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介質(zhì)代謝紊亂第八版講課講稿_第1頁
水電介質(zhì)代謝紊亂第八版講課講稿_第2頁
水電介質(zhì)代謝紊亂第八版講課講稿_第3頁
水電介質(zhì)代謝紊亂第八版講課講稿_第4頁
水電介質(zhì)代謝紊亂第八版講課講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電介質(zhì)代謝紊亂第八版特點:

*年齡越小體液越多新生兒80%

嬰兒70%

學齡兒童65%*體液隨脂肪的增加而減少脂肪含水量10-30%

肌肉含水量25-80%(二)體液的電解質(zhì)成分

ECF:陽離子Na+、K+、Ca++、Mg++

陰離子Cl-

、HCO3-、HPO4--、SO4--、有機

酸根和Pr

ICF:陽離子K+、

Na+、Ca++、Mg++

陰離子HPO4--、Pr-、HCO3-、Cl-、SO4--

離子血漿組織間液細胞內(nèi)液mEq/LmmoL/LmEq/LmmoL/LmEq/LmmoL/L

Na+

142142145145

1010K+4444

160160Ca++52.552.521Mg++21212613總計153149.5156152.5198184Cl-

10110111411433HCO3-272731311010HPO4--212110050SO4--10.510.52010有機酸6677--Pr1621-65

15總計153137.5156153.519888

特點:細胞內(nèi)外分布不均

陰、陽離子總數(shù)相等

細胞內(nèi)外液的總滲透壓基本相等

血漿Pr>組織間液Pr

(三)體液的滲透壓血漿280-310mmol/L晶體滲透壓主要維持細胞內(nèi)外液體交換膠體滲透壓很少

維持血管內(nèi)外液體交換

(四)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1.

水的生理功能

1)促進物質(zhì)代謝

2)調(diào)節(jié)體溫

3)潤滑

4)結合水的作用

如:心臟堅實柔韌2.水的平衡

入量(ml)出量(ml)

飲食1000腎1500(至少500)

飲料1200皮膚500

內(nèi)生水300糞便150

(代謝水)

呼吸350

共計:25002500

必飲1200至少1500

(五)電解質(zhì)的生理功能及鈉平衡

生理功能:

1.維持體液滲透壓和酸堿平衡。

2.

參與神經(jīng)-肌肉、心肌細胞Em和AP的形成。

3.

參與新陳代謝。

鈉平衡

多進多排,少進少排。

(六)體液容量及滲透壓調(diào)節(jié)

1.抗利尿激素(ADH)

1)來源丘腦下部視上核NC

2)調(diào)節(jié)因素

主:血滲、血[Na+]

次:血容量、BP

血滲、血[Na+]↑/血容量、BP↓↓→ADH↑

3)作用增加腎對水的重吸收

2.

醛固酮

1)來源腎上腺皮質(zhì)球狀帶

2)調(diào)節(jié)因素

主:血容量、BP

次:血滲、血[Na+]和血[K+]

血容量、BP↓/血滲↓、血[Na+]↓、血[K+]↑

→醛固酮↑

3)作用

排鉀、排氫、保鈉

ADH調(diào)節(jié)水平衡維持等滲

醛固酮調(diào)節(jié)鈉、鉀平衡維持等容

3.渴感中樞

丘腦視上核側面

晶體滲透壓↑→渴感中樞+→主動攝水

4.其他

1)心房肽(ANF)

也稱心房利鈉因子

血容量急↑→心房肽↑→利鈉和利尿

2)水通道蛋白AQP0-12

調(diào)節(jié)水平衡

二、水、鈉代謝紊亂的分類

根據(jù)體液的容量和滲透壓1.脫水低滲性脫水、高滲性脫水、等滲性脫水2.水中毒3.水腫三.脫水

(一)低滲性脫水(低容量性低鈉血癥)

特征:失鈉多于失水,血清[Na+]<130mmol/L,

血滲<280mmol/L,伴有細胞外液量減少。1.原因和機制

(1)經(jīng)腎丟失

①長期使用利尿藥

速尿、利尿酸、噻嗪類

②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不全

醛固酮分泌↓

③腎實質(zhì)性疾病慢性間質(zhì)性腎炎

④腎小管性酸中毒H+→Na+交換↓

(2)腎外丟失

①經(jīng)消化液丟失嘔吐、腹瀉、胃腸吸引術

②液體在第三間隙積聚胸膜炎、腹膜炎等

③經(jīng)皮膚丟失

大汗、大面積燒傷

以上原因:只補充不足量的水

低滲

2.對機體的影響

cell(1)ECF明顯減少,易發(fā)生休克。

ICF↑

細胞腫脹NC功能障礙

組織間液↓↓

血漿↓↓→休克

ECF↓↓(2)血漿滲透壓降低,口渴感不明顯。

(3)有明顯失水體征

眼眶凹陷、小兒囟門凹陷、皮膚干皺、粘膜干裂

(4)尿的變化

*尿量

血滲和血[Na+]↓→ADH↓→腎對水重吸收↓→尿↑

血容量和BP↓↓→ADH↑→腎對水重吸收↑→尿↓

尿從多→少提示病情嚴重

*尿鈉

經(jīng)腎丟失→尿鈉↑(﹥20mmol/L)

腎外丟失→血容量、BP、血[Na+]和血滲均↓

→醛固酮↑→尿鈉↓(﹤10mmol/L)

3.防治原則

(1)防治原發(fā)病,去除病因;

(2)適當補液。

糾正不正當補液。

(3)補充等張液或高張液。(二)高滲性脫水又稱低容量性高鈉血癥

以失水>失鈉,血清[Na+]>150mmol/L,血滲>

310mmol/L并伴血容量減少為主要特征。

1.原因和機制

(1)水攝入減少

(2)水丟失↑

呼吸道過度通氣

皮膚高熱、大汗、甲亢

腎尿崩癥、大量脫水劑等

消化道嘔吐、腹瀉、胃腸引流

以上原因得不到充分的水即可發(fā)生。

ECF↓脫水征及循環(huán)功能障礙早期不明顯

ICF↓→細胞皺縮→功能障礙脫水熱

2.對機體的影響

(1)口渴感明顯高滲

Cell(2)(4)尿的變化

*尿量

血滲和血[Na+]↑

+

血容量和BP↓→ADH↑

(尿崩癥除外)

→腎對水重吸收↑→尿↓、比重↑

*尿鈉

輕:血滲和血[Na+]↑→醛固酮↓→尿[Na+]↑

重:血容量和BP↓↓→醛固酮↑→尿[Na+]↓

尿[Na+]從多→少提示病情嚴重

(3)血液濃縮較輕(5)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昏迷、肌肉抽搐、腦及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3.防治原則

1)原發(fā)病治療

2)補充足量水5-10%GS等不含鈉液

3)適當補鈉高滲糾正后適當補鈉

4)適當補鉀

(三)等滲性脫水

鈉水呈比例丟失,血容量↓,血清[Na+]和血滲正常。

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等。等滲性脫水

不感蒸發(fā)不足水高滲性脫水低滲性脫水四、水中毒又稱為高容量性低鈉血癥

以血清[Na+]<130mmol/L,血滲﹤280mmol/L,

并伴有體液明顯↑為主要特征。

1.原因和機制

1)水攝入↑少見

無鹽水灌腸、精神性飲水、補充低鹽液體等。

2)水排出↓多見

急性腎衰、ADH↑等

(1)

ECF↑

ICF↑→細胞腫脹2.對機體的影響(2)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顱內(nèi)高壓

(3)血液稀釋血漿[

Pr]、[Hb]、RBC壓積↓

3.防治原則

原發(fā)病治療

輕:停止或限制水攝入

重:利尿和高張補液

五、水腫(Edema)

1.水腫的概念

過多的體液在組織間隙或體腔中積聚的現(xiàn)象。

胸腔積水腹腔積水

腦室積水*細胞外液增加

*等滲液增多

2.水腫的分類

①按水腫波及的范圍

局部水腫炎性水腫、靜脈或淋巴管阻塞性水腫

全身性水腫心性水腫、腎性水腫

②按照發(fā)病原因

心性水腫、腎性水腫、肝性水腫、炎癥性水腫、過敏性水腫

③按發(fā)生水腫的器官組織

皮下水腫、肺水腫、腦水腫、喉頭水腫

(一)水腫的發(fā)病機制1.血管內(nèi)外液體交換平衡失調(diào)(組織液生成>回流)

①促進組織液生成的力量有效流體靜壓

毛細血管平均血壓-組織間隙的流體靜壓

20mmHg-10mmHg

正常值:30mmHg正常值:10mmHg

凈濾壓=①–②=20mmHg

血漿膠體滲透壓-組織間液膠體滲透壓

25mmHg15mmHg

②促進組織液V回流有效膠體滲透壓

③淋巴回流

3L/天凈濾出液、蛋白和大分子代謝物

(1)毛細血管流體靜壓↑

充血性心力衰竭、腫瘤壓迫V、V血栓

V回流受阻→毛細血管壓力↑→有效流體靜壓↑

→凈濾壓↑→組織液生成↑

2)血漿膠體滲透壓↓

蛋白質(zhì)合成減少肝功能不全

白蛋白↓蛋白質(zhì)喪失過多腎病

蛋白質(zhì)分解代謝增強慢性感染、腫瘤

血漿膠體滲透壓↓→有效膠體滲透壓↓→凈濾壓↑

→組織液生成↑

(3)微血管璧通透性增高

感染、創(chuàng)傷、燒傷、凍傷、變態(tài)反應

微血管璧通透性↑→蛋白濾出

血漿膠體滲透壓↓

組織間液膠體滲透壓↑

→有效膠體滲透壓↓→凈濾壓↑→組織液生成↑

(4)淋巴回流受阻

絲蟲病乳腺癌病人手術摘除淋巴結

有效膠體滲透↓組織液潴留淋巴回流受阻蛋白積聚組織間液膠體滲透壓↑2.體內(nèi)外液體交換平衡失調(diào)-----鈉水潴留

(1)GFR降低

原尿:血漿超濾液無血cell和大分子Pro

終尿:原尿經(jīng)過重吸收后形成125ml/min腎小球有效濾過壓

濾過膜通透性

濾過膜面積

GFR取決于: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基膜和腎小囊臟層足細胞的足突

①廣泛的腎小球病變

*濾過膜通透性↓

急性腎小球腎炎(內(nèi)皮cell腫脹、炎性物沉積)

→膜厚度增加

*濾過面積減少

慢性腎炎(腎單位大量破壞)→腎小球濾過面積↓

②有效循環(huán)血量↓

休克、心衰、腎病綜合征、肝硬化腹水

有效循環(huán)血量↓腎臟血流量↓交感N-腎上腺髓質(zhì)系統(tǒng)+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入球小A收縮有效濾過壓↓GFR↓(2)近曲小管重吸收鈉水↑水鈉在體內(nèi)潴留

1)

心房鈉尿肽(心房肽、心房利鈉素)減少

血容量↓→心房鈉尿肽↓→鈉水重吸收↑→水腫2)腎小球濾過分數(shù)(filtrationfraction,F(xiàn)F)↑

------球-管失衡

GFR近球小管重吸收

100%65-70%

125ml/min87.5ml/min(占70%)

150ml/min105ml/min(占70%)

濾過分數(shù):GFR/腎血漿流量球-管平衡19%GFR↓+重吸收↑(球-管失衡)→鈉水潴留

有效循環(huán)血量↓→腎血流量↓

心衰交感-腎上腺髓質(zhì)+腎小A+(出>入)濾過分數(shù)↑出球小A內(nèi)血滲↑、流體靜壓↓重吸收↑

GFR↓

(3)遠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鈉水↑

1)醛固酮↑心衰、肝硬化腹水

腎血流量↓→入球小A牽張感受器+

流經(jīng)致密斑鈉量↓→致密斑+→腎素↑→血管緊張素II→

醛固酮↑→水鈉潴留

2)ADH分泌增加

有效循環(huán)血量↓、血滲↑→ADH↑→水重吸收↑

(二)水腫的特點及對機體的影響

1.水腫的特點

(1)水腫液的性狀

比重蛋白含量細胞數(shù)

漏出液<1.015<25g/L<500/100ml

滲出液>1.01830-50g/L多、白細胞(2)水腫的皮膚特點凹陷性水腫又稱顯性水腫隱性水腫凹陷性水腫前

組織間隙中存在的體液

1%99%

游離凝膠可流動不可流動

(3)全身性水腫的分布特點重力效應:心性水腫低垂部位(靜脈回流阻力↑)組織結構特點:腎性水腫眼瞼和面部(疏松伸展度大)局部血流動力學:肝性水腫腹水多見

2.水腫對機體的影響

有利方面炎性水腫

稀釋毒素、帶來抗體、補體等免疫物質(zhì)。

不利方面

(1)組織營養(yǎng)障礙

見于長期重度水腫

血管與細胞的距離增加

細胞營養(yǎng)差

水腫壓力增加壓迫血管→微循環(huán)障礙→加重前者

(2)水腫對器官組織功能活動的影響

肺水腫------呼吸系統(tǒng)功能障礙

喉頭水腫------窒息

肝臟水腫------肝功能障礙

第二節(jié)鉀代謝紊亂

一、正常鉀代謝

1.

含量及分布

人體總鉀含量為50-55mmol/Kg

90%細胞內(nèi)

7.6%骨

1%跨細胞液(消化液)

1.4%細胞外

血清[K+]3.5-5.5mmol/L

2.K+的平衡

攝入食物50-200mmol/天

排出90%腎(多進多排、少進少排、不進也排)

10%汗和糞

3.血漿鉀的平衡①細胞膜鈉泵

②細胞內(nèi)外H+-K+交換

③腎小管上皮細胞內(nèi)外跨膜電位④醛固酮和遠端小管液流速⑤結腸和汗4.生理功能

1)維持細胞新陳代謝

2)保持細胞膜Em

3)維持滲透壓和酸堿平衡

二.鉀代謝紊亂

(一)低鉀血癥(hypokalemia)

血清[K+]﹤3.5mmol/L。

1.原因和機制

(1)鉀攝入不足少

(2)鉀丟失鉀主要原因

1)經(jīng)消化道丟失小兒常見

嘔吐腹瀉

2)經(jīng)腎丟失鉀成人常見

①長期使用髓袢或噻嗪類利尿劑

②鹽皮質(zhì)激素過多

醛固酮↑

③各種腎疾患

④腎小管性酸中毒

⑤鎂缺失

3)經(jīng)皮膚丟失大汗(3)細胞外鉀轉(zhuǎn)入細胞內(nèi)

堿中毒胰島素β-腎上腺素能受體活性增強毒物低鉀性周期性麻痹

2.對機體的影響(1)與膜電位異常相關的障礙神經(jīng)、肌肉、心肌

1)對神經(jīng)-肌肉的影響

ECF[K+]、[Ca2+]和正常骨骼肌靜息膜電位(Em)與閾電位(Et)的關系

[K+]i/[K+]e↑→C內(nèi)鉀外移↑→Em↑→Em-Et↑→興奮性↓/0超極化阻滯*急性低鉀血癥骨骼肌弛緩性麻痹平滑肌胃腸運動減弱*慢性低鉀血癥四肢肌肉明顯腹脹惡心嘔吐厭食2)低鉀血癥對心肌的影響

血漿鉀濃度對心肌細胞膜電位及心電圖的影響

心肌生理特性的變化

(a)興奮性↑

血清[K+]↓→心肌C膜鉀電導↓→鉀外移↓

→Em↓→Em-Et↓→興奮性↑

(b)自律性↑

低鉀→鉀電導↓→4期鉀外流↓

鈉內(nèi)流相對↑

→快反應C自動去極化加速→自律性↑

(c)傳導性↓

Em↓→0期去極速度和幅度↓→興奮擴布↓→

傳導性↓

(d)收縮性↑

低鉀→復極2期Ca2+內(nèi)流加速→心肌C[Ca2+]↑

→興奮-收縮偶聯(lián)↑→收縮性↑

嚴重的慢性缺鉀心肌收縮性↓②心電圖的變化

S-T段壓低

P-R間期延長

QRS綜合波增寬

T波壓低和增寬病理U波③心肌功能的損害

(a)心律失常臨床常見

異位心律心肌興奮性↑超常期延長異位起搏

傳導阻滯

(b)心肌對洋地黃強心藥的敏感性↑(2)與細胞代謝有關的損害①骨骼肌受損肌肉缺血②腎臟受損尿濃縮功能減退髓袢升支粗段受損多尿、低比重尿(3)對酸堿平衡的影響

排H+↑代堿

遠曲小管上皮CK+-Na+交換↓

H+-Na+交換↑

反常性酸性尿

低鉀→C內(nèi)外K+-H+交換→ICF[K+]↓[H+]↑3.防治原則

1)防治原發(fā)疾病

2)補鉀首選口服40~120mmol/日

其次V補鉀-----見尿補鉀、低濃度、低流速

尿量﹥500ml

[K+]≤40mmol/L

流速﹤10mmol/h

監(jiān)測血[K+]、心電圖

3)糾正水和其他電解質(zhì)紊亂

(二)高鉀血癥(hyperkalemia)

血清[K+]

>5.5mmol/L

1.原因和機制

(1)攝鉀過多靜脈補鉀過多(2)K+排出

↓主要原因

腎衰最常見

鹽皮質(zhì)激素缺乏Addison病潴鉀利尿劑(3)細胞內(nèi)鉀轉(zhuǎn)移到細胞外

酸中毒

糖尿病

某些藥物?受體阻滯劑、洋地黃類藥物

組織分解

缺氧

高鉀性周期性麻痹(4)假性高鉀血癥

2.對機體的影響

(1)對神經(jīng)-肌肉的影響急性高鉀血癥:興奮性先升后降輕度(5.5~7mmol/L):感覺異常、刺痛高鉀→K+外流↓→Em↓→Em-Et↓→興奮性↑重度(7~9mmol/L):肌肉軟弱、馳緩性麻痹

Em↓↓→細胞去極化阻滯狀態(tài)→興奮性↓慢性高鉀血癥:變化不明顯

(2)對心臟的影響

1)生理特性的影響

①興奮性先升后降

輕:K+外流↓→Em↓→興奮性↑

重:Em↓↓→去極化阻滯→興奮性↓

②自律性降低

高鉀→快反應C鉀電導↑→4期鉀外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