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錯論的原文及翻譯_第1頁
晁錯論的原文及翻譯_第2頁
晁錯論的原文及翻譯_第3頁
晁錯論的原文及翻譯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晁錯論的原文及翻譯晁錯論的原文及翻譯晁錯論(蘇軾)原文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①。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②。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茍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無敵而發(fā)大難之端。吾發(fā)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辭于天下③。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責,則天下之禍,必集于我④。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并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錯為之說。天下悲錯之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⑤。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沖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國之強,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錯不于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⑥。且夫發(fā)七國之難者誰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將之至危,與居守之至安,己為難首,擇其至安而遺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怨而不平者也。當此之時,雖無袁盎,亦未免于禍。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將。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難之矣,而重違其議,是以袁盎之說,得行于其間⑦使吳、楚反,錯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礪,東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則天子將恃之以為無恐⑧。雖有百盎,可得而間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使錯自將而討吳、楚,未必無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悅,奸臣得以乘其隙。錯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禍歟⑨!譯文天下的禍患,最不能挽回的,莫過于表面上社會安定沒有禍亂,而實際上卻存在著不安定因素。消極地看著禍亂發(fā)生卻不去想方設法對付,那么恐怕禍亂就會發(fā)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起來堅決地制止它,又擔心天下人已經習慣于這種安定的表象卻不相信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豪杰人物,才能夠挺身而出為國家安定而冒天下之大不韙,以求得成就偉大的功業(yè)。這本來就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企圖追求名利的人所能做到的。國家安定平靜,無緣無故地觸發(fā)巨大的禍患的導火線。我觸發(fā)了它,我又能制止它然后才能有力地說服天下人。禍亂發(fā)生卻想躲躲閃閃地避開它,讓別人去承擔平定它的責任,那么天下人的責難,必定要集中到我的身上。從前晁錯殫精竭慮效忠漢室,建議景帝削弱山東諸侯各國的實力。于是山東諸侯各國共同起兵,借著殺晁錯的名義??墒蔷暗蹧]有洞察到他們的用心,就把晁錯殺了來說服他們退兵。天下人都為晁錯因盡忠而遭殺身之禍而痛心,卻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卻是晁錯自己造成的。自古以來凡是做大事業(yè)的人,不僅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從前大禹治水,鑿開龍門,疏通黃河,使洪水東流入海。當他的整個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時,可能也時有決堤、漫堤等可怕的禍患發(fā)生,只是他事先就預料到會這樣,禍患發(fā)生時就不驚慌失措而能從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成功。七國那樣強大,卻突然想削弱它,他們起來叛亂難道值得奇怪嗎?晁錯不在這個時候豁出自己的性命,為天下人承受抵擋大難從而控制吳、楚等國的命運,卻居然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讓景帝御駕親征平定叛亂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說那挑起七國之亂的是誰呢?自己想贏得那個美名,又怎么能躲避這場患難呢?拿親自帶兵平定叛亂的極其危險,與留守京城的極其安全相比,自己是個引發(fā)禍亂的主謀,選擇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卻把最危險的事情留給皇帝去做,這就是讓忠臣義士們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這個時候,即使沒有袁盎晁錯也不可能免于殺身之禍。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卻叫皇帝御駕親征,按情理來說,皇帝本來已經覺得這是勉為其難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對他的建議,這樣正好給袁盎以進讒言的機會,使他的目的能夠得逞。假若吳、楚等七國叛亂時,晁錯豁出性命承擔這一危險的平叛重擔,夜以繼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訓練軍隊,向東邊嚴陣以待,讓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煩憂,那么皇帝就會充分依靠他而不覺得七國叛亂有什么可怕??v使有一百個袁盎,能有機可乘離間他們君臣嗎?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偉大的功業(yè),那就不要考慮保全性命的計策。假如晁錯自己親自帶兵去討伐吳、楚等七國,不一定就不會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興,奸臣正好趁此鉆了空子。晁錯企圖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他招致殺身之禍的原因??!注釋狃(niu):習慣。出身:挺身而出。犯大難:力挽狂瀾的意思。難,災難。有辭于天下:有言辭去說服全國的人。循循焉:依次序,順利地。去:離開,避開。錯有以取之也:晁錯遭禍是有他主觀方面的原因的。捐其身:獻出自己的生命。自全:保全自己。自將:親自帶兵打仗。居守:留守后方。重違其議:又為違背他(晁錯)的建議而感到為難。重,又。淬(cui)礪:此指整頓操練部隊。所以自禍:自取禍害的原因。鑒賞這是蘇軾對西漢景帝時著名大臣晁錯的一篇評論。作者對晁錯的改革是同情的,對晁錯的被殺也是惋惜的。但本文論其被殺原因,一反歷史陳說,而得出他是自取其禍的結論,分析深刻周全而角度獨到,頗能令人信服。文章起首議論,統(tǒng)攝通篇大意。云治平時期,欲行非常之事,乃需非常之策,否則必有大禍。此段議論已暗說晁錯削藩之事。接著入事,具體說晁錯削藩引起山東諸侯叛亂,受讒被殺,天下悲晁錯以忠受禍,而作者卻獨作斷語,認為他是自取其禍。然后全篇圍繞此點,細細分析。先舉大禹治水為例,說明立大事,須有堅忍不拔之志,要徐徐圖之方能成功,以見晁錯削藩操之過急,以致生變。變由其起,難逃其咎,而晁錯卻欲使天子受禍,自己求安,豈非錯上加錯?作者尋出這一破綻,指出此乃晁錯受禍之根,真是目光如炬,一針見血,令人心服口服,至此道理已明。接著,作者再設身處地為晁錯設想,認為他如果以自身任其危,不連累景帝,則讒言就難以得逞,而禍患就可以避開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