督的作用,也可能成為一種殺人工具。8.“互聯(lián)網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這里,每個人只需敲擊幾下鍵盤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識。”史料反映了互聯(lián)網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能使人們

。B9.“逆襲、淘寶、吐槽、賣萌……”這些詞的出現(xiàn)說明(

)A.信息時代言論自由B.網絡影響社會生活C.漢語詞匯亟待規(guī)范獲取更多知識對接高考(2015?課標全國Ⅱ,1)1950~2008年我國部分節(jié)假日的變化(2014?課標全國Ⅰ,30)電影發(fā)展與流通稅費(2014?課標全國Ⅱ,28)維新思想與近代中國的服飾變革對接高考【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讀】>>>對接高考41題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

[問]從圖1、圖2中,各提取一項信息,對近現(xiàn)代中國人家庭生活的重大變遷進行比較說明,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兩幅圖片展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家庭風貌,充分反映了時代的變遷示例一變化說明:人物服裝不同。圖1清末服裝帶有滿族服裝傳統(tǒng),而圖2則是文革時期中國人最普遍的中山裝。百年來中國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遷(經歷過外敵入侵內亂不止,從王朝到共和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再到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主題變化直接影響民眾家庭生活。對接高考【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讀】示例二變化說明:家庭成員人數(shù)。清末家庭人數(shù)明顯多于現(xiàn)代家庭。原因:清末大家庭都與長輩住在一起;而現(xiàn)代中國人家庭大多是小家庭(或獨生子女),分戶而居;人們的家庭觀、生育觀發(fā)生變化,從多子多福、多代同堂到小家庭模式。>>>對接高考41題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示例三變化說明:從人物形象或畫面內容來看。圖1的清末家庭照相對而言還略有生活情趣,有瓷瓶裝飾,婦人孩子們手持折扇;而圖2中的人物形象刻板,佩戴有毛主席像章。圖1是生活場景實拍,是近代社會處于轉型階段的縮影;而圖2是藝術描繪的“文革”期間國人的精神、生活狀況;政治氛圍濃厚,氣氛壓抑;國家政治生活主題變化。示例四:變化說明:兩幅全家福的留影手段不同。圖1是使用相機實拍的老照片留影,而圖2是當代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前衛(wèi)藝術作品(以典型照片為藍本),風格截然不同。原因: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求新、求變,畫風獨特,以獨特視角來表現(xiàn)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社會進步,觀念開放,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對接高考【高考史料,新角度解讀】史料一

(摘自2014年天津高考T13)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國人的時髦打扮已變成“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口銜煙卷,時辰表鏈,特掛胸前”。甲午戰(zhàn)爭前,即便是內地甚至某些鄉(xiāng)村,日用洋貨也有所流行。洋貨成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揚氣”“今則竟曰‘洋氣’了”。——摘編自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史料二(摘自2013年重慶高考T14)“文化大革命”時期,“國防綠”“海軍藍”是中國城鄉(xiāng)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時期,穿一身“國防綠”、腰間系一條帆布大板帶、肩背軍挎包成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專學生追求的一種時尚。20世紀80年代,色彩鮮艷、款式時髦的服裝逐步在大眾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絨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種服裝充分展現(xiàn)穿著者的風采與魅力。民眾受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影響較大,中國服飾正式走向了多元化?!幾躁愔救A、朱華《中國服飾史》對接高考【高考史料,新角度解讀】(1)史料一中的“洋氣”是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揚氣”變?yōu)椤把髿狻钡脑?。(高考問)答案變化:由單一服飾到多元化服飾。因素:改革開放;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眾思想觀念變化;外來文化影響。(2)根據史料二,歸納中國民眾的服飾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高考問)答案時代潮流;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外來影響;思想觀念。(3)綜上,你認為影響社會生活風尚的因素有哪些?(改編問)答案洋氣:西方式生活時尚。原因: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輸入,西方文化的影響。提示經濟體制改革后,我國生產力水平提高,糧食產量增加,工農業(yè)產品增加;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引進先進品種;科學技術發(fā)展;人民群眾生產積極性高漲。對接高考【探究體驗】(1)據下表認識近代女子的生活變化>>>用近代社會生活變遷認識下列現(xiàn)象提示變化:從纏足到放足;從衣著的陳腐、呆板到體現(xiàn)女子的形體美;從“女子無才便是德”到學習西方先進知識;從足不出戶到關心國家命運;從禮教束縛到個性自由等等?!菏氛撴溄印唤袊鐣钭冞w的原因、特點及影響見《創(chuàng)新設計》時間時髦女人標準1900~1909年會說洋話的大腳女人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有身段的女人1930~1939年中西合璧的名女人1940~1949年政治之花(1)由于糧食和日用品產量有限,我國曾經對糧食、食油、布料等實行憑票供應。改革開放后,政府逐步取消了實行幾十年的票證供應。當年的糧、油、布票證,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對接高考【新史料,高考角度解讀】>>>對接高考24——35題大眾報刊等傳媒的社會功能

[例]從1874年至1877年,《申報》連續(xù)刊載了“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進展的相關消息,這是中國新聞史上力度最大、時間最長的冤案報道,引起強烈社會反響,促成了該案的平反。這反映了(

C

)A.大眾傳媒開始關注民眾生活B.《申報》的主要功能是時政評論C.大眾傳媒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D.《申報》促進晚清司法制度改革『方法突破』《申報》連續(xù)刊載了“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引起強烈社會反響,促成了該案的平反,說明大眾傳媒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申報》連續(xù)刊載有關進展消息,既不能說明大眾傳媒開始關注民眾生活,也無法體現(xiàn)司法制度改革,故A、D表述錯誤。對接高考【高考史料,新角度解讀】史料一(2014?山東高考,節(jié)選)某歷史興趣小組以“20世紀初中國的社會發(fā)展與女性解放”為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關結論。材料丙:摘編自1919年末長沙《大公報》的一則報道。李欣淑幼年時,父為其訂了親,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準備叫她守“望門寡”。李欣淑在女校念過書,不滿這種包辦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讀。她說:“我于今決計尊重我個人的人格,積極的和環(huán)境奮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進?!币遥赫幾远煲暗雀鶕徒鹦≌f《家》繪制的同名連環(huán)畫中的一組畫面。畫面中的故事發(fā)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覺慧和丫環(huán)鳴鳳。對接高考【高考史料,新角度解讀】結論:①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新舊交織,保守與進步共存。②社會進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據材料乙、丙,概括指出興趣小組得出結論①的依據(舉一例說明即可)。(2)據材料丙并結合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對結論②加以闡述。提示

(1)考生作答時應結合具體事實進行概括歸納,準確說明事實與結論①的關系。舉一例說明即可。如:覺慧反對鳴鳳叫自己少爺,希望娶鳴鳳為妻等,反映出當時出現(xiàn)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李欣淑的父母包辦其婚姻等,說明當時封建禮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們的守舊和社會的保守。提示

闡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對包辦婚姻及與封建家庭的斗爭等行為是20世紀初中國女性解放的縮影。對接高考【高考史料,新角度解讀】(2)據材料丙并結合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對結論②加以闡述。提示

闡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對包辦婚姻及與封建家庭的斗爭等行為是20世紀初中國女性解放的縮影。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正發(fā)生著深刻變化。經濟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為反封建斗爭和社會進步奠定了物質基礎,讓更多婦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實現(xiàn)經濟獨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新觀念、新思想,促進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發(fā)展,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對民主、科學的弘揚,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動力。上述史實表明,反對專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進步成為時代主題,這一切為女性解放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前提條件。提示維新派辦報推動了維新運動的發(fā)展和維新思想的傳播,同時該政治活動也推動了報刊的發(fā)展,這說明辦報活動與當時政治斗爭關系密切。對接高考【探究體驗】(1)是非曲直報中分,一紙風行四海聞。振聵發(fā)聾權力大,萬般提創(chuàng)總由君。——清末的竹枝詞>>>用近代大眾傳媒變遷認識下列現(xiàn)象提示竹枝詞強調了報紙的社會功能,即社會評論、宣傳教育、啟迪民眾的功能。『史論鏈接』近代報刊的社會功能見《創(chuàng)新設計》(2)維新變法迎來了中國國人辦報的一次高潮,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1895~1898年間,全國新出版的報刊約120種,其中80%左右為中國人自辦。同時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領袖人物開始了辦報活動?!麄髯兎▓D存。易錯易誤易錯易誤【不能全面把握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典例】據史料記載,上海市西菜業(yè)同業(yè)公會于1931年7月成立,首批參加的會員有17戶,會址設在公共租界福州路730號。1945年12月,它改名為“上海市西菜咖啡業(yè)同業(yè)公會”。到1947年,華人會員已有109家,西人會員為72家。下列各項中,對這段史料的解讀符合史實的是()A.西餐于20世紀30年代初傳入中國B.西餐廳的經營者最初都是外國人C.西餐在中國的影響力逐漸擴大D.西餐業(yè)在內戰(zhàn)期間受到嚴重影響誤區(qū)警示避開陷阱錯因分析要注意歸納變遷的階段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表現(xiàn)、影響,加深對近代中國習俗變遷的表現(xiàn)及其與政治經濟因素之間關系的理解。如辛亥革命后,中國的社會生活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一系列變化不僅是一場移風易俗的革命,而且與政治革命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西方近代物質文明和生活方式對中國的影響①它破壞了中國長期以來安定、寧靜的社會環(huán)境,迫使中國人去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這種變化帶來的陣痛;②對中國落后的生產力和生活方式起了極大的破壞作用,加劇了我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轉型,推動了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的步伐。本題易錯原因是不能正確理解西方文化、習俗的傳入給中國帶來的影響。由材料可知,同業(yè)公會的名稱幾經變化,會員數(shù)目持續(xù)增加,據此可得出C項正確。AB不符合史實,D項在材料中沒有反映。易錯易誤[易錯點3](判斷)1910年,清政府發(fā)出《剪辮通令》()╳解析1910年清政府頒布準許自由剪發(fā)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發(fā)出《剪辮通令》,民國政府是強行剪發(fā)。解析西式服飾傳入中國,引發(fā)服飾變革,但并沒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飾,而是中西服飾并行。[易錯點2](判斷)西式服飾傳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