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偉大的悲劇》-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2課《偉大的悲劇》-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2課《偉大的悲劇》-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2課《偉大的悲劇》-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2課《偉大的悲劇》-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偉大的悲劇七下第六單元第22課1.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2.體會根據(jù)原始材料加入理解和想象,真實細致地再現(xiàn)歷史的寫法。3.理解“偉大的悲劇”的含義,激發(fā)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目標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涉及小說、傳記、隨筆、詩歌、戲劇等。代表作有小說《象棋的故事》、傳記《三位大師》等。

茨威格影響最廣泛的作品是內(nèi)容帶有傳奇色彩、以記敘12個著名歷史事件的歷史特寫集《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作者簡介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lǐng)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此時,挪威人阿蒙森率領(lǐng)另外一支探險隊也正向南極進發(fā)。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競爭,阿蒙森隊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近五個星期。而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提前到來,饑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路上與嚴寒搏斗了兩個多月,最后長眠在茫茫冰雪中。茨威格發(fā)揮想象,根據(jù)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書信和遺書,寫下了這篇文章。本文節(jié)選了斯科特一行從南極絕望而歸至悲壯覆滅的部分。背景資料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懼的樣子。怏怏yànɡ不樂:形容不滿意或不高興的神情。姍姍來遲:形容來得很晚。耀武揚威:炫耀武力,顯示威風。語無倫次: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層次。憂心忡忡chōnɡ:形容憂愁不安的樣子。成語積累第一課時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就開始學習快速閱讀,希望盡量擴大閱讀時一次性進入視野的文字數(shù)量,并通過尋找關(guān)鍵詞語帶動整體閱讀,提高閱讀效率?,F(xiàn)在你1分鐘能閱讀多少字呢?我們來試試。一、導入

千百年來,南極一面向世人裸呈著自己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面又以層層冰雪、嚴寒酷冷回絕了人類無數(shù)次好奇的拜訪。

18世紀起,探險家們紛紛南下去尋找傳說中的南方大陸。在這塊被冰雪包裹的圣潔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險家的足跡。

1772-1775年英國庫克船長歷時3年8個月,航行97000千米、環(huán)南極航行了一周,幾次進入極圈,但他最終未發(fā)現(xiàn)陸地。一、導入

1823年2月英國人威德爾南下到南緯74°15',創(chuàng)造了當時南下的最高緯度。

英國的羅斯于1841年駛?cè)牒髞硪运拿置牧_斯灣,但他為冰障所阻無法到達他預測的“南磁極”——南緯75°30'、東經(jīng)154°

1908年英國的沙克爾頓挺進到南緯88°23′,離南極點僅差180千米,但由于食品耗盡而折回。一、導入

1909年莫森、栽維斯和麥凱首次到達當時為南緯72°24東經(jīng)155°18'的“南磁極”。

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8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率領(lǐng)的探險隊先后到達南極點。為了讓人們永遠地紀念他們,美國把1957年建在南極點的科學考察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

提問:你讀完了嗎?能否抓住主要信息?一、導入

明確:18世紀起,探險家們紛紛向南極進發(fā)。1957年,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以此來紀念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阿蒙森和斯科特探索南極點的傳奇經(jīng)歷背后有哪些值得我們?nèi)チ私夂豌懹浀墓适履?一、導入

1.瀏覽課文,要求10分鐘內(nèi)讀完,并隨手勾畫重要信息。二、瀏覽課文,提取主要信息

(1)瀏覽時“大略地看”,一自數(shù)行地掃視文段,采用線式閱讀和面式閱讀。線式閱讀,指在閱讀時,以短語或者句子為注視位,一眼掃過去,可以捕捉到一個短語、一個句子或者一行。面式閱讀是指閱讀時把兩行以上的,或者整段的、整頁的文字作為每次眼停時的注視單位。這兩種閱讀方法視野比較寬闊,眼睛停頓的次數(shù)比較少,因而閱讀所花的時間會大為縮短,速度會大大提高,可以快速攝取大量信息。二、瀏覽課文,提取主要信息

(2)閱讀時要精神集中,可以隨手勾畫出文章里的時間、地點等重要信息,還要特別留意每段的首句,這樣有助于把握主要內(nèi)容。二、瀏覽課文,提取主要信息

(3)本文記錄的是一場探險活動,需要找出以下幾個關(guān)鍵信息:誰在探險?探險的目標是什么?過程怎樣?結(jié)果如何?二、瀏覽課文,提取主要信息誰在探險: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探險目標:爭奪人類首次到達南極點的榮譽。探險過程:到達終點,發(fā)現(xiàn)阿蒙森捷足先登;返回途中,遭遇罕見的惡劣天氣。探險結(jié)果:隊員們沒能戰(zhàn)勝嚴寒和饑餓,在暴風雪中先后遇難。二、瀏覽課文,提取主要信息2.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明確:本文講述了1912年英國探險隊斯科特一行在爭奪首次到達南極點榮譽失敗后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難的故事。二、瀏覽課文,提取主要信息

1.提問:這場爭奪人類首次到達南極點榮譽的斗爭以斯科特一行的悲劇謝幕,請結(jié)合文本語句談談這出悲劇“悲”在何處。閱讀時注意圈點勾畫重要信息。三、再讀課文,體會悲劇之“悲”

(1)夢想破滅之“悲”

“沒過多久,他們發(fā)現(xiàn)雪地上插著一根滑雪桿,上面綁著一面黑旗,周圍是他人扎過營地的殘跡滑雪板的痕跡和許多狗的足跡。在這嚴酷的事實面前也就不必再懷疑:阿蒙森在這里扎過營地了?!?/p>

“而他們恰恰是第二批到達的人,他們僅僅遲到了一個月。雖然昔日逝去的光陰數(shù)以幾百萬個月計,但現(xiàn)在遲到的這一個月,卻顯得太晚太晚了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

斯科特和他的隊員們熱切期待的是歡呼著沖向南極極點,而現(xiàn)實是阿蒙森的滑雪桿、黑旗在昭示著他們是第二個到達者的命運。在斯科特看來,“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這句話真切表達了角逐失敗后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這對于他們來說是最為悲傷的。

(2)為人做證之“悲”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做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p>

明確:斯科特一行渴望得到的榮譽與自己失之交臂,還要忠實地為對手做證、獻花,無疑是萬般傷感的。

(3)痛失同伴之“悲”

“2月17日夜里1點鐘,這位不幸的英國海軍軍士死去了。那一天他們剛剛走到‘居宰場營地’,重新找到了上個月屠宰的矮種馬,第一次吃上比較豐盛的一餐?!?/p>

“其余的人不禁戰(zhàn)栗起來。誰都知道,在這種天氣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著什么。但是誰也不敢說一句阻攔他的話,也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他們大家只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p>

明確:“豐盛”的一餐上少了埃文斯,已然讓隊員們傷痛無比;奧茨的訣別更讓他們戰(zhàn)栗,但最為悲傷的是他們不敢阻攔,不敢向他握別。錐心之痛,痛徹心扉!

(4)無力生還之“悲”

“現(xiàn)在只有三個疲憊、贏弱的人吃力地拖著自己的腳步,穿過那茫茫無際、像鐵一般堅硬的冰雪荒原。他們疲倦已極,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著迷迷糊糊的直覺支撐著身體,邁著蹣跚的步履……任何希望都破滅了。他們現(xiàn)在只能在兩種死法中間進行選擇:是餓死還是凍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個人在小小的悵篷里同注定的死亡進行了八天的斗爭?!?/p>

明確:痛徹心扉地送別同伴,斯科特一行還要面對自己的絕望:餓死還是凍死。人生之悲苦,無過于此。

(5)歷經(jīng)艱險之“悲”

“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無情的,千萬年來積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靈似的召喚來寒冷、冰凍、飛雪、風暴——使用這一切足以毀滅人的法術(shù)來對付這五個魯莽大膽的勇敢者。他們的腳早已凍爛。食物的定量愈來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頓熱餐,由于熱量不夠,他們的身體已變得非常虛弱?!?/p>

(5)歷經(jīng)艱險之“悲”

“冰冷的黑夜,周圍是呼嘯不停的暴風雪,他們膽怯地睜著眼晴不能入睡,他們幾乎再也沒有力氣把氈鞋的底翻過來。但他們必須繼續(xù)拖著身子往前走,他們中間的奧茨已經(jīng)在用凍掉了腳趾的腳板行走。風刮得比任何時候都厲害。3月2日,他們到了下一個貯藏點,但再次使他們感到可怕的絕望:那里儲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p>

明確:斯科特和他的隊員們在逐夢中所經(jīng)歷的每一樣都在挑戰(zhàn)人類極限;寒冷、冰凍、飛雪、風暴、饑餓、傷病……在冷酷無情的自然面前,他們的“膽怯”和“絕望”令人傷悲。2.小結(jié):《偉大的悲劇》,“悲”在斯科特一行歷經(jīng)艱險卻沒有成為第一批到達南極的人;“悲”在夢想破滅后還要為對手做證;“悲”在返回途中遭遇罕見的暴風雪,饑寒交迫,目睹同伴走向死亡,最后剩下的人也全部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上。1.自主積累詞語不少于30個。2.用“悲”字組詞(越多越好),盡可能多地運用含有“悲”的詞語寫一段活,描述《偉大的悲劇》這個故事和你讀故事的感受。四、布置作業(yè)參考:悲哀、可悲、悲愁、悲苦、傷悲、悲痛欲絕,悲天憫人、悲慘、悲楚、悲催、悲號、悲咽、悲威、悲壯、悲歡離合……四、布置作業(yè)示例一:這真是一場偉大的悲劇!斯科特一行人充滿希望地走向目的地,卻看見已有人先一步樹立路標,這是怎樣一種悲哀!怏怏不樂地離開這塊辜負他們雄心壯志的地方,又是何等的悲楚!悲歌已然奏響:身強力壯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騎兵上尉奧茨奔向死亡的懷抱,剩下的幾位都凍死在帳蓬中——連空氣中都跳動著悲凄的音符,最后他們悲壯地走進悲慘的結(jié)局里。四、布置作業(yè)示例二:斯科特一行人信心滿滿地走在通往榮耀的路上,不遠處那個黑點卻如針一般扎進他們的眼晴,刺得生疼,他們悲傷至極。來到南極點,插上英國國旗,還不得不“屈辱”地帶回挪威人留下的信。可憐的勇士啊,回去的路途是那么令人絕望,耳邊咆哮的風雪唱著悲歌,眼前的冰天雪地是他們悲傷的舞臺,一次又一次走錯路,糧食告罄,斯科特他們慢慢預感到這場悲劇即將結(jié)束。最后,他們在帳篷里與苦難抗爭了八天,帶著萬般不舍和無奈,悲壯地走向死亡。四、布置作業(yè)第二課時

1.聽寫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并辨析形近字。

昔日(xī)

凜冽(lǐn)吞噬(shì)

疲憊(bèi)

欽佩(qīn)遺孀(shuāng)

厄運(è)

拯救(zhěng)

魯莽(mǎng)

癲狂(diān)告罄(qìng)辜負(gū)

羸弱(léi)

馨香(xīn)

幸福(xìng)一、積累字詞,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并辨析形近字。

輸贏(yíng)

怏怏不樂(yàng)

姍姍來遲(shān)

白雪皚皚(ái)

憂心忡忡(chōng)

踉踉蹌蹌(liàngqiàng)

耀武揚威(yào)

毛骨悚然(sǒng)

海市蜃樓(shèn)

不可思議(yì)

語無倫次(lún)一、積累字詞,導入新課

1.提問:斯科特一行已經(jīng)長眠在南極的冰雪之下,成為一個悲劇,但是課文最后卻說:“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贝耐癫幌в眯稳菰~的最高級形式來稱贊其“偉大”,這是不是矛盾呢?“偉大”指的是什么呢?請結(jié)合文中語句說說你的理解。二、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1)執(zhí)著追夢的“偉大”。

“最能證明這一點的莫過于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他還在繼續(xù)進行著自己的科學觀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載重外,還拖著16公斤的珍責巖石樣品。”

“因為只有在這種從未被人聲沖破過的極度寂靜之中,他才會悲壯地意識到自己對祖國、對全人類的親密情誼?!倍⒃僮x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明確:探險是人類挑戰(zhàn)自我、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途徑,也是人類認識自然、開拓生存空間的不朽事業(yè)。斯科特和他的隊員們以超人的力量和勇氣跋涉在冰原上,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神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然堅持科學觀察,不拋下16公斤的珍貴巖石樣本,這種執(zhí)著追夢的精神何其偉大!二、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課文刪節(jié)部分對斯科特性格特點的敘寫:

從照片上看,他的臉同成千上萬的英國人一樣冷峻剛毅。臉部沒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內(nèi)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閉得緊緊的嘴巴。面容上沒有任何浪漫主義的線條和一絲輕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慮世界實際的思想。

他出征到過印度,征服過許多星羅棋布的島嶼。他隨同殖民者到過非洲,參加過無數(shù)次世界性的戰(zhàn)役。但不論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樣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帶著同樣剛強的毅力和集體意識。二、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2)誠實守信的“偉大”。

“它的占領(lǐng)者還在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著這個不相識的第二名的到來,他相信這第二名一定會隨他之后到達這里,所以他請他把那封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yè)績做證,而這一事業(yè)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二、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明確: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是他們勇于承認失敗,愿意“忠實”地為別人的業(yè)績做證。這種誠實守信的紳士風度是偉大的,也是人類最美好的品德。二、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3)團結(jié)協(xié)作的“偉大”。

“從他語無倫次的話里,他們終于明白,這個苦命的人由于拌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經(jīng)瘋了。對他怎么辦?把他拋棄在這沒有生命的冰原上?不?!?/p>

“他們陪著這個病人又艱難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這個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們將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運和他們的命運分開來。但他們堅決拒絕了這個主意,盡管他們都清楚,這樣做無疑會減輕大家的負擔?!?/p>

“11月12日,他們到達那個帳篷,發(fā)現(xiàn)英雄們的遺體已凍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還像親兄弟似的摟著威爾遜?!倍?、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明確:

探險需要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在最困厄的時候,隊員們沒有拋下病患者,他們相扶相持地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個堅定的“不”是偉大的!最后兄弟似的“摟”是偉大的!二、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4)從容赴死的“偉大”

“奧茨越來越走不動了,越來越成為朋友們的負擔,而不再是什么幫手。一天中午,氣溫達到零下40攝氏度,他們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奧茨不僅感覺到,而且心里也明白這樣下去,他會給朋友們帶來厄運,于是做好了最后的準備。他向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要了十片嗎啡,以使在必要時加快結(jié)束自己?!?/p>

“奧茨突然站起身來,對朋友們說:‘我要到外邊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時候?!?/p>

“3月29日,他們知道再也不會有任何奇跡能拯救他們了,于是決定不再邁步向厄運走去,而是驕做地在帳篷里等待死神的來臨,不管還要忍受怎樣的痛苦。他們爬進各自的睡袋,卻始終沒有向世界哀嘆過一聲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種種苦難?!倍?、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明確:當死神拽住奧茨的時候,奧茨不愿意拖累同伴,平靜地走向茫茫冰原——他的背影是孤獨的,形象卻是高大的;當斷定奇跡不會發(fā)生的時候,剩下的幾位勇士沒有哀嘆,而是“驕傲”地等待死神——這種大無畏的英雄精神無比偉大!二、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5)超越私利的“偉大”。

“斯科特海軍上校在他行將死去的時刻,用凍僵的手指給他所愛的一切人寫了書信。”

“斯科特海軍上校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筆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他希望以后會有人在他的遺體旁發(fā)現(xiàn)這些能證明他和英國民族勇氣的日記,正是這種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記寫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jīng)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愿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后又悲傷地、堅決地畫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倍?、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明確: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慮的不是一己之私,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他最后的遺書不是為死后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我們能從中讀出斯科特對妻子新生活的祝福。斯科特懷著一種熱烈的愛離開了冰冷的世界,這種超越私利的愛是偉大的!二、再讀課文,體悟“悲劇”之“偉大”

1.有人說,茨威格總是從自己的視角對人物進行詮釋,他的傳記中你總會看到人物的思考,而實際上是茨威格的思考,或者是他認為筆下人物在那一時刻、那個地點應該做的思考,有過度解讀的嫌疑。你認為呢?請結(jié)合斯科特日記和茨威格的描寫談談你的看法。三、比讀細品,體會茨威格傳記的特點

提示:教師提供斯科特1912年3月29日的日記(屏顯),與文本中茨威格對這一時刻的描寫進行比讀、細品,建議先找出二者的異同,再談自己對“過度解讀”的認識。三、比讀細品,體會茨威格傳記的特點三、比讀細品,體會茨威格傳記的特點

斯科特的日記和茨威格描寫的內(nèi)容大致相同,沒有過度解讀。不同的是,斯科特的日記是樸素的記錄,茨威格則加入了細致的描寫,他對斯科特當時的心理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展開了合理想象,更具畫面感——能讓讀者身臨其境,體驗到人物的微妙情感,體會到斯科特等人的悲壯和處境的艱難。三、比讀細品,體會茨威格傳記的特點

斯科特寫到“末日不遠了”,而茨威格卻在傳記中補充了斯科特在末日來臨之際腦海中的想法:“斯科特海軍上?;叵肫鹆伺c自己有關(guān)的一切。因為只有在這種從未被人聲沖破過的極度寂靜之中,他才會悲壯地意識到自己對祖國、對全人類的親密情誼。”這是人之將死的正常反應,而且還有其他書信可以佐證,這樣更能表現(xiàn)他令人欽佩的堅毅剛強。茨威格只是把斯科特心里隱理的情緒“挑”出來了,讓讀者融入情景,真切感受他當時的痛苦和絕望,了解他內(nèi)心的眷念和希望。三、比讀細品,體會茨威格傳記的特點

這篇傳記是茨威格根據(jù)斯科特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日記、書信等,發(fā)揮他天才的文學想象寫成的。三、比讀細品,體會茨威格傳記的特點

首先,茨威格憑借其精妙的描寫、合理的推測,讓我們像讀小說一樣沉浸其中。也許我們會懷疑人物本身是否真的會那么思考,但茨威格筆下的文字卻總是奇跡般地使我們認為那不就是理所當然的嗎?尤其是鮮明而突出的心理分析,這是茨威格傳記文學的突出特點。茨威格往往從心理分析人手來剖析歷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心理活動,以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歷史事件中人物的心理和活動。在茨威格看來,歷史人物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就有性格、就有心理活動,所以他對傳主的心理活動、心理變化、情感波瀾進行細致的剖析和細膩的刻畫。因此我們今天閱讀茨威格的傳記文學作品時,就會情不自禁地跟隨他深人到歷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里,參與到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進程中,理解歷史人物言行后面的動機,從而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有新的認識和判斷。三、比讀細品,體會茨威格傳記的特點

其次,茨威格對筆下人物的熱愛之情是十分真摯而熱烈的,我們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茨威格對人物的感情。他推崇他們,贊美他們,我們能夠在閱讀時感受到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