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案2_第1頁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案2_第2頁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案2_第3頁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案2_第4頁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案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案課標導航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重點字詞的用法,了解《論語》反映的主要思想。過程與方法:誦讀課文,理清各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體會運用動作、語言、行為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領(lǐng)會孔子勇于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晨讀時間1、妙語連篇

《論語》名句精選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中。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弊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釉唬骸爸邩匪?,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弊釉唬骸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弊釉唬骸爸卟换?,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弊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弊釉唬骸叭藷o遠慮,必有近憂?!?、流行在線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多少?/我們應(yīng)該做什么?/這一生才不會浪費掉。/我們到底重不重要,/我們是不是很渺小,/深藏心中的那一套,/人家會不會覺得很可笑?

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邊看天空,/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動,/還有誰可以幫助你成功。

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不要讓自卑左右你向前沖,/每個人的貢獻都不同,/也許你就是最好的那種?!灰J為自己沒有用3、經(jīng)典素材(1)長沮、桀溺、楚狂接輿、荷蓧丈人在社會政治黑暗時,不同流合污,保持自身高潔的品行。(2)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zhí)著精神。人要有一點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jīng)過艱苦努力和奮斗而得來的。4、嶄新視角孔子和關(guān)公有標準像了,西門慶還會遠嗎?“孔子標準像”在爭議聲中推出不到一個月,又有媒體爆出消息稱,山西運城要為“武圣”關(guān)羽制作標準像。有位網(wǎng)友問:如果運城要制作“全球統(tǒng)一”的關(guān)羽標準像,那么杭州是否要推出“全球統(tǒng)一”的濟公標準像,蘇州是否要推出“全球統(tǒng)一”的唐伯虎標準像呢?

當孔子標準像被中國孔子基金會隆重推出的時候,善良的人們僅僅被告知這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他的博大儒雅,利于孔子文化的對外傳播。而過了幾天之后,人們才知道使用這個所謂的孔子標準像是要付費的,于是乎眾人嘩然,譴責之聲四起。

在推出孔子標準像的時候,中國孔子基金會的某負責人曾經(jīng)說:“我們的孔子是最標準的”。嘿嘿!恕筆者不敬,你憑什么說你的孔子是最標準的呢?誰見過孔夫子?他老人家也不可能留下什么照片之類的東西,如果現(xiàn)代人想挾標準之像以收費于天下,豈不是一種“壟斷”行為?某些部門希望謀求孔子產(chǎn)業(yè)化,到底是“傳播文化”,還是“商業(yè)炒作”?到底是“肖像壟斷”,還是“資源獨占”?如此的行為是否算是一種文化專制和文化暴力呢?

思考鏈接:現(xiàn)在,國人似乎特別熱衷于去挖掘名人的有關(guān)事情:考證名人的籍貫,復(fù)原名人的肖像。從表面上看是對古典文化的重視,但對名人的學說卻沒有人去顧及。從這些事情出發(fā),我們可以聯(lián)系“如何對待古典文化”“內(nèi)容與形式”等話題寫作。積累整合1.資料卡類別

文學常識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發(fā)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jù)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yōu)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論語是“語錄”之意。漢朝以前,《論語》有過《魯論》、《齊論》、《古論》等不同名稱的版本,但除了個別篇目不同外,各種版本內(nèi)容大體一致。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論語》的篇章排列在內(nèi)容上沒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各章各節(jié)獨立成篇。它涉及的領(lǐng)域極其廣泛,記錄了孔子關(guān)于哲學、經(jīng)濟、政治、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的言論,是研究孔子及其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長沮、桀溺耦而耕(“桀”通“杰”)是魯孔丘與?(“與”通“歟”)而誰以易之(“而”通“爾”)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辟”通“避”)植其杖而蕓(“蕓”通“耘”)使子路反見之(“反”通“返”)3.一詞多義過①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經(jīng)過)②無乃爾是過與?(責備)③過猶不及(超過)④是誰之過與(過錯、過失)殆①今之從政者殆而(危險)②農(nóng)者殆則土地荒(懶惰)③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近于)與①孔子下,欲與之言(和)②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改革、變革)③是魯孔丘之徒也(語氣詞“歟”)是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這樣)②是知津矣(這個人)③是魯孔丘之徒也(動詞“是”)4.古今異義丈人:今義為岳父,古義為老年男子的尊稱。明日:今義為明天,古義為第二天。從而:今義為表順承的連詞,古義為兩個詞,從是跟從,而是連詞。5.詞類活用耰而不輟(名詞活用做動詞)孔子下(名詞活用做動詞)子路從而后(名詞活用做動詞)見其二子焉(動詞的使動用法)欲潔其身(形容詞的使動用法)6.重點句式君子之至于斯也(定語后置)而誰以易之(賓語前置)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賓語前置)奚自(賓語前置)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與其…豈若…”是固定結(jié)構(gòu))文本探究1.整體感知文章通過幾則對話,主要表現(xiàn)了孔子勇于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在文中,孔子出現(xiàn)的時候并不多,孔子的話也不多,但孔子的形象卻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是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思路點撥:認真閱讀,弄清每一則故事寫到了什么人,什么語言,什么思想,然后看孔子分別有什么反映,然后歸納文章的寫作手法。探究:文章為了表現(xiàn)孔子的思想,主要采用了兩種表現(xiàn)手法:(1)語言描寫:在文化中,孔子雖然沒有和長沮、桀溺等人進行直接的辯論,但是子路就是他的代言人,就是他的思想的表達者。所以有些時候孔子直接發(fā)表看法,子路在和長沮、桀溺交談后,“行以告”孔子聽后,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庇行r候,是通過子路表達出來。像子路對荷蓧丈人的評價,其實就是孔子對他的評價。(2)側(cè)面烘托:烘托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藝概》的作者劉熙載說:“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蔽覈湃税堰@種方法稱為"反面敷粉"。如第一則內(nèi)容沒有記述孔子所告之言和儀封人的問對之言,直接寫他在見孔子之后,就認為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號令天下,可見他對孔子的佩服之至以及孔子在當時社會中的影響之深了。第二三四則中,長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輿對孔子行為的奚落,從側(cè)面反映了孔子那種勇于承擔社會大任而義無反顧地精神。最后一則從看門人的話中,我們也可以見出當時普通人對孔子的評論。

2.微觀揣摩論語中的語言非常簡練,但包含了深刻的含義,體現(xiàn)了說話者的思想與看法。請從文中找出幾句話來細細品味。思路點撥:言為心聲,既要看到語言的表面意義,又要結(jié)合人物的思想觀點,透視其深層次的含義。探究:(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子路沒有從長沮那兒得到回答,只得轉(zhuǎn)而向桀溺打聽,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桀溺不但沒有回答子路的問題,反而講了一大堆道理。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天下到處都是洪水橫流一般的混亂情形,你跟誰來改變它呢?另一層意思是說,你子路與其追隨孔子這種避人之士,哪里比得上追隨我桀溺一樣的避世之士,出世而隱居呢!言外之意是,像我這樣避世隱居的人才更高超更徹底,像孔子那樣的人根本不在話下。子路要問路,是實實在在的路,而桀溺卻就人生之路大做文章,其實他是借此表達對孔子的嘲諷。(2)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子路聽了長沮、桀溺的話后,就把事情的經(jīng)過告訴了孔子,孔子聽后說了這番話??鬃拥脑挵瑑蓚€意思:一是說,人不可以與鳥獸同群,自己只會跟世間眾生在一起;另一個意思是說,自己之所以要改變這個世界,是因為天下沒有德政,——假如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會投身到變革天下的活動中去了。前一個意思是要告訴桀溺那樣的避世之士:自己只會生活在世間眾生之中。其中蘊含著孔子對世間眾生的深刻關(guān)懷。后面一個意思是要告訴桀溺等人,天下越混亂自己越不會選擇避世,因為自己有改變這種混亂局面的責任。由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孔子考慮的是天下眾生。3.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有人說,孔子生活的時代已經(jīng)決定了他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實現(xiàn),孔子“知其不可為而之”,最終他只能是一個孤獨者,一個理想主義者。你是怎么認識的?思路點撥:一要注意分析人物的思想,二要注意結(jié)合時代特征進行分析。探究:孔子生于兩千五百多年前,處于一個“禮樂崩壞”天下大亂的時代。面對皇室的衰落,諸侯的割據(jù)混戰(zhàn),人民遭受巨大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這位生于沒落貴族家庭的青年人深感困惑。怎樣才能挽大廈與將傾,救百姓與水火呢?孔子對當時的社會形態(tài)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以濟世愛民為己任,形成了以“仁”為核心,以“禮”為形式的一整套儒學理論體系,力圖通過“忠君尊王”,實現(xiàn)“圣君、賢臣、良民”,和諧一致的“天下大同”的理想。就當時而言,孔子站在了中華民族的前面,因為如果他的一整套理論能夠謹行不已的話,中國無疑將結(jié)束戰(zhàn)亂,實現(xiàn)治世,人民將從此永享太平。但當時的形勢是:人人擁兵自立,或者就是垂簾聽政,成為一國政治的真正把持者。各個國家為了百姓和土地,殺伐擾攘戰(zhàn)火不熄。失去了武力便失去了繼續(xù)生存是權(quán)力。從這個角度上看,孔子的思想又是多么的吹落不堪。因為在一個只相信武力的時代里,吶喊和呼吁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雖然它有時還可以一些零碎的呼應(yīng)。然而這種呼應(yīng)相對于戰(zhàn)馬的長鳴聲、金戈的相交聲、統(tǒng)治者勝利后那猙獰的笑聲,太過微弱渺小了。因此,即便孔子發(fā)出了“知其不可為而之”的浩嘆,我們還是將其列為“理想主義者”。但是我們又不得不在“理想主義者”前面加上“偉大”二字。“孔子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在“斯文”與客觀環(huán)境出現(xiàn)巨大矛盾之際,在政治、經(jīng)濟問題成為人們普遍關(guān)心的焦點的時代,仍然堅信理想能夠?qū)崿F(xiàn)。思維碰撞“一個章子怡,比一萬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視孔子一樣重視章子怡,中國文化才會有未來。”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日前在探討如何“販賣”中國文化時,語出驚人,引起了軒然大波,到底誰才能代表中國文化呢?

觀點一:推崇章子怡為中國文化代言人。理由一:美女做形象代言,天經(jīng)地義。章子怡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入選“全球最美麗的50人”之一,可見她的美已經(jīng)是中西通殺。理由二:西方人最關(guān)注的中國人舍她其誰?胡錦濤主席訪美,章子怡受邀參加美國白宮組織的歡迎儀式,受到了世界媒體的廣泛關(guān)注,而最近,她又名列十大好萊塢新勢力人物。理由三:章子怡是中國的青年領(lǐng)袖,名至實歸。2005年,《南方人物周刊》評選的“中國十大青年領(lǐng)袖”中,章子怡就名列其中。這次評選青年領(lǐng)袖的標準為:年齡在35歲左右,在各自的行業(yè)上能代表中國形象,向世界輸出中國的聲音??梢?,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章子怡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理由四:孔子的學說不會過時,孔子的精神不會過時,但是新時代新篇章,代言人也要能代表中國的的時代特征。

觀點一:孔子更適合做中國文化代言人理由一:孔子用不過時孔子所創(chuàng)造的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基石,孔子這一形象本身就是中國文化??鬃又挥幸粋€,章子怡卻可以有千萬個??鬃涌梢粤鱾鲙浊?,章子怡能嗎?理由二:儒家思想在中國的影響根深蒂固中國,自古以來推崇儒家文化,推廣儒家之經(jīng)典,縱觀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從漢武帝尊儒,唐太宗用儒。儒家思想對中國的發(fā)展可以說是“無孔不入”試問,孔子不能代言中國文化,還有誰能?理由三:從社會的長遠來看,孔子的影響要遠遠高于張子怡,更能代表中國,因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章只不過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一個結(jié)合點而已。第三方觀點:A:都不能中國,泱泱華夏,幾千年的文明的積累,不是任何一個人所能夠代表的,每一個時代產(chǎn)生的人物,都是時代發(fā)展所造就出來的,反過來這個人物又是時代的標志??鬃?,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轉(zhuǎn)折時期的一個人物,他的出現(xiàn)是實事所造就,他的言論從社會的基本上升到理論層次,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學而識習之,正是有這個才有了當代的章子怡。章子怡,也只是社會轉(zhuǎn)型期的一個代表性人物。B:都能:章子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世人是有目共睹的,孔子的影響力也是我們能看到的。我以為,在中國文化的傳播方面,章子怡和孔子都是同樣重要。他們都能代表中國文化。一個代表中國數(shù)千年來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至今任然閃耀著巨大的魅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代表的是現(xiàn)代的中國,走向開放走向世界的中國,代表著中國現(xiàn)在流行文化的發(fā)展,也代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學習水平反饋1.文學常識填空(1)孔子(前551~前479)名

,字

。春秋后期偉大的

、

的創(chuàng)始人,

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2)《論語》是一部

體的

著作,主要記錄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內(nèi)容記載了幾位弟子的話。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論語是“

”之意。答案:(1)丘,仲尼,思想家、教育家,儒家,魯(2)語錄,散文,語錄2.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儀封人請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二三子何患于喪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使子路問津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植其杖而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殺雞為黍而食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1)引見(2)失去,這里指失去官職。(3)渡口(4)這樣(5)改變(6)匡正,挽回(7)除草

(8)拿東西給人吃。3.翻譯下列句子(1)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譯文:

答案:過去的已經(jīng)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2)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譯文:答案: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3)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譯文:

答案: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guān)系。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閱讀鑒賞長沮、桀溺耦而耕①??鬃舆^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弱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痹唬骸疤咸险?,天下皆是也,而誰以②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④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弊ⅲ孩匍L沮,桀溺,都是當時的隱士。耦(ǒu),古代的一種耕作方法,即兩個人在一起耕地。②以,與。③耰(yōu),播種以后,用土蓋上。④斯人之徒,即人群。7.下列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與(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長沮、桀溺、仲由等五人。B.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長沮、桀溺等四人。C.子路先與長沮對話,又與桀溺對話,最后是與孔子對話。D.孔子與長沮對話,而后又與子路對話;子路與桀溺對話。解析:B、C8.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孔子過之

使子路問津焉A.責備

渡口B.經(jīng)過

船夫C.責備

船夫D.經(jīng)過

渡口解析:A9.對文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社會紛亂,天下都是這樣,你們跟誰去變革它呢?B.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況且你與其跟隨孔子那樣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隱居的人呢?C.鳥獸不可與同群。我不能避世隱居,與鳥獸相伴。D.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們在一起從事改革了。答案:C10.全文體現(xiàn)了孔子什么樣的政治態(tài)度?

解析:孔子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眰湔n參考1、【原文】

儀封人(1)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3)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4)?!薄咀⑨尅?/p>

(1)儀封人:儀為地名,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nèi)。封人,系鎮(zhèn)守邊疆的官。

(2)從者見之:隨行的人見了他。

(3)喪:失去,這里指失去官職。

(4)木鐸:木舌的銅鈴。古代天子發(fā)布政令時搖它以召集聽眾?!咀g文】

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請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里來,我從沒有見不到的?!笨鬃拥碾S從學生引他去見了孔子。他出來后(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fā)愁呢?天下無道已經(jīng)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來號令天下。”【評析】

孔子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已經(jīng)是十分有影響的人,尤其是在禮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儀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見孔子之后,就認為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號令天下,可見對孔子是佩服至極了。2、【原文】

長沮、桀溺(1)耦而耕(2)??鬃舆^之,使子路問津(3)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4)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痹唬骸笆侵蛞?。”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强浊鹬脚c?”對曰:“然?!痹唬骸疤咸险咛煜陆允且?,而誰以易之(5)?且而與其從辟(6)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8)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薄咀⑨尅?/p>

(1)長沮、桀溺:兩位隱士,真實姓名和身世不詳。

(2)耦而耕:兩個人合力耕作。

(3)問津:津,渡口。尋問渡口。

(4)執(zhí)輿:即執(zhí)轡。

(5)之:與。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蓋種子。

(8)憮然:悵然,失意?!咀g文】

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里。長沮問子路:“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遍L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遍L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弊勇吩偃栬钅?。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的?!辫钅缯f:“像洪水一般的壞東西到處都是,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而且你與其跟著躲避人的人,為什么不跟著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說完,仍舊不停地做田里的農(nóng)活。子路回來后把情況報告給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說:“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薄驹u析】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關(guān)于社會改革的主觀愿望和積極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的做法,這與道家不同。儒家認為,即使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獨善其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孔子就是這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種社會責任心,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知辛苦地四處呼吁,為社會改革而努力,這是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3、【原文】楚狂接輿(1)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咀⑨尅?/p>

楚狂接輿:一說楚國的狂人接孔子之車;一說楚國叫接輿的狂人;一說楚國狂人姓接名輿。本書采用第二種說法。【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么這么衰弱呢?過去的已經(jīng)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zhí)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wù)?,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驹u析】第三則選自《論語?微子》。本文敘述了孔子到楚國去時所遇的隱士。通過隱士接輿對孔子的譏諷,表現(xiàn)了孔子堅持貫徹自己的政治主張的態(tài)度。楚狂接輿的形象真有點給人以嬉皮士味道,一路唱著一路跑。但他所唱的內(nèi)容卻是非常嚴肅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往者不可諫,來考猶可追”兩句,成為了后世的名言?!巴卟豢芍G”就是“遂事不諫”。用我們的今天的話來說,就叫,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了吧,關(guān)鍵是要抓住未來?!皝碚擢q可追”就是抓住未來。不過,抓住未來干什么?這依然是一個問題,在接輿看來,如果你要抓住未來去從政,那還是不可取的,還是糊涂。因為“今之從政者殆而!”就是現(xiàn)在從政的人都是非常危險的了,你又還“累累如喪家之犬”一樣地汲汲于奔走各國干什么呢?當然,道不同,不相為謀。至于孔子是否聽他們的勸喻,那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4、【原文】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2),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3)而食(4)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笔棺勇贩匆娭?。至,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