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知識豆粕_第1頁
原料知識豆粕_第2頁
原料知識豆粕_第3頁
原料知識豆粕_第4頁
原料知識豆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豆粕的概述大豆在世界油料作物的統(tǒng)治地位決定了豆粕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蛋白粕。從主產國分布看,豆粕生產大國同樣也是大豆生產大國,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四國產量占到世界總產的七成還多。近年來,印度豆粕產量也在逐年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第1頁/共33頁第一頁,共34頁。一、豆粕的概述豆粕是大豆經(jīng)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種副產品,根據(jù)提取方法不同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先以壓榨取油,再經(jīng)過浸提取油后得的副產品稱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含量高,是目前國內外現(xiàn)貨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品種。第2頁/共33頁第二頁,共34頁。一、豆粕的概述大豆餅粕是以大豆為原料取油后的副產物。由于制油工藝不同,通常將壓榨法取油后的產品稱為大豆餅(soybeancake),而將浸出法取油后的產品稱為大豆粕(soybeanmeal)。第3頁/共33頁第三頁,共34頁。2、豆粕的自然屬性物理性質顏色:淺黃色至淺褐色,顏色過深表示加熱過度,太淺則表示加熱不足,整批豆粕色澤應基本一致(PS)。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沒有酸敗、霉變、焦化等異味、也沒有生豆腥味。質地:均勻流動性好,呈不規(guī)則碎片狀、粉狀或粒狀,不含過量雜質。容重:0.515~0.65Kg/L

第4頁/共33頁第四頁,共34頁。豆粕的摻假第5頁/共33頁第五頁,共34頁。用稻糠和滑石粉做的顆粒用什么摻假?第6頁/共33頁第六頁,共34頁。

化學成分

豆粕中含蛋白質43%左右,賴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蘿卜素較少,僅0.2~0.4mg/Kg,硫胺素、核黃素各3~6mg/Kg,煙酸15~30mg/Kg,膽堿2200~2800mg/Kg。豆粕中較缺乏蛋氨酸,粗纖維主要來自豆皮,無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三糖、四糖淀粉含量低,礦物質含量低,鈣少磷多,維生素A、B、B2較少。第7頁/共33頁第七頁,共34頁。3、品質與等級

1、豆粕的種類

A、去皮豆粕

B、帶皮豆粕去皮豆粕與帶皮豆粕在生產過程的區(qū)別?過程是將豆皮加熱、粉碎后按比例重新搭配到去皮豆粕中并混合均勻制成普通豆粕。第8頁/共33頁第八頁,共34頁。A、去皮豆粕清理過的大豆先經(jīng)初步干燥或適度加熱,使豆皮與子葉易于分開,再經(jīng)破粒、風選、分離豆皮。去除豆皮的子葉經(jīng)保溫軟化、壓片后,即進入溶劑浸出過程。浸出豆油后,還需經(jīng)過進一步加熱,以排除殘留溶劑并鈍化抗胰蛋白酶等影響豆粕利用的有害因子。第9頁/共33頁第九頁,共34頁。豆粕的等級

一般蛋白含量44%以上的屬一級豆粕;蛋白含量在42%~44%之間屬于二級豆粕;蛋白含量一般都在46%以上屬高蛋白豆粕。第10頁/共33頁第十頁,共34頁。去皮豆粕的營養(yǎng)價值①蛋白質含量較高:粗蛋白含量為47.5%,而普通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是43.8%,去皮豆粕比普通豆粕的蛋白含量高8.45%;②代謝能含量高:去皮豆粕和普通豆粕代謝能分別為14.14MJ/kg和13.31MJ/kg,因此去皮豆粕比普通豆粕代謝能含量高6.24%;③纖維素含量少:去皮豆粕的纖維素含量為3.90%,而相對的普通豆粕則約為7.30%;④賴氨酸含量與利用率高:去皮豆粕賴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比普通豆粕約高6.71%和9.84%

第11頁/共33頁第十一頁,共34頁。第12頁/共33頁第十二頁,共34頁。第13頁/共33頁第十三頁,共34頁。

美國“全國油料籽加工者協(xié)會”(NationalOilseedProcessorsAssociation,簡稱NOPA)制訂的帶皮豆粕與去皮豆粕的質量標準。

第14頁/共33頁第十四頁,共34頁。第15頁/共33頁第十五頁,共34頁。四、抗營養(yǎng)因子(1)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在虹鱒、大西洋鮭飼料中添加純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顯著降低了腸道和肝胰臟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質消化率,從而影響其生長。

隨著飼料中大豆蛋白添加量的提高,魚類對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逐漸下降。這是因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小腸中胰蛋白酶結合生成無活性的復合物。降低胰蛋白酶活性,導致蛋白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降低。第16頁/共33頁第十六頁,共34頁。

抗營養(yǎng)因子

(2)大豆凝集素大多數(shù)凝集素對腸道內的蛋白水解酶有抵抗性,因此能在整個腸道內與上皮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導致刷狀緣膜紊亂、上皮微絨毛縮短上皮細胞的生存發(fā)育能力降低等不良影響。上述損傷使絨毛的形態(tài)損壞,干擾了離子轉運,減少了與消化酶作用的機會,導致糖、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吸收不良,小腸代謝紊亂,增加了粘膜上皮的通透性,促進了腸道粘膜細胞蛋白質的合成,致使凝集素及腸道內有害微生物產生的一些毒素進入體內,直接觸發(fā)小腸固有膜部位的肥大細胞脫落,組胺分泌增加,導致血管通透性加大和血清蛋白流失增加,使營養(yǎng)成分更多的流向小腸組織,而用于合成肌肉等組織的營養(yǎng)成分減少,從而降低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降低了動物的生長性能

第17頁/共33頁第十七頁,共34頁。

抗營養(yǎng)因子大豆凝集素對干熱處理相當穩(wěn)定,有一定的耐熱能力,雖然加熱處理可除去大豆產品中大部分凝集素活性,但在魚類飼料的應用上,用大豆蛋白替代魚粉蛋白過程中仍然面臨凝集素問題的挑戰(zhàn)。

第18頁/共33頁第十八頁,共34頁。

抗營養(yǎng)因子(3)大豆抗原蛋白大豆抗原蛋白主要是通過破壞腸細胞的形態(tài)和結構,導致動物的腸道發(fā)生病理變化和過敏反應影響動物的免疫系統(tǒng)而發(fā)揮其抗營養(yǎng)作用的。第19頁/共33頁第十九頁,共34頁??範I養(yǎng)因子(4)大豆中的低聚糖(胃腸脹氣因子)當它們進入大腸后,由于大腸細菌的發(fā)酵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氫氣及少量甲烷氣體,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等現(xiàn)象。(5)皂苷可改變魚類腸道形態(tài),降低腸道粘膜酶的活性,降低攝食,影響魚類生長。

第20頁/共33頁第二十頁,共34頁??範I養(yǎng)因子(6)脲酶生大豆食入后,尿酶在胃腸內適宜的水分、溫度、pH條件下被激活,激活的尿酶將大豆中部分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大量氨的存在會引起機體氨代謝障礙或中毒。尿酶活性常常用來判斷大豆受熱程度和評價胰蛋白酶抑制劑活性

第21頁/共33頁第二十一頁,共34頁??咕S生素因子—脂肪氧化酶

不僅能氧化脂肪,同時可氧化脂肪內附著的多種維生素成分。

第22頁/共33頁第二十二頁,共34頁。植酸

大豆中80%的磷都是以植酸態(tài)存在。植酸能和飼料中的礦物質元素如鐵、鋅、錳等結合形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從而降低這些成分的消化利用率。植酸能與蛋白質結合,降低其溶解性,影響蛋白質的生理功能。植酸還可與淀粉酶、胰酶和胃蛋白酶結合,抑制其活性。第23頁/共33頁第二十三頁,共34頁。豆粕抗營養(yǎng)因子的處理

熱處理法對那些熱不穩(wěn)定抗營養(yǎng)因子有較好的效果,有些抗營養(yǎng)因子本質上是蛋白質,利用蛋白質的熱不穩(wěn)定性,通過加熱,破壞豆粕中的這些抗營養(yǎng)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劑、大豆凝集素、致甲狀腺腫素、尿酶等。當加熱到120℃時,大約有93%胰蛋白酶抑制劑因子失活。當溫度達到129℃時,所有的凝集素全部消失。第24頁/共33頁第二十四頁,共34頁。豆粕抗營養(yǎng)因子的處理

熱處理過度則會破壞飼料中的氨基酸和維生素,過度加熱還會引起有些氨基酸和還原性糖反應生成不溶性復合物,導致蛋白質消化率降低,從而降低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目前認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劑失活75%~85%時,豆粕蛋白的營養(yǎng)價值最高。

第25頁/共33頁第二十五頁,共34頁。豆粕抗營養(yǎng)因子的處理

化學處理法

---亞硫酸鈉和偏重亞硫酸鈉鈍化胰蛋白酶抑制劑;用乙醇處理,可以使大豆蛋白的結構改變,降低大豆蛋白中抗營養(yǎng)因子的活性。作物育種法

---通過植物育種途徑,培育低抗營養(yǎng)因子或無抗營養(yǎng)因子的植物品種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抗營養(yǎng)因子是植物用于防御的物質,降低其含量可能對植物本身引起不良作用,而且育種周期較長、成功率低、成本較高,目前國內研究較少。第26頁/共33頁第二十六頁,共34頁。豆粕抗營養(yǎng)因子的處理

酶制劑法

利用外添加酶制劑法可以降低抗營養(yǎng)因子,提高豆粕的營養(yǎng)價值。

植酸酶是在抗營養(yǎng)因子酶處理中應用最廣泛的酶制劑。它水解單胃動物不能吸收利用的植酸鹽,釋放植酸中的磷元素供動物機體利用,此外還能明顯降低動物對日糧磷的需求量和糞便磷的排泄,從而減少環(huán)境污染。

第27頁/共33頁第二十七頁,共34頁。微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發(fā)酵豆粕,可以降低豆粕中幾種主要的抗營養(yǎng)因子(抗蛋白原),同時提高了豆粕的消化率和營養(yǎng)價值

第28頁/共33頁第二十八頁,共34頁。豆粕的加工工藝

圖1所示為去皮浸出法加工大豆的一般工藝流程。清理過的大豆先經(jīng)初步干燥(降低水分1—2個百分單位)或適度加熱(20—30分鐘緩慢加熱至60℃,然后迅速加熱至85℃),使豆皮與子葉易于分開,再經(jīng)破粒、風選,分離豆皮。去了皮的子葉經(jīng)保溫軟化、壓片后,即進入溶劑浸出過程。浸出豆油后,還需經(jīng)過進一步加熱,以排除殘留溶劑并鈍化抗胰蛋白酶等影響豆粕利用的有害因子。豆粕加熱程度的掌握至關重要。第29頁/共33頁第二十九頁,共34頁。

五、豆粕的標準及檢測結果

帶皮豆粕第30頁/共33頁第三十頁,共34頁。去皮豆粕第31頁/共33頁第三十一頁,共34頁。豆粕與飼料成品之間的關系顏色----白光滑度豆粕的游離油脂大幅度降低壓膜模孔內壁對原料摩擦阻力,原料承受不到應有的壓力,導致顆粒產品結構松散,反應在產品質量上就是耐水性差第32頁/共33頁第三十二頁,共34頁。感謝您的觀看。第33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