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必修第一章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_第1頁
生物學必修第一章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_第2頁
生物學必修第一章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_第3頁
生物學必修第一章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_第4頁
生物學必修第一章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學必修第一章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PPT課件第一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紅細胞白細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細胞口腔上皮細胞洋蔥表皮細胞一、問題探討1、請分辨其中一共有幾種細胞?其名稱各是什么?它們共同的結構有哪些?共同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第二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能否從中舉出一兩個例子,說說造成細胞不同形態(tài)結構的原因?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是因為生物體內的細胞所處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細胞分化的結果。例如,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這有利于與氧氣充分接觸,起到運輸氧氣的作用;洋蔥表皮細胞呈長方體形狀,排列緊密,有利于起到保護作用。紅細胞

洋蔥表皮細胞第三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結論:細胞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細胞具有多樣性。第四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結論:細胞的形態(tài)雖然多種多樣,但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具有統(tǒng)一性。第五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制作臨時玻片標本擦片--擦凈載玻片

滴水--滴一滴生理鹽水或清水于載玻片上

取材--取樣品

入水--將樣品展于滴了生理鹽水或清水的載玻片上

蓋片--蓋上蓋玻片

染色--將染液滴于蓋玻片一側,用濾紙從另一側吸去染液臨時玻片標本制作的步驟:擦片→滴水→取材→入水→蓋片→染色等幾步。二、觀察細胞第六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101142376985目鏡物鏡鏡筒鏡臂鏡座載物臺壓片夾反光鏡遮光器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12轉換器13鏡柱第七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2.如何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1).轉動反光鏡使視野明亮方法步驟:

(2).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清楚后,把要放大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第八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3).用轉換器轉過高倍物鏡(4).觀察并用細準焦螺旋調焦

不行。用高倍鏡觀察,只需微調即可。轉動粗準焦螺旋,容易壓壞玻片。用轉換器轉過高倍鏡后,轉動粗準焦螺旋行不行?第九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如果直接用高倍鏡觀察,往往由于觀察的對象不在視野范圍內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低倍鏡的視野大,通過的光多,較亮,放大的倍數??;高倍鏡的視野小,通過的光少,較暗,放大的倍數大。是低倍鏡還是高倍鏡的視野大、視野明亮?為什么?第十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思考:是不是所有細胞都具有細胞膜、

細胞質和細胞核這三個結構呢?藍藻細胞模式圖植物細胞模式圖第十一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根據細胞內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劃分為:真核細胞:植物細胞原核細胞:藍藻細胞核糖體擬核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第十二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細胞大小細胞核染色體細胞器主要類群細菌、藍藻、衣原體、放線菌有核膜,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核膜,稱為擬核較?。?μm~10μm)較大(10μm~100μ)有核糖體、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葉綠體(植物)等只有核糖體有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結合無染色體,環(huán)狀DNA不與蛋白質結合動物、植物、真菌等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有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位于細胞內特定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叫做擬核第十三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相同點:1.都有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2.都有遺傳物質DNA分子;3.都有核糖體。第十四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以藍藻為例說說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宏觀:以群體出現

水體富營養(yǎng)化:赤潮、水華發(fā)菜:狀如發(fā)絲、呈藍黑色細胞質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自養(yǎng)生物)唯一的細胞器——核糖體微觀無成形的細胞核,有擬核(內有一條大型環(huán)狀DNA)第十五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常見的幾種藍藻藍球藻顫藻念珠藻第十六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發(fā)菜:發(fā)菜發(fā)菜

藍藻的一種,群體呈黑藍色,狀如發(fā)絲,生產于我國的西北草地和荒漠,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第十七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細胞都有細胞核嗎?一定有染色體嗎?不一定,絕大多數細胞有細胞核,只有少數細胞沒有細胞核;例如:人的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是擬核,沒有染色體。真核細胞有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而原核生物DNA獨立存在。擬核是什么結構?(1)擬核沒有核膜,沒有核仁;(2)擬核中的遺傳物質不是以染色體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思考與討論:P10第十八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細胞學說的要點: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三、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有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通過對動植物細胞的研究揭示細胞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是建立于19世紀的細胞學說,它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第十九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1.16世紀:科學家從人體解剖和觀察入手,揭示人體器官和組織水平的結構。4.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2.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克在顯微鏡下發(fā)現了細胞,其他科學家在此基礎上進而觀察到了各種形態(tài)的細胞。3.18世紀,施萊登和施旺創(chuàng)立了細胞學說。第二十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細胞學說建立的意義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使千變萬化的生物通過具有細胞結構這一共同特征而統(tǒng)一起來,證明了生物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為辨證唯物論提供了科學依據。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1.通過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你領悟到科學發(fā)現具有那些特點?①科學發(fā)現是很多科學家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②科學發(fā)現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③科學實驗需要理性思維和實驗的結合④科學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思考與討論:2.細胞學說主要闡明了細胞的多樣性還是統(tǒng)一性?統(tǒng)一性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3.恩格斯把細胞學說,能量轉化與守衡定律,達爾文的進化論并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細胞學說的地位和意義為什么如此重要?

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4.細胞學說被修正的觀點是哪一個?“新細胞從老細胞中產生”——“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知識梳理: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2

轉動(),換上高倍鏡。3調節(jié)()和(),使視野亮度適宜。4

調節(jié)(),使物象清晰。二、顯微鏡使用常識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視野中央轉換器光圈

反光鏡細準焦螺旋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3物鏡:()螺紋,鏡筒越(),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螺紋,鏡筒越(),放大倍數越大。有長無短2高倍鏡:物象(),視野(),看到細胞數目()。低倍鏡:物象(),視野(),看到的細胞數()。大暗少小亮多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細胞核外有核膜,而擬核沒有。擬核的成分是一個環(huán)狀的DNA,細胞核的染色體主要是DNA和蛋白質。知識鞏固:1.細胞核和擬核在結構上有什么不同?2.擬核的成分是什么?與細胞核的染色體有什么不同?3.下列四種生物中,哪一種的細胞結構與其他三種生物的細胞有明顯的區(qū)別()A.草履蟲B.衣藻C.酵母菌D.乳酸菌4.細菌、藍藻等細胞與高等動植物的主要區(qū)別在于()A.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體積小,進化地位原始C.分布廣泛,適應能力強D遺傳信息量少,以一個環(huán)狀DNA為載體DA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5.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有()不具有成形的細胞核的有()是單細胞生物的有()(1)大腸桿菌(2)乳酸菌(3)酵母菌(4)發(fā)菜(5)放線菌(6)青霉菌(7)蘑菇(8)HIV(9)乙肝病毒(10)衣藻(11)瘧原蟲(12)渦蟲8、91、2、4、5、111、2、3、4、5、6、10、116.下列四組生物中,細胞結構最相似的是()A.小麥和番茄B.大腸桿菌和酵母菌C.大豆和變形蟲D.靈芝和豌豆A7.創(chuàng)立細胞學說的科學家是()A.達爾文B.施萊登和施旺C.胡克D.沃森和克里克B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角質層生發(fā)層真皮表皮死細胞(保護)分裂多種細胞(保護)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一頁,2022年,8月28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